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干柴烈火花能养多久中能生存多久?

烈火中永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烈火中永生
《烈火中永生》是水华执导,赵丹、于蓝、张平等主演的剧情片。1965年上映。讲述在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镇压。江竹筠的丈夫被敌人杀害,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后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
《》是水华执导,赵丹、于蓝、张平等主演的剧情片。1965年上映。讲述在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镇压。江竹筠的丈夫被敌人杀害,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后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
烈火中永生剧情简介
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原型、、)带领游击队下山,营救江姐(原型江竹筠)。她拦劫了押送江姐去重庆的囚车,但狡猾的敌人已将江姐从水路押走,囚车里是可耻的叛徒甫志高(原型),双枪老太婆当即处决了这个卑鄙的家伙。
江姐被押往重庆,敌人妄想在江姐身上打开缺口,获得重庆地下党的线索。无数次的审讯,日日夜夜的酷刑,江姐的身体被摧残着,但是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反击了敌人,保卫了党组织。
在监狱中,许云峰(原型许建业)和江姐还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49年4月,我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了南京。随着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加紧迫害被囚在重庆狱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把许云峰囚在一座阴森的地牢里,企图将他和狱中的其他难友隔离开来。解放军日益逼近四川,敌人预谋屠杀狱中的共产党人,狱中的党组织积极地策划着越狱行动。
为了尽快与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在狱中做杂工的老犯人、疯老头华子良(原型韩子栋)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华子良是15年前的山区的党委书记,被捕后他接受党的指示,利用陪法场的机会,伪装成疯子,蒙混了敌人,长期隐蔽下来。华子良借与敌人一起去买菜的机会,机智地与狱外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把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带回狱中,交给江姐。许云峰虽然被禁锢在黑暗潮湿的地牢里,但他用尽全力,夜以继日地用带着镣铐的手,挖开了狱墙的砖石,为同志们越狱突围准备了洞口。洞口上印着斑斑血迹。
敌人在死亡前夕疯狂屠杀政治犯,江姐和许云峰被敌人杀害了;华子良率领难友通过许云峰留下的地洞,冲出牢狱,与前来接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及华蓥山游击队员们会师,这时,华子良也与分别15年的老伴、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团聚。
烈火中永生演职员表
烈火中永生演员表
烈火中永生职员表
电影《烈火中永生》DVD版封面
经典银幕形象
编剧:(周皓)、、
美术设计:Wei Qin
录音:蔡军、张家克
副导演:赵元
副摄影:于振羽
化妆:孙月梅
于蓝已成江姐代名词
剪辑:严尚华、
照明:张海山
特技摄影:
特技美术:门玉凤、米家庆
烈火中永生幕后制作
于蓝已成(江姐)代名词
本片根据、所著的红色经典小说《》改编;影片以、的斗争活动为中心,表现出当时艰难的地下革命斗争和严酷的狱中斗争的情景,以及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
编导们准确地把握了反动派全局性毁灭的命运和在局部范围内的疯狂肆虐所形成的强烈对比的形势特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影片还以充满凝重、刚烈、昂然的格调,浮雕般地推出英雄群像:许云峰、江姐、华子良等,与穷凶极恶的对比,衬托出英雄人物们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本片制作严谨、演员阵容庞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原作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创作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后轰动一时。
影片《烈火中永生》是编剧(署名为)与导演继《》、《》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影片结构紧凑,戏剧冲突集中在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等人身上展开,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英雄群像也得到浮雕般的凸显,全片洋溢着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
