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保护生态安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君子之风 美德威海”_新浪城市_新浪网
威海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内孩子们正在接受国学熏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威海市以“君子之风 美德威海”为主题,实施“五结合”、“五有”工程,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全局性工作结合、政府行为与社会力量结合、典型带动与推广普及相结合、保护与传承相结合、本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做到有读本、有阵地、有队伍、有氛围、有活动,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不断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全局性工作结合
  通过将传统文化工作与全局性工作结合,提升到政府重点工作层面,有力提升了传统文化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重视程度。与威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利用“威海讲堂”、“百姓课堂”、“道德讲堂”等公益讲座平台,连续开展“君子之风 美德威海——威海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各区市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市直机关干部等,开展三至四天封闭式示范性培训,为威海市政府部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典范。文登区“昆嵛讲坛.市民大讲堂”,上半年举办《走进孔子与&论语&》等国学讲座14场。荣成市连续两年举办大型公益国学讲座,每次两天四场,中午由爱心企业赞助供应饭菜,由爱心义工为会务提供服务,受众6000多人次。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开展了传统文化进食品药品企业活动,6月13举办了启动仪式,并在启动仪式后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威海企业家传统文化学习论坛,对400多家食药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在企业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打造讲良心、守诚信的优秀食品药品企业。威海市从全国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效果非常好,许多企业家通过培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威海市还将开展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宣传活动、企业文化大提升活动、诚实守信大看台活动、传统文化进食品企业表彰活动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书籍、演出、公益讲座等送到企业职工身边。加大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和帮扶关爱,提高职工对传统文化、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在食品药品企业中树立诚信和谐发展理念,打造“敬业、诚信、友善、和谐”企业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政府行为与社会力量结合
  政府投资建设“尼山书院”,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按照“图书馆+书院”模式,市图书馆、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图书馆均按照“六个一标准”优化功能布局,建设了“尼山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市图书馆尼山书院每周六下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周天上午开展中小学生国学书法免费培训活动,受到家长和孩子喜爱。各区市尼山书院也都结合实际,举办“孝道”故事会、“万里海疆 万里书香”国学进军营、“祭孔典礼”、文博书友会、“换书淘书”、 读书沙龙、雅乐、礼仪、剪纸、绘画、书法培训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端午节期间,市图书馆举办了“我们的节日o端午诗会”,以祭屈原、庆端午、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用声音传播经典。乳山图书馆举办了包粽子、画彩蛋、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威海大剧院举办了“天音o瑜杉之夜”古琴音乐会,现场演奏《离骚》、《鹿鸣》、《梅花三弄》等中国古代名曲,让广大市民聆听古琴之音,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夯实主阵地建设的同时,威海市还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传播。借文化产业项目弘扬传统文化,上半年,进一步大力挖掘推广仙姑顶庙会、侨乡号海上拜日祈福活动等文化产业项目,在项目中展现胶东传统面塑、供奉等传统习俗。进一步完善华夏集团《神游华夏》大型情景演艺节目,打造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弘扬传统文化,选取了10余家威海本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较为突出的社会团体,鼓励他们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来,对其中的优秀代表颁发威海市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志愿教师聘书。
  典型带动与推广普及相结合
  在城市社区和镇村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儒学和乡村儒学发展,通过在有条件的镇(街)、村(社区)进行乡村儒学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传统文化在全市推广普及。环翠区以孙家疃街道为中心,依托儒学传播体系,在社会各层面,广泛开展非遗展览展示、国学经典诵读、道德传讲、养生知识等传统文化宣讲传承活动,逐步构建起尼山书院+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儒学讲堂的传统文化传播体系。文登区建立了25个乡村儒学站,统一配发了“儒学讲堂”牌匾及孔子挂像,组织开展近20场次的儒学经典讲堂,吸引大批居民参与,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荣成市以乡村宗祠为传承点辐射到每家每户,以大庄许家、沟曲家等宗族优秀文化好的村作典型带动周边村,用传统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方面的优秀文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良好村风。乳山市以利群社区为试点,定期举办传统文化道德讲堂,邀请专家主讲孝文化和传统家庭文化,同时开展法德教育和宣传。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打造志愿公益项目展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帮扶社区内的贫困家庭、弱势群体、独居老人。各开发区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镇街文化站、村居文化大院为阵地,开展经典诵读、国学讲座、礼乐教化、琴棋书画等活动。结合全市广场舞大赛,推广普及“君子之风”、“文明威海”、“志愿者之歌”等道德舞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与传承相结合
