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在欧洲的地位为什么无法恢复世界中心的地位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二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原因主要在于( 
A.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  B.欧洲经济实力大大削弱
C.欧洲大多是战败国   D.美国在战后发展迅速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知识点 & “(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习题详情
14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3%
(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欧洲诸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材料四&欧盟议会的资深议员菲利普·赫尔佐格早在1999年写的《为了欧洲民主的宣言》一书中就认为:欧盟诸国各不相同,但由于“共同的价值观”才走到一起。他说:“这些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基督教,接着是文化启蒙,尤其是对民主的发明。”然而,现实是,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说这些利益在常态下尚可协商解决的话,那么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到现在难以调和的地步。——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赵永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要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6分)(4)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2分)&因此,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5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因素: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即可得出答案。途径:根据材料中的“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可以推断这是指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衰落过程中,欧洲经济力量逐渐兴起,所以兴起的途径应该从15-17世纪欧洲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去考虑。(2)注意审题:时间是19世纪,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现代化的表现,只要将所学这一时期的史实迁移过来稍加概括即可。(3)修补:由题意可知“修补资本主义”实际是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史实,加以概括就可以看出,与之前相比,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采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并且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了社会福利制度,还有就是是实行人民资本主义等,这就是“修补”的内容。“修正民族国家”:就是指材料中的“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欧洲国家的联合。(4)问题:根据材料中的“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即可得出答案。看法:这是开放性试题,考生无论选择哪种说法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说明理由,说明理由时要结合欧洲各国的相同之处或分歧、国际局势的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去考虑。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主要考察你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与“(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相似的题目:
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材料二&识别下列图标请回答:(1)欧洲共同体成立所期望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其成立后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欧洲共同体是由哪几个机构合并成立的?(3)欧洲共同体现在叫什么?它的标志是材料二中的哪幅图?它在当今和美国、日本的关系呈现什么趋势?&&&&
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了某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该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欧洲诸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材料四欧盟议会的资深议员菲利普·赫尔佐格早在1999年写的《为了欧洲民主的宣言》一书中就认为:欧盟诸国各不相同,但由于“共同的价值观”才走到一起。他说:“这些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基督教,接着是文化启蒙,尤其是对民主的发明。”然而,现实是,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说这些利益在常态下尚可协商解决的话,那么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到现在难以调和的地步。——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赵永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要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6分)(4)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2分)因此,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5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5分)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欧洲诸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材料四欧盟议会的资深议员菲利普·赫尔佐格早在1999年写的《为了欧洲民主的宣言》一书中就认为:欧盟诸国各不相同,但由于“共同的价值观”才走到一起。他说:“这些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基督教,接着是文化启蒙,尤其是对民主的发明。”然而,现实是,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说这些利益在常态下尚可协商解决的话,那么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到现在难以调和的地步。——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赵永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要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6分)(4)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2分)因此,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5分)”相似的习题。为什么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超过了欧洲
为什么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超过了欧洲
09-10-12 &匿名提问
