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周姓吴的历史人物物都有哪些?

周姓名人: 周氏, 周涌, 周孝坤, 周培源, 周传雄, 周达明, 周子闻, 周叔莲, 姓周的名人历史以来姓周的人物有哪些``_百度知道 历史以来姓周的人物有哪些`` 周公旦、周瑜、周王朝所君、周树、周作、周建、周恩 周 瑜:三吴名安徽舒城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军火烧赤 壁败曹军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家湖南道县根据陈抟《极图》著《太极图说》 理师朱熹曾推崇理创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浙江杭州平创作许新词调世影响 南宋格律词派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家江西高安著《原音韵》北音韵书创始 周恩:华民共第任总理党民事业鞠躬尽瘁私献 自切建立丰功伟绩赢民世界民戴尊敬、众姓氏周姓着悠久历史古姓氏周姓起源早追溯远古期黄帝代距今已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周作人(),原名周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

艾青(),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梁实秋(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郁达夫()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夏衍(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电影事业拓荒者。

章太炎(年),学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

陶行知(),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日生于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陶堰。

马寅初()字元善,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浙江嵊县浦口镇人。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年),字鹤卿,别号孑民,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周建人(),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

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沈尹默(),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早年留学日本。

沈钧儒()号衡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苏州,清光绪进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律师。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沈兼士(年)先生,浙江吴兴人。又名坚士。室名抗志斋、段砚斋。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教育家,创获甚富,颇受学术界推崇。

夏沔尊(),名铸,浙江上虞人。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学者,出版家。

张宗祥()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

钱玄同(),原名钱夏,字中季,号疑古、逸谷、德潜,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

范文澜()字云台、芸台、仲纭、仲V,笔名武波。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戴季陶(),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晚号孝园,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生于四川广汉。近现代学者、政党名家。

戴望舒(),浙江杭县人。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柔石(),原名赵平复,生于浙江宁海,现代作家。

俞平伯()著名昆曲研究家、昆曲活动家、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名铭衡、字平伯。原籍浙江德清县。

周信芳(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士楚,艺名麒麟童。原藉浙江慈溪,生于江苏清江浦。

柯灵(),作家,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

吴世昌(),字子臧,浙江海宁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

徐迟(年),诗人。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

穆旦(),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南怀瑾(1918-),浙江乐清人。

金庸(1924-)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武侠小说家。

冯骥才(1942-),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生于天津。

余秋雨(1946-),作家,浙江余姚人。
艺术:

黄宾虹()名质,字朴存。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李叔同()法号弘一法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马一浮(),名浮,字一浮,号湛翁,以字行世,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现代国学大师、理学家、佛学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

沙孟海(),浙江鄞县人,我国现代著名印学学者、书法篆刻家。原名文若、字孟海,号沙村。

潘天寿()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

叶浅予()浙江桐庐县人。漫画家、画家,是共和国美术史上的奠基人之一。

朱生豪(),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

张乐平(),浙江海盐县人。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被誉为“三毛之父”。

吴昌硕(),名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近代艺林成就最为显赫的一位大师。诗、书、画、印卓然崛起,兼四绝于一身。

钱君陶()祖籍浙江海宁,生于浙江桐乡屠甸镇。名玉堂、锦堂,字君陶,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著名艺术家、音乐出版家。

-------------------------------------------------

民主革命:

秋瑾(),字v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清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邵飘萍()名振青,浙江东阳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革命烈士。

陈望道(),原名参一,单名融,字任重,笔名有佛突、雪帆、晓风、张华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浙江义乌人。

张静江()原名增澄,又名人杰,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中国近代革命党人。

陶成章(),字焕卿,曾用名汉思、起东、志革、巽言,陶耳山人、会稽山人等,绍兴会稽陶堰西上塘人。清末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先锋。

陈其美()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近代革命党人。当铺学徒出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日本,入警监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16年遭袁世凯暗杀。

陈果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名祖焘,字果夫。政党名家。清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朱家骅(),著名教育家。浙江吴兴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初赴德留学。

------------------------------------------------------------

政治军事:

周恩来(年),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周恩来祖父周骏龙(号攀龙)与其二哥周骏昂(号亥同)于清咸丰年间,从浙江绍兴移居江苏淮安做官。日周恩来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12个春秋。

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蒋介石()名中正,浙江奉化人,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金仲华(1907年-1968),笔名孟如、仰山等,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

