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周日几点玩没有汶川地震死亡人数隐瞒记载

cf有杀1000人,死0回的神吗?0伤亡,求图求真相?_百度知道
cf有杀1000人,死0回的神吗?0伤亡,求图求真相?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的. 我的战绩
1500981 - 2351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穿越火线生化模式中的杀敌和死亡人数会在游戏中有记录吗。知道的说,不知道的别瞎说_百度知道
穿越火线生化模式中的杀敌和死亡人数会在游戏中有记录吗。知道的说,不知道的别瞎说
提问者采纳
加GP经验、加战绩、望采纳、答案绝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记录战绩 打僵尸1000血加杀数 要能加战绩 玩家战绩负数
穿越火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关于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数110万左右及原因的探析,揭穿大死亡谣言真相
1、该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依照现有数据力求对那三年进行客观分析,愿亡灵安息!
2、数据来源自中国官方1984年中国统计年鉴。
3、计算结果: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数大概在110万左右.
4、户籍制度的施行对三年前后年鉴所示户籍人口总数和实际人口总数严重差异的真实影响。
5、抗战期间对三年生育年龄人口及由此导致的出生数的严重下降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很早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1981年开始的生育高峰对年出生婴儿存活率极高的验证。
6、以最严重的四川四年人口死亡有无异常变化来论证全国有无大量饿死人。
6、破解饿死1300万、饿死3000万、饿死5000万谎言的来历。打曹树基、茅于轼为代表的3000万的脸。
7、造成非正常死亡110万左右原因剖析。
8、结语的话。
9、研究方法上,可能还有一些视角和因素没有考虑到,欢迎探讨。
10、第一部分数字计算比较枯燥,重点在后面论证部分。
第一部分:非正常死亡人数110万左右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说明。
(附图1。中国1984统计年鉴,所有资料表明,关于三年内非正常死亡推算结果,都来源于该年鉴及他人口述情况。包括大经济学家茅于轼。并且我们最后的论证结果证明该年鉴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有些人在计算的时候只相信一些表面的数字,而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进而在错误的数字基础上得出骇人听闻的虚假数字。年鉴只是统计的表面数字的客观反映。但是表面的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却是研究人员应该认真注意的。否则,一切研究数字都是荒谬的。)
计算原则:
&&&统计学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1+1必然=2。那么根据这个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当年实际总人口数必然=去年实际总人口数+今年自然人口增长数(即图1所示净增数)。只有在户口人数=前一年人口总数+该户籍年人口自然增长数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认为该年统计结果是科学的,是可以作为基准年的。&我们把1953年普查年为基准年。原因:普查结果显示户籍人口总数58796万=实际人口总数58796万(详见图1),故以该年为基准年。
计算过程:
&&为了准确论证三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非正常死亡数,我们要在过程中首先推导出1958年实际人口总数作为基准年。并推断出年人口自然增长数。用1958年基准数+()3年自然增长数得出1961年不包含非正常死亡的实际人口数。最后再用这个1961年不包含非正常死亡实际人口数—1961年实际存活人口数(实际存活,即不是1984年年鉴所示65959万人,后面会分析计算),得出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数。
1958年实际人口数=1953年基准年总人数58796万+6354万(年自然增长数详见图1)=65150万人。
注意(一):1984统计年鉴所示,1958年户口数为65994万人,比实际人口数65150万人,多出844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数=按正常年份3年自然增长人口3660万(详见注解1)—()3年少出生人数)2000万(详见注解2)=1660万人。
1961年不包含非正常死亡实际人口数=1958年基准年65150万人+()3年人口自然增长数1660万。人=66810万人。也就是说在考虑()3年没有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得出1961年人口总数为66810万。
()3年非正常死亡人数=1961年实际存活人口总数66703万人(详见注解3)—1961年不包含非正常死亡实际人口66810万人=—107万人。
注解1:正常年份3年自然增长人口3660万的计算结果。
由于我们是要推断的年三年人口自然增长数,而年鉴所示这三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总户数出现严重偏差,前后矛盾。故,我们选择弃用这不实的3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取建国1950年起—1958年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数的平均值,来作为这3年按正常年份人口自然增长数的平均值。1958年以前的人口自然增长数是所有计算非正常死亡人数人士所采用的数据,我们采用也是科学的。
()3年按正常年份计算人口自然增长数=9年人口自然增长总数(10985、5万人/9年)1220万人/年*3年()=3660万人。
注解2:()3年人口少出生数2000万(即按正常年份该生的没有生,原因详见第三部分&)
计算方法。1958年前正常年份3年出生人数=(取1950年起—1958年9年出生数年平均值1年)2076万人/年*3年=6230万人。
()3年出生人数:1650万+1391万+1189万=4230万人。(出生人数低的原因分析详见第三部分&)
()3年比正常年份少出生人数=6230万—4230万=2000万人
我们认为这2000万人不属于非正常死亡人数。如果有人说要算进去,少生的不是人啊?那我只问你一句,堕胎的算不算非正常死亡,如果算,那中国现在每年230万非正常死亡人数再加上每年堕胎的是多少非正常死亡?如果堕胎的都不算,那么没有发芽的为什么算?&况且这2000万还不仅仅是没有发芽的原因。更多是生育年龄人数严重不足造成的(具体详见第三部分)。
故此我们认为()3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数应该减去这按正常年份该出生而未出生的2000万人。
注解3、年鉴所示1961年户口数65859万人的的错误,及应有人口总数66703万人的得来。
我们通过3年前后户籍人口和历年自然增长人数叠加的异常变化来论证。
1、在注意(一)中,我们已经得出1958年户口总人数,比实际总人数多出844万人的结论。这844万人是什么原因多出来的呢?
