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和乌兰布统哪好和赛尔庙

和布克赛尔县老人与国旗结下的不解情缘_凤凰资讯
和布克赛尔县老人与国旗结下的不解情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和布克赛尔县老人与国旗结下的不解情缘   天山网讯(通讯员杨俊英 张文东报道)和布克赛尔县布
原标题:和布克赛尔县老人与国旗结下的不解情缘
  天山网讯(通讯员杨俊英 张文东报道)和布克赛尔县布斯屯格牧场乌兰哈德村蒙古族村民月尔扎o西尔甫在家门口组织附近的牧民升国旗,一升就是45年。
  月尔扎o西尔甫,今年已是77岁高龄了,但在国旗下宣讲,老人依然是站得笔直,声音宏亮,各项惠民政策讲得是明白透彻,深入浅出。
  “1955年,我15岁,那时我还是学生,还在学校学习,全体师生在学校参加升国旗仪式。我记得很清楚,当大家一起高唱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大家都激动的泪流满面。”说起第一次升国旗时的情景,月尔扎o西尔甫老人依旧是激动不已。
  月尔扎o西尔甫积极要求进步,什么脏活、苦活、累活他都愿意干。1972年,他来到乌兰哈德村当生产队队长,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每年国庆节到来之际,他都组织村民升国旗唱国歌。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月尔扎o西尔甫老人从小就教育我们,升国旗要脱帽肃立、唱国歌时要字正腔圆。”从小一直聆听月尔扎o西尔甫老人教育,跟随月尔扎o西尔甫升国旗的乔木布力o米尔根巴图,现年40岁,2003年至今任乌兰哈德村党支部书记。
  1974年,月尔扎o西尔甫光荣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乌兰哈德村党支部书记。
  乌兰哈德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蒙古族,村民们会说国语的不多,但在月尔扎o西尔甫的带动下,每一个村民都会用国语唱国歌。“我们都是中国人,国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唱的歌曲,唱好国歌,你才算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月尔扎o西尔甫总是这样对村民说。
  “每到国庆节,我父亲总是要我们每个人都穿戴整齐,让我们兄弟姐妹8人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在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西尔甫o才吾道尔吉是月尔扎o西尔甫老人的小儿子,每周升国旗,他都第一个到工作队建立的流动毡房服务点。“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也想入党,和父亲一样,多给村民办实事好事。”西尔甫o才吾道尔吉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乌兰哈德村后备干部。
  月尔扎o西尔甫是一个勤劳的人,包产到户时月尔扎o西尔甫家分到了60只羊,现在他家有200只羊,50头牛、50匹马。2017年他家卖牛、羊,收入12万元。
  月尔扎o西尔甫在乌兰哈德村深受村民尊敬。乌兰哈德村是牧业村,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平时月尔扎o西尔甫骑着马、骆驼到村民家入户走访。他走到哪,就讲到哪里,给村民宣讲党的政策、各种会议精神,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遇到风雪灾害,月尔扎o西尔甫总会第一时间用马、骆驼驮着生活物资和草料送到村民家。“我是党员,群众的冷暖我要知道,我要把党的关怀及时送到村民家中。”月尔扎o西尔甫说。
  1999年,月尔扎o西尔甫退休。2016年住进了县城里的安居富民房。“我现在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妻子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养老金,我们住在82平米的楼房里,儿女们也都各自成家了。我现在是屋外有牛、有羊、有马,口袋里还有钱,想吃啥就买啥,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这样的好日子,都得益于党的领导。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吃饱穿暖。”现在的月尔扎o西尔甫逢人就诉说着党的恩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478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8970
播放数:5808920游记丨探秘乌兰布和沙漠,寻找百年色勒庙遗址,走进亿年不死神树(上)
乌兰布和沙漠
沙漠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有一种神秘感,因为正常情况下往往难以靠近。对我而言,看惯了山川大海,在旅途中的心动感觉来得比一开始行走时要难,而沙漠的这种神秘感,却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
