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 北大 参观 限流问什么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您所在的位置: >>
>> PART 1:逆风而走――我的自传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北大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4)
  就我的个人体验而言,有几个场面我至今印象深刻:
  大四的第二个学期,毕业在即,我要到学校教务处办理申请毕业证书、学习成?单等相关资料的事项。那是件看似简单却很费劲儿的事情,什么时间去申请合适,交多少钱,申请后多长时间才能拿到……这些细节都没有任何的通知和布告可以参考。我问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结果一无所获,去了教务处才获得相关信息。教务处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的服务意识,不热情,不严谨,不靠谱,办事效率低到让人心中着火的地步。此外,教务处和财务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状况也相当落后,对同一件事的解释,每个部门的说法都不一样,因此大大增加了办事的难度。事情难道真的非得弄到这么复杂吗?
  不知为什么,我很害怕每个学期到院系?教务处去询问相关情况,包括学分的、考试的、报到的、成绩的、论文的、毕业的……相信,抱着紧张而不安的心情去教务处办事的人绝不仅仅只有我一个,我经常听到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在抱怨,说明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而严重的问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大学的行政部门处处存在,和报纸上批评政府机关的情况如出一辙,不过听说,经过了改进,在机关里,情况已得到了改观,那么大学呢?难道真的是改革触及不到的死角?
  下面是我最大的抱怨。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北大几个留学生骨干聚在一起讨论过,“为了办好奥运会,对乒?球馆以及马拉松路线附近,进行一些管制,是可以的,甚至应该的,但是,行政部门为什么没有提前与校内的学生商量一下,事先打个招呼?管制措施对北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来说,无疑造成了一些影响,引起了一些抱怨,如果先打个招呼,决策细腻一些,会不会少一些抱怨呢?”
  我知道,在奥运期间行政部门为什么不采取这样的措施,那是因为一旦采取这样一个比较民主的措施要走许多过程,增加许多工作环节,会增加决策的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进展就会变得较为缓慢,而且商量不商量,结果都是一样的,那是国家的正当要求,既然如此,时间又?紧张,就直接实施管制,这样做是最有效率的。我们首先要理解领导们的压力和无奈。他们也没办法,只好这样做,因为这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即便如此,我们也有权提出应有的、合理的质疑,因为一个决策,虽然结果有合理性,但过程、程序不合理,这也是有悖民主精神的。中国不是也在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吗?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并不是洪水猛兽,虽然表面看起来,民主决策的成本很高,但从整个社会的长远和综合效益来说,民主决策是成本最小的,风险最小的。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我都不能认同这种决策模式、做事方式,这难道不是渴望进步的北大?应有的态度吗?依正常的思路,行政部门可以提前把这一管制措施通知给老师和学生,至少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同时让他们有时间和机会对此措施提出问题和疑问,释放一下对管制措施的某些情绪。无论如何,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定不是件坏事。这个征询意见或提前打个招呼的做法,虽然是一个过程甚至是形式,但有没有大不一样,做比不做好。虽然结果不可能改变,但有了过程的合理,结果的合理性、合法性就大大增加了,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作为奥运的安全措施之一,学校规定进北大必须凭学生证。奥运都过了一年半了,?个措施还没废除。那不是临时措施吗?为什么“临时”了这么长时间?当时和现在,学校方面对学生没有任何交代。奥运早就过去了,至今凭什么还继续采用奥运期间的“超规”措施呢?究竟是决策的人忘了这回事,还是学校有关领导人和部门的“傲慢”呢?