这是由于当时我国在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迁徙自由及当时统计工具的原始和信息的不畅造成的。这个迹象从宪法开始实施年已经出现,并且逐年严重。直接导致了我国政府1956年、195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连续颁发4个限制和控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文件。并于1958年1月,以《》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这种限制和管制,促使当时的地方政府开始进行实际的户口人数统计。统计的结果发现,有844万人有户口,但是人已经不在了。这个时期,如果户籍制度连网就好了,一清二楚。但是当时根本没有这些工具。电话都奇缺最多发个电报不错了。于是,很多地方政府在取消这844万人户口的时候,把这844万人给作为已亡故人数进行登记(这就是后来很多人大嘴一张:我们这死绝了很多户。实际上人家全家迁走了,在允许人口自由迁徙的情况下,他不知道,所以认为死绝了)。
&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得出:在地方政府的统计户口过程中,他们不仅注销了迁移的这部分人的原籍户口,并且作为死亡人数上报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全国户口统计汇集后,户籍总人数减少844万人的情况下,又多出了844万人的死亡人数。我们应该为年鉴所示1961年户口人数加上这844万人,就是65859万+844万=66703万人。这个才应该是1961年实际生存总人数。
1961年实际生存总人数66703万—1961年不包含非正常死亡总人数66810万=107万人。这是科学的计算结果。
2、我们再看图1所示,年户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数的变化。
我们假定年鉴所示1961年人口总数65859万人,为当时存活的人口总数。也就是实际人口总数。1962年—1964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叠加值为:5802万人。以1961年人口总数为基准65859万人+5802万人=1964年实际人口71661万人。图1所示,1964户籍人口总数为70499万人。
&我们用这个数70499万人—71661万人=1162万人!也就是说户口人数在1961年后,反而比实际人口总数少了1162万人!
3、我们在把视线回到图1所示的1982年户籍人口总数上来,数字是101654万人。我们以1949年为基准年,得出的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叠加值是101278万人。在10亿人口统计的范围内,这两个数字是惊人的一致。可以说相当于GPS定位了。在1968年以后,户籍人口总数小于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叠加值的差距再慢慢缩小,直到1976年基本持平。
1968年开始的户籍人数和1961年开始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逐年趋于一致,一直到1976年基本吻合。再次给我们论证了1959年开始施行的户口制度调整,至少多报了844万人的死亡数。
4、我们还可以从图1进行一个假定推论。
就是假定图1所示万人是正确的,1960年死亡和出生人数都是正确的,那么1960年户口人数应该=万+1960年自然增长数(—306万)=66901万。而图1所示1960年户籍人口数为66207万人,66901万—66207万=694万人不见了!也就是说图1户口人数比按图1所示1960年自然增长数为基础计算的实际人数少了694万人!
&&而实际上我们假定1959年自然增长数678万人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1959年真实人口数为:65830万人。图1所示1959年为虚假的户籍数:67207万人。这些都反应了当时户口人数和实际人数的严重不符。
注意(二):图1虚假的1959户口人口总数67207万—真实的1959年人口总数65830万=1378万人.
我们可以认为这1378万人是不存在的,另外1378万人的影子。但是很多人把这1378万人作为实际人数来计算死亡数了。
我们再假定图1所示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306万是正确的。得出:
1960年真实户口人数=1959年真实人口总数65830万人+1960年自然增长数(—306万)=65524万人。
图1所示1960年人口总数为66207万人。
66207万人—65524万人=683万人!
我们在假定图1所示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正确的情况下,得出的1960年实际人口总数比图1所示户口人数少了683万人!
我们在假定图1所示户口总人数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得出的1960年实际人口总数比图1所示户口总人数多了694万!。
683万+694万=1377万。这和注意(二)所得虚假户口总数1378万
可以说毫厘不差!
&&实际上我们即使认为只有一半的人口,在这一年因为户口统计重复注销而被作为死亡人数来处理的话,就是图1所示1960年死亡人数1696万人—690万人=1006万人!
