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孔的但没有数字货币 代币的代币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民间数字货币在中国没有未来
民间数字货币在中国没有未来
9月2日,比特币最高32214.01,今天最低21500。幅度很惊人。短短9根K线中,跌了10714.01,幅度为32.26%,近三分之一。
大家可能觉得为啥这么狠,想不明白为啥?这个在我看来,很正常。
从短期来看,是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上周我在博客上贴出了《中国应全面取缔地下钱庄》,原因就是地下钱庄洗钱,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文章贴出来的时间是9月2日早上9:49:43秒,比特币这天刚好创下了32214.01的历史高点,当天收于29250,跌幅5.18%。第二天又跌了3.93%。
然后隔了一天,本周一外媒TheStreet报道称,中国周一宣布叫停了代币发行(ICO)交易,即民间数字货币发行给取消了。
这是比特币9天大跌的政策原因。
人民网6月21日报道,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价格飙涨,数字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引起全球金融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在我国目前仍然尚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近日,央行货币金银局官网发布《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数字货币的风险提示》。央行提示称,尚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机构和企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目前市场上所谓“数字货币”均非法定数字货币,多涉传销、诈骗。
由此看来,数字货币多涉及传销和诈骗是取消的原因之一,但它并非主因。
今天,中国证券报任晓的一篇文章,才道出了真相。比特币已经成为非法支付和洗钱的工具,特别是跨境的非法支付和洗钱。
  文章中说:ICO被叫停后,比特币交易平台监管向何处去?接近监管人士8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比特币交易平台已沦为非法经济活动洗钱和庄家操纵价格洗劫散户的通道,应尽快予以取缔。
这个非法经济支付工具特别是洗钱的工具,这个才是根本。
  “对监管层而言,比特币最大的问题是,它有可能被利用来洗钱或者从事不正当交易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
  “用比特币洗钱可以绕过管制将资金转移,尤其是在中国目前还存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针对这种行为应尽快出台监管措施。”上述接近监管人士表示。这是任晓文章中的说法。
正因为如此,我们前面计算出前7个月中国外汇净流出规模至少为2685.56亿美元,平均每月流出规模达到383.65亿美元,这其中应该是通过两个渠道,一个是地下钱庄,一个是比特币。
所以,央行立即就宣布叫停了代币发行(ICO)交易。后面的行动,当然就是要死磕地下钱庄。
因此,除非央行数字货币平台,其他数字货币平台在中国没有前途。
一国的货币发行,是一国主权的象征,数字货币也是货币,它的发行,中国央行不可能让其他民营公司染指。这是从长期来看的原因。未来即使是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完成数字货币发行,也绝非那么简单。
已投稿到: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伊莉
导语: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代表的数字代币,没有国别、主权背书、合格的发行主体、国家信用支撑,不是法定货币,也谈不上数字货币。但在受认可的社区内,具有金融工具属性。
同步到新浪微博
数据漫游天地间。
Wechat:dalidrinksmilk(添加请注明身份、姓名,thx)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我们的看法和见解
纯粹技术分析
全球区块链时事新闻
【推荐】你会ICO吗?如何对ICO数字代币项目进行估值的模型框架
作者:Sid Kalla & | & 编译者:Clover & | & 来源:时间: 14:45:37 & | & 浏览:2602& | & 收藏:1 & | & 评论:0
暴走时评:随着比特币不断上涨的趋势,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ICO,即加密货币首次公开募股。这一新的融资方式为该行业的众多初创公司提供了一种新型筹集资金的方式开展项目。在本篇特邀客座专题文章中,Kalla为准备投资加密货币首次公开募股(ICO)的投资者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了一定的指南。
翻译:Clover
Sid Kalla是金融科技公司Acupay的首席技术官,同时也是一名专门研究金融科技、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自由撰稿人。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区块链项目,包括比特币、MaidSafeCoin、Counterparty和BitShares。
在本篇特邀客座专题文章中,Kalla为准备投资加密货币首次公开募股(ICO)的投资者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了一定的指南。
