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和凌叔华营和她的女人

和徐志摩发生了一段情,不输于林徽因的女子凌淑华!
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凌富彭的三姨太太生了一个千金。
这是凌家的第十个孩子,此前,这位三姨太太已经为他诞下了两个女孩,所以排行第十的这个女孩,最初并没有得到凌家的重视。她的母亲李若兰,是广州一家富户的养女,没有什么身份和地位,不久,凌富彭还娶了第四个姨太太,李若兰不善于和几个太太们争斗,她把心思用在了几个孩子的读书绘画上,希望孩子能为自己挣点志气。
第十个女孩,名字叫凌瑞棠,以后她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叔华,这个瑞棠的原名,渐渐被人所遗忘,后人,冠以凌叔华称呼。
让凌叔华命运发生改变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来访。
1924年5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他参观了燕京大学,此时的凌叔华,已经是一位24岁的大姑娘了。她气质高雅,优柔文静,可是偶尔又会带着几分活泼和聪慧,作为燕京大学著名的才女,她经常在当时的报刊发表文章。
陈西滢和徐志摩都是燕京大学的教师,文采出众,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当时他们和凌叔华的关系,也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而已。泰戈尔来华访问,学校里对于怎么安排这位诗人,犯起了踌躇。
去酒店杯酒交盏,显得俗气;去舞厅,更不适合诗人的气质和身份,去哪招待这位名诗人,既不会怠慢,又能别出心裁呢?
那个时候,陈西滢是燕京大学的系主任,他想来想去,这个任务落在了凌叔华身上。凌叔华的父亲是当时北洋政府的要员,再加上他的家里经常来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客厅和装饰都也比较豪华气派,去她的家里设宴招待,不会丢面子,还能别具一格。
那一天,出席那次聚会的,还有林徽因等,陆小曼夫妇等人,作为家里的女主人,凌叔华穿着长裙,优雅风趣,热情大方,谈笑自如,穿梭于名流之间,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引起了徐志摩,陈西滢的关注,不消说,那一天的泰戈尔之行是非常满意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陈西滢和徐志摩开始注意凌叔华。
几十年来,关于凌叔华、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之间的纠葛,人们最困惑不解的不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苦恋,也不是徐志摩和交际花陆小曼之间的恩怨,人们感到最困惑的,就是凌叔华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
是的,徐志摩究竟有没有和才女凌叔华产生过恋情呢?
当时泰戈尔是很欣赏凌叔华的,在燕京访问期间,这个睿智的老人就看出了徐志摩同时爱上了凌叔华和林徽因。
作为徐志摩的知心朋友,泰戈尔看出了徐志摩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摇摆,他建议徐志摩选择凌叔华。泰戈尔说:“凌淑华比起林徽因有之过而无不及”,他认为温柔内敛的凌叔华更加随和可亲,更加适合做夫人。可惜,凌叔华在感情方面,属于保守和矜持类型的,徐志摩要的是火热的感情滋润,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关系,却难以成为恋人。
在陈西滢担任《现代快报》主笔期间,凌叔华在《现代快报》上面发表了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为了探讨艺术,陈西滢和凌叔华开始通信来往,两人鸿雁传书,两年后,才确定了恋爱关系,可见,凌叔华是一个慢热型的女人,等她和陈西滢确定恋爱关系后,凌富彭还不知道女儿已经有了心上人,还准备张罗着给女儿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夫家。
凌叔华的父亲是当时的政府要员,有财有势,而陈西滢只是一个知识分子,并没有多少钱,凌叔华生怕父亲不同意这门亲事,先是找了一个亲戚本家,央求他替陈西滢去说媒。
