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发个能用的幕府将军2 4768mod汉化包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DIN__用电接触式记录仪测定粗糙度特征值Ra、Rz、Rmax—术语_测量条件_中文译文.doc
文档介绍:
DK 62-408.8: 621.9.05 德国标准 1990 年5月用电接触式记录仪测定粗糙度特征值 R a、 R z、 R max 术语,测量条件 DIN 4768 用电接触式(铁笔)记录仪测定表面粗糙度数值 R a、R z、R max : 术语,测量条件替代 DIN 4768 第1 部分-08.74 与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ISO 3274 : 1975 和 ISO 4288 之间的关系见注释。单位: mm 1应用范围该标准规定了通过具有电传输、高通滤波和分析功能的接触式尖笔记录仪来测定技术表面的可比粗糙度测量值的术语和测量条件。备注: 波纹度和其它的形状偏差不属本标准范畴。但是在某些功能情况, 它对表面适用性的影响比起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来说可能会更大。 2术语按照 DIN 4760 、 DIN 4762 以及 DIN 4777 中用相位校正滤波器测量粗糙度中的术语。此外,按照 2.1 和 2.2 中的术语。 2.1 滤波器(高通滤波器) 滤波器为轮廓滤波器 1 ,根据滤波器特性曲线,实际轮廓的长波部分只有部分或根本就不计入粗糙度轮廓或测量结果。按照极限波长称之为滤波器。备注:在文献中,滤波器也叫做波分离器或斩波器。图1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平均峰谷高度图 R z 2.2 测量段 2.2.1 初试段(见图 1) 初试段是投影垂直于中线、不用来分析的接触段的长度。刚开始的瞬态过程必须在初试段内逐渐消失。 2.2.2 总测量段 l m (见图 1) 总测量段是投影垂直于中线、直接用来分析表面粗糙度轮廓部分的长度。 2.2.3 各具体的测量段 l e (见图 1) 各具体的测量段为总测量段 l m 的五分之一。备注:各具体的测量段 l e 相当于 DIN
中的基准段 l。 2.2.4 后续段(见图 1) 后续段是投影垂直于中间直线、不再用来分析的描画段的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最后一部分的长度。 2.2.5 描画段 l r (见图 1) 1按照 DIN
中的概念描画段等于初试段、总测量段 l m 和后续段的总和。 2.3 粗糙度特征值本标准意义中的粗糙度特征值从表面粗糙度轮廓 1 ) 中得出。 2.3.1 算术平均粗糙度值 R a 算术平均粗糙度值是基准段 l 2 内轮廓偏差 y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dxxyl R la?? 01 备注 1: 这相当于长等于基准段长度 l 且面积等于表面粗糙度轮廓和中线之间面积之和的矩形的高。??? uioiAA????? uioiAAg 图2 :算术平均粗糙度值 R a 备注 2: 按照 DIN 4775 和 ISO 4288 : 1985 ,R a和R z 直至 16 %时表面上所测的各具体值允许大于规定的极限值。 2.3.2 各表面峰谷高度 Z i(Z iΔZ 1 ~Z 5) (见图 1) 具体的粗糙高度为平行于中心线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它在具体的测量段内在最高点或最低点与表面粗糙轮廓接触。 2.3.3 平均峰谷高度 R z 平均峰谷高度为 5 段彼此相邻的测量段的表面峰谷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备注 1 :按照 ISO 4 和 DIN 4762 ,该特征参数的缩写符号为 R ys。备注 2 :本标准中的 R z 定义与 ISO 4287/1 : 1984 中的定义不一致。如有必要,使用缩写符号 R z DIN 或R z ISO ,以示区别。因测量技术的原因,测量 ISO 84 中的特性参数 R z 应用 DIN 4768 中适用于 R z DIN 的测量条件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适用于 ISO 4288 : 198 5 中的规定。当规定的 R z ISO 最大值不超过 R z DIN ,该规定的 R z ISO 可视为遵守规定。详细说明见 DIN
第 5.7 至 5.9 中的说明。备注 3 :见 2.3.1 中的备注。 2.3.4 最大的表面峰谷高度 R max (见图 1) 最大的表面峰谷高度为整个测量段所测得的表面峰谷高度的最大值 Z i。备注 1 :按照 DIN 4775 和 ISO 4288 : 1985 ,各测量所得的 R max 值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极限值。这在诸如交互变化的表面也必须满足。备注 2 :按照 ISO 4 和 ISO 4288 : 1985 ,该特征参数的缩写符号为 R y max 。 3测量条件 3.1 描画记录方向必须在出现最大粗糙度值的方向进行描画记录。特殊情况时务必就描画记录方向进行协商。 2按照 DIN
中的概念 3.2 极限波长λ c,测量段长度 l e 3.2.1 周期性外形轮廓(车削和刨削等)的极限波长λ c ,测量段长度 l e 和总测量长度 l m 为周期性外形轮廓时,适用于表 1 中的规定。表1 :表面波纹间距配合可以通过表面轮廓简图或对工件的 10 个表面波纹宽度进行测量确定表面波纹间距。 3.2 非周期性外形轮廓(研磨、圆周铣削、无过梁端面铣削、铰孔、成型等见表 2 或表 3) 的极限波长λ c ,测量段长度 l e 和总测量长度 l m表2 :平均表面峰谷高度 R z 配合表3 :平均粗糙度值 R a 配合 R aμm λ cl m min 0.02 & 0.02 ≦ 0.1 & 0.1 ≦2 &2≦ 10 &10 0.08 0.25 0.8 2.5 8 0.4 1.25 4 12.5 40 非周期性外形轮廓时,表2 中的配合适用于 R z 的测量,表3 中的配合适用于 R a 的测量。周期性外形轮廓 R max 的测量时,极限波长取决于 R a。对于表2和表3 的实际应用来说, 可通过目测法估计工件或外形轮廓记录中的粗糙度值, 以得出极限波长。当表面含有重叠的波纹时,可能出现:极限波长为 0.25 mm 时所测得的平均表面峰谷高度 R z& 0.5 μm ,极限波长为 0.8 mm 时所测得的平均表面峰谷高度 R z& 0.5 μm 。在这种极限情况, 适用较小的粗糙度值。同样适用于 0.1 μm、 10μm、 50μm的R z 值和相应极限情况下相关的 R a。 3.3 测量段如果工件不符合表 1 至表 3 总测量段为 5.l e 的规定, 也可以应用各具体测量段数较少的表面波纹间距 S m 进给λ cl el m min & 0.1 ≦ 0.04 & 0.4 ≦ 0.13 & 0.13 ≦ 0.4 & 0.4 ≦ 1.3 & 1.3 ≦4 0.08 0.25 0.8 2.5 8 0.08 0.25 0.8 2.5 8 0.4 1.25 4 12.5 40 R zμm λ cl el m min 0.1 & 0.1 ≦ 0.5 & 0.5 ≦ 10 & 10≦ 50 &50 0.08 0.25 0.8 2.5 8 0.08 0.25 0.8 2.5 8 0.4 1.25 4 12.5 40 总测量段。随后在给出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游戏娱乐 & 游戏工具 & 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v1.1.0.Build.4768破解补丁官方下载
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v1.1.0.Build.4768破解补丁 全版本
温馨提示:您的IP是
投诉建议: .cn
千万流量共享
百度高权重排名
很抱歉,文件由于不符合本站收录规则,现已停止提供下载,有问题可联系管理员。
聚超值推荐
最新游戏推荐 软件专题排行
同类软件下载排行
热门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768财神王中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