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与泊秦淮的读音异同

杜牧《赤壁》原文和鉴赏
杜牧《赤壁》原文和鉴赏
学习啦【诗词鉴赏】 编辑:适佳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经典作品。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学习啦小编这里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赤壁》
  作者:杜牧【唐代】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译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损耗腐蚀,消耗一些资源。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而众多的注家如《樊川诗集注》《唐诗三百首详析》《唐诗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这种就诗论诗,古今同一的解释,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越读就越觉得这首诗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需要发掘。
本文已影响 人
[杜牧《赤壁》原文和鉴赏]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47人看了觉得好
147人看了觉得好
168人看了觉得好
【诗词鉴赏】图文推荐【图文】25赤壁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0|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700309
大小:32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泊秦淮的诗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