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汉子四郎多登组合纳尔甲是谁

上传时间:
星光大道九寨汉子组合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九寨汉子四郎多登演唱的《慈祥的母亲》_百度知道
九寨汉子四郎多登演唱的《慈祥的母亲》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喜欢歌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九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九寨行·观赏大型民族风情歌舞《藏王宴舞》(11)
第十个节目是“九寨汉子组合”出场演唱原创歌曲…… 0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C7CD7D
第十个节目是“九寨汉子组合”出场演唱原创歌曲……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C7CD7D46BBBD92.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EB1DB679713EFBCB616F90CA.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353B2CFB5D2BD8FB80EA4486.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076E036C51EBC933A0C6.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C159BED4AD62E4A9BA0E.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79BE98244AAF09E0376F.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A208DE0C468BCA59FC9976.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34B80CA6BC7C77E632FC473F7F60B7D8.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7BB55EDC373FF4DA6221C1BBA87D36B3.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28B40FE385B4BD5FFF0F303.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7AEF88C9FEECA8.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487D32C3B621DB68C1A5.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3DE40BCEEF88C9FE5CBF4E8.jpg">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border=0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8626/b_vip_0E8F44CD3B4D71F5A69E7B.jpg">九寨汉子组合是2005年组建的,从2007年起出道以来先后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西南赛区获得银奖,还幸运地参加了央视《农村大世界》走进贵州活动,以及在四川、青海等地演出活动,还曾经做过湖南卫视《谁是英雄》节目的特邀嘉宾。2008年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铁血》的主题歌《脊梁》是他们的代表作。九寨汉子组合的演唱豪迈刚健,大气磅礴。
五位藏族小伙分别是来自四川甘孜州丹巴的纳尔甲,来自四川甘孜州道孚的彭措,格桑,多登,贡保,每人都是一米八几的个头,粗狂豪放,全身释放着藏族男人的热情,他们歌着舞着,就如主持人所说这是一种野性的美、奔放的美,就像烈马一样在草原上奔腾,这是一种释放的力量。