  北大是国立大学,可以称之为公共财富。它应该是具有开放性的,既然这样,外面的人为什么不能自由出入呢?世界上那些一流大学,有几所是这样门岗森严的?这种现象下面,其实包含了管理者将大学私有化的秘而不宣的心理。
  我认为,如果北大不解决目前大学行政化和大学私有化的问题,?有师生关系变异这一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软件问题,恐怕会阻碍自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
  至此,我想再次申明一次,以上意见,纯是一个北大人对自己的大学的爱之深、责之切的言论,作为一个热爱北大并以它为荣的学子,我由衷希望北大越来越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以无愧于中国一流大学的美誉,并尽早真正成为世界性的一流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由衷的尊重。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吧!作者:
书籍简介: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1182?ref=read-7-share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青年报
02版:青年话题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提出投入大量资金把中国的部分优秀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设想。这个被称为985工程的计划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梦。这些学校修建了先进的实验室,邀请来了世界著名教授,并且做了许多其它的尝试和探索。遗憾的是,这些国内名校离世界一流仍有差距,在世界上的排名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在科研方面也依旧落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很多大学,学术腐败也一直存在。&&&&很多人认为国内大学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名校,是因为目前的体系中有很多阻碍因素。譬如,这些大学是公立学校,和政府关系密切,导致学校运作容易变得官僚而死板,而教授们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官僚体系下,大家都过于在乎排名、成绩和数字。比如说一个教授的表现不在于来自同事同行的评价,而是在于他发表文章的数目。这类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术腐败现象。教授治学不认真,学生的抄袭现象可能就会更严重。学校如果缺乏宽松诚实的学术氛围以及优秀的学生,就很难吸引优秀的研究员和教授来到校园。他们即使来了也很难做出成绩。&&&&另外,这些985工程大学绝大部分的生源是通过高考选拔的。但是,高考体系无法为学校带来最满意的生源,即最适合并愿意做学术的学生。但是社会又不放心把录取学生的权利让给教授。他们觉得如果取消高考,中国精英将垄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中国最好的学校,尤其是北大清华,就是因为这些利益的矛盾一直无法推动大学进行更彻底的教育改革。&&&&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现在以精英教育而著称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在一战之前要比现在的北大清华差很多。这两所大学最初建立是为了培养传教士,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变,他们逐渐变成了贵族学校。大学成了贵族学生的游乐场。学生们都是校友们的孩子,大部分时间不是喝酒就是打橄榄球。他们来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术,而是把学校当做一个可以和其他贵族相互认识的社交地点。在科研方面,当时的哈佛耶鲁也远远不及欧洲的大学。因为教授没有权力,所以学术得不到重视。但同时,美国出现了一些学术氛围更加浓厚的新大学,如芝加哥大学等。这让哈佛耶鲁开始拥有危机感,并担心如果不及时改变自己,就会被淘汰。&&&&为了更具有竞争力,他们决定模仿欧洲大学的教育体系。学校实施教授终身制体系,并给予了教授们更多的权力。教授有权力选择学校的行政人员,也引入入校考试等更严格的学生选拔方式,对学生的学术要求更严格。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自校友们的抗议很大。有几十年的时间大学和校友一直处于对峙、对抗的状态,经过不断磨合才最终出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大学体系。如今这个大学体系吸引了最优秀的学生和教授,哈佛和耶鲁大学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北大和清华不会办成第二个哈佛,但是否可以借鉴哈佛和耶鲁大学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显然,北大和清华目前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中国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的数量每年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参加高考学生逐年减少。即使参加了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不少人选择放弃北大清华,而去香港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就读。北大清华在社会关注度高的高考统一录取方面很难有所动作,但是在目前的体系下依然有一些选择学生的空间,例如自主招生和录取外国学生。北大清华可以适度扩大外国学生的录取名额而不至于引起太多的社会关注,这样有助于能够提高校园的多元化、开放度和学术水平。另外,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社会的自由度原本就在逐渐增加,大学教授也会逐渐争取到更多的权力与自由度。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相信北大清华等学校发生改变只是时间问题。&&&&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帮助中国社会变得更具有创新性?我认为,他们应该走精英教育的道路,并拥有更多自由空间。如在招生方面,他们可以像现在的哈佛耶鲁一样,吸引中国最有成就的学生。但这也会给社会带来副作用,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会严重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您所在的位置: >>
>> PART 1:逆风而走――我的自传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北大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
  现场的更多的情况我就不介绍了,请读者朋友们见谅。不管怎么说,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外国留学生能够在留学的地方见到所在国的国家元?,是一件令人惊喜令人感到荣耀的事情。
  这里我还想补记一件事情,那是日,福田康夫前首相访问北大并作演讲,我参加了陪同工作。福田首相向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我表示问候,他关切地问我:“在中国怎么样?学习习惯吗?”