那位亲戚本家也很会说,先是赞扬了一通陈西滢的在社会上的声望,学识,后又谈起凌叔华的婚姻大事。凌富彭不是傻子,他听出了言外之意,开始还有点不愿意,因为陈西滢在北平城虽说学问很深,可是由于经常讽刺别人写的东西,在凌富彭眼里,是一个爱出风头的读书人。
最后的成功,还是得利于那位亲戚的述说,再加上凌富彭也是一位文人,对搞学问的,也很赏识,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26年凌叔华结婚的时候,凌富彭给了凌叔华28间屋子做嫁妆。可见,凌富彭对自己这位女儿,还是很看重的。
凌叔华是一位克已让人的女性,尽管她在林徽因、陆小曼、徐志摩四角恋中,处于一种很尴尬很微妙的处境中,可是,凌叔华还是隐忍着小小的不快,很宽容的和陆小曼、林徽因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往来,从这可以看出,凌叔华是一位气量够大的女人,她的人缘非常好。
现在已经确认,凌叔华是有过情人的,她的情人是英国的帅小伙子朱利安。
35年的时候,朱利安来武汉大学任教,当时凌叔华是武汉大学的教员,陈西滢是武汉大学的校长。在共同的教职生活中,朱利安狂热的爱上了比自己大八岁的凌叔华,而凌叔华也在和胡适沉闷无趣的生活中,呼吸到了一点野外的空气,当年,她三十五岁,面对朱利安的疯狂求爱,重新唤起了她对爱情的向往,他们相爱了。
凌叔华是一位理智的女人,她一开始并不愿意此事闹得人尽皆知,她的思想还是守旧的,可是,朱利安却破坏了她的平静,朱利安不论什么场合,都会对凌淑华示爱,也不管校长的面子过的过不去,他还给母亲写信,津津乐道他和凌叔华的外遇经历,述说他们第一次亲密……
事情已经不可逆转,凌叔华也就放任了,他们还曾经半公开的,一起到了北平,尽情的畅游……
这段感情经历,是凌叔华不语外人道的一段历史,当时,凌叔华是真的爱了,她觉得久违的热情又一次回到了她的身上,她本来是个矜持的女子,是朱利安的狂放,把她的心,溅起了波澜。
其实,凌叔华的一生,过得太平淡了,她需要有一场狂野的恋爱,来让自己燃烧一次。以前徐志摩的热情属于浪漫迪克的朦胧,胡适又比较守旧,只有朱利安是主动的,也可以说是近乎蛮横。
矜持的女子,在遇到强势的男子,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她需要这么一场爱的滋润,需要有人用爱来征服她,中国的文人,太含蓄,太紧张,遇到凌叔华这样理性的女子,往往被她的冷静所吓退,只有这个异族的男子朱利安,彻底的颠覆了凌叔华对爱情的看法,她愿意把自己交给这个男人……
结果,良家女子的出轨,往往是伴随着悲剧的,朱利安只是把凌叔华当做他的K。也就是第十一个情人,他在英国受到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的熏陶,认为情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甚至一个男子,可以拥有很多情人……
凌叔华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定,要朱利安娶自己,当时,他们的恋情闹的纷纷扬扬,凌叔华也是没有了任何退路,可是,即使她以死相挟,朱利安还是不情愿结婚,这个时侯,凌叔华的丈夫胡适给凌叔华指出了三条路:其一,和凌叔华协议离婚;其二,不离婚,但分居;其三,彻底断绝朱利安。
凌叔华走投无路了,朱利安不肯负责,也不娶她,让她情何以堪,多亏丈夫还有一个第三条,于是,她和丈夫重归于好。可是,此时朱利安却是另一种态度了,他只准自己甩掉女人,却不允许女人甩掉自己,于是,他疯狂地要求凌淑华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和自己远走高飞。对于他的出尔反尔,凌淑华彻底看透了这个男人的本质,她再也不想被这种非理智的恋爱所迷惑了,她清醒了,于是这一次,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朱利安。
良家女子终于还是回归了正常的轨道,她终于知道,外遇毕竟是外遇,没有一个男人,会珍惜那段非正常的感情。朱利安的逃避和不负责,让她看到了丈夫和家庭的可贵,只要他的家门还对她敞开,她还回到丈夫身边。
这是凌叔华很少对人提及的一场婚外恋,从此后,她再也没有爱过。
她终于尝试到了一次被爱情毁灭的滋味,尽管这感觉,不是徐志摩给她的,她还是轰轰烈烈的付出了,轰轰烈烈的经历了,只要轰轰烈烈的得到过一次,今生也不怨了。
可以说,在这场婚姻保卫战中,陈西滢是一位胜利者,经过长相处,他也知道,凌叔华只是一时的被迷惑,他知道妻子会回来的,结果,如他所愿,妻子回来了,破坏家庭的第三者逃之夭夭。
朱利安被凌淑华拒绝后,回国参加了西班牙的战乱,重伤死亡。他的死亡,让这段感情变得美丽了,只不过,凌淑华的心里,会不会怀念这段疯狂的恋爱呢!
