开罗方程式赛车攻略的赛车gp如何协调老车和新车的升级?等新车开发出来老车性能往往已经甩新车一大截了,但偏偏又跑不

开罗gp赛车一共有多少种车啊?如何在一周目里制作出来_开罗游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412贴子:
开罗gp赛车一共有多少种车啊?如何在一周目里制作出来
如题,本人小白,看来了精贴的攻略感觉我是实现不了一周目过,大神们指点一下呗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解读热点,就来百闻不如...
幼儿园老师的日常!
楼主向来是用实力说话天...
说起林更新,大家会想起...
美国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
据说关注【绝味美食吧】...
爆照吧2016年年度吧花吧...
男生吧吧务组是由一群...
没错,本贴就是来说说明...
电影一旦开始在院线上映...
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电影...
手机版917游戏中心,提供二人牛牛,百人牛牛,通比牛牛,捕鱼等棋牌游戏下载
路过,去巴士看看,我也有玩这的想法!我是八门党!
修改太没意思了,那样还不如不玩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热门搜索:
  在多数人眼里,一辆汽车如果上了年纪,往往会被人们嫌弃,又老又破,是一种经济水平与生活品质较低的象征。但是,当年龄超过了一定界限,这些所谓的老车却成为了高品质生活的代表,甚至能够代表、引领一个地区的汽车文化发展。
  日,正值中秋佳节,第三届中国国际老爷车展在奥森汽车主题公园悄然开幕。本次展会共有117台经典老式汽车参展,从战前的、等品牌,到二战期间伴随盟军胜利的威利斯,再到战后的、、梅赛德斯-等,众多经典车型亮相。当然,我们也带着浓厚的兴趣前往现场进行了观摩。
  图:1970款Karmann (卡尔曼 基亚)跑车。
  对于品牌而言,除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这两个经典车型,这款KarmannGhia(卡尔曼 吉亚)或许不太为国人所熟知,但是在汽车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一段经历。
  20世纪50年代初,战后的德国主要生产的是的经济型轿车,但是德国人民生活经济的快速复苏使高层决定研发一款型。首款Karmann Ghia在1953年10月的上首次亮相,由意大利Ghia设计室负责设计,车架则基于老平台打造。由于使用了更高级的车身技术和更高质量的车身材质,Karmann Ghia的价格远远高于老。从1955年8月一经问世便受到热捧,直到1974年车型的出现,Karmann Ghia的生命才画上了句号。
  图:之外的世界车史上又一经典国民车――2CV。
  与类似,2CV的诞生也是为了打造一款人人买得起的国民车,“低廉的价格、极简的配置、较低的时速”,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对2CV的评价。严格上说,它的民用版诞生得稍微比甲虫还要早,第一次投产是在1939年,不过因为德国入侵法国而被迫终止,在1948年的战后又重新投产,上人们对它的第一评价是“太丑了”,但2CV依然凭借其保留车辆最本质的功能、满足最基本的驾驶要求、速度不快、RR布局的双缸引擎、配置精简到极点设计思想火爆销售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90年才正式停产,如今在欧洲的街头上还保持着非常高的出镜率。
  展车为1981年10月与电影《007最高机密》同时推出,由法国著名女影星Carole Bouquet设计,法国限量发售500辆,不过展出的这辆为1985年复刻的车型。
  图:史上首款车型――300SL。
  300SL车型首次亮相是在1954年的纽约国际车展上,该车一经亮相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在各大赛事中不断夺冠。当时的媒体对于这款300SL盛赞有加。《Auto》曾报道说:300SL的内部设计妙不可言,出色的性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且该车的制造工艺和质量都是上乘之作,是将所有汽车新观念化为现实的杰出典范。《Road & Track》写道:“这部车的内部格外舒适,外加一流的操纵系统,难以置信的抓地性能、精确的转向,其性能水准简直是汽车工业的杰作。真的让人难以言表,我们只能说:未来的运动车已经变成了现实。”而德国最著名的汽车杂志《auto,motor und 》则指出:“梅赛德斯 300SL是最典雅,同时是这个时代最具灵感的赛车――这是汽车的梦想”。
  图:1982款(930),也是最经典的一代车型。
  1974年推出的代号为930的911车型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一代911车型,也是从这一代开始,91列迎来了Turbo车型。本次展出的这辆911 Carrara车型为930时代的后期款,配备3.0L自然吸气。
  图:911车型经典的大灯设计一直流传至今。
  图:后置特有的散热格栅与911经典的鲸鱼设计。
  图:1952款T1 Sin Cab Pick-up车型在国内非常罕见。
  1950年诞生的T1车型是汽车史上第二款车型,同一样有着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并成为了汽车集团代表车型之一,不过普通T1车型在国内的出镜率并不低,所以我们本次就看看这款为数不多的皮卡版T1 Sin Cab Pick-up。
  图: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但是经典的镀铬后视镜依然焕发着光芒。
  图:简洁的内饰设计与巨大的方向盘是其诞生时代的汽车代表性设计。
  T1在其半个世纪的生命周期中推出过无数个版本,其中Panel van车型是日第一部交到客户手上的型号,除了前后风挡及左右前门玻璃外其他都覆盖铁皮,专供载货的厢型货车。Kombi版车型中的Kombi指的是有侧窗(比Panel van 多了中后侧窗户)及容易拆座椅的厢式客货两用车,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南美地区)Kombi这个名词等同于Traner是面包车的统称。而Sin Cab Pick-up则是1952年9月发表的货车,保留厢式车的车头驾驶舱,中后段改成框式载货平台。Double-cab Pick-up则是基于“Sin Cab Pick-up”驾驶舱往后延伸多加一排座椅可搭载六位乘员。较为出名的Microbus版则是专门用来载人的厢式客车,有7-9个座位,舒适性装备较多,例如皮内饰、系统等。此外,T1还推出了Samba-Bus/Deluxe Microbus Microbu版,装备了一个可开闭的帆布和8个曲面小。Westfalia版又称宿营房车,车内有厨卫等宿营设备,也是世界上较早的露营房车车型。
  图:1973款Europa车型是Lotus首款中置的旗舰GT跑车,而Europa Special版本则是当年的冠军赛车。
  赛车出身的Lotus所推出的每款车型都有着明显的运动基因,诞生于1966年的Europa车型更是Lotus首款采用中置的旗舰GT跑车,该车型从1966年一直生产至1975年,而这辆后期版的Europa Special车型是其高性能版本,此外,还设有S1、、赛车以及多种特别版本。
  图:夸张的大尾翼即使放在今天也能显示其赛车的身份,只是,我觉得它素颜应该会耐看一些。
  图:车身C柱上的徽标显示了其曾经的辉煌战绩与特殊身份。
  图:WRC史上最著名的B组赛车:Delta S4。
  Delta S4是用于参加WRC 赛事的替换车型,用于替换之前的Group B赛车037,以对抗的S1赛车,被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先进的赛车之一。
  图:特殊的制动系统导流板也是Delta S4赛车的标志性设计之一。
  Delta S4采用1.8L双增压,在涡轮与器的加持下可以爆发出560Ps,而车重仅有890Kg,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2.4s,这样的成绩即使放到今天也足以令人为之一颤。1985年的工程师测试了涡轮极限,在5bar的增压值下(没错,就是5bar),这台1.8L双增压达到了1000Ps的输出,而比赛时仅仅设置在了2.2bar。
  图:来自的“三蹦子”可不容小看,虽然名为,但是其售价与地位可一点不亚于刚才的(930)。
