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武当金顶还是先有武当张三丰国语高清

张三丰:武当道仙邋遢王
张三丰:武当道仙邋遢王
&他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奇人,他的形象通过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通过一系列电影与电视剧,早已深入人心——他气度恢宏,心胸博大,武功深不可测,行动飘荡诡异,究竟活了多大岁数,也没人知晓。
&这个名叫张三丰的道人,这个武当派武功的创始人,距今虽并不遥远,然他的事迹很大成分中带有神秘色彩。而影视剧和小说,尽管在大背景方面没有过错,但与历史上真实的他还有很大距离。
&历史上叫张三丰的人,在北宋年间曾经有一位,史载:“张三丰,宋之击技家,武当山丹士,宋徽宗召之不去,以绝技名于世。”看来,本文中要说的元明之际的这位张三丰,很可能了解他二百年前的那位武功厉害张三丰的情况,才取其相同的名字。当然这位三丰的名气与影响要远超前一个,他是道教史上如吕洞宾、陈抟一类,带有极神秘色彩的人物。
&张三丰出生于何地,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一说是福建人,一说是陕西人,一说是云南人,一说是贵州人,但更多的史料中说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而此种说法,似乎被多数人所认可。
&张三丰,名通,其名号则有四十多个,常用的就是三丰,还有君宝、玄玄、元一、三峰等。与许多有名的人物出生之时都有不同的征兆一样,据说三丰出生那天,他妈妈做了一个怪梦,梦到有一只大鹤飞到他家的房子上,大叫了三声又飞走了。他母亲梦醒之后就生下了他,所以三丰自小就有些仙风道骨,不同凡响的样子。他天资极高,过目不忘,攻读经史,又善诗词,十四岁时就参加科考,并中茂才。十八岁那一年,他开始离家出走,到外游访。
&他游了许多地方,最后直到七十七岁那年到达了武当山。武当山在他去前就是一座道家的山,他之前那个也叫三丰的人在那修练过,他心中仰慕的陈抟老祖也曾去过此山。
张三丰初到武当山后,就对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但当时的武当山,上面的观舍全都毁于兵火,成了一个标准的荒山。张三丰和徒弟们砍去荆棘,清理了瓦砾,搭了几间草屋住着,算是先把武当山这个风水宝地占下了。据说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常坐在五棵古树下,然而“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他登山时轻捷如飞,隆冬常卧在雪中,鼾声如雷。人们都感到惊异,认为他是奇人。当时有邱玄靖、孙碧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卢秋云等人拜他为师。
&&大凡奇人怪人,都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元代大画家倪瓒一生好干净,严重到了洁癖的程度,而张三丰却与之恰恰相反,他对个人卫生全然不管,可谓一埸糊涂。相传他无论春夏秋冬,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风挡寒,一个旧蓑衣经霜遮雨。他不注重仪表,经常穿得邋里邋,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张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张三丰的身材非常魁伟,李连杰演他身材上差得太远,洪金宝与万梓良的扮相在形体上还有点味道。由于身高体壮,他饭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话下,但有时候却也可以好几天才吃一顿饭,甚至好几个月不吃饭,或许他有那种避谷的本事。
&&&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云游四方,即使后来定居武当山,也时常到外云游。在云游中常常是居无定所,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有人相传他一日能行千里,吕洞宾有诗曰“朝游北海暮苍梧”,张三丰大概也能办得到吧?《德安府志》中曾记载过,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隐居,虽是隐居,但他天性随和,和当地的父老乡亲们还挺熟络的。这天张三丰要走了,邀请这些乡里的老人们来吃顿饭做别,但他在山上久不生火,连火种也没有了,他说下山去取,顷刻之间就回来了,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里地呢。同时张三丰还又买来一点豆腐来下菜,当时也不兴弄个塑料袋一盛,而是用木板托着拿来的。吃完饭后,张三丰嘱咐他们,这是唐邑城西关姓王家的东西,帮我把这豆腐板还了吧。这些老乡找到这个地方一问,还真是姓王这人的东西,然而唐邑城离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里地哪!这些恐怕都带有神话的故事成分。
&&看武侠小说知张三丰的武功在当时是天下第一,而历史资料中的记载他也的确是武功卓绝。据说他悟成太极拳后,曾“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这是历代道家高人中唯一显示过武功的记载。如果属实,那么他的武功似乎较武侠小说中的描写还要厉害,一拳就打死上百个贼人,比之降龙十八掌、大力金刚拳什么的丝毫不逊色。