责任编辑:团儿
Copyright & 1998 - 2011
旅游爱好者网站
旅游爱好者官方QQ群&&今日共12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第19485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 文化潮(10版)
藏族“变脸”表演首闯湖南卫视
  ■本报记者何茜文/图 伴随着浓郁的藏族音乐,六位剽悍的藏族小伙子,戴着色彩艳丽的面具且歌且舞,或踮跳、或蹉步、或小脚划圈蹲步、或左右转圈,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所扮演的动物形态,将有藏族“变脸”之称的九寨沟白马藏人吉祥面具舞―――“V”舞演绎得精彩纷呈。11月26日,湖南卫视当家品牌《谁是英雄》栏目,展现了它的魅力。  “V”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是“俊俏;乖巧”。V舞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祭祀意味,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V面具使用的动物头型主要有狮、龙、虎、牛、鹤、熊、凤凰、蛇、麒麟、豹等,还有“大鬼”、“小鬼”。今天的V舞,已成为白马人喜庆节日的娱乐方式之一。  今年5月20日,V舞已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以此为原型的白马藏人吉祥面具舞,为一个发掘、整理、创新的歌舞节目,既保留了原生态,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西日彭措、贡保、纳尔甲、四郎、四郎多登、格让等六位四川藏族小伙子,组成“九寨汉子”组合,他们推出的第一个节目便是白马藏人吉祥面具舞。他们使用的动物面具狮头、龙头、虎头、牛头、凤凰头和麒麟头,由寨子里的老人用老树兜精心制作而成。  重新演绎的V舞,其伴奏歌曲注重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调相结合,由著名川籍音乐人陈川打造。在成都一直致力于本土民族音乐的音乐人陈川,曾成功带出了“哈拉玛”、“天唱”等藏族组合,他最新打造的“九寨汉子”组合非常特别:如诗如画的九寨沟风光使这六位藏族小伙子具有特殊气质,其声音特别,具有民族味道,并且舞姿潇洒。此番进军湖南卫视,是“九寨汉子”组合的第一次全新亮相,陈川说,“白马藏人吉祥面具舞有500多年历史,世代传承至今,我们现在演绎它,肩负着传承、弘扬、发展的责任,既要保留它原生态的东西,也要有所变化,适应观众的需求和欣赏。”九寨黄龙之十九:藏王宴舞的盛会
九寨黄龙之十九:藏王宴舞的盛会
当天冒雨从沟口出来赶回漳扎镇,我们抓紧时间6点半在酒店吃晚餐,小导游最后确认有谁参加自费项目《九寨沟藏王宴舞风情晚会》,结果只有我和夫人答应按计划前去。而与我们同来的另两对夫妻,一对中年,一对老年,却都对自费项目颇有成见,尽管小导游一再说,九寨沟藏王宴舞风情晚会特色表演的民族特色浓郁,尤其是民族服装真的是美极了,但是他们都不为所动。结果,为了省下每人150元,竟然都拒绝去看此盛大演出。当第二天他们与家里人通话时,才知道藏羌风情是九寨沟五绝之一,不得不看,他们冒傻气犯下大错啦,但是已经无法弥补遗憾!
我们再次冒雨乘坐出租车来到距离九寨沟口不到500米的彭丰街,这里有一座以“藏王宴舞”命名的演艺酒店。这个演出是九寨沟旅游的重头戏,阿坝州地方政府积极支持、隆重装扮,好像在九寨沟每隔两三年就推出一台新的大型歌舞组合,演出节目组合都不一样,所以此建筑也总是在不断改名。据说原来这里不叫藏王宴舞,而是有另外的名字,我从网络上查到《藏王宴舞》是新起的名字。
九寨沟县藏王宴舞餐饮娱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藏王宴舞)成立于2006年,以经营藏羌风情晚会为主,兼营藏餐、中餐、茶楼、酒吧,是四川阿坝州的一级演出单位,在九寨沟景区所有演艺团体中居有重要地位。他们这个专业的演艺大厅可以容纳1000人观看晚会,内部装修很奢华,也非常有气派。
藏王宴舞大酒店按“准四星”酒店标准装修,据说投资花了几千万,外观也真有气派
