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电玩游戏,格斗的,其中有个角色是梦见纸人等祭品,他的出场方式是飘的,可以用开门的方式来打人。求游戏名字。

《青少年的价值观》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赏析
作文一:《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的价值观》600字
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的价值观
平顶山市第九中学  八(二)班  商子琪
每个人的价值都有所不同,对社会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老师对社会的价值观和学生对社会的价值观自然也是不同的,但学生的价值观却更有代表性。
对于知识,学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在学生认为知识可以让我们明白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知识,是我们一直努力追寻的东西。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我们拼命去学习知识。因为我们坚信社会的将来是知识的天下,我们要想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所以,我们对知识的价值高于一切事物。
对于金钱,我们并不了解其来得的艰辛,所以对于金钱,我们总不懂得珍惜。在教育的王国里,我们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说法。或许因为我们并不能体会父母的心情,因为我们并不明白父母经过多么辛勤的劳动后才得到那么一点钱的。对于金钱,我们认为应要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得,靠自己的才能与汗水赚取,因为不义之财对社会的危害高于一切。在我们心中,金钱的“作用”是挺大的,正如“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它也可以令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瞬间崩塌。在当今社会里,人人都在呼唤和谐,但是因为金钱,和谐的话题出现了裂纹。所以对于金钱,我们有着厌恶。因为金钱,我们或许会因为他而被人误会,有时候做了好事会因为是金钱而这样做。但是金钱有时候也是非常有用的,就像汶川大地震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纷纷伸出自己的援用之手,那时候我们深深的意识到了金钱对我们的重要性。金钱的价值并不是学生所能估算的,除非经历了磨难所得来的才会明白其真正辛苦。
学生对于社会的价值观与其他人是不同的,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所对社会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作文二:《7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900字青少年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
才,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从世界观上解决唯物而辩证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事物,就很难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对世界观发生作用,或是巩固、完善、促进世界观的发展,或是动摇、破坏、扭曲世界观。
我们青少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高尚、进步的价值追求,实现自己完美的人生价值。
作文三:《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00字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说高屋建瓴,概括精辟,体现出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把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总体方向。同时“八荣八耻”对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八荣八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在中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国家、对民族的一
片深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超越功利
的价值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加强自我修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体现。“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是这些传统美德在现代的集中概括。
其次,“八荣八耻”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提供了行为准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变得更加多元
和开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丧失道德底线和伦理准则。当今社会中,确实应该树立被大众认可并接受的价
值观,如诚信、合作、公正等等。如果一个人的头脑中没有基本的荣辱观念,那么背信弃义、坑蒙拐骗、
见利忘义、违法乱纪,甚至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可能做得出来。所以,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是当务之急。只有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与荣辱,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崇高追求的社会主义
作文四:《《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4700字第33卷第5期2016年10月
晋中学院学报Vol.33No.5Oct.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李瑞瑞1,李山岗2
(1. 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2.晋中学院科研处,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论语》是中国四书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所倡导的“天地人思
想”与“仁”“义”“礼”“智”“信”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青少年身上出现的价值观错位、道德滑坡现象不容回避。以《论语》为例,结合青少年价值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语》对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有益之处,旨在倡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论语》;青少年;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6)1673-180805-0017-03
一、《论语》倡导的价值观必须靠天下“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变“无道”为“有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道”,改变当时礼崩乐坏的现状,实现他心目中举贤
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社会模式。“君子喻荐能、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简而言之,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并没有否定人们《论语》就是孔子教学时学生记的笔记,后经孔子弟对于利的追求,只是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要讲究子整理成书。所以《论语》的逻辑性不强,不是通过义,即要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引人入胜的故事介入或环环相扣情节扣人心弦,而而放弃了道德修养。孔子还列举了作为君子应该有是简单朴素的对话和讲课笔记。虽然是简单的事情的表现,如“君子周而不比”(《为政》),是说君子对但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论语》中多处文字被后人待天下众人应以公正之心,而不徇私护短,不结党奉为经典,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营私;“君子不忧不惧”(《颜渊》),这是孔子与司马
(一)“仁义爱人”的道德教化牛的对话,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仁”是《论语》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也是其思想子不忧不惧”,孔子认为,如果内心反省不感到愧核心。在《论语》中,孔子从不同角度对“仁”做出解疚,那就没有什么忧愁恐惧的了;“君子和而不同”释,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孔子总是能够应用“仁”去(《子路》),是指与他人交往中能够保持一种和谐友解决不同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仁”不同的善的关系,但在具体看法上不一定与对方相同;意义,可谓是对“仁”的理解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爱人”是仁的最根本最本真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没
有步。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理想深重而长远,仁者爱人“爱人”“仁”,就不存在。
和仁人君子是孔子塑造理想人格的终极目标,渴望(二)“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能塑造承担历史使命的个人———“君子”。从大局来孔子做事特别强调要讲究分寸,过和不及都是看,孔子认为要改变天下人们所崇尚的社会风气,就要尽力避免的。在德怨处理方面,孔子的回答是“以
[收稿日期]2016-04-08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项目:“以孔孟荀为主的儒家思想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简介]李瑞瑞(1989-),女,山西柳林人,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
李山岗(1965-),男,山西榆社人,晋中学院科研处,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瑞瑞,李山岗《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直报怨,以德报德”,既不是以怨报怨,也不是以德报怨,而是一种介于中间用公正、率直的态度和人格处事泰然;在亲疏之间,孔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跟在朋友身边,说明你们即将疏远;在角色定位方面,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意为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这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即所谓的“名分”,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会被认为是“违礼”之举,有僭越之嫌,这是针对春秋末年的社会现实提出的。总之,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独立不迁的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这是把握谨言慎行、修身养性的道德理想。
(三)坦诚正直的交友之道
