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农场里大黄大黄号是什么乐器

中药大黄的妙用 中医里的四大名药
我的图书馆
中药大黄的妙用 中医里的四大名药
中药大黄的妙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者为生大黄;加黄酒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稍黄者为酒大黄;加黄酒闷润4~6小时至酒吸尽,蒸5~6小时至透,内外黑色者为熟大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内部褐色为大黄炭。均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生用力猛,熟用力缓,二者相使为用表里双解。传统主要用于实热积滞、大便不通或火热上炎、吐血衄血或瘀血凝滞、经血不通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具有下瘀血,血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由于大黄疗效迅速,功效独特,故广泛应用内、外、妇、儿、骨伤各科、泻下、收敛、止血、解痉、利胆、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降血脂等作用,外用治疗水火烫伤、口腔溃疡等,但临床上最常用于泻热通全——量小后下。由于加工方法及炮制方法的不同,其作用有别。正如《本草拾遗》:“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   生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酸,既入气分,也入血分,清心热、泻肝火,荡涤肠胃积滞;破积聚、疗损伤、消肿痛,治疗水火烫伤,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大黄经酒制后,其结合性大黄酸部分被破坏,其泻下作用降低。同时由于酒的升提作用,使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口疮、牙龈肿痛以导热下行;熟大黄由于泻下力缓而适用于老年人及体虚者,因泻火解毒作用较强多用于火毒疮疡等;大黄炒炭后,其结合性大黄酸绝大部分被破坏,而所含的鞣质则没有改变,因而收湿敛疮作用明显,同时由于高温作用,使大黄的寒性降低,并生成了一些炭素,增加了大黄的吸附作用,故大黄炭的泻下作用几乎没有,而长于凉血止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的出血症及肠内积滞的大便下血等,其妙用如下。 &&&   对于胃火炽盛的病人,取生大黄5~10g,用开水浸泡20~30分钟,取汁饮服,每日一次,连用2~3日。 &&&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取大黄粉单服,每次3g,每日2~4次,温开水送服或大黄粉与白芨粉按1:3配伍,每次2~3g,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如伴胃痛可加元胡、川楝子各等分同服。 &&&   对于急性胰腺炎者,取大黄30~60g煎水,1~2小时口服一次;呕吐或腹痛严重者,可用大黄水灌肠。 &&&   对于急性肠梗阻者,取生大黄粉,成人每次9g,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注入,每日二次,老人及小孩减半;或加蜂蜜50g,温开水冲服。 &&&   对于重症肝炎者,取大黄30~50g(儿童减半)煎水200ml,每天一次顿服,连服一周为一疗程,保持每天大便4~6次,若次数过多,可停服1~2天。 &&&   对于胆囊炎者,取生大黄30~60g煎水,1~2小时口服一次,直到腹痛缓解。还可配伍木香20g、郁金20g、黄芩20g、茵陈25g、金钱草50g水煎服,一日三次。 &&&   对于消化不良者,取大黄250g、大枣去核500g置锅内炒炭(存性)研极细粉。1岁以内每次1g、1岁以上每次2g、2岁以上每次3g,每日三次。 &&&   对于急性扁桃体炎者,取生大黄,每天9g,重者12g,用开水浸泡,每隔2小时泡饮一次。 &&&   对于口腔炎、口腔溃疡及毛囊炎者,用生大黄15~40g,煎水150~250ml,供漱口、热敷及洗涤用,每天4~6小时,每剂最多使用2天。 &&&   对于高脂血症,取大黄研细末,第一周每次0.25g,每日4次,以后改每次0.5g,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   对于甲沟炎者,取生大黄粉用醋调匀(小儿用醋稀释),外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清洗后重换。 &&&   对于肠胀气者,取生大黄50g,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上,每次2小时,必要时2~3小时,一般用药后1小时出现肠蠕动或肛门排气。 &&&   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者,取大黄酚10g开水冲服或大黄30g、桂枝30g,水煎服。湿热重者用大黄30g,保留灌肠,每次100ml(半剂),每天1~2次,10次为一疗程,或大黄30g、黄芪30g、红花20g、丹参20g,水煎服,均有良好疗效。 &&&   对于水火烫伤者,取大黄研末,蜜调涂之,或取大黄30g、黄连6g、地榆30g、冰片3g,研极细粉,香油适量,调糊外涂,每日2~3次。 &&&   对于黄水疮、湿疹等,用大黄粉外敷即可。 &&&    &&& 对于口疮糜烂者,取大黄、枯矾各等分,为末搽之,吐涎。 &&&   对于冻疮、皮肤溃烂,痛不可忍者,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疮上。 &&&   对于跌打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粉姜汁调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 &&&   总之,大黄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价廉、高效、实为常用之品。当病急、病重、久治不愈时不妨试用以上方剂。但因其苦寒降泄,气味重浊,长期大量服用易损伤脾胃,使用时应当引起注意,入煎剂宜后下。只要辨证施用,因人而异,生制明确,运用得当,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大黄是中医常用通便泻火的药物,现代医学对大黄进行了深入的药理研究。大黄含有蒽甙衍生物,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作用最强,另还含有大黄鞣质及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和大黄四聚素等。
  (1)对血压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药用大黄及掌叶大黄浸剂、酊剂及大黄素皆有降低血压作用,D-儿茶精可使兔耳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   (2)对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蟾蜍的心脏,大黄素小剂量则兴奋,大剂量则抑制。   (3)降血脂作用:大黄的活性物质白藜芦醇能抑制胆固醇吸收;大黄中的儿茶素等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致密性,限制有害脂质的进入,从而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血浆渗透压,这种稀释血液的功能,可以减少脂质的沉积。由于大黄还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使胆固醇在肠内被还原成类固醇排出体外的数量增加。   (4)致泻作用:大黄内的结合蒽醌类物质能促使肠蠕动而致泻。   大黄有益寿作用   说起大黄,人们大多知道它是泻下通便的良药,古人谓其有“斩关夺将之功,犁庭扫穴之能”,药性峻利,推陈致新,中药本草著作一般将其列入祛邪药物。但如果说它是一味“补”药,而且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也许大家都不会相信。其实,把大黄作为补药来应用一点也不假。   为什么把大苦大寒的大黄称为补药呢?首先,我们先来谈一谈“补”的概念和含义。简单地说,“补”就是补益的意思,凡是能够补益人体正气,增强体质的药物都可以称为补药。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说,凡能补充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提高或调整机体脏腑生理各项功能的物质均可谓之“补品”,另外,可以防治疾病而无有害影响的药物,亦可认为是广义上的补药。由此可见,称大黄为补药,应该是广泛意义上补药。   应用大黄为什么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医衰老学说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的,阴阳脏腑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现今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不知节制,膏粱厚味、脂醇充溢者日多,而致肠肥脑满、形丰体胖、气血壅滞,以致造成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另一方面营养过剩,代谢废物增多,留于肠内的废物和毒素可引起自身中毒,招致早衰和导致疾病,如食欲不振,胃腹胀满,恶心嗳气,口臭,头晕头痛,精神抑郁,甚至诱发胆结石、痔疮、便血、脱肛及大肠癌等。因此对于这类中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不应滋补,而应通补。诚如华佗在《中藏经》中所言:“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王充亦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说明宣通气血,通畅大便,清除肠内毒素,可以延年益寿,防病抗老。   大黄推陈致新,具有通腑降浊,增进食欲,调理气血,畅达气机等作用,可以加快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的及时排泄,减少自体中毒机会,消除衰老基因,从而减少了因代谢产物堆积而致的老年病,同时又保证了血液循环、消化吸收、水液代谢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体生命富有活力而不衰。大黄还有降血脂的作用,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硬化等症,而这些疾病正是影响长寿的主要原因。