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必读书《万病回春》 blog.sina.com.cnn

《万病回春》卷之一&&诸病主药
中风卒倒不语,须用皂角、,开关为主。
痰气壅盛,须用南星、木香为主。
语言謇涩,须用石菖蒲、竹沥为主。
口眼斜,须用、羌活、竹沥为主。
手足搐搦,须用、羌活为主。
左瘫属血虚,须用川芎、为主。
右瘫属气虚,须用参、术为主。
诸风,须用、羌活为主。
伤寒头痛,须用羌活、川芎为主。
遍身疼痛,须用、羌活为主。
发汗,须用麻黄、为主。
久汗不出,须用紫苏、为主,
表热,须用为主。
止汗,须用、芍药为主。
里热,须用、为主。
大热谵语,须用、、、栀子为主。
发狂大便实,须用、为主。
发渴,须用石膏、为主。
胸膈膨闷,须用,为主。
心下痞闷,须用、为主。
懊,须用栀子、豆豉为主。虚烦,须用竹叶、石膏为主。
不眠,须用、为主。
鼻干不得眠,须用、芍药为主。
发斑,须用玄参、为主。
发黄,须用、桅子为主。
中寒阴症,须用附子、为主。
中暑,须用、扁豆为主。
中湿,须用、为主。
泻心火,须用为主。
泻肺火,须用为主。
泻脾火,须用芍药为主。
泻胃火,须用石膏为主。
泻肝火,须用为主。
泻肾火,须用为主。
泻膀胱火,须用为主。
泻小肠火,须用木通为主。
泻屈曲之火,须用桅子为主。
泻无根火,须用玄参为主。
内伤元气,须用黄芪、、为主。
脾胃虚弱,须用、为主。
消食积,须用麦芽、神曲为主。
消肉积,须用、为主。
消酒积,须用、干葛、为主。
消冷积,须用为主。
消热积,须用为主。
六郁,须用、为主。
结痰,须用栝蒌、贝母、为主。
湿痰,须用半夏、为主。
风痰,须用白附子、南星为主。
痰在四肢经络,须用竹沥、姜汁为主。
痰在两胁,须用白为主。
老痰,须用海石为主。
肺寒咳嗽,须用麻黄、杏仁为主。
肺热咳嗽,须用、桑白皮为主。
咳嗽日久,须用款冬花、五味子为主。
气喘,须用苏子、桑白皮为主。
疟疾,新者宜截,须用为主;
疟疾久者宜补,须用白为主。
痢疾初起者宜下,须用为主;
痢属热积气滞,须用、为主,里急后重者,须用木香、槟榔为主;
久痢白者属气虚,须用、为主;
久痢赤者属血虚,须用、川芎为主。
泄泻须用、为主∶水泻须用滑石为主,久泻须用、肉为主,(或加、,升提下陷之气,其泻自止,)
霍乱,须用藿香、半夏为主,
呕吐,须用姜汁、半夏为主。
咳逆,须用柿蒂为主。吞酸,须、神曲为主。
嘈杂,须用姜炒、炒桅子为主。
顺气须用乌药、为主。
痞满,须用、为主。
胀满,须用大腹皮、浓朴为主。
水肿,须用猪芩、为主。
宽中须用、为主。
积聚,须用、为主。
积在左是死血,须用散结为主;
积在右是食积,须用、为主;
积在中是痰饮,须用半夏为主。
黄胆,须用为主。
补阳须用黄芪、附子为主;
补阴须用、熟地为主;
补气须用黄芪、为主,
补血须用、生地为主。
破瘀血须用归尾、为主。
提气须用、为主。
痨热痰嗽声嘶,须用竹沥、童便为主。
暴吐血,须用、为主。
久吐血,须用、川芎为主。
衄血,须用枯、芍药为主。
止血须用京墨、韭汁为主。
溺血,须用栀子、木通为主。
虚汗,须用黄、为主。
眩晕,须用川芎、天麻为主。
麻者是气虚,须用黄、为主。
木者是湿痰死血,须用、半夏、为主。
癫属心,须用为主。狂属肝,须用为主。
痫症,须用南星、半夏为主。
健忘,须用、石菖蒲为主。
怔忡惊悸,须用茯神、为主。
虚烦,须用为主。
不寐,须用酸枣仁为主。
头左痛,须用芎。归为主;
头右痛,须用参、为主;
头风痛,须用本、为主;
诸头痛,须用蔓荆子为主。
乌须黑发,须用何首乌为主。
耳鸣,须用、龙荟为主。
鼻中生疮,须用为主。
鼻塞声重,须用、为主。
鼻渊,须用仁为主。
口舌生疮,须用为主。
牙痛,须用石膏、为主。
眼肿,须用、为主。
眼中云翳,须用白为主。
翳瘴,须用、木贼为主。
内瘴昏暗,须用熟为主。
肺痈肺痿,须用薏苡仁为主。
咽喉肿痛,须用、为主。
结核瘰疬,须用夏枯草为主。
心胃痛,须用炒桅子为主。
腹痛,须用芍药、为主。
腹冷痛,须用吴茱萸、良姜为主。
止诸痛,须用乳香、没药为主。
腰痛,须用杜仲,故纸为主。
胁痛,须用白、为主。
手臂痛,须用薄桂、羌活为主。
疝气,须用小茴香、川楝子为主。
香港脚湿热,须用、为主。
下元虚弱,须用、木瓜为主。
痿,须用参、为主。
肢节痛,须用羌活为主。
半身不遂,须用何首乌、川、草乌为主。
诸痛在上者属风,须用羌活、、、威灵仙为主;
在下者属湿,须用、木通、、为主。
消渴,须用天花粉为主。
生津液须用、五味子、麦门冬为主。
赤白痢,须用为主。
遗精,须用龙骨、为主。
小便闭,须用木通、车前子为主。
大便闭,须用、为主。
便血,须用槐花、为主。
痔疮,须用、槐角为主。
脱肛,须用、为主。
诸虫, 须用使君子、槟榔为主。
妇人诸病,须用为主。
妇人腹痛,须用吴茱萸、为主。
妇人经闭,须用、为主。
妇人血崩,须用炒蒲黄为主。
妇人带下,须用炒为主。
妇人安胎,须用条芩、为主。
妇人产后虚热,须用炒黑为主。
妇人产后恶露不行,须用益母草为主。
妇人难产,须用芎、归为主。
妇人乳汁不通,须用穿山甲为主。
妇人吹乳,须用、贝母为主。
小儿疳积,须用、蓬术为主。
小儿惊风,须用为主。
诸毒初起,须用艾火灸之为主。
发背,须用槐花为主。
痈疽,须用金银花为主。
败脓不去,须用为主。
恶疮,须用贝母为主。
疔疮,须用为主。
便毒,须用穿山甲、木鳖子为主。
鱼口疮,须用、穿山甲为主。
疳疮,须用五倍子为主。
杨梅疮,须用土为主。
疮,须用、为主。
杖疮跌伤,须用童便、好酒为主。
疥疮,须用、硫磺为主。
癜风,须用密陀僧为主。
诸疮肿毒,须用、牛蒡子为主。
破伤风,须用南星、为主。