旅行的开始
沙漠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有一种神秘感,因为正常情况下往往难以靠近。对我而言,看惯了山川大海,在旅途中的心动感觉来得比一开始行走时要难,而沙漠的这种神秘感,却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两年前到过一次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在当地资深的玩越野车的朋友带领下,深入乌兰布和沙漠几十公里,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看到的奇特景观。
这两年里,我的步履不停,花了大量的时间游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数次前往东南亚各国探寻当地的独特风情,还第一次自驾环游欧洲,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在自驾新疆全境之后,途经甘肃前往宁夏,忽然又想起了乌兰布和沙漠,于是乎,说走就走,再次相约内蒙古。
这次行程一共四天,因为是从大行程中临时增加的沙漠之行,所以出发地是从宁夏银川往返内蒙古乌海。顺带一提,游玩乌兰布和沙漠大都是以乌海作为大本营,从乌海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进入沙漠,非常方便。具体的行程如下:
Day1、从银川坐火车前往乌海,因为比较累就哪儿都没去。
Day2、在当地专业车队的带领下开着改装越野车深入乌兰布和沙漠,体验冲沙的快感。
Day3、绕行阿拉善盟沙漠公路,寻找沙漠深处的百年遗址和从远古时代存活至今的神树。
Day4、在乌海市区游玩,游览乌海湖,走进规模庞大的红教代表性寺庙满巴拉僧庙。
乌兰布和沙漠攻略
乌兰布和沙漠是内蒙古四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在蒙古语里是“红色公牛”的意思,寓意这片沙漠是中国最年轻的沙漠,拥有暴虐和狂躁的性格。乌兰布和沙漠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漫漫黄沙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周边的水域和农田,就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也饱受沙尘的侵扰。尽管国家成立了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来治理沙漠,但这种对自然生态的修复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内蒙古四大沙漠里,乌兰布和沙漠是最适合普通游客前去探险的地方,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交通便利,乘坐飞机到银川后开车两个小时即可到达沙漠,这一点是内蒙古其他几大沙漠完全无法比拟的。如果有心,完全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就来乌兰布和沙漠撒欢。
第二,可玩性强,对于车手来说,乌兰布和沙漠地形多变,非常有挑战的乐趣;而对普通游客来说,在这里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沙漠风景,完全不虚此行。
第三,景点众多,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有许多的独特风景,比如七棵树、神树、神泉、沙漠遗址、色勒庙、梭梭林等等,一次根本就玩儿不够。
当然进入沙漠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首先是改装过的高性能越野车,最起码得加一个防滚架,其次是需要特殊的沙漠驾驶经验。对于一些常年玩沙的爱好者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些条件就不具备了,这时候就需要求助当地提供沙漠越野服务的车队。
相机:佳能6D
镜头:17-40 F4,70-200 F4,50 F1.8
手机:iPhone 7
手机镜头:某宝购买的手机广角、微距和鱼眼镜头套装
无人机:大疆精灵3高级版
改装越野车的放肆之旅
游玩儿沙漠的一大乐趣就是体验冲沙的快感,每一次冲上一个新的沙丘,你完全不会知道沙丘的另一面是悬崖亦或是一马平川。开着改装的高性能越野车冲沙是一件很有挑战性也很刺激的事情,但其中的危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千万不要没做好准备就冒冒失失的去玩。
真要玩沙,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还是找有经验的人学习一下,学习沙漠驾驶的技巧,学习遇到危机处理的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识一些冲沙爱好者,每年数十次的前往乌兰布和沙漠游玩,乐此不疲。
冲沙的快感当然不只是这里,当你深入沙漠,深处茫茫沙丘的包围之中,会看到另一种平时不容易见到的美景,那是沙漠的美。摄影爱好者是很喜欢到沙漠进行创作的,因为那种线条天然就是为艺术而生。
哪怕你完全不喜欢摄影,当你爬到一个沙丘的顶部,放眼一望无际的沙漠时,那种壮观的景象一定会让你惊喜异常,久久不忘。