此外大黄还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这些都是老年人抗病延年不可缺少的。临床调查报告证实常服大黄者:①不易感冒,对疾病的抵抗力强。②头脑清醒,无头痛头晕等症状。③无老年性便秘及前列腺肥大。④肠胃消化功能好,食欲强。⑤肾功能好,无尿频尿急现象,耳聪目明。所有这些都提示性味苦寒的泻下通便药大黄确有延年益寿之功,同时亦证明了中医“以通为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至于如何服用大黄来益寿,关键在于巧制。现例举一法供读者参考:取生大黄,切成小块,黄酒拌匀,放蒸笼内或置罐内密封,坐入水锅内,蒸透后取出晒干,如此反复蒸制2~3次,则通便之力和缓。服用时可用沸水冲泡,或研粉吞服,但均应视各人的身体状况酌定剂量,一般先行小剂量(如1克),而后逐渐确定最佳用量。食用大黄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意大利人常用大黄制作饮料,瑞士人用大黄和其他食物配合制成大黄糖、大黄饼等保健食品,近年国内也有大黄茶应市。当然,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含大黄的中成药制剂。中药大黄外用功效奇:&&&&   神经性头痛&酒制大黄100克,冰片30克,共研细末。头痛时取药末适量,用水调成糊状,敷贴于两侧太阳穴。也可治风火牙痛。   慢性前列腺炎&将生大黄50克置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沸20分钟,倒入脚盆内,先熏后洗会阴部,等药液不烫时,再坐入药液中20分钟。每晚一次,一周为一疗程,有奇效。   酒渣鼻&生大黄、生百部各100克,浸于95%酒精200毫升中,一周后取药液涂搽患处,每日3次,一月为一疗程,疗效卓著。   跌打损伤&大黄15克,血竭、苏木各100克,乳香、没药各90克,冰片6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根据软组织损伤面积大小,取药末适量,用温水调成糊状,敷患处。   乳腺增生&大黄、芒硝各50克,乳香、没药、生南星各15克,露蜂房20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有速效。   湿疹&生大黄、芒硝各50克,苦参、蛇床子各30克。先煎大黄、苦参、蛇床子30分钟,取药汁500毫升,再入芒硝洗患处。   冻疮溃烂&生大黄末适量,用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疗效独特。   鼻衄&用消毒棉球蘸生大黄末少许塞入鼻腔,6小时更换一次。   烫伤&大黄炭研极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2次,有立竿见影之效。   黄水疮&生大黄、黄连、黄柏各30克,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敷。   痔疮出血&大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5分钟,坐浴30分钟,每日2次。疗效显著。   手癣&大黄100克,浸泡于200毫升陈醋中,一周后取汁涂患处,疗效满意。   流行性腮腺炎&生大黄粉10克,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外敷患处。   化脓性中耳炎&将生大黄炒炭研末,置于60度白酒60毫升中,一周后滤渣取汁备用。用时先将患耳洗净,然后滴入药液2~3滴,一天2次,具有消肿、解毒、止痛、生肌之效。   麦粒肿&大黄切片,置温水中泡软敷患处。   宫颈糜烂&大黄研末,外阴消毒后,取大黄粉散于子宫颈及阴道后穹隆,每日一次。   带状疱疹&大黄末20克,雄黄6克,用食醋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一次。有奇效。中医里的四大名药_大黄&&&大黄(黄煌) 【中药讨论专版】& 大黄是重要的泻下药、清热药和止血药。它功效迅速,常用于危急重症。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32首处方中使用了大黄,其中的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至今依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着。有趣的是,历史上一些名医,回为擅长应用大黄,他的真名实姓倒被遗忘了,只知道他擅用大黄,如金代的穆大黄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近人焦东海先生,专门从事大黄的临床研究,著《大黄研究》一书,被人们称呼为“焦大黄”。&  大黄是许多名医擅长使用的药物。根据本人1995年对90位江苏省名中医的间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最擅长使用的药物中,大黄名列第一。1999年对全国330位名中医问卷调查显示,大黄名列第二。其实,大黄早就成为中国人常用的药物。&[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大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公元前,大黄已经由商队传入西域。8世纪,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黄,至今仍珍藏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内,据鉴定这些大黄是大黄属上等的掌叶大黄或鸡爪大黄。