蒋经国()浙江省奉化人。蒋介石长子。政治革新家。

蒋方震()字方震,浙江海宁人。陆军专家。

陈布雷(),机要文人。浙江慈溪人。

陈诚(),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1947.2),军事统帅。浙江省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农家。

戴笠()小名春风,字雨农。浙江江山人。情报专家。

汤恩伯(年),原名汤克勤,浙江武义人。军政名家。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里浦盘山人。军政名家。

胡宗南()军政名家。浙江镇海(宁波)人。

吴晗()字辰伯,著名历史学家。浙江省义乌人。科学家:

严济慈(―)字慕光(),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人之一。浙江东阳人。1948?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主任。1958年后,兼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主席等。

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我国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黄昆(.06)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嘉兴人,1919年9月生于北京。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1980年被聘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3岁高龄时获得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从500万奖金中拿出450万元成立了“黄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奖”。

钱三强(―)日出生于绍兴,原籍湖州,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1955年当选科学院院士。

钱学森(1909.12-)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科学思想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浙江杭州人。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童第周(~)我国著名的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竺可桢(~)字藕舫,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人,出生于东关镇一粮商之家。现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在抗战烽火中率领浙大师生员工西迁,坚持办学,不仅保全和培植了数量极为可观的教育和科技人才,而且使浙江大学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崛起并成为全国的著名大学之一。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组织成立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路甬祥(1946-)生于1942年4月,浙江省宁波人。液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至今。

陈省身(-)美籍华人,祖籍浙江嘉兴。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并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代。1922年随家人来到天津。

1926年15岁的他就进入了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4年出国深造,在德国汉堡跟随著名的几何学家布拉希开学习几何。1936年来到巴黎跟随嘉当学习微分几何。1937年夏接受清华大学教授招聘书,教授微分几何。杨振宁、钟开莱都在那时成为他的学生。之后他又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陈省身创建了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1961年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1975年荣获由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也是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意大利Lincei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者。1981年退休后,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任期三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3年荣获美国数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1984年5月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

陈省身先生是20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是世界华人的骄傲。他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微分几何之父”的美誉。

晚年的他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
转自――回答者:appleliz-魔法师四级12-1819:59 先给你说说名人吧,具体介绍去百度百科里一搜索就有了。

大禹治水,后在会稽召开诸侯会议,奠定了夏朝的基础。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

卧薪尝胆的勾践,越国都城也在绍兴。霸王项羽也是在会稽起兵,他家族的项庄,项伯,项梁都算名人吧。

近代的,周恩来总理,文学泰斗鲁迅先生等等。

下面转载下

余秋雨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贯:浙江余姚

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

代表作:《笛声何处》、《一个王朝的背影》、《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出走十五年》等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章太炎,名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很多,有《新方言》、《文始》、《小数答问》、《国故论衡》等,都编入了《章氏丛书》。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有精湛研究的学者,而且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园丁。鲁迅就曾经听过他的课,赞扬他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作为一个民主斗士,章太炎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富强,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他一生中虽然也曾有过消沉和迷惘,但是在重大的历史关头,总是泾渭分明。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后,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由此引发了维新变法运动。这时,章太炎毅然从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出走,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他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运动,但是反对康有为神化孔子,反对把康有为捧为&南海圣人&的封建做法,初步显示了他的民主精神。当维新运动破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康有为以保皇党首领的身份反对革命的时候,章太炎断然剪掉自己的辫子,正气凛然地宣告与改良派彻底决裂,并且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论点,痛斥保皇党逆历史潮流而动,强调以革命明公理,以革命去旧俗,论证了革命是最好的出路。文章旁征博引,笔锋犀利,是章太炎革命论述中最光辉的作品,在当时可以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壮举。

辛亥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章太炎曾一度消沉,他单纯治学聊以自慰,“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但他那反帝爱国的心灵,仍几度撞出耀眼的火花。1914年2月,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的野心日益暴露,章太炎起来反对,他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跑到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九?一八”事变以后,章太炎坚决主张抗日。直到1936年临终前,他还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和团结抗日的主张。章太炎是一位杰出的有着反帝爱国思想的革命家,坚持真理是他反帝爱国的力量源泉。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Γ拭虾⒃浦泻椎取U憬D恕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密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董建华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经慎重考虑,董建华先生提出辞去行政长官职务,于3月10日向国务院呈送了辞职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批准董建华先生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33号令,即日生效。