跨越大西洋的联盟是美国最重要的全球关系。它是美国参与全球事务的跳板,使美国能够在欧亚大陆这个世界权力的中心舞台上扮演仲裁者的决定性角色,并且创造了一个在世界所有关键的权力和影响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联盟。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稳定的轴心,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以及全球知识资本和技术革新的中心。同样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民主制度的故乡。因此,如何处理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必须是华盛顿最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  从更长远的观点看,政治上真正团结的欧洲的出现,将会导致全球权力分配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将产生像苏联的崩溃和美国随之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一样的深远影响。如此的欧洲对美国的自身地位以及对欧亚权力均衡产生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下表说明了一个统一的欧洲将如何使美国相形见绌),它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大西洋两岸严重的双向紧张局面。目前,双方尚未做好应付这种潜在的重大变化的准备。美国人普遍地并不完全理解欧洲人对提高自身在欧美关系中的地位的愿望,对欧洲人关于美国的种种看法也缺乏清醒的认识。欧洲人则往往看不到美国对欧洲的承诺既出自本能,而且是真诚的,他们在评价美国希望维持欧洲——大西洋联盟的愿望时,溶入了欧洲人对马基雅维里式的不择手段的偏好。       美国     欧盟15国    欧盟27国*人口         272 639 608  374 324 512  479 779 201GDP(平价购买力)   85 110亿美元  80 530亿美元 87 470亿美元人均GDP       31 500美元   20 927美元   15 061美元军费开支      2 672亿美元   1 663亿美元  2 216亿美元军费开支占GDP百分比  3.4%      1.84%     1.97%总出口额      9 050亿美元   20 320亿美元 21 890亿美美国全球战略的再调整  “9·11”后美国对其全球战略作了重要调整,那就是:以“反恐”、防扩散和美国超凡绝伦的实力为基点,以军事力量为主要依托,以“有利于自由的均势”为基本框架,以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为主要手段,以美国的价值观为道义基础,构筑一个自由国际秩序,实现美国“单极霸权的稳定”或建立“新美利坚帝国”的体系,这就是“新美国世纪”或“美国治下的和平”。在这一等级体系中,美国高踞于金字塔尖,其他地区大国则居于第二层次,一般的国家则处于第三层次,“失败国家”或“无赖国家”垫底,美国的战略目标主要针对“无赖国家”或“失败国家”。这一战略显然已超越了此前实行半个多世纪的霸权战略,美国有人称之为“新帝国”的战略。“新帝国”的战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威胁做出了全新评估,认为美国面临的头号威胁是“激进主义与技术的结合”,目前它所代表的主要力量主要是恐怖分子和“流氓国家”。其次,对于所面临的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第三,在追求美国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军事手段和军事实力,通过谋求绝对的军事优势,追求所谓绝对安全。第四,强调美国在处理世界事务中的单边主义的“行动自由”,轻视各种国际机制和组织的作用。第五,以“反恐”战争为契机,构建新的大国关系框架,将中国、俄罗斯、印度这样一些美国眼中的体制外大国“整合”到美国领导的“新帝国”的体系中去;减少美国对传统盟友的倚重;在这些大国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它们更加无法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第六,强调美国的所谓“道德优势”以及对世界的“道义责任”,更加积极地以美国的价值观来规划和改造世界。第七,主张以“自愿者联盟”或“临时联盟”或“议题联盟”代替过去那种固定的军事同盟。第八,对“前沿军事部署”作重大调整,核心内容是增加基地,适当减少海外驻军。在亚太,美军的“前沿部署”线南移,部署重点从西太平洋第一岛屿链后撤至以关岛为核心基地、以澳大利亚来后援基地、以东南亚为重心的第二岛屿链;从中东、中亚到东南亚的弧形地带,通过驻军伊拉克和中亚,将沙特的驻军分散至海湾诸小国,加强在东南亚的基地网,保持对伊朗、叙利亚的威慑及对东南亚的控制;在欧洲,将驻德美军移至波兰、捷克和罗马尼亚等靠近东欧和巴尔干的前沿。  “新帝国”战略源于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新帝国战略的一次实践和检验,美国的“政权更迭”的目标表面上实现了,但由于美军在军事行动结束后无法稳定伊拉克局势,美国在伊拉克正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国内反战的呼声越来越高,伊拉克战争被指劳民伤财,源源不断地有士兵在战后的伊拉克牺牲;而在投入伊拉克的资金好像是个无底洞,国会民主党人强烈要求撤军,年底布什政府不得不象征性地从伊拉克撤军近三万人,这一数字恰好是年初以“巨浪”(surge)战略行动为名增兵的人数。  其实,伊拉克战争从一开始就是强打的战争。首先,美国出兵的理由是摧毁萨达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后被证明经过十年制裁伊拉克根本没有这样的武器;其次,伊拉克战争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甚至没有得到多边组织(如北约)的批准,法国和德国两个盟国极力反对,美国因为一意孤行,执意要进行这样一场战争,而使跨大西洋联盟陷入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其三,这是一场典型地体现了“新帝国”三原则的战争:先发制人、单边主义和政权更迭。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美国在骄狂的状态下犯了傲慢自大的错误:自以为会被当作是“解放者”,其实却被当作是“侵略者”;自以为可以在一夜之间让伊拉克社会脱胎换骨,结果旧有的部族、宗教、区域矛盾沉渣泛起,稳定伊拉克成为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在伊拉克陷得越深,它解决世界上其他问题的能力越受到削弱。因此,2003年当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并没有继续采用单边主义,而是求助于中国,通过多边会谈来解决朝核问题,其他如伊朗核问题、中东问题,美国都不得不寻求多边的方式来解决。  因此美国对于全球战略的调整实际上早在进行中: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只在伊拉克试验过一次,迄今尚未收场;而政权更迭也是有心无力,美国不可能再用武力来强力推行民主,最多不过是靠一些“软力量”来促进“颜色革命”,但曾经在2004年轰轰烈烈的革命如今也褪了颜色,2005年在巴勒斯坦的民主选举被美国认定的恐怖组织哈马斯上台,这让美国始料未及,哭笑不得,至今也没有承认哈马斯政府。曾经让美国引以为道德优势也因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布监狱的虐囚丑闻和关塔那摩的行为而信誉扫地。美国认识到,民主是从一个社会内部产生的,而不是靠外力可以强加的,美国的做法说好听点是“天真”,说不好听点是不自量力。美国总认为,德国模式或日本模式可以泛之四海而皆准,但实际情况千差万变。美国现在的外交是:民主热情退却,稳定的需要压倒一切。也难怪,2006年中期选举后,布什立即就让拉姆斯菲尔德走人。一些温和务实的外交人士取代美国的“火神派”重新掌握美国的外交决策权。  由于布什政府已进入倒计时,2008年大选在即。可以预料,无论哪一个政党的候选人当选,美国的全球战略还会做进一步的调整。但从目前几位候选人的外交言论及一些思想库提供的政策建议书来看,“9·11”以来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些基本内核仍会保留:以反恐/防扩散为核心,以美国超凡绝伦的实力为基点,以军事力量为主要后盾;经济上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拓美国的海外市场和能源供应;以“有利于自由的均势”为基本框架,构筑一个自由的国际秩序,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任何敌对的大国,尽可能地延长美国的霸权、避免美国过早地衰落。譬如民主党两位热门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都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领导地位,他们与布什的不同主要是方法的不同:更强调多边主义、国际机制、联盟体系和大国协调。  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崛起的中国与孤独的超级大国美国  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昭示了新帝国主义的衰落,但决不是美国的衰落。美国的“软实力”虽然比伊拉克战争前有所下降,但在世界上仍然首屈一指。美国的“硬实力”更是遥遥领先,无论是经济力量还是军事力量都远远地超过紧随其后的国家。