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模拟人生冬日秘境图解解

墨脱1950 六十年前的原始秘境---深圳晚报
第B02版:影像志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开眼
第A03 :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现场
第A04 : 云南鲁甸6.5级地震·救援
第A05 : 云南鲁甸6.5级地震·救援
第A06 : 云南鲁甸6.5级地震·救援
第A07 : 法行深圳
第A08 : 表示
第A09 : 深圳新闻
第A10 : 我的所长我的所
第A11 : 我的所长我的所
第A12 : 焦点
第A13 : 广告
第A14 : 深圳·城区
第A15 : 深圳·城区
第A16 : 深圳·迷你新闻
第A17 : 财富深圳
第A18 : 财富·金融
第A19 : 财富·福彩
第A20 : 财富·体彩
第A21 : 体育新闻
第A22 : 体育·话题
第A23 : 天下新闻
第A24 : 中国时局
第B01 : 深C杂志
第B02 : 影像志
第B03 : 影像志
第B04 : 影像志
第B05 : 影像志
第B06 : 价值观
第B07 : 娱乐新闻
第B08 : 娱乐·星闻
第B09 : 影讯
第B10 : 文化空间
第B11 : 深圳湾
第B12 : 美食周刊
第B13 : 美食·资讯
第B14 : 汽车周刊
第B15 : 汽车·资讯
第B16 : 广告
墨脱1950 六十年前的原始秘境
1955年5月,门巴族妇女纺线。
1956年10月,门巴族农民收割水稻。
1956年2月,刀耕火种——砍伐竹林。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静 去年深秋,被称为“人类最后秘境”的墨脱,正式结束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这里的一切不再因雪山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冀文正60年前开始记录的墨脱系列影像,也成为关于这座“高原孤岛”古早世界的不可复制的珍贵记录。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的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隐秘的莲花”,因全域地形极像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被藏传佛教信徒视为圣地。面积3.4万平方千米的墨脱,长期与世隔绝,进出必须翻越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雪山和多雄拉雪山,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波密王统治结束前,墨脱门巴族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1954年,冀文正以十八军随军干部的身份首次进入墨脱时,这里的门巴人和珞巴人仍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生活。原始粗犷、淳朴自然,落在时光之外的墨脱如世外桃源,正处于人类文明的童年期。这让冀文正着迷,摄影热情被激发,他以田野调查档案记录为目的,开始长达四十余年的秘境记录,除瑰丽的自然胜景,大量日常画面鲜明缤纷,同时不拘一格、充满生命力和生活感,内容涵盖珞巴族、门巴族的体型、人脸、文身、服饰、生存环境、生活场景、生产工具和信仰等。 艺术家、策展人、浮图网艺术总监曾翰为冀文正的直觉和天赋惊叹: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却能用摄影表达出最共通的人类生命体验。如“1962年6月,通往墨脱的第一道关口——多雄拉山口”,画面大胆留白完全不盲从当时宣传摄影“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主流格式,而更接近传统文人画的“天人合一”。曾翰认为成就冀文正的是他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的真诚,即使拍摄他本应去打倒批判的农奴主,也可以让对方放下戒备、自在地对着镜头“张牙舞爪”,而在1957年留下了“人背人”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独特缩影。 根据目前可查的资料,拍摄到上世纪50年代的墨脱的只有两人,一是曾为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的部落事务部主任的维里尔·埃尔温(Elwin Verrier);另一位则是冀文正先生,两人巧合都是在1954年进入墨脱。后者28次翻越喜马拉雅山、8次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而拍摄的1200多幅相关照片,也因此多被看作档案、史料。大多数时候,冀文正被提及时的标签也多是“珞瑜文化第一人”,是地方文化研究者、民俗家(珞瑜文化是墨脱境内门巴族和珞巴族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概称)。 老照片的价值,首先是稀缺性,其次是作为拍摄时代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上佐证的历史价值,但这些不是冀文正作品最打动曾翰的地方,他觉得冀的墨脱影像最与众不同的是它们作为影像的感染力——充满敬意地拍摄出了“高尚的野蛮人”的质朴和优雅。 同样在原始部落长久生活,满怀热情描绘土著居民及其生活,冀文正的墨脱也让人想到高更的塔希提岛。高更留下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冀文正镜头留下的上世纪50年代的墨脱秘境,在更近的现在更近的中国,给世界疑问和答案。本报讯 (记者林洁)近日,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和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2014年医疗卫生志愿者西藏行活动,组织20余名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专家教授前往西藏,送医送药送健康。