  除了车型,是另一经典车型,也是“三蹦子”界的长老,虽然经典程度不比Vespa,但是地位与品质绝对是圈内之首,这款“三蹦子”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了的。
  图:看似简易的辐条式,在今天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典设计。
  图:圆润的车尾造型是的经典设计。
  图: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鬼怪)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车型,也是生命周期最长的车型。
  在Diablo之前,的(康塔什)已经从1974年开始生产了十几年,虽然Diablo正式上市是在1990年,但它的研发早在1985年就已开始,据说项目研发费用达到了60亿里拉。
  图: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与车身融为一体,从头至尾渐宽的车身、硕大的进气格栅,已成为品牌的传统。
  早在Countach(康塔什)时代,就已奠定了其跑车界的霸主地位,它的接班人Diablo自然在各方面都要有足够的提升才能保住其名声与地位,所以历时5年的Diablo研发项目使它在各方面都在为性能妥协。5.7L的V12采用了当时罕见的4设计,搭配双(),并采用电控系统,使其最大输出达到了499Ps,最大输出580N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4.5s,为了达到更理想的车身前后配重比例,Diablo延续了前辈车型采用的MR中置后驱布局。
  图:简单的尾部造型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在当时这却代表了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顶尖水平。
  不过舒适配置一样是它的软肋,即使是现在LP700车型,它的舒适配置以及做工也被甩出去了几条街。早期车型的播放器都是选装的,座椅、车窗也都是手动调节,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减重,以获得325km/h的极速,而它的售价则高达24万美元。
  图:GT是生产的第三款跑车,其复古的造型历经十几年也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并且一样有着不俗的性能。
  售价普遍在两百万以上的品牌车型一直是个小众跑车品牌,其复古的造型也是有人爱有人恨。这家小型复古跑车生产厂家位于德国杜尔曼,每辆跑车都是手工打造的,车身颜色、方向盘、内饰等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由于客户定购的车身电子装备五花八门,因此连车上的线束都是手工缠绕。
  图:汽车界最有名的两只壁虎,一只是、一只就是。
  2002年,GT赛车在纽伯格林赛道经历了连续24小时的高速行驶试验,2003年的上,GT以概念车的面目首次亮相,两年后量产版GT问世。该车采用4.8L V8,车身前后配重比达到了50:50。当然,买这种车的人我想自然不会太注重油耗或是百公里加速成绩,玩的是气质,岂是“红绿灯小能手”-之辈所能理解的。
  图:的每款车型都极为珍贵,这辆1990款的SZ车型自然也是,全球仅有1036辆。
  对于国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只闻其名未见其声的品牌,任何一款车型在国内都属于野生保护动物。这款SZ车型在史上的地位不亚于8C,在其年这短短的三年生命周期中,仅生产了1036辆,也被称为是8C的前身。同时也是在1989年被收购的第三年所生产的最后一款具有血统的高性能车型。
  图:横置分体式大灯组是SZ车型的代表性设计,看起来有点像雀巢8次方冰激凌。
  图:还记得当年那辆“马路上分分钟教你做人”的吗?轮圈是不是如出一辙?
  图:还记得电影《Born to Race》里曾出现过的那辆“小红帽”吗?没错,就是F-100车型。
  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F-100车型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皮卡,它的意义要远比如今的重要,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很多美国电影里见到这款车的身影,就连都有一台F-100定制车型。
  发展到今天的F系列皮卡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设计元素,各种镀铬装饰件早已被更加廉价且方便维修的黑色塑料件所替代,车身设计风格也不再如此具有流线型,包括F系列车标甚至是车标也都经过了换代。
  图:美国的皮卡文化起源于,而F-100车型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车型。
  图:这款第六代Series 62车型是美国火箭车文化的巅峰之作。
  在上个世纪美国的火箭车文化中,如果说上世纪40年代的60 Special拉开了尾鳍时代的序幕,50年代末的Biarritz开始了火箭车的辉煌时期,那么Series 62系列可谓是这一辉煌历程的重要见证者。从1940年到1964年,Series 62车型经历了六代车型,成为了当时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之一。
  图:双层大灯与镀铬进气格栅的设计在当时追求浮夸的美国中已成为一种潮流。
  图:巨大的V字形车标见证了上个世纪的辉煌时期。
  图:夸张的尾鳍设计曾是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汽车设计风格。这种看似仿生物学的设计在今天看来没有任何优势,既不能降低风阻,还容易对事故造成二次伤害。
  图:双子弹设计的尾灯看上去充满科幻感,也成为了第六代Series 62的标志性设计。
  图:Hot Rod改装风格的在国内实属罕见。
  1908年是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T型车的面世让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而Hod Rod通俗意义上是指为了而改装的大美国。
  图:多、镀铬等都是Hot Rod改装风格的特点。
  Hot Rod这种改装风格首次出现在加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一些爱好者喜欢在洛杉矶东北部的空旷干涸的河床上,开着自己的改装车进行比赛,并且比赛还由南加州计时协会(SCTA)根据规则裁定比赛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很多小型机场被弃用,改装车爱好者们有了更多的比赛场地,这种类型的活动开始慢慢被普及开来。
  图:简单来说Hot Rod基本上等于重造了一辆车,而这些镀铬的精美零件更像是艺术品,仿佛被人赋予了灵魂。
  图:这辆如此标准的1932款Hot Rod版T型车应该是国内首次亮相的正宗Hot Rod改装风的车了。