1990年5月22日,旅居国外多年的凌叔华叶落归根,在北京逝世,经她的要求,葬在了丈夫陈西滢身边,她是爱丈夫的。暧昧的情愫,狂乱的婚外情,都经历过了,只有身边这个男人,才是肯为她负责一生的男人,她在他身边,无悔无怨。
————————
加我微信公众号;家政女王的天地
继续阅读:历史 婚姻 婚外情 徐志摩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和徐志摩发生了一段情,不输于林徽因的女子凌淑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那些出轨的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出轨的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01男女出轨不一样最近关于“白百何出轨”的讨论又是一波热潮,这个让我想起去有两件吸睛的明星出轨案件。两件事情现在的处理结果是王宝强&马蓉的离婚案,法院正在审判之中;谢杏芳原谅了林丹,回归家庭。两件事对比一下,人们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男人出轨易被原谅,女人出轨就是宣布婚姻死亡。三个人的关系。图片来自网络这个结论在中国几乎普遍适用,而且是相对较好的结果。中国有一档收视率高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我看了日至今的节目,得出的结论:男女出轨中,女性被杀的概率比较大。那么,今天要给大家来扒一扒三个婚姻内出轨的女人,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当大家在讨论出轨时,三个名媛的故事给你不一样的视角。02她出轨了,依旧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第一位出场的是民国名缓凌叔华,陈西滢的太太。她的成就可以看我前面写过的一篇文章第一位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凌叔华话说凌叔华下嫁陈西滢,婚后两人去了武汉大学执教。在1935秋,作为文学院院长的陈西滢接待了一个英国来的年轻诗人,名字叫做朱利安.贝尔。他的姑姑就是独立女性非常喜欢谈论的一本书《一个人的房间》的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接待这位浪漫的年轻诗人过程中,凌叔华被吸引了,很快朱利安降服了,两个人一起出入北京的社交圈,闹得人尽皆知。绯闻很快传到陈西滢的耳朵了,毕竟是受了高等教育的文人,他给了凌叔华三个选择:要么离婚,要么分居,要么和朱利安一刀两断。凌叔华与陈西滢。图片来自网络凌叔华心里想离婚,她发现自己只是因为陈西滢有英国留学的背景而结婚,并不没有爱的感觉。但是,朱利安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凌叔华的爱恋里,也不准备娶她。这样的局面,凌叔华无奈选择与朱利安一刀两断。后来,凌叔华和朱利安还藕断丝连,直至年轻的朱利安战死西班牙。情人死了,凌叔华和陈西滢的婚姻还在继续,随着陈西滢出任国民党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他们的定居巴黎,后搬至伦敦。时空虽然变了,但两个人各自有“一个人的房间”,只是维系名义上的婚姻。有人问陈西滢不离婚的理由,他答:“她是才女,她有她的才华。”因为爱才而不离婚,可他口中有才华的凌叔华一生只写了五本书,成就太低了,当年民国三大才女:冰心,林徽因,凌叔华。以凌叔华的名气最低,成就最低。这大约是婚外情的代价之一吧。03她的出轨成就了另一个天才第二位女性估计认识的人更少了,但提起她的男性朋友,一个个如雷贯耳。宣称“上帝死了“的尼采向她求婚,被拒绝了。诗界的风云人物里尔克向她求爱,爱尽了,她说分手。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晚年曾介绍学生和救济的钱给她,称赞她是最聪慧的学生之一。一个只挑选天才灵魂作为伴侣的女性,她是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安德烈亚斯是她先生的姓氏,他们在结婚时就签订了一个协议:两个只做法律上夫妻,只是名义上的婚姻,不会有任何肉体的关系。说得简单点,莎乐美和安德烈亚斯的婚姻只有精神的交流。天才女性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图片来自网络安德烈亚斯之所以会答应,只是相信莎乐美会变的,当他发现这是莎乐美是真的这样做时,他甚至在半夜拿了斧头闯进莎乐美的房间,要求发生肉体关系。莎乐美拒绝了,她对安德烈亚斯更多的是一种对父亲的依恋。后来,她给安德烈亚斯找了情人,照顾他的子女,遗产也是留给他的子女。