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陈全国同志简历|给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留言人民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王甲)近日,一名墨脱县基层公务员给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留言,反映墨脱县公务员入职第一年不给缴纳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对此,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信息中心答复称,2008年至2012年期间,由于墨脱县财力困难,该县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西藏自治区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藏政发〔1998〕45号)执行“新录用职工从第二年起缴存住房公积金”,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来源:人民网 |
—记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丽琴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两天没看诊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来源:东南网 |
中新社拉萨6月10日电(记者 赵延)西藏墨脱素有“莲花秘境”之称,是海内外游客赴藏旅游探险的重要目的地。10日起,游客进入墨脱旅游需先购买160元人民币的门票,持票可游览该县内所有开放景点。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旅游局局长拉巴次仁接受采访时说,多年来,墨脱景区一直坚持免费对游客开放,但随景区开发建设区域拓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区建设管理运营工作日益繁重,管理经费不断增加。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原标题: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M3.2地震)
来源:中国地震网 |
茶叶中国5月26日讯 日前,西藏墨脱县在广东第七批援藏干部、墨脱县农牧局的大力推动下,墨脱县巴日村高山有机茶种植基地的茶苗种植工作日前顺利完成。基地面积215亩,所引进的品种为四川雅安名山县的国家级推广品种——福鼎大白茶。
来源:中国网 |
新华网拉萨5月19日电(记者王军)“自去年墨脱公路通车后,越来越多游客开始走进墨脱,圆梦探秘之旅。今后墨脱县将努力打造高端精品旅游目的地,走高端旅游路线。”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县长扎西说。墨脱县是藏传佛教的“莲花圣地”,素有“雪域秘境”之称。
来源:新华网 |
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西藏墨脱小康示范村,墨脱村隶属墨脱县墨脱镇,全村94%的人口为门巴族,墨脱县政府决定将该村重点打造成集门巴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小康示范村。(原标题:图:西藏墨脱县的小康示。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9月1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09月01日05时06分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北纬28.7度,东经94.4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标签:林芝 东经 北纬 墨脱县 西藏自治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5:06:30.8震中位置: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原标题: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M4地震)
来源:中国地震网 |
  原标题: “高原孤岛”墨脱县农牧民群众即将住上安居房  原文链接:/photo//c_.htm#p=0
来源:新民网 |
时间:2:47:59.5震中位置: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原标题: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M3.4地震)
来源:中国地震网 |
(原标题: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M3.3地震)
来源:中国地震网 |
中新网4月16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4月16日16时34分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北纬28.9度,东经95.2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原标题:西藏林芝墨脱县发生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17:37.1震中位置: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原标题: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M3.7地震)
来源:中国地震网 |
中国网3月17日讯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17日12时17分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北纬29.0度,东经95.8度)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
来源:中国网 |
来源:中国地震网 |
来源:中国地震网 |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据中国地震网消息,北京时间3月20日1时45分54秒,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发生里氏3.1级地震(纬度:29.2°,经度:94.8°),震源深度6千米。