汤烫火烧,须用、为主。
犬咬伤,须用杏仁、为主。
癫狗咬伤,须用斑蝥为主。
蛇咬伤,须用为主。
中诸毒,须用香油灌之为主。
中砒毒,须用豆豉、蚯蚓为主。
诸骨哽喉,须用狗涎频服为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卷之三]&痞满
&&&&脉∶痞满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虚,微涩衰劣。
&&&&夫痞满者,非痞块之痞也,乃胸腹饱闷而不舒畅也。有气虚中满,有血虚中满,有食积中满,有脾泄中满,有痰膈中满,皆是七情内伤、六淫外侵,或醉饱饥饿失节、房劳过度,则脾土虚而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而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痞不通泰也。盖阴伏阳蓄,治用香砂养胃汤、加减枳壳丸,调养脾胃,使心肺之阳下降,肝肾之阴上升而成天地交泰,是无病也。
&&&&痞者,心下痞满而不能食也。(仲景云∶满而不痛为痞,满而痛为结)
&&&&养胃汤
&&&&治胸腹痞满。
&&&&香附砂仁木香枳实(麸炒。各七分)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半夏(姜汁炒)陈皮(各一钱)白豆蔻(去壳,七分)藿香浓朴(姜汁炒。各七分)甘草(炙,二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后服。瘦人心下痞闷,加炒黄连,去半夏;血虚中满,加当归、白芍,去半夏;食积中满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去白术、半夏;肥人心下痞闷加苍术;气虚中满加人参,去半夏;痰膈中满加栝蒌仁、贝母、桔梗、竹沥、姜汁少许,去白术、半夏;脾泄中满加炒苍术、炒白芍、去半夏。
&&&&内伤元气而痞满者,宜大补气也。加减补中益气汤,治内伤心下痞满。(方见内伤。)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甘草、柴胡;大便闭燥加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当归身;心下痞饱闷加白芍、黄连;心下痞腹胀加白芍、砂仁、五味子,如天寒少加干姜、官桂;心下痞或中寒者加附子、黄连;心下痞呕逆者加陈皮、生姜、黄连,冬月加黄连,少加丁香、藿香;能食而心下痞加枳实三钱、黄连五分,如不能食心下痞者勿加之,只根据本方;食以后心下痞者,则服橘皮枳实丸。
&&&&大消痞丸
&&&&治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
&&&&黄连(去芦须,土炒)黄芩(去朽,土炒。各六钱)枳实(麸炒,五钱)半夏(泡)陈皮浓朴(姜汁炒。各四钱)白术(去芦)姜黄(各一两)猪苓泽泻砂仁(各三钱)干生姜(二钱)人参(四钱)神曲(炒)甘草(炙。各二钱)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汤送下。
&&&&解郁和中汤
&&&&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
&&&&陈皮(去白,一钱二分)赤茯苓(一钱)半夏(八分)青皮(去瓤,醋炒,五分)香附米(童便炒,一钱)枳壳(麸炒,一钱)栀子(一钱)黄连(姜汁炒,七分)神曲(炒,七分)浓朴(姜炒,七分)前胡(八分)苏子(研碎,七分)生甘草(四分)上锉一剂,姜五片,水煎热服。
[卷之三]&鼓胀
&&&&脉∶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胀,紧则中实;浮大者生,虚小危急。
&&&&夫胀者,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不散,故成胀也。然饮食失节,不能调养则清气下降,浊气填满胸腹,湿热相蒸,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小便短涩不利,其病胶固难以治疗。用分消汤加减治之,健脾顺水宽中为主也。不可大用猛烈之药反伤脾胃,病再复来不可治也。若脐凸肉硬、肚大青筋、足背手掌俱浮,男从脚下肿上,女从头上肿下,并皆不治。
&&&&腹胀者,肚腹胀起、中空似鼓是也。
&&&&分消汤
&&&&治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发肿满饱闷。
&&&&苍术(米泔浸炒)白术(去芦)陈皮浓朴(姜汁炒)枳实(麸炒。各一钱)砂仁(七分)木香(三分)香附猪苓泽泻大腹皮(各八分)茯苓(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一片、灯草一团,水煎服。气急加沉香;肿胀加萝卜子;胁痛面黑是气鼓,加青皮去白术;胁满小肠胀痛、身上有血丝缕是血鼓,加当归、芍药、红花、牡丹皮,去白术、茯苓;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鼓,加山楂、神曲、麦芽、萝卜子,去白术、茯苓;恶寒手足厥冷、泻去清水是水鼓,加官桂;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鼓,加山楂、神曲、半夏、青皮、归尾、玄胡、鳖甲,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腹胀脾胃气血俱虚者,宜半补而半消也。
