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贵无户口人员可正常落户(

&&今日共4版&&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第19389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 要闻(01版)
活在人心便永生
  ―――记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个人夏永芬  ■本报记者江芸涵 “叮铃铃……”8月18日一早,内江市威远县人口计生委办公室电话响起。  “我是在山东打工的新场镇村民,我和我爱人曾经得到过夏永芬大姐的关心帮助,听说她出车祸了,是真的吗?我们好担心哦!”  “是的,夏大姐6月30日在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已经离开人世了。”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半晌才听到一个男人哽咽的声音:“咋个这么好的人就走了呢?”随后是一阵哭声。  从夏永芬出事至今,无论县人口计生委还是她家里,这样的电话响个不断。人们都不愿相信,他们心目中质朴善良、乐于助人、忘我工作的夏永芬就这样离去了。  “走遍千家万户,翻越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夏永芬曾这样回顾自己30多年的计生工作历程。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钻一行,再苦再累绝不退缩”  ―――夏永芬工作笔记计生工作曾经被称作“天下第一难”,可夏永芬一干就是34年,无论当赤脚医生、公社计生专干,还是任镇计生办主任,她说不能丢也丢不掉这老本行。  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个个子不到1米5的计生女干部“展劲得很”,经常起早摸黑,走遍每个农家院,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她都能倒背如流。  1999年4月的一天,大雨如注,夏永芬护送新场镇丰田村一名育龄妇女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由于路滑,她不慎跌伤左脚。忍着剧痛,她一瘸一拐把人送到县指导站后才去治伤,结果因伤势过重留下后遗症。  尽管脚上有伤,但她仍然一年四季挨家挨户地“走”。“每当我听到群众亲切地叫我‘夏大姐’时,我由衷地欣慰,一切劳累和病痛就会在瞬间消除。”  有次镇上组织妇女干部“三八”节出游,车还没开出场镇,夏永芬就喊着要下车,她想起还有一篇计生工作报告要准备,她不能丢开出去玩……  夏永芬的家里,一本本16开工作笔记整齐地放在一个袋子里,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每年都有,记者数了数有60本之多。工作中的问题,她要记;需要和同事商量的地方,她要记;每天的工作计划,她要记;看了报刊后的心得,她要记……她还热衷于积累剪报,《中国人口报》她剪贴了好几本,结果有次被孩子当作废纸给卖了,为此她伤心地哭了好几回。  2000年3月,针对个别地方出生人口漏报、瞒报较严重的情况,夏永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改村级起报为组级起报制度,做到四个“月月清”:对常住户口的初婚、现孕、出生、死亡人口、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登记等情况,实行组长起报,每月1、2日报村;村核实后每月3日报镇计生办;对人户分离,户口未迁走而出生的婴儿,要报告对方的详细地址,以便计生办向对方索函,对方未上报的,由女方户籍地上报出生情况;男、女户口迁出的,由村计生干部在文书处开具经村委会盖章的迁出证明,报计生办注销,在本镇结婚的,同时建立育龄妇女登记卡。  这一举措抓住了要害,迅速在全县推广。 当年9月,夏永芬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要把群众当亲人,做思想工作要耐心,做手术要细心、对群众的疾苦要关心”  ―――夏永芬工作笔记一天傍晚,夏永芬走在乡村路上,一辆三轮车从身后驶过来。“夏主任,快上车吧,我送你一程。”夏永芬很奇怪,自己并不认识车夫啊。“你忘啦,两年前,我想超生,来家里的村干部只晓得跟我吵。只有你把我拉到一旁,和风细雨给我讲道理,还陪我老婆去医院。夏大姐,至今我都记得你呀!”  一次夏永芬上街买菜,当她付钱给卖菜的妇女时,对方却把她的手推回来:“十几年前,我妈带我到你们乡看病,当时钱不够,你就帮我们把钱给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  以心换心,夏永芬破解“天下第一难”就靠一个字―――情。  30多年来,她做的2000多例手术未发生一例事故、接生的100多名产妇中,无一例感染。