  编辑点评:不论是(930),还是Delta S4,抑或是Hot Rod改装风格的T型车,这些老爷车们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史,随着国内老爷车收藏家的不断增多,国内老爷车文化与展会等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无不是国内汽车文化的一大进步。不过不知何时国内也能像欧美国家一样,让老爷车们也能合法上路,如果这一天真的能到来,相信国内的汽车消费观念与汽车文化将会走上一条健康、正确的道路,而不是现在群众普遍的喜新厌旧的状态。就目前的国内政策与市场环境而言,老爷车还处于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是极少数所谓的“有钱人”才可以享受到的一种汽车文化,而汽车,从最初的T型车,到,哪怕是国内的,都应该是普通老百姓所能够享受的。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1333文章数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第五章赛车运动的文化差异性在赛车世界里,除了一些全球性赛事,还有许多地区性比赛。而那些全球性赛事,也大多是由区域性赛事发展而来。如我们所熟知的一级方程式赛车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都源自法国,早期也只在欧洲举行比赛。时至今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足迹早已遍及全球,而起步较晚的世界拉力锦标赛和赛车世界杯等赛事从一开始就是以国际化为目标的。追求速度是赛车运动发展的原动力,商业化运作则是赛车运动全球化的助推器。除了商业目的,赛车运动也承载着一种文化内涵。无论是性格各异的车手,还是车队间的角力,都为比赛增色不少。赛车从来就不是一项冷冰冰的机械运动,决定成败的终究是怀揣激情与梦想的人们。相对全球性赛事而言.那些个性鲜明的区域赛事往往更能体现赛车运动的文化意义。每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索的区别,孕育出形色各异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也反映到赛车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赛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地民众的性格。德国、美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德国车一直给人以严谨、 可靠的感觉;而提到美国车想到的总是大排量、大马力;日本车则显得更经济、实用些。和汽车工业一样,这三个国家的赛车运动同样发达,比如德国房车大师赛,美国的纳斯卡系列赛事和日本的漂移大奖赛。与德国古典哲学、美国大片和日本动漫一样,这些赛事也成为我们了解这些国家的性格特质的媒介,赛车运动同样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赛车运动的主旨并不仅仅是竞速,有时还带有娱乐的成分,冷冰冰的钢铁同样也能触发人们笑的神经。世界各地有很多趣味赛事,参赛者也许并不专业,却一样能享受到赛车带来的乐趣。同样的,这些趣味赛车由于掺杂了许多娱乐元素,更像是场演出或者全民参与的狂欢。想要看不同赛事的顶尖车手同场竞技,请期待每年年末的世界冠军锦标赛;想要重温当年的繁华.请在老爷车赛中寻找答案;想要彻底放松,请将目光投向废旧车赛的场地。这些形形色色的比赛在世界各地都有举行,但由于受规模等条件限制,这些趣味赛事并没 有一全球性的章程。因此,同一类比赛可能在世界各地演绎出各种形式。同样是由废旧车参赛,美国的比赛几乎完全剥离了竞速的主题,只求撞毁对手的赛车并幸存下来;英国的废旧车比赛虽然也不限制冲撞,起码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赛车比赛。在这个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时代,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诉求也并未减弱。车迷们一方面热心追捧诸如F1等国际赛事,另一方面又希望可以在家门口感受赛车的乐趣。与此同时,一些地区性赛事也在悄然扩张,虽然只有举办地周边的几个同家参加这些比赛,但是它们的影响力已然播及全球。人们关注这些赛事不止出于对速度的渴望,更多的是去感受这项运动,享受赛车带来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透过轰隆隆的发动机声,探访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赛车运动。第一节全球开花DTM――德国房车大师赛源于1984 年的德国房车大师赛(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 简称DTM ),是国际房车赛系列比赛中最吸引人气的比赛。无论是参赛车辆的性能.科技含量,乃至参加比赛的资金投人.都称得上是房车赛的最高境界。DTM由总部在德国Wiesbaden市的“国际房车赛协会”(Internationale Tourenwagen-Rennen e. V.缩写 ITR e. V.)组织。ITR代表了参加DTM 比赛的生产厂的利益,协调比赛规划、组织和实施,同时也负责商业化运作和公众宣传.它与“德国赛车运动协会(Deutscher Motor Sport Bund,缩写:DMSB)合作,为参赛厂商提供了为广大车迷和观众认可的表演舞台。DTM的主要亮点是其娱乐性和对赛车性能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改装。DTM将很多比赛场地安排在城市的街道上,拉近了与车迷的距离。观众不仅能观赏精彩刺激的赛车运动,同时还可以享受丰富精彩的辅助赛事和娱乐活动。比如在2004年的上海表演赛期间,举行了明星慈善晚会和赛车嘉年华会,同时带给观众激情与欢乐。赛事之初,参加DTM赛事的每辆赛车都是脱胎换骨,经过顶端高科技的技术改装,每一次比赛都会涌现出汇集最新汽车科技于一身的新型赛车。 DTM赛车看上去跟量产车差不多,其实是披着“羊皮”的猛兽。它的技术遥遥领先于量产车的水平,率先使用的四轮驱动(4 wheel drive,简称4WD)、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以及循迹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简称TCS)等高科技设备,可与同时期的F1技术相媲美,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加精彩.也使得DTM赛事人气鼎盛。但是高科技的投人也说明需要巨大的资金投人。费用飙升也许能使得比赛看起来异常精彩,却让很多车队不堪重负。而且,与高昂的投入相比,厂家的实际商业回报并不大,这项房车赛的原意荡然无存。因此,曾经人气鼎盛的DTM赛事于1997年被迫画上休止符。2000年,DTM在AMG-梅赛德斯的催生下终于重返赛道,并更名为DTM 2000。为了避免费用的无限增长,主办单位对参赛车辆制订了严格的限制。比如,参赛车都要以量产车为基础开发?禁止使用防抱死制动系统、四轮驱动和循迹控制系统等高科技电子辅助系统,需使用自然进气4.0升的V8发动机,功率限制在450匹马力左右,驱动方式也限于后轮驱动,且整个赛季中不允许改变空气动力学装置等。这种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巨额资金的投人,同时可以缩小各车队间的实力差距。重返赛道的第一年,参赛的有梅赛德斯-奔驰CLK、欧宝的Coupe及ABT车队的奥迪TT。随着2005年欧宝的退出,这项比赛最终演变为奔驰和奥迪两强相争。通用旗下的欧宝退出DTM赛事后重新打造雪佛兰Lacetti赛车,加入了2005年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DTM主要在欧洲进行比赛.而WTCC则是全球性的比赛。也是国际汽联FIA旗下的一项平民化赛事.美洲和亚洲地区的分站赛更是为这项运动提供蓬勃发展的机会。而通用雪佛兰Lacetti正好是一款全球车型,借助WTCC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来提高雪佛兰Lacetti的全球知名度和宣传效应才是通用放弃DTM征战WTCC的主要目的。其次.WTCC参赛车辆是以真正的量产车为基础改装的S2000级别,参赛费用也比较低廉。因此,除了各大汽车制造商以外,也有许多百姓参加这项赛事。平民化的参赛费用也是使通用转投WTCC怀抱的原因。DTM虽然只是一场德国赛事,但也聚集了诸多世界顶级职业赛车手,有像哈基宁那样的前任赛车手转到DTM参加比赛的;也有像创造F1神话的舒马赫那样,从DTM车手晋升F1车手的。然而,F1的驾驶技术要求和DTM存在着较大差别,F1赛道上的出色表现并不意味着能称{DTM赛道。疾驰在F1赛道上和DTM赛道上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当一位F1车手转到DTM 时,需要改变驾驶风格。比如,在F1,车手可以尽情发挥把油门踩到底,使整部机器发挥到极至,但在DTM,这样的驾驶方式会使赛车失去平衡并使轮胎过热。前F1冠军哈基宁代表梅赛德斯- 奔驰车队参赛2005 ―2007赛季,三年的比赛中他只获得区区三个分站冠军。此外,女车手参加DTM也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从1991年到1996年, 艾伦?罗尔(Ellen Lohr)代表梅赛德斯-奔驰参加了DTM,她是参加DTM 的第一个女车手,并且在1992年成功获得了霍根海姆(hockenheim)分站 冠军。