&&&&行湿补气养血汤
&&&&治气血虚弱,单腹鼓胀浮肿。
&&&&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当归川芎白芍(敛胀,各一钱)苏梗陈皮(泄满)浓朴(姜炒)大腹皮(敛气)萝卜子(炒)海金沙木通(利水。各八分)木香(运气)甘草(生。各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气虚倍人参、白术、茯苓;血虚倍当归、川芎、白芍;小便短少,再加猪苓、泽泻、滑石;服后肿胀俱退,唯面足不消,此阳明经气虚,倍用白术、茯苓。
&&&&和荣顺气汤
&&&&治脾弱血虚,心腹胀闷、两足虚肿。
&&&&当归(酒洗,一钱)川芎(六分)白芍(酒浸)白术(土炒。各一钱)茯苓乌药苍术(米泔浸)陈皮(去白)枳实(炒)神曲(炒)香附(醋炒)木瓜牛膝(酒洗)独活(酒洗)泽泻薏苡仁(炒)木通(各一钱)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腹胀元气脾胃两虚者,宜补多而消少也。
&&&&调中健脾丸
&&&&治单腹胀及脾虚肿满、膈中闭塞及胃口作痛,并皆治之,神效。
&&&&黄(蜜炒)人参(去芦。各二两)白术(六两,黄土拌炒)茯苓(二两)陈皮(二两,盐水炒)苏子(二两半,微炒)萝卜子(一两半,炒)山楂肉(三两,炒)草豆蔻(二两半,酒拌炒)泽泻(三两半)薏苡仁(三两,炒)沉香(六钱,另为末)五加皮(三两,炒)栝蒌(一两,用大栝蒌二个,钻一孔,每个入川椒三钱,多年粪二钱敲米粒大,俱纳入瓜内,外以绵纸糊完,再用纸筋、盐泥封固,炭火内红为度,取出择去盐泥,其黑色一并入药。)上锉为细末,煎荷叶、大腹皮汤,打黄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进三次,白汤下。此药不伤元气,大有补益,勿轻视之。
&&&&热胀腹有积聚者,宜分消也。
&&&&广术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有积聚如石坚硬,令人坐卧不宁,二便涩滞,上气喘促,或通身虚肿。
&&&&浓朴(姜制)黄连黄芩益智仁草豆蔻当归(各五分)半夏(七分)广术升麻红花吴茱萸(各三分)生甘草柴胡泽泻神曲(炒)青皮陈皮(各三分)口干加干葛(四分)上锉一剂,生姜煎,食远服。忌酒醋湿面。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鼓胀、气胀、水胀、大热胀,不治寒胀。
&&&&人参白术姜黄猪苓(去黑皮)炙甘草(各一钱)白芍砂仁干生姜(各二钱)泽泻陈皮(各三钱)知母(炒,四钱)枳实(麸炒)半夏(泡)黄连(炒。各五钱)黄芩(炒,一两二钱)浓朴(姜炒,一两)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熟白汤下,食远服。
&&&&寒胀不喜饮食,宜温散也。
&&&&香朴汤
&&&&治老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浮迟而弱,此名寒胀。
&&&&浓朴(姜炒,一两)大附子(炮去皮脐,七钱半)木香(三钱)上锉一剂,姜七片、枣一枚,水煎服。
&&&&血气凝结积聚而成腹胀者,宜专攻也。
&&&&四炒枳壳丸
&&&&治气血凝滞,腹内鼓胀积聚,此药宽中快膈快气,消导饮食。
&&&&枳壳(四两,米泔浸,去瓤切片,分四处炒之∶)一分(苍术一两同煮干、炒黄色,去苍术),一分(萝卜子一两水同煮干、炒黄色,去萝卜子),一分(小茴香一两水同煮干、炒黄色,去茴香),一分(干漆一两水同煮干、炒黄色,去干漆)香附(二两)槟榔(一两)玄胡索(一两,微炒)三棱(二两,同莪术法制)莪术(一两棱、莪二味用童便一钟浸一宿,次日用完巴豆仁去壳三十粒同水煮干,炒黄色,去豆不用。)上为细末,用苍术、茴香、萝卜子、干漆煮汁,好醋一碗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下。
&&&&腹胀因于气者,宜顺气也。分心气饮(方见诸气)。根据本方,如水气浮肿因于气者加猪苓、泽泻、车前、葶苈、木瓜、麦门冬。
&&&&金陵酒丸
&&&&治鼓肿。
&&&&真沉香(一两)牙皂(一两)广木香(二两半)槟榔(一两)上为末,用南京烧酒为丸。每服三钱,重者四钱,五更烧酒下。水肿,水自小便而出,气鼓放屁;水鼓加苦亭苈五钱煎,酒送下再服。
&&&&金蟾散
&&&&治气鼓如神。
&&&&大虾膜一个,以砂仁推入其口内,使吞入腹,以满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锻,令红透烟净取出,候冷去泥,研末为一服,或酒、或陈皮汤送下。候撒屁多乃见其效。
&&&&宽中养胃汤
&&&&治胸膈胀满,饮食少用。
&&&&苍术(炒,四分)香附(七分)枳壳(麸炒,五分)浓朴(姜炒,五分)藿香(五分)山楂(三分)陈皮(一钱)砂仁(三分,细)神曲(炒,四分)槟榔(三分)麦芽(炒,四分)青皮(去瓤,三分)枳实(麸炒,四分)半夏(五分)茯苓(五分)甘草(炙,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远服。