  因为北大,我见到了胡锦涛和福田康夫――所在国的最高领导人和祖国的政府一把手,够高端了吧?我要感谢北大给我的机会。正是这些机会,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国际化,什么是国际交流,什么是国际人才的互动。但愿北大的国际化越走越好,国际化之路越来越宽广。
  从国际化与国际交流的层次?水平、频度来看,北大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的。我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相信那些什么权威机构公布的世界名牌大学排行榜之类的数据(西方说的凭什么一定就是权威、准确、客观的?),虽然哈佛、斯坦福、耶鲁、剑桥、牛津、东京、早稻田等在排名和名气上位于北大之前,但以我的感觉和判断,北大已经完全可以跟这些世界著名大学平起平坐了,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它们了。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位于北大旁边的清华大学是跟北大齐名的中国最高学府,在国内排名上已经超过北大,这我知道。但我毕竟是北大人,对清华大学了解并不深入,因此在这里就不随便评说它?,清华大学的校友们不要误会,我不是盲目推崇北大,也不是要在北大、清华之间分出高下来。北大和清华都是可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甚至代表亚洲的著名高等学府。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吧!作者:
书籍简介: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1182?ref=read-7-share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_新浪新闻
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江学勤《中国青年报》(日02版)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提出投入大量资金把中国的部分优秀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设想。这个被称为985工程的计划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梦。这些学校修建了先进的实验室,邀请来了世界著名教授,并且做了许多其它的尝试和探索。遗憾的是,这些国内名校离世界一流仍有差距,在世界上的排名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在科研方面也依旧落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很多大学,学术腐败也一直存在。
  很多人认为国内大学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名校,是因为目前的体系中有很多阻碍因素。譬如,这些大学是公立学校,和政府关系密切,导致学校运作容易变得官僚而死板,而教授们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官僚体系下,大家都过于在乎排名、成绩和数字。比如说一个教授的表现不在于来自同事同行的评价,而是在于他发表文章的数目。这类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术腐败现象。教授治学不认真,学生的抄袭现象可能就会更严重。学校如果缺乏宽松诚实的学术氛围以及优秀的学生,就很难吸引优秀的研究员和教授来到校园。他们即使来了也很难做出成绩。
  另外,这些985工程大学绝大部分的生源是通过高考选拔的。但是,高考体系无法为学校带来最满意的生源,即最适合并愿意做学术的学生。但是社会又不放心把录取学生的权利让给教授。他们觉得如果取消高考,中国精英将垄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中国最好的学校,尤其是北大清华,就是因为这些利益的矛盾一直无法推动大学进行更彻底的教育改革。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现在以精英教育而著称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在一战之前要比现在的北大清华差很多。这两所大学最初建立是为了培养传教士,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变,他们逐渐变成了贵族学校。大学成了贵族学生的游乐场。学生们都是校友们的孩子,大部分时间不是喝酒就是打橄榄球。他们来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术,而是把学校当做一个可以和其他贵族相互认识的社交地点。在科研方面,当时的哈佛耶鲁也远远不及欧洲的大学。因为教授没有权力,所以学术得不到重视。但同时,美国出现了一些学术氛围更加浓厚的新大学,如芝加哥大学等。这让哈佛耶鲁开始拥有危机感,并担心如果不及时改变自己,就会被淘汰。
  为了更具有竞争力,他们决定模仿欧洲大学的教育体系。学校实施教授终身制体系,并给予了教授们更多的权力。教授有权力选择学校的行政人员,也引入入校考试等更严格的学生选拔方式,对学生的学术要求更严格。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自校友们的抗议很大。有几十年的时间大学和校友一直处于对峙、对抗的状态,经过不断磨合才最终出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大学体系。如今这个大学体系吸引了最优秀的学生和教授,哈佛和耶鲁大学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
  北大和清华不会办成第二个哈佛,但是否可以借鉴哈佛和耶鲁大学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显然,北大和清华目前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中国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出国读大学,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的数量每年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参加高考学生逐年减少。即使参加了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不少人选择放弃北大清华,而去香港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就读。北大清华在社会关注度高的高考统一录取方面很难有所动作,但是在目前的体系下依然有一些选择学生的空间,例如自主招生和录取外国学生。