沙漠同时也是拍摄美照的好地方,穿上一袭红裙,随便一拍就很有意境。
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子很细很软,脱了鞋子踩在上面会感觉非常的舒服,不过这也要季节对才行,冬天的时候沙子太冷,夏天的时候沙子太烫,只有春秋两季比较宜人。
在沙漠里随处可见的沙虫,钻沙小能手,一般不会袭击人。
寻找百年色勒庙遗址
色勒庙遗址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在一处相对平缓的沙滩之上,当你穿过仿佛无穷无尽的沙丘,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规模庞大的遗址时,那种惊喜是无可言表的。关于色勒庙,先通过一段航拍视频感受一下。
色勒庙也称为“赛尔庙”,距离现在的巴彦木仁苏政府驻地(老磴口)约有26公里。据史料记载,色勒庙是北寺福因寺的属庙,始建于1889年,距今已经有125年的历史,是由当时阿拉善旗磴口地区的几个巴格总管——萨日木德、阿睦尔、吉日格勒出资并且主持修建而成。
萨日木德是阿拉善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因为其卓越的战功,被清王朝授予“戴青巴特尔”的称号,并且被封为“辅国公”,其又被当地百姓爱戴,尊称其为“安久大人”。正因为如此,色勒庙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安久庙”。
色勒庙是阿拉善旗王公去北京和回乡的常经之所,也曾经是吉兰泰驼路盐道到老磴口漕运码头之间的重要驿站。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色勒庙在当时香火异常的旺盛,最多的时候有常驻喇嘛100多人。
曾经繁荣的色勒庙既不是毁于兵灾,也不是毁于自然灾害,据当地的老人们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色勒庙还在,还住得有喇嘛,到文革的时候,公社来人将这座一百多年历史的庙宇人为的拆除了,而且,损毁的很彻底,只剩下如今看见的断壁残垣。
如今的色勒庙里什么都没有了,仅仅剩下一些高低不齐的土墙,远远的看见它时,只会觉得震撼,但当你真正走近他时,却会感觉到一丝伤感。(末完待续)
如今的色勒庙虽然残破,但仍然显得肃穆,并且因为身处沙漠腹地,四周荒无人烟,而充满了神秘感。
文/图 Mr李洪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徒步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行记之七——色勒庙和清真寺
查看:5047 | 回复:24
本帖最后由 漠月.苍狼 于
14:13 编辑
色勒庙和清真寺
14:1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 && &&&扭伤了腿,对于喜欢远足的人来说真是不幸的事,我不能如愿地用自己的脚步准确丈量出乌兰布和沙漠的距离,我只能品味其中的艰辛而不能分享胜利的喜悦。不过,一切事物总是相对的,有得就有失,有失未必无得,用老祖宗的话说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没能如愿地走完全程,可我却因为伤痛退出而得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 && && &4号中午,在查汗布勒格三猴家吃过饭,我的朋友们便风风火火地又去赶路了,我和伤狼及肖秋成却不用这么着急,伤狼是老者,不想多走路,我和肖秋有伤病,我们三个坐后勤车通勤。又是近二十公里的路程,虽然我们比大部队晚出发一个小时,但我们还是早早地到达了目的地——队友周建军的战友革命家。
& & 现在是四月,草场尚未返青,革命一家原本不住在这里,他们住在几十里之外的冬季草场上,只有到了六月草场青绿的时候他们才会将畜群迁徙到这里来。但是革命早在几天前就接到了战友的电话,提前回来收拾好了屋子迎接我们。主人革命四十多岁,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相对于别的蒙古族牧民来说汉语说得非常流利了,可他说话语音很是特别,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也不同于我们习惯的巴音腔,却是一口标准的山前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看他面相是蒙古族人,听他说话却是回族口音。我们已经到了巴音木仁苏木境内,巴音木仁苏木是盟唯一以回族群众为主要居民的苏木镇,由而我怀疑革命是不是真正的蒙古人。我委婉地表示了我的疑问,革命大哥却一点也不忌讳,坦然说自己就是蒙古人,但是信仰伊斯兰教,不仅是他,巴音木仁苏木的绝大多数蒙古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称自己为“缠头回回”。原来如此,早就知道阿左旗有部分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走进他们的生活这还是第一次,不觉有些好奇。据很久以前的传说,居住在阿拉善的“缠头回回”并非这里的原住民,他们的祖先来自于中亚地区,或是落户这里的商旅,或是因为战争被裹挟至此,逐渐地和这里的蒙古族原住民同化了,唯保留了他们的信仰。细观革命一家人,身材魁梧,高鼻深目,颧骨突出,果然有中亚人的特征。