来源:人民网 |
新华网拉萨1月25日电(记者王军 拉巴次仁)“墨脱公路预计今年6月通车,我们正计划打造墨脱高端旅游,将昔日的 高原孤岛 建成 旅游宝岛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县长扎西说。墨脱县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是藏传佛教的“莲花圣地”,素有“雪域秘境”之称。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拉萨1月16日电(记者拉巴次仁、王军)我国唯一不通等级公路的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预计今年6月通车。这是墨脱县县长扎西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的。墨脱县位于西藏林芝地区,这里门巴族、珞巴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尽管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国家曾先后两次修筑墨脱公路,但由于地质灾害频繁、气候条件特殊等原因,导致墨脱公路只能分季、分段初通,且每年通车时间很短。
来源:新华网 |
本报拉萨12月26日讯(记者 田志林)近日,自治区盐业总公司将50.87吨碘盐安全送达墨脱县,首次全额完成墨脱县食用碘盐配送工作。据了解,由于墨脱县地质灾害频繁,气候条件特殊,沿线公路只能分季分段短暂通行,使全县碘盐配送工作一直未能全额配送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碘盐覆盖率的提升。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部署下,从今年10月开始,自治区盐业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食用碘盐推广工作,将50.87吨碘盐安全送达墨脱县,有效解决了全县9249名农牧民群众1年的食盐需求,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农牧民食用合格碘盐的相关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
来源:西藏日报 |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发生4.7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9日09时54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北纬28.9度,东经95.9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来源:中国地震网 |
  原标题: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在藏正式通车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新社电,西藏墨脱公路通车仪式31日举行,这是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标志着墨脱全县12000多人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同时墨脱作为中国最后通公路县正式被纳入全国交通版图。汉、藏、门巴、珞巴等各族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来源:国际在线 |
  中新网11月29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29日9时54分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北纬28.9度,东经95.9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来源:东方早报 |
本报八一8月24日电(曾伟 沈照礼 记者 段敏)近日,墨脱县贡日村田间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道网状围栏呈现在田间地头。据了解,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林芝地区公安处驻墨脱县贡日村工作组在入户调查走访中发现,由于该村稻田无围栏,水稻经常遭到家禽家畜的破坏,影响水稻的生长收成。
来源:西藏日报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14日03时26分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北纬28.2度,东经95.0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来源:中国地震网 |
新华社消息 记者12月25日从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了解到,我国无人机日前首次成功获取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县城高分辨率影像,从而结束了墨脱县没有航空影像的历史。据介绍,墨脱县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山高谷深,雨多雾重,多变的天气给利用遥感卫星获取航天影像带来了重重困难,而墨脱县远离具备起降大型飞机的机场,一般中小型飞机因飞行高度不够又进不了西藏自治区,因此无法采用大型飞机实施传统的航空摄影。
来源:北方新报 |
来源:中国地震网 |
日 12:37:10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
来源:中国地震网 |
来源:国际在线 |17|墨脱:隔绝秘境门珞人--百度百家
17|墨脱:隔绝秘境门珞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离开“藏王故里”波密,沿嘎隆拉山而行,穿隧道,翻山路,渡奔流,在郁郁森林皑皑雪山中一路驰骋,尽揽险奇景象,于风云变化之间,傲驭绝美并绝险的“天路”墨脱公路,最终抵达“莲花隐藏的圣地”墨脱。
◤因为它通了公路,于是它敞开胸怀,炫耀着它的独一无二。◢
——文化寻访o墨脱
_文 &Buick_图
别克o中国文化之旅_行走支持