门票上印刷着阿坝当地著名的藏羌演员形象
演出门票价格标为150元,我和夫人昨天在从黑草原来九寨沟的路上已经提前把现金交给小导游,虽然我们六个人里只来了俩人,但是导游7点10分亲自送我们到会场,然后她去办理门票手续,应该是与九寨沟门口她办手续一样,当场就拿到她应得的提成了(大概是10%)。在演出结束后出来大门,发现小导游就在门口等着我俩,又是招出租,先付车费并交代司机把我们送回酒店。你瞧她挣这点辛苦费也很不容易嘛,所以我们也不较真,咱看节目高兴,她挣钱高兴,双赢么,就行了。回顾整场演出,无论从演员阵容、舞美灯光,到音响效果,都使人耳目一新,150元真的很值哦。
后来我才知道,以前的这样一场同类演出的票价(门市价)是180元,在2008年及2009年因汶川地震后游客大量减少而降价到130元,去年才稍有上升,稳定在150元。“藏王宴舞”演出大厅的设计标准座位数为800个,后来改造及部分加座,增加到每场接待1000人左右。我们这场演出就是全场满员,几乎都是旅游团人员,即便如此,门口仍然还有很多“黄牛”在倒票,与大城市里开办演唱会的情景完全一样。
接受献哈达后,与大厅内站立的一排藏族女孩合影
我俩的票是A区第一排第13和14号座位,非常靠前,由于前面给嘉宾另外增加了一排沙发,所以我们的翻座椅成为实际上的第二排。进场时看到,在每人面前有一只小酒杯,里面有不到半杯青稞酒。这点免费青稞酒其实是节目开始时的礼节仪式所必需,不喝完也没有关系。
据说这台九寨沟藏王宴舞晚会汇集了九寨沟地区最优秀的藏羌歌舞演员,是一台九寨沟地区最具规模,也是唯一能完整地代表九寨沟地区藏羌民族风情、展示九寨沟文化的晚会,表演内容包括藏族歌舞、藏族传统活动表演、藏羌传统服饰展示等。当然要论规模的话,“藏王宴舞”的场子比“香格里拉演艺宫”要大,所以尽管节目架构相差无几,但是“藏王宴舞”的节目总归更为精彩一些。遗憾的是,比下有余,比上还是显得不足,在漳扎镇这里的室内演出总比不上“九寨天堂”或“甲蕃古城”那里的场面大。不过“大九寨”方圆几十公里的几个不同的场子,都算各有千秋吧。我们既然只能在有限的三天游里看到这样一场数一数二的节目,觉得也够本了。
我曾看到有人写博客说,参演藏羌风情歌舞晚会的演员都是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各藏区挑选到九寨沟来的俊男靓女,特别是还有川西丹巴美人谷(丹巴县是四川大渡河畔第一城,嘉绒藏族居住地)的彪悍藏族小伙和美丽姑娘。咱没有证据说他写的是否符合事实(起码“九寨汉子”之一的纳尔甲就是来自丹巴),人家九寨沟这里也不说明演员来源,只是一再强调演员都是“本地人”,都是当地的青年,除了一些专业或半专业的演员,其他人都是“从零起步”的,仅仅经过短期培训就登台表演。这也体现了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天性。据说常年在九寨沟的主要演员现在都属于“九寨沟藏王宴舞亚东艺术团”成员(在这里亚东好像是个人名,而不是地名)。我想人家广纳贤人,无可非议,还是姑且都相信吧。
晚7点半《藏王宴舞》准时开始,纱幕后面演员们已经轻歌起舞,在低沉而威严的鼓乐声中徐徐拉开了帷幕。
第一幕《天赐姻缘》演的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在佛光背景下,高高在上的君主接受臣民顶礼膜拜
展现在眼前的画面,是公元641年唐太宗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请,将文成公主送往西藏联姻。藏王松赞干布在宫廷内大摆宴席庆贺,宫内的艺人轮番登台表演歌舞,然后展现是东土大的唐盛世歌舞,让现场气氛变得欢快热烈起来。台上还演出了藏族的一种辟邪、驱鬼的舞蹈——黑面舞,蒙着黑面纱的小伙子们舞蹈表现得刚劲有力。演出阵容中,展现文成公主入藏时不仅大大加强汉藏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带去各种工匠的一支队伍,后来他们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文化科学技术的使者,对促进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宫廷宴舞后,藏王松赞干布携手文成公主缓缓走下宝座,来到舞台中央,端起青稞酒,向全体来宾敬酒。这时主持人要求全场观众起立,齐饮免费的青稞酒,一起高呼“扎西德勒”,使现场的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据说以前曾经在这第一幕的最后部分,主持人会邀请观众上来一起“互动”——集体跳“锅庄”。台下观众一定会有人积极响应上去,大多是男的(估计是冲着台上美丽的姑娘吧),随着音乐,大家在藏族姑娘小伙的领舞下,一起扭腰摆手,台下的观众还击掌应和,藏羌汉族同胞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不过,在我们这场《藏王宴舞》演出却没有出现这一场景,原因不明。