得出的1960年实际死亡人数略微高于正常年份。
而1960年是公认的最困难的一年,1960年真实的死亡人数应该在1006万人左右,就是比建国后正常年份均值高出100万左右。这也验证了我们计算的正确性。
5、我们为什么选用1958年作为基准年,因为该年为公认的正常年份,三年为年鉴所示异常年份,故我们在上述4中得出的690万人左右被死亡不作为我们的统计数据,而以比较明确的1958年作为原始数据。
综合以上5点,我们得出了三年间,由于户籍统计,取消844万的户口,这844万人被作为死亡人数来统计了。而这844万人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为年鉴所示的1961年户口人数65859万人加上844万,得出当年实际人口总数:66703万人。
&&年鉴所示1961年应有人口总数66703万人
—1961年不包含非正常死亡实际人口66810万人=()3年非正常死亡人数—107万人。
第二部分:三年前后出生数和死亡数基本可信的论证。得出年鉴所示户口总人数和实际人口之间的差异,是户籍人口的错误原因导致的。
& 1959年以前,被学者们公认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和动乱的年代,人民安居乐业。
1958年开始虽然大刮浮夸风,但怎么也刮不到生孩子和死亡人数上去。有些只能是条件所致,漏报的,但不影响从全部年份来统计。纵观该年鉴所示三年(不包含三年)前后的出生和死亡人数,也是基本相符的,科学的。
1961年之后,也是基本相符的,除了1963年比较异常,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一点。其它基本都是相符的。有人说1962年后的出生数虚报了,所以户口数才比实际人数低,我想看看后来80年代初几年的生育高峰及导致的强制计划生育,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毛泽东不控制人口增长的不分昼夜的批判,1982年那几年那些事,那些人,恨不得把毛泽东拉出来晒太阳。你就知道虚报没虚报了。回头想想生活困难了几年,突然好转了,该生的都抓紧时间生了,所以不存在大量虚报的情况。
我们可以认为三年前后的各个年份,出生数和死亡数是科学的。在此基础上得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也是科学的。而1955年起因户口统计制度原因造成的户籍人口总数由远远高于人口自然增加值数,到1962年开始的户籍人口总数远远小于人口增加值数,再到1976年达到一致。这20年间人口户籍总数和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叠加值开头和结尾的高度一致,也充分证明了,历年人口出生数的统计是科学的。中间显示的死亡异常变化的不科学的只能是户籍人口数。就是户籍制度的施行,带来的严重异常变化。
综上,我们在第一部分计算过程中,参考的人口自然增长数和出生数,是可信的,是科学的。事实上其它计算三年时期非正常死亡或直接说饿死人几千万的学者,也都采用的这些数据。只不过他们采用的是表面的数据。
第三部分:1959年—1961年三年间人口出生数明显低下的可信度,婴儿存活率极高的可信度,及成因分析。
&先谈第一个问题,导致1959年—1961年三年间人口出生数明显低下的原因有二:战争+饥荒。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1938年—1942年最艰苦的几年抗日战争。
有人会说,你这不是扯淡吗?出生少,关抗战屌事?生不出孩子怪地不壮?不然,实则关系重大。
&其实抗战导致年人口出生数严重下降这个观点,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很早就提出了,只不过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认为风马牛不相及。主观断定完全是生活条件低下导致的人口出生数严重下降。实际上生育年龄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出生数的影响才是最大的。能生育的人没有,该生的怎么出来?
1938年至1942年这几年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这是公认的,有史可查的。正面战场大血拼,死的都是青壮年,敌后战场日军大扫荡+三光政策,亡的大多也是壮青年,当然还有很多老人和孩子。至于抗战的艰苦和悲壮,在这里我就不写了,太伤感情。只对着岛国的方向大骂一声:小日本,我操你姥姥的祖宗十八代!
所有史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育龄青壮年大量殉国!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是极端负增长的。这一时期上千万青壮年的殉国直接导致婴儿出生率极其低下,并且残酷的战争,导致出生的婴儿大量死亡。而这一时期存活的婴儿,成长起来后,在20年后的1958年—1961年间,就是我国当时生育队伍的主力军。这个应该没有任何异议。事实上,正是这一时期上千万青壮年的壮烈殉国,导致该时期大量育龄青年的缺失,进而影响这时期婴儿出生数严重下降。婴儿出生数严重下降的同时,生下来的这一时期婴儿存活率也极低,这直接导致20年后生育大军明显萎缩。我们从图1年鉴的1958年可以看出,1958年出生数已经比1957年开始大量降低,减少了260万!这也验证了这个观点。孕龄青年的极具下降,导致了从1958年开始的生育下降260万,以致后来的出生数极度下降。
&我们也可以通过年鉴所示,三年前后的出生状况,结合抗战时期的育龄青年来论证这个结论。
&1938年以前,抗战未进入白热化,正面战场的血拼还不是那么明显,延安窑洞里论持久战刚刚完成,伪满洲国也算太平。再往前看,1937年的日军还窝在东三省没有入关。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几十万大军围着井转圈圈。国内大部分地区,除了我憋被大量杀头,军阀之间经常打个群架外,基本上无太大的动荡和战争,这保证了大量青壮年的存在,和婴儿成活率的提高。图2民国四十年人口变化,也显示,这一时期不太平,人口还略微增长。说明,婴儿存活率还是相当高的,婴儿存活后生存能力就强了。而抗战期间,这批婴儿轮不上他们扛枪
,都是大哥哥们杀鬼子。于是,在抗战期间存活率也相应高。我们再结合建国后的年人口出生数看,说明保存下来的育龄青年是很给力的。
1942年后呢?1943年起抗战基本上限于对峙状态,1944年,小日本基本不怎么蹦跶了,王师虽然还在观望,我憋已经开始收复城市了,蒋公美其名曰我憋下山摘桃子。这一时期,抗战基本没有大规模血拼了,鬼子龟缩在兔子窝里,被我憋收拾。正面战场没有了大规模的血拼,直到小日本举手投降,蒋公不允许我憋摘桃子,要吃独食,开始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也是很惨烈的,但是远远不可与抗战同日而语。这期间,我憋通过和王师的三次大决战,把王师赶到了宝岛上。这几年,战争都是有目的的,就是王师北上,我憋南攻。老百姓虽然也颇受其苦,但是除了王师抓抓壮丁外,基本上也就相安无事了。这保证了不因战争大量的伤及平民,也保证了这一时期的青壮年的人口数,图2也显示这一时期人口是略微增加的。也说明这一时期婴儿存活率比较高。正是1942年以后开始大量存活的婴儿,以及生存的青壮年的逐年努力,保证了20年后的1962年—1970年的生育主力队伍。至于1970年以后的生育大军,那都是我憋的功劳,和王师无关了。
&&通过对抗战前、中、后三个不同时期民国人口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正是,极其残酷的抗日战争,导致了后来的年的生育年龄大军的严重不足。这是史实,不容否认。而且是占首位的原因。没有种子哪来果子呢?万恶的小日本,我操你姥姥的!民主后哥灭了你姥姥的!