  这其中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通过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区市级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海草房保护工程等,加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打造“乡村记忆”乡镇、村落、民居等项目,建立完善从区市到镇、村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近日,省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300个“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威海市有17处文化遗产点榜上有名,其中荣成市俚岛镇被列为传统文化乡镇,荣成市宁津街道留村等13处被列为传统文化村落(街区),荣成市俚岛镇大庄许家乡村记忆馆等3处被列为乡村(社区)博物馆。非遗保护方面,目前威海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省级保护项目21项,市级保护项目73项,今年威海市又申报了12个项目,参加省级非遗项目评选。6月13日,在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了四大主题,10个项目、50多件展品走进城里中学,各区市也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实物展览、展示活动,走进广场、社区、学校向广大市民和青少年集中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成果。
  本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在大力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儒学经典的基础上,重点对威海市特有的秦汉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海权文化、红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威海文化传统文化进行挖掘阐释。威海市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作用,积极引进传统文化名师,深入挖掘整理威海特色传统文化,使“公共文化场馆”成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主阵地。前不久,召开了威海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会暨文博工作座谈会,致力于团结威海史学研究者,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挖掘阐释方面求突破
  威海市通过大师引进工程,多渠道聘请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专家,来威开展高层次的授课、讲座、课题研究等活动。积极支持山东大学(威海)、哈工大(威海)等高校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活动,鼓励高校以调研、课题等形式,对威海文化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威海历史文化研究会作用,鼓励引导本土文化专家,深化传统特色文化研究,形成一批特色文化研究成果,今年计划出版书籍《威海名事名人》。积极扩大甲午战争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不断补充新的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甲午战争历史研究。
  在传承保护方面打基础
  威海市继续全面推进“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建设,推进“君子之风o美德威海”尼山书院联盟建设,各家书院通过联盟,将好的活动进行推广,优秀讲师可以轮流巡讲,优秀教材、作品可以流动展示,实现资源共享、活动相通、各具特色的目标,有效提升尼山书院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区市乡村儒学、社区儒学试点的基础上,开展观摩调研,总结经验,力争形成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在全市普遍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食品企业活动深入开展。邀请传统文化志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打造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企业。组织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大提升、诚信守信大看台及传统文化金食品企业表彰晚会等活动。
  威海市打造了一批非遗展示平台,每区市至少建立一处综合性非遗展示、传习场所。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统一建立“非遗展室”。整合当地非遗资源,集中推出一批以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为题材的非遗演艺精品。加快“荣成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威海市继续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加大对“乡村记忆”乡镇、民俗节庆、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村落(街区)、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艺传承人、民居等项目的普查力度,加强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开展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充普查,实施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整合文化、文物、党史、民政、档案、史志等部门的文化资源和专业人才力量,开展区市、镇、村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或乡土建筑等举办镇史展室和村史展室。
  威海市组织开展“接续文化薪火 讲述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征集展演。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挖掘中国古代、近代及当代的优秀文化资源,遴选编辑推出一批感动人心的先贤先烈、先模先锋故事,推出一批富有教育意义的老故事、新故事,推出一批具有当代价值的民间故事、历史故事。评选出的故事,将通过报社、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宣传。
  大型吕剧《乳娘》、《使命》、红色革命舞台剧《烽火》等大型剧目,在打磨提升完成后,做好演出工作。积极开展京剧名票社评选、京胡大赛、京剧进校园活动等,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京剧艺术,提高传承保护水平。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群众文化摄影大展中,突出传统民俗主题。2015年文化惠民送戏下乡、进社区500场演出融入传统文化特色节目。
  抢抓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机遇,在深刻挖掘威海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传播的精品力作,综合运用非遗、艺术、文化产业等资源,打通各个方面,增强互动,浑然一体,打造“集装箱”,推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对外交流品牌,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水平。争取尽快设立对外交流专项资金,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评估工作,对符合条件、主题明确的政府和民间对外交流活动进行资助,调动各单位对外交流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全方面对外交流的新局面,提高威海市对外交流的整体效果。增强对外文化交流主动性,不断开拓新的交流渠道,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借助国外著名的艺术节、书画展、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新浪地方站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在语文课本中增加 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内容