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也介绍了甘肃凉州的大黄,后来意大利的米兰就有人开设了大黄酒厂。以后,大黄和茶叶一样,成为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更视大黄为日常不可或缺的保健品。至今,意大利有大黄酒、瑞士有大黄糕点和大黄糖。&  1 药证&  (1)痛而闭:即腹痛而大便不通。如用大黄的最大量方(6两)的大陷胸汤主治“心下痛,按之石硬者”,“不大便五六日,……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这是比较典型的大黄证。但是,腹痛和大便秘结,不一定两者俱全或两者俱重。以下两种情况都可以使用大黄:&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第一,腹痛剧烈而且按之满痛者,《伤寒论》所谓的“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实,指腹部按之疼痛胀满,如《金匮要略》有“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痛,指腹痛。大,表示疼痛的程度剧烈。余听鸿《诊余集》记载:盂河有某巨富,年逾6旬,喜渔男色。后数日忽然寒热腹痛,少腹起青筋1条,直冲胸隔,约阔半寸,手不能按,体不能俯,日夜疼痛不休。诸医束手无策。即以千金聘侨居扬州的丹徒名医王九峰先生到盂河。断为龙阳毒。以生大黄4两,用水煎两沸,绞汁服之,下黑紫血其多,下1次,则黑筋下数寸,下数次,黑筋方消,而痛亦止。&  张仲景对便下脓血、或泻下青水者,只要腹痛剧烈,按之腹部硬满的,仍可使用大黄。如大柴胡汤中有大黄,主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165条)。大承气汤主治“自利青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821条),成为少阴三急下的变法之一。这种情况,张仲景称为“内实”,并将与没有大便或大便干结困难视为同一类病症。所谓“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此外,腹满而痛,虽有缓解,但仍痛苦非常。所谓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也应使用大黄。张仲景认为“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第二,大便不通日久者。如不大便六七日,甚至十余日,出现神昏谵语、发潮热者。如大承气汤主治“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21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252条)。&  (2)烦而热:烦为精神症状,如其人如狂、烦躁、谵语、心热、目中不了了等。临床常见的焦虑忧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晕、思维减慢、思维错乱等,都可以归属为“烦”。热,为自觉身热,或潮热,发热等。临床常见的面红升火,躁动躁热,头部多汗,以及出血等,均可认为是“热”。&  (3)滑而实:为脉证。滑,一指脉来流利,圆滑鼓盛,二也指脉搏相对较快,如脉滑而疾,脉数而滑等。实,指脉象有力,如脉实、脉滑等。脉之真有力,真有神,方是真实证。假有力,假有神,便是假实证。就此脉象而言,患者的心功能较好,血压较高,体格比较壮实。明代名医李士材治疗1例8年足痿,因六脉有力,饮食如常,李氏断为实热内蒸,心阳独亢,证名脉痿。用承气汤下六七行,左足便能伸缩。再用大承气汤,又下十余行,手中可以持物。更用黄连、黄芩各1斤,酒蒸大黄8两,蜜丸,日服4钱,以人参汤送。l月之内,去积滞不可胜数,四肢皆能舒展。(《医宗必读·卷十》)&  2 应用&  (1)以腹痛而拒按为特征的疾病&  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两大类。腹痛而拒按者多为急性腹痛。即腹痛的程度剧烈,呈持续性,定位较明确,有时患者取强迫体位,甚至出现休克状态,检查则触痛明显,常常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妇科的盆腔脓肿等都可出现腹痛拒按的情况。大黄主要应用于这种危急重症。如现代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处方是清胰汤(柴胡、黄芩、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索、大黄、芒硝),发明于50年代。后焦东海于1978年首先提出用单味大黄治疗,并经用狗制作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进一步证实,后经557例急性胰腺炎临床资料观察证明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肯定。他的经验认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服用大黄后首先发生呕吐,此时仍应继续服用大黄,吐出多少则补服多少,直至大便出现,则呕吐自止。所以,古代也记载大黄治疗呕吐,就是指这种情况而言的。随着腹泻的出现,腹痛减轻,腹胀消夫,食欲增加,黄腻苔渐消。这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六腑以通为用”。&  (2)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  以大黄、黄连、黄芩为组成的三黄泻心汤是治疗出血的经典方。