两位主持人
有意思的是,直到第一幕演完,两位主持人才出场。前边的第一幕《天赐姻缘》是整场演出唯一紧扣“藏王宴舞”名称的部分,主持人出现后的所有下面各项演出,都不再称为“某某幕”,也多不再讲古代藏王啊什么的,更多是演绎现在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孤独的一个“第一幕”出现,有点像是“贴膏药”粘上去的,所以前后部分明显不协调,称为两张皮。
激昂的藏族舞曲再次响起,帅气的康巴汉子和婀娜多姿的姑娘们又轮番上场,唱出悠扬的民歌,跳起欢快的舞蹈。
由卓玛演唱《天路》,这里叫卓玛的太多,没听清她的背景,好像在本地有点小名气呢
卓玛唱的《天路》还可以,只因此歌传遍全国,已经成为新时代藏族的代表性歌曲,所以受欢迎
下面紧接着表演的叫《娘乃舞》。相传释迦牟尼于农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圆寂,因此藏族在四月十四至十六要举行“娘乃节”,也叫“四月祭会”,“娘乃”一词意为“闭斋”。“娘乃节”是藏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宗教信仰、生产劳动之后的精种慰藉,对再生负责的精神表现。娘乃节是藏族最大的一个吉利日,却有“身着节日服饰不能开口讲话”的规定,所以舞蹈者都是在音乐背景下的跳默舞,没有歌词,可是动作非常整齐、华丽,属于也很“养眼”一类的歌舞。很多游客原来并不知道有这个“娘乃节”,所以看此群舞觉得非常新鲜,也很好看。
女子群舞《娘乃舞》
在音乐背景下的整齐默舞,动作潇洒漂亮
LED大屏幕显示,下一首演唱歌曲是《慈祥的母亲》,将由著名的藏族歌手四郎多登演唱,全场掌声一片。我记得此歌的第一句就是“噢,慈祥的母亲,像那白度母那样心地善良”,他唱得非常深情。他唱到最后甚至双腿下跪,低头向远方的母亲致敬。一遍藏语,一遍汉语,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不过,四郎多登唱的第二首歌,才是他最出名的歌曲《雪域神山我的香巴拉》。
四郎多登深情歌唱
群舞《飞弦踏春》节奏明快,动感十足
紧接着《飞弦踏春》舞蹈后面,出台一位据说是九寨沟土生土长的男歌手,名字叫格桑,这位出道五年的小伙子唱的很好,但是网络上能查到他的资料很少。格桑个人演唱只唱了一首《雪山人》,但是歌声极其有震撼力,感觉似乎能在大厅中不断折返回荡,这也就是人们说的唱歌“气长”。在后来的“九寨汉子”组合中,格桑还出现一起表演,显然他已经被特定的歌唱团体所接纳。另外据说他的弟弟泽尔丹也是一位著名的青年藏族歌手,长得很漂亮,在网上拥有很多崇拜者。
格桑身高一米七八,歌声嘹亮而震撼
下面一个出场的,据主持人介绍是获得2010年央视青歌赛(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四川赛区金奖的女歌手巴姆。她是进入全国十强的藏族歌手,在总决赛得了个荧屏奖。剧场LED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文字,展示说巴姆2008年参加了CCTV元旦晚会,2007年起连续三年参加青海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巴姆也是藏王宴舞亚东艺术团目前的“台柱子”和“招牌”,人称“草原百灵鸟的藏族歌手”,据说她的CD光碟在市面上可以卖到40元人民币一张,说明已经被社会所认可。她唱的第一首歌曲是《藏族山歌》,歌声高亢,嗓音同样震撼人心。
巴姆的服饰真漂亮
巴姆的唱功的确不凡,赢得阵阵掌声&
下面的大型节目是“藏羌服饰表演”,重点表现四川阿坝州两大少数民族(羌族、藏族)的风俗。主持人说,雪域高原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圣地,更是一幅斑斓绚丽的生活画卷,爱美的民族,把劳动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为服饰的组成部分,华贵端庄,美丽大方,色彩绚丽。