北大清华可以适度扩大外国学生的录取名额而不至于引起太多的社会关注,这样有助于能够提高校园的多元化、开放度和学术水平。另外,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社会的自由度原本就在逐渐增加,大学教授也会逐渐争取到更多的权力与自由度。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相信北大清华等学校发生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帮助中国社会变得更具有创新性?我认为,他们应该走精英教育的道路,并拥有更多自由空间。如在招生方面,他们可以像现在的哈佛耶鲁一样,吸引中国最有成就的学生。但这也会给社会带来副作用,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会严重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原标题:北大清华如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哈佛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秦朔
  教育部搞的高校评估,用同一套评价标准评估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这些高校为了通过评估拿到经费,只能按照同一套评估标准办学(甚至靠合并出规模和造假),结果只能是高校趋同化,而世界一流大学人们提起来就会想到其特色。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最近两三年,我有机会到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参观和交流,也因为孩子在美国大学读书的原因,能真切地了解他们在教育中的一些做法。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确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从与中国经济的地位相匹配、与中国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相呼应的角度看,还有很多问题待解。
  今天中国有一些企业无论规模还是效益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也有不少中国人在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名校任教,但从各项国际排名看,中国现在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也许排名不尽科学,但至少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个中国校长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原校长许智宏卸任后说,衡量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照这样看来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为了圆“世界一流梦”,继1993年的“211工程”、1998年的“985工程”后,中国最近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每五年一个周期,自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李克强总理还亲自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做了考察。
  从表面看,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可以用一些指标计量。高等教育研究院刘继安、冯倬琳的研究显示,世界一流大学能产出大量原创性的、重大的研究成果,比如世界百强大学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占全球大学的75%,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占大学获奖的94%,1981年至2012年间培养的高被引科学家占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近2/3。
  而中国,虽然博士数量、发表论文数量很多,但一流的不多,例如从原始创新能力看,中国发表在Q1期刊(《期刊引证报告》提供的影响因子最高的前25%期刊)的论文比例远远低于世界百强大学,也就是说论文发了很多但有价值的比例不高。
  那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以前是说“投入不够”,后来有学者指出,中国高校在“五四”前后(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和西南联大时期(李政道、杨振宁的母校)出了很多人才,那时的资源肯定不如现在,所以不光是钱的问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发表了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他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在管着这些高校,教育部正在轰轰烈烈地搞的高校评估,只能使得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更加不可能。
  张双南的理由是:除了英国的牛津和剑桥之外,世界一流大学基本上都在美国,大部分是私立,即使余下少数的州立的一流大学也不归联邦政府管,美国并没有对应于中国教育部的管全国高等教育的部门。英国有教育部,也管全国高等教育,但基本上不太管牛津和剑桥,这两所高校虽然也从政府拿大笔的经费,但是基本上自主办学而且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传统。
  教育部搞的高校评估,用同一套评价标准评估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这些高校为了通过评估拿到(本来就该拿到的)经费,只能按照同一套评估标准办学(甚至靠合并出规模和造假),结果只能是高校趋同化,而世界一流大学人们提起来就会想到其特色,没有人会把哈佛、MIT和加州理工混起来。
  社会学家丁学良多年前说过类似的话,“中国大学是本科生比研究生好,研究生比教员好,食堂比图书馆和实验室好——中国大学里的那些好食堂跟国外大学的食堂相比,办的还是挺不错的。最不能跟别的国家好大学相比的,是领导方式、是大学管理体制,那不是量的差别,是质的差别。主要就是因为这种管理体制不合理,才导致大学里的真正出色的人很难发挥全部潜力,越想发展,越有阻力;甚至于越是出色,日子越是难过。”“这就造成了北大、清华等中国的名牌大学变成了美国和西方大学的‘预科生院’。”
  包容是走向一流大学的基本前提