《金匮要略》记载:“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清代医家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实,历代使用单味大黄止血屡见于文献资料。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有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其组成为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取效的关键是“以利为度”。明代龚廷贤的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近代名医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现代临床将大黄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其次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等。适应证:①消化性溃疡或炎症合并出血,特别是以黑便为主的出血,出血量在500ml以内者;②脑血管意外伴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不宜使用凝血药的患者,特别对舌苔黄腻、便秘及有吸收热者更为适宜;③胃癌合并出血,不宜手术治疗,用其他止血办法止血无效的患者。方法:单味生大黄粉每次1.5~3g,每日2~3次,直至血止。或大黄制剂(精黄片)每次3片,每日3次。治疗1455例,止血有效(大便隐血试验2~7日内转阴)率达97%,平均25日止血。大黄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全国已经有57所医院采用单味大黄止血重复验证3810例,并与中西药物1753例进行了随机对照,结果一致认为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疗效确切,与复方中西药相比较,具有止血速度快、显效率高、价廉方便等特点。在具体使用上有许多经验,如给药法采用鼻饲、内窥镜喷洒等。除上消化道出血外,用生大黄泡服、鼻饲或灌肠,或采用复方大黄制剂治疗脑溢血,其疗效明显高于纯西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纯西药组。&  此外,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局部黏膜损伤、凝血障碍、高血压动脉硬化导致的鼻衄等,可用大黄内服并外用,均有较好的效果。&  (3)充实性体质的老年病&  营养状态比较好,无明显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较好,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暗红。体检血压、血脂、血液黏度、血尿素氮较高者。或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肥满者。传统认为大黄有去食积的功效,所谓食积就是代谢的废物,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变慢,机体废物排出过程也变得缓慢,所以,体质比较充实的老年人经常服用少量大黄是防病养生的措施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西北沙漠中的牧驼人经常服用大黄水以强身健体。有人对60例常饮大黄水的牧驼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90岁以上的有11例,占18%,8l~90岁24例,占40%,71~80岁16例,占27%。而两个自然村1900年出生不服大黄水的同龄人60例中,90岁以上无一生存者,8l~90岁仅7例,占11%,71~80岁13例,占22%。调查还发现常服大黄水的人很少患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也低于不服用大黄水组。常服大黄水的牧驼人还有以下的特点,如不易感冒,头脑清楚,无便秘及前列腺肥大,肠胃消化功能好,食欲强。&  大黄有推陈致新,以通为补的作用,老年人可坚持经常服用制大黄,l日6~9g代茶,或服用大黄制剂的黄连上清丸、清宁丸、三黄片等。《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据说民间有一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闻名。此方绝密不传,不料一次酒后失密,原来其成分是大黄加上“焦三仙”的谷芽、麦芽和山楂。大黄的补,是通补,即以通为补。《中藏经》说得好,“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  (4)头面部的炎症&  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4岁取生大黄6g,5岁以上用9g,放入茶杯内,用沸水冲泡,待水不烫时服用,2小时后再将原药继续冲泡。可泡3次。一般二天内退热,咽部的脓点和脓苔在2~4日内消失。服本法经济,适用于条件差或不能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患儿。本病临床上有时比较复杂,单用大黄往往无效。中医发现有一种称之为“寒包火”的类型,其表现为咽喉肿痛,白腐而烂,舌苔白,舌质微红。