第二个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生活困难,致使出生数的下降。
&三年困难,已有定论。诉苦的文章处处见,不再一一赘述。我们只要认可这一点,生活的困难,确实造成了出生数下降,不能否认,饥荒是确实存在的。
以上两个原因,论证了我前面推算所引用的三年出生数,是可信的。
再说第二个问题,三年间婴儿存活率极高的可信度分析。
&&如图1所示,1981年和1982年2年的出生数,分别比前一年高出300万和200万!年三年间在这个时段存活的婴儿,在1981年和1982年正好21岁!正是生育的年龄,很明显,这2年出生数也明显增加。1981年开始的生育小高峰,验证了年婴儿存活率极高。同时也反正了死亡率不可能那么高。因为婴儿的抵抗力是最低的,何况当时的环境下。大量婴儿的存活,恰恰说明非正常死亡人数不会太高。
&&综上,1959年—1961年三年间人口出生数明显低下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反应,是残酷的抗战致使生育年龄结构人数严重不足导致的,当然也有饥荒的原因。我们在第一部分引用的三年出生人数4230万人是科学的、是符合实际的。婴儿存活率极高从80年代的生育高峰来看,也是可信的。而因为户口注销,产生的未死亡反而被统计成死亡的844万人是存在的。我们把这个数字加进1961年户籍人口是科学的。
第四部分:通过户籍调整所得1960年四川人口总数,参照1964年普查年四川户口人口总数,论证1960年起四川人口增长或死亡是否正常。进而得出四川是否存在大量非正常死亡人数。(附图3)
&&目前,公认的四川是年最困难的省份,我们只要得出四川这一时期的人口变化,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得出全国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变化。下面我们来进行计算。
& 四川省1960年户籍人口总数:6236万。(《文摘周报》2005
年 12 月 30 日文章《我向中央讲实情》)廖伯康:“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注释表明,1960 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
我们可以看出,1964年普查于该年6月30日结束,当时人口总数72307万人减去港澳台2848万=69459万,
鉴于是6月30日普查结束,下半年自然增加人口数占一半少低计算约为950万,两者相加69549万+950万=7年鉴1982年普查得出的1964年人口总人数也是70499万人。&说明1964年普查数据是值得信任的。1984年普查数据也是可信的,只是没有说明人数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异常变化。
1964年普查,四川省户籍人口总数人,基本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1964年全国都稳定,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1964年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数占全国的十分之一。1964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为1732万人。分到四川来就是173万。我们注意到图3,1964年人口普查截止日为6月30日。所以我们要得出1964年全年的四川人口数,应该再加上7月1日开始的半年出生人数,按50%占比即是86、5万人。1964年四川省户籍人口数应该为:6795、6万+86、5万=6882万人。
我们假定两者都正确,即这2年所示户籍人口总数=实际人口总数。因为计算出来几千万的人都是按这些数字计算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得出年4年间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数,即:
&年4年间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数=万—万=646万人。
&我们可以从此得出这4年间四川省年均人口自然增长数=646万人/4年=162万人/年。
根据图1,我们计算出年4年间全国人口出生数:9344万。同样根据四川省人口占比全国十分之一来分配,就是这4年四川出生人口数934万,得出四川省在这4年每年出生人数=934万/4年=234万人/年。
&&有人可能会质疑,四川条件那么恶略,咋会生那么多?不会是别的省多生了?有2个原因,一:1961年
起全国其实基本恢复了元气,各地生起来都力争上游、多快好省。二:如果四川再不多生,1960年到1964年自然增长646万从哪里来?光死不生,哪来增长?所以你明白了这个增长和死亡的关系,你会说我分十分之一还少了呢。
&&做人口统计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人口死亡数=人口出生数—人口自然增长数。其它一切都是虚的,不管你如何千变万化,这个公式都是成立的。这和我们第一部分计算运用的人口自然增长数(即净增数)=人口出生数—人口死亡数,一个道理。这个公式我想除了大经济学家茅于轼看起来可能会头晕之外,小学毕业的都认为是正确的。清华工科的可能不服,说什么微积分的这的那的。在最直接的统计上都是扯淡,这是计算活生生的人,不是研究微分子。
&我们运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四川年均死亡人口。
&年四川省年均死亡人口数=这4年人口年均出生数234万人/年—这4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数162万
人/年=72万人/年。
&我们再看图1,如图所示,正常年份全国死亡人数在700万左右,分配到四川省十分之一,也就是70万左右。
而根据该年鉴,我们计算出四川省年4年间年均死亡人数72万。这和正常年份四川省死亡人数70万左右几乎毫无二致!
&&严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说明:四川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大量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科学的!作为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省,作为号称饿死了1000万的四川省,在这个时期的人口死亡是非常正常的。进而推导出全国,也完全不存在大量死亡人口!
有人会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960年,你扯1960年后的数据,说个鸟!
& &那么好,我来告诉你真相。
《文摘周报》2005
年 12 月 30 日文章《我向中央讲实情》) 四川省原政协主席廖伯康谈四川饿死人1000万。
&廖伯康:“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注释表明,1960 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 6236
万,而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 1957 年的四川人口是 7215.7
万,两数相减正好约为一千万(笔者注:脑残的加减法)。这只是从文件上推算出来的数字,实际上恐怕不止。”
& &耀邦:“为什么?”