水华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也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导演风格上简洁严谨、细腻含蓄的特质也同样体现在影片《烈火中永生》当中,同时片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虽然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影片,但导演避开豪言壮语式的表现,注重挖掘生活细节,在真实感人的细节中展现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这种刻画人物的细微笔触也使一些了了几笔的次要人物成为颇具光彩、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如在狱中装疯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天真可爱、富有正义感的等。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在出演许云峰时,努力追求一种即兴式的、真实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这一人物既有内在的英雄气概,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可以说许云峰是赵丹所创作的银幕形象中最不“过火”、最少“舞台化”痕迹的一个角色。扮演的江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光彩不仅来自她的宁死不屈,也在于于蓝将女性的温和细腻融入到人物的举手投足之中,这些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
扮演的徐鹏飞,将人物对党国的效忠和对的残忍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又能从人物的心理出发,对徐鹏飞急于求成时的焦躁、最后覆灭前的歇斯底里都做了恰当的处理,避免了反面人物塑造上的脸谱化。
影片完成于“文革”即将来临的1965年,有评论指出在拍摄英雄人物时,该片在影像与光影的运用上存在着意识形态化倾向,使英雄人物有“”的感觉。例如:许云峰、江姐等革命者形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则多使用舞台式的,并常常处于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在敌我双方的中、全景中,英雄人物大多占据高处和前景,获得视觉上的优势,在对切镜头中,英雄人物通常是低位仰角拍摄,反面人物多为平位拍摄,造成一高一低的视觉效果,等等。尽管如此,《烈火中永生》仍然是一部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影片。
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小萝卜头)
1965年,参加了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著名小说《红岩》改编的故事影片《烈火中永生》——以他的相貌是扮演原定的男主角之一成岗的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后来这个剧本在有限的时间段里,要以重点突出和表现剧中的女英烈江姐和另外一个男主角许云峰,而把小说中的三个主角之一的成岗给完全删除了。王心刚在影片中扮演的仅是配角,待到影片完成之后再几经修改,王心刚的这一配角不但没有“成活”,而且成为没有任何特点的无名难友之一了。
本来一部非常之好的题材,却由于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和“文革”风暴前夜的冲击,而最终本该让王心刚可以在银幕上绽放光彩的又一个英雄形象,就这样被人为地扼杀在摇篮中。
完成于“文革”风暴前夕的《烈火中永生》,也是生不逢时,不合时宜。虽然这部被喻为“红色革命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即在社会上好评如潮,江姐、许云峰、成岗的英雄形象,整整鼓舞和感召了一代有志青年。
可是,把这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却又被等人抓住把柄,他们气势汹汹地质问道:“这部小说是为叛徒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因为真实事件中的重庆市委书记确实是出卖同志的叛徒,而小说中的同一人物却是正面歌颂的对象,江青等人混淆了文学作品和真实生活中的同一概念和范畴。
该片的编剧夏衍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片完成书写演员表时,并没有像以往由他编剧的影片那样写上“夏衍”的名字,而是改为人们陌生的“周皓”两个字,把“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同名小说《红岩》改编”的字体也写得很小,并删节了其中的许多已完成的镜头,起初由王心刚扮演的革命者成岗最为合适,但由于要有限的篇幅里去重点突出江姐的形象,而被迫让王心刚改演刘思扬,在经过几次修改之后,最终一向扮演主角的王心刚,成了一个“无名难友”的角色。
电影《烈火中永生》剧照(徐鹏飞)
时隔不久,江青审看影片的事情,让总理知道了,他立刻抽出时间和该片的主创人员,并邀请有关评论家,再次坐在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放映结束后,他并没有开口,而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观看这部影片的被邀请的评论家们,并不知道江青审看影片的一幕,所以大家各抒胸臆,畅所欲言,认为英雄的性格气质是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与会者一致认为影片很感人,演员表演也很到位。最后,总理站起来爽朗的笑道:“你们胜利了!”总理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顿时使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
随后,主创人员又按照周总理的建议,增补了江姐、许云峰刑场就义的一场戏,以增加影片的高潮和艺术感染力。但影片的最后以难友们同解放军、游击队在下相汇合的大团圆结尾,不但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显得非常生硬、虚假,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影片的悲壮气氛,使影片逊色很多。
但是,赵丹自己绝对没有想到,这竟是他自1932年从影以来,自己最后一次在银幕上的亮相。
这里空空如也,等待你来评论!