莎乐美的勇敢之处在于实践了一种只有精神交流的婚姻,但在婚外的恋情里,她追求的是灵肉一致的爱情。婚后的她先是和一个不出名的医生有过一段恋情,再后来就是里约克了。莎乐美之所以是让人记住的莎乐美,在于她有很高的智慧和极致洞察人性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平衡情人与丈夫之间的情感,这点很少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所以,她安然无事,因而伟大。04她的私奔成了一段传奇最后要扒的这位知道的人更少了,首先我得确定你们知道D.H.劳伦斯。他是位英国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画家,中国人了解他是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等等的书得知他的名。D.H.劳伦斯遇见弗瑞达之前也是处过几个女朋友,还有一个未婚妻,但他不是很满意。但第一次去拜访诺丁汉大学的语言教授,开门的是他的妻子弗瑞达,两个人交谈了二十多分钟后作出一个疯狂的决定:两个人私奔了。D.H.劳伦斯。图片来自网络这在外人看来是是天雷勾地火,干柴遇烈火的事,只是他们都死了,人们才发现他们是真正的人生伴侣。弗瑞达女士当时抛弃的是一个大学教授的丈夫,还有三个孩子。但当她发现婚姻的生活让她的精神生活快要窒息,而D.H.劳伦斯的出现,像是一道曙光,一道闪光,一束阳光,给她带来了全新的世界。她果断地出轨了。当然,后来她和他的丈夫办了离婚手续,花了好长的时间获得了孩子的原谅。有人说,没有弗瑞达,D.H.劳伦斯的作品的深度得不到拔高,但反过来想,如果没有D.H.劳伦斯,弗瑞达又是什么样的人生呢?三个女人,三段传奇,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像她们一样精彩。但无可否认的事实,一个人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做错了事,都是要付出代价,她们也一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历史如明镜,每个人都是历史!
作者最新文章泰戈尔眼中哪位民国美女作家的风采压过林徽因?来源:凤凰卫视 09:41
核心提示:凌叔华的风采得到客人们的赞许,泰戈尔向徐志摩称赞,她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凌叔华成功进入新月社的圈子,新文华圈子里汇集了徐志摩、陈西滢这样的年轻才子精英,又有胡适这样有名望和影响力的人物,更加适合凌叔华。凌叔华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3月2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  今天我们将会继续讲述民国名媛的故事。1989年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乘搭从伦敦飞往北京的航班,回到了阔别42面的家乡,她就是在绘画和文学上兼有所长的民国名媛凌叔华。  70多年前,适逢清末民初,国内局势动荡,凌叔华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主持过北平最早,也是声明最响亮的文化沙龙,康有为、齐白石、泰戈尔等等,都是她的座上宾。  清末语言学第一人辜鸿铭是她的英语启蒙老师,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周作人呢是她的文学导师,而鲁迅称她是高门巨族,并且亲自为她的新书作序,胡适为她的婚姻出谋划策,徐志摩逝世之前,曾经把自己最私密的日记,交由她保管,那么当年的民国少女究竟是如何走出闺阁,将自己与这些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呢?她是如何成就了这最璀璨飞扬的青春岁月呢?  解说:作为一代民国名媛,凌叔华最肆意飞扬的时代开始于1923年,那年9月,是古都北京最美好的季节,这位燕京大学23岁的大三女生,略显冒昧的给一位在校园内引起巨大反响的特聘教授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这几年来,我立定主意,做一个将来的女作家,所以用功在中、英、日三国文上,但是想找一位指导者,所以我大着胆请问先生肯收我做一个学生,此人正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周作人,他的名声曾一度高于他的哥哥鲁迅。  陈学勇:她曾经明确的跟周作人讲过,现在女作家太少了,女性能写作的不多,就是她一是要为女性争一个名分吧,而且在这之前她也曾经在《晨报副刊》写过文章,明确说,对有些人批评女性,不参加文化活动啊或者那个,她就表示强烈的那种反感,。  