&&&&春元李河山,患腹左一块,数年不愈。后食派饼过多,得腹胀满闷。余诊六脉洪数,气口紧盛。以藿香正气散加山楂、神曲,二剂而愈。逾月又因饮食失节,腹胀如初,而仍以前正气散数剂弗效,又易行湿补气养血汤二十余剂始安。余嘱曰∶病虽愈而体未撤消,务要谨守,勿犯禁戎。逾数月,过余曰∶凡有病,皆天与也,不在服药,不在谨守,若当时颜子亚圣岂不能保养,何短命死矣。我今保养半年,未见何如,岂在保养服药者哉?予不能对,渠遂放肆无忌。未经数旬,忽患痢赤白,里急后重,痛不可忍、昼夜无度。渠自制大黄一剂,数下勿效,复求予诊。六脉洪数,先以调中理气汤二剂,又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芍、黄连微效。渠欲速效,遂易他医。其医不审病原,数患内伤鼓胀之疾,辄用下药。不愈,又易一医,又下之。前后约三十余度,将元气愈惫而下脱,肛门痛如刀割,腹胀如鼓。然医不知元气下陷,陷深则痛愈深,当大补元气、升提为主,非百剂不可。今以素损元气者,欲速效;岂可得也。嗟夫!医者不补而反泻,病者不慎而欲速,安得不死也?信两误耳。
&&&&补遗方
&&&&化龙丹
&&&&治单腹胀。
&&&&用大鲤鱼一个、巴豆四十粒,将鱼FS了,将鱼脊割开两刀,将巴豆下在两刀路合住,用纸包裹,慢火烧熟,去豆食鱼,米汤下。
[卷之三]&水肿
&&&&脉∶水肿之病,有阴有阳。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泻,小便清涩;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渴为阳。沉细必死,浮大无妨。
&&&&水肿者,通身浮肿,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者,是水肿也。初起眼胞上下微肿如裹水。上则喘咳气急,下则足膝浮肿,大小便短涩不利,或大便溏泄,皆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停于三焦,注于肌肉,渗于皮肤而发肿也。治用健脾利水以为上策。久则肌肉溃烂,阴囊足胫水出,唇黑,缺盆平,脐口肉硬,足背手掌俱平者,是脾气惫也。
&&&&水肿气急而小便涩,血肿气满而四肢寒。朝宽暮急是血虚,暮宽朝急是气虚,朝暮急气血俱虚,大凡水肿者,宜健脾去湿利水也。
&&&&实脾饮
&&&&治水肿。
&&&&苍术(米泔制)白术(土炒)浓朴(姜汁炒)茯苓(连皮用)猪苓泽泻香附砂仁枳壳(麸炒)陈皮大腹皮木香(各等分)上锉一剂,灯芯一团,水煎,磨木香调服。气急加苏子、葶苈、桑白皮,去白术,发热加炒山栀、黄连,去香附;泻加炒芍药,去枳壳,小水不通加木通、滑石,去白术;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去白术;恶寒手足厥冷、脉沉细,加官桂少许;腰上肿加藿香,腰以下加牛膝、黄柏,去香附;胸腹肿胀饱闷加萝卜子,去白术。
&&&&加减胃苓汤
&&&&治水肿。
&&&&苍术(米泔制,一钱半)陈皮(去白,一钱)浓朴(姜制,八分)猪芩(去皮)赤茯苓(去皮)泽泻白术(去芦。各一钱)大腹皮(六分)神曲(炒,八分)甘草(炙,三分)山楂(去核,七分)香附(姜炒,六分)木瓜(一钱)槟榔(八分)砂仁(七分)上锉一剂,水二钟、生姜三片、灯芯一团,煎至一钟,食远温服,渣再煎服。
&&&&水肿腹有积块者,宜半消而半补也。
&&&&木香流气饮
&&&&调顺荣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闷、口苦咽干、呕吐食少、肩背腰胁走注则痛、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胀、大便闭结、小便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忡郁积、香港脚风湿、结聚肿痛、胀满喘急、水肿等症,并皆治之。
&&&&陈皮(一钱四分)青皮(去瓤)香附紫苏(各一钱二分)赤茯苓木瓜白术(去芦)麦门冬大黄(各二钱五分)白芷枳壳(麸炒。各三分)草果人参(去芦。各一钱半)官桂蓬术大腹皮丁皮槟榔木香沉香(各四分半)木通(六分)甘草半夏(姜汁炒)浓朴(姜汁炒。各一钱二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不拘时热服。
&&&&消肿调脾顺气汤
&&&&治水肿,消胀满,顺气和脾,除湿利水。
&&&&苍术(米泔浸)陈皮浓朴(去皮姜炒)草果砂仁猪苓泽泻木香槟榔(男雌女雄)香附枳壳(麸炒)桔梗三棱莪术官桂大茴香木通人参木瓜桑白皮牵牛(男用白,女用黑)大腹皮大黄甘草上锉剂,生姜煎服。
&&&&水肿因气恼者,宜顺气也,分心气饮。(方见气症。)根据本方加猪苓、泽泻、车前、葶苈、木瓜、麦门冬。
&&&&湿热作肿胀滑泄者,宜清热除湿利水也。
&&&&葶苈木香散
&&&&治湿热内外甚,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泄,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泻、利小便之圣药也。
&&&&猪苓(一钱半)泽泻(五分)白术(二钱半)茯苓(二钱半)官桂(二钱半)葶苈(二钱半)木通(五钱)木香(五钱)滑石(三两)甘草(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服。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泄看,此乃湿热痞闷深而攻之不开是反为注泄,乃正气已衰,多难救也。
&&&&水肿元气壮盛者,宜消导也。
&&&&三消丸
&&&&治肿胀。
