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结束以后 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

引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局部战争的危害性也不可低估。请回答:(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和结束_百度知道
引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局部战争的危害性也不可低估。请回答:(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和结束
局部战争的危害性也不可低估,并说明其对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影响:(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和结束后发生的局部战争各一例。请回答
引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年日本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影响;海湾战争。影响、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加剧了地区和世界形势的紧张。(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抑制
(1)二战前:与大国争霸相互交织;美苏两极格局达到均势和核战争的毁灭性。
第(1)问可选择西班牙内战和朝鲜战争为典型例子。第(2)问可以从联合国、反战和平运动、美苏势均力敌方面分析: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二战后:朝鲜战争;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有力地制约着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
采纳率:4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答案带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以来的局部战争复杂多样,有的被称为“冷战”下的“热战”,有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的被称为现代高科技战争。……和世界大战相比,局部战争似乎对人类的威胁较小,但有统计表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共发生大小2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平均每年6次以上,造成的总损失远远超过了二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以来,就有200万儿童死于战争,600万儿童受伤或致残!材料二请回答:(1)局部战争复杂多样,请结合材料一各举一例说明。(2)根据材料二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3)人类渴望和平,消除战争。你认为当今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1)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印巴战争(或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或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3分)
(2)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3分)
背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地区霸权主义及美苏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4分)
(3)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考点分析:
考点1: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①原因: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需要
②爆发:1950年6月内战爆发;7月美军侵入,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威胁中国安全
③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帅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签定停战协定
④影响:性质: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东亚: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中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2.越南战争:
①印支问题:印支三国为越南、老挝、柬埔寨,二战后独立;根据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越南南部成立南越政权;北部建立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加紧干涉越南内政。
②过程:开始:肯尼迪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对越南武装干涉。扩大:1964年美国采取“南打北炸”,“特种战争”变成局部战争;转折点: “新春攻势”,表明越南军民掌握了主动权;结束:尼克松实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美越签定《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1975年春,南越政权瓦解,越南实现了统一。
①印度支那人民流利失所
②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③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④战后美苏关系出现“缓和”与“对话”。
3.中东战争:
①由来: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英国1948年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②战争:巴勒斯坦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日战争、十月战争等
③曲折的和平:背景:四次战争没有解决阿以矛盾;交战双方认识到这些矛盾不可能战争解决。经过:20世纪70年代起埃及率先走上了同以色列和解之路,1978年埃以签定“戴维迎协议”;20世纪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1993年巴解组织同以色列签定《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和平进程面临挑战。
④趋势: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印巴战争:
①背景:蒙巴顿方案和印巴分立②战争:年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进行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进攻,第二次战争爆发;1971年两国因为东巴问题发生尖锐对立,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③引发冲突的原因: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冲突;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成为引发印巴冲突的又一原因;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确定,是两国纠纷和冲突的重要原因;美苏两国不断出售武器,推动印巴走向战争
5.两伊战争:
①背景: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两国中的穆斯林什叶派和逊尼派矛盾,两国领导人使矛盾激化;两国都有库尔德族人,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家的库尔德族人反对政府;两国都因为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
②经过:1980年9月战争爆发;1980年底到1981年拉锯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82年伊朗反攻进入伊拉克,伊拉克发动“袭船战”使用化学武器;198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双方停火;1988年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③教训和影响: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创造了条件。
6.海湾战争:
①原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②过程: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行动;1991年2月27日,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
③特点和影响: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是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阿拉伯世界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针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材料二
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摘自(美)大卫· 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美双方对朝鲜战争结局产生不同认识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材料三: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会莫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请回答:(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
)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促使“谈判时代”到来的因素有(
)A.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B.西欧、日本的崛起C.美国衰落,失去了领先优势
D.第三世界对美国的威胁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答案带解析】引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局部战争的危害性也不可低估。 请回答: (1)列举第...
引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局部战争的危害性也不可低估。
(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和结束后发生的局部战争各一例,并说明其对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影响。
(2)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但并没有演变为新的世界大战,为什么?
(1)二战前:年日本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影响: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二战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影响:与大国争霸相互交织,加剧了地区和世界形势的紧张。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抑制;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有力地制约着战争;美苏...
