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燃蜡烛放在的蜡烛火上有双喜是什么成语

&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识点 &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此时石蜡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点燃蜡烛,看到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观察火焰,发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如图乙)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位于火焰的 &部的火柴梗最先发黑,由此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3)要说明蜡烛燃烧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应证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一实验加以验证: &.(4)将蜡烛点燃后罩上一只烧杯(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火焰熄灭,原因是 &.(5)由你提出一个与蜡烛有关,需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陕西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2)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须从石蜡的物理性质进行思考;(2)①欲知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须知两者的概念和区别;②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3)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先假设蜡烛燃烧可能产生哪些新物质,才能正确设置实验;(4)欲知蜡烛熄灭的原因,须知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5)预提出问题,须知蜡烛性质,据此提出问题.(1)如果石蜡溶于水,它会溶于水中,变成溶液,而不会浮在水面,如果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它可能会沉入水底,故可判断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的小;(2)①因为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和能量的变化,故属于物理变化;②因为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位于火焰的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故答案为:外焰,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温度最高;(3)因为石蜡中含有碳、氢元素,所以如发生化学变化,可能会生产水或二氧化碳,故设计可证明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方案,故答案为: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烛熖上方,观察杯壁有水雾生成或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杯壁有浑浊出现;(4)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有氧气,罩上烧杯后,隔绝了氧气与蜡烛接触,缺少了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故蜡烛会熄灭.故答案为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5)因为石蜡中含有碳、氢元素,所以如发生化学变化,可能会生产水或二氧化碳,故设计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是否有二氧化碳(或水)生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主要考察你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物质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灭火的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谓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2.如果采用第三种原理和方法来灭火,那么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与“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相似的题目:
[2014o重庆o中考]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2014o莆田o中考]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014o龙岩o中考]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2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3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灭火的原理:&&&&;(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灭火的原理:&&&&.
该知识点易错题
1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2(2013o福州质检)如图表示两项实验,①在燃着的蜡烛甲、乙上倒扣一只玻璃杯;②往放有燃着的蜡烛丙、丁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在两项实验中先熄灭的蜡烛分别(  )
3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8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巨了的凝聚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震造成u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8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5.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为灾区紧急提供包括方便面在内的各种救灾物品.据下表回答:
方便面营养成分表(每188g中含量)&糖类(g)&脂肪(g)&蛋白质(g)&水分(g)&钠(mg)&钾(mg)&磷(mg)&钙(mg)&维生素5(mg)&其他&61.6&21.1&9.5&手.6&1144&1手4&88&25&8&…&方便面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水;(手)5月21日,我市派遣专业人员赶赴灾区,协助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自来水厂主要通过&nbs2;①吸附沉淀(用明矾)&nbs2;②投药消毒(用漂白粉等)&nbs2;③静置沉淀&nbs2;④过滤等对自然水进行净化,其合理的步骤顺序是&&&&(填序号);可用&&&&试纸检测水的酸碱度是否达到标准;(4)我省对口支援德阳市的灾后重建工作,迅速搭建了u批简易安置房,安置房用外层是钢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夹心板做墙体.为防止钢板生锈,延长夹心板的使用寿命,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表面喷漆B.经常酸洗5.经常水洗(5)国家药监局于5月25日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u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此时石蜡发生的变化是____变化;点燃蜡烛,看到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观察火焰,发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如图乙)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位于火焰的____部的火柴梗最先发黑,由此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____.(3)要说明蜡烛燃烧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应证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一实验加以验证:____.(4)将蜡烛点燃后罩上一只烧杯(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火焰熄灭,原因是____.(5)由你提出一个与蜡烛有关,需要再探究的新问题: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____.(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此时石蜡发生的变化是____变化;点燃蜡烛,看到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观察火焰,发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如图乙)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位于火焰的____部的火柴梗最先发黑,由此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____.(3)要说明蜡烛燃烧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应证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一实验加以验证:____.(4)将蜡烛点燃后罩上一只烧杯(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火焰熄灭,原因是____.(5)由你提出一个与蜡烛有关,需要再探究的新问题:____.”相似的习题。光芒的台灯一瞬间失去了光辉——停电了。我在黑暗之中找到   了火柴和蜡烛。随着“哧”的一声,火柴着了。点燃的蜡烛火   苗跳动着,渐渐用柔弱的光照亮整间屋子。     我不时抬头望望燃烧中的蜡烛,每当我把目光转到蜡烛身   上时,都会明显地发现它向下减掉了一截。我不由得放下手中   的笔,侧过脑袋来,望着蜡烛陷入了沉思当中。此时,蜡烛仍   然在一点一点地融化成蜡油,源源不断地涌向发黑的灯芯,变   成金灿灿的烛光,为我照亮了房间。也不知过了多久,多久,   细小的蜡烛发出的光越来越弱,一转眼间,便灭了,冒上来一   阵青烟。原来是蜡烛已经燃尽了,长长的一支蜡烛现在已化为   乌有了。它把自己短暂的光阴全部都奉献了出来,为了给予别   人光明,它不惜牺牲了自己。它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它可贵   的精神却使人深思。     具有蜡烛一样难能可贵的精神的人其实就活在我们的身   边,其实每天都在与我们密切接触着,面带着慈祥的笑脸,把   我们从一个什么事也不懂,什么道理也不知的小毛孩子,不辞   辛劳的耐心的教育成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望着熄灭了的   蜡烛,仿佛看到了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的老师们经过年复   一年地辛勤教学之后,美丽的秀发变得有些斑白了。老师们正   如同蜡烛一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立下了不可泯灭的功劳!     老师“燃烧”了自己,为我们照亮了走向成功的光明大   道,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老师,是神   圣的,是崇高的,是让人永远都敬仰的人!  
原创作文每篇0.5元-2.0元
作文库推荐
网友正在看
标签:作者:黄冈实验学校6年> 【答案带解析】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凿壁偷光 B.死灰复燃 C.斩钉截铁 D.木已成...
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凿壁偷光
B.死灰复燃
C.斩钉截铁
D.木已成舟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凿壁偷光的构成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燃烧发生,故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斩钉截铁是铁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木材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
考点分析:
考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相关试题推荐
某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1)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中含有
种元素,其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某幼儿每日服用一定量该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若他每日摄入的口服液含15 mg葡萄糖酸锌,则同时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mg。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 ,通式中碳原子数n = 18~30。(3)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下表所示。物质名称化学式常温时的状态丁烷C4H10气戊烷C5H12液(油状)癸烷C10H22液(油状)十八烷C18H38固二十四烷C24H50固(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和氢气。【实验探究】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I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Ⅱ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导管口处出现火焰III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IV 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分析和讨论】(1)实验I中的实验现象为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实验III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4)实验IV的目的是
。(5)分析实验IV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A
E(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则试管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4)图中D、E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
(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1)空气主要由
(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与该项目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4)右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b.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1)天然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A
D① 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② 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③ 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甲烷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物质。例如,在高温条件下,甲烷可以生成碳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碳 + 氢气,基本反应类型为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根点燃的蜡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