&&&&甘遂木香巴豆(去壳。各一钱)上共研为末,寒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量人虚实用之。实者每服二分,虚者每服分半。先服五芩散加瞿麦、车前、木通、滑石煎服,后服此三消丸。消上用陈皮汤下,消下用葱白汤下。隔一日进一服,三服止。若动三五次,以冷粥补之。消完后用白术(三两)、陈皮(三两)、甘草(炙,三两),浓朴(姜炒,二两)皂矾(三两),用面炒尽烟,或用醋炒皂矾三五次,同前药研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每日进三服,忌恼怒、戒煎炒及无鳞鱼诸般发物,连服四十九日而安。
[卷之三]&积聚
&&&&脉∶五积属阴,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肾沉急滑、脾实且长、肺浮喘卒。六聚结沉,痼则浮结。又有瘕,其脉多弦。弦结瘕积,弦细坚,沉重中散,食成癖。左转沉重,气胸前,若是肉,右转横旋。积聚瘕,紧则痛缠。虚弱者死,实强者痊。
&&&&痞块者一名瘕。不能移动者,是块;能移动,或左或右者,是瘕块。五脏五积,六腑六聚。积在本位,聚无定处。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是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此理晓然。且中为痰饮,左为血块,右为食积,俱用溃坚汤,丸加减,消痰活血、顺气健脾为主也。积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无定位,无形之气也;积块者,痰与食积死血也。
&&&&溃坚汤
&&&&治五积六聚、诸般瘕、癖血块之总司也。
&&&&当归白术(去芦)半夏(姜汁炒)陈皮枳实(麸炒)山楂肉香附浓朴(姜汁炒)砂仁木香(各等分)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左胁有块加川芎;右胁有块加青皮;肉食成块加姜炒黄连;粉面成积加神曲;血块加桃仁、红花、官桂,去半夏、山楂;痰块加海石、栝蒌、枳实,去山楂;饱胀加萝卜子、槟榔,去白术;壮健人加蓬术;瘦弱人加人参少许。
&&&&溃坚丸
&&&&根据本方加海石、楞子、鳖甲,各为细末,将阿魏用醋煮化和前药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服,黄酒送下,清米汤亦可。
&&&&真人化铁汤
&&&&治五积六聚、癖瘕,不论新久、上下左右。
&&&&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神曲(炒)山楂肉香附枳实(麸炒)浓朴(姜制)黄连(姜汁炒)当归川芎桃仁(去皮)红花木香(各三分)槟榔(八分)甘草(二分)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积块属热者,宜清化也。
&&&&柴胡汤
&&&&柴胡黄芩半夏(姜汁炒)苍术(米泔浸)浓朴(姜炒)陈皮青皮(去瓤)枳壳(麸炒)神曲(炒)山楂肉三棱莪术(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化痞丹
&&&&消积块专攻之剂。
&&&&大黄(四两,米醋浸一七,日晒夜露一七)木鳖子(去油,一两)穿山甲(土炒,三两)香附米(童便浸,炒,一两)桃仁(去皮,研,一两)红花(三钱,生)青黛(五分)上为细末,将大黄醋煮成糊为丸,如豆大。每服五十丸或六十丸,茅根、葛根煎汤送下。忌花椒、胡椒、煎炙、糯米等物。
&&&&化铁金丹
&&&&化一切积块如神。
&&&&黄人参白术当归川芎陈皮青皮(去瓤)香附乌药槟榔枳壳(麸炒)枳实(麸炒)木香沉香苍术(米泔浸)山楂肉神曲(炒)草果麦芽(炒)草豆蔻萝卜子苏子白芥子三棱莪术浓朴(姜汁炒)小茴香白矾牙皂黄连赤芍柴胡龙胆草甘草(以上各五钱)大黄(生用,六钱)牵牛(用头末,八钱)乳香没药阿魏砂(用瓷罐煨过。各五钱)皮硝(一两)上为细末,酽醋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午间白水下,夜白水下,日进三服。
&&&&积块属寒者,宜温散也。
&&&&大化气汤
&&&&治五积六聚,状如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
&&&&三棱莪术青皮(去瓤)陈皮桔梗藿香香附益智仁肉桂甘草一方加大黄、槟榔,治诸般痞积,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皆缘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壁泥、茶炭、咸辣等物。用水煎,露一宿,空心温服,不得些少饮食,则虫积不行矣。
&&&&上锉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心脾痛加乌药、枳壳;脾滞合四圣散。
&&&&胜红丸
&&&&治脾积气隔满闷、气促不安、呕吐酸水,丈夫酒积,妇人血积气滞,小儿食积,并皆治之。
&&&&陈皮莪术(二味同醋煮)青皮(去瓤)三棱(醋煮)干姜(炮)良姜(各一两)香附(炒去皮毛,二两)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食前服。
&&&&男子积块痛者,宜化气也。
&&&&千金化气汤
&&&&治男子腹中气块疼痛。