& & 革命一家人热情健谈,问无不答,言无不尽,而我又是个极好问的人,尤其是对当地的人文地理民风很感兴趣。闲谈中革命说到了此地不远处有曾经有一处庙宇,他们称之为“色勒”庙,在他很小的时候被拆烧了,另外好来宝大队还有一座两百多年历史的清真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里居然有这样的历史遗迹,立马来了兴致,伤腿也不觉得痛了,立时请革命的儿子骑摩托车带我去看看。革命稍微迟疑一下说他们从来不去庙上的,可还是叫过儿子让他带我去。
& & 革命的儿子刚过二十岁,蒙古名字我忘记了,只记得是汉语“希望”的意思,革命也叫他“盼盼”,很帅气的一个小伙子,看人的表情特别专注。革命告诉我说儿子是个聋哑人,只会说简单的一些问候语,听力完全丧失,看人们说话的口型领会意思。不禁对他多看了几眼,仅从那双纯真的眼睛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谁知道命运却如此不公,但愿真主会保佑他。
& & 色勒庙在一处相对平缓的沙滩上。我让盼盼远远地停了下来,沙漠里有风,在阳光的照射和风的侵扰下,黄色的残垣像一片燃烧的火焰在地平线上跳跃着。走近一些,感觉那是一个破败的城堡,孤独地矗立在漫漫黄沙之中,无声地述说历史的沧桑。
& & 正如革命说的,色勒庙里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些高低不齐的墙头。走进这里,内心的感受是不可名状的,有些肃穆,有些神秘,有些悲愤,有些伤感,还有些恐惧。这是一片规模浩大的建筑遗迹,院落分明,高墙耸立,如果不是革命告诉我这是一座古庙,我更愿意相信这里是一座古城,主体城池在正南方,周围是散落的民居,或许是某次战争使得这里的历史和文明被一夜间焚毁了。但是,仔细些看,从整片遗迹的建筑风格和遗留的一些特殊物件上看,这里的确是一座古庙,只是它宏伟的建筑规模超出了我的想象。
& & 从遗迹现场看,正南方的那个大院落当是庙宇的主体,呈“凸”字形,大门朝南,所有的木质结构都无保留,大门口遗有一个圆柱形石柱,高约五寸,应是门柱下的基础,旁有一不甚完整的鸱吻,那是庙宇屋脊上的神兽,院墙基本保存完好,高约五米,底宽一米,不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那种夯土墙,从断处看到,整个院墙都是用土坯垒砌的。我步量了一下院墙的长度,长宽各五十步,如此算来,这个主体建筑当有一千多平米。从门而入,东西厢房和配殿格局清晰地保留着,从石灰墙面的暗色痕迹看,应该是绘有彩绘的。主殿仅留一堵后墙,和后院墙平行,相距丈余,高相仿,同样以土坯垒砌,中间不规则间以青砖,风雨侵蚀,土坯渐被冲刷,青砖凸现。从残留的房檐建筑风格看,应该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主体建筑东、北、西三面,分布有十六七处独立的院落遗址,起初我以为这些都是靠近庙宇居住的牧人居所,但很快就被我否定了,我没有看到牲口的圈棚遗址,方圆几十里也没有农田,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院落应该是喇嘛们的居所。从残留的遗迹看,这些院落都是脊房,院门都修有门楼,有的院子里还铺有青砖,遗址上散落许多青砖筒瓦,在一堵倒塌的残墙上看到有青色显现,用碎瓦片划拉一阵,竟然刨出几块完整的首面瓦当。在西边的一处院落里,突然发现有新近掏挖的痕迹,有人在房间火炕上掏了一个大坑,挖出的沙土颜色异于暴晒在阳光下的黄沙,似乎还保留着湿气。头皮“嗡”地发响,第一反应这里被人盗掘了,快步走过去。果然,有人在这里挖掘过,而且时间不会太长,坑里散落着许多藏文经页还没被风刮走。仔细查看,掏挖的地方应该是个土炕,部分炕面还在,底下是用土坯垒砌的几方暗格,我从西边的暗格里掏出了一把经卷残页,看得出厚厚的封面上还包有黄绢,只是已经腐败得很难辨认了。仔细查看,又发现了两个泥佛擦擦和几片半个巴掌大小的布面佛画像,颜色鲜艳如新。我查看了所有的院落,只有这一间被人挖掘过,其他地方再没有被掏挖的痕迹。不由纳闷了,到底是谁做了这等龌龊的事,他在这里挖走了什么,怎么对这些弥足珍贵的佛经如此轻视和破坏,他怎么就单单挖了这里并且就真的找到了东西?这里有太多的不解,可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弄清楚这些事,只好将那些经卷残页收拾起来,放回原处,然后用干燥的黄沙填埋。
& & 清真寺在好来宝嘎查,和色勒庙相距约十里。但和色勒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真寺青砖碧瓦,古朴典雅,现今依然是附近伊斯兰信徒们功课聚会的场所。环绕清真寺走了一圈,寺后一片荒废的树林子,北边几间破败的民房,早就无人居住了。好来宝嘎查所在地居然就剩了清真寺一处完整的建筑。清真寺院门没有锁,用一根铁丝拴着,我打开大门,朝清真寺走过去,寺里没有人,从玻璃窗朝里看,殿堂干净整洁,挂满了各种匾额条幅。清真寺的门楣上悬着一方铜匾,上书“白渡四方”四个大字,上面的说明文字是“纪念好来包清真寺建寺二百二十周年庆典”,到今天已经二百二十一年的历史了。
& & 色勒庙不是毁于兵灾,也不是毁于水火等自然天灾。革命说听老人们讲,色勒庙和清真寺是同一时期的建筑,在他小时候色勒庙还在,还住有喇嘛。文革的时候,公社来人将这座一百多年历史的庙宇人为地拆除了。听他这么一说,我终于明白这座古庙怎么就被损毁得这么彻底。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无知的人们损毁的何止是沙漠里一座寂寞的庙宇,那是打着文化的符号对文明的践踏。
