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黄百家 内家拳法法拳谱

[转载]内家拳法口诀释义
内家拳法口诀释义
释义皆本诸师辈递授,志追昔贤者,必须深入於此累世之学也。
&神凝意静,沉缓鬆净,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
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论练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全失灵气,练拳难得宏验,打手肇失败之机,皆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拳以精神為第一条件,第一原则,有深意矣。
意静:头脑冷静。不可心浮气急。若此,必致四肢失灵,反应失常,伏失败之徵兆。切切当心在意,置敌人於己意之完全监视中,才能置敌於己之控制中。
沉缓:沉缓虽為轻快相对之词,如欲能轻快,但必从沉缓中下过工夫,否则不能至轻灵之境。所谓轻快,乃谓临敌每觉游刃有餘的轻灵,而不是指躁急而言,这两者是显然有别的。
要求神凝意静,必当在沉援中见得工夫。万不可浮躁。而这个缓字,不要当作慢得错过机会讲。乃是在缓中求发现机会。自然可免缓不济急之弊。
鬆净:因有沉缓之教,则易导致凝滞不活之失。务求每一关节,每一肌肉,都能鬆透,以精神照顾原则,如汤泼雪,须毫无拙力之渣滓存在。能致此,方能关节灵活,反应灵敏,不呆不滞。关防得紧,间隙全无,不予敌人以可乘之机,反能在敌身信手拈来妙招即得,若非鬆净之妙,则何能致此。
不僵:内家练法要求意静而况缓,但不可故作「僵尸跳舞」状,此弊也。以致不能达灵活鬆透之妙。举凡虚实不分,开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间大病,端在身手有无灵气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见拙了。耍知道内家拳跟一般拳术大相逕庭。不懂内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於离弃内家拳了。内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经过琢磨教育的纯劲。若开始入门便师心自用,不肯拋下笨力,岂能够把内家拳学好。
活动要领,务求适应身体之自然,以腰脊為发动全身的枢纽。凡是不根据自然原则之拳法,直如遣人背负牛軛,徒施磨折,徒增劳苦。内家拳虽是以全身运动,与以击技為目的一种活动,然其开閤进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谋合自然原则,求身心能力的再发展。
谚语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练拳的效果问题,都受这句谚语支配的。练拳的效果问题,乃是遵守原则的準确性的问题,而较手的胜负,乃是接劲取招的精密程度,这两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术精奇的核心,餘者难足与论。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竞争活动。生物论者之法则,日:最适者生存。文明社会不以战斗為生存手段。然缩小范围,胜败问题即合度问题,适者恆操胜算。因為博斗运动中的技巧问题,实际上就等於从事者的身躯手足之位置,用劲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适问题。平时练拳,须不断地校正自己,明显地為这个目的而预备,就当在这个「适」字上下工夫。要问胜不胜,先问自己合不合。故应在合度的原则下求磨练。