  中国能否产生世界一流大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如何产生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只能说一个词,我的答案是包容。
  两年前我送女儿到美国读书,开学第一周也是“思想教育”,也就是各种各样的seminar(研讨会),像sexualharassment(性骚扰)就是讨论题目。有天晚上女儿去听了diversity(多元化)的seminar,非常震撼。活动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主持人问各种问题,自由回答。你来自哪里?你的年龄?你的肤色?你的性别?你的财务状况?你是不是身体有残疾或者精神有残疾?等等。
  女儿惊讶的是,对自己性别的回答不止男和女,还有好几种。有的看起来很健康的同学,会说自己身体有残疾(physicallydisabled)、精神有残疾(mentallydisabled),也有的同学说我家的财力不足,所以当我读大学时,妈妈要开始工作了。每个人讲自己的情况时都很认真,而别人听得也都很专注,没有丝毫歧视。
  从不平等、歧视走向平等,美国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女儿的讲述让我意识到,美国之所以有那么多一流的大学和创新成果,也许并不是刻意追求一流和创新的结果,而是尽最大可能包容一切、视一切为平等的社会文化生态的派生物。不管你先天条件如何,人人平等,没有歧视,这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庇护,让他可以追随自己的意愿和偏好,自由追求自己希望的生活。无论多么异想天开,离经叛道,你都可以试,因为这是你的权利。甚至上大学之后辍学创业,也是一种权利,没有谁觉得不正常。把所有异常当成正常,这就是社会的通常。
  良好的社会秩序,从来都建构于平等包容之上。在美国,这个起点就是那批英国清教徒在1620年12月搭乘“五月花”号船,航行66天在普利茅斯登陆,签署了一纸短短的公约,“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在美国,你会看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按我们的思维很难接受的生活方式。包容并不容易。但包容已经成了一种价值观,一种习惯。所以,在普林斯顿大学,当约翰-纳什在30岁出现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幻听幻视,结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回到母校时,普林斯顿没有抛弃他,而是拥抱了他。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部分时间,目光呆滞、长发披肩、胡子丛生、经常赤脚的纳什,衣着怪异、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的纳什,因为思维与情绪错乱而把自己封闭起来的纳什,大学里依然可以在任他胡言乱语,自由出入教学楼、图书馆和餐厅。计算机中心一直给他免费账号。校方想办法给没有正式教职的他一些用于生活的资金。学生会找他一起吃午饭。朋友们设立基金,通过美国数学学会为他发起募捐。
  当他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读博士时的同学库恩向评审委员会申明,如果因为健康状况就剥夺纳什当之无愧的荣誉,那“实在需要过分的勇气”。纳什说过:“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成无家可归。”
  普林斯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可以包容安德鲁·怀尔斯9年不发表1篇论文,最后他解决了困扰数学界360多年的费马大定理的难题;纳什读博士时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召集一年级研究生谈话,说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去上课,分数没有任何意义,唯一的要求是每天下午必须参加系里的茶会,就是教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的研讨会。有学生后来描述说,数学系充满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探索的狂热,哪怕一个茫然的10岁小孩光着脚,穿着破旧的牛仔裤,带着一个有趣的定理来到茶会,也肯定有人愿意听听他的想法。
  大学不是一个模式,但是没有世界一流人才,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学。而一流人才要么抱着对宇宙中未知的一切的好奇,要么抱着对人文世界的批判性精神,要么抱着改变世界的充沛热忱。但很多时候,他们就是要怀疑一切,探索一切。如果没有包容,不允许独立自考,必须按照某某框框,那当然也可以办大学,但绝对办不出一流大学。
  人才是人加上才。这个“人”,特别重要的是所谓学术正直(acdemicintegrity),就是不作弊。我有位朋友的孩子在一所名校读书,给我讲过一个例子,在一堂课上,老师让他们评述博物馆里面的场景,同时拍几张照片。有个同学漏拍了一个场景,所以就把别人拍的一张上交了作业。分数批下来之前他很紧张,因为意识到这也是学术不诚实,就给老师写了一个邮件说明,自己重新去拍,结果分数被降级。老师说如果不是主动交代,而是被检举,这门课会不及格。
  相比起来,中国大学混作业容易得多。中国最近在加强对EMBA的管理,至少从学术正直上我觉得该管管了。是一所教学严格的学校,但大牌教授吴敬琏的课上也发生过秘书替副部级国企干部写论文的事情,只是刚巧其中大段抄袭了吴老自己的文章而被发现。吴老问他是否是自己写的,他还坚持说是,最后被判不及格,今天这门课也没有通过。
  当然,官员说谎并不奇怪,有的官员习惯了心口不一,习惯了数字造假,已经无意识了,也不觉得怎么样,吹牛撒谎可能正是他的升迁之道。如果是这种习惯,对不诚实不较真,那培养出来的人都不过关,谈什么一流人才呢?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哈佛图书馆彻夜通明的照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作业要求的阅读量大,要自己完成阅读还要注明出处,不花时间是读不完写不了的。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大学。一国的兴盛离不开一流大学,正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离不开牛津和剑桥,美国的世界地位离不开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何时会有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作者介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北大世界大学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