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有关的

给班里同学讲讲你所知道的三国故事,举出3个以上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锦囊妙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自成体系的法律体系。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洪武三十年颁布的《大明律》是中华法系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有关经济、行政、军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立法,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在量刑上,明律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将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定为常赦不原的“十恶”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从秦到汉法律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社会法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帮忙想想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至少2个)
好友姆图60
刘备——放虎归山 曹操——望梅止渴 曹植——煮豆燃箕 吕布——有勇无谋 许褚——赤膊上阵 孔明——锦囊妙计 刘禅——乐不思蜀马谡——言过其实 关羽——单刀赴会 黄忠——宝刀不老 华佗——妙手回春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有好多,希望能帮到你,网上的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
桃园三结义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顾茅庐
三国:1、瞒天过海计(白衣渡江):关羽知道吕蒙厉害,他虽然亲自率大军进攻樊城,但对在他背后的吕蒙这一头,可并没有放松防备,在蜀吴交界一带,布置得严严实实。
吕蒙本来经常有病。这一回,他就装作旧病发作,而且说是病得很厉害。孙权也正式发布命令,把吕蒙调回去休养。
另派了一个年青的陆逊去接替吕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听到吕蒙病...
扫描下载二维码4发现相似题有哪些关于三国的故事_百度知道
有哪些关于三国的故事
比较名些诸葛亮:草船借箭 孔明祭东风 三气周瑜 空城计刘备:三顾茅庐 智激孙夫关羽:千走单骑 五关斩六 单刀赴 刮骨疗毒张飞:闹板桥 智取瓦口隘赵云:七进七板坡 截江救阿斗曹操:望梅止渴 煮酒论英雄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
——取自三演义与史关
太多,太多,建议看《三国演义》目录,一目了然。经典的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草船借箭,六出祁山,等等,太多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国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狗屁啊你们自己去买《三国演义》啊神经病&_&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三国演义的问题
1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2《三国演义》中两例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作战的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刘备和孙权)。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的事情分别有: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如火烧曹营,空城计智退(司马懿)。
5《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
6《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分别指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与他们有关的一个情节是(火烧赤壁)。
之战,曹操集团和孙权、刘备联盟
3七军,麦城
4司马懿
5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
6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再荐名士,推荐的就是二位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1、曹袁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
2、按作战先后顺序:张飞,关羽,刘备。
5、望梅止渴(曹操 )、杯水车薪(孟达 )、击鼓骂曹( 弥衡)、三顾茅...
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多次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七擒孟获:
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七次,放七次,使他真正服输。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