孔子非常重视交友之道,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意为交友要交正直、真诚和刚正不阿的朋友,拒绝谄媚逢迎和溜须拍马的有害朋友的界定。所谓益友,人。这是孔子对有益、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对自己有用的人,这里的有用,并不是指富豪和权贵,而是指能够帮助自己完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的人。因此,结交益友,既要有愿望,也要有辨别能力。
(四)坦然处之的人生之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仰观俯察、体触万物而发出的感慨,理学家朱熹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学习,这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一致的。正如孔子对自己的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划和人生轨迹,这是圣人的成长轨迹,是从转瞬即逝的现象中追求永恒的精神,正如《周易》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青少年人格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一定程度上的价值观错位和道德滑坡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呈现出群体性的特征。
(一)重物质,轻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追逐名利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甚至以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青少年社会阅历不深,对
社会现象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好奇心强,因此,有许多青少年随波逐流,重物质、轻精神,对物质利益的渴求、对物质生活的享受成为生活目标,但沉溺
于物质生活必然导致“善”“义”观念的淡化。
(二)重私利,轻公利
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普遍具有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的特点,他们意识到实现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进步,在竞争激烈的
[2]社会环境中,这一特点无疑具有优势,但是,过分地追求个人利益会导致集体利益观念的淡薄,在争
取个人利益的同时有时还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就影响到了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和谐关系。
(三)重结果,轻过程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强调竞争机制,社会上的竞就争机制无处不在,学生自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感受到教育领域强烈的竞争,在升学压力下,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容易形成嫉妒、自私、虚荣等性格特点,他们对待事物重结果、轻过程,有时甚至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
(四)重他律,轻自律
当代青少年成长的时期是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完善的时期,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法律意识更强,在生活中重规范、重他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要提高人格修养,不能仅仅依靠他而应主动约束自己,也就是自律。律来约束,
三、《论语》中德育思想对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启示
历代学者根据《论语》内容总结提炼出关于孔子儒家德育的五个方面,即“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这是一个系统的道德体系范畴,今天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一)仁以爱人,以人为本“仁”是孔子学说的基本概念,是孔子关于人性构造的理想范畴。在现代社会,作为全德之名的仁,已成为一种人生境界。在《论语》中,“仁”的涵义是多元的。在家庭内部,爱是从爱亲人开始的,而“泛爱众,而亲仁”的观点,其范围就远远超出了家族血缘关系范畴,扩大到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更为博大的爱。
青少年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仁爱不仅可以成为他们的人格情怀,而且可以成为他们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家庭中,仁爱让青少年懂得关
李瑞瑞,李山岗《论语》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
心父母、关爱家人,这是和谐家庭的基础。在学校里、在集体中,懂得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集体成员互帮互助,因为有爱,所以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小及大,在社会上,学会关心弱者,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国家的一分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论语》中对“仁”的阐释不仅是“爱人”,“仁”还有多方面的涵义,如“克己复礼为仁”“能信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等,“仁”是孔子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在现代社会,可以将其理解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范畴,用以修身立德。
(二)公平正义,以义取利
义与利的关系是伦理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重义轻利是儒家的得失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义利观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个人来说,它关系到人们是否能够和谐相处;对于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而言,它又关系到是否廉洁,在物
[3]质的诱惑面前,是否能够约束自己。
会过时,《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知礼、学礼是
人走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则。
(四)明辨是非,追求真理“智”通常又写作“知”,既指认知,又指知识、智慧。在孔子看来,“智”不只是学习知识,而且是明辨是非的智慧。孔子说:“知者不惑”,不断求取知识的人,就不会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
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短期内获取知识,但是,如果只掌握了知识,而不去利用知识观察周围世界的变化,那么获取的知识就会成为学习的终止,而不是智慧的体现了。所以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利用知识追求真理,这样才能明辨是非,认识世界,探究万物,掌握规律。
(五)忠于职责,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可见,《论语》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青少年要取信于人,就应继承这一传统美德。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这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迫切,因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既要依靠现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也要借助于诚信道德的价值之源。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如果不追求“利”是无法生存的,追求物质利益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青少年走向社会,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即以自己的奉献获取的回报。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以自己的才华大胆追求
财富,但不能忘记的是以义取利,“不义而富且贵,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仁”“义”“礼”“智”于我如浮云。”的内涵也呈现出不同的阐释,但不论何时,它“信”
)恭敬尊重,以礼相待(三
作为一种外在的社会化的行为规范,“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在礼崩乐坏、以下犯上的春秋末期,孔子特别强调“礼”的规范作用,而“礼”后来也成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工具,但那是对“礼”的内涵不断发展的结果。
而“礼”谦敬礼让、克骄防矜、戒骄戒躁等涵义对于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如今,许多青少年都有个性张扬、锋芒毕露的特点,但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一定的群体之中,当展示自我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别人能否接纳自己。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无论何时都不
都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道德规范体系[5],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希尔斯. 论传统[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李泽厚. 论语今读[M ].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3]高喜田. 君子之道[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4]陈来.孔夫子与当代世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 ].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编辑张瑛)
作文五:《当代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思考》4400字当代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思考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
310018
要 :本文通过对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的分析 , 揭示了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
问题 , 指出当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命价值观教育 ; 现状分析 ;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08) 02-
0036-01
2008年第
M ODERN EDU CA T ION SCIENCE
收稿日期 :2007-12-21
作者简介 :邢瑞清 (1977-) , 女 , 杭州师范大学 , 在读研究生 , 研究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
近年来 , 青少年伤人伤己案件 时 有 报 道 。 花 季 少 年 本 应是天真善良、纯真无邪的 , 却成了让人胆战心 惊 的 冷 面 杀 手 , 成 了 视 生 命 如 草 芥 的 冷 血 动 物 。 他 们 心 中 缺 乏 美 、 缺乏爱、缺乏善良 , 没有亲情和友情 , 他们的情 感 世 界 出 现了荒漠化 , 对暴力的麻木和生命的冷漠达到了 骇 人 的 地 步。为此 , 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当前青少年生命价 值 观 教 育 中存在的问题 , 并在此基础上 , 采取有效措施 , 加 强 青 少 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含义