继艾伦?罗尔之后,2006赛季又有两名女车手参加了比赛。前F1车手杰克?埃克斯(Jacky Ickx)的女儿凡尼娜?埃克斯(Vanina Ickx)和来自苏格兰的苏茜.斯图达特(Susie Stoddart)分别代表奥迪和梅赛德斯-奔驰参赛,并顺利完成了比赛。使得DTM的重返赛道的最大功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是诸多汽车厂家中唯一同时参加DTM和F1这两项最有影响力的顶级赛事的厂商。在DTM重回赛场以后的4年时间里,CLK AMG赛车创造了3次车手冠军,4次蝉联年度车队冠军的辉煌战绩。AMG公司是梅赛德斯-奔驰的御用改装厂。1967年.由当时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 )公司的工作人员 Hans Werner Aufrecht(A)和Erhard Melcher(M)在德国Grossaspach(G)共同创立了AMG公司。在早些时候, AMG主要是在奔驰300 SE的基础上打造一些赛车来参加欧洲巡回车赛。 1971年,一台由AMG改装的奔驰300 SEL 6. 8在比利时Spa赛道24小时赛中获得总排名第二,声名鹊起。80年代后期,AMG在赛车场上崭露头角,不断推出高性能的成品车,并开始给自己的车添加空力套件、轮圈、饰件等标志性的改装用品,逐步在改装车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1988年,奔驰开始重返德国汽车巡回赛等赛事. AMG与奔驰公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从而成为生产制造高性能汽车的一支重要力量。两家公司合作发展的第一铜车是1993年出品的C36 AMG, 1999 年,梅赛德斯-奔驰收购了AMG公司,使其成为奔驰的改装车分部。DTM集速度、高科技、专业化于一体,在赛车的改装规格之内,集合了最新尖端科技,但赛车的外观特征又与普通轿车相同,给车迷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亲切感觉。NASCAR――全国运动汽车竞赛(美国)在美国,NASCA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ock Car Auto Racing,全国 运动汽车竞赛)是一项无限风光的赛事,在美国体育赛事中的收视率仅次于NFL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全美职业橄揽球联赛).被美国人称为“美国人自己的FI”。NASCAR在美国的人气甚至超过了 F1,当打在全世界举办得如火如荼时,美国人却在自己的NASCAR中自娱自乐。2004年,NASCAR吸引了800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同时,有近3亿人在电视上收看赛事。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美国就电视赛车节目进行了首次收视调查。NASCAR赛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实施禁酒令的那些日子,当时,贩卖私酒盛行,为了摆脱联邦警察的追捕,私酒贩子们绞尽脑汁对汽车进行性能改造,不断提高汽车马力。为了比谁驾驶得最快,谁的驾驶技术最好,私酒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非正式的赛车比赛,以后逐步演变, 1949年的比赛被认作是第一次NASCAR赛事。谁都没有预料到,半个世纪后NASCAR会如此红火。70年代起,NASCAR引人了灵活的赞助制度并大力发展电视转播,由单纯的赛车比赛升华到一种娱乐方式,使NASCAR走向了辉煌。进行赛事转播之前,NASCAR的影响力并没有遍及全美国,但在1972年第一次转播了“戴托纳500”之后,NASCAR便开始崭露头角。到了 1996年,NASCAR的收视率在ESPN体育节目中排名仅次于NFL。同时,NASCAR的“戴托纳500”赛事转播在 CBS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开始超过NBA,成为该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体育节目。目前NASCAR已发展成为全球最著名的赛车运动之一,包含12项系列赛,赛事转播至150个国家。NASCAR对参赛车辆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来保证比赛的公平并控制成本的过度增长。连参赛车手的体重都是有要求的,体重在200磅以下的车手必须在赛车上额外载重10到15磅。使NASCAR在美国如此盛行的原因,首先在于激烈的超车和频繁火爆的撞车场面。几十辆平均时速达到300千米赛车疾驰在椭圆形赛道上,收尾相接、左冲右撞.赛场犹如战场,观众也随之胆颤心惊。其次,NASCAR的比赛几乎都是在椭圆形的赛道上进行的,使得观众对整个比赛一目了然,虽然前F1车手阿莱西评价NASCAR说“在椭圆形赛道上一圈一圈傻跑”,但正是这个“傻”的椭圆形赛道更加突出了 NASCAR惊心动魄的魅力。NASCAR参赛车辆是在M产车型基础上按照NASCAR的标准进行统一 的安全改装的。美国是公认的“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几乎成为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由量产车改装的赛车参与的赛事很容易引起美国人民的共鸣。人们观看貌似跟自己私家车差不多的赛车以300千米/小时以上的速度飞驰在赛道上.同时想象着以风驰电掣的速度驾驶的自己,不仅带来视觉上的刺激,还体验到精神上的震撼。NASCAR的参赛车基本上是正在市面上销售的车型,比赛结束后观众们往往会冲进车行选购和冠军车手一样的座驾。这是其他任何 运动都无法提供的。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美洲大陆没有经历战争,美国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美国一举成为超级大国。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为NASCAR赛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为NASCAR提供最新车型来支持这项美国人民酷爱的赛车运动,同时也达到了极佳的宣传效果。领先的美国汽车工业拉动了 NASCAR赛事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喷气飞机时代的来临,汽车造型也趋向更低、更长和更宽。此时飞驰在椭圆赛道上的是那些有着狭长尾翅.象征着美同黄金时代的全尺寸赛车。无论从造型还是发动机功率上都能看出当时欧美汽车哲学的差异,同时这一差异也体现在美国和欧洲的赛车运动上。相比欧洲大陆的赛事,纳斯卡系列赛虽不够精致却因其紧张刺激更合美国车迷的胃口。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消费者开始接受小型车,美国车也慢慢摒弃了过去越大越美的造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开始生产一些尺寸略小的跑车,不过性格依旧张狂。5米左右的车长在今天看来依然算是“全尺寸”了,不过和50年代动辄5. 5 米的车型相比算是相对较小了。纳斯卡系列赛依然是美式肌肉车的天下,尺寸虽然变小了,美国车依然保持着大排M和大马力的特色。然而正因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因循守旧,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车开始冲击美国市场,越来越多不以马力见长却更加经济实用的日本车出现在美国人的车库里。然而.在纳斯卡赛场上,美国车迷依然喜爱纯正肌肉车的引擎轰鸣。 随着日本车在美国的流行,近年来纳斯卡的赛道上也开始出现了诸如丰田凯美瑞(Carmy)等日本车的身影。D1GP――日本漂移大赛提起“赛车运动”人们总会想象很多赛车在赛道上急速飞驰的情形,但是由日本创办的D1GP(全称D1 Grand Prix,日本漂移大赛)则是赛车界的“非主流”。D1GP与其他任何赛车运动不同,比的既不是速度,更不是耐力,而是比漂移驾驶。所谓“漂移”,顾名思义就是在轮胎不抓地的情况下控制汽车。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车辆,一旦失去抓地力就会在地上滑行。