相续勿断:后四句诀日:「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可纳之於「连续勿断」四字。初习拳时,须一笔一划,一呼一吸,一招一式,厘然分明,不宜有丝毫不明之处,不得有丝毫不匀之处。然而习拳久久,一笔一划的妙处,均已讲究到了,已能百骸皆鬆。透体玲瓏。此际要求,内须内劲贯串,外须首尾一贯,啣接完善,如环无端。一套拳乃是一个动作,以达化生莫测,运用灵妙之效。端在能轻灵柔顺,始能相续勿断。故平时下工夫,能做到相续勿断,乃能施之於人,一招不灵,印换他招,招招相绩,滚滚而去。左实左已沓,左实右已沓,有上便有下,有下便有上。处处是引招,处处是实招,处处不见真力,处处是罗敌陷阱,皆依敌而為,毫不须自作主张,更用不著丝毫拙力。此长拳所以為长拳也。昔年刘草堂先生之艺甚得真传,戚继光闻其名,效刘备三顾茅芦故事,请之入幕。后刘草堂先生感其诚意,在戚之舟山公署盘旋数月,教以拳法,并授以诀曰:「不犯招架,一动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草堂先生晚年自课其子弟,则喜用:「长拳一上便没有停」一语。或能道尽长拳奥秘。
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柔剋刚,以无打有,力求不顶,力求不丢,欲丢先顶,欲顶先丢,吞吐為术,消化為能,极虚至静,所向无敌。
以逸待劳:此乃体力经济原则之运用。不善敌者,咬牙切齿,箭拔弩张,髮竖鬚翘,磴脚攒拳,未及应敌,其紧张程度,足以消殆其体力。以逸待劳谓者,我必富蓄养閒逸冷静之气,此即谓安静之精神状态,达於四表,无肌肉之紧张,而后因敌施為,方得有济。
以静制动:在战略言,以静制动為守势。在战术手段上讲,一方面仍是力的经济原则的另一说明,一方面是前述的﹁因敌成势﹂原则的运用法则。且须注意吾艺在末动时以静制动,在已动以后则以少动制多动,乃非死寂的不动,而讲求动得当,如动不当,不如无动。
因我之能静,愈能诱敌欺来,而不知此飞蛾扑火之举也。我不论何境,均须从容沉静。敌愈动,我愈须静;敌愈急,我愈须沉;敌愈力猛,而我劲愈须柔。能以丝、忽、毫、厘、之时间与空间之延长,以消尽敌方,其败象愈多,我胜算愈坚。
若临有勇无艺之辈,欲仗力而先发制人,我得就其动,借其力,御其势,於其举手投足之间,制之於瞬间,来尝见我动也。以静制动之妙,此為其至。
以柔剋刚:若能明「以静制动」之理,便不难了解以柔剋刚之言。吾既有「不顶﹂原则,復有「以静制动」之法,当然可以產生以柔剋刚的效果。刚的功境,其境界极為有限,人之劲力不刚,且能胜过机械,昔者器械之用,以济刚之不足,希图刚则有以过之。可见过人之刚者,物也,而非人之自化為物,昔年人之练各种功夫,欲图化身為物之刚,则失人之本旨矣。而柔者可以无限,其境甚高,达至最后,其精神诣天地之容物,其大莫能侮矣!
恆见多年练功之辈,一把天生拙力总不肯拋下,不信无力打有力之教,总不能升堂入室。致柔之法,乃在拋下天然拙力,如此方能把一把拙力,放在熔炉中锻鍊陶铸,方能真正无上利器。
君不见水之柔下手?手搏之,脚践之,未尝见抗,殆其聚集成势,足以荡屋宇,倒城垣也者。由此可知,柔之用,只待形成倾势,何力不屈服於我。然柔之功夫甚深,非苦学深思之士,不能得其深詮。然宇宙成物,皆是积聚而成,消暴力於无形,至大而无朋,吾人生活其中,活动其中,未尝见其形也。
以无打有:无本不能打有,但无能化有。此有乃新成之有,非本有之有。敌之有,乃固有之有,為实有。我本无有,借敌而有。敌自倾囊,我得本无成有,敌反固有败於无也。
当我接敌之际,我所有者神也。如神无,则我不战先败,故我神有,而不以力有。如力有,则力力相接,胜负各半。我如无,则敌落空,且无法知我,我能知敬,故谓神龙出没,其踪难测,此法精妙,不可不深思详究。
接近:拳到面前,自当谋求应敌之道,求退,求逃是退不了也逃不了。耍取胜,先须当把人站定。要讨巧,便当在敌人身体与用力的死角中讨巧,此為最安全,最舒服之处,亦即為打击敌人至便捷之处。若依我内家拳法,必须近身,以找身手与敌身手相接相粘中,找出奥妙来。因為必籍近身,方法了解敌来力的顺逆,而捕捉而利用之。通常应敌,未接敌时须用眼耳照顾全局,即已接敌不等眼耳之作用,而灵感,日听劲,知敌虚实,测敌顺背,随听随用,人见威能,故近身為打法原则之始。