藏族是青藏高原最古老、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藏族同胞在这高寒广袤的高原上繁衍生息,在同严酷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形成了剽悍、豪放、粗犷、爽朗的民族性格。同时由于这种地域特点,藏族人戴的帽子种类显得繁多,主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藏族的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饰品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
藏族青年首先出场,动作粗狂威武
藏刀横在腰间,气度不凡
&藏族女子旋转着展示服装
藏区地域很大,不同地方的藏族服饰很多从未见过
从演出来看,的确入传说的那样,藏族男女通行穿长筒靴,底高有两厘米之多,靴子的腰高到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有的还是金黄色很醒目。
在传统习惯上藏族男女都一律要蓄发留辫的。男子通常梳一条辫子盘在头顶;而妇女的发式则是从额际正中分开,梳成左右两条辫子。据说在牧区还有把辫子留成数十条小辫披在背上的老习惯,显得均匀整齐,但是在城镇的藏族人中已经很少见到留多条小辫子的。&
现在有了钱的藏族人会把金银玛瑙玉器什么的都镶嵌在衣服上,所以他们的衣服会很值钱,据说在“藏王宴舞”这里最贵的一套演出服就达三百万人民币之多。我感觉藏族人的服饰都挺厚重的,脖子上挂的、腰里缠的、手上戴的,或金或银或玉石,使得每套衣服看起来都有几十斤重。不过我们也很奇怪,看着那些踏着节奏走秀的藏族姑娘,穿戴尽管那么重,却依然端庄大方、步履轻盈,也许是她们天长日久习惯了吧。
羌族演员上场了,欢快起舞,游客对他们的了解更少
比起藏族人来,羌族的服饰就简单多了。羌族人又被称作“云端上的民族”,羌绣更是一绝。服饰大都绣着云朵,金属类的装饰很少,显得更加轻盈实用。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妇女缠头本来是羌族的古俗,但是男子缠头则是受到四川汉族居民的影响。
表演中一瞬定格:右边的羌族姑娘后边将要扮演重要角色
羌族一般装束可以用“内着茧绸衬衣,外罩呢绒坎肩”来形容。坎肩图案大方,镶云头金银线绒饰边,以红珊瑚为衣扣,不用高领而以大银环公母扣挂在领口。女人下着曳地百褶裙,腰缠毛织百花带,同时喜欢佩戴金银镶珊瑚的长耳环,胸挂银质护身佛盒等,头发用彩色丝绦绳相编于头顶。另外,羌族青年妇女常把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在服饰舞蹈表演中清晰可见每个姑娘头上的这种“瓦状”青布。
顶着“瓦”的羌族姑娘
当那位一身白色民族服装的女主持人上场做了关于羌笛的讲述之后,一位身着羌族服饰、名叫措布者的小伙登台表演《羌笛》演奏。在唐代诗人王之涣写戍边士兵怀乡情的《凉州词》这首诗里,其“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词句,是我国有关“羌笛”历史的最著名的一处文学描述。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也被称为羌管,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就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聚居之地,因此九寨沟也算是它的“家乡”了。羌笛有两管数孔(西汉为四孔,公元一世纪变为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生长在海拔米地方的高山油竹制成,竹节较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竖着吹奏,两管能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主要用于独奏,也可为歌舞伴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过节劳动之余羌民常用羌笛演奏,小伙子向姑娘表达爱情更常用它。