&&&&青皮陈皮枳壳(去瓤)香附砂仁白豆蔻(各一两)木香(五钱)丁香(三钱)半夏(姜制)草果干姜(各七钱)槟榔(一两五钱)川芎白芷三棱(醋炒)莪术玄胡索(各一两)小茴香(五钱)浓朴(姜汁炒)大腹皮白芍(各一两)甘草(三钱)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半空心服。
&&&&女子积块痛者,宜导气也。
&&&&千金导气汤
&&&&治妇人满腹气块,游走不定,漉漉有声,攻作疼痛,久年不愈者神效。
&&&&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香附乌药枳实(焙)当归川芎白芷白芍白术(去芦)青皮(去瓤)陈皮桔梗肉桂浓朴(姜炒)干姜(炒)三棱(醋炒)莪术(醋炒)角茴小茴牛膝(去芦)红花杜仲(姜炒)干漆(醋炒净烟)乳香没药甘草上锉半水半酒,姜葱煎,热服。饱闷不食加山楂、神曲、麦芽;有热加柴胡、黄芩。
&&&&积块兼虚者,宜半消半补也。
&&&&消积保中丸
&&&&顺气化痞,理脾消滞,散痞结、除积块、进饮食、清郁热。
&&&&陈皮(去白,二两)青皮(清油炒,四钱)白茯苓(去皮,一两半)白术(土炒,三两)香附(醋炒,二两)半夏(一两,泡七次,姜汁炒)木香(三钱,不见火)槟榔(七钱)莪术(醋浸炒,八钱)三棱(醋浸炒,八钱)莱菔子(微炒,一两)砂仁(四钱)神曲(炒,一两)麦芽(炒,六钱)白芥子(炒,一两)黄连(姜汁炒,一两)真阿魏(醋浸,三钱)山栀仁(姜汁炒,一两)干漆(炒净烟,五钱)加人参(五钱尤效)上为细末,姜汁、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汤送下。
&&&&血积块者,宜专攻也。
&&&&神化丹
&&&&消癖积、破血块、下鬼胎、通经脉及诸痞积血气块。
&&&&砂干漆(炒)血竭(各三钱)红娘(二十个,去翅)乳香(一钱半)斑蝥(二十个,去翅足)上为末,枣肉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五丸,临卧,或枣汤、姜汤,或红花苏木汤下。
&&&&凡积块内服药而外贴者,乃兼济也。
&&&&五仙膏
&&&&治一切痞块积气、癖疾肚大青筋、气喘上壅,或发热咳嗽、吐血衄血。
&&&&大黄肥皂角生姜(半斤)生葱(半斤)大蒜(半斤)上共捣烂,用水煎,取出汁去渣,再煎汁熬成膏,黑色为度,摊绢帛上,先用针刺患处,后贴膏药。
&&&&神仙化痞膏
&&&&专治一切积聚痞块,一贴即消,应验如神。
&&&&当归川芎赤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一钱)红花肉桂丁香生地黄草乌巴豆(去壳。
&&&&各五钱)大黄(二两)苏木川乌(各一两)穿山甲(二十片)蜈蚣(六条)白花蛇(一条或一两)桃枝柳枝枣枝(各二寸)上锉细,香油二斤浸五七日,桑柴慢火熬至焦黑色,去渣,起白光为度。放冷,滤净澄清,取一斤半再入锅,桑柴火熬至油滚,陆续下飞过黄丹炒黑色一两、烧过官粉一两,水飞过炒褐色密陀僧一两,仍慢火熬,极沸止,再加嫩松香四两、黄蜡半斤,熬至滴水成珠,用浓绵纸时时摊药贴,贴自己皮上试之,老漱得所,方住手离火,待微温下后细药∶松香(先以油少许入锅溶成汁入膏内方佳)、乳香(一两,箬叶炙过)、没药(一两,炙)、血竭(五钱,咀之如蜡,嗅之作栀子味方佳)、天竺黄(三钱、轻粉(三钱)、砂(一钱半)、胡黄连(三钱)、阿魏(五钱,取一豆大,火化滴铜器上,上头变白者佳、麝香(一钱)。上九味,共为细末,陆续入膏内,不住手搅匀,以冷为度。铲出以温水洗去浮腻,埋在阴地二十一日,去火毒,狗皮摊膏,先以白酒煮朴硝洗患处,良久方贴药。时时炭火烤热,手摩熨之,一贴可愈。
&&&&贴时尤当戒浓味、生冷及房欲、怒气。又以多服药饵,不可专恃贴药也。
&&&&一、五积六聚,瘕痞块,元气虚弱,肌体瘦怯,饮食不进,四肢沉困,用补中益气汤加三棱、莪术、青皮、香附、桔梗、藿香、益智、肉桂。
[卷之三]&五疸
&&&&脉∶五疸实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
&&&&黄胆症者,虽有五疸,俱是脾胃水谷湿热相蒸,故发黄也。胸腹饱闷、面目俱黄、小水短赤如皂荚汁者,就如曲相似,湿热而生黄也,用茵陈四苓散加减。发黄口渴、大便实者,用茵陈大黄汤下之,黄自退也。小水清白为愈。疸散成鼓者多矣。
&&&&五疸者,湿热郁蒸于脾也。
&&&&茵陈散
&&&&治湿热发黄。
&&&&茵陈栀子赤苓猪苓泽泻苍术枳实黄连浓朴滑石(各等分)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服。身热加柴胡;小水短赤加黄柏;胸膈饱闷加萝卜子、茯苓,饮酒人加栝蒌仁、干葛、砂仁,去滑石。此成酒疸者多。
&&&&茵陈大黄汤
&&&&治黄胆大便结实。
&&&&茵陈大黄枳实山栀浓朴滑石(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服。
&&&&枣子绿矾丸
&&&&治黄胆胖病。
&&&&针砂绿矾(炒)苍术(米泔制)浓朴(姜炒)陈皮神曲(炒。各一两)甘草(五钱)上为细末,枣肉为丸,或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米汤送下。切忌荞麦、羊肉、母猪肉。食之急死无医。
&&&&四宝丹
&&&&治黄病吃生米、茶叶、黄泥、黑炭者宜服。
&&&&生米∶用麦芽一斤(炒)使君子肉(二两)槟榔南星(各二两,姜汁制)茶叶∶用茶叶一斤(炒)使君子肉(二两)槟榔南星(各一两,姜汁制)黄泥∶用壁土一斤(炒)使君子肉(二两)槟榔南星(各一两,姜汁制)黑炭∶用黑炭一斤(炒)使君子肉(二两)槟榔南星(各一两,姜汁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清早砂糖水送下,大效。