&廖伯康说:从1957年到1960年还有人口的自然增长数没有包括进来,这还只是到1960
年底的数字,从 1960 年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形势都好转了,四川却还在饿死人。1961
年底,江北县还有人饿死;涪陵地区先后饿死了200多万。
& 这就是四川死亡1000万,甚至1200万的来历。注意红色标注部分,廖伯康说四
川1961年底一个地区饿死了200万。1961年初开始其它四川地区的饿死人不算,我们只算这一个地区的200多万。再加上年4年间的按正常年份死亡人数分配75万/年*4年=300万人。也就是说四川全省的正常年份死亡300万人+这一个地区饿死200多万=500万人死亡。
&&这4年四川省人口出生数占比全国十分之一为934万人
&人口出生数934万人—死亡数5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434万人。&
&而结合廖伯康所说1960年底四川全省人口数和图3年鉴所示1964年四川全省人口数,我们得出了这4年人口自然增长数646万人。
&&646万人—434万人=212万人!
刚刚好!也就是说,这200万人真要是饿死了,年四川人口自然增长数根本不可能达到646万人!严密的推论结果就是:这200万人没有饿死!是活着的!
&还需要我再做解释吗?我想除了写报告文学的金辉看不懂以外,中学毕业上语文不逃课的都能看的懂。
&通过对四川1960年起人口变化完全正常的论证,我们可以得出,不存在大量非正常死亡现象。
&至于有人会提出,廖伯康还说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上1957年四川人口达到7215万,你如何解释?别急,我们留给第五部分——打曹树基的脸。
第五部分:揭开四川省死亡1000万人、安徽死亡500万—633万人的真相。打曹树基的脸。附图4
&&图4就是历史学博士曹树基的研究资料,表明:文科屌丝也有资格和权力对三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做研究,并被广泛传诵。
&在对四川省非正常死亡1000万人、安徽非正常死亡500—633万揭破之前,我们先打下曹树基的脸。
打脸第一步:
&拿起你的计算器。停停!计算器打坏了不是?叫你拿计算器是跟着我一起计算的,不是打脸的。打脸要讲科学。我们先回头看图1,图1所示1957年全国户籍人口64653万人(其实我们前面第一部分已经推论,这个数字还是虚高的,高出实际人数630万人,实际1957年全国人口为64023万人。)
打脸第二步:
&&我们看曹树基统计数据中,四川省灾前(曹树基表格明确标注为灾年,所以可以认定为这个灾前人数绝非1959年人数)人口数7191万人。我们再看四川饿死1000万的始作俑者廖伯康先生说的:中国官方统计的1957年四川省人口数为7215万。两者相差无几,我们可以认定曹树基选用的数据就是1957年四川省人口数。也可以得出曹树基统计表所用各省人口数据全部来源自1957年人口数。
打脸第三步:
&中学毕业的上历史课不逃课的都应该知道,1957年中国大陆共有21个省、2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为了脸打的响,也为了上历史课逃课的一部分同志更清楚的了解当时的省级划分情况,在这里我啰嗦下,列出当时的省级行政区划:1河北(辖现天津)
2山西 3辽宁 4吉林 5黑龙江 6江苏 7浙江 8安徽 9福建 10江西 11山东 12河南 13湖北 14湖南
15广东(辖现海南) 16四川 17贵州 18云南 19陕西 20青海 21甘肃(辖现宁夏一部分) 22北京市 23上海市
24内蒙(包含现宁夏一部分) 25西藏 26广西 27新疆。
&&我们再看曹树基统计表中行政区数:共计21个省份。缺失的省级行政区是:北京、上海、青海、内蒙、西藏、新疆共6个省级行政区。
&&接下来,我们根据图3所示1964普查结果,推算出这6个省级行政区在1957年的人口数。曹树基在计算非
正常死亡3245万人的过程中,没有计算这6个省级行政区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说明他认为这6个地区不存在非正常死亡人数。我认为这是实事求是的。北京:帝都,天子脚下,供应要保障,饿死人几率的确为0。上海:东方明珠、经济中心,饿死人,也是天方夜谭。青海:地广人稀,饿死鬼都饿不死人。内蒙:人家牛羊成群、小的吃人奶,大的喝牛奶,一句话:有牛吃的就有人吃的。饿死人,开玩笑。西藏,多大的底盘啊!就拉了那么点人,你说会超载吗?新疆:底盘也是巨无霸,人家有哈密瓜和葡萄,更有成群的牛羊吃不完的草,当然也就有喝不完的奶,饿死人,不可能。既然曹树基认为这6个地区没有非正常死亡人数,我也认可,那接下来我们来推算1957年这6个地区人数。
&如图3所示1964普查,这6个地区日止总人口为:4140万人。同时期全国人口为69459万人。六地区占比=六地区人口总数4140万/&全国68459万=6%。由于这6个地区没有损失,我们可以同样认为该6个地区出生和死亡人数按全国正常年份占比。就是每年出生数占全国6%,死亡数占全国6%,
我们按这个来推导出1958年至1964年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
我们首先得出。
1、1964年底该6个地区的人口总数=4140万人+全国下半年人口自然增长数950万*6%占比=4197万人。
2、年六地区人口出生数=()全国人口出生数(图1)14293万人*6%=858万人。
3、年六地区人口死亡数=取全国正常死亡数(图1)7706万人/9年*6%(六地区占比)*7年()=360万人死亡。
4、年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该地区人口出生数858万人—该地区死亡数360万人=498万人。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1957年这6个地区的实际人数=1964年人口总数4197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数498万人=3699万人。&
&&&也可以这样写,更容易明白些。曹树基没有计算的1957年六地区人口总数3699万+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叠加值498万=六地区1964年总人数4197万。这个公式就是我们第一部分所说的人口平衡公式。
&这个打脸工作准备的比较长,也只有这样一步一步的计算,打在他脸上他才会说打的疼。
打在脸上:(这时候别说用手打,用脚踹也是科学的)
&图4,曹树基统计数据明确显示,统计的21个省灾前1957年人口总数为63475万人。
&我们通过科学计算,得出曹树基没有计算的6个地区1957年人口总数为3669万人。
&曹树基21省人口总数63475万人+六地区人口总数3669万人=67144万人(以曹树基统计数据为基础1957
年全国总人口数)。
& &图1所示1957年全国总人口数位64653万人,实际上我们在第一部分计算得出,1957年人口总数应该为:64023万人。
&以曹树基统计数据为基础得出的1957年全国人口总数67144万人—我们在第一部分计算的1957年实际人口总数64023万人=3121万人!比实际人口恰恰多出了3000多万人!(这即证明了当时人口自由迁移合法化导致的户籍管理的异常混乱,也证明了廖伯康所说1957年四川人口7215万是完全不可能的,因而他从户籍的变化直接得出的死亡1000万的说法,是他们把因户口迁移而造成的双重户籍人口的1000万人,在户口核实中,直接给作为死亡来统计,这是完全的形而上学,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明那个时期四川省的相关部门当政者,是不合格的,并且应该承担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文革期间他们被打倒,只能说打的好!)