从“祖先”之地波密到藏地“莲花”墨脱,翻越嘎隆拉山,从海拔4000米下降到900米,沿一条凶险的墨脱公路,穿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经历了四季气温和植被,在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出没,全程充满了阿凡达式梦幻。沿途可见废弃的汽车,一旦损坏,只好丢弃,还好,我们跋山涉水,一路无事。
日,墨脱公路宣布通车。 墨脱长期与世隔绝,进出必须翻越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雪山和多雄拉雪山。1954年,十八军首次进入墨脱时,这里的门巴人和珞巴人仍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生活。
据说,十八军到墨脱后发生了一件令人动容的事。一位老人跪倒在地,一边叩头一边说出汉话:大人在上,小人有罪。原来他1911年跟随清朝驻藏大臣赵尔丰追击波密王,与队伍失散,从此没有走出过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崎岖多险的大雪山,隔绝了归乡之路。
老人不会知道,在每个旅人的西藏梦境里,必定有一个墨脱梦,而这个墨脱却是自己梦碎的地方。
即便是旅人,在墨脱梦碎的也不止一两人。据说,1989年贯通的墨脱公路在雨季被冲毁,第一辆驶入墨脱的汽车,却没有出来。墨脱就像域外的孤岛,不容征服。驴友把徒步墨脱当成时尚,并不在意大自然。其实,墨脱并不美丽,美丽只在路上,不必挑战终点。
在墨脱公路开通之前,出入墨脱,少则四五天,多则六七天,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尽是险阻。据当地人介绍,当时出入墨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米林县翻越喜马拉雅山脉,逆雅鲁藏布江北上至墨脱县城,全程约115千米,步行需4天时间,并只在每年的6-10月份可以通行。另一条是从波密县沿扎墨公路行走,全程141千米。由于嘎隆拉山的阻挡,这条路只能在每年8-10月初待山上冰雪融化后才能通行,然后步行到墨脱县城,正常情况下约需5天时间。”
这里的自然景观无法用相机和语言表达,充满了灵气,人迹罕至。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地形极像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被藏传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日,我随寰行中国o中国文化之旅来到了墨脱。
时光之外的墨脱却没有想象中的民族风情,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内地小镇,几乎是福建漳州等地的翻版援建。门巴和珞巴等族居民只有1.2万人。
门巴族和珞巴族,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和族群,大量神话传说、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记载了他们的文化。墨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格桑达瓦介绍说:“门巴族人大约在300多年前,从门隅、主隅开始迁入墨脱,起初为6个人,之后珞巴族人也来到这片土地。后因土地、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发生了历史性纠纷。后经多代磨合,包括文化的碰撞,风俗的交融,最终形成了和谐共融的的局面。”
传说门巴妇女会给外来之人下毒,将被下毒之人的美貌、智慧和健康转给自己。我在朋友圈说“我不担心了”,迎来了一片赞声。门巴族部分也来自附近的不丹,即与不丹人同宗同源。 &&
Day 6-7 波密-墨脱往返,120公里+120公里
“灵走川藏”第6日,车队终于来到墨脱,全程120KM,却整整开了7个小时。自2013年11月墨脱公路通车后,别克寰行中国车队首次探访这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城。
“灵走川藏”第7日,墨脱—波密。全程120KM,从“莲花秘境”墨脱出发,沿嘎隆拉山蜿蜒而上,过悬崖绝壁,驭险峻崎岖,受飞瀑流泉洗礼,在嘎隆拉山之巅远眺银河倒泻的雅鲁藏布江,尽舒豪情壮志,最终重新回到波密。
离开“藏王故里”波密,沿嘎隆拉山而行,穿隧道,翻山路,渡奔流,在郁郁森林皑皑雪山中一路驰骋,尽揽险奇景象,于风云变化之间,傲驭绝美并绝险的“天路”墨脱公路,最终抵达“莲花隐藏的圣地”墨脱。
墨脱,藏语意为“隐藏着的莲花”,又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一岗日嘎布山脉的南部,平均海拔 1200米,四面环山,空中俯视形似莲花。这里花木漫山、芭蕉摇曳、藤萝为桥、瀑布声动,藏域门巴族和珞巴族文化在此历史性相融,是著名的宗教文化,以及心灵的圣地。与此同时,独特的地理区位,以及气候环境,造就了动植物资源的繁盛,珍惜动植物在这里遍地开花,又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由于地理区位的特殊,墨脱从前被称做“高原孤岛”。陡峻的山,湍急的水,以及嘎隆拉山的天然屏障,让这里成为了秘境。很长一段时间,墨脱一直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山顶在云间,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观临于此,无不被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色所折服。
2013年11月,墨脱公路正式开通,拉近了世界与墨脱的距离。墨脱公路全长117公里,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等多条江河,一路蜿蜒曲折,逶迤盘旋,集 沥青路、条石路、砂石路、涉水路于一气,险绝无比,堪称绝美并绝险。从嘎隆拉山一路旋驰而下,如同一次丛林探险,更像一次漫长而绝美的朝圣。而它的尽头就是“秘境莲花”墨脱。
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