在为近5000人次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中,从未发生过失误。  孩子口渴想吃冰糕,她从来都舍不得花钱买,却无数次从微薄的收入中挤钱出来,慰问育龄妇女,资助困难群众。一般家庭里常见的冰箱对夏永芬来说却是一件奢侈品。2005年5月,夏永芬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得到3000元奖金,满以为可以买冰箱了,可一场始料不及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袭来,一些家庭的猪一头不剩。夏永芬拿出3000元中的大部分,资助对口帮扶户重振养猪业。至今,夏永芬的家里没有冰箱。  懂事的儿子说:“妈妈,虽然我很少吃到你给我买的东西,但我却从你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最珍贵的。”“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夏永芬工作笔记新场镇民胜村的刘西贵不会忘记,自己当初混沌无知,干了不少傻事,多次被公安机关拘留,妻子抛下儿子离家出走,家贫如洗。夏永芬从公安部门将他担保回家,借给他500元钱发展养殖业,并对他进行耐心帮教。现在的刘西贵是一家企业的骨干,每月收入1000多元。得知夏永芬突然去世的消息,极少流泪的他不禁潸然泪下。  新场镇丰田村的残疾妇女王胜英不会忘记,自己落实计划生育措施后,夏大姐主动上门帮她播种、煮饭、割猪草,还出钱请人帮她打灶,陪伴她度过人生中的一个难关。她流着泪对夏永芬说:“夏大姐,过去你不让我超生,我们一家恨你、骂你,没想到你不仅没记仇,还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真是对不起你啊!”  至今,郭基荣都不能接受妻子已经离去的事实。屋里的墙壁上,到处是两口子亲亲热热的合影;床头柜上的影碟机旁,放着夏永芬喜欢的《青藏高原》、《洪湖水,浪打浪》歌碟;书桌上堆着的书报杂志,是夏永芬每晚都要翻阅的。  “她从来不知道休息,经常把工作带回家,使家里也紧张,但只要工作完成了,她就高兴起来,喜欢唱歌,她说等她退休了就去参加央视的《星光大道》……”郭基荣满脸泪水,再也说不下去。  是的,在亲人、同事和群众心中,夏永芬没有离去。她爽朗的笑、她对计生工作的热情、她为群众办事的劲头,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活在人心便永生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活在人心便永生
.cn 日07:4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记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个人夏永芬
  ■本报记者江芸涵 “叮铃铃……”8月18日一早,内江市威远县人口计生委办公室电话响起。
  “我是在山东打工的新场镇村民,我和我爱人曾经得到过夏永芬大姐的关心帮助,
听说她出车祸了,是真的吗?我们好担心哦!”
  “是的,夏大姐6月30日在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已经离开人世了。”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半晌才听到一个男人哽咽的声音:“咋个这么好的人就走了呢?”随后是一阵哭声。
  从夏永芬出事至今,无论县人口计生委还是她家里,这样的电话响个不断。人们都不愿相信,他们心目中质朴善良、乐于助人、忘我工作的夏永芬就这样离去了。
  “走遍千家万户,翻越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夏永芬曾这样回顾自己30多年的计生工作历程。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钻一行,再苦再累绝不退缩”
  ―――夏永芬工作笔记计生工作曾经被称作“天下第一难”,可夏永芬一干就是34年,无论当赤脚医生、公社计生专干,还是任镇计生办主任,她说不能丢也丢不掉这老本行。
  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个个子不到1米5的计生女干部“展劲得很”,经常起早摸黑,走遍每个农家院,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她都能倒背如流。
  1999年4月的一天,大雨如注,夏永芬护送新场镇丰田村一名育龄妇女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由于路滑,她不慎跌伤左脚。忍着剧痛,她一瘸一拐把人送到县指导站后才去治伤,结果因伤势过重留下后遗症。
  尽管脚上有伤,但她仍然一年四季挨家挨户地“走”。“每当我听到群众亲切地叫我‘夏大姐’时,我由衷地欣慰,一切劳累和病痛就会在瞬间消除。”