我曾经看到报道说,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造成民间数位大师级的羌笛演奏家死亡,此后6月有关方面就立即召开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其中包括计划建立一个传承羌笛的授课班,邀请到羌笛资深的大师授课,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主持人说,表演者将运用“鼓腮吹奏法”演奏,这种技法几乎要失传了,因为现在吹羌笛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2006年5月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措布者的吹奏让我们惊讶万分,令人拍案叫绝,他居然能一口气连续不断地吹了好几分钟。羌族古乐“羌笛”是羌族一绝,其传人为数不多。在整个羌族13多万人中,能掌握这种技法吹奏羌笛、进行不换气羌笛表演的只有六、七个人。
演员措布者在介绍羌笛的特点和由来
措布者演奏羌笛一曲不换气,长达四五分钟之久,令人拍案叫绝
整台表演中为了活跃气氛,在羌笛演完之后,安排了一场多人互动而且最搞笑有趣的节目——羌族婚俗体验,在男主持人召唤下即刻开始。其实这也是保留下来唯一的“互动”的节目——上台跳锅庄没了,相互送哈达也没有了,保留下这样一个“互动”也很难能可贵了。
十名观众凭借现场规定的顺序,成为中签者,上台大PK
中签者还要再轮番抽签表演才艺,否则不能过关,无缘见新娘
这位小伙子学着姑娘跳,舞步却跟不上
最后的两名竞争者要进行拔河比赛,以求决胜,成为取得结婚权利的“沃葛尔”
羌族自古就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文化全依靠语言传承,因此我们在现场听什么就算什么是真的。就听主持人大哥在台上说,在羌语中管新郎叫“沃葛儿”,新娘叫“米吉吉”。据说羌族至今仍然保留着一个传统,即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不是自由恋爱,也不是媒妁之亲,而是要通过一种类似“围脖拔河”的游戏来确定新郎,即羌族传统的一种“文抢新娘”游戏。当几个小伙子同时看中一个美丽的姑娘时,他们会选定一个吉日,在众人的助威声中,将一条红带套在脖子上,然后扣于胯下,互相背对匍地往前拉,谁拖拉对方过中线,谁就获胜,经过几轮交叉淘汰,最终获胜者将成为“沃葛儿”。因此前面通过抽签号码登台的观众,就相当于扮演同时看上新娘、要争取通过竞争获胜的几位男人。
但是我也在网上看到,有人称这是源自藏族的游戏,叫“格吞”(藏语音译,意为用带子套在脖子上拔河)。比赛时,也是先在场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用布带两端打结,套在双方的颈部或肩部,在布带中间再系一条红布标志,悬于河界上方。比赛开始后,双方用颈部或肩膀力量猛曳,凡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一方为胜。比赛方式有面对面、或背对背的站式和跪式等多种,与羌族在决胜局背对背拉也差不多。
到底这种竞争比赛是属于羌族的游戏,还是属于藏族的游戏,其实我看都不重要,反正历史上这个地方藏羌不分是一家,有相似的规矩也不奇怪。&
主持人一宣布比赛规则,就有众多帅哥上台报名抽签,10人经过几轮PK角逐,终于有1人胜出。此时含羞而笑的羌族新娘才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场,原来她就是我们在拍摄羌族服饰表演的镜头中感觉很秀气、很漂亮、始终在突出位置的那位羌族小姑娘。
即使输者,主持人也不会放过你,要按规矩罚酒
唯一的“新郎”也得被藏族和羌族小伙子们联合起来折腾个够
胜利者在琢磨:这是怎样一位新娘?
揭开红盖头的一瞬间,原来就是羌族服饰舞蹈前排那位漂亮姑娘
恬静的米吉吉自然大方,壮实的沃葛儿却忐忑不安,等待被捉弄
主持人问沃葛儿,愿意娶这个姑娘为妻吗?沃葛儿说愿意。主持人说,愿意的话就要先留下来放三年牦牛,然后才可回家省亲!到达九寨沟的游客,从第一天起就知道了留下“放三年牦牛”的含义是什么,自然忍俊不禁,全场哄堂大笑。我听到不远处有观众在嘀咕:他老婆在不在场啊?人家要是不同意咋办?