在墨脱,参观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让我们对门珞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门巴族和珞巴族,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和族群,大量神话传说、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记载了他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6月3日下午,墨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格桑达瓦讲解了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历史渊源、文化变迁史,以及墨脱公路的过去与现在。
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记录并传承了门珞文化的特征,以及历史演变中的各种文化演绎,农耕、祭祀、狩猎、服饰、占卜、饮食等等文化内容通过文字、影像以及模型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置身馆内,如同穿梭于门珞历史文化的精华长廊之中。受益匪浅。
探访墨脱,折服于其世外仙境般的景色。而门珞文化,则是绝美景色下的璀璨宝藏。行走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门珞民族的集居地,建筑、饮食、生产、服饰等方面的
文化特征,尽收眼底。独特的远古神话,多元的宗教崇拜,古朴的民俗结构,都极具鲜明代表性,璀璨、丰沃、悠远,堪称部落文化和河谷文化的“活化石”。
宗教文化:由
于各氏族部落生产环境不尽相同,价值取向也有区别,因而各部落间对于宗教的信仰,也是复杂多样。比如自然崇拜,在门珞人民的眼中,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
雷电、山川树木都有神灵的存在,“万物有灵观”是信仰和崇拜的思想基础。另外还有图腾崇拜等宗教文化,以一种共融的形态,传承发展。
祭祀文化:珞巴族与门巴族的都有自己的祭祀系统,以及文化诉求。珞巴族祭祀活动繁多,在祈求、招魂等巫术活动中,具有相当复杂的仪式,音乐、舞蹈、雕塑等等文化内容,都会渗透其间。门巴族每逢新年的正月下旬,要举行祭祀地神的仪式,对于族群人民来说,意义非凡。狩猎文化: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狩猎文化也非常具有特色。比如猎人出发狩猎前,会在家门口“插青”,以示外人不得入内,寓意是不得破坏主人外出时神灵的佑护作用。有时候,行猎前还要祭祀山神、灶神。占卜文化:门珞民族的占卜文化,源远流长。门巴族与珞巴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占卜习俗,比如珞巴族会通过五彩绳线来进行凶吉兆的猜测。而门巴族则相传着更为古老的巫术,无论是出门远行、进山狩猎都要进行占卜。另外还有农耕、饮食、服饰以及文学等各领域的文化表现,无不灿烂丰饶,延绵流长,充分展现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门珞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门珞文化传承与发展之生命力的旺盛。
离开墨脱,沿嘎隆拉山蜿蜒而上,壮阔风情一览无余。嘎隆拉山,平均海拔4800米,冰雪覆盖,险峻崎岖,被当地人称为“神山”。山顶常年冰雪覆盖,冰川横行,险绝无比。道路绕山蜿蜒而行,如同一根银丝带,在悬崖绝壁之间逶迤,在飞瀑流泉之间穿行,驰临其间,有一种豪情尽释的快感。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藏族“母亲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在藏语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依绝壁远眺,雅鲁藏布江如同一条“天河”,一路银河倒泻,尽显
高、壮、雄、奇、深、险之势。上游曲折分散,湖塘星罗棋布;中游水量丰沛,江河宽广;下游蔚蓝壮观,流骤水急。区域内雪山、丛林、湖泊无垠散落,各种资源
繁盛丰沃,流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雅鲁藏布江不仅是西藏文明的摇篮,更是汉藏文化融合的纽带。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同时也是海拔最高的(河流峡谷)大峡谷。由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江水的冲刷而成,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又被科学家视为“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观临大峡谷,无不被眼前的磅礴大气,所打动。
2014 “寰行中国”别克o中国文化之旅车队继续前行,开启新一天的征程,波密—鲁朗—林芝。一起翻越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通麦天险,登临色季拉山,览奇南迦巴瓦峰。
寰行中国系列:
第一部:都市文韵
随着租界的崛起和繁荣,上海城变得边缘而没落,成为闭塞、落后的象征。虽然守旧闻人认为祖宗留下之物不可动,但是拆城被历史洪流裹挟,不可避免。▇
有唐以来,那些选择在宣纸上挥洒传承的艺术翘楚,不惧怕束之高阁、不畏惧辗转流离,走向了时间的深处。那不蛀不腐、白如冰雪的宣纸,以纸寿千年的勇气,走出了这座徽州之城,在1500多年里,或轻柔或疾愤地记录着属于这个国家的记忆。▇
“闻黄梅飘香,叹皖韵悠长。一城一曲,如诗如画。”黄梅戏是一朵清香的蔷薇,永不沾水的荷叶,温柔了安庆的岁月,也舒展了人们的心。▇
景德镇的城市深处,件件瓷器在窑火里出落的白如玉、粉如颊,而艺人的双手却垂垂老矣。▇
如果,我能停留,我愿意选择在这个温柔阳光的下午,坐在咖啡店里,看着墙上的明信片,守着门口轻盈而过的少女,惬意而赏心地去虚度光阴。▇
第二部:探奇巴楚
庄王已去,人亡霸灭。一如荆州,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在恩施州,土家族作为远古巴人的后裔,传绪至今。▇
“大户人家”是什么?▇
春节的发源之地,风水之城——阆中。▇
沾上了西岭,私淑了杜甫,我们踏路川藏,故事还将如何呢?▇
第三部:灵气走川藏
我在理塘转转就回▇
隋时的白狼国在哪?▇
怒江天险。▇
然乌湖从何而来?▇
远去的波密王。▇
阅读:3569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98万
阅读:3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天US Weekly放出一条消息,让大家惊呆了:《独家:默多...