& & 从乌兰布和沙漠回来,对沙漠中的这座古庙依然不能释怀,查阅了一些资料,居然史无记载,清代阿拉善有“八大寺”之说,从色勒庙的遗迹规模看,当在阿拉善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就连当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废是因文革而废,那么它是因何而建的呢?巴音木仁苏木境内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在这个伊斯兰信徒居住的地方建造如此规模的庙宇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由让人费解。革命说清真寺得以保留是因为当年那里被作为大队的仓库。在清真寺的大门口竖有两根粗大的木柱,顶端可以看到还有卯眼,我怀疑那就是从色勒庙拆来的两根大梁。革命说不是,说从他生下来清真寺门前就有那两根木柱了,做什么用的,他也不知道。
& & 回来之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将发现古庙被盗一事报告了阿拉善博物馆。4月7日中午,我随阿拉善博物馆馆长景学义等人再次走进乌兰布和沙漠,对这座古庙进行了初步的勘查。那天我们在遗址又发现了许多楷有“乾隆年制”等底款的瓷器碎片等物,景馆长判断这座古庙当是清代所建的藏传佛教寺庙。但是从考古的专业角度来讲,这座古庙还有许多不解之谜。首先,这座古庙确切的建筑年代、衰败原因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修建在人烟稀少的沙漠腹地的历史缘由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其次,我们没有找到水井遗迹和较为集中的生活垃圾,两百多年历史的庙宇,一点生活垃圾都没有留下,这有些不可思议。并且,我们也没有找到佛塔,按说藏传佛教寺庙周围都建有佛塔的,一般是高僧圆寂后的灵骨塔,色勒庙如此大的规模,又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僧人去世后如何处置?再次,就色勒庙遗迹看,应该是一座大寺,其规模和同一时期阿拉善“八大寺”相比一点都不逊色,文献中居然很少提及,竟然连寺庙的名字都没有留下,不可为不怪。
& & 之后我走访了一些曾经在巴音木仁苏木居住的老人,据老人们讲,这座古庙的正确名字应该是“安济寺”,当年住有许多喇嘛,解放前这里的喇嘛还曾经配有***,管理这座寺庙的是一位被称为“黄喇嘛”的人。同时我也问到了清真寺门前的那两根木柱,原来是两个旗杆,顶端有卯眼是因为过去上面修有旗斗。但是,修建这座古庙的真正原因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 & 我在上把我们穿越的路线又仔细查看了一遍,发现我们所走的路线上应该有个叫“古盐道庙遗址”的地方,一路却没有看到。那么,我发现的这个古庙遗址是不是就是地图所标的那个盐道庙遗址呢?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走访了镇上的几位老人,得知“黄喇嘛”居然真有其人,而且是吉兰泰盐湖建设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我的父辈对他还有极深的印象。黄喇嘛原名叫魏阙拉布吉,阿拉善左旗人,蒙古族,幼年父母双亡,出家为僧,识藏文,会珠算,因身材修长,面淡似金,人称黄喇嘛。1949年9月随达理扎雅王爷和平起义,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作为阿拉善旗代表,出席了在召开的西北民族贸易代表会,并受到了***、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返旗后被任命为阿拉善旗政府驻吉兰泰蒙卡总管和吉兰泰盐湖副主任。1953年,吉兰泰盐湖正式建场,被任命为副场长,分管吉盐的骆驼运输和后勤工作。“文革”开始后,魏阙拉布吉被打入“牛棚”,1969年1月3日,含恨而死,终年66岁。
& & 搜集了这些资料,灵光一闪,一条脉络逐渐清晰起来,盐湖——驼运——古庙——蒙卡——总管——黄喇嘛,这不就是我要解开的谜吗!我试着以这条脉络做出一个推断。早在二百多年前,乌兰布和沙漠里就有牧人居住,来往商走于沙漠牧人家,做着以物易物的买卖。当时的蒙乡,佛教盛行,所以阿拉善沙漠里遍布大大小小的庙宇,不仅是牧人们修行许愿的场所,也是来往商旅歇脚的地方。安济寺规模虽大,或许也仅是哪个大寺的属庙,高僧圆寂多迁往大寺塔葬,或者就葬在本地,却在那次浩劫中灰飞烟灭了。乌兰布和沙漠里蕴藏着无数的矿产,吉兰泰盐湖就是一颗沙漠明珠,其开采历史已有数千年,为阿拉善旗地方主要的财政来源,地方政府历来对食盐的销售管控极严,严禁私盐贩卖。在四五十年前,吉兰泰食盐的运输方式只有驼运,销售渠道只有两条,一是驼队向南经巴彦浩特至银川或中午过黄河渡口,一是向北穿越90公里沙漠到达古磴口(即如今的巴音木仁)黄河渡口。两条路线只有磴口属阿拉善旗管辖,所以,吉兰泰的食盐多走北路。为了争夺盐税这块财源,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曾发生了“宁、阿磴口之争”的历史事件,宁夏军阀马鸿逵入住阿拉善旗,并借中央政府之名将阿旗达理扎雅王爷软禁在银川、兰州长达7年。
& & 历史上安济寺修建的起因或许是为了沙漠牧人的信仰,但随着食盐贸易的兴盛,安济寺的职能逐渐发生了转换,由单纯的佛教活动场所演变为控制私盐运输的关卡,地方政府为了严控私盐闯关,便给安济寺的僧人们配备了武装,使其成为僧兵。直到解放后,政府依然保留着安济寺盐税关卡的职能,黄喇嘛就是安济寺的最后一位总管。如此一想,不觉释然,历史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后记:此文写于清明节徒步穿越乌兰布和沙漠回来以后,后来查阅了许多资料并采访了一些老人,对色勒庙有了初步的了解。