&& 在武当山过了一段时间后,张三丰又飘然而去,后来在陕西宝鸡的金台观逗留了不少时间,据说张三丰(也名三峰)的名号就是见到宝鸡山三峰挺秀而来的,金台观现存《张三丰遗迹记》一碑,为明朝时陕西参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张用浣所立,上面说他父亲张朝用十三岁那年在观内读书,云游至此的张三丰和他父亲聊起了家常,张朝用说他父亲叫张维,为避战乱才举家迁入宝鸡。张三丰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云游柘城时就认识你先祖张荣并与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张毅的是你什么人?张朝用说,那正是我爷爷。张三丰说:唉,我认得他时他还是个童子。看来张三丰比这个立碑的张大官人的曾祖父高了一辈还多。确实,张三丰的长寿是非常有名的,有史可考的张三丰活动时期,跨度也要有上百年,所以和世上的人论起辈份来,那是谁也比不上他的。
&张三丰在宝鸡时,据说曾“死”过一回。《明史》和《微异录》记载,有—天,他对门人杨轨山说:“我命数已尽,归天有期。”遂留颂辞而死。轨山和人们用棺材盛殓了他后正要下葬,却听得棺材里有活动的声音,开棺一看,张三丰又乐呵呵地爬出来了,惊得众人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目瞪口呆,都以为闹鬼炸尸了呢。那一年他已是一百一十九岁的高龄了。有人解释说,道家功夫练到极深的时候,元神可以离开躯壳,就像《八仙过海》中铁拐李的故事一样。但武侠小说中描写精通内功的人似乎也可以闭气装死,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不得而知了。
&张三丰死后复活,又到四川游玩,其中见了蜀献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一子,名叫朱椿,朱椿对张三丰十分崇敬钦佩,他写过一首诗名叫《题张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朱椿的诗虽然不是很出色,但对于张三丰的景仰之情还是很真诚的,据说他得到张三丰的指点,对道家的真义有所领悟,后来躲过了政治上的灾祸。
朱元璋曾对张三丰很感兴趣,曾下诏让他入朝,但三丰不为所动,置之不理。皇帝再三下诏,他硬是不去,颁诏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儿子湘王朱柏听说他的名气,亲自到武当山来寻找,但只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没有张三丰的踪影。
&到了燕王朱棣继位成为明成祖之后,他对张三丰更感兴趣,再三召来张三丰的弟子,让他们寻访张三丰。朱棣还亲自写了封信,上面说: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
&& 明成祖如同他老爹一样,是个凶悍异常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儿,连自己的亲侄儿都不放过,可对张三丰却十分敬重,看来即使是皇帝也还是怕“仙”的。不过他朱棣再怎么敬重,三丰也不会瞧在眼里的,他连朱元璋都不理,会理他朱棣?可能人都是这样,你越不理他,他就越上劲来,越感到你是真正的神秘莫测。
&朱棣也是个有硬脾气的皇帝,他找不到张三丰,心里是既不舒畅又更加神往。可能是为了逼或引三丰露面,他决定弄出大动静来,下旨让人先后费时七年,征夫三十余万,修建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桥梁等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谓金殿,是一个铜铸的建筑,耸立于天柱峰顶,故又称为金顶,十分地壮观。但三丰还是隐居不出山。至此,张三丰那句武当山日后“必大兴”的预言完全实现了。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崇道的皇帝不少,可皇帝为一名道士大兴土木,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的事情,却也不多。由此张三丰的名气传遍海内,其地位与影响超过了所有的一些天师。他本身也由元朝时的人,到明朝时转向为“仙”了。三丰;一说是他真心信奉真武道;一说是为了寻找那个被他推翻下台,但生死不知、下落不明的大侄子建文帝。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反正是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张三丰而将大把的银子抛向武当的。自此之后,明代的几个皇帝都相继给张三丰封下了各种名号——明英宗于天顺三年(1149),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封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封为“清虚玄妙真君”;明熹宗于天启三年(1623),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这样一样,他张三丰的名气是越弄越大,以至于后来人们就基本上把他看成是如吕洞宾一样的神仙了。
据说这个神仙一样的张三丰直到一百六十九岁时才真正离开人世。