曹树基用这凭空多出来的3121万人,经过严密论证得出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3245万人!天才啊!尼玛!&
&&还有更天才的呢!
我们再来看,曹树基根据这个虚假的1957年人口数,计算出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3245万人。我们得出的1957年实际人口数,比他的虚假人口数少了3121万人。也就是说3121万人是不存在的!
&曹树基得出的非正常死亡3245万人—根本不存在的3121万人=124万人!
& &天才啊!尼玛!这太科学了!和我经过严密论断得出的110万只差了14万人,感谢曹树基先生给我的
论断做出的反向的证明。真心感谢曹树基先生成为我方证人!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不是我说,历史真应该有工科毕业的来研究,文科的研究历史,主观性太
强,爱拍大腿,拍一下偏离一点,拍两下偏离两点,拍个七下八下的就拍到小JJ上去了,根据快感得出的历史就很不靠谱了。
&其实论证到这里,本文应该结束了,因为被引证最多的曹树基的死亡3200万的统计数据,经我剥丝抽
茧、层层计算得出是完全荒谬的,是恰恰验证了我在第一部分做出的科学计算结果的。即打了曹树基的脸,又顺带着揭开了四川莫须有死亡1000万的真相,但是,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结果,我们再以安徽来计算,顺便打安徽大死亡的始作俑者张凯帆的脸。
安徽大死亡的来历。
&有人看了我的分析结果会表示同意,也有的会骂娘。说安徽书记处书记都说了,光安徽至少饿死了500万,你还在狡辩。好,我们就以安徽为例,这个安徽500万是怎么来的呢?
&张凯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62年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追问安徽饿死了多少人,第一次
报40万,后来追问紧了,报到400万。实际上约有500万人(张恺帆回忆录2004)。就是这个500万,到了曹树基手里,又变成了633万。一下子又增加出133万进而得出全国3250万。
&喜欢大数字,这是我们少奇同志的爱好。下面报了40万,心想40万就够多了啊,一个淮海战役了啊!打了半年的淮海战役啊!少奇同志不满意,引导着追问,于是越报越高,最后乘以10,报到400万满意了。后来张书记给加了100万,到了曹树基那又加了133万,这俩人一张嘴233万人没有了,等于打了5个淮海战役,厉害。王师就是这样被我憋用嘴打败的,嘴一张,王师顺风遁到宝岛上去了。靠!
&我们认为,刘主席逼出来的数据包括亩产万斤都是不可信的。
&安徽属于重灾区,40万,可能会有,实际上第一数据基本是可靠的,也会有误差,估摸有夸大的成分的,因为当时都喜欢大。但是不会很大,后面层层加码的数字就都是荒谬的。
我们再来看曹树基的数据。安徽灾前人数3446万,非正常死亡人数633万,再加上正常死亡人数取全国正常年份1958年平均值。1958年实际人口总数65402万人,死亡人数775万人,安徽3446万人占全国总人数5、2689%。正常死亡人数预估为相同占比:775万乘以5、2689%=41万*3年=123万。
3年非正常死亡人数633万+正常死亡人数123万=756万人。
死亡总人数756万人除以灾前人口总数3446万人=22%,我们不难看出,相当于这3年4个半安徽人就死亡了一个。我请问安徽的朋友,这科学吗?这不是胡扯嘛!可见曹树基是多么的荒唐!
&曹树基的荒谬,体现在以错误的各省人口为基准,计算出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并且很搞笑的用一个表格,给各省进行了死亡分配比例。安徽死亡633万的得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出来的。
&我们在前面的打脸环节,已经得出来了曹树基应用的各省人口户籍数据,比各省实际人口数多了3121万的虚假户口数,然后,他根据1959年开始严格施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的双重户口的注销,得出了3245万人死亡了。并按照各省虚假户籍数,进行了按需分配。靠!