由于遍布全球的利益以及拥有最强大的战略力量和全球干涉能力,美国是世界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全球战略的再调整也势必对我国的安全形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应该承认,“9·11”事件及“9·11”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对于两国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正如郑必坚所说,如果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仅靠第三方的因素来维持,那就显得太薄弱、太可怜了!中美关系的新机遇应该从中美两国自身的发展来寻找:中国方面通过融入国际社会,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和平发展道路,使自己得到发展,同时使别国也得到发展。中国虽然期待一个更合理更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对现存的国际体制并没有提出挑战,中国是现存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此中国是现存体系的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而美国虽然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它力量确实强大,但并没有强大到包打天下,无所不能的地步,因此它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还需要中国的合作和帮助,这就是佐利克在2005年9月所说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意思。美国虽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仍有怀疑,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有不确定性,但美国两党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遏制的。美国的决策精英也认为美国与中国的合作及协调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如里根时期的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克林顿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莱克牵头的“普林斯顿报告”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划时代的事件之一……中国已步入迅速获取历史上大国地位的道路,这份报告建议美国要在东亚与中国积极竞争地区影响,但这种竞争要限制在和平的范围之内;阿米蒂奇第二份报告“美日联盟:让亚洲顺利度过2020年”则称美日联盟对于抵消中国崛起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中国的未来不确定,因此美国对华的最好战略就是“两面下注”( “Hedge strategy”,即温和地接触加防范);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报告则建议,进一步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这样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使中国更好地遵守安全、贸易、金融和人权方面的国际规范。  目前的国际体系不同于以往的国际体系,它具有如下特征:(1)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发展迅猛,地区力量日益整合,各国间相互依赖加强。(2)尽管多极化的力量不断壮大,但多极化新格局的最终形成尚待时日,“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还将维持一段时间。(3)单极与多极力量之间的较量表明目前的国际体系结构带有过渡性的特点。(4)无论是在应对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和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方面,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如防止核扩散、反恐、反毒品、全球变暖、能源问题、流行病扩散。(5)国际组织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全球化的发展和随之日益强化的相互依赖性推动了主要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从联合国、八国集团、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再到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欧盟等,变得愈加活跃。(6)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像“地球村”。地方政治、一国政治越来越与全球政治关系密切。在这样新的体系下,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之间能找到更多的利益汇合处:美国需要中国在反恐、不扩散、全球和地区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中国的合作。中国则从现实主义的务实态度出发,需要融入和利用现存的、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国际体系,获取资金、技术和海外市场,为本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还需要一个主要由美国担保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当然,地缘政治的考虑和意识形态的偏见都会使美国在面对中国的崛起时抱有疑虑,尤其是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导致美国霸权的衰落。  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对中美双方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上都玩双赢的游戏而不是零和的游戏:如在双边贸易关系中,不要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不要搞贸易保护主义;尽管中美贸易关系中存在着一些磨擦,但不要将它升级为互相报复的贸易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贸易战的结果只会是损人不利己。另外,中美双方在维持一个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方面有共同利益,因此中美要促进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又譬如在地区层面上,中美在维护亚太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中美在朝核问题的合作有利于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美共同阻止“台独”势力,这对于维护台海稳定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全球层面,“ 9·11”事件之后,中美在一些全球热点问题上进行了比较好的协调、配合,其中包括协调印巴冲突、参与阿富汗战后重建、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协作、以及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协调。这些协调和配合在稳定中美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对华态度向积极的方向转变。美国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好坏将决定未来国际体系的发展方向。希拉里在最新一期《外交》杂志发表了全面的外交政策,称“美中关系将成为本世纪全球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表示将推进积极的对华外交,称美中有可能完成的事众多。如此看来,明年大选无论是民主党人胜出还是共和党人胜出,美中关系都会平稳地向前发展。  总之,在21世纪新的国际环境中,崛起的中国与孤独的超级大国美国之间应该而且也可以构建新型的伙伴关系,因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就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或世界领导权,而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一再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样中美之间的争霸战就打不起来,因为中国根本不想去争霸。虽然从逻辑上是这样讲,但美国人并不会这样去想。因此,通过战略对话,加强互信,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才能使中美关系朝着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方向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柯达在欧洲的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