.优酷[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小编看到有很多的网友在追一部电视剧名叫烈火如歌,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还是很精彩的,当然了,烈火如歌是一部带有宫廷色彩的古装片,小编也是看到这部剧里面有迪丽热巴主演,剧情还是比较好看的,那么,说到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电视剧烈火如歌中的流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伤不到如歌呢?关于这个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流火是暗河宫的幻术从表面看流火是个发着红橙色光的灯笼,它的来源是暗河宫的幻术,当时如歌和银雪在烧饼铺,银雪为了讨如歌开心,变幻出了流火,他告诉如歌流火的来历。之后暗河宫的宫女也提着灯笼来到烧饼铺,所以说流火确定是暗河宫的幻术幻化而成。银雪曾经背叛缥缈派成为暗河宫的弟子,他会流火幻术也不足为奇。玉自寒要亲自上战场抗倭,但暗河宫的人却用流火来控制和包围军营,每个试图碰触流火的将士都会被炸下来,整个天空都是橙色的灯笼,奇怪的是如歌在这些流火中穿梭没有事,每个流火灯笼都不敢碰她。流火为什么避开如歌烈如歌不是烈明镜女儿,她的亲生母亲是暗夜冥,当年暗夜冥则是暗河宫的宫主,她的孩子自然不会被流火伤到,这也是因为如歌继承暗夜冥血液的关系。所以流火并不敢伤到她。流火有什么作用剧中,九月九重阳节,本应是如歌和战枫(张彬彬饰演)大婚的日子。而今日,战枫无缘无故的退婚,如歌不仅找不到战枫突然性情突变原因,也没有任何办法挽回战枫的心,重阳节成了如歌最伤心的日子。从今开始,她和战枫从订婚关系变成师兄妹关系。银雪为了哄如歌开心,便骗她喝了很多酒,如歌要银雪用缥缈派的功夫变一样真实的东西给她,以前没见过的东西,于是,银雪变祭出了“流火”。银雪用流火,打造宫灯一条街,只为获得如歌一笑倾城。剧情里的流火应该是一种火源,类似生命的起源火,火可以造就美丽的世界,让人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流火也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它可以燃烧一切,毁灭世界上的东西,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东西。银雪掌握的“流火”就是火种的起源,也是一种十分高深的武功。这里提到流火,与如歌有很大的关系,烈火山庄最厉害的武功是“烈火券”,烈火券是一种十分厉害的武功,只有烈火券才能克制暗河宫,为了人类的和平,流火万万不能落入黑暗界的手里。相关阅读:《烈火如歌》是嘉行传媒、SMG尚世影业、完美世界影视、曼荼罗影视传媒联合出品的武侠言情剧,由梁胜权、李伟基执导,周渝民、迪丽热巴、张彬彬、刘芮麟主演。该剧改编自明晓溪的同名小说,讲述火焰般纯真活泼的女孩如歌是烈火山庄的继承人,十九年前的尘封往事将她卷入漩涡之中的故事。该剧于日在优酷播出。上古时代,暗河宫危害天下苍生。宫主暗夜罗(赖艺饰)喜欢师姐暗夜冥,但暗夜冥嫁给了侠士战飞天。暗夜罗为报复战飞天,将战飞天家刚出生的女婴和烈火山庄庄主烈明镜刚出生的男婴掉包。烈明镜为女婴取名烈如歌(迪丽热巴饰),战飞天为男婴取名战枫(张彬彬饰)。战飞天去世,烈明镜收养战枫。烈如歌与大师兄战枫、二师兄玉自寒(刘芮麟饰)一起长大。烈如歌与战枫相爱。暗夜罗发现烈火山庄日益壮大,决意破坏。他骗战枫说杀害战飞天的凶手是烈明镜。战枫和烈如歌分手。烈如歌结识银雪公子(周渝民饰),银雪公子爱慕烈如歌,尽心保护如歌。战枫误信暗夜罗,杀死了烈明镜,嫁祸霹雳门。烈火山庄管家裔浪当年参与掉包婴儿事件,内心忏悔,向战枫吐露真相。战枫意识到自己杀死了亲生父亲烈明镜,他决意向暗夜罗复仇。烈如歌与战枫、玉自寒、银雪一起联手制服暗夜罗。从此暗河宫消失,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第18集烈明镜带如歌参与山庄议事,众堂主接连反对如歌成为庄主。烈明镜告知女儿战枫的性格有变,如歌改变主意决定承担起庄主的责任。姬惊雷不满师父安排而抱怨,执意推举战枫为庄主。薰衣因此十分吃醋,姬惊雷情话满点安慰佳人。如歌提议同门进行比武,功力大进的她成功压制战枫获得胜利。雷惊鸿得知父亲去世伤心欲绝,请求如歌帮忙欲重回江南祭拜。第19集暗夜罗逼迫战枫弑师,制定计划支走玉自寒。刀无瑕与景献王联手,阻止抗倭大军提前归来。凤凰前去霹雳门寻找舵主相助,可迫于暗夜绝的手腕大家拒绝提供帮助。雷惊鸿返回霹雳门祭拜父亲,当众揭穿暗夜绝身份却反遭门人的羞辱。银雪没有直接死亡,重伤的他再次出现在缥缈门外,祖师耗损功力将其冰封,欲待百年重返人间。景献王面见皇帝提出和亲事宜,玉自寒因为如歌上书拒绝。第20集玉自寒被迫将亲征沿海抗击倭寇,如歌愿意相随却被拒绝。烈明镜借与战枫比武试探,战枫发狂险些伤害师父。裔浪显现狼子野心,不敢屈居人下要帮战枫夺得庄主之位。烈明镜发现战枫的功法异常,派遣钟离无泪紧急调回山庄精锐。雷惊鸿冒险前来无刀城,再见刀冽香诉说相思。刀无瑕想要收买凤凰监视雷惊鸿,却不知被聪明的凤凰反利用成为雷惊鸿的护身符。【图文】在烈火中永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在烈火中永生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邱少云如何能够“战胜生理学”在烈火燃烧中坚持不动
, 与其说&违背生理学&,倒不如说是&战胜生理学&,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用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生物本能的伟大战士,一位英雄。本文摘自:《北京日报》日第16版,作者:董少东,原题:《烈火永生》在临床医学上,疼痛分为十级,烧伤痛一般可以达到第九级,而网传疼痛极限的分娩痛,实际上只能达到第七级。一个人的全身被烈火覆盖着,燃烧着,他感觉到的疼痛会是多少级?要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和坚强的精神,才能支撑他至死不吭一声、纹丝未动?是的,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邱少云。日,在执行潜伏突击任务时,美军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他严守战场纪律,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没有人能够体会邱少云烈焰焚身时持续的剧痛。一般人被开水溅到手上,也会惊叫,会条件反射地抖手。有人以己度人,认为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违背生理学&,质疑其真实性。邱少云承受的痛苦超过了人类能够忍受的极限,超过了很多人想象的极限。为常人所不能为,是为英雄。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最后的家书1953年初的一天,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23岁的邱少华正在田里插秧。