时间:日 &&来源:&&&&浏览次数:
&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随之而来的现代通信、传媒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人的爱国主义意识受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学生抓起。他建议,在小学、中学、大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从小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 &朱世增建议,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风气。同时,希望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让热爱国家蔚然成风,让传统文化长久不衰。 & &朱世增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凝聚力和民族进取心的强大精神支柱。朱世增认为,“当时间的车轮转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文明始终绽放光芒。” & &(特派北京记者 &姜永鑫/报道)
广告投放热线:
广告投放热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日 15:09:10
&&&&作者:
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态度,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海内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激发凝聚起伟大的中国精神,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贡献。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无论思想共识形成、精神力量汇聚,还是社会风尚引领、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一论断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它充分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和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正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近代以来的磨难曲折和卓绝抗争中,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梦想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
  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唯物辩证的态度分析对待传统文化,厘清哪些是应该吸取的精华,哪些是必须剔除的糟粕;同时立足新的实践,对传统文化作出合乎逻辑的新阐释,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的文化虚无主义,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传统文化为本位,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着力挖掘阐发崇礼尚义、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等文化理念;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着力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让大家认识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精神追求,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大众的基本行为准则。当前,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也趋于多样,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就显得尤为紧迫。应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强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文化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渗透冲击,使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有的地方由于对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处理不当,一些历史文物遭到破坏、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消失。应增强文物保护和文化安全意识,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古文化街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研究传承基地和相关博物馆建设,使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激发人们积极向善的道德意愿。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崇高的道德理想作为精神支撑。应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道德意愿和情感,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就山东而言,应充分挖掘齐鲁优秀道德资源,大力弘扬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沂蒙精神,进一步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努力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与遵循。我国古代形成了以 “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儒家倡导的“君子坦荡荡”的人格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都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科学判断是非优劣、美丑善恶,以强烈的道德责任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尊严。
  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践行道德规范,维护道德秩序,既靠他律,也靠自律。崇德明德、向上向善,不仅需要每个人的高度自觉,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在注重个人修身养性、激发公民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坚决抵制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在弘扬传统美德、开展道德实践方面,山东省充分利用丰厚的道德资源,深入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和“学雷锋,做山东好人”以及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弘扬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坚实思想道德支撑。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网站编辑: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弼忠极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打造龙家美苑