解说:进入燕京大学之前,凌叔华就读于天津直隶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那是中国第一所工办女校,邓颖超、许广平等也就读于此,1919年,她们都曾走上街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从那时起,凌叔华就有了要做一名女作家的念头,事实上,在五四运动之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女作家的存在,她们被统称为才女,而出身则两极分化,或者是名门闺秀,或者是风尘女子,但无论如何,都是男性社会的装饰品,但五四运动之后,女作家群体开始渐渐浮现在文学舞台上,凌叔华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舒乙:当时女大学生都非常少,只有男校,好不容易出来一个要专门注明这是女校,那么女校的毕业生非常少,所以当时女性能成为知识分子,也是凤毛麟角的,当然成为非常优秀的女性知识分子就更少了,所以这些人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而且呢,知名度很高,那么男作家对她们也都是众星捧月啊。  解说:凌叔华早就看清楚自己作为女性的优势,当她在给周作人的信中,表明女学生身份时,周作人面对一位楚楚可怜,又有才气的女子,很快就给予十足的绅士风度和保护小辈的师友情怀。  陈学勇:就是周作人回忆,她寄了一叠文告给他,那就可想而知,既然周作人也比较认真,刚才讲了,还是很热心辅导她的。  解说:周作人先把凌叔华的一篇长篇小说推荐给《晨报副刊》,当时的主编孙伏园是周作人的好友,三个月后小说发表,这成为凌叔华的处女作,从此,凌叔华开始接二连三,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正式开始作家生涯,晚年,凌叔华回忆她的创作生涯,追忆周作人曾给予的热情提携,她说,那完全是望子成龙的态度。  舒乙:凌叔华当时名气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鲁迅先生给她写序,她有两本这个短篇小说集,是一开始的《小哥儿俩》这样的文集,鲁迅先生写序,这个就是鲁迅先生格外地器重她。  解说:在周作人的提携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凌叔华已经在《晨报》上发表了五篇小说与散文,并且与鲁迅、孙伏园等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实现自己从女学生到文艺女青年的转变。  紧接着,她将通过一场茶会,最终使自己在文化圈声名大噪。1924年4月,一艘邮轮缓慢靠近上海码头,甲板上一位花白胡须的七十老人,就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此时,码头上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翘首以盼,未来的一个月间,他将作为翻译全程陪同大师,泰戈尔访华团一行人一路讲学,从南京到济南,最后抵达北京,这张照片中,泰戈尔在天坛演讲,一边站着林徽因,另一边站着徐志摩,而此时的凌叔华,还是一名席间倾听讲座的学生,但她不久将反客为主。  韩石山:泰戈尔访华在中国,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极为轰动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轰动朝野,无论政府要员,还是下边的著名的民间的文化人都参与进来了。  能参加进来的,实际上就等于是进入了一个主流的文化圈子,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解说:当泰戈尔一行人来到燕京大学,她果断向访华团中的一位画家兰达波士发出邀请,参加由齐白石等中国画家组织的聚会,泰戈尔一行人欣然赴约,而聚会的地点正是在凌叔华的家中。那凌叔华这位年仅24岁的女学生,何以能在家中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茶会呢?  史家胡同,在紫禁城东边不远处,是北京一条人人都知晓的著名胡同,在这里,曾居住过诸多历史文化名人,从史可法、赛金花到章士钊、华国锋、乔冠华等,在上个世纪初期,这条胡同住着一户显赫的家族,家的主任便是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  陈小瀅:这个是我的外祖父,一个是清朝的时候,一个是民国了,一个是穿着那个清朝的那个衣服,一个是民国以后,穿着外国礼服,不是嘛,直隶副布政使,就是算是河北的副省长,那个意思,那个这儿他是顺天府府尹,就是说北京市长。  解说:凌福彭是广东番禺人,1985年赴北京赶考,成为全国排名前五名的进士,那一年他的名字与康有为等其他同一届进士一起被刻在了北京孔庙的石碑上。  