生命价值观是青少年人生价值 观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随 着社会转型 , 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 , 青少年的 价 值 观 念 发生了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中 的 一 维 , 是 一 种 引 导 个 体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 , 尊重他人”的价值性 的 教 育 活 动。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尊重生 命 , 肯 定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 会 ; 更 要 避免他们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或漠视他人生命 等 行 为 的 发生。劳凯声教授曾说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 教 会 受 教 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 , 他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 如 何 去 发 现生活世界的真诚、善良的魅力 , 教他们用一颗 真 诚 的 心 融入社会、理解他人 , 关爱生命。
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缺失现状
1. 对生命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由于缺少一种对生命
价值的尊重 , 缺少对自然、对某一个生物、一个 动 物 、 还 有 对 人 的 生 命 价 值 、 尊 严 的 教 育 , 诱 发 了 种 种 社 会 问 题 。 道德学习不仅仅是对道德规范的了解、认同和内 华 , 更 应 该关注的是青少年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 激发 他 们 的 生
命潜能和智慧 , 让他们热爱生活 , 富有激情 , 从 而 在 道 德 的 学 习 中 感 悟 生 命 的 价 值 和 人 生 尊 严 , 从 这 一 意 义 上 讲 , 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 , 乃是以人为本的 理 念 在 德 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加强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 教 育 , 学 校责无旁贷 , 义不容辞。
2. 青 少 年 所 接 受 的 生 命 价 值 观 教 育 较 少 。 客 观 地 说 ,
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微乎其微 的 。 可 以 这样说 ,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回避或者说逃避了对 他 们 的 教 育。在中国 , 甚至有很多青少年学生并不知道生命的来源。 而在国外 , 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站在产房外面 观 看 婴 儿 的出生 , 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可想而知 , 所有 有 过 这 种 情感体验的人 , 都会对生命充满了敬畏 , 不会轻 易 地 否 定 生命。当然 ,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远不止这些 , 它 还 包 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等。
3. 在价值观的取向问题上 , 青少年自身存在令人忧虑的
弱点。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 他 们 的 理 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正趋于形成 , 但未完全定型 , 所 以在思想上容易产生动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 们对己、对人、对事的认识、评价和感悟不深刻、不全面、 不透彻。此外 , 在行动的自我调控方面 , 由于心理和经验以 及意志品质的方面的不成熟 , 尚不能很好地控制 自 己 的 行 动 , 如没有成年人的疏导 , 就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 开展情感教育 , 用亲情、温情和友情去温暖青少年
的情感世界 , 滋润他们的心田 , 让他们学会爱。 学 校 德 育 要以人为本 , 就是要教会学生去爱。爱祖国、爱 党 、 爱 人 民、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 , 爱自己 , 爱社 会 , 爱 生 活 , 爱他人与自身的生命 , 爱人类的朋友。 (下转第 4页 )
(上接第 36页 ) 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 互 相 理 解 , 学会宽容、礼让、宽恕、体谅。教会学生在 自 我 尊 重 的同时 , 学会对生命的敬畏、欣赏、热爱 ; 教会 学 生 感 激 生活 , 感谢父母辛苦的给与 , 我们要亲近学生 , 关心他们 , 不仅仅从学业上 , 更要从情感关心他们的需要 , 尤 其 是 在 他们产生倾述内心烦恼和快乐的渴望时 , 一定要 真 心 地 听 他们诉说 , 激起他们生命中的情感与沟通的潜质。
2. 切实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组成、 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 , 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 , 懂 得 生 命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 学 会 对 自 己 的 生 命 和 他 人 的 生 命 负 责 , 要赋予生命以崇高的价值 , 学会珍惜。教师要使 学 生 慢 慢 体会到 :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 , 每个人只有一次 生 命 , 失 去 了 就 无 法 挽 回 。 任 何 一 种 不 负 责 任 的 伤 害 念 头 和 行 为 , 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欣赏生命 , 意识到一个人的 生 命 就 是 一个奇迹 , 活着本身也是一个奇迹 ; 意识到一个 人 的 生 命 不止属于他自己 , 要尊重生命 , 敬畏生命 , 珍惜 生 命 。 教 育 学 生 要 善 待 自 己 和 他 人 的 生 命 , 享 受 生 命 生 长 的 快 乐 , 不 断 提 升 自 己 生 命 的 价 值 , 增 强 自 己 的 使 命 感 , 责 任 感 。 教育学生除尊重人自身的生命外 , 还要学会欣赏 其 他 形 态 的生命。
3. 开展抗挫折教育 , 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 使学生具 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告诉学生人生所面对的不都 是 阳 光 和  温暖、鲜花与微笑 , 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 , 我们 会 遇 到 坎 坷 , 尤其是学习过程中 , 困难重重 , 人与人之间 难 免 会 有 矛盾 ,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 , 与父母长 辈 之 间 也 会产生摩擦。我们要学会面对 , 正视困难 , 正视 挫 折 与 失 败 , 经得起批评 , 经得起委屈 , 甚至中伤与误会 。 学 会 调 节自己的情绪 , 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不 断 磨 炼 自 己的意志品质 , 这样 , 遇到问题 , 就不会动辄自 杀 , 或 者 将屠刀砍向他人 , 制造生命悲剧。
激发生命的潜能 , 提升生命的品质 , 实现生命的价值 , 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宗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 应 肩 负 使 命 , 共同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真情、热情、激 情 , 热 爱 生命 , 尊重生命 , 敬畏生命 , 珍惜生命的健康公民。
参考文献 :
[1]单玉华 . 跨世纪一代青年价值观研究 [J]. 河南社会科 学 ,1999.
[2]张文质 . 生命 化 教 育 的 责 任 与 梦 想 [M]. 华 东 师 范 大 学出版社 ,2005.
[3]跨世纪青年价值观研究课题组 . 跨世纪青年价值观研究 [J].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
责任编辑 求 实
社会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为基础 , 以学习者为中心 , 人 人 都 能终身学习的社会。 ”这种教育体系真正有助于广大社会成 员人人都能方便地学习 , 使他们可以根据社会和 自 己 的 需 要 , 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进行学习 , 不 仅 各 种 学习的渠道非常畅通 , 而且学习的成果经过评估 可 得 到 社 会的认可。这样保障了人们受教育的权利 , 扩大 了 人 们 受 教育的机会 , 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所以建设 学 习 型 社 会 , 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1][2]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国 际 教 育 委 员 会 . 学 会 生 存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05.
[3]窦 贵 君 , 肖 铭 , 侯 卉 , 李 静 .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促 进 教 育 公 平 [N]. 中国教育报 ,2006-12-30.
[4][6][14]闽维方 , 王蓉 .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 发 展 报 告 [M].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06:16-17、 197、 86.
[5]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 . 2005年全国教 育 事 业 发展统计快报 [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 (8A ) :23. [7]杨丹芳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 [J]. 教育发 展研究 ,2000, (4) :32.  [8]袁振国 . 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
— 对我国重点中学 平等与效益的个案研究 [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 1999:58.
[9]《 西安晚报 》 2005-6-10.
[10]吴小兵 . 大学生拖欠学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D].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 研 究 所 ,2004; 陈 杰 . 社 会 捐 助 力量偏向名牌高校 [N]. 新 京 报 ,2005-01-11. 转 引 自 杨 东 平 . 中 国 教 育 公 平 的 理 想 与 现 实 [M]. 北 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06:110.
[11]叶莎莎 . 加大治理力度 , 建立长效机制——
— 2003年以来 治 理 教 育 乱 收 费 综 述 [N]. 中 国 教 育 报 ,2006-03-23. 转 引 自 杨 东 平 . 中 国 教 育 公 平 的 理 想 与 现 实 [M]. 北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14.
[12]李金华 . 关于 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的审计工作报告 [R]. 审计署网站 ,2004-06-24.
