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同期作家与谁同等级呢?

胡适与鲁迅 (相同点和不同点) 是什么?思想上的。
裁决小男ae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知识界最具深刻性、丰富性与文化魅力的伟大人物。且不去争论鲁迅这一位文学家,思想家,是不是那么“伟大”,就看他的文学作品,他不太多的小说、散文和散文诗,乃至最多的杂文,到了今天,还能有许多人喜欢它,去阅读,去研究,也能有一些人讨厌他,想“搬开”他,就足以说明鲁迅这个人,是不那么容易就被人遗忘掉的。这块“老石头”,之所以不太轻易搬得动,除它的质量外,恐怕还有一种“与君同行”的长久性和...
关于两位先生的比较书籍文章实在是太多了,我记得有本叫做《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还记得李泽厚的《走自己的路》对谈集里有一篇他和刘在复讨论鲁迅和胡适的文章,都很详细也很有思想性的 关于思想差异最简单的概括应该就是“鲁迅除草,胡适种花”吧,一个彻底革命破坏,一个力图改革建设...
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必然:胡适去世时,自发送葬者据说达到30万人,沿途居民家家燃香户户路祭,这种盛大的场面,除了鲁迅之外,没有第二个文人享受得到。的确,鲁迅与胡适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可以说是无第三人可及的。关于鲁迅与胡适二人的话题,几十年来总是绵延不绝,大概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将二人相提并论,开启对二人所代表以及所开创的思想文化源流的整体思考与研究,还是近些年来的事...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比较鲁迅与契诃夫虽然他们不同国籍、不同经历,但他们都同样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举起了那枝沉重的笔.那么他们究竟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等你回答!
幕府则宁买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鲁迅和契诃夫是相似的.”契诃夫的作品传人中国虽然较早,但其影响不能不说相对滞后,鲁迅是个例外,在四十年代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契诃夫对鲁迅的影响,郭沫若为纪念契诃夫逝世四十周年曾专门著文,认为“鲁迅与契诃夫的极类似,简直可以说是孪生的弟兄.假使契珂夫的作品是‘人类无声的悲哀的音乐’,鲁迅的作品至少可以说是中国的无声的悲哀的音乐.他们都是平庸的灵魂的写实主义”.他感觉前期鲁迅在中国新文艺上所留下的成绩,“也就是契珂夫在东方播下的种子”.但对于鲁迅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来说,人们似乎是在经历了五四狂飙突进的理想时期和革命的亢奋年代以后,就像张爱玲所言,在经过了人生“飞扬”的,“放恣”的一面以后,落在地上,踩到了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这“平实的生活”,认识了这“人生的素朴的底子”以后,才开始真正理解和接受契诃夫的.鲁迅和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在环境、人物、终极指向等方面都表现出较浓烈的"忧郁情结".由于外在与内在的差别,他们的"忧郁情结"的程度有强有弱."忧郁情结"与作家主体同客体的反差有关,优秀作家大多具有"忧郁情结",它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鲁迅和契诃夫在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昏睡者和梦醒者.前者在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压迫下人格扭曲,精神麻痹,任凭封建专制的压迫而不自觉,丧失了人的基本特征,成为昏睡者;后者对封建专制的压迫有清醒的认识,奋起追求人的生活,但由于环境的险恶和自身的素质不够完善,终于无路可走.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和思想高度的差异,鲁迅的小说具有极强的鞭策力,契诃夫则表现了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悲哀.鲁迅和契诃夫在小说创作中都选取了三个方面的创作视角,即以审视者的姿态拷出人性灵魂的恶‘以救治者的身份探究社会的病;从救赎自我的角度照出自我的影.他们通过对人性之恶、社会之病、自我之痛的否定,试图张扬人性之善、社会之美、自我之新.在思想开掘的深度和力度上,鲁迅比契诃夫更加深沉、严肃.契诃夫与鲁迅两位艺术大师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相同点是:都用讽刺挖掘生活的真实且讽刺尖锐深刻但不尖酸刻薄;其个性特征是:契诃夫的讽刺手法是漫画式的,笔调轻松愉快;而鲁迅手法近乎白描式,笔调沉郁深刻.这样可以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哪位开国少将曾是鲁迅赏识的作家?