一个乡亲急火火地跑来:&你家邱少云牺牲在朝鲜了。&邱少云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邱少华年纪最小,是目前唯一在世的邱少云兄弟。父母在1938年、1939年先后离世,四兄弟孤苦伶仃。老大邱东云早年过继给伯父,老三邱少全在外乡给地主做长工,很少回家。邱少华和比他年长四岁的邱少云相依为命,他几乎是邱少云拉扯大的,兄弟感情极深。邱少云离家时,邱少华18岁。一别五年,等来的却是二哥牺牲的消息。那一天是关溅乡的大集,邱少云和许多志愿军同乡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定期公布的牺牲名单。不久之后,铜梁县在藕塘湾的一片空场上,隆重召开邱少云追悼大会。邱少华才知道,自己的二哥成了志愿军最著名的英雄之一。为了纪念他,关溅乡玉屏村改为少云镇少云村。邱少华回忆,二哥身高大概一米七,很壮实。四方脸,黑乎乎的脸庞,眼睛很大,相貌和他很像。铜梁县邱少云纪念馆和生前所在部队所塑的邱少云塑像,都是照着他的样子做的。由于家贫难得温饱,儿时的邱少华骨瘦如柴,大部分农活都落在了二哥邱少云肩上。&二哥对我很照顾,重活累活都是他做。他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多给我一些吃的。&邱少华说。兄弟俩租种地主的几亩薄地,收成连租子都不够。地只种了一年多就放弃了,兄弟俩以挖野菜、做长工为生。&二哥为了糊口,干过很多活,泥瓦匠、木匠、餐馆跑堂&&住的地方经常变换,我们兄弟东一个、西一个,没得法子。&1948年6月,邱少云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那时正值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只能用抓壮丁的方法补充兵员。在人口大省四川,国民党政府强行要求&五丁抽二,三丁抽一&。邱少云家老大过继给伯父,还剩兄弟三个,必须要有一个人当兵。没有人愿意给国民党军当炮灰,邱少云对征兵令置之不理。但是他没能躲开被抓壮丁的命运。一天夜里,五个国民党兵闯进家里,把邱少云捆绑起来带走了。得知二哥被国民党抓走后,邱少华慌了神。&有一天,他托人捎话回来说想吃一口家里的菜,我赶紧给他做了两个送过去,没想到,他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二哥邱少云的情景,满头银发的邱少华,突然陷入沉默。他记得那一天雨下得很大,后来为邱少云召开追悼大会的藕塘湾空场,也是兄弟二人当年分别的地方。一大群被抓的壮丁密密匝匝地挤在那里,邱少华好不容易才从中找到了二哥,看着他吃完了带来的菜。那是邱少华最后一次见到二哥。此后一年,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直到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邱少云音信全无,生死不明。邱少华挂念二哥,却根本无从寻找一个国民党军壮丁的下落。直到1951年,家里忽然收到了邱少云的来信。信中说:&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到朝鲜去打美国佬了。&这封信让家人第一次知道邱少云还活着,而且从一个被国民党军绑走的壮丁,变成了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这时候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入第二年,举国动员,热情高涨。邱少云在信中说:&我在朝鲜多打美国佬,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封信是邱少云一生中写过的惟一也是最后的家书,邱少华极为珍视。他把信珍藏了四十多年,甚至不对外人提起。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才把这封信捐给了铜梁县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从这封信里,能够看到邱少云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信末署名&邱少云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五日在河北内丘&。邱少云&从老家到河北来,已有两个多月了&,部队入朝前在内丘最后一次休整。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四川。两天后,日,这支部队乘上火车从内丘出发,昼夜兼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从1948年6月被抓壮丁,到1951年3月写回家书,两年多的时间里,邱少云的身份发生了本质变化:由一个国民党军强抓来的士兵,变成了人民解放军战士,继而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这个转变的过程,邱少华当时一无所知。直到邱少云牺牲后,1953年,他受部队邀请赴朝鲜,才了解大概,但仍所知不详。事实上,很长时间里,人们对邱少云在国民党军队的16个月的了解都是空白。&解放战士&由于同时代战友逐渐减少的原因,现在已经没人能详细地说出邱少云生命中的那16个月。留存下来的战友们的回忆资料中,邱少云在国民党部队中的经历只有零星记载。邱少云被抓壮丁后,编入国民党第21军112师18团,先后干过马夫、伙夫。因为他曾在饭馆干过跑堂,被拉入川军后,干得最长的就是伙夫。邱少华记忆中的二哥,平时说话不多,脾气倔。在战友们的回忆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描述:沉默寡言、执拗。这样的性格,在川军中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川军不是国民党嫡系,长期自成体系,旧军队色彩浓重,军纪涣散,治军粗暴。一位名叫李玉的战友回忆:&邱少云被解放过来后,很少说话,后来呆惯了,也常告诉我些在川军的事。有次他讲把饭做糊了,被连长捆起来打了一顿,还罚站了一夜。&李玉记得,邱少云曾说起在川军中被连长用皮鞭抽打过多次,他对旧军队的官兵关系非常恐惧。1949年,中国大地上沧桑巨变,红旗漫卷。新中国在10月1日宣告成立,大陆版图上,只有广东地区和西南地区仍在国民党之手。11月,人民解放军挥戈大西南,风卷残云。11月底,国民党政府经营了十余年的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重庆宣告解放。解放川南只差最后一个大城市成都。