  有次镇上组织妇女干部“三八”节出游,车还没开出场镇,夏永芬就喊着要下车,她想起还有一篇计生工作报告要准备,她不能丢开出去玩……
  夏永芬的家里,一本本16开工作笔记整齐地放在一个袋子里,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每年都有,记者数了数有60本之多。工作中的问题,她要记;需要和同事商量的地方,她要记;每天的工作计划,她要记;看了报刊后的心得,她要记……她还热衷于积累剪报,《中国人口报》她剪贴了好几本,结果有次被孩子当作废纸给卖了,为此她伤心地哭了好几回。
  2000年3月,针对个别地方出生人口漏报、瞒报较严重的情况,夏永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改村级起报为组级起报制度,做到四个“月月清”:对常住户口的初婚、现孕、出生、死亡人口、落实节育措施、流动人口登记等情况,实行组长起报,每月1、2日报村;村核实后每月3日报镇计生办;对人户分离,户口未迁走而出生的婴儿,要报告对方的详细地址,以便计生办向对方索函,对方未上报的,由女方户籍地上报出生情况;男、女户口迁出的,由村计生干部在文书处开具经村委会盖章的迁出证明,报计生办注销,在本镇结婚的,同时建立育龄妇女登记卡。
  这一举措抓住了要害,迅速在全县推广。 当年9月,夏永芬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要把群众当亲人,做思想工作要耐心,做手术要细心、对群众的疾苦要关心”
  ―――夏永芬工作笔记一天傍晚,夏永芬走在乡村路上,一辆三轮车从身后驶过来。“夏主任,快上车吧,我送你一程。”夏永芬很奇怪,自己并不认识车夫啊。“你忘啦,两年前,我想超生,来家里的村干部只晓得跟我吵。只有你把我拉到一旁,和风细雨给我讲道理,还陪我老婆去医院。夏大姐,至今我都记得你呀!”
  一次夏永芬上街买菜,当她付钱给卖菜的妇女时,对方却把她的手推回来:“十几年前,我妈带我到你们乡看病,当时钱不够,你就帮我们把钱给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
  以心换心,夏永芬破解“天下第一难”就靠一个字―――情。
  30多年来,她做的2000多例手术未发生一例事故、接生的100多名产妇中,无一例感染。在为近5000人次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中,从未发生过失误。
  孩子口渴想吃冰糕,她从来都舍不得花钱买,却无数次从微薄的收入中挤钱出来,慰问育龄妇女,资助困难群众。一般家庭里常见的冰箱对夏永芬来说却是一件奢侈品。2005年5月,夏永芬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得到3000元奖金,满以为可以买冰箱了,可一场始料不及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袭来,一些家庭的猪一头不剩。夏永芬拿出3000元中的大部分,资助对口帮扶户重振养猪业。至今,夏永芬的家里没有冰箱。
  懂事的儿子说:“妈妈,虽然我很少吃到你给我买的东西,但我却从你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最珍贵的。”“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夏永芬工作笔记新场镇民胜村的刘西贵不会忘记,自己当初混沌无知,干了不少傻事,多次被公安机关拘留,妻子抛下儿子离家出走,家贫如洗。夏永芬从公安部门将他担保回家,借给他500元钱发展养殖业,并对他进行耐心帮教。现在的刘西贵是一家企业的骨干,每月收入1000多元。得知夏永芬突然去世的消息,极少流泪的他不禁潸然泪下。
  新场镇丰田村的残疾妇女王胜英不会忘记,自己落实计划生育措施后,夏大姐主动上门帮她播种、煮饭、割猪草,还出钱请人帮她打灶,陪伴她度过人生中的一个难关。她流着泪对夏永芬说:“夏大姐,过去你不让我超生,我们一家恨你、骂你,没想到你不仅没记仇,还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真是对不起你啊!”
  至今,郭基荣都不能接受妻子已经离去的事实。屋里的墙壁上,到处是两口子亲亲热热的合影;床头柜上的影碟机旁,放着夏永芬喜欢的《青藏高原》、《洪湖水,浪打浪》歌碟;书桌上堆着的书报杂志,是夏永芬每晚都要翻阅的。
  “她从来不知道休息,经常把工作带回家,使家里也紧张,但只要工作完成了,她就高兴起来,喜欢唱歌,她说等她退休了就去参加央视的《星光大道》……”郭基荣满脸泪水,再也说不下去。
  是的,在亲人、同事和群众心中,夏永芬没有离去。她爽朗的笑、她对计生工作的热情、她为群众办事的劲头,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
美女|明星|卡通|风景|更多&&
  歌曲名
  歌曲名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员户口登记解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