时间:日 &&来源:&&&&浏览次数:
在亲友和同事眼中,弼忠极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城市规划的老前辈,退休后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然而,为了完成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夙愿,弼忠极在职业生涯巅峰的50岁之际,辞去延吉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职务,和爱人来到图们市长安镇龙家村,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将12公顷荒地打造成融合朝鲜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生态文化旅游区——龙家美苑,专心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弼忠极1968年从延边艺术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延吉市园林处美术馆、延吉市建设局、延吉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工作,1984年任延吉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有着丰富的城市规划工作经验,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正因如此,弼忠极对朝鲜族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一直怀揣着在城市之外建设朝鲜族文化园的愿望,让延边成为传播中国朝鲜族文化的主阵地。为完成心愿,他于1994年辞去公职,来到长安村建设朝鲜族文化园——龙家美苑。申请项目用地、进行项目规划设计……面对杂草丛生的荒土地,弼忠极夫妻俩省吃俭用,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没有回报的工程中。与工人同吃同劳动,移植长白美人松、修建吊桥、布置奇石、凉亭,按照图纸规划,修建起一个个朝鲜族特色的建筑,美术馆、民俗博物馆、壁画厅、议会堂、画室,还有以十二属相命名的湖边屋舍等。21年来,为保护好朝鲜族美术作品,他遍访州内外画家、收藏家,搜集了上百幅朝鲜族美术家在各历史时期的优秀画作,精选80多幅作品展示在美术馆里;寻访到包括朝鲜族传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民俗展品达1万多件。并亲手设计雕刻《延安颂》作者郑律成、朝鲜族党员韩乐然等6座4米多高的人物碑雕。如今,在这座以美术馆、博物馆、纪念性碑雕为主的龙家美苑内,美人松亭亭玉立,金达莱妩媚绽放,富有民俗特色的房舍亭台在湖光山色映衬下古拙质朴。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优良生态的惬意,又能品味朝鲜族民俗古韵,还可以亲自体验传统大酱、打糕制作过程。据了解,龙家美苑已获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建设基地——中国朝鲜族生态文化园。但古稀之年的弼忠极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他准备将倾注自己毕生心血的龙家美苑捐赠给政府,并新申请民族传统陶艺、红色旅游景区等项目,希望能够与政府一道,进一步丰富美苑的民族文化内涵,让美苑在保护传承朝鲜族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广告投放热线:
广告投放热线: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美丽家园
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办事处
望城区书堂山街道办事处一角。
近年来,书堂山街道围绕文化旅游、市场培育、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彰显历史人文风貌的“文化+旅游+富民”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唤醒文化之魂,着力解决“建成什么样”的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在祖先的宝贵遗产中汲取营养。一是弘扬“唐风”,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在总体规划上,突出街道规划的指导作用,出台“建设唐风古韵书堂山”外部形象手册,从房屋建设风格、广告标识、围栏等各个细节进行规范。在项目建设上,忠、孝、仁、义、礼、智、信、勇、廉等中华传统智慧元素贯穿整个街区的灯箱、台阶、指示牌等设施,处处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二是传承“书韵”,将本土地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开发。聘请专业团队和书法家,精心整理欧阳询的书法文化作品,汇编成《欧阳询书法全集》、《欧阳询诗文笺注》、《书堂胜境》等书籍,让“欧体”书法得以传承。邀请文化界名人填词作曲,录制了《情满书堂山》、《请来书堂山》、《铜官窑》等特色民谣,让本土文化深入人心。邀请了当代文坛名家书写小镇、景区的牌、联、碑刻等,“楷圣”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三是倡导“国学”,将善心美德文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二、激活市场之手,着力解决“资金哪里来”的问题
总体环境的提升和城乡面貌的改善,有力推动了市场资金的跑步入场。一是盘活闲置资产,自筹一部分。坚持“因地制宜、市场主导”的原则,着力盘活区域内闲置资产。首先进行包装推介和总体规划,对原有的闲置厂房先确权,后调规,再招商。其次,是对空坪隙地进行整体规划,报批储备,再按规划有序开发,使原来的包袱变成了真金白银。二是引进开发商家,投入一部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包装推介招商,吸引了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和开发商来书堂山投资兴业。如新华联集团投入100亿元打造长沙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将建成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引导大众创业,汇集一部分。开办免费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主创业。目前,“欧阳询笔墨纸砚”品牌、“彩陶人家”系列品牌等已初具规模,并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三、珍爱生态之美,着力解决“保护性开发”的问题
以镇带村,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又要在保护中开发,是将美丽乡村建设推向长远的关键之举。一是牢固树立“打基础、利长远”理念,切实优化产业布局。一方面,下决心不再引进工业,并将已签约、已报地但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坚决清退转移;另一方面,突出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服务产业。二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渐退出落后产业。加大对现有规模工业的引导,让企业主动算环保账,更新装备与技艺,努力清退砖厂、建材厂、养猪场、麻石加工厂等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互联网+农业”,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网络电商和微商,将小农产品与大市场连通起来。三是牢固树立“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理念,全面绿化美化家园。深入开展“造绿大行动”和绿化美化大赛系列活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绿化美化家园的行动中来。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图县依法保护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