比特币是2009年1月首次向公众发行的第一类加密货币。自此之后,仿效比特币又推出了成千上万种类型的加密货币,均与原始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
在早期阶段,“山寨币”(替代加密货币)的种类彼此间也有明显不同。一般说来,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别:
仅改变了比特币的一些技术或经济参数的加密货币。例如litecoin,它改变了比特币使用的挖掘算法、总供应和阻塞时间。
完全从一个不同的代码库建立的加密货币,具有一些专门的目的。例如NXT,一种具有不同于比特币区块链功能的权益证明货币。
比特币之上的元协议。例如Mastercoin和Counterparty,通过在比特币之上构建一个层来扩展比特币的使用情况,但仍然使用比特币作为底层协议。
除了最初的一些发展,目前出现了第四种类型的加密代币。由于主要应用程序并不作为货币使用,因此,此类型代币不同于以往的加密货币代币。相反,这些代币是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并且需要使用该应用程序。
这些加密代币的价值来自于它们在商品和服务交换中的使用,而不是需要这些代币来进行操作的底层服务的使用。从“appcoins”到“协议代币”,这些加密代币的名称各异。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加密代币下的基础经济和金融原则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以下是早期出现的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加密代币:
使用MaidSafeCoin(可兑换SafeCoin)来使用SAFE(每个人均可安全访问的)网络。
BitShares有自己的代币,来创建受市场支持的抵押资产,并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
Storj亦拥有自己的本地加密代币,应用于去中心化存储。
以太坊,比特币之后的第二大加密代币,建立在同一原则上,允许任何人任意创建复杂的智能合约,并由区块链执行及签订。本地加密代币以太(ether),用于奖励那些运行网络计算的人。
可以在以太坊上对合约进行灵活编程,这就促生了许多项目在平台上列出它们自己的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加密代币。就在去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应用(从数字管理权到游戏内货币)被列为以太坊上的加密代币。并建立了一些替代的区块链,如Waves,专门用于帮助新项目发布并管理这些加密代币。
ICO是什么?
加密货币首次公开募股(ICO)是一种用于加密项目的众筹和自启动形式,主要由创始团队从支持者那里筹集资金开发项目,并给支持者发放加密代币作为回报。
上述所有类型的加密代币均可采取ICO的形式筹集资金。然而,对于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加密代币,ICO的作用则最为凸显。
ICO首次有记录的案例之一就是万事达币(mastercoin)在2013年募集了超过5,000的比特币。在短短几年内,ICO已经成为新型加密项目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帮助团队筹集资金用于开发并完成项目,而若是以传统方式(如VC或天使投资轮),这些项目可能无法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仅在2016年,ICO为其发起的项目筹集了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
比特币估值面临的挑战
简单的估值模型并不适用于比特币。它一部分是货币,一部分是商品,另外一部分又属于科技。比特币的价格历史还太短暂,无法作为可靠的回测模型。而且,与公司不同,比特币没有现金流或未来可以预测的收益。
从宏观财务指标到生产成本模型,已经尝试了多种方式来为比特币提供估值模型。然而,没有一种经济或金融模型被证明是衡量比特币在经济中价值的可靠指标,或者能够可靠地预测其对市场的价值。市场参与者也并未接受任何一种估值模型。
考虑到数字货币估值面临的这些挑战,尝试评估其他类似的加密货币(例如,litecoin)的价值也是更加困难的。然而,其他类型的加密代币与比特币具有不同的经济、金融和加密货币特征,这些特征更易于为其估值创立模型。
作为经济实体的加密代币生态系统
如上所述,对比特币和类似比特币的加密货币进行估值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仍有些代币,特别是专用于应用程序的加密代币,是可以创立估值模型的。但不是作为货币,而是作为经济实体。这使得我们可以将用于股票的估值方法用来对这些代币来进行估值。
将加密代币作为股票来进行估值的最大优点是,它允许我们使用如今股权研究中使用的现有成熟经济和现金流模型。通过构建这些模型,我们可以基于假设的输入参数提出加密代币的公允价值假设。
事实上,许多加密代币在由代币驱动的加密生态系统中运转。然而,在结构上,各项目彼此间明显有所不同。
例如,具有分配给现有代币持有人的外部收入源的项目将与需要使用代币来驱动特定应用程序的项目就大有不同,而后者又位代币的价格提供依据。不管怎样,我们可以从现有的估值工具开始,而不是从头开始尝试构建模型。
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应该牢记,加密代币的市场价格可能与潜在的估值模型产生的价值有很大不同,因为大部分价格都是具有投机性的。但随着生态系统的日益成熟,这一现象很有可能并不会在继续发展下去。
加密代币的经济结构
当我们将加密代币视作公司股票来进行估值时,我们可以开始将公司股票的一些经济特性应用于前者。对于加密代币持有人,代币的价值来自三个主要来源,如同普通股票一样:
让我们先讨论价格上涨这一部分。许多加密代币都存在价格上涨的情形,并且价格上涨是通过加密代币的采用来推动的(注意,这不同于投机性的价格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整个经济价值是基于经济假设来创立模型的,然后在代币持有人之间进行分配。许多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加密代币均属于此类别。
以去中心化存储初创公司Storj Labs为例。它的代币不支付任何股息,也没有回购的概念。 然而,如果其协议得到广泛采用,那么Storj代币的价值预计将会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估值方法是对Storj可以代表的市场规模进行建模,并将其除以现有的代币总数。
近期一些项目除了基于代币得到采纳的价格上涨之外还包括现金流成分(已获收益)。这类似于公司盈利,利用这种利润通过留存收益来增长业务。然后,“超额”利润以股票回购(增加公司股份每股的持股比例)和股息(向每股的受益所有人分配现金)的形式分配给股东。
而最近的趋势是使用已获收益来支付所有代币持有人,类似于股息(由于监管的不确定性,未来项目可能更倾向于回购)。传统上,大型公司使用股息和回购作为向投资者返还资本的方式。然而,加密代币通常只选择这些方法之一。
让我们看看加密代币多年来所采用的不同模型。
原始的BitShares(在通货膨胀产生分岔之前)是首个具有回购式特征的加密代币。BitShares代币的购买数量被加以限定。每笔交易都需要在BitShares内支付一定的费用。其中一部分费用归属于其权益证明模型中的代表,其余的则被“燃烧”。
燃烧与回购类似,代币的总供给减少,使得每个人在总供给中持有的比例较此前略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纳这一代币,费用(一如既往在BitShares代币中支付)增加,所以燃烧的代币数量增加,从而将资本发送给代币持有人。
Augur对其代币明确采用了股息这一特征,称为“信誉”(REP)。市场产生的所有费用将分配给恰当投票参与活动的REP持有人(以以太为单位)(即他们一致投票)。随着市场数量的增加,REP持有人产生的收入也将上升。
不同于其他一些项目,这种资本分配决策是通过智能合约完成的,任何一个集团均不参与,因而更容易估值。
去中心化基金管理平台Iconomi亦采用了股息这一特征,但将股息分为留存收益和可分配收益。这与当今公司的资本分配决策最为类似。
该项目将由资产管理和费用创造收入,并以此形式产生已获收益(以以太为单位)。这些费用的一部分由公司本身留存,用于公司持续运营和日常开销。其余的被分配给代币持有人。总收入中分配给代币持有人以及作为留存收益的比例,由团队自行决定。
我们还没有看到具有由债务及股权组成的资本结构的加密代币。这样的加密生态系统需要强大的获益潜能,以及随着资本增加而扩展的能力。
在当前阶段,我们还无法看到这样的特征,但是未来的加密生态系统极有可能智能地使用债务来提高回报。而这样的系统还能够为加密代币设置基于市场的利率,并且还可以为无风险利率提供一些提示。
加密代币的估值方法论
不同的估值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加密代币,但许多股权研究已为我们提供很多工具供我们使用。
通常加密货币估值涉及两个步骤:为市场规模以及项目可以覆盖市场的程度创立模型,加上市场覆盖率如何转换为个人加密代币的回报。在经济上,股息和回购有所类似。然而,关于代币在市场上获得采用的投资者假设可能会千差万别。
对市场规模的估计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
对于自上而下的估计市场规模,可以我们前面提到的Storj为例加以思考。在自上而下的方法中,可以从潜在总市场规模着手,在此案例中,潜在市场是文件存储器。然后估计Storj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可以占据的市场比例。
而后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中,可以从Storj的现有市场规模开始,并对该市场的增长率进行假设。有时则需要结合这两种方法对市场规模进行估计。
解决市场本身的规模问题是极具挑战性的。投资者应该仔细研究现有公司的信息。在文件存储器的示例中,可以研究来自Dropbox和Box的数据,这两家公司是这一领域中现有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进而估计市场市场。此处,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像Storj这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占据整个市场的比例。
对于自下而上方法,可以参考SingularDTV的例子。该公司去年在ICO中筹集了750万美元资金。该项目的投资者沟通(虽已移除,但有记录)按项目分解了收入预测的数字。例如,他们认为一部纪录片将产生20万次付费观看,每次观看付费2.60美元。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方法,其中个别成分得到估价,然后基于部分的总和来估计整个企业的价值。投资者通常不会同意团队自己提供的数字,但仍可使用这一框架进行估值。
一旦得到了市场规模和盈利预测,投资者可以使用基本的估值框架,如股息贴现模型,根据预期收益和股息给出现值,或相对估价模型,将加密生态系统与具有明确定义的定价的现有公司进行比较,例如由于公司在公开市场上交易(例如,比较Storj与Box)。
部分估值的总和也十分常见。例如,Iconomi有三个产生收入的不同产品:具有管理费的加密指数基金,具有管理和绩效费用的加密对冲基金类产品,以及具有使用费的基金管理平台。 每一部分需要单独建模以获得代币的最终估值。
当对加密代币进行估值时,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加密代币顺理成章地会比正常的初创公司具有更高的风险。数据不支持长期存在的加密货币。由于市场太新,因此需求也可能极不可靠。可能需要修改持续经营这一假设,以便基于有限的预期存在期限来对代币进行估值。