指挥西南决战的刘伯承、邓小平向国民党军政人员发出&四项忠告&,敦促他们停止抵抗,弃暗投明。这时的国民党政权其实已经分崩离析,在西南战场上,除了胡宗南、宋希濂这样的蒋介石嫡系&死忠&仍在抵抗,非嫡系的川军将领都开始寻找出路了。川军旧将刘文辉、邓锡侯等在雅安发表起义通电,其下部属随之纷纷起义投诚。邱少云所在的18团在几个月前被调派到了成都前线的龙泉驿,一仗没打,整团投诚。在国民党军队中16个月的邱少云,一枪未发。解放军对待起义国民党部队的方式,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展现:&愿意留下的,欢迎;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邱少云选择留下。档案记载,成都解放前夕,日,邱少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二野战军第10军29师87团九连一排三班战士。像邱少云这样的士兵,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解放战士&,指在作战中被解放军俘虏或起义,从而加入解放军的国民党军士兵。习惯上这种士兵会被叫&俘虏兵&,但是解放军严令不许侮辱人格,于是有了&解放战士&之称。&解放战士&不可避免地有一层含义:他曾经是敌人阵营里的人。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模式中,这不是一段光彩的经历。于是,在邱少云英勇牺牲后,众多的报道、宣传都刻意回避了这一点,代之以&壮丁&,或者干脆不提,算是&为英雄讳&。其实,&解放战士&的身份和经历完全没有必要讳言。这些解放战士参加革命后,前后表现判若云泥。他们在国民党军队里并不出众,毫无作为,甚至沾染恶习,加入解放军后英勇作战,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据统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烈士名录中,有四万多人是这样的&解放战士&。解放战争时,刘伯承说&拿一个旅也不换&的王克勤,就是在邯郸战役中被俘后加入解放军,一年立下九次战功,成为全军楷模,后牺牲于鲁西南战役。《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蒋庆泉,也是&解放战士&。他跟着国民党军参加辽沈战役,然后一路败逃,开了小差,半途加入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是第一个喊出&向我开炮&的英雄步话机员。邱少云无疑是&解放战士&中最著名的英雄。成都解放后,29师开往内江驻防,负责组建内江军分区和对旧政权的接管工作。邱少云和一批获得解放的战士,随军驻防资中县城,随即开始了三个月的政治学习和忆苦教育。解放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这些&解放战士&脱胎换骨,人民军队的信仰和军魂注入了他们的血液。据李玉回忆,刚刚加入解放军时,邱少云身上还多少带着些川军的旧习气。有一次他违反纪律,私下去小饭馆喝酒,被当时的连长朱斌知道了。若是在川军,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但体罚在解放军中是绝对禁止的。朱斌对他的教育是严肃批评,让他在班务会上做检讨。朱斌是邱少云加入解放军后的第一个连长,也是带他时间最长的连长。他把自己的毛巾拿给邱少云用,部队扫盲时,朱斌还把自己的钢笔送给邱少云。从朱斌的身上,邱少云切身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亲切温暖。同样是执拗、倔强的脾气,在川军中给邱少云招致欺侮,但在九连,却被看做一种潜质。相对于面团一样听话的软性子,连排干部们其实更喜欢这样有性格的士兵。倔强的性格激发出来,在战场上就是英勇不屈、奋勇杀敌。在部队训练中,排长、班长也常给邱少云开小灶,他进步很快。1950年初,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已全部解放。但是,国民党在四川的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与土匪互相勾结,猖狂暴乱。在内江驻防的29师担负着剿匪任务。在一次剿匪战斗中,邱少云与九连战友化装成乡下农民,深入匪窟,活捉了内江的&反共救国军&司令、匪首刘海东,胜利完成了剿匪任务,为此,九连被师部授予&剿匪先锋连&光荣称号,集体荣立大功一次。集训队邱少云的名字,记录在人民解放军两支部队的军史上。一支是邱少云所在的29师,现兰州军区某摩步旅。在九连三班寝室里仍保留着邱少云的床铺。像每个战士的内务要求一样,被子叠成豆腐块、床单平整得&蚊子落上去劈叉&。每天晚点名时,&邱少云&的名字都会被叫到,答&到&的是九连一百多名战士。另一支部队则是血战上甘岭的15军,现在的空降兵部队。10军在1951年奉命改编,原番号撤销。29师调归15军入朝参战。正是在归15军建制时,邱少云给15军的辉煌战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1951年初,15军从四川出发,开赴朝鲜。1月下旬,部队到达河北内丘,邱少云所在的29师87团在距县城西南10余公里的程村夏各庄驻扎,进行入朝作战准备。出于保密需要,部队番号也改用代号,29师叫滨江部队,87团叫横城部队,三营九连二排叫三大队九中队二小队。一批军干校学员在这时下派连队,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今年85岁的郭安民就是其中一员。他仍清楚记得,去报到那天,一个四川同乡战友来接他。那个战友中等个儿,四方脸,话不多却热情亲切,一路替他背着行李。这位战友就是邱少云。两人很快熟识起来,成了要好的朋友。郭安民在连队里担任文化教员和宣传员,邱少云比他大两三岁,就管他叫&小教员&。晚上,全班睡一个大炕,邱少云在川军时得过水肿病,身体不大好,班长安排他睡炕头,他却无论如何也要把热炕头让给郭安民。在内丘驻扎期间,部队有两大任务,一是抓军训,突击训练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和土工作业五大技术;二是抓文化,要求每个人每天学&一个班&(十个字),十天巩固&一个排&(三十个字)。这个学文化的进度不能算快,但对很多&斗大的字认得不满一筐&的战士来说,难度也不算小。郭安民回忆,邱少云的军训五大技术很好,就教自己这个&学生兵&军事本领,当然也要郭安民给他私下开小灶教文化。邱少云学习文化很刻苦,仅仅一个多月就能自己写决心书了。3月初,部队即将入朝参战。出发前,组织上要求每人给家里写信。邱少云的那封家书是经郭安民修改后,由他本人抄写寄回家里。