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怎么治疗每年致盲的数量约为多少

您的位置: &
沙眼可致盲 预防很重要
文章来源:毕节传媒网—乌蒙新报&&
作者:胡艳群&&
10:11:04&&&&&
次浏览&&&&&
近日,家住毕节城区麻园路的市民谢先生感觉眼睛不适,出现怕见光、流泪、发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谢先生就赶紧去医院眼科做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患有沙眼,这些症状属于早期沙眼,需要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于沙眼这种眼部疾病,谢先生什么也不了解,他感到十分疑惑,到底什么是沙眼?沙眼又有哪些症状?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带着谢先生的疑问,3月16日,记者向毕节阳明眼科医院门诊部医生赵世旭进行咨询。赵世旭说,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若患者病情严重可对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时间拖久了,会导致瘢痕性睑内翻,角膜病变,最终致盲。
赵世旭介绍说,沙眼属于结膜炎,由一种特别细微的病原微生物诱发生成,即沙眼衣原体。如果市民常常感到眼睛发痒,眼部有一定的灼烧之感,还出现揉眼睛、流眼泪的现象,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对待,谨慎处理。还有沙眼具有一定传染性,患者需得做好隔离防范工作。
赵世旭称,沙眼的症状有许多,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畏光,眼睑轻度水肿,多量的黏液脓性分泌物;睑结膜充血,浸润增厚,乳头增生,滤泡形成,可出现假膜,角膜缘处可见,小的上皮下浸润;耳前淋巴结肿大。炎症持续数周转入慢性期。晚期表现为合并有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等时,则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并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市民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赵世旭提醒,沙眼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识传给市民,让市民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同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用手揉眼,毛巾要勤洗,禁止用脏毛巾擦眼睛。赵世旭建议,如果家中有沙眼患者,更应注意卫生,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如毛巾、脸盆、枕头、被套等要经常煮沸消毒或阳光下晾晒;点过眼药后,最好用酒精棉球擦手。
责任编辑:罗钦您好,分享的企鹅
沙眼致盲患者多是逾五旬女性
[摘要]急性期的沙眼病人可能有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南都讯 记者肖佩佩 明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2012年以来,我们医院平均每年接诊沙眼、白内障、青光眼等三类患者超1.5万人次。”昨日,东莞市眼科专家称,东莞沙眼患者主要是50岁以上女性。明日,光明眼科医院将在旗峰公园举行义诊。新中国成立初期,沙眼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有“十人九沙”之说。不过,如今东莞的沙眼患者增长率保持在极低的水平。刘永民说,以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就诊数据为例,近4年来,光明眼科接诊了超过30万人次的眼疾患者,其中的沙眼患者是345人次。“在东莞,沙眼致盲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女性病患。”东莞市光明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刘永民介绍,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女性的阴部分泌物含有沙眼衣原体,接触到分泌物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女性较为多发。此外,这些患者在年轻时候患上沙眼,受限于当时的条件,错过治疗黄金时期,沙眼不断恶化。“现在急性期的沙眼病人可能有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但数周后急性症状会消退,就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及不适了,沙眼的问题通常只能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刘永民说,倘若沙眼早期没有及时干预,很容易恶化,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容易引起倒睫因而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全国爱眼日义诊活动时间:6月6日6:30-10:00地点:东莞市东城区旗峰公园正门广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浮动广告我国提前一年实现消灭致盲性沙眼目标 致盲率降至10.87% | 北晚新视觉
我国提前一年实现消灭致盲性沙眼目标 致盲率降至10.87%
编辑:杜仲
日讯,本报讯 沙眼一度是我国首位的致盲原因。目前,我国已经提前1年实现在中国消灭致盲性沙眼的目标。记者从北京同仁医院日前召开的致盲性沙眼防控座谈会上了解到,经过持续监测评估,我国现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实现了在中国消灭致盲性沙眼的目标,评估报告已经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王宁利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对我国沙眼流行情况的估算结果为,活动性沙眼患者2600万人、倒睫患者300万人。2012年,卫生部在北京启动“2016年前在中国根治致盲性沙眼”项目,目标是到2016年,我国活动性沙眼患病率低于5%、沙眼性倒睫低于0.1%。项目采取评估和防控同时进行,连续监测3年。王宁利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提前1年完成,从监测评估数据看,我国已经实现消灭致盲性沙眼的目标,评估报告已经提交世卫组织,世卫组织将在近期作出评定。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主任胡爱莲说,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结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称为沙眼。沙眼反复感染后可导致倒睫、角膜混浊,甚至引起失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沙眼在我国广泛流行,高发区患病率达90%,一些城市也高达50%~60%,以致当时流行“十人九沙”的说法。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和张晓楼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原体,轰动了世界眼科界和微生物学界。此后,防治沙眼列入国家发展纲要,全国普遍开展防沙治盲工作。上世纪80年代,我国沙眼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沙眼从原来的首位致盲原因降至第三位,致盲率从50%至60%降至10.87%。&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贾晓宏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备案号:京ICP备号健康咨询热线:01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投诉:&&&&&&
您所在位置:
沙眼病虽小却可以致盲
&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沙眼是个大家经常听说的一个眼病,很多人也把眼睛红、流泪、磨痒等症状自我诊断为沙眼。但对沙眼到底是什么引起的,为什么能致盲都不太了解。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中国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中国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最新提交的预约记录信息
问吧精华区
推荐精彩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乱弧菌释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