运动发骚客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2012年9月刊:墨脱:雪山雾林中的隐秘莲花 (三)秘境
墨脱:雪山雾林中的隐秘莲花
(三)秘境艰险成就了秘境,秘境是白云深处的人家,是三秋桂子,是十里桃花。而这秘境,只有靠双脚步步走来,只有直面死神,才能进入。在秘境的深处,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去亲眼见证勇士们曾征服的天堂,如今又是如何模样。狩猎的篝火是否已经熄灭?多情的裙裾是否还在起舞?山河是否别来无恙?
给驴友的一些提醒&&& 墨脱一路充满了危险。你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是:雪崩、泥石流、蚂蝗、崴脚和迷路。不过现在好了,分岔路口都有指示牌提示。根据我们户外的理论:在危险地带暴露的时间越短,你就越安全!&&& 从派镇往墨脱的徒步旅途,一般可在6 月至10月这段时间进行。其中,雨季过后的九十月是最为适宜的季节。5 月和11 月,或许也可通行,但难度大大提高,并不建议。作为一条越来越热门的线路,近年来墨脱徒步的危险性已在不断降低。但2012 年必将作为这条线路的惨淡之年被载入史册。上半年发生的几宗事故,值得后来人记取教训:&&& 4 月,河南驴友孙会涛、魏峰,雇了1 名向导4名背夫,擅自闯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区。4 月29日大峡谷普降大雪,当时一行7 人已经到了西兴拉雪山山顶,一场雪崩顿时夺走两名背夫的生命,另有3 人受伤(两重一轻),余下2 人在5 天内走完原本10 天的路程,回到派镇求援。随后派镇方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在5 月13 日将3 名伤者搜救到了扎曲。&&& 5 月20 日,正要参加高考的19 岁贵州驴友薛超,单人翻越多雄拉雪山时失踪,墨脱县、米林县派镇和贵州方面搜救长达1 个月,最终无果,在6 月下旬救援队宣布放弃搜救。&&& 6 月23 日33 名游客到达汗密站(其中3 人为背夫)。24 日早上,8 人停留在汗密,25 人前往背崩方向,路途中1 名游客被泥石流卷走,不幸遇难,8 人返回汗密,16 人被墨脱县背崩乡派出所干警接到背崩乡。&&& 6 月27 日,松林口至多雄拉山口第一平台500米处,发现一名安徽籍男性死者。据过路驴友推测,该男子系从墨脱方向至拉格后,单人反穿多雄拉雪山,最终在雪山上遇难。&&& 目前,从派镇到墨脱县的徒步旅游线路尚未开发,沿途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墨脱县、米林县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已经在派镇转运站张贴禁止游客从派镇徒步进入墨脱的告示,如何规范墨脱徒步秩序,规避人身伤亡的讨论仍在继续。
徒步墨脱,徜徉在天堂与地狱撰文/陈江2012 年6 月,穿越墨脱。眼上天堂,身下地狱。人已远,心仍在。