凌叔华的童年,就成长于史家胡同这座高门巨族的大宅里。  舒乙:中国的作家没有穷人,应该这样界定,解放区的咱们不说,我说的是五四的那一批,国统区的成名的作家,没有穷人出身的,就起码是有一点钱可以上学吧,所以这样呢,她们的出身一般来看都是比较高的,那么其中冰心先生,凌叔华先生,林徽因先生,这都是上层职员,或者是贵族出身的人。  解说:1924年5月,晚春,在凌叔华的主持下,泰戈尔访华团与陈师曾、齐白石等中国画家,齐聚于凌府的后花园,徐志摩和陈西滢陪着泰戈尔前往,丁西林、胡适、林徽因等人也去凑了个热闹,此次凌府没有准备酒饭,而是别具心裁地备下数百枚新鲜玫瑰,紫藤花饼,还有家中小磨磨出的杏仁茶,凌叔华的风采得到客人们的赞许,泰戈尔向徐志摩称赞,她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凌叔华成功进入新月社的圈子,新文华圈子里汇集了徐志摩、陈西滢这样的年轻才子精英,又有胡适这样有名望和影响力的人物,更加适合凌叔华,不久,她成为由徐志摩任主编的《晨报副刊》,由陈西滢任主编的《现代评论》力捧的女作家,从此迎来她人生中最辉煌的时代,然而,就当凌叔华在京城文化界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之际,一场舆论的风暴,也即将降临。  陈晓楠: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被鲁迅骂过的人不少,其中被骂的最惨的呢,当属时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陈西滢,起因很简单,陈西滢在其主编的《现代评论》上发表了《抄袭与剽窃》一文,大意是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涉嫌抄袭日本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其实这也不是陈西滢自己的观点,而是将其他学者的观点刊登出来,但这确实让鲁迅大为光火,随即在《语丝》上刊登《不是信》一文,加以反驳,对于鲁迅的反击,陈西滢并没有回击,此事算是告一段落,然而谁成想,不久,这件事儿将为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之间的大论战埋下伏笔,而凌叔华未来的人生轨迹,也将随之彻底扭转。  解说:自从邀请泰戈尔喝茶之后,凌叔华就与新月派的一众文人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在她写给胡适的信中写到,我想你也不高兴有先生二字,所以去了,请恕大胆了。  从此,她就亲密地直呼胡适为适之,胡夫人为冬秀姐。  陈学勇:实际上她知道胡适的影响,胡适的作用,她有好多事情还得依靠胡适,比如她妹妹到美国读书,就请过胡适帮忙,她以后丈夫,种种事情都离不开胡适,她知道胡适是一个大靠山。  解说:徐志摩也把凌叔华视为红粉知己,与她通信成为徐志摩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说也怪,我的话匣子,对你是开定了,管你有没有兴致听,我从没有说话像对你那么流利。  没过多久,徐志摩就将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装箱积存于凌叔华处,其中包括他与林徽因互往的信件,因为那时他已经开始与陆小曼在一起,便不方便留在身边,与此同时,徐志摩好友,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陈西滢,也对凌叔华展开追求。  陈学勇:陈西滢也是一个,长相也许不一定赶得上徐志摩,但是那种北大的,文学教授的地位,跟当时主编《现代评论》杂志的那种成绩,应该讲还是很符合,凌叔华的一种理想的。  解说:然而,就在凌叔华在北京文化界如鱼得水之际,她的恩师与恋人之间却爆发了一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场大论战,凌叔华无意间被卷入风口浪尖。  陈学勇:因为涉及到一场纠纷,那就是在现代文学上很有名的语丝派跟现代评论派的一场论战,这就是语丝派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那么现代评论呢主要是陈西滢,当然还有其他,像徐志摩啊、李四光啊。  它当时起因就是因为女师大的学潮。  解说:1925年春天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正酝酿着一场驱逐校长杨荫榆的风波,当时教育总长章士钊不满女师大民主开放的思想学术氛围,趁机免去许寿裳的校长职务,邀请从美国回来的杨荫榆继任,杨荫榆强调秩序、学风,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过问政治活动,反对学生上街游行,这使得她与进步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计划,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而鲁迅的学生许广平,正是这场学潮的骨干和组织者。  