我们根据上面打脸部分,计算根据曹树基数据得出来的安徽1961年底人口数:
灾前万人+1958年安徽分的50万的人口自然增长数—3年非正常死亡人数633万人—3年正常死亡人数123万人(所谓正常死亡,就是每年都得死去的那部分人)=2740万人。有人可能会质疑,安徽人民这3年不生了?我问问你:你想想4个半人就死了一个了,还有力气生吗?更何况实际上当时安徽并没有那么多人,基本上4个安徽人就被他们算死了一个。4个人就死一个,生你妹啊?!尼玛!
&这就是我们根据曹树基研究数据得出的1961年底安徽活着的人口数。那么,我们现在就用这个数字,来和1964年安徽人口普查数据来进行验证。
日至,图3安徽省人数3124万人。
我们来看看安徽占全国人数比重=1964安徽3124万/1964年全国69458万=4、5%.
1964年底安徽全年人数=3124万+(1964年全国下半年人口自然增长数)950万*4、5%=3167万人
安徽人口自然增长数=(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图1)5802万人*4、5%=260万人。
得出:安徽1961年人口数=(1964年人口数)3167万—(人口自然增长数)260万=2907万。
也就是说安徽人民要想在1962年—1964年3年间,完成260万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那就必须是在1961年人口至少2907万人数基础上,加班加点。否则,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说有没有可能是外省迁移过来的啊?扯淡,全国都在拼命增长,迁移你这人家那就更对不住了,非打架不可。
再看曹树基数据()年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数=1964年人口数3167万人—曹树基数据计1961年安徽人数2740万人=427万人!3年时间安徽增加了427万人!1962年生活一好转安徽人民干劲好猛啊!
&我们认为安徽人民在年间人口自然增长数占全国比重4、5%好了。
&&&用曹树基数据得出来的安徽人口自然增长数427万—260万人=167万人!
实际上增加这167万人,安徽人民至少需要正常年份2年的努力奋斗!说明这167万人不可能是这3年安徽的人民,因为已经按最高配额给安徽人民生了。那只能是前3年的。也就是说前3年安徽人民基本上都活着,虽然活的很艰难。
&&&天才的曹树基!老是验证我的计算结果!
& &我们下面再来看,就是我认为经过计算得出的安徽人民不存在大量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人民虽然苦,但是该出生的还是会生的情况下。同期,安徽死亡人数作为未知数,我们取1958年前年份均值作为计量。
我们刚才计算过,曹树基采用的数据是比1957年实际人口数多3121万的,我们把这3121万人给他按比例从虚假人口中减掉。
曹树基计算的安徽非正常死亡633万/非正常死亡总数3245万=19、5%。我们用这个比例分配虚假人数:安徽虚假人数为19、5%*虚假人口总数3121万=609万人。
推算安徽1957年实际人口总数为3446万人—虚假人口数609万人=2837万人。
1957年全国实际人口总数为64023万人,安徽人口占比为2837万/64023万=4、43%。
1958年安徽人口自然增长数=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数1126万人*4、43%=49、7万人。
1958年安徽实际人口总数=1957年人口数2837万+1958年人口自然增长数49、7万=2887万人。
年安徽出生人数=同期全国出生人数4230万*4、5%=190万人。
年安徽按正常年份死亡人数=(图1)全国死亡人口数年均856万*3年*安徽年占比4、5%=116万人
年安徽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数190万人—死亡数116万人=74万人。
暂定安徽为正常年份。
以1958为基准年,推算出安徽三年间按正常死亡年份所得1961年人口总数。
1961年应有人口总数=1958年基准数2887万人+()安徽人口自然增长数74万人=2961万人。
我们从1964年安徽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数,来逆向推导安徽1961年最低人口总数,相减,即是非正常死亡人数。
1961年安徽实际人口2907万—2961万人(1961年安徽按不存在非正常死亡人数的应有人口数)=—54万人。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得出安徽在这3年非正常死亡人数54万人左右。安徽是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按非正常死亡人数占比三分之一少一点推算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在200万人左右。这和我们在第一部分得出的110万人看起来相差很大,其实在全国65000万人口作为分母的情况下,应该认为是一致的。
&&有人可能会说,你凭啥把这3121万人按曹树基的数据表进行比例分配?比如你给安徽分了609万的不存在的人。这些人不会是别的省的吗?怎么就那么肯定分安徽?所以上面我说文科毕业的,不应该研究历史。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对他们来说太深奥。
曹树基的1957年安徽人数,是完全错误的人数,就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指出过的户籍迁移的问题,用他的数据可以得出,1957年全国双重户籍人口太多太多了,这也恰恰反映了当时户籍问题的严重。但是,这些有名无实的户籍人口,被无脑的、不负责任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对人口问题一窍不通的负责人,作为死亡人数来统计了。所以他们常说很多地方都死绝户了,可不嘛,人家全家迁移走了,你家才死绝了呢!