D1在派镇派镇(海拔3710M)&&& 徒步墨脱,一般从米林县的派镇出发。我们所到来的2012 年,似乎注定是个不安分的年份,三四月林芝普降的大雪,将每年负责带队开山的四海客栈老板曾眼镜,强留在派镇半个多月。其间上百号的驴友来了又去,从未有人敢一试翻越多雄拉雪山。&&& &吓退了一些徒步墨脱的人,当地背夫对雨雪天气也变得敏感。&6 月初,当时还在派镇兄弟客栈做义工的陈恒面对着连绵阴雨回忆说。作为我们一行的向导,陈恒对这支菜鸟队伍充满忧虑。果不出所料,在出发前一夜,约好的3 名背夫就有一个决定退出。其他背夫转达来的理由是:最近一直下雨,他妈妈不让翻雪山。&&& 到了今天,派镇往墨脱的背夫已经不再算是一个低性价比的营生,由于所有的活计都揽在了派四村的头上,&加上一些游客的放任,&陈恒反复强调&连半路雇人把自己背到墨脱的都有,你雇个三千,三两次这样背夫的价就全都涨了。&在西兴拉事件之后,背夫的价格已基本涨至400 元/天、食宿另计的程度,再考虑到每个背夫只愿意背负40 斤以内的重量,其价格与尼泊尔EBC 线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比起背夫在家种青稞亦是天壤之别。此种状况下,仍有背夫不愿翻山,6 月提前到来的雨季,确实让人担忧。&&& 就在出发的前一晚,风雨大作,狂风刮断了派镇的供电线路,整座小镇陷入黑暗之中。这一夜,无人入眠。但是,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人都来到了多雄拉脚下,谁也不愿意就此罢休,每个人都说:&试一试吧。&
D2 翻过多雄拉派镇&松林口(海拔:3550M)&拉格(海拔:3250M),里程:16KM&&&& 天还没亮,拉我们上山的东风车已经等候在客栈门口。从派镇前往第一站拉格,可以先在东风车的后厢上坐上10 公里,到达简易公路尽头的松林口,再开始徒步。这种在藏区常见的坐车方式被戏称为&扛大箱&,只不过,派镇的这辆东风车比起平常的扛大箱还要再刺激上几分:颠簸的上山路也便罢了,车后部竟连个档板都没有!难道师傅不怕开着开着掉下几个人么?&&& 10 来公里的山路,东风车要开上1 小时之久,最终被松林口满地的冷杉挡住了去路。在此后数日,颠得屁股发疼的东风车将成为一种让人怀念的回忆。徒步,就要真正开始了。&&& 6 月之初,我们面对着海拔4220 米的多雄拉雪山时,连绵细雨已经下了整整20 小时,漫山云雾,风刮不止。三四月的强降雪,到了6 月将融未融,不厚也不薄的积雪,在雨中更增添了登顶难度&&简直就是户外初驴的噩梦。上雪山的第一台阶,坡度超过65 度,就有好几个人在这里差点失了足,同伴小谢差点整个人从坡上滑坠下去,幸得他及时用登山杖狠狠插向雪坡,阻了阻下滑的速度,后面的队友用手托住小谢的登山鞋,再把登山杖也插入雪坡,让小谢垫了垫脚。&&& 很明显,第一次走墨脱的小谢还是低估了雨雪天气中多雄拉的威力,第一台阶再往上,雪坡明显缓了下来,但是以一种无限向前延伸的姿态出现。风雪之中,能见度极小,近乎绝望的情绪油然而起。走了一半,小谢从雪地中捡起一只鞋子&&它的主人是走在前面的队友抱残,由于雪冷冻脚,抱残竟是连登山鞋走丢了都浑然不觉。&&& 午前时分,我们一行15 人终于在下午1 点这个翻垭口的时间窗前到达垭口,在这里,只要稍一站定,热量都很快被狂风带走,没有人敢在垭口过多停留,凑一凑队友就匆匆下山。&&& 下切在多雄拉的南麓,不时总与瀑布擦身而过,远处较低的绵绵群峰,雪线之下更可见无数瀑布潺潺而下,眼前雪原辽阔,人如蝼蚁。在这里笔者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为了墨脱之行,本来是贪心地带上了2 台哈苏和1 台徕卡相机,但登山之时为了方便和防雨,竟全部装在大登山包里交给了背夫。如今背夫都落在了后面搀扶脚程慢的队友,手中竟无一机能记录下眼前的胜景,而要等待背夫的到来,无疑是件极耗热量的事。最终再三权衡之下,只能错过美景,悻悻下行。