如果你曾经在湿滑的路面上驾车并经历过车尾失去控制而甩动的情况,恭喜你,你已经体验过“漂移” 驾驶了。其实很多赛车运动中,漂移也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早期的赛车运动中,使用的不是特制轮胎,轮胎的抓地力并不是很好.因此,当赛车通过弯道时常常会因抓地力不足而发生车尾甩动,甚至出现赛车翻滚。当人们都想避免发生车尾甩动时,D1GP却将这种效果巧妙地应用在汽车驾驶技术上,升华到一种艺术境界,使它成为一种专业的赛事。说到D1GP就不能不提到原日本赛车手――土屋圭市,他是把漂移技术发杨光大的最大功臣。土屋圭市在1985年的全日本房车锦标赛中获得Class 3分组年度第一名之后,于1988年又拿下日本丰田杯总冠军。1994年他驾驶 Porsche 911涡轮厂车拿下铃鹿1000千米耐久赛亚军.接着又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里拿下分组第一名,成为日本很有影响力的一名赛车手。他常常以特殊的漂移驾驶技术增加过弯道时的速度,从而追上对手。这种特殊驾驶技巧在当时无人能及,被称为“甩尾王”,掀起了一股漂移风潮。到了 2001年这位“漂移 之父”发起了D1GP,他也是D1GP的评分员之一。遗憾的是,汽车通常被设计成“前行”而非“蟹行”,因此用一般的M产车去参加漂移大赛,会给汽车的驱动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坏,甚至会引起故障。改装是不言而喻的,但要求外观不能明显区别于量产车,而且只允许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ont -engine Rear―drive)、MR(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id Engine Rear Drive)、R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ear―engine Rear一drive)和 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ront―engine Front―drive)的驱动方式。既然D1GP是一个考验驾驶艺术性的比赛,它的评分标准也截然不同于所有其他类型的赛车运动,更像是花样滑冰之类的体育比赛。D1GP不以时间为评判标准,而是由评分员根据车手的漂移角度、速度保持和动态美感进行评分, 满分为100分。 D1GP的主要评判标准切线判断:每个弯都有最好的一条线.车手是否能紧随该线路驾驶将成为决定得分的一项标准。漂移角度:漂移角度指漂移时车身与弯的夹角度数。漂移的时候就必须能达到一定的速度,非常明显的漂移角度,且保持该角度时间越长越好。动态美感:主要是白烟,漂移时弄出越多的白烟,得到的分数越高不只是评分标准与众不同,D1GP的比赛阶段也非常有个性。D1GP大赛分单车赛和双车追逐赛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车赛.由一名车手在赛道上表演漂移,单车赛评分标准每年都会稍作变化,具体为:2001 年
速度2002年
漂移角度 2003年
速度和漂移角度2004年
漂移角度,而且漂移时不能减速.并生成白烟 年
不脱离切线的情况下,达到一定漂移角度并生成白烟2008年-
速度不在评分标准范畴,只看切线、漂移角度、白烟第二阶段是双车追逐赛,有两辆车轮流担任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的任务是对前车施加持续的压力,扰乱对方的步骤的同时尽力完成自己的完美漂移,并要保持与对方的车距,跟上前车的速度。而防守方需要躲避追逐车的攻击,保持自己的最佳线路,同时还要保持比追逐车更高的漂移速度。两辆车如果保持住车距,则判进攻方赛车获胜,反之,防守方胜。D1GP是赛车运动史上的“非主流”,但自2001年创办以来,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蒸蒸日上,不仅在日本本土流行,还“出口”到美国和欧洲,2003年起美国也开始了 D1USA。D1GP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赛车运动=速度+狂飙;也给赛车迷们带来了新鲜的冲击。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的魅力所在―不是比速度,也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D1GP目前还是倾向于娱乐性的比赛,并不需要高科技的投人,拿到冠军并不能说明参赛车的出类拔萃,最多说明了车手高超的另类驾驶技术,对汽车厂商而言,宣传效果并不直接,难以唤起它们的热情,而厂商的热情往往决定车赛事的财源。谁也无法确定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这项另类赛车运动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也许唯有时间才会告诉我们 答案。第二节趣味赛车――精彩纷呈除了追求速度的专业竞赛,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趣味赛车一一参赛选手有职业车手也有普通人,赛事宗旨除了竞速还掺杂了很多娱乐因素。这些娱乐化的赛车项目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作为现场观众。这些比赛也没有那么多专业规则.赛车者所要做的就是尽情享受比赛,享受汽车带来的快乐。世界冠军锦标赛,娱乐大众的年度盛筵赛车运动的娱乐化和商业化同样重要,而世界冠军锦标赛的出现无疑推动了赛车运动娱乐化进程。如果把各类职业车赛比作美国篮球的NBA常规赛和季后赛,那么世界冠军锦标赛就是一年一度盛大的“全明星周末”。1988年,为了庆祝世界拉力锦标赛成立10周年,第一届世界冠军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这项赛事由前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莫顿和(IMPUntema- tional Media Productions)集团主席弗雷德里克共同发起,最初参赛选手只限于拉力车手。首场比赛云集了从1979年到1988年间的八位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车手,最后冠军被芬兰车手坎库宁摘得,他也获得了第一届“王中王” (Champion of Champions)的称号。起初,世界冠军锦标赛只是各国间拉力车手之间的对决。如今,参赛选 范围已大大扩展到各类职业车赛.包括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世界拉力锦标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纳斯卡系列赛、印地车赛、欧洲房车锦标赛等,就连世界摩托车锦标赛冠军罗西都来助兴表演.使世界冠军锦标赛成为世界车坛的年终盛事。最初车手只是以个人名义参赛。从1999年开始,世界冠军锦标赛设置了国家奖项,从此这项赛事每年有两个冠军头衔产生――车手冠军和国家冠军。个人比赛由车手以个人身份参赛,进行一对一对决,最终的获胜者赢得“车手杯”,并被授予当年的“王中王”头衔。16名世界顶级冠军车手经过抽签确定对阵后捉对厮杀,一局定胜负,胜者晋级,负者淘汰.争夺两个决赛名额。决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决出世界车坛“王中王”。同时每个国家由两位该国车手组队.与其他国家的车队进行比赛。夺冠车队获得“国家杯”,而他们的祖国则封以“世界上最快国家”(The Fastest Nation of the World)的称号。8支国家队 (东道主及7个世界赛车强国,每队两名车手)通过抽签确定对阵后两两对抗,胜者晋级,负者淘汰,直至决出冠军。所有比赛均采用三局两胜制。所有比赛都在搭建于体育场内的专业赛道上进行。最近几年的比赛都在位于英国伦敦的温布利球场举行。2008年世界冠军锦标赛2008年12月14日,在伦敦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冠军锦标赛。参赛的8 支队伍并不能完全算是“国家队”。这一年的比赛中出现了两支由英国人组成的车队,而原定参赛的澳大利亚车手韦伯则由于11月一场车祸不得不缺席。就这样,年轻的西班牙车手阿古雅舒亚利取代了韦伯的位置,与澳大利亚摩托车手贝利思的跨国组合征战世界冠军锦标赛。