因此,投资者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来投资这些代币,同时要求更高的安全边际。
估值面临的挑战
这种加密代币和加密经济体系的历史非常短暂,因此,投资者在尝试对这些项目进行估价时就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加密代币短暂的历史通常表明许多项目的存在期限甚至更短。的确如此,由于大多数代币是通过ICO发放的,因此各项目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委托代理问题。
通常初创公司会在几年内在一系列不同轮次的投资中筹集资金,加密代币则与此不同。根据项目达到的不同重要阶段,加密代币可能会在适当的时间期限内分几个阶段向公众发售。
第二,迄今为止大多数加密项目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鼓舞人心。持续经营这一假设可能是无效的,这就很难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和盈利。诸如股息贴现模型等等一系列模型假定股息为永久性的。如果项目的预期存在期限为五年,那么该项目的估值可能会大有不同。
第三,对于加密货币的市场来说,没有固定的无风险利率。那么,未来现金流就难以贴现。 在交易所上确实存在一些基于市场的利率适用于卖空型投资者,但这些数据很难获取,也难以从这些数据中推断无风险利率。
第四,通常存在一些与加密市场相关的系统性风险,这些风险无法真正被分散。这一新兴行业还太年轻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这一行业时,会承担项目的特定风险和市场风险。
由于时间跨度短,并且为这一行业所独有的,因此,很难预测系统性风险。从硬分叉到新的加密攻击,所有一切都是传统投资并未遭受过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第五,许多项目是相互依存的,这就给项目带来一定的依赖性风险。例如,以以太坊为基础的加密项目将受到以太坊内部发生的事情的影响,例如在编译器中发现的错误,或对以太坊网络的攻击。
而且,随着生态系统层的建立,这种依赖性风险会愈发加深。
后参与评论国内数字代币交易时代走向终结
海外能否成为新的桃源乡
金色财经-比特币9月18日讯& 近日,国内数字代币市场掀起了阵阵风暴,忽如其来的疾风直吹得国内的比特币价格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一直直不起腰来。而与此同时,其他数字代币的行情也受到这股风暴的影响,价格也如瀑布般一跌再跌,惨淡的市场令不少数字代币投资者终日只能长吁短叹。然而这对数字代币投资者来说似乎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多日来的一些传言正将我国的虚拟代币交易行业引入终结的方向。面对如此“惨淡灰暗”的前景,投资者们当前只能继续紧绷神经,以期在“困难”的局势中找到一些“突围”的新希望。面对强监管发力,国内数字代币市场未来将会如何发展?这是当前参与行业的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但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答案能够进行回答。即便是往日消息灵通的内部人士,现在也似乎也停止了他的灵感。媒体报道指向国内数字代币交易的终结除了近日相关部门发布的防风险公告以外,最近的一些媒体报道和数字代币交易所公告也显示,国内的数字代币交易行业正面临着严格地清理整顿。不少人担心在强力的监管打击下,这才刚刚兴起的“朝阳行业”很快就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今日主流媒体发布的两篇文章更将终结推向了可能。让我们来回顾媒体关于数字代币报道的一些过程。先是今年1月份,媒体集中报道中国央行忽然现场检查多家比特币交易所的消息,随后多家媒体平台即开始关注比特币市场和区块链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数字代币和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而随着媒体的集中报道,不少投资者开始尝试进行数字代币交易,从而推动了多种数字代币的价格迅速上涨。随后,随着央行要求各个比特币交易所落实反洗钱措施和KYC的规则,媒体又开始集中报道交易所停止提供比特币提币业务的消息,这也正式宣告了比特币监管的来临。直至3月下旬在完成一系列整改措施后,国内各比特币交易所才又重新恢复了比特币提币业务,并借由媒体平台进行通告。各个比特币交易所在自家官网上没有就此发出相关说明。恢复提币被市场认为是监管放松的信号,比特币价格在随后媒体持续关注币价走势的环境中,一次次的突破创下历史新高。这一阶段中,媒体消息大部分都是高奏凯歌,但也偶尔也有节目就比特币的性质和风险提出警示,例如7月份的央视新闻就对比特币的虚拟商品属性和存在风险进行警示,只是在当时火热的市场环境下,央视节目的提醒并没有引起投资者足够的重视,不少投资者仍“甘冒风险”,甚至趋之如骛。直至9月4日,媒体报道的中国央行等七部委发布联合公告,要求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后,国家监管才真正揭开了本次数字代币市场清理整顿行动的序幕。随后9月15日,北京、上海等地监管机构立即宣布关停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所。媒体对此聚焦报道,不少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先后在媒体平台上分析国家采取强力监管措施的缘由,且根据监管部门对数字代币行业的定义和措辞进行深入解读,其中部分专家认为“比特币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用处”的观点更是将国家采取的监管措施上升到更为严厉的高度。