信中有些语句,仍保留了邱少云习惯的说话方式,比如:&&&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1951年4月,15军抵达三八线附近,随即参加了以新入朝兵团为主的第五次战役。在15军的抗美援朝首战中,邱少云却&缺席&了。他所在的87团在战役中的任务是强攻罗家山,部队在三八线上的涟川郡完成了集结,开始紧张的战前准备。一天晚上,连长朱斌为连队做了战前动员后,点出十名战士出列集合,其余人解散。邱少云就在这十个人之中。这时候单独点名,很可能是要组织突击队。被点出的十个人都心潮澎湃,跃跃欲试。然而,连长接下来交代给他们的命令却出乎意料:&你们暂时调离九连,到团集训队报到,一切行动听集训队安排。&九连是团里安排的主攻,在这个节骨眼上被调走,等于是被排除在主攻任务之外。这让求战心切的战士们很难接受。邱少云当时就向连长要求换人,一定要留在连队参加战斗。集训队其实是一种用心良苦的安排。抗美援朝一年以来,志愿军已经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鏖战了四次大战役,战果辉煌的同时,代价也相当惨重。他们面对的是完全现代化武装、海陆空联合作战的强大敌人,战斗空前残酷。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都是久经沙场的部队,但在朝鲜战场上,他们还是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应对新的敌人、新的武器、新的战法&&第五次战役本就是以新参战兵团为主,战役开始又比较仓促,没有时间让大部队完全做好准备。组建集训队,就是要集中一批战斗骨干突击集训,解决一些急迫的战场难题,诸如爆破、排雷、破坏铁丝网等等。在这之外,从临战连队抽调战斗骨干还有保存骨血的用意。一个连队打光了,这些战斗骨干还在,很快就能重组连队,再次投入战斗。光靠新兵重组的连队,短时间不可能恢复战斗力。连长朱斌只是稍稍解释了一下集训队的任务,就用一句&明天早晨就去报到!&下了命令。几天之后,第五次战役打响。集训队在战时担负着为前线输送弹药、抢运伤员等任务。邱少云再次见到朱斌时,他已经牺牲于罗家山,成了一具冰冷的遗体。郭安民也在那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是邱少云把他背到的战地医院。在抗美援朝战史上,第五次战役的评价是&总体上是次胜利,但收尾不理想&。&不理想&是因为可计算的志愿军人员损失略大于美军。战役结束后,仅15军就补充了新老兵合计1.7万人。参战的11个军中,15军是少数几个战果大过损失的部队之一。第五次战役后,朝鲜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邱少云在集训队突击培训了一个多月后,重新回到了九连。九连连长以下指战员损失过半,三班以邱少云为组长,建立了新的战斗小组。班里的老战友只剩李川虎等三四个人。黄德顺等新兵补充到这个战斗小组里。1952年4月,伤痕累累的15军休整九个月,舔干身上的血痕,重上战场。这一次,他们的战场在五圣山,后来铭刻于的上甘岭,就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邱少云等来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战,也是付出生命的最后一战。391高地在很多宣传资料里,邱少云被写成牺牲于上甘岭战役,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上甘岭战役于日打响,邱少云牺牲于此前两天。他的牺牲地距离上甘岭主峰大约3公里,是一处被标称391的小高地。上甘岭和391高地都属于15军驻守的五圣山。不同的是,当时上甘岭是志愿军阵地,而391高地在美军手中。上甘岭战役发展成为一场数万人抵命搏杀的血肉鏖战,其实超过了攻守双方的预料。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评价:&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进攻方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指挥官范佛里特以为,以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的2个营,5天时间就可以攻下上甘岭。而15军军长秦基伟,则在战斗开始数天后仍不能确定敌人的主攻方向:&我总认为范佛里特还备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阴谋,即在上甘岭战斗登峰造极之时,他的一只眼睛盯着五圣山,另一只眼睛一定瞪得老大窥探我的西方山。&391高地就在秦基伟一直放心不下的西方山方向上。这里有一条近乎大走廊的平康谷地,地势平缓,易于美军擅长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平康谷地是第38军和15军防御阵线的结合部,志愿军两大王牌共同扼守这条谷地,足见其战略意义。391高地距平康二十余公里,就在平康谷地的第15军阵地一侧。它孤立地突出在开阔地带,像一颗毒牙楔入第38军和第15军之间。高地上盘踞着李承晚部队的一个加强连,设有地堡和掩体90余处,山顶有两层核心地堡,结构坚固,射界开阔,并配有轻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敌地堡群内设有指挥所,配有望远镜和指挥飞机飞行的航空布板,既可俯视志愿军纵深,又可威胁前方补给线,堪称志愿军的肘腋之患。第15军夺取391高地的作战行动,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进行的&全线战术反击作战&之一。1952年,朝鲜停战谈判已经开始,但战斗从未停止,双方一直在&边打边谈&。&联合国军&方面的进攻行动,也就是克拉克所说的&有限目标的攻击&。对第15军来说,夺取391高地不但有战术上的意义,还是一场&荣誉之战&。据时任29师师长张显扬回忆,当时部队指战员中流传着一句话:&东方亮了,西方亮了,15军不能出洋相。&意即15军东西两侧的友邻部队都已经在&全线战术反击作战&中首战告捷,而15军暂时还没有取得战果。391高地正在29师的阵地方向上。这是15军在&全线战术反击&中的首战,张显扬不敢丝毫懈怠,曾带着参谋人员亲抵最前沿,不用望远镜都能把391高地尽收眼底。但是看清391高地的真容,他还是要倒吸一口凉气&&全线战术反击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让29师碰上了。敌人牢固的工事、易守难攻的高地地形等不利因素倒在其次,真让张显扬犯愁的是391高地前长达三公里的开阔地带。这里没有掩护,完全能被敌人的火力覆盖封锁。防守这样的开阔地,敌人甚至都用不上391高地上的工事。志愿军冲过这3公里开阔地的时间,足够工事内的敌人招来飞机轰炸或者炮火覆盖,在这样毫无掩体的空地上,那将是一场屠杀。