男主持人不断刁难新郎,所出问题一环接一环,笑个没完
经过几番刁难、折腾(我把这里面曲折的故事过程和照片都省略不提了),最后,获胜的沃葛儿终于得到了米吉吉的芳心,温柔漂亮的米吉吉给沃葛儿敬了三碗青稞酒,还把她“亲手”做的一件工艺精品要赠送给沃葛儿,没想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主持人转身变魔术般地从托盘里拿起一双袖珍、特小号的绣花鞋,原来这是米吉吉送的“羌绣”当中的精品。绣花鞋一亮相,台上的沃葛儿愕然,台下观众却笑得人仰马翻。原来据说每到此时此刻,台下都会有人大声喊道“给他小鞋穿上”……要不是主持人自揭“小鞋”的谜底——小到代表他俩人的“和谐”家庭,大到寓意和谐社会——这尴尬局面还真不好收场呢。最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沃葛儿背着米吉吉进入“洞房”。
谁都没想到送给新郎的礼物竟然是一双“小鞋”,主持人最后还是点出此寓“和谐”新概念
闹完了,节目又回到正轨,“九寨汉子组合”出场演唱原创歌曲,据说这组合前不久还参加过“快男”选拔活动。九寨汉子组合是2005年组建的,从2007年起出道以来先后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西南赛区获得银奖,还幸运地参加了央视《农村大世界》走进贵州活动,以及在四川、青海等地演出活动,还曾经做过湖南卫视《谁是英雄》节目的特邀嘉宾。2008年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铁血》的主题歌《脊梁》是他们的代表作。九寨汉子组合的演唱豪迈刚健,大气磅礴。
五位藏族小伙分别是来自四川甘孜州丹巴的纳尔甲,来自四川甘孜州道孚的彭措,格桑,多登,贡保,每人都是一米八几的个头,粗狂豪放,全身释放着藏族男人的热情,他们歌着舞着,就如主持人所说这是一种野性的美、奔放的美,就像烈马一样在草原上奔腾,这是一种释放的力量。
“九寨汉子组合”贡保、格桑、纳尔甲、彭措、多登出场
除了他们演唱耳熟能详的《康定情歌》之外,我在网上查到他们所唱另一首歌的的歌词——“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古老的琴诉说着沧桑,歌声里留下我们的坚强,旋律中泼洒我们的豪放,节拍如同骏马奔腾,歌声随同雄鹰飞翔,高昂如同喜马拉雅,奔放如同雅鲁藏布江,走过历史的长河与日月星辰同光,走过雪域高原与大海惊涛同响,这就是九寨汉子的歌喉,这就是人间的天唱。”
后面的群舞——《辫子鼓舞》的表演很有气势,演员手持辫鼓和热巴鼓,核心的一段是大约30名演员矗立在舞台中央、抡动粗长的发辫,腰肢扭动,击打鼓面,刚强、有力,挥发出一种野劲。他们击出激昂的鼓点,舞出动人的形态。全场爆发出激昂的鼓声,节奏丰富多彩,众人发出狂呼般的喊声,喊声中各种鼓声不绝于耳。我此时感觉有好几个民族(包括在不同国家)有类似的手摇“铃鼓”的舞蹈,我们小时候在幼儿园还跳过“铃鼓舞”呢,但关键的不同地方,就是藏族人在这里不仅用鼓槌敲鼓,而是增加使用他们的发辫当做另一个鼓槌来敲。我分不清演员手持的各种藏鼓(热巴鼓、插鼓)样子,只深切感到众人在同一时刻击出猛烈的一辫、紧接着发出激烈的巨大鼓声,是多么震撼。
据说真正民间的辫子鼓舞一天一夜也跳不完,台上演出的都已经过浓缩,取其精华。
这是最后的《辫子鼓舞》,舞中抡锤击鼓
演员转动脖子甩起长辫,不断击鼓,节奏准确,赢得掌声
整台晚会结束之际,全体藏羌演员出台答谢观众
如果同意小导游的话,说藏王宴舞是九寨沟最好的演出,那不很准确,不过,我真的实际感觉还不错,不仅没有心疼每人的150元钱,而且多少觉得还挺值。昨天我们在“格桑藏家”边吃边看的藏民演出,顶多算一个类似KTV歌厅的自助餐,而今天的“藏王宴舞”绝对可以称为文化大餐了。同样每次150元的价码,性价比的差异非常明显。
虽然这些“民俗”演出还冠以“文化”的帽子,但是可以深切感觉九寨沟当地都已经是按照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操作,少数民族的一部分具备悠久文化历史的东西还是通过这种形式被保存了下来,乃至多少能传承一些下去。但愿今后九寨沟的这种文化大餐要能够常出常新,使之真正延续下去,自然景点的展示和文化搭台的宣传,两者都不可或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文汉子组合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