事实上,两支由相同国家车手组成的车队出现在比赛中并不新鲜,2004―2006年一直存在着两支法国队,因为当时的比赛在法国举行。而当比赛移师英伦后,出现两支英国队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的,除了摩托车手,自行车手也能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在2008年 的世界冠军锦标赛中还安排了2008北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冠军霍伊与F1新 科世界冠军汉密尔顿之间的较量。赛事组织者安排霍伊骑着自行车与驾驶一辆{达670匹马力的McLaren Mercedes SLR跑车的汉密尔顿同场竞技。虽然由于赛道湿滑,这场人与机器之间的较量最终未能举行,汉密尔顿还是在这条赛道上展示了自己刚刚夺得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冠军的座驾,同样为观众送上视觉盛宴。除了人与机器的对话,赛事组委会还安排了其他娱乐活动,例如四位英国著名拳击运动员驾驶Fiat 500赛车在温布利球场内的赛道上进行比赛。除了 Fiat 500 Abarth赛车.2008年的世界冠军锦标赛中使用的赛车还包括赛会特制的ROC car,拉力赛车Ford Focus WRC,高性能运动车KTM X-Box和小型竞赛车RX 150。经过激烈的角逐,2008年世界冠军锦标赛的车手冠军被法国拉力车手勒布夺得,而退役F1车手舒马赫与现役小将瓦特尔则为德国队夺得车队冠军。世界冠军锦标赛很好地诠释了赛车与娱乐的主题。在这项赛事中,无论车手还有观众都不必太紧张。车手可以放松心态充分享受比赛,而观众关注的重点也不只是谁开得更快,谁摘得桂冠。看着那些熟悉的车手驾驶他们平日里不曾开过的赛车参加比赛无疑可以给车迷很大的新鲜感。而世界冠军锦标赛独特的赛道设计使场上的竞赛看起来像是两辆遥控赛车间的追逐,这也增加了比赛的娱乐性。老爷车赛,重温昔日繁华景象与其他车赛不同,老爷车赛几乎不牵涉现代汽车技术,也没有太多赞助商的身影,更多的是基于老爷车收藏者和爱好者自己的兴趣,他们驾驶特定历史时期的汽车参赛,赛车上唯一体现现代科技的就是安全装置了。参赛选手看起来大多也都不那么专业,虽然有职业车手参加,但业余选手还是占了大多数。 英国的古德伍德速度嘉年华(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每年,英国古德伍德速度嘉年华都会在英国苏塞克斯郡西部的古德伍德公园举行,这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赛车盛会。赛车运动第一次来到古德伍德是在1936年.当时在古德伍德公园举办了―个私人性质的汽车爬山比赛,接着在1948年又出现了古德伍德汽车场地赛, 这些早期赛事启发后人在1993年举办了首届古德伍德速度嘉年华。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汽车运动界的一大盛举。古德伍德速度嘉年华上最重要的看点就是爬山赛,这项赛事在公园内一条1.16英里长的赛道上进行,起点设在公园南部的大门门口,赛车沿着绿树成阴的赛道向北迂回进发,最终抵达终点古德伍德跑马场。速度嘉年华通常在每年6?7月间举行,并且在时间安排上会避开F1比 赛。古德伍德这是为了确保除了车迷外还有一些车队可以参加这项活动。爬山赛上,观众能够看到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车辆同场竞技。除了这些经典老车,每年也有很多不同时代的明星车手前来助阵。在这里你能同时看到赛车史上不同时期的传奇人物和当今顶尖车手。在速度嘉年华上,车迷仿佛置身时间长廊。这里就像一个鲜活的赛车历史博物馆,场地上不同年代的赛车向观众展示着他们曾经经历的辉煌。速度嘉年华的观众席离赛道不过数米,而且观众可以随意走动,他们也可以来到场边的几个围场近距离观看比赛。速度嘉年华鼓励车迷参与其中。除了现场观看,你也能以自制赛车参加 “肥皂盒挑战赛”(Soapbox Challenge)。肥皂盒挑战赛是速度嘉年华专门为孩子们举行的赛事,因为赛车像一个肥皂盒,故以此为名。在肥皂盒挑战赛上,车手驾驶一辆无动力赛车沿山路滑下。此外,古德伍德速度嘉年华还举办少儿组古德伍德速度节,在板球场边上电门为孩子们开辟一块场地,其中有适合2? 12岁的儿童的赛车项目和游戏。当然,作为一项嘉年华,除了赛车,惊险的飞机特技表演也会贯穿整个古德伍德的周末时光。参与其中的飞机不仅包括过去和现在的机型,同时还包括军用和民用的机型。其中亮相最频繁的就是著名的英国皇家空军红箭特技队了。美国的蒙特雷老爷车大赛(Monterey Historic Automobile Races)每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都会举办老爷车大赛。这项活动由史蒂夫(Steve Earle)在1974年创立,最初只是几个朋友间的周末休闲。现在这项赛事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顶级的老爷车赛事之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经典赛车和一些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跑车.作为一项车迷活动,观众可以随意参观围场,所有参赛车辆也会在比赛前一一展示。蒙特雷老爷车大赛不设任何奖品,参赛者所能获得的唯一奖励就是和大家分享自己引以为豪的赛车的喜悦。蒙特雷老爷车赛按不同时期的赛事分为多项独立组别.如1908到1950年大奖赛和印地赛车,1955年到1963年方程式赛车,还有1966年到1983年一级方程式赛车组。每年,除了普通车迷,还会有一些名人出席蒙特雷老爷车赛的活动,其中包括退役的F1冠军车手,如斯特林?摩斯和杰克?博拉汉姆等人。除了明星车手出席,每年的蒙特雷老爷车赛还会确立一个明星品牌.这一年的活动即以此为主题着重展示该品牌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赛车。这些老爷车赛为车迷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经典车型的平台,在这里人们能够更直观的感触汽车的发展历程。同时,比赛期间穿插的各种娱乐活动也使之成为举家出游的好去处。废旧车赛,放松身心尽情狂欢S前面介绍的两项赛事虽然都是以娱乐为主,但无论世界冠军锦标赛上的职业车手还是老爷车赛上价格不菲的经典名车和普通车迷都有一定距离。而下面将要呈现给大家的废旧车赛则要平易很多,这里没有大牌车手也没有昂贵的赛车。这是一个属于平民的狂欢节。废旧车赛(Banger Racing)是一种盛行于欧洲大陆,特别是英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的休闲赛事。参赛者驾驶旧车在椭圆形赛道上追逐,比赛途中可以冲撞对手的赛车,最先通过终点的赛车获胜。随着这项赛事的不断发展.废旧车赛在英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比赛或者到现场观看。2003年共有13000辆赛车参加废旧车比赛,其中有9500 辆是初次参赛。从1990年起,赛事主办者开始采用公开赛的赛制,并设立高额奖金。这期间比较成功的赛事有史沃夫海姆(Swaffham)的破冰船大赛(Icebreaker) 和牛津郡每年一月的重金属竞赛(Heavy Metal Classic)。在2009年,有253辆汽车来到牛津郡参加了重金属竞赛:近些年来,废旧车赛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人们不止装扮赛车的外表, 也着手改装赛车以提高竞技性能。参赛者往往不惜重金改装赛车悬挂,选择更软的轮胎和重新调校发动机。这一改变使得赛车不再是濒临报废的旧车,高性能的赛车也为观众呈现出更精彩的比赛。在废旧车赛上,观众们将看到超过50辆赛车同时行驶在并不宽敞的赛道上。虽然碰撞是允许的,但是现场官员也会对危险性太高的赛车出示黄旗。若场面失控,主办方则会出示红旗终止比赛,待赛道恢复秩序后再重新开始比赛。也有一些车迷反对这种废旧车比赛.他们指责废旧车赛毁坏了太多旧车,并直接导致了一些车型绝迹。通常会有少数车型长期统治比赛场地?例如罗孚P4、P5和沃尔沃240及 740。在更小一些的赛车组别中,福特Cortina和Capri是人们的最佳选择。在最高组e的比赛中,夺人眼球的总是那些宽敞的美国车。而随着老车型的日渐稀少,新款赛车走上前台,福特MoncJeo已经为接下来的废旧车赛做好准备。