&&&&治黄病方
&&&&黑矾不拘多少,日晒夜露二十一日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早、午、晚各进一服,日进三服,二十一日即止。小儿服三九。
&&&&治黄肿病方
&&&&七月七日采水花干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效。
&&&&治气黄病方
&&&&以蛇蜕用棍子挑于灯上点火着,滴成珠,多年陈麻楷圃烧灰各等分为末,黄酒调服效。
[卷之三]&痼冷
&&&&凡阴症身静而重,语言无声,气少难以喘息,目睛不了了,口鼻冷气,水浆不入,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有如刀刮,先用葱熨法,次服四逆汤。(方见中寒。)痼冷者,寒之甚也。
&&&&加味理中汤
&&&&大附子(面包煨去皮壳)人参(去芦)白术(去芦)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炙,减半)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二枚,水煎热服。
&&&&固阳汤
&&&&治阳症归阴,阴囊缩入,手足厥冷,腹痛胀,汗冷出,脉或反洪弦。
&&&&黄人参(各二钱)白术(去芦)茯苓(各四钱)干姜(八钱)良姜(三钱,腹痛倍用)白姜(八钱)浓朴(三钱,姜汁炒)大附子(炮,四钱)上锉一剂,水煎热服。
&&&&治阴症方
&&&&胡椒(三十粒)黄丹(一两)干姜(一块)上三味为末,用醋调涂放男左女右手心内,合在小便上一时,盖被出汗即已。
&&&&治阴症腹痛
&&&&灸小指外侧上纹尖,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壮,男灸左,女灸右。
&&&&治阴症冷极,热药救不回者,手足冰冷、肾囊缩入、牙关紧急,死在须臾。用大艾炷灸脐中,预将蒜捣汁擦脐上,后放艾多灸之。其脐上下左右各开八分、四分,用小艾炷灸至五壮为度。如玉茎缩入于内,速令人捉定,急将蕲艾丸如绿豆大,在龟头马口灸二壮,其茎即出,仍服附子理中汤即效。
&&&&治阴症方
&&&&老桑树皮(烧存性)牡蛎(火)干姜胡椒(各二钱)胆矾(一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用阴阳唾调涂于两手心内夹腿腋,不时遍身汗出即瘥。
&&&&治冷阴方
&&&&枯白矾百草霜(各一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丸,黄酒送下。
&&&&治阴症腹痛面青甚者∶鸽子粪一大抄,研末,极热酒一盏冲入,搅匀少澄饮之,去渣,顿愈。
&&&&三仙散
&&&&∶治阴症。干姜大附子(炮去皮脐)官桂上共为细末,每服三钱,滚酒调服,神效。
[卷之三]&斑疹
&&&&凡斑既出,须得脉洪数有力,身温足温者易治。若脉沉小,足冷元气虚弱者难治。
&&&&发斑红赤为胃热,若紫不赤为热甚,紫黑为胃烂,故赤斑半生半死,黑斑者九死一生。大抵鲜红起发稀朗者吉,紫黑者难治,杂黑斑烂者死也。
&&&&凡斑欲出未出之际,且与升麻汤先透其毒。脉虚加人参,食少而大便不实加白术。
&&&&斑见已出,不宜再发也。斑不可汗,斑烂不宜下。如脉洪数,热甚烦渴者,人参化斑汤,若消斑毒,犀角玄参汤。
&&&&凡发斑疹,先将红纸点灯照看病患面部、胸膛、背上、四肢,有红点起者,乃发斑也。若大红点发于皮肤之上谓之斑;小红靥行于皮肤不出起者谓之疹。盖疹轻而斑重也。先将姜汁喷于斑上,以后照阴阳虚实寒热而用药。
&&&&凡丹疹皆是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君相二火合起即发也。如遇热时,以防风通圣散辛凉之剂解之;寒月以升麻葛根汤等辛温之剂解之。凡丹疹先从四肢起而后入腹者死。
&&&&发斑者,热毒蕴于胸中也。
&&&&升麻汤
&&&&治阳毒赤斑,出狂言吐脓血。
&&&&升麻(二钱)犀角屑射干人参生甘草(各一钱)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人参化斑汤
&&&&人参(一钱)石膏(二钱)知母(三钱)甘草(五分)粳米(一撮)上锉一剂,水煎服。斑盛加大青。
&&&&犀角玄参汤
&&&&犀角(一钱)升麻(二钱)香附(一钱)黄芩(一钱半)人参(五分)玄参(一钱)甘草(三分)上锉一剂,加大青,水煎服。
&&&&隐疹者,红点如蚤螫之状也。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升麻葛根汤
&&&&升麻(二钱)葛根(二钱)芍药(二钱)甘草(三分)上锉一剂,水煎服。
&&&&犀角消毒汤
&&&&牛蒡子荆芥穗防风甘草犀角(一钱半,镑为细末,不入汤煎。)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盏,调犀角末服。
[卷之三]&发热
&&&&《脉经》曰∶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为阴虚。无力曰虚,有力曰实。