[13]孙广玉 , 吴安新 . 依法治教——
— 教育权的有效推进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 :80.
[15]郝克明 . 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 会的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5. 责任编辑 曙 光
作文六:《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人性论基础》1100字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人性论基础
摘 要:从人性论的角度,人需要好的事物,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就 要明确人是意义的存在,道德的存在,价值的存在,人同时也是文化的存在。青 少年要不断地向着好的积极有意义的方向超越。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人性论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需要是人类一切生存的基础, 因此可 以认为价值来自于生活,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客体的积极的、好的方面的抽象。 价值观是人对价值的核心观点和看法, 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 起着 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 教给学生正确评价事物的是非曲直的 标准和尺度,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进步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1 人作为一种文化生命的存在
人终究是有文化的人, 人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 从人类有了文化开始, 人才 得以和自然界相区分开来。 人的文化生命比人的自然生命更重要, 人的文化活动 的影响使自然生命在人的个体之间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使得各个个别的人在 人生大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人们在各个生命终结时所给的评价也不尽相 同。正如司马迁所说,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所以,人的文化存在对人的生 命存在起着主导作用。 也可以说, 正是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了人的生命本质, 规定 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致力于培养人的完整性, 它向人类呈现了一个真善美 的理想天地。 文化为人类提供了普遍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家园, 使人类具有了真正 的安身立命之本, 真正将人和动物进行了区分。 因此, 文化乃是人类的深度生存 维度。 对人的文化生命的研究, 就是在探讨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本身, 也就 是人的本质, 即探讨人的内在世界。 教育应该促使青少年向往高品位的文化生存。
2 人作为一种道德生命的存在
道德是社会中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 它以善、恶、美、丑、公平、自私等来评价人的行为。道德与人的现实生活存在 密切的关系, 它是调节人与人之关系的尺度。 道德是一种不同于法律的社会规范, 是人的生存根基。 “ 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形成关于社会生活的共识。道 德生活才是符号人性的,是人的真正需要所在,它可以帮助现代人们走出孤独、 找回人生的意义。 ” 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了道德, 才让陌生人之间能够相互信任, 才能让不同的人之间实现平等, 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而这是动物 世界所不能够。当然,道德本身并不是目的, “ 不应该把道德看成是目的,而应 该看成为通向美好生活的手段。 ” 所以,道德是人性的体现,道德规范根植于人 性的追求。 道德价值观教育就应该符合人性, 贴近人们的先生生活。 如果教育脱 离它的人性论基础以及现实生活的根基是,它就沦为空洞的口号和空壳。
3 人作为一种意义生命的存在
作文七:《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1600字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影响的基础上~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研究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从而树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以适应开放和改革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开放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  ,一,理想观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与内地一样~并没有失去青少年浪漫的天性~他们对人生、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的理想观有如下特点:  1、人生目标取向多元化。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当问及“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回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建立事业~追求知识、财富、爱情、服务社会~成立家室和献身祖国等等都有涉及~与内地学生相比~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也有庸俗低级的人生追求。这与开放地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种并存相联系。  2、社会理想层次较低~往往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虽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对于社会理想则比较淡薄。有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存在不少糊涂观念。他们更重
1 / 3
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满足自己的兴趣、才能的前提下~服务社会~热爱祖国。但如果把开放区的青少年学生与香港相比~开放区学生的社会理想则更浓些。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  ,二,公私观  公与私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公私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体现。目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在公私观方面表现出多元的选择趋向和讲求个人实际的特点。  从以下四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的特点。  1、传统的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明显让位于先公后私~尤其是公私并重的道德观。  2、公私兼顾的观念已成为学生公私观的主流。  3、在公私兼顾这个天平上~开放区青少年学生明显把砝码加在个人利益一头。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区学生对公私并重和先私后公选择均比内地高~而先公后私却远比内地低。  4、先私后公、有私无公的观点也露出苗头。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变化的特点和趋向~说明当前学生在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方面已由只重社会价值向寻求二者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影响在学生道德意识观念中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公私兼顾的思想中缺乏那种为祖国为人民献身~只讲贡献~不求索取的忘我型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德育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值得开放区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三,苦乐观  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感
2 / 3
受~通常是通过“苦”与“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与个体自身内在的价值体系相联系的。因此苦乐观可以反映出价值观的特点。  1、强调自我发展~以自我理想的实现为乐。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幻想年龄中构思自己的未来~以自己的理想未来的实现为乐。如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然而他们的这种理想追求往往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讲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缺乏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精神。  2、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淡薄。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把苦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如学习相联系~认为条件困难~学习不如意就是苦~而对于“以苦为乐”的看法则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苦乐观是以实际的体验为标准~缺乏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与开放区青少年讲求实效的价值观相联系的。他们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已经不再追崇那种精神式的苦乐观~取而代之的是实际体验式的苦乐观~因而对于体力劳动有着鄙视感~吃苦精神不够~在挫折面前有进取心~但缺乏顽强的毅力。
3 / 3
作文八:《动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3400字动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青少年的价值观也在急剧的发生变化,动漫文化以其独特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此,我们要通过动漫给青少年以真善美的教育。
动画片是青少年非常喜欢的一种图形形式,今天的孩子们置身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文化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的冲击,使得他们眼界大为开阔,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动漫作为科技时代一种新兴的文化艺术,随之伴生了独特的动漫文化,其影响力已经不亚于游戏文化的影响力。