考点分析:
考点1: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原因:①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的同盟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法西斯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其中以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举行的雅尔塔会议最重要,这一系列协定的总和就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内容: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权益也交给苏联;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做出相应的规定。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从根本性质上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雅尔塔体系能真正的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但是,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美苏两大国的推动,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这种格局下出现的冷战提供了条件。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近三百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②美苏均势:战后美国事例大增,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空军,还垄断着原子弹、氢弹,其军事力量被布置到世界各地。苏联军队在二战中不仅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还参加对日作战,军事力量增强,成为紧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领土有所扩大,帮助东欧国家摆脱了法西斯统治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后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③矛盾激化:当欧洲各国都在暗自抚平战争给自己带来的创伤时,美苏两国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相互间的同盟在战后不久也宣告破裂。美国为称霸世界认为苏联是最大的障碍,因此为扫除这个障碍,着手准备了一系列遏制苏联的政策和计划。因此,冷战实际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遏止社会主义。
2.冷战的开始①序幕: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②开始:美国:1947年杜鲁门总统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演说,提出了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宣告了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美国发动对苏联冷战的标志;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4月美、英、法、意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北约的建立,使美国在欧洲大陆组成了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包围圈,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被约是美国组织的最大军事同盟,是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苏联:1947年9月苏联组织成立情报局,一方面反击美国冷战政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1949年苏东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1955年在华沙签定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根据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成立之初起到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等积极作用。随着华约组织建立,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形成。③表现:第一次柏林危机:随着冷战的发展,美英与苏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1948年6月美英法在西占区实行单方面币制改革,引发第一次冷战高潮,并且加快了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从此出现了两个德国;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两大阵营的对抗扩展到东方。④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
3.美苏争霸:对峙①原因:斯大林逝世后,美国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肯尼迪采取“和平战略”;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②表现:1959年美苏戴维营会谈;1960年U-2飞机事件;1961年的“柏林墙事件”;1959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缓和①原因:美国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大大消耗了美国国力;苏联借助有利的国际形势,提高综合国力,苏美在战略武器方面达到大致的平衡;②表现:1969年尼克松开始推行均势外交,对苏“缓和”;70年代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与西方国家交往;1963年和1968年签定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防止核扩散条约;1972年苏美领导人签定了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此后召开了东西方国家共同参加的“中欧裁军会议”“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使缓和推向高潮。
4.两极格局的结束: ①美国里根任总统后,提出“遏制”政策目的夺回军事优势,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企图凭借经济、科技实力带动经济科技发展,进而拖跨苏联。同时苏联提出了“新思维”进行了政治改革,双方签定了“中导条约”。②1989年上台的不什政府强调“谨慎、考验和渐变”,支持戈尔巴侨夫改革,试图左右苏联改革的进程。③戈尔巴侨夫经济改革失败,实行政治“多元化”,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再加上西方的“和平演变”,1989年发生了“东欧剧变”;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重新统一;1991年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关系变化带来的启示:①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②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的动荡与紧张③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④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⑤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美苏争霸的特点与实质
特点:首先是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制度方面的竞争,双方都想消灭对方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这也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的体现;其次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当时的美国经济一度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使美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的损失,然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而苏联的经济在战后也迅速发展;最后,冷战也是军备竞赛方面的竞争,体现双方科技实力的较量,而苏联的落败也证明了其在经济与科技上比美国的落后。
实质: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及美国要称霸世界,是大国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强权政治的体现。两国之间的争夺再次使世界受到了战争的威胁,同时也使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放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典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新华网》
1.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4分)
材料二& 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新华网》
2.结合史实指出,导致那个“神话年代”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华网》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四 日,中国举行了60周年国庆大阅兵。这次大阅兵共展示56个方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参阅人员超过8000人,参阅装备500余台,参阅飞机150余架,将展示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大部分是首次参阅。其中包括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虽然阅兵只是此次国庆庆祝活动的一环,但是世界各国政界人士和媒体对于阅兵背后的意义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美国副国务卿霍马茨说,60年前,毛泽东主席说,四万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后,中国人民站立得很高,很强壮。
——新浪网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站立得很高,很强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
(16分)民生问题一直是历代思想家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啄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措施。(4分)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你如何评价“定地价法”?(3分)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4分)
材料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生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五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4.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共同措施。(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2分)
(14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名画鉴赏
1.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2分)
材料三&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1分)并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4.材料四中,恩格斯认为“理想化的王国”本质是什么?(2分)材料五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2分)
(16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2分)
2.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4分)
材料三& “大约在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2分)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2分)
材料四 “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思想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4.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3分)
材料五“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西方文明史》
材料六& 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西方文明史》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3分)。
以下是美国拍摄的曾经风靡中国的两部动画片的剧照。这一文化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二战后电影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B.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C.好莱坞电影特别喜欢中国元素
D.要依靠现代科技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题型:综合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局部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