以上,通过借用曹树基统计数据表,对四川和安徽两省三年前后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进行论证,得出:四川安徽根本不存在人口自然增长数的异常变化。也得出全国人口没有出现大的异常变化。
结论:在虚假人口错误多出3000多万数据基础上计算出的死亡3000多万的结果是荒谬的,是不成立的。
第六部分: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揭穿饿死1500万
3000万&4000万&5000万甚至8000万的弥天大谎。
&&茅于轼、曹树基都基本上采用了图1数据,曹树基得出非正常死亡人数为3250万,大经济学家茅于轼甚至得出了3600万的统计,作家金辉以报告文学式的语言更是仰天高呼:4060万!更有得出5000万甚至更多的。
&金辉是作家,我们就不打他的脸了。连脸都懒得打,不是我看不起作家,而是作家的语言我们只能当作品来读读就行了,你不能相信。比如李白说白发三千丈,手可摘星辰,你要真相信李白白发三千丈、手可摘星辰,我只能说:请你直接出门右转,到所在地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当然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金辉这种小儿科不能比的。
&茅于轼、曹树基们的荒唐原因有二。一:政治因素,左右了他们的思想。二:完全忽略了1个最简单的统计概念,并进而在完全错误的人口总数基础上运用他们复杂到令人眩晕的统计公式,得出他们想要的数字。当有人指出中国灾情报告显示那三年确实发生了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们说那是假的。但他们进行自己的运算的时候,又认可实际上是假的数据。这很荒谬。不是治学的态度。更有甚者,把因为困难和战争因素导致的而未出生的人也算到非正常死亡人数,这简直不可理喻。
&其实得出1300万&3000万&4000万
5000万非常简单,根本不用那么复杂的计算公式。一加一减就行了。
我们来试试看。
1300万—1500万:你用年鉴所示年3年死亡人数3607万—前三年正常死亡数2180万(这个数只会少不会多,多了就更对不住前面的人口总数了)=1427万,简单吧?
再来说3000万:<font COLOR="#56—1958三年自然增长数3881万—三年困难时期增长数621万=3260万。简单吧?曹树基这的那的,脑子累的不轻。最后弄个3245、8万人,根据概率学来说和我这最简单的方法完全一致。
再来说4000万:三年自然增长数3881万+年鉴所示1958年人数65994万=1961年人口数69875万人,在用这个数字69875万—年鉴所示1961年人口数65859万=4016万。简单吧?
再来看看5000万:只有天才的脑残才能运用这种天才的统计法,然后大吼一声5000万!我还少说了200万!&年鉴所示1959年人数67207万人+3881万人=71008万人。71008万人—年鉴所示1961年人口数65859万人=5229万人。天才啊!
&至于饿死8000万,一个亿的,目前科学研究表明:拥有这种智商的是爬行动物。同时根据中外智商鉴定委员会鉴定:历史猿的智商接近该物种。
第七部分:造成110万左右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错误政策
& 一部分是人的原因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自然灾害的原因。
&&直到1980年以前,我国包括世界各国,都认为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有人为的因素,就是大跃进浮夸风
的错误决策造成的。毛泽东带头做了自我批评,感动的7000人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掌声不断。但是也不可否认,同时有严重的灾害造成的。那么这个结论是什么时候开始推翻并完全归罪于一个人了呢?是8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政策的变化,中国对所谓崩溃边缘前30年的开始全面否定,1980年以后的海外其他国家,主流研究者开始与时俱进,宣扬是严重的体制和问题伴随着“大跃进”的政策转变才是饥荒的关键原因。注意:体制问题。就是配合着国内的体制问题的提法开始转变了他们的观点。好像是体制原因造成的洪水,好像是体制造成的连年大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官方大量的向国外派遣官费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经济,越来越多地接受政策错误因素在灾难原因中的重要性,宣称三分之一责任归于自然原因,而三分之二的责任归于错误管理。&再注意:中国官方派遣的大量留学生开始学习西方经济,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在美国的美好生活,进而得出是中国的体制出了问题,是管理出了问题。
&这就是为何由三年自然灾害,变成了三年困难时期,到现在又变成了人祸逐步演变的秘密。其目的只有一个:体制改革。国内国际配合默契,直到现在的杀出一条血路。
& 20世纪世界百大灾害图,也显示中国1959年确实遭受了严重的水灾,为何到了现在就成了风调雨顺了呢
?成了全国大丰收了呢?
  灾害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而此时由于建国后生活安定,人口已经比1951增加了1个亿。你说能吃的饱么?研究历史要客观。
年全国历年受旱、成灾
1.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归纳,在年的长时期内,年属于该序列的重旱和特大旱年,成灾面积名列前茅。
 &2、文献《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研究中国农业旱灾的长时期(年)变化,归纳认为:“受旱面积的7个高峰期为年、1972年、年、年、年、1997年、年,均在3000万亩以上”。
<font COLOR="#、文献在对近500年典型场次特大旱灾及规律分析后,结论指出:“,年的大旱,灾害等级为3级重旱,频率为100年一遇”;1990年代以来,“与年相比,全国受灾面积尚未突破三年特大持续干旱时3812.5万公顷最低值。”
  从资料和分析看,年干旱灾害都是建国以来第一场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灾害。
&&综上,不管根据1998年大洪水后的天气表现,还是根据当时的天气旱情的记载,都能得出当年连续三年的旱灾是多么的严重。而有些经济学家,甚至作家,不顾事实,说什么全国风调雨顺,灾情报告显示确实一半地方风调雨顺,但不能以偏概全的都风调雨顺,这是改开后伟大的统计局的标准,我和广州房叔一平均,我也10几套房子了,这是很搞笑的。重大自然灾害是确实存在的,完全怪罪于人祸,是多么的荒谬!我们可以想象,1998年的情景,多么的令人后怕!如果不是科技的进步,98年将会不堪设想!而在1958年,我们国家有什么?人民群众的一双手!加上当时的错误政策,在如此严重的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面前,损失了110万生灵!
结语的话。
&新中国,给了我们一个安稳的家,一个可以安身的家,一个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家。
& &新中国,给了我们很多,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为了否定而否定,不能为了普世而不顾一切歪曲。不能把现实社会的过错,都按给古人,一句体制,掩盖一切。
&&看不到古人的成绩,是坐井观天,把一切都归罪于古人的错误,是昏庸无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火线商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