世界动画作为一个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娱乐、广告、心理治疗科学研究、视觉模拟、环境规划等领域。我国动画产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但动画对青少年的魅力却是有增无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自主性很强的阶段。虽然目前动画片在教育中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但许多人是因为动画片的娱乐性才去接触它的。迪斯尼动画的成功市场运作虽然说明成年人也是动画片的一个主要接受群体,但目前来看,青少年仍然是最大的动画片主动受众。青少年不仅观看电视中的动画片,动画电影、游戏、书刊等图形形式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不但接触动画本身,与动画有关的消费娱乐产品也都被接受,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据有关调查,全国现有电视频道2000多个,几乎都有固定时间的少儿动画栏目。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放学回家就看动画片,而且定时出现,成了“动画痴”、“动画迷”,不但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影响,更大的担心则是孩子对有些动画片中的不良镜头的模仿而影响了孩子的品行。
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动画电影史上,法国的雷诺被尊为创始人。但动画片真正诞生始于1907年,以美国的勃拉克顿发明“逐格拍摄法”作为标志。中国动画电影的拓荒者是著名的万氏四兄弟,他们受聘“长城画片公司”,于1926年制作了我国第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其新奇效果当年轰动全国。
目前市场上的动漫种类繁多,主要是来自日本、美国和中国。动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具体表现:动漫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艺术,它既能创造丰富的经济效益,它又是一种集文学绘画、电影、音乐等于一身的综合产业,在现代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动漫文化良莠不齐,而青少年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动漫文化缺乏有效地鉴别,造成随意模仿,容易产生不良习惯。所以动漫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
1.生活价值观
近年来动漫充斥于电视、图书、报刊乃至广告、玩具及各种游戏软件,几乎所有的儿童及不少成人都对它非常痴迷,动漫已成为青少年精神食粮中的主食之一。在长期接触这些动漫当中,儿童的行为就会因模仿而学习,以暴力、输赢来解决自己所存在真实世界的问题。   在许多动画片中,都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狮子王》,强调生活中只有不怕困难,不要消沉,积极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这样的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生活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些动画片,如《蜡笔小新》,虽然很现实,但以一种不加修饰的方式揭示人的好奇,这只会使观看者产生不恰当的认同感,对社会生活的规则、形成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具有消极影响。其实在许多经典的动画片中,只是非常刻意地表现其娱乐性,如《tom & jerry》,《米老鼠和唐老鸭》,《蜡笔小新》等,对人生的积极品质没有太多的强调,只是让人们在观看到一个倒霉蛋的时候开心快乐。这些容易使青少年养成乐观的性格,但也有可能会影响其积极奋斗的生活观念的形成。
2.审美价值观
青少年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青少年有暗示作用,青少年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攻击行为。   “张扬个性,我行我素”成为青少年崇尚的行为方式。尽管许多动漫的内容没有多少政治内容,但是,有的动画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却在随意改动历史或编造历史,给人以错误的历史知识,误导青少年。一些色情、品位低下的图片隐含淫秽暧昧内容,往往以挑逗、刺激和暴露过多的图片对青少年造成某种视觉冲击,这种格调庸俗、趣味低下的动漫文化直接造成青少年产生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
3.生命价值观
一些暴力动漫形象造成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同情心和体会他人伤痛能力的丧失。研究表明,长期观看暴力动漫的青少年会对现实生活中暴力受害者日渐麻木,以致容忍社会暴力的层次逐日剧增,因而逐渐失去感受同情和伤痛的能力。暴力动漫形象,孩子们不仅能对这些暴力形象的暴力行为耳熟能详,而且还能够根据剧情为剧中人物的暴力举动找到一千个理由。于是,不少孩子观看后,便盲目模仿剧中的拳打脚踢,有的甚至按照剧中人物或情节的模式去干那些恶作剧式的劣事。据报载,前不久湖南某市的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同学 就是模仿动漫剧中的暴力情节,将邻居的一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同学杀害,而其杀人的理由便是对方长得颇像某动漫剧中的某一人物。
4.友情、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感情,动画片也并没有忽略它,比如《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灌篮高手》、《怪物史瑞克》、《葫芦兄弟》,甚至《蜡笔小新》、《花木兰》、《tom & jerry》等都以爱情或友情贯穿情节的。在动画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统一的画面;爱情的女主人总是美丽的,即使将来要变成天鹅的灰姑娘也是美丽的,爱情总是浪漫的,为了爱情可以做许多勇敢的牺牲,结果总是幸福浪漫的;有朋友总是令人向往的,朋友总是在主人公需要的时候出力的,朋友总是忠诚的。这些表现与现实生活有许多相似,但也过于理想化。青少年的爱情观正是在这些影响中形成的,这很容易使他们将来有不恰当的期望和行为。
5.对青少年言语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语言获得有可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即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说话来获得自己的语言。同时,在思维发展的研究中,非常强调言语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其中的结论之一就是良好的语言能力会有利于思维的发展,言语习惯对思维方式(特点)的影响也是被证实的。所以,在动画片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必须注意到他们对一些动画人物言语的观察模仿。青少年是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别是当环境刺激是他们感兴趣的时候。有调查显示,对大家共同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的言语特点会在同辈群体中得到广泛认同和流传,当父辈们不知道时,他们便认为没有共同语言。例如《蜡笔小新》中的小新,当小新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时,总是对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回来了。”许多青少年看了这个片子后觉得好玩,也模仿起小新的说话风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蜡笔小新》这类动画片主人公的行为特性的模仿更需要引导。同时,也要注意青少年长时间观看动画片而缩短了他们的注意力间隔时间,对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产生的限制作用
动画片要把娱乐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把娱乐性的、趣味性的东西跟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接受。现在是独生子女居多,这一代人被称作是“小太阳”,以自我为主,集体观念弱,缺乏社会责任感,,,,但他们的模仿、理解、接受能力强。因此,要利用少儿的游戏、娱乐心理,通过动漫给他以真善美的教育。
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兴趣发展。家长在承认自己的孩子喜欢动画片的前提下,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兴趣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兴趣是比较容易养成和改变的,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的直接原因是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如果某个孩子对动画片感兴趣,他的兴趣不是制作
动画片,也不是学习动画片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而是看动画片本身,这种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是有不利影响的。因为自制力差,他们有可能会长时间地看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甚至去买动画VCD自己一次看个够,这不利于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发展。所以,要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将喜欢看动画片提升到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动画片,喜欢那种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喜欢人物的良好行为和风度等方面来。
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动画片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并注意其影响的长远效应。我们对青少年的关心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青少年稚嫩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所有从事动漫创作的人都应该牢记法国教育家阿兰的一句话:“请播种真正的种子吧,不要播种砂子。”
动画班   周学敏
学号:062012020001
指导老师:肖符
作文九:《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3700字论文
浅论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2008年10月
浅论网络对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 面临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的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社会转型时期是人们思想变化最为剧烈、价值观念最为模糊与不稳定的时期,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而新的价值观体系由于新体制尚未完善而未能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社会化敏感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价值选择与价值取向极易受到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变化甚至价值迷失,尤其是主体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上的迷失。
主体价值迷失表现为自我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性和模糊性:
(1)把个人主义等同于自我实现;(2)强调“自我中心”,忽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集体价值的统一性、协调性;(3)将价值定位于“我”,使“我”与社会群体对立起来。据统计,91.6%的青少年学生把自我奋斗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信条。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自我奋斗意识强就是主体价值的迷失,但不容置疑,过于强化、膨胀的自我意识若缺乏正确、得当的导向,极易滑向“自我中心”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人生价值迷失表现为理想价值与功利价值间的矛盾冲突,社会理想、人生奉献被物欲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在调查中,90.8%的青少年学生把个人的现实需要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只有9.2%的学生把社会性理想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不少学生还说:“理想,理想,有利便想。”有的青少年甚至把寻求肉体感官刺激和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以金钱、财富来衡量人生的价值,流露出庸俗化、物欲化、功利化等令人忧虑的价值迷失倾向。
道德价值迷失表现为公与私、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社会转型期里,许多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被放弃甚至被彻底丢掉了,存在道德滑坡、良心泯灭、人格沦丧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现状。在调查中,83.6%的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存在着水平层次上的错位,即“经济发展了而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都下降了”。据调查,当代青少年学生在公与私、义与利关系问题上,先公后私、公私并重、先私后公的取向比例为32.3:61.3:6.4,以公私并重的价值取向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公与私、利与义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在难以兼顾而必须二者择其一的情况下,若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从
当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强化、人生价值功利化的倾向看,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先私后公、先己后人、先利后义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逆向道德价值取向。而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二、 重要因素
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为何会出现迷失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通过接收各种信息而生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在青少年的众多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中频频出现的一个词语——网络。
网络的学名为Internet,译成中文为互联网,国际网络,因特网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脑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互联网的形成使计算机不但能处理信息,而且可以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其迅速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一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8年我们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网民“的称谓,当时中国的网民刚刚突破100万大关,仅仅时隔5年,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近6800万,足足比5年前提高了60倍。翻了近6番,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互联网用户已达5465万。
在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学生,他们以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的优势充分的与互联网接触。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做什么呢?查阅资料,看新闻、图片,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上网聊天、结交朋友,购物,消磨时间等。在互联网众多的功能中有多少是对青少年有益的呢?当我们走近网吧,却发现了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件。
云南省文山县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陈楠,2002年11月9日(星期六)早上,骑自行车出门,直至深夜未归,家人四处寻找,不见踪影。12日下午2点钟,在西华桥下发现一具小孩尸体,经其家人辨认,正是失踪4天的儿子。原来,9日那天陈楠与同学去网吧玩,欠上机费20元,老板便将其自行车扣押,陈楠心中恐惧,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
2003年年底,在湖南湘潭读书的17岁女孩雪儿,因为相信网友要带她到深圳去过圣诞节的许诺上了南下的列车,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深圳后网友逼迫她去干违法的事情,雪儿发现后,偷偷打电话给父母,被网友发现后抓回去软禁
中国常州网讯,一抢劫团伙成员年龄在16到20岁之间,团伙最小的成员熊某甚至初中还没毕业。熊某告诉记者,他在河南老家读到初二,就和老乡到常州来找打工的父亲,因为年纪小打不了工,就天天混迹网吧,结识了沈某等人。“我们都没工作,但上网要钱,就只好去抢别人的。”熊某还告诉记者,在他们玩的网络游戏中,游戏人物经常可以持强凌弱,等级高的人物可以随意“杀死”等级低的人物,来获取死亡人物身上的装备或钱财。经常上网导致他们受游戏的“启发”,对独行的路人进行抢劫,得来的财物都被他们用来上网、吃喝,全部挥霍一空。
据河南日报报道,因盗窃罪入狱3年的王大海为了证明自己足够聪明就实施盗窃行为。他说:其实我不缺钱花,我妈在厦门做生意,经常给我钱的。但我爸总是一副看不起我的样子,对我建的网页也嗤之以鼻。我就想,我得干点什么大事让他佩服我。后来我发现一些人经常在网上购物,之后留下他们的银行账号,有账号就会注册邮箱,而邮箱的密码是非常好攻破的。我攻破了这些人的邮箱密码,然后获得银行密码,就这样把他们账户上的钱偷走了。
2004年,江苏无锡谢先生的儿子小宇以全校高考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可上了大学后,却因上网成瘾,整天旷课,大一时被留级,留级后继续上网导致成绩再次不合格而被学校勒令退学。退学后的儿子却流连在西安拒绝回家。父亲为让儿子“浪子回头”,不远千里从无锡四次来西安对其进行劝说,当父亲昨日带病再次来西安后,竟连儿子都找不到。伤心欲绝、走投无路的父亲谢先生向媒体求助。
2006年10月,现年20岁的王贺吃完午饭后找父亲要100元钱准备到外面去上网,遭到拒绝后王贺大为恼火。离开饭厅后,王贺回到卧室,用力踢茶几和影碟机。23岁的哥哥王健见状前去阻拦,并从后面将王贺拦腰抱住,欲将其拉出卧室,不想王贺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匕首一阵乱刺,王健的胸部和腹部各中1刀。王贺父亲见状,欲将匕首夺下,结果左臂又被匕首划伤,事后缝了10余针。王健因伤及心脏,气绝身亡。王贺见闯了大祸,从屋里跑出去后便没了影踪。
惨痛的教训让我们对互联网产生了怀疑。实际上网络只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之一,它本身并没有错误,相反它的出现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它的发展证明了
科技的发达。然而对于正处于价值观迷茫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既有利又有害,它是一把双刃剑。
青少年目前使用网络,在有利的一方面,主要是较快的方式获取了最新的信息;于此之外,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在网络上开辟了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青少年用户的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受到网络这一新鲜事物的刺激,比没有接触过网络的青少年更有创新精神,往往有助于学习,且不会出现“书呆子”现象。
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接触网络不少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变化,甚至扭曲。
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要因人而异,但大多数青少年网民都认为弊大于利。现象表明,通常在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通常受到的危害就更大一些。 至于网吧,通常认为是有危害的地方,我们认为应该分开来考虑,具体的分析必须涉及到整个社会网络环境等因素。
三、 反思与启示
现在网络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极可能是第一批进入社会就将面临一个完全网络社会的一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带给我们的是信息、跨地域交流,而我们要做的至少是学会真正全面的利用好网络。而现在,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上网方面有着一定的误区,使得网络带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网络病等危害、影响似乎大于了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因此如何真正全面利用好网络这一今后必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就成为我们现在值得也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且在我们身边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网络一族,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有着实际的意义。如何使网络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趋于完善,使网络在我们生活中更多地是发挥有利的功效,尽可能减少它给青少年成长等带来的不利因素,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思考的问题。我想,重要的环节在于引导,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利
用网络,避免他们误入歧途。假使真能达成我们的愿望,那么网络将更有利于新一代青少年的更快速、健康的成长。
作文十:《多元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7200字多元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7/10/04    作者:团省委办公室    来源:院团委    阅读次数:
引言:价值哲学发源于西方,其发展已有100年的历史。我国学术界对价值的研究十分活跃,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但是,价值观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    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人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有事实与价值之分,由于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因此看来,后者更为重要。价值与真理(事实)不同,真理是一元的,而价值则既有一元性, 又有多元性。价值的这种特性, 使价值现象显得特别复杂而难于把握。价值多元性是指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对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同一主体或对同一主体的不同方面,其价值不同的性质; 价值一元性, 则是指同一客体对同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体,或对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某一主体,或对某一具体主体的某一方面,其价值是一元的、单一的、确定的性质。价值一元性是价值多元性的基础,价值多元性中包含着价值一元性;价值多元性是价值一元性的表现,是价值一元性的补充, 表现了价值的丰富性。事物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客体对社会主体的价值, 而同一客体对同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体的价值是一元的。所以, 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元的, 其表现是多元的。可以看出,人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一元的价值观或一元性价值观的多元性表现,与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相关联。
其次,价值观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活实践和文化积淀的产物,表现为对具体事物、行为的利害、好坏的观点, 执行评价标准的功能。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特征的不同价值观念体系是多元的,在碰撞与冲突中交流、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再次,社会变革引发价值观变革,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建国以来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我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从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的转变。与此息息相关,青少年价值观也发生了从传统的、一元的价值观到现代的、多元的价值观的演变,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1、传统的、一元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时期。
主要是在1949年建国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之间的时期。这一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为背景, 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对青年进行的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导的道德价值标准是服从社会利益,抵制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要求青年人无私为他人服务,时刻准备着为他人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排斥个人自主性和对个人绝对服从集体的强调,甚至将人的一切正当合理的生活欲望都当成是罪恶的人欲而加以摒弃,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被当作丑行而予以鄙视,鼓励人们忍受不平等,要安贫乐道,以此来换取道德上的平等,这也是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受其制约的。
尤其是“文革”10年,随着打倒以“孔子”、儒学为代表,青少年的一元价值观错误畸形的发展到了顶峰。中国青少年在狂热中“革命”了10年,从思想和行为上几乎全部围绕着“革命”进行,“革命”就是最高的理想和道德准则,“革命”取代了学习生活、社交生活、娱乐生活,甚至渗透于婚姻生活。这使青年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偏执性和单一性,广大青少年表现出狂热、单调的“文革”式的生活模式。70年代末,随着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青少年从“左”的梦寐中苏醒,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精神生活。
2、多元价值观的产生和在青少年中的影响。
主要是介于1979至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间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国门的敞开,使得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西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上同时传播,一些老的价值观被抛弃或被置疑,新的价值观尚不明确,尤其是“文革”期间,对西方的文化和学术思想长期禁锢,在放开后往往会产生强烈反弹和冲击,使青年对西方文化和学术思想饥不择食,造成了西学的泛滥,大批青年思想浮躁,甚至陷入狂热的虚幻的理想追求之中。青少年当中出现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合理利己主义”等思潮,他们崇尚" 个体本位" ,由“关注社会”转向“关注自我”,导致不少青年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不再一味顺从长辈,不再一味循规蹈矩。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已经开始突破“文革”式的军事美学模式,大胆地“新潮”起来:上窄下宽的喇叭裤成为时髦的衣着,大学校园里,尽管邓丽君的歌曾作为靡靡之音被明令禁止,但她的歌声却一直从学生宿舍中隐隐传出。80年代中期,青少年的思想极度活跃,各大专院校是其典型舞台,涌动着各种各样的新观点和新思潮,成立了五花八门的学会和社团,校园热点从“竞选热”、“参政热”、“西方文化热”到“党章学习热”、“入党热”、“读书演讲热”、“特区热”等等,迅速滚动,不断翻新。其观点变让之快,热点转移之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青年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发生着急剧裂变,这既折射出青年思想的不断跳跃和突破,也折射出青年思想的异常浮躁和迷乱。
3、物质化的多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深入发展
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式确立,以“物质主义”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形成当代青少年的多元价值观,比较现实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言论自由等,在他们眼中认为物质比精神更重要,注重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理想目标的实现。
进入90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物质充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增加了青年凝聚力和对国家前途的信心。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中居主导地位,大部分青年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仍被青年认可,青年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客观求实,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公平、竞争等新价值观在青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是,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在青少年中都有相当的影响。在大学生当中出现考研热、考证热、实用知识热等现象;在求职上,向往大城市、好岗位、高薪酬的“实惠主义”行为。有关调查显示,35%的中学生认为“既要为人民服务, 又要为自己谋利益”,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无条件的,他们在寻求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结合,代表的观点有“公私融合观”、“利已与利人兼顾”、“自我和社会融合”。许多青少年认识都有这样一个公式:好分数、好大学、好工作、充裕的物质=实现自己的价值,加剧了
人的物化过程。
当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产生了多元的价值观, 与传统相比强调个体的自由、理性、自我意志以及个体之间的平等是当代价值观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 在青少年中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关注自我增强, 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
二、多元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深刻的社会转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起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着现代化运动,其价值观多元化状况的形成既有社会根源,又有内在逻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社会变革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首先,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其中最显著、最具有影响力的转型莫过于由过去封闭型社会向当前开放型社会转变。开放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原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原有的最核心的价值观以集体和社会为本位的单一的价值观正在全面走向多元化。引起价值观转变有社会内部制度和观念变化的内部动因,还有外部社会制度和观念对固有价值体系的冲击和影响的外部动因,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青少年的价值认知也经历了由单一、封闭的认知体系向多元、开放的认知体系转变的巨变过程。
其次,生活的世俗化。根据国际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现代化起飞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世俗化,它核心内涵是现世的关怀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关心现世生活,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自身物质利益的合理追求,激发社会成员实现自我潜能与价值的成就动机;公民意识的生长和个性的解放,确立个体本位观念。价值观取向上从过去仅强调集体到现在开始强调个人,从过去仅重视理想到现在开始重视实际,从过去仅注重义务到现在开始注重利益。从近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正是在从世俗化中演变出来的多元价值观中由逐步接受到表现出了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呈现出比较开放、透明的心态,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较强能力;强调个性、平等意识和权利观念; 具有普遍主义精神,尊重事实,注重规则;热心公益事业,具有更自觉的环保意识;表现出积极的休闲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喜欢直率的情感表露,不愿扭曲个性,厌恶形式主义等等。与其同时,在富裕境况中和优越条件下成长,他们身上也存在如心理承受力不强,不愿过分克制自己,缺乏历史感等等。