& & 色勒庙,是北寺(福因寺)属庙,建于19世纪末期,是当时阿拉善旗沙金套海、道兰套海、巴音套海和磴口等四巴格兵马总管萨尔木德阿睦尔吉尔噶勒出资并主持修建的,是他的家庙,最多时有喇嘛80多人,有庙产户田一千八百亩。后毁于文革。
& & 萨尔木德阿睦尔吉尔噶勒(),是阿拉善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少年出家到福因寺当喇嘛,喜好摔跤拳术和射箭,后因平息回乱多次立功,朝廷赏二品顶戴花翎,封为辅国公,授予太青巴图鲁称号,并赐给一把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百姓尊称其为“安久”或“安久大人”。旗衙门任命他为河套四巴格兵马总管。
14:14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14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16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16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27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27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28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28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1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1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3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5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5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7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7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4:39 上传
下载积分: 驴币 -1
(168.67 KB, 下载次数: 2)
14:39 上传
下载次数: 2
绑定QQ账号,轻松分享到QQ空间与腾讯微博?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17 条,得分 1649 分,平均 97 分)
[] 152 楼 终于c我看穿了这场爱情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去年,阿拉善事业单位的成绩在哪里能看呢?
[] 151 楼 单眼皮男生b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有几个官员能做到“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如果我考上阿拉善公务员,我保证可以!
[] 150 楼 高调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是啊,我也听说阿拉善教师编制的待遇还行!
[] 149 楼 ン老夫子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我家是阿拉善的,我想考阿拉善的公务员,谁能帮帮我!
[] 148 楼 默默;等待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招聘30名人员发布有点晚了,现在都几号了?
[] 147 楼 鹜落霜洲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为什么阿拉善事业单位这么难考?竞争这么激烈!
[] 146 楼 烂人、 脸 蛋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招聘30名人员,这个没毛病!嘻嘻!
[] 145 楼 想太多、干嘛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火爆啊,大阿拉善,这么多人报名,太激烈了,我一定要好好准备考试了。
[] 144 楼 望穿秋水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每次阿拉善招考都这么激烈,why?给个理由请。
[] 143 楼 解不开的死结ぅ   打分:用户设置隐藏  发表时间:用户设置隐藏
我就不信了,我考不回阿拉善,可是我的老家呀!
请选择考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兰布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