两个月后,日,59岁的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约有74万民众前往致祭,女师大的许多女生想去参加孙中山的追悼会,但是遭到了杨荫榆的阻拦,这终于成为女师大“驱杨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但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包庇下,“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和刘和珍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女师大的老师鲁迅坐不住了,他的语丝派站到学生一边,批判杨荫榆及其背后的北洋政府。  陈学勇:鲁迅跟周作人都是站在学生这一边的,那么陈西滢就觉得,这些老师们支持学生过火呢,觉得不妥当,也写了文章,于是引起了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解说:鲁迅和陈西滢之间本就有嫌隙,一番文坛恶战就此掀起,双方皆为杂文高手,彼此文章都互相刺伤,这件事本与凌叔华无关,但由于她正和陈西滢交往,《语丝》的一些文章,还是将她卷入其中,称她为《晨报副刊》画的刊头涉嫌抄袭国外画家的作品,当时周作人任《语丝》的主编,凌叔华向其求助,周作人委婉拒绝了。  凌叔华对老师有些失望,而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对凌叔华的声援,也让二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凌叔华和陈西滢虽是自由恋爱,但为了顾及父亲的颜面,1926年,凌叔华拜托家族中一位有身份的兄长以及胡适等人向父亲说项,当年7月,她稳妥体面地嫁给陈西滢,还从父亲那得到一笔丰厚的嫁妆。  陈小瀅:主要是就是我外祖父的后花园,这一部分就给了我母亲,作为她的嫁妆,是这样的,干面胡同是他们我外祖父他们的,我母亲年轻的时候,就结婚以前都住在干面胡同。  解说:如今坐落于北京史家胡同24号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曾经是凌府的后花园,凌家的文化沙龙大多在这里举办,凌福彭将这座后花园连同这里的99间房当做嫁妆,送给了女儿凌叔华。  然而这对新婚夫妇在这座大院里并没有居住太久,随着语丝派与新月派论战的日益恶化,陈西滢在北京有些呆不下去了。  舒乙:因为当时鲁迅先生的威望太大了,恨不能就是他说一句话,那个人就倒霉一辈子,有点这个味道,所以后来陈西滢呢就在北京呆不住,所以他就到武汉大学,去当文学院院长,因为他毕竟还是个大人物,那么就等于凌叔华呢就跟着他到武汉,她自己也教书,这样等于躲开了鲁迅。  解说:鲁迅与陈西滢之间的论战前后持续了两年之久,在此期间,鲁迅的日子也不好过,日,爆发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学潮的“三一八惨案”,当场死亡47人,伤200人,《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惨案发生后,鲁迅撰文《纪念刘和珍君》,批判段祺瑞政府,结果不久,他的名字就出现在政府通缉名单上,斟酌之后,时年8月,鲁迅决定与许广平离开北平这个是非之地,这场论战终以鲁迅前往上海,陈西滢奔赴武汉而告终。  而凌叔华在京城最为风光无限的青春岁月,也随之落下帷幕。  陈晓楠:1936年10月上旬,武汉还没有褪尽暑气,武汉大学所在的珞珈山,依旧妖娆,一天下午,一位来自英国的青年教师朱利安贝尔,走进了一栋位于半山坡树木掩映的小楼,这里正是陈西滢和凌叔华的家,而此时,已是这对夫妇在武汉大学的第八个年头,事后,朱利安在给母亲的信中如此说,整个下午,我都和文学院院长一家呆在一起,有他的妻子和六岁大的女儿,我们的谈话方式很愉快,简直是内地的剑桥。  然而,那天下午在座的几位当事人都无法预料,这位年轻的英国人,将在珞珈山发生一段浪漫的情事,而这段情事的女主角呢正是院长夫人,凌叔华。  解说:初到武汉,凌叔华继续文学创作,素材来源大多是当年在京城生活的经历,她将稿件寄给徐志摩主编的《新月》杂志,获得不错的反响,两年后,陈西滢接替辞职的闻一多,成为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作为家属,凌叔华并不能担任教职,此时,二人已经搬入远离闹市,风景俊秀的珞珈山,虽然充满诗意,但凌叔华时常觉得,这里乏味的像一座坟墓。  