2、经济发展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产生积极的效应,也带来消极的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也同祥具有二重性,即在主要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效应。主要表现在:既有助于形成人的独立人格,又助长了拜金主义价值观的盛行,既推动了人对物质价值追求的重视,又导致了对精神价值需求的淡化,既促进了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又导致一些人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误区。市场经济的实施必然出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出现。特别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 风行全球,经济全球化浪潮带动着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面貌,导致社会经济、政治和精神结构的分离,致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态势。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当代青少年自信力更强,更注重自我,同时也更具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接受间卷调查的青年中,对“自信”、“创新”、“竞争”、“自我实现”、“自我设计”等现代观念持赞成或比较赞成态度者均超过了被调查总数的85%以上。
作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大众传媒按商品规律和市场机制运行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使青少年所处的价值观环境异常复杂,就其外延而言,包括电视剧、流行音乐、CD 或MTV 、电子游戏,畅销书、休闲报刊、商业电视、室内装修、时装模特表演、选美比赛、盈利性体育比赛和形形色色的广告等形式或样态,对青少年的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模式的产生起到了环境氛围的作用。
3、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存在着各种文化,文化冲突也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青年是所有人群中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中、西文化交融,文化动态发展,尤其是未来知识和信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潮流中,多元文化导致的社会变化彻底更新了青年价值观,并使之多元化,当今青年的生活模式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向着时尚、随意、兼容的方向变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能挣会花”的生活观念逐渐成为多数青年的主导思想,甚至对不同于自身观念的其他生活模式,多数青年也持宽容态度。而且,部分青年的价值观步入误区,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非正常的两性关系被视为正常,青年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日益增多,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同时并存和冲突的现实状况,使青少年在价值观整合过程,出现了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有的只好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极大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家庭至上观念与西方实用主义至上、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精英文化普遍社会理想,并同世俗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与以《QQ 版语文》、《武林外传》只追求新奇刺激、形式活泼、娱乐性强的极具诱惑的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约束,与现实生活中通过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广播、电视) 、网络媒介传播的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的非主流文化,使青少年在价值取向、使命意识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4、多元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承载工具
社会的历史性变迁、经济的日益繁荣、繁多文化类型的碰撞等等情况互相编织,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多元价值观具体影响着青少年。
思想潮流与流行文化。曾有时,西方的现代哲学、心理学和早期的人文主义学术著作在青年中广为流传。80年代出生的一代扮演着流行文化的积极创造者与崇拜者的角色,极其热衷于对时髦现象或流行事物的追逐,“追星”热使原本对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的崇拜改变成对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崇拜。流行语成为青少年表达社会情绪的一种最独特方式,“酷毙了”、“帅呆了”、“哇毙了”,“美眉”“闪客”、“小资”、“飘的一代”等等,即是他们发明、使用的白词语。
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在消费主义这一“天然燃料”的助推下促使时尚流行,“文化衫”、“乞丐服”、“追星族”、“足球热”、“出国热”……卡拉OK 使流行歌曲进一步流行,“迪厅”让想疯狂的青少年有了个去处,交际舞、太空舞、霹雳舞、迪斯科轮番成为舞者的至爱,“好莱坞”不知不觉地进驻了中国电影业,五花八门的连续剧消耗着青少年的时间和感情,90年代后期,电子游戏、家庭影院、电脑“伴侣”让青少年的精神生活进一步走向丰富多采。当代更注重文化形式的愉悦性、感受性、消费性,休闲心态甚至带来了阅读习惯都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做法,有了“卡通一代”、“读图一代”。总之,商业文化外现为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网络。当今青少年的活动往往伴随着对高科主产品的愉快占用,是高科技时
代的宠儿,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他们对此“一网情深”。尽管他们之中属于“网络英雄”和“IT一代”的人物还只是少数,然而,更多的已属于“e人类”,他们用鼠标、键盘和网线建构了一个新奇的虚拟世界,Email 、聊天室、BBS 、 QQ 成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纵横驰骋的“交通工具”,进行着最真切的沟通、表达和宣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剧烈的变化,人的心态与行为多重交叠,赋予了一代青少年多元性的基本取向。
三、对策建议
我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起飞”或“转型”过程,决定了人们价值观将会是更加明显、剧烈和深远的冲击效应,其形式也更加复杂和多样。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能从价值观问题本身着手,来探寻解决的有效思路与具体办法,这也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需要和离开社会背景的任何价值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和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但是,在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正确的、进步的价值观就必然会受到错误的、落后的价值观的消弱、曲解和冲击,因此就迫切需要从价值导向上, 对青少年多样的价值观加以正确引导。
1、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重义轻利,为了道义,不为物质所诱惑,不为权势所压倒,儒家的道德“人性善恶”双重价值论、墨家的功利价值论、道家的自然价值论和“穷则独善其身”、法家的权力价值论及义利、德力、义生、德智、理欲、公私、群己、天人、真善美等形成了民族的共同心理基础,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增强道德意识、自觉进行个人的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结晶以其独特魅力深深扎根于当代青少年心中,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传统价值观的传承是青少年长期社会化的结果,是可以逐渐内化成他们的行为规范。
2、坚定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建国50多年来, 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已经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一部分, 而且确立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准则。尽管价值观的多元的选择、多样化的社会生活, 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活力,但适得其反的是青少年的多元选择, 使得社会的整合能力降低,凝聚力降低。因此,必须对价值观进行整合, 建立符合时代发展和精神的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形成主流价值观导向,形成社会共同的认知体系,引导各种社会力量,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基础。
3、共青团作用的发挥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做好党的执政基础青年方面的工作,是发挥好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必然要求。
遵循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是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形成的这一过程。作为道德价值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儿童的人格在此大致成型,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作为基础,就会像水中无根的漂萍,就不可能正确选择指导个人行为的价值观,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多元文化社会中价值冲突、混乱的问题,反而会加剧这种冲突与混乱。学校及教师是青少年价值生成的重要环境和力量,要克服和防止成人观点的嫁接, 价值评价、判断、甄别上的单向性,甚至是“纸上谈兵”空洞的
形式主义,片面地强调学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的服从, 而忽略了对等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对中学生道德体验的认同和尊重,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经历的人一定是不一样的, 价值教育的目标是重视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对其成长需要的满足,达到在青少年丰富多彩而又异常敏感的心灵世界理想的教育效果。结合实际的情况,进入社会的青年所面临如教育、就业、收入、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具有社会经济特征,越来越多地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的调整相关联,而我们的团组织并不具有影响上述特征和调整进程的力量,因此可以考虑“政策化途径”,以确定青年公共主题的形式,形成政府的政策议题,最终达到依托行政力量以解决青年问题的目的,现实地影响青年的价值取向。
(文章录入:高峰)
2007.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人怎么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