粘贴:凡相搏,必籍手足功能為主。外家出手,急进速退,招来定必险,但是惧畏不得,不论对方為铁砂掌,铜砂掌,断碑掌等何等功夫,一经我粘住,上则随之上,则下进;下则随之下,则上取。左则随之左,则右出:右则随之右,则左攻。形成一道攻守相兼的机动的墙,不论敌人多狠,均难得逞。以手化敌乃是我第一道门户。手化不得乾净,敌力及身,乃讲究身化,随腰走化,此乃是第二层化护工夫,有此二道,方保万全。然皆是粘贴工夫,非强接硬顶。故遇敌来时,我接之以身手,皆不可硬,初须延长其时间空间,然后主宰之。敌发劲如掷球,我接劲如接球,我如硬接,敌方强则必伤我,双力相等必相伤,我何能利用之。故首先须能接住敌劲。不可失之先,不可失之后,此乃时间之恰当。不可失之粗,不可失之细,此乃用劲之恰当,不可失之上,不可失之下,此乃位置之恰当。有此三者之讲求,至為精密,方臻準确有效。此乃穷年累月之工夫,不可以一日得之者。故粘贴原则,不仅消极地听敌之盈虚消息,实际上即听即用,即化即发,均在此原则中要求得之。
不顶:敌之力来,我以力抗,我方强,敌方弱,别敌方溃败;如敌方强,我方弱,则我方溃败。此乃二牛角力也,不关技巧。吾艺所谓乃以小力胜大力,以少动制多动,以沉细之气胜暴力粗气。其中要领,首戒有丝毫顶抗之意。若有顶抗之意存在,又何能达消化吞吐之妙用。能吞然后方能化於无形,能吞后方能吐还。先吞进,或顺势后化,先吞进后吐出。二种效用,总在「吞」牢上得来,吞即不顶,顶了便在口牙之外便无从吞起,乃直是自破机关。好顶之徒,皆末识吾艺之奇也,不能柔化自身之劲,皆不足以与言内家。
不丢:接近者,粘贴者,不丢者,皆是同一原则之多方面之说明与引伸,句句皆有价值,毋得忽视。不论何等强敌,一经粘上,即入我控制圈内,如蜻蜒投蛛网,愈挣扎愈不得逞。故既经我粘上,即不可再丢掉,我欲图还击方始不用远求,近取即得。最易丢之时,乃為敌突然退缩,或敌猛力将我推出,或我自己鬆懈战志、这样,必予敌再次形成攻势机会。敌既离身,我之识力识机之特长,较难发挥。前辈教人有:﹁逢丢必打﹂之诫。意即敌欲进不得,必作他图,其之缩回,我当紧随放打,可收借势之效,与同时摧毁欲图振作之攻势。前辈人所谓:吾艺胜敌工夫,全在不丢上做来。
丢顶互用:先已有不丢不顶之教,莫将其变成死的要求。
「欲丢先顶,欲顶先丢」此乃万金不卖之口诀。此為虚贸变化之法也。為引敌之妙诀,欲之诱敌人入我壳中,另方面敬无法捉摸我真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必待功夫纯熟,方能运用得妙。举一简单事例以明之。儿童之為拔河游戏,两队各齐力向左右拉去,如一放绳,另方必一致仆地。又如两人角力,相顶為戏,两力相等,一方面突然鬆缩,他方必然前仆而吾艺中之虚实变化,丢顶互用,较此复杂得多,而原理一致。能善為运用者,胜不可殆。
因敌成势:吾艺应敌,不在乎我身上有多少必胜条件,而在乎我与敌接应中,乃捕捉敌人自己形成之败象而扩大其效果。故内家之善者,往往不见身体特长,而竟能胜人,其原因在此。岂是本身独立情况下的优异,而且敌我消融后的综合因素。因敌如何而我何如,而非我如何而敌何如,也就是说我心中不可先立个如何打人的主意。其妙其奇,全在因敌制敌。
尚精神不尚形体:相打拉下架子,乃中西传统成法,本来无可怪言。因為公鸡打架,猫狗打架,都是先拉架式,人本从畜生中来,自难免怒形於色,力形於身,企图恐吓敌人,或自鼓其勇耳。然此皆不符内家本旨。内家所尚,乃在无跡无象中取人,信手拈来,即成妙招,所主张随手採招,不讲另立招法,此艺中之上艺也。
自来中国拳术,教拳者乃出售成法,以何法怎样用,何法怎样打,敌人怎样来,我当怎样还手。学拳者,即是学习这成法。今之所谓何拳厉害,何法厉害,某家拳,某种拳如何如何好,遇此种种,所说的皆指成法,只要学得成法,便以為可以天下无敌,其实,下焉哉!