和英国相比,美国的废旧车赛则有很大不同,从赛事命名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一项由旧车参加的比赛叫做撞车大赛(Demolition Derby)。与英国的废旧车赛不同,撞车大赛并没有一个环形赛道.所有赛车集中在场地中央,目的只是去撞击并摧毁其他赛车。当场地上只剩一个幸存者时,冠军也就产生了。撞车大赛常作为各地的汽车狂欢节举行,规则也不尽相同。虽然很少有人发生严重事故,这仍然是一项危险的运动。所有车手在赛前都要先签署一份“免责声明”声明若发生危险责任由车手承担。为了保障车手安全,车上的所有玻璃都被移除,而大多数比赛在泥地举行,这也是为了降低车速。比赛中车手可以用车头或者车尾撞击对手.但不允许故意撞击赛车侧面。撞车大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7年,赛车手拉里(Larry Mendelsohn)意识到人们可能会喜欢看到赛车相撞,于是在纽约州提出了撞车大赛的想法。60年代这项运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一些乡村节口上开展起来,并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传遍全美。此后一段时间里,出于安全考虑,人们对撞车大赛的热情有所减弱。20世纪末,由于设立了高额奖金,参赛者逐渐增多,而全国性的电视转播也使得大家重新关注起这项赛事。199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将撞车大赛加人到TNM’s Motor Madness系列节目中。2000年到2001年在加拿大Widerwater举行的撞车大赛.冠军奖金高达5万美元,足够买一辆很好的新车了。据洛杉肌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报道,2001年,全美共有60 000?75 000人参加了超过2 000场撞车大赛。而这些比赛的奖金从几百美元到上万美元不等。参赛者通常使用60?70年代生产的全尺寸美国车,因为它们相比后来的车型更大也更重.同时有着更坚固的车架。不过有趣的是1964年到1966年 生产的克莱斯勒帝王(Imperial)车型因为其无与伦比的防撞性被禁止参加大多数撞车赛。赛车一般从汽车报废场或者个人手中购得,通常花费不超过500美元。参赛者将这些旧车作简单修理后用以参加一系列废旧车比赛。为了迎合车迷们乐于看到更加激烈比赛的情绪,现在的废旧车大赛出现越来越多80?90年代生产的相对较小的车辆,这些赛车由于体积相对紧凑也就有了更好的灵活性和较快的速度,这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为了保障车手安全,赛车被安装上防滚架、灭火器和其他安全设施.这些设施倒是比一辆赛车还贵。撞车大赛没有太多规则。这些赛事通常只要求参赛者年满16岁,并且在比赛中必须戴头盔和系安全带。在比赛中,如果车手2分钟内没有作出任何撞击行为将被取消资格。比赛通常在20分钟内结束,最后的幸存者即是冠军。近些年来,除了轿车.还出现了其他车型的撞车大赛.例如皮卡、SUV和小 型货车。同时,随着撞车大赛在美国的流行,出现了另―种形式的比赛――大脚车比赛(Monster truck racing)。大脚车通常改装自皮卡,只是它们被装上巨大的车轮与悬挂。20世纪70年代,皮卡改装在美国兴起,一些车主常常用自己改装的皮卡参加比赛。而后皮卡的改装逐步向专为制造最大的卡车的方向发展.随之出现 了第一辆大脚车。当时最大的大脚车车轮直径足有1.2米。随着时间推移,大脚车也变得越来越大,车辆动辄超过上万磅重,光是车轮就比一个成年人还高。今天,大脚车赛通常作为一项娱乐活动伴随撞车大赛和摩托车越野赛等同时举行。在大脚车赛上,一辆大脚车需要用它巨大的车轮碾过一排小车,并通过其他障碍。有些比赛中参赛车辆顺次出场,而大多数比赛中则是两辆赛车同场竞技,分e通过两条相同的路线。
在美国,大脚车赛通常被描绘成一种机械化的自由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手一样,每辆大脚车也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掘墓人(Grave Digger)和金刚 (King Kong)。大脚车赛的氛围更像是表演而非竞赛.因此这些比赛无论是撞车大赛还是大脚车赛.都彰显着美利坚民族不羁的性格和美国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狂野元素。与英国的废旧车赛相比,这些比赛带有鲜明的美国特征。如今世界各地的车迷可以通过电视转播或者其他途径了解这些赛事,也通过这些赛事感受美国文化。而随着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这些趣味赛事也受到全球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第三节赛车运动中的文化内涵赛道上飞驰的速度机器并非赛车运动的全部。赛道上的追逐能够瞬间点燃车迷的激情,然而激情背后的文化认同才是维系车迷与赛车运动的纽带。和那些全球性赛事相比,地区性赛事往往更能代表赛车文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赛车运动反映出该国或者该地区独特的人文风貌。当然.赛车文化不止体现在赛车场内,随着赛车运动的发展.赛车文化已经深人到我们的生活,它的传播也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地区性赛车文化赛车作为一项极度个性化的运动,必然带有深深的民族烙印。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赛事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些地区性赛车运动的成功,除了商业运作,首先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文化共鸣。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些地区性赛事,纳斯卡系列赛的椭圆赛道总是和粗矿的美国车联系起来,而说到漂移,人们总免不了提到几款经典日系车型。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汽车,构成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时让世界大多数地区的车迷为之疯狂时,美国人却并不买账,在这里人们更喜爱代表了美国精神的纳斯卡系列赛事。美国.一个新大陆上的混合了多个种族、多个民族的国家,这里的人们好像喜欢的东西经常和其他地方的人差很多,当全世界都在疯狂追逐世界杯的时候.他们仍是抱着一种又叫橄榄球的美式足球不放手.当其他地方在为F1血脉贲张的时候,他们也在自己的纳斯卡赛事(Nascar)中尽情玩命。
――《座驾》2009年9月号与一级方程式赛车不同,纳斯卡系列赛事上的赛车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这项赛事的起源也和赛车运动验证技术的初衷毫无关联。在纳斯卡的椭圆赛道上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战术,在这里速度就是一切,超车和撞车层出不穷,谁都有可能成为冠军。纳斯卡赛事的平民气质很好的诠释了自由、平等的美国精神。纳斯卡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赛车场上的视觉盛宴,它对美国的影响延伸到经济、文化,甚至政治领域。“纳斯卡老爹(Nascar Da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美国政治专用词,专指那些美国南部的白人蓝领,他们通常喜欢观看纳斯卡比赛和其他一些刺激的体育或娱乐项目,如美式橄榄球和职业摔跤,这些人通常是共和党的忠实选民,人数有4 500万左右。这个称呼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经常提及,民主党以此努力争取南方白人男性选民的投票。正是由于纳斯卡深人到美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项赛事才得以在美利坚的土壤上长盛不衰。相比纳斯卡的悠久历史,日本的漂移大奖赛则起步较晚。漂移技术最早出现在二战前的大奖赛上,不过将这项技术发扬光大的则是20世纪60到80年 代的日本车手。这一时期的日本汽车工业正悄然崛起.日本人抓住石油危机的契机以经济实用的小车迅速蚕食美国市场,并慢慢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分庭抗礼。