方之中(),原名方针,笔名方镜、方怀凌、方仁中、指南等,湖南华容人。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群治法政专门学校(群治大学)法律系,并加入国民党。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5年、1927年、1940年曾先后3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9师政治指导员。1927年参加湘鄂西秋收暴动并任总指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独立第1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察哈尔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副旅长,第20兵团第67军第199师副师长、第200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革命进入低潮时,1928年前后,为寻求党的组织关系,方之中化装成农民,经武汉辗转来到“东方大都会”上海。他几次找到党组织,又几次失去与党的关系。一天,他惊喜地发现《申报》上有一则湖南群治大学上海分校的招生广告;穷困潦倒的他忙找到母校,并在教务处担任了一份教学与管理职务。当时在分校讲课的有很多革命作家和教授,方之中一直酷爱革命文学,由此结识了田汉、阳翰笙、冯乃超、王学文、潘梓年等左翼文化名流。
1929年方之中由田汉介绍加入“南国社”,并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写作。次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他又参加了“左联”,正式加入革命文艺队伍,并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此时他弃武从文,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刊物编辑出版工作,夜以继日,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继续革命。他与鲁迅、茅盾、田汉、阳翰笙等著名作家多有交往;同时他也以自己的创作和文学活动,成为
年代中国有相当知名度的青年文学家之一,得到上述文坛前辈、大家的赏识、好评。这一时期他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江南,中心地则在上海。
年方之中主编《生存》月刊;1934年加入“剧联”;年主编《夜莺》月刊,年创办《礼拜六》周报。他以这些报刊作为阵地,先后发表鲁迅、胡风、王学文、章乃器等名家的文章。同时他自己也在《大众日报》、《晨报》等近40种报刊上发表了《划时代中的文艺运动与反帝》等100多篇短文,揭露黑暗、宣传革命,与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他写的《巷战歌》(陈田鹤谱曲)成了当时脍炙人口的战歌;并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花家冲》(1934年上海龙虎书店
)、《速写集》(1935年上海天马书店 )等。
当时方之中主编的《夜莺》与鲁迅先生主编的《海燕》被称为“姊妹刊”。但《海燕》仅出版2期后就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方之中获讯大为愤怒,并托人请鲁迅为《夜莺》撰稿,先后刊发他的《三月的租界》和《写于深夜里》2篇文章。方之中深知先生抱病写作,还常要为革命青年回信、会客,生活繁忙,想送点稿费给他补贴家用。当时金钟出版社答应出版后付稿费,方之中便将《夜莺》第3期转到该出版社。一发行后,方之中便马上拿着稿费去拜见他所敬重的文学前辈、革命斗士鲁迅,双方交谈20多分钟。《夜莺》第4期付印前夕,先生病重,无法执笔。友人拿来他的《病中答访问者》一文,方之中加上题目《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以鲁迅的名义发表。第4期刚出版,国民党特务即协同法国巡捕房四处搜寻《夜莺》编辑部,试图逮捕方之中;而且对买《夜莺》之人也要抓捕审讯。在各种压力逼迫之下,《夜莺》只得停刊。1936年10月鲁迅病逝,方之中万分悲痛,他为先生守灵一夜,且写下《鲁迅死后的一点感想》、《从鲁迅先生死后说起》、《鲁迅先生没有死》等多篇文章悼念先生。
建国以后,一直到逝世(除了抗美援朝),近40年间,方之中一直在天津居住、工作和进行文学创作,享受副兵团级待遇。这也是他从事文学创作再度活跃的阶段。这一时期他被选为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出版有诗集《人的改造》(1952
年天津新华书店
);还先后撰写了《创建洪湖苏区的一支部队》、《正义的火焰——我走过的道路》、《北伐——南昌之役》等近40篇、计10多万字的回忆文章;反映他一生创作成就的《方之中文集》,也在他去世后于1999
年在天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方之中早年舍武习文于上海,初露头角;青年时期弃文从武,转战南北,不得已以枪代笔,军功显赫,文业荒疏;壮年以后,他才又在和平年代操笔为文,终使其在天津蜚声文坛。正如魏传统在《方之中文集》题词所言:“申沪左联筹运作,津门戍守誉文坛。战斗一生多遗爱,留斯墨迹在人间。”但无论走到哪里,他心中一直都没有忘记故乡。不仅他的作品中有不少回忆早年在家乡学习与战斗生活的文字,而且也有一些作品里的人物就是根据他在家乡的生活经历塑造的。因此无论如何,述说湖南文学和湖南作家,都不应把方之中遗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同期作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