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是航运商人董浩云先生的长子,家中有一弟三妹。1947年定居香港。董建华在香港中学毕业后,到英国留学。1960年获利物浦大学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之后,董建华旅居美国,先后在美国通用有限公司及家族公司任职。一九六九年返港,负责家族集团生意。

日,董建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竞选,获得大比数的选票,当选行政长官。同年12月16日,董建华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并于日就职,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行政长官,任期为五年,2002年7月连任。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0日电据可靠消息,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刚刚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他是4月6日因劳累导致胃穿孔而紧急入院治疗的。此前他一直在浙江富阳赶拍新片《理发师》。

记者赶到陈逸飞所在的上海华山医院外宾部综合楼C8特护病房时发现,现场医护人员正在清理房间里的物品,现场感觉像刚刚过去了一个风波一样,记者询问医护人员时,他们拒绝透露更多情况,只是表示:陈逸飞先生已经不在这里了,有什么问题去找他的家人。

记者还发现,医院已经开始清理现场人员,综合楼下已经加了保安人员,并有院方工作人员交待:这两天肯定会有很多记者采访,要严格限制。(新京报/杨彬彬冯睿)

在中国传统上,艺术品的价值向来都是由美术史意义决定的,但在改革开放后,这
陈逸飞《浔阳遗韵》1991年

个标准被一个现实所改变,那就是艺术品的价格。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中,当代油画家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陈逸飞作品在以后的拍卖中又屡次刷新了这个纪录。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神话,这个神话已经以最大的覆盖面在公众那里得到认同,而这个神话对刚刚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的冲击,已经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明白地体现出来。

陈逸飞简历

陈逸飞(1946-)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国际在线)

企业家姓名:杨元庆

现任职务:总裁兼CEO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4年11月

籍贯:浙江

文化程度:硕士

参加民族党派或社会团体情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

个人简介:

1986年,杨元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同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部深造。1989年,杨元庆进入联想集团。

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自其上任后,该部的经营额每年均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多次获得美国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奖”。

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在其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杨元庆也因此被中国各界誉为“销售奇才”、“科技之星”。时年杨元庆29岁。

1995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集团执委会副主席,成为联想集团决策层核心成员,是年联想电脑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长,以年销售10.5万台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名,成为国内电脑市场销售前5名厂家中唯一国产品牌电脑产品。

1996年,杨元庆领导的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中国PC机销量第一名,同时拓展了自有品牌产品线,向服务器产品方向、向笔记本电脑产品方向投入了研发、制造、销售资源。

1997年,联想电脑继续位居中国市场PC销量第一,并代表中国品牌首次进入亚太六强。

1998年,联想电脑跃居亚太市场第五(不含日本),这是亚太前十位厂商中唯一一家持续5个季度市场份额和排名都攀升的电脑厂商。1998年联想制造的第一百万台电脑下线。

2000年,杨元庆人联想电脑公司总裁,联想电脑销量达到262万台,再次夺得亚洲(不含日本)销量第一,笔记本销量11万台,连续5个季度蝉联中国市场第一。产品线进一步丰富,自有品牌产品已经发展为包括计算机板卡、电脑整机、服务器产品、笔记本电脑产品、信息家电产品、数字助理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数字输出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信息前端设备及部件。

1999年到2001年间,杨元庆先后就因特网对以电脑为代表的信息产品的影响,对伴随着因特网而来的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各个环节的冲击进行了深入的、有指导意义的分析研究工作,这一段时期的思想与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杨元庆的《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变革》、《联想、与中国电子商务一起成长》等重要讲话中。杨元庆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了中国企业(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IT企业)一个跟上世界步伐的绝好机会。基于这思想,在日的联想誓师大会上,杨元庆郑重宣布了联想未来几年发展的战略,即联想未来的定位: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由于杨元庆对联想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突出贡献,曾先后荣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优秀青年”称号,1994年北京市“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奖提名奖,1996年第二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奖励,1998年荣获第三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5月光荣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同年在《亚洲周刊》的推进亚洲发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为两名中国大陆代表之一入选;2001年6月,获得“商业周刊”亚洲版评选的“亚洲之星”称号。(完)
12月3日晚19时14分,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3岁。国际数学界一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陈省身星”依然在天空闪耀。

少年才俊

陈省身先生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因那年是辛亥年,所以号“辛生”,名字则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那一年还不满15岁。他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且牌技极佳。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

名师高徒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5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

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那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开。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陈省身猜想”