吾内家教人,以原则至上。所谓拳艺乃是「意」,打人亦是「意」。学拳习艺,根本实务,乃是透澈原则,洞明原理,而后乃能从其中演绎出基本动作法出来。所订基本动作,即是运用手足与身体各处之基本要求,能此,便已得全诀之总旨。
先諳原则,然后习拳加以融会,见用处便可化生,出招皆本乎自然,且皆得体,而不致刚拙。故我内家拳法,窥似无形无象,不甚求边式之美,非若戏台上之唱武生,徒求边式之美。
吾内家既不以形象為重,所重者為何?乃在人身发力之知识。术语谓「识方知机」,这是一个基点,此精神意气,不是凭空可以取胜,端在於人体用力的二解与控制的知识。此中也非神秘而不可捉摸的东西,也是仔细苦学,多年积验,追求得来。懂劲之為学,无法言语相授,事关力学体验,慧心敏思,吾有各种打法之习练,无不立於识力知机之基础之上,亦為入门之路也。其细腻之处,难以形象名状之。故内家拳尚精神不尚形体一原则,乃非一句空话。
此语莫作整体打法的效果解。此乃法诀中之要者。无敌云者,乃敌人之真虚之处,我之无人之境也,可以长趋直入,前言不顶者,不打敌之有也。今言所向无敌者,以禪语释之,「主人翁」不在家也。亦即敌之意与力之空出,此我当用力之处,不须犹豫,毋失良机。制胜之因素,莫不在善於利用敌之无也。
若无理解,则不能握其机詮; 若无工夫,理解必成空疏。必待身授,可始亲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黄百家《内家拳法》免费下载 - 163网盘
我的网盘文件          
好评:50.00%(0)
差评:50.00%(0)
分享给好友:复制地址
文档昨日热门排行
热门专辑推荐
黄百家《内家拳法》描述介绍:
黄百家《内家拳法》是由上传到163网盘,供大家免费下载。
文件下载地址
电信高速下载
联通高速下载
用户其它文件
版权所有 &&> > 武当玄武拳拳谱
武当玄武拳拳谱
武当玄武拳拳谱
  玄武拳又称两仪拳,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俩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俩仪”。此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next]
玄武拳(第一路)1、混元一气     2、仙人指路    3、龟蛇同体4、白蛇吐信     5、银蛇探路    6、乌龙摆尾7、黄龙探爪     8、野马抖鬃    9、金鸡上架10、猛虎出林    11、白猿盗果    12、黑熊反掌13、海底捞月    14、金鸡报晓    15、孤雁游飞16、老龙探穴    17、燕子抄水    18、二龙戏珠19、游龙戏水    20、猛虎出林    21、苍龙入海(左)22、金鸡点食    23、苍龙入海(右) 24、银蛇出洞25、白蛇吐信    26、燕子抄水    27、金龟入洞28、白鹤亮翅    29、银蛇缠柳    30、乌龙摆尾31、野马抖鬃(左) 32、黑熊亮掌    33、气吞山河 34、二龙戏珠    35、玉兔弹腿    36、海底捞月(右)37、单凤朝阳(右) 38、海底捞月(左) 39、单凤朝阳(左)40、金龟探路    41、灵龟出洞(右) 42、玉龙抖鳞(右)43、灵龟出洞(左) 44、玉龙抖鳞(左) 45、金龟探穴46、金鸡报晓    47、推窗望月    48、野马抖鬃(右)49、黑熊推掌    50、熊猫拔笋    51、龟蛇同体52、白蛇吐信    53、神龟入穴    54、正气长存[next]
玄武拳谱(二路)
1、混元一气     2、扭转乾坤    3、银蛇探路4、气吞山河     5、老龙探穴    6、黄龙摆尾7、神龟含灵     8、抬头望月    9、金龟寻巢10、白蛇吐雾    11、老龟出洞    12、回身取宝13、银蛇入洞    14、白蛇吐信    15、黄龙探爪16、抬头望路    17、白蛇出洞    18、神龟含灵19、白蛇探路    20、老龟捕物    21、金龟措食22、回首寻物    23、金龟探路    24、老龟戏水25、苍龙入海    26、龟蛇同体    27、玉龙抖鳞28、金龟入洞    29、坐振山河    30、抱元守一31、正气长存
------分隔线----------------------------
如有为收录门派或者武术(有错误,提供资料)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