正是为了回避敌人的空中和炮火优势,志愿军在攻坚作战时,一般都是夜间行动,摸到敌人鼻子底下突然发起攻击。但是这样的战法进攻391高地并不完全适用。长达3公里的开阔地,即便是夜间经过也几乎要一路匍匐,隐蔽在杂草中才能不被发现。再加上攻坚战斗的时间,一个夜晚远远不够。一个夜晚不够,那就两个。29师把进攻391高地的计划分成两步,第一天晚上,隐蔽接敌;第二天晚上发起进攻。这也就意味着,两个晚上之间,进攻部队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整个白天。他们要把自己当成石头,当成土地&&一动不能动。一旦暴露,就是灭顶之灾。唯一有利于进攻的因素,是开阔地上杂草灌木丛生,一人来高的荒草中,几米外就看不到人影,趴在里面静止不动,轻易不会被敌人发现。29师把进攻391高地的任务下达给了87团,87团把主攻的第一梯队交给了九连。邱少云是九连的战斗骨干,本来当仁不让的突击队员,却有两次几乎错过了这次战斗。郭安民回忆,邱少云是连里安排的爆破组尖兵。在模拟进攻391高地的演练中,一向技术突出的他忽然动作走形,拖泥带水,很多战术不能顺利完成。在战场上,这不但会给自己招致危险,很可能还要影响整个作战。九连新任连长程子英恼了,要把邱少云撤出作战名单。邱少云当时没说啥。第二天连里的卫生员告诉程子英,邱少云的腿上长了一个小孩拳头大的脓包,一碰就疼,所以在演练时影响了动作。卫生员知道他的病情,只是那个脓包还没&长熟&,暂时不好处理。演练当天晚上,邱少云就找到他,无论如何要把脓包处理掉。这时候剜下脓包,要连皮带肉好大一块,鲜血淋漓。邱少云一声没吭。连队干部知情后深受感动,当时下派九连的87团政工干事张剑平找邱少云谈心,问他为什么自己不解释。邱少云说:&说那些大话干什么,谁英雄谁好汉战场上见。&邱少云回到了作战名单中,但是临战之前细化任务,他发现自己并不在执行潜伏任务的第一梯队。邱少云找连长要求参加潜伏,连长告诉他,考虑到潜伏任务的危险性太大,团里决定只让党、团员参加。非党、团员做后备队。党、团员冲锋在前,向来是部队的传统,而且名单是团里决定,非党、团员的邱少云没法再向连长要求什么。他服从命令,但思想上并不接受,这个少言寡语的战士居然哭了鼻子。那天,正好张显扬到九连来检查战备,还没到连部,先看到蹲在角落里抹眼泪的邱少云。张显扬曾在一次媒体采访时回忆,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邱少云,第一印象可以说相当不好。大战在即,自己的士兵居然流眼泪。张显扬一下子火了,凶了一句:&站起来!哪个连的?&邱少云答九连的。张显扬的火气更大了,&九连这么个大功连,怎么有你这个软蛋?&&邱少云很倔呀,他说,谁是软蛋?我是伤心。连里不让我参加潜伏,他们不把我当个兵看。&张显扬回忆说。原来是因为求战心切而哭,张显扬当即对这个兵刮目相看。气可鼓不可泄,张显扬带着邱少云到了九连连部,特批他参加潜伏。受这次潜伏名单的触动,邱少云在战前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份申请书也是郭安民帮助修改的,他记得里面有一句:亲爱的党支部,请考验我吧,如果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希望党追认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两只插进泥土的手日,夜色降临时,进攻391高地的任务开始了。87团挑选出的500多名指战员,于当晚7时抵达前线阵地,完成了所有的伪装准备。随后部队分散开来,按照设定好的攻击梯队,逐次潜入开阔地的荒草灌木,隐形蹑踪,毫无声息地接近391高地。凌晨零时许,各部到达了预定位置,随即开始了十几个小时漫长的隐蔽潜伏。夜色如墨,万籁俱寂。391高地上的敌人会时不时打出一发照明弹,把夜空骤然点亮,却根本照不出草丛里的志愿军。天然的隐蔽物和自制的简陋伪装合为一体。他们像等待时机的猎豹一样,耐心、沉静地盯着猎物,一动不动。500多名指战员散布在数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极为分散,实际上却是精心布置的队形。九连是主攻连,埋伏在最接近391高地的山脚处。一排是九连尖刀排,三班是尖刀排的尖刀班,最前面的刀尖是邱少云任组长的第一爆破组。邱少云带着一把大铁剪和自己的武器,处在整个进攻阵型的最前端,距离敌人阵地前沿不足60米。他所在的区域是一小片洼地,前面是一个小土包,侧后有条小水沟,是距敌最近的一处天然隐蔽所。同组的李川虎、柯大才、李元兴各自埋伏在他的左、右、后位置,相距数米。按照战斗计划,总攻将在12日傍晚5时30分开始,炮兵先集中火力进行半小时破坏性轰击。炮火延伸后,邱少云要首先剪开敌人阵地前沿的铁丝网,形成单人通道,由身后的爆破手冲上前去炸毁敌人的碉堡,为部队冲击扫除障碍。直到12日上午10时,整个潜伏计划都极为顺利。两个敌人这时忽然走出工事,向着山脚走来。如果他们一直走下去,很可能会?入潜伏的志愿军之中,让整个潜伏计划功亏一篑。志愿军炮兵部队的炮口早就瞄准着敌人的阵地,防备情况突变,随时给潜伏部队提供火力掩护。这两个意外出现的敌人,并不值得火炮齐射。后方观察所的指挥员下令用一门火炮对付他们。炮兵打出了神准的一炮,炮弹在那两个敌人旁爆炸。一个当即报销,另一个连滚带爬跑回了工事。类似的冷枪冷炮,是双方都经常采用的作战方式,不会让敌人惊觉大规模进攻的到来。不过,他们还是对这发炮弹作出了反应,对着阵地前沿打出了一排烟幕弹。邱少云的身体,很可能就是被这几枚烟幕弹引燃了。后来记述邱少云事迹的新闻报道、纪念文章等,多称是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的身体,甚至有敌人飞机空投燃烧弹的说法。在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中,说烟幕弹的和说燃烧弹的同时存在,可能是当时志愿军还没有对这种武器统一称呼所致。从亲历者描述的情景来看,敌人打出的应该不是现代军事定义的燃烧弹。军用燃烧弹的覆盖范围和燃烧猛烈程度,不会只烧到邱少云一个人。空投燃烧弹的威力更大,可能性也就更小。遇到冷枪冷炮,释放烟幕弹才是合理的应对方式。然而,这几枚烟幕弹不仅仅制造了烟雾。二战以后,军用烟幕弹的主要原料是白磷,而白磷最初的军事用途其实是燃烧弹,后来才被燃烧更猛烈的取代。即便是用作烟幕弹,燃烧缓慢的白磷依然非常可怕。如果沾到人体皮肤,它会像附骨之疽一样持续氧化燃烧,直至烧穿肌体。邱少云的身体,很像是被白磷引燃的。几位战友就在附近,亲眼目睹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邱少云所在3班班长锁德成回忆:&一颗燃烧弹在我面前炸开了,刺眼的火舌向两边飞去&&邱少云身上全溅满了,盖在身上的茅草扑啦啦烧了起来&&&与邱少云同在一个爆破组的李元兴,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作者,文中记述他亲眼见到的情景:&忽然,一阵浓厚的棉布焦臭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啊呀!