&&&&夫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则成热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潮热者,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者,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
&&&&血虚有汗潮热者。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而少颜色,吸呼气短,饮食无味也。
&&&&人参(去芦)当归陈皮黄(蜜炙)桂心白术(去芦)甘草(炙,一钱)白芍(酒炒,二钱)熟地黄(酒浸)茯苓(去皮)五味子(各七分半)远志(去心,炒五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气虚有汗潮热者,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乌鸡丸
&&&&治童男室女身发潮热、吐血痰、出盗汗、饮食少进、四肢无力。
&&&&黄(蜜炙)人参(去芦)白术(去芦当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生地陈皮秦艽柴胡银柴胡前胡黄芩胡黄连黄柏(去粗皮)知母(去毛)贝母(去心)桑白发地骨皮麦门冬(去心)五味子(各一两。)上锉细片,用乌骨白鸡一只,耳有绿色、脑有金色者佳,重一斤者,以麻子喂七日,缢死,去毛并内肠杂,纳药于内,用绿豆一斗五升浸润,放入小甑内三寸浓,又将青蒿四两衬之放鸡在上,仍以绿豆盖之,蒸极熟,将鸡折碎,同药晒干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清米汤下。
&&&&血虚无汗潮热者,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门。)气虚无汗潮热者。
&&&&人参清肌散
&&&&治男妇气虚无汗潮热。
&&&&人参白术茯苓当归赤芍柴胡半夏葛粉甘草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女子血虚有汗潮热者,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门。)气血两虚,无汗潮热者,逍遥散。(方见妇人虚劳门。)男妇四肢发热,筋骨间如火烙手者,郁遏阳气于脾胃之中也。
&&&&升阳散火汤
&&&&治男妇四肢发热,肌表热如火烙,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气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即火郁则发之,即火郁汤。
&&&&升麻葛根白芍羌活独活人参(各五钱)柴胡(八钱)防风(三钱半)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三钱)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忌寒凉生冷之物,月余。
&&&&伤寒发热者,是外之寒邪伤卫也。九味羌活汤(方见伤寒。)伤暑发热者,是外之热邪伤荣也。清暑益气汤(方见中暑。)内伤发热者,是阳气自伤,属脾肺也。(其脉大而无力。)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阴虚发热者,是阴血自伤,属心肾也。(其脉数而无力。)滋阴降火汤(方见虚劳。)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小柴胡汤加栀子、黄连、知母、地骨皮。
&&&&昼则静,夜则发热者,此热在血分也。四物汤加知母、黄柏、黄连、栀子、牡丹皮、柴胡。
&&&&昼夜俱发热者,此热在血气之分也。四物汤合小柴胡汤加黄连、栀子。
&&&&子午潮热者,加减逍遥散加黄芩、胡黄连、麦门冬、地骨皮、秦艽、木通、车前子、灯芯,水煎服。
&&&&一切发热憎寒者,邪在半表半里也。柴苓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当归饮
&&&&治劳心生热,鼻少见血,五心烦热。
&&&&当归(一钱二分)芍药(一钱)川芎(五分)生地黄(一钱)牡丹皮(一钱)黄连(酒炒,七分)麦门冬(去心,二钱)地骨皮(七分)酒黄芩(七分)炒栀子(六分)柴胡(六分)生甘草(三分)上锉一剂,水煎,食远热服。
&&&&一仆人,五月间病热口渴、唇干谵语。诊其脉细而迟,用四君子加黄、当归、芍药、熟附子,进一服,热愈甚,狂言狂走。或曰附子差矣。诊其脉如旧,仍增附子进一大服,遂汗出而热退,脉还四至矣。
&&&&一妇人,夏间病热,初用平调气血兼清热和解之剂。服二三剂不应,热愈甚,舌上焦黑,膈间有火,漱水不咽。诊其脉,两手皆虚微而右手微甚,六七日内谵语撮空、循衣摸床,恶症俱见。后用四物汤加黄芩、人参、白术、陈皮、麦门冬、知母、熟附子。服之一二时,汗出而热退。次日复热,再服仍退。又次日复发,知其虚汗也,遂连进十服,皆加附子而安。
&&&&一男子发热烦渴头痛,误行发汗,喘急腹痛,自汗谵语。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治之,熟睡唤而不醒,及觉诸症顿退,再剂而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ina blog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