&&& 在登山运动中,绝大部分的事故都发生在下切阶段。多雄拉的南麓下切,自然也是比上山更刺激也更危险的体验。几次跨越冰河、瀑布、雪坡和溪流,很多队友都需要向导和背夫的协助,才能安全度过。这也正印证了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信息:在雨雪天翻越多雄拉,是件十足调动肾上腺的活,一双好登山鞋和合适的御寒装备必不可少,而团队的合作、向导和背夫的协助也非常重要。我们这一帮新驴,经过了上山的大雨迷雾,下山时的跌倒翻滚、雪坡滑下、冰原迷路1 小时,甚至连行李都差点掉进冰河中,最终也能在向导和背夫的救助下,在天黑前走下多雄拉雪山,到达宿营地拉格。这一天,风雪之中雪山徒步10 小时,走过多雄拉16 公里的山路。这一天,终生难忘。
D3 从拉格到汗密汗密(海拔:2240M),里程:28KM&&& 翻过多雄拉雪山之后的宿营地拉格,小得连村落都算不上,这里没有居民,只有三间为走墨脱驴友而开的客栈。最奇特的一点在于,其中有两间客栈的老板曾为夫妻,如今分道扬镳后,两者客栈也不过相差百来米的距离。在渺无人烟的拉格,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何相处,倒也是一宗奇事。&&& 我们失魂落魄地闯进拉格时,吉祥客栈的彭老板早就给我们备好姜茶,一屋子的柴火也足够把我们全部湿透的行李烘干。环绕在拉格周围的雪山、杉林、瀑布和溪流,总让人恍惚身处世外桃源。水声潺潺,云雾缭绕,想来要是老板的厨艺再好上一点,菜式多上几个,小住上几日也是美事一桩。可惜我们不是归人,只是过客。稍作休整后又得匆匆启程。&&& 拉格前往下一站汗密,有28 公里的徒步路程,总体上说是墨脱徒步之旅最轻松的一天,自从下了多雄拉,海拔就在不断下降。在这一天的行程里,行者们将告别雪山,踏过无数溪流,走入原始雨林中。&&& 走在原始森林,阳光不时透过茂密的树冠,洒在我们身上。一路有着千奇百怪叫不出名字的奇特植物,这一程倒也不必担心迷路,丛林中本来就只有一条人走出来的路,树丛上和脚下又不时会出现路标。我们后来了解到,树丛上系着的蓝色布条是某一支热心的驴友队伍所为,而脚下石头上的&田&字型刻字,则是某水利设计单位为勘察多雄河而留下的,只可惜考察之后至今都没了下文。实际上,多雄河所处的位置,要想进行水利开发是件难事。但其潜在的水利资源,确实惊人。从多雄拉山麓的湍急小溪,流淌到这里已经发育成更湍急壮观的河流,巨大的落差使它在整个生命行程中发出震耳的涛声,一直到涌入雅鲁藏布江才肯罢休。&&& 前往汗密的路上,最值得一提的地方还是大岩洞。所谓&大&岩洞,不过是片前面有数十平米空间的巨石,数年前倒也有附近的门巴人在这里也开起客栈,但一般的驴友总是循着拉格&汗密&背崩这3 个传统休息点过夜休整,再加上门巴人不擅烹饪留不住客,客栈开着开着也就关了门。从这一点看,这条墨脱徒步线路确实是处在一个原始、未经统筹规划的状态,比起尼泊尔数小时可见一个休息处的成熟状况,墨脱的线路要向更多徒步者进行推广,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未完(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阅读《西藏人文地理》2012年9月期)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脱解放大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