一片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边,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上下冒着火苗。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火苗趁着风势,很快就结成一团烈火,整个儿把他包围了。&当时趴在邱少云身后左侧数米处的李川虎记得,&燃烧弹的油液特别臭,一炸开就四处飞溅。当时燃烧弹炸开后,立刻溅到了邱少云的腿上和身上。那火太大了,我看到邱少云的全身抽动了一下。&&&火舌在蔓延,衣服烧着了,毛发烧着了,身体烧着了&&邱少云没有动,没有进行任何的滚翻、扑打的自救动作。他就一直趴在那里,让火烧遍全身。火焰在邱少云的躯体上跳跃着,一点点吞噬着他。从始至终,他没有发出哪怕一声呻吟。有人说,在身体被烧着之前,邱少云就已经死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为什么能在被火焚烧时一动不动。邱少云并不是真的一动不动,他动的是不会被人察觉到的双手。那双手深深插到了身侧的泥土中。他活着,忍受着烈火焚身的痛苦,直至牺牲。火,足足烧了三十多分钟。邱少云没有动,旁边的战友也没有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对他们同样是种煎熬。但是,不能伸手相救。他们和邱少云一样,清醒地忍受着痛苦,也清醒地知道,任何一个救火的动作,都会暴露整个潜伏部队。火终于渐渐熄灭。潜伏地看上去依然宁静,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战胜生理学&的英雄当天傍晚,总攻开始,潜伏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一跃而起,摧枯拉朽般冲向391高地,很快全歼守敌。战斗结束,志愿军对391高地却是攻而不守。为避免天亮以后&联合国军&动用飞机大炮报复,部队在当晚就撤离了391高地。而邱少云的遗体没有来得及运回,还以牺牲时的状态留在了那里。87团团部在当天就了解到了邱少云在391高地潜伏作战中的壮烈,马上责成团侦察参谋梁嵩山,一定要把邱少云的遗体找回来。391高地在战斗第二天被敌人后援部队重新占领。梁嵩山只能带着两个侦察兵,像潜伏作战时一样,趁着夜色摸到391高地山脚下。连续找了三个晚上,直到17日凌晨,他们终于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梁嵩山回忆:&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将邱少云的遗体包裹起来赶紧运回团部。&这时候,上甘岭战役进入白热化,87团未经休整就投入上甘岭战役,391高地之战来不及总结,邱少云的遗体也和战斗中牺牲的其他烈士一起,在团救护所附近就地安葬。1953年2月,部队将邱少云的遗骨从平康运回祖国,安葬于沈阳市北郊&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终以&联合国军&的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上甘岭战役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那两座小山头,成了中国军人的精神坐标。血战上甘岭的15军进入休整,这才有条件对此前的391高地之战进行总结。邱少云和许多参与潜伏作战的战士一样,在87团的总结中被报了三等功。他的牺牲在爆发了耀眼的火花之后,似乎就要以一个三等功作为终结了。九连指导员王世明在391高地之战后被评为29师模范指导员,他在自己的汇报材料中,写了大量邱少云的事迹。29师组织科的领导看到后十分激动:&这样的英雄怎么才三等功?应该报特等功!&15军政治部随后整理材料,把为邱少云申报特等功的报告提交志愿军司令部。该不该给邱少云特等功,在志愿军司令部里还有过小小的争论。在战场上,邱少云是个特殊的英雄。他牺牲得壮烈,但是没有发射一枪一弹,没有消灭一个敌人,没有炸毁一座碉堡,有人认为授予三等功就可以。志愿军司令部最终授予邱少云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理由是&邱少云同志严守纪律,为了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日《人民日报》发表新闻名篇《伟大的战士邱少云》,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纪律高于生命&的口号成为一个时代的强音。这篇文章的作者叫郑大藩,当时的15军《战场报》战地记者。邱少云牺牲几天后,他听87团团长孟宪民说起邱少云的事迹,第一反应和现在持&违背生理学&观点的人一样:&怎么可能?&孟宪民看到郑大藩的反应很生气,说自己能&拿脑袋担保&。郑大藩还是不信:&有目击者吗?&目击者当然有。孟宪民把郑大藩带到九连,让他自己去问。李元兴、李川虎、锁德成&&几个亲眼看到邱少云牺牲的战友,情绪激动地给他讲述了当时的情景。郑大藩还是不能完全相信,又提了一个问题:&他是在着火前已经死亡,还是一点点烧死的?&同样的问题,现在也常被拿来质疑邱少云事迹的真实性,有些人宁愿相信前一种可能,郑大藩得到的确切答案是后一种。李元兴看到邱少云身上着火时,他把手抠进泥土里;冒死找回邱少云遗体的梁嵩山说,邱少云全身唯一没被烧焦的就是插进泥土里的那双手;李川虎说,邱少云牺牲前,曾扭过头看了他一眼&&郑大藩终于相信了,更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才写出了《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他不会想到,写此稿之前他曾有过的怀疑、疑问、揣测,在邱少云牺牲六十多年后又会被毫无新意地重复,无非是多了个似是而非的&违背生理学&。与其说&违背生理学&,倒不如说是&战胜生理学&,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用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生物本能的伟大战士,一位英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n/mingren/374452.html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烈火如歌那个网站能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