虽然日本厂商也造就了一批成功的豪华品牌.但是日本车最显著的特征还是其经济实用的平民气质。漂移大奖赛正式举办是在新千年之后,和纳斯卡相仿,这里也是专供本土车型表演的舞台。在这里你看不到难以亲近的意大利超级跑车.平易得多的日系平民车才是漂移大奖赛的主角。AE86是丰田花冠(Corolla)的第五代车型,“ AE86”其实是这款车型的底盘代号。量产的AE86采用1.6升直列6缸发动机,功率112匹马力。虽然动力性无法与那些超级跑车相比,但是AE86的价格也要低得多。漂移大奖赛也影响着日本的街头赛车文化。任何人只要购买一辆类似这样的汽车并加以改装,就可以在公路上施展车技。欧洲人很少会在公路上赛车,而在日本.地下赛车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每当夜幕降临,东京的街道上总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赛车和形色各异的车手,他们只属于夜晚.因为白天会受到警方的阻碍。日本的街头少年热衷漂移,因为大多数日系车不像美式肌肉车那样可以提供强劲的直道加速度.灵活操控的漂移才是日本地下赛车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这种游走在违法超速边缘的竞速形式也满足了年轻人渴望自由、追求刺激的心理。漂移大奖赛的出现为街头赛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竞技平台,热爱地下赛车文化的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合法飙车。赛场外的赛车文化有赛车陪伴的愉快周末终将结束,领奖台上的香槟泡沫亦很快不见踪影。仍然意犹未尽?所幸赛车已经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每年都会有许多赛车题材的电影上映。倘若心怀赛车梦想却又无法上场比赛.没关系,市面上有多款赛车游戏可供选择,你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真实的激情。说起电影自然不能不提美国。美国的好莱坞云集了世界各地最顶级的导演、编剧、明星和特技人员,这里是世界商业电影的圣殿。体育一直是电影汲取灵感的源泉,作为全美受关注程度仅次于橄榄球的纳斯卡,自然也少不了受到电影人的青睐。2006上映的动画电影《赛车总动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辆时髦的赛车梦想在赛车大赛中脱颖而出,不料他在参赛途中迷失方向,闯人一个陌生的城镇,展开了一段超乎想象的奇异之旅。《赛车总动员》取材美国纳斯卡著名的云斯顿杯系列赛事,云斯顿杯历史悠久.是赛车好手们的圣殿。同样,在电影中一辆辆拟人化的赛车也在这里追逐荣誉和梦想。这部动画电影很好的将迪斯尼动画与汽车结合起来.影片中的赛车和场景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因此很容易引起美国观众的共鸣。而纳斯车迷们可以通过影片一饱耳福,传奇赛车手理说?佩蒂、达雷尔?沃奇普和小戴尔?厄恩哈特都参与了影片的配音工作。《赛车总动员》不止受到美国人的喜爱.它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起来。 通过这部电影,很多人了解了美国的纳斯长赛事及各种经典赛车。同时,《赛车总动员》也将美国独特的汽车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漫画作者重野秀一自1995年开始在杂志上发表《头文字D》连载,至 今已有多本漫画单行本出版.并衍生出一系列动画产品。“头文字”在日文里是“字首大写”的意思,原本是源自欧洲语言中将名词或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化的习惯.虽然没有很明确的说明.但作者曾在接受采访时,确认书名中的英文字母“D”是代表“Drift”之意。Drift是一种汽车驾驶技巧,经常被称呼为“甩尾”或者“漂移”。《头文字D》的男主角藤原拓海是一个刚考取驾照的18岁高中生,平日里,他在加油站打工,对于汽车一点概念也无,因此常被身边爱车族的友人取笑。但是私底下,拓海打从13岁起,就被父亲藤原文太要求帮忙每夭凌晨时开着车到山顶上的温泉饭店送豆腐,因此拥有非常丰富的驾驶经验。身为昔日山路赛车手的文太,刻意利用送豆腐作为理由训练儿子成为一名赛车手,他在车上的置杯架中放了一杯清水,要求拓海在不让杯中清水溢出的前提下,安然将车开上山,借此训练出拓海对于汽车重心转移与运动特性的绝佳敏锐触感。在一次阴错阳差下,拓海的高超驾驶技巧终于被周围的人们发现.从此以后他开始遇到许多外地来的车手挑战并且――战胜了他们,并与当初的对手高桥凉介和高桥启介组成一支山路赛车队,名为 Project D,一同征战日本国内各地的山路。《头文字D》让很多人了解了日本的街头赛车文化,而作者重野秀一本人也是一个车迷,他在《头文字D》里使用许多关于汽车的专业知识,细节考究,架构了一个虚构但逼真的故事,因此受到许多车迷与汽车专业媒体的关注。2005年上映的改编自漫画的电影版《头文字D》更是让这种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漫画中,主角藤原拓海的赛车是一辆80年代的丰田AE86车型。AE86 原型车只有13 0匹马力,漫画中拓海的赛车后来加装丰田赛车引擎,动力超过200匹马力。现实中原厂AE86本身其实是一部很慢、操控性很差的老车。但由于其小巧、轻型等特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车迷追捧。重野秀一的第一辆车就是丰田AE86,而2005年以前的日本漂移大奖赛也可以看到经过改装的AE86活跃的身影。电影版《头文字D》则延长了AE86的生命周期,电影上映后AE86在二手车市场迅速成为抢手货。从电影院走出的你如果仍然沉浸在剧情中,幻想自己是车技了得的主角,是否只能寄希望于今后苦练车技?事实并非如此,就算现实中的你做不成专业车手,也能在游戏世界中享受赛车的乐趣。市面上有许多赛车题材的游戏可供选择,世界上大多热门赛事都能找到相应的游戏。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赛车文化已经深人我们的生活。百姓身边随处可见赛车的身影――无论马路上驶过的布满WRC贴纸的福特福克斯(Focus),还是商场里火红的法拉利专卖店,又或者清晨地铁车厢里PSP中的引擎轰鸣声――赛车文化正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普通车迷可能驾驶技术一般.也无力购买一辆超级跑车,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赛车的热爱。赛车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一部《赛车总动员》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纳斯卡赛事和美国独特的赛车文化。也许大多数人仍然无法爱上这项略显枯燥的椭圆赛道上的赛车运动.不过相信纳斯卡赛事所代表的美国精神已经深人人心。而《头文字D》则让许多人走进了漂移的世界.也从一个侧面让人们了解了日本的地下赛车文化。由于漂移对车辆和驾驶技术都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普通车迷也可以用私家车做出漂移特技。事实上.在中国也有一批痴迷赛车的人, 他们在夜幕下的街道上演追逐场面。中国的地下赛车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有美国的,但更多是邻国日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地下赛车毕竟游走在法律边缘,街头飙车往往伴随着极大的危险性,更有可能危及其他车辆的安全。无论是赛车运动还是赛车文化,其主流都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但它的负面和消极的影响,也同样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赛车运动风雨百年.路究竟在何方?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说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罗赛车g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