&& “邋遢道人”张三丰并不仅仅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粗人,也不光是武功上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地,他的有名关键还在于他是一个有理论修为的人。
他的理论,大致可概括为四方面:
一是三教归一论。此点与王重阳是一样的,主张儒释道三者同源于一。他说:“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在他看来,这三教都同是一个“道”。
&二是努力使道教靠拢儒家。尽管他主张三教合一,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那是他的理想。在现实中,他想将道家靠拢于儒家,那是因为儒家在社会上占着主导思想。与王重阳主张修道者就不应有妻室的观点相反,他并不看重那种形式上的出家离俗,他在《三丰全书·归源论》中说:“离去家中,背却伦常,阴寡阳孤,便成乖舛,与道背矣。”与道相违的做法那就是与人性相违,是不值提倡的。这一点,他比王重阳的全真道要来得现实。
&&三是性命双修。所谓性,就是心理,而命,是指生理。这两者只有一起进行修练,方可达到理想之境地。他认为:“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四是关于生命生成论。他的一系列内丹学的理论,是借宇宙生成来探究人的生命之源。认为:“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手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阳亦静也。父子母施生之时,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入肾,母血藏入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舒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哉!”
&这一大段论述逻辑十分严密,很是精彩,亦甚是有理。讲生命之形成,讲阴阳之相互关系,恐怕也是他能独创太极神功的理论基础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沂南 临沭 平邑
亘古不变武当山:亲历张三丰的修炼之地
琅琊网&&&&发布时间: 09:39:00
  去武当山之前,就已经对它有着诸多想象:它是所谓“武当派”的所在地,与“少林”并称天下两大武林正统。这里也是道教的圣地,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当年张三丰跋山涉水南行到武当山,结茅舍而居,修炼了九载。他告诉别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后来果应其言。
  而我们登武当之行,就始于南岩。那日,天气晴好,碧空湛蓝,一树玉兰在阳光下开得茂茂盛盛。
  南岩,还是金顶?这样的二选一让人纠结。南岩,有着举世闻名的龙头香和石殿。金顶,则是武当山的最高点。
  最终我们还是选择走了左边的金顶这条路。
  登山开始。特别的是,欲向上,先向下。这就是武当山之特别所在,因为是在连绵的山间行走,所以道路并非一味向上,而是时上时下。
  走在这条道上,可以在右手边,隔着悬崖山谷清晰地看到对面山峰中的南岩。
南岩宫两仪殿
  在红色宫殿右边,可以看到山崖上有一组殿堂建筑,看上去就像山西的悬空寺一般,紧贴着悬崖峭壁。这就是著名的“故宫石殿”。
  文字/摄影:魏无心新浪博主
来源:新浪旅游&&编辑:爱民
【】【】【纠错:】
琅琊新闻网官方微信
琅琊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琅琊网所刊登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各类新闻﹑图片、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版权,均为琅琊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许可,域内(临沂)商业性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域内商业网站转载本网信息须经书面授权,域外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琅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琅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处理邮箱:
·【焦点】
·【临沂】
·【山东】
·【国内】
·【国际】
·【文娱】
·【体育】
·01/02·12/31·12/27·12/24·12/17·12/17
·01/06·01/06·01/06·12/31·12/27·12/24
·01/08·01/07·01/07·01/07·01/06·01/06
·05/29·05/29·05/29·05/29·05/29·05/29
·01/08·01/08·01/08·01/08·01/08·01/08
·01/06·01/06·01/06·01/06·12/26·1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当张三丰 粤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