近30年中,陈省身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穿梭往返于大洋两岸,为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尽心竭力,培养出一大批数学精英。他还把自己最出色的学生,如陈永川、张伟平召唤回国,回到母校,成为中国数学界最杰出的新生力量。南开大学为陈省身盖了一幢别致的二层楼房,题名“宁园”。供他和夫人回国时居住。从此“宁园”便成了他们在中国的家。一进入宁园,“几何之家”四个大字就映入眼帘,告诉人们这里住的是位数学大师。陈省身自己痴心做数学,他更关心要让中国成为数学大国。他一再论证,21世纪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中国人的数学才能无需讨论;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活跃的学问,而且很个人化,对于中国人非常合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的讲坛上响亮地提出:“我们的希望是在21世纪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从此,“21世纪中国要成为数学大国”这个“陈省身猜想”便在数学界广为流传。1998年他再次捐出100万美元建立“陈省身基金”,供南开数学所这个中国数学基地发展使用。

悼亡之痛

就在陈省身忘我地工作时,与他意笃情深共同生活了60余载的夫人郑士宁,在日中午休息时,因心脏病突发,未及抢救,在睡梦中悄然离世。陈省身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一时难以相信这是无情的现实还是个噩梦?

悲痛中他不禁回忆起夫人的种种往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俩新婚不久就分离。由于战乱,夫妻无法团聚,直到1946年春天,陈省身才风尘仆仆地回来,同家人团聚。为补偿分离的痛苦,陈省身和妻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永远相随相伴,再也没有分开。

郑士宁努力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让丈夫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对此陈省身十分感激,在她60岁生日时,特地为她赋诗一首:“三十六年共欢愁,无情光阴逼人来。摩天蹈海岂素志,养儿育女赖汝才。幸有文章慰晚景,愧遗井臼倍劳辛。小山白首人生福,不觉壶中日月长。”

他还曾深情地写道:“近50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抑或和平时期,无论顺境抑或逆境中,我们相濡以沫,过着朴素而充实的生活。我在数学研究中取得之成就,实乃我俩共同努力之结晶。”

夫人突然离他而去,失去了一位伴侣、知己和贤内助,他深感痛苦。他生前曾打算把夫人的骨灰安葬在南开数学所,并在其侧为自己留一个墓穴,准备百年后与爱妻合葬在这块他深深爱着、并为之呕心沥血的土地上。(作者/李靖)

个人简历:

1922年告别秀州中学,来到天津。

1923年考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1926年从四年制的扶轮中学?业,15岁考入南开大学本科研修数学(南开理学院),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数学历程。

1930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并就读清华大学研究生,随孙光远先生研究射影微分几何。

1932年在《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具有一一对应的平面曲线对》。

1934年夏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动身去德国汉堡。

1935年10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网的计算》和《2n维空间中n维流形三重网的不变理论》。在汉堡大学数学讨论会论文集上发表。

1936年9月来到巴黎大学做学术访问。

1937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3年7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全身心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发表了几篇匠心独运的微分几何论文。

1948年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省身任代理所长,主持数学所一切工作。入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49年陈省身到达芝加,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几何学正教授。十年中,复兴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形成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学派。

1960年迁往柏克利,在那一直工作到退休。

1961年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并入美国国籍。

1972年继杨振宁71年回国访问之后于72年9月首次偕夫人回国,与当时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等会见。

1981年退休后,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任期三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4年5月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

陈省身与杨振宁在一起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该所日正式成立。)

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会见陈省身夫妇。89年、96年、99年据不完全了解,江泽民同志三次会见陈省身教授,其中89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分别会见并宴请,规格很高。

9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1月天津市政府正式聘请陈省身教授为天津科学技术馆名誉馆长。(天津科技馆的建设是在陈省身教授倡导下立项的,从立项到建成陈省身教授始终关注着天津科技馆的建设情况,94年在胡国定教授和市科协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刚刚落成的天津科技馆,并给予很高评价)。

陈省身先生获得的其它荣誉还有:

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大学,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

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美国艺术科学学院的院士。

1975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意大利Lincei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者,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茅盾生平---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

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而缴纳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小说的意义正在这里。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汉族,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六小龄童六岁从父六龄童(本名:章宗义,猴戏表演艺术大师、绍剧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王”)练艺学武。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曾主演昆剧《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闹龙宫》、《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车》、《战马超》等,颇受观众好评。

鲁迅年谱:

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86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
初诵《鉴略》。

1888年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c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历史人物阎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