陈学勇:原来北平有胡适在那里,徐志摩在那里,陈西滢啊,叶公超啊很多,梁实秋啊,他们所谓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那个文化圈呐,后来更加由于复旧派的卷土重来,迫害那些新文华的战士们,纷纷包括鲁迅在内纷纷南下,他们又到了武汉,武汉那个地方,从文化这个角度,不能讲沙漠嘛是个边缘地带。  解说:1935年,是凌叔华步入文坛的第十年,这一年她成为《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的主编。  陈学勇:那个是全国影响也蛮大,因为她利用她丈夫等等的关系,向全国各地,约了很多名家的稿子,女作家就包括陈衡哲,男作家里,那沈从文就不用说了,包括巴金,所以当时武汉还从来没有出现这么好的副刊。  解说:也就是这一年的秋天,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诗人朱利安贝尔,进入凌叔华的世界,对于这位远方来客,起初凌叔华极尽地主之谊,陪他买生活用品,挑选窗帘,布置宿舍,很快,朱利安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我爱上了一位中国女人,她是一位官员的女儿,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小说家,她是我见过最迷人的小家伙,我会让她爱上我。  陈学勇:朱利安贝尔,这个大家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很大的了,他的妈妈是画家,是英国很有名的一个画家,他姨妈就是名气更大了,就是沃尔夫,弗吉尼亚沃尔夫,是世界级的大作家。  解说:女方的寂寞,南方的猎奇,使得朱利安追求凌叔华的过程异常顺利,不久他们就密谋去北京幽会,住在离史家胡同不远的一个德国旅馆,一起游遍故宫,北海、颐和园,这次幽会远离武汉,但已经半公开化,很快,女作家和英国诗人的绯闻,在武汉大学传得沸沸扬扬,陈西滢也终于得到消息,他理智的提出三个方案,一,协议离婚,二,分居,三,与朱利安断绝往来,破镜重圆。  考虑到离婚将带来的负面效果,凌叔华理性地选择回到朱利安出现之前的生活轨道。  陈学勇:陈西滢,用他女儿后来讲的话,爱才,就是不管怎么样,凌叔华是很有才华的,确实很有才华,画也非同寻常,小说也名垂史册,他不忍心就丢失这么一个才女。  解说:朱利安与凌叔华分手后,参加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7月,在中国卢沟桥枪响后的第十一天,就战死于西班牙前线,临死前他喃喃自语,我一生想两件事,有一个美丽的情妇和上战场,现在我都做到了,诗人结束了他浪漫的一生,却给凌叔华的婚姻留下无法愈合的裂痕。  陈学勇: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凌叔华才带着女儿陈小瀅到英国去跟丈夫聚会,所以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但这个再也没有回来指的是作为侨民旅居在国外,像中间到了建国以后,1959年以后,还回来过几次。  解说:1946年,凌叔华携独生女陈小瀅几经辗转,前往英国伦敦,投奔在那里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陈西滢,之后,凌叔华写作,办画展,到新加坡讲学,但与丈夫的关系却渐行渐远,虽然他们最终白头到老,但在陈小瀅的记忆中父母在家中鲜少交谈,直到1970年陈西滢去世,最后十几年间,他们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  陈晓楠:1989年冬天,凌叔华意识到漫长一生,所剩之路不长了,此时她几乎不能行走,但还是决心启程回到北京,回到她的出生地,了却最后的心愿,1990年春天,凌叔华在北京医院度过九十大寿,然后在舒乙的帮助和陪同之下,与女儿去了北海和史家胡同,曾经作为嫁妆的99间房已经住满了居民,仅留下来比较完整的院落,成为一所幼儿园,小朋友们列队欢迎这位远道而来,不能下地的老奶奶,凌叔华搬进这座大院,也正是这般大的年纪,她絮絮呓语,妈妈正等着我吃饭呢,这是一代名媛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微笑,6天之后,她彻底走完了人生了旅程,明天,我们将会走进另外一位名媛的世界,她可谓是民国时期最有故事的女子,据说她才高八斗,也倾倒众生,兼具风采与文才,柔情与豪情,胡适说,她是旧时北京城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她究竟是谁呢?明天见。分享至:
相关搜索:..
->->->->【热点推荐】简版| | ----17-12-04 03: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忆我的父亲陈西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