9月18日,国内媒体大量转发新华社前一日发布的周评《坚决纠正脱离实体经济需要的伪金融创新》,将近一段时间来的数字代币市场变化总结为“防风险”和“助实体”两个关键词,并称应该对那些披着“创新”外衣的伪金融创新行为甚至是非法金融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及时遏制。另一方面,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同日发文表示,“形势稳定后监管机构也不会开放私人数字货币的交易。”并认为,法定数字货币推动与支配的货币数字化发展,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法定数字货币是货币数字化的‘主旋律’。”新华社及金融时报的这两则消息几乎已经确凿地宣告了数字代币交易时代在国内市场的终结。纵观今年来主要媒体报道的关于数字代币的信息,不难看出其实监管层一直坚持原则,稳守金融稳定的底线,并对防控数字代币风险进行多次提醒。然而数字代币市场并没有因提醒而采取足够的防控措施,因此在数字代币风险日趋扩大之际,监管层才采取了强硬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投资者眼中的“大航海时代”有人说数字代币是世界的,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如果数字代币受到了一国一隅限制,那么数字代币支持者们仍然可以选择其他地方继续延续他们的梦想。而相对中国的监管限制来说,出境出海到其他国家就是继续支持心目中数字代币的一种选择。当前国际环境下,与中国相隔不远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都大力发展数字代币经济,而日韩更是在法律上对比特币交易等数字代币产业做出了支持,因此投资者到日韩等地的交易所继续发展也许是个出路。也或者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例如美国、加拿大,甚至是巴西、阿根廷等地。当前这些地方对比特币等数字代币交易的监管都比较宽松,数字代币或许在这里也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发展。当然海外还有许多国家对数字代币持较为友好的态度,投资者们也可以参考这些国家的发展环境。但实际上来说,无论是在哪里,随着数字代币发展的成熟,相应的监管制度都会逐步建立和完善,只不过是先松后紧还是先紧后松的问题。另外,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条件不一样,也许友好的发展环境也并不会对投资带来太多的促进效果,因为无论是友好还是严厉的环境,投资数字代币的风险都一样存在。另外一种“人在境内、视野出海”的投资者(通俗的说就是“翻墙交易”),最近似乎在网络监管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紧随着网传的一张阻断通往国内外数字代币交易所网络通道的通知书传出,近日网民常用的一些VPN翻墙软件就受到了影响。许多以前惯用的翻墙技巧已经无法使用,这对不能出境的交易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阻断VPN的做法现在还无法证实是否是监管层采取的一项措施。如果是,那不难看出国家监管层对数字代币的清整力度日趋强硬;如果不是,则在国内翻墙进行数字代币交易的做法也存在很大难度。因而总观来看,许多投资者给予希望的数字代币“大航海时代”或许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数字代币的未来发展未来总是要来的,虽然当前数字代币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但并不是说它就没有重新发展成为健康行业的可能。当前数字代币交易的情况充斥着太多的投机因素,并且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帮助也十分微小,所以及时的刹车整治更能帮助行业走向前景光明的未来。在经过近日市场的动荡之后,也有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与其现在专注于炒币等风险巨大的投机行为,不如将目光放到数字代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如何解放生产力、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如何与现有实际相结合上,将资金投入这些地方实际上更有意义。这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价值”,而不是“投资价格”。数字代币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实体经济的支撑,虽然当前数字代币的高速发展在金融领域掀起风浪,但由于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其真正价值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新技术的未来并不能代表其现有价值,将“梦想”用于交易,无异于在云端筑城。数字代币未来的发展还需回归现实,应从基础底层做起,脚踏实地去走才能一步一步地构建未来。
声明:本文系金色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属金色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金色财经&,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京ICP备号Copyright (C) 金色财经 版权所有
您投送的稿件违反了金色财经的投稿协议,现已关闭您的投稿功能,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进行申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代币门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