治疗可用大黄配伍麻黄附子细辛汤。著名的有近代名医范文虎的“家方”:生大黄3钱,淡附子1钱,细辛3分,玄明粉3钱,姜半夏3钱,生甘草3钱。药后往往泻下多次,则热退肿消。江苏省名中医江育仁先生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用生大黄6~9g,土牛膝10~15g,煎汤250~300ml,酌量加入冰糖,如果大便秘结,冲入玄明粉6g。年龄在6岁以上者,分3次1日服完,6岁以下者,分2天服完。泻下以后,生大黄可以改为熟大黄,继续服用2~3天。&  ②牙龈炎、齿龈脓肿:生大黄浸醋,含口中,每日含3~4次。或使用黄连上清丸。&  ③口腔溃疡:生大黄煎汤,内服并供漱口用。&  ④急性结膜炎:生大黄研末,开水冲服,每次6g,每日2次。清人笔记《广阳杂记》记载:“妇人患眼症,用大黄4两,煎少许,服之立愈。此等方怯,皆能益人神智,故备记之。”&  (5)急性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见舌苔焦黄者&  大黄对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效果,是很早就发现的。张仲景所谓的《伤寒论》本来就是指一种急性传染病而言。宋代有张方,治疗热病谵语狂乱,用大黄研末,用雪水煎膏,用冷水冲服。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进兵中原时,有位大王叫耶律文正王的,通医道,人家抢夺金钱美女,而他独取书籍数部及大黄两骆驼。继而军中病疫,惟得大黄可愈,所活己万人。&  中医用大黄治疗急性传染病,非常重视舌苔。《伤寒论》承气汤证有“口干燥”“口燥咽干”,大陷胸汤证有“舌上燥而渴”以及《金匮要略》“舌黄未去者,下之黄自去”的记载,可见张仲景使用大黄的舌象是口燥舌黄。明代温病大家吴有性,也是使用大黄的高手。它用大黄量大次频,往往一下再下,以祛邪务尽,其诊舌是十分重视的。治一患者朱姓者,四肢不举,身卧如塑,目闭口张,舌上胎刺,问其所苦,不能答。先投大黄1两5钱,目有时而转动,再投舌刺无芒,口渐开能言。3剂舌苔少去,神思稍清。半月中共服用大黄12两而愈。适用大黄的舌苔多呈黄苔,或黄腻苔,或焦黄苔。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也指出应用大黄“最紧要者莫过于验舌”“或黄苔,或如沉香色,或灰黄色,或中有断纹者”。在急性传染病中,尤以焦黑苔为特征。&  临床报道大黄应用的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如下:&  ① 流行性出血热:大黄配合芒硝、桃仁、桂枝等,有助于患者渡过少尿期。&  ② 中毒性休克:此类休克虽脉伏肢冷,但腹部必硬痛,大便必秘结,舌必黄糙或焦黑,大黄常与枳实、厚朴等配合。&  ③ 血症:古人用大黄治疗“疔毒走黄”。有报道用于肝胆系统急性感染所致的败血症,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以后,感染中毒症状迅速减轻,如腹胀、腹痛减轻,寒战消夫,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体温渐降,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④ 脑膜炎:近代名医曹颖甫先生擅用大黄治疗脑膜炎,后来其学生章次公先生也用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地黄、龙胆草等治疗脑膜炎,也收到较好的疗效。&  ⑤ 急性肺炎:有报道用大黄1.5g,芒硝9g,元参15g,甘草6g。水煎200ml,每日服l~2剂,治疗急性肺炎10例,在体温、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病变吸收时间上均优于单纯西药组。&  ⑥ 急性菌痢:急性菌痢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怔,虽大便为黏液或血水,也属大黄证的范畴,可用单味大黄口服,配合补液,与西药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相似。据说,清代诗人袁枚曾患痢疾,有医生以年高体弱,用人参黄芪等补益,结果病势更剧,后其老友张止厚劝其服用其自制的大黄,医者大惊,袁枚毅然服之,3剂而愈。后袁枚赋诗:“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① 病毒性肝炎:见黄疸、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者,用大黄10g、茵陈20g、山栀10g。&  ② 肠伤寒:上海名中医裘沛然先生中年曾患肠伤寒,中西药物遍投而高热不退,病延2周左右,后服用大承气汤加甘草,药共5味,服后次日便通,3日身热退。此事载于《壶天散墨》一书中。苏州中医院在60年代曾对肠伤寒使用大黄做过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退热、缩短病期有效。&  ③ 痈疽疔疮:《串雅内编》有方治疗一切无名肿毒,焮热疼痛,初起未溃者。锦纹大黄不拘多少,一半火煨熟,一半生用,甘草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服1匙,空心温酒调服,以泻为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案,一少妇,得一奇疾,背肿痛,若有一丝着身,即觉热不能忍,只得赤身卧帐中。后有乘船自南方赴北京考试者,通医术,言系热毒,用大黄10斤,煎汤10碗,放量饮之,数十饮尽,竟霍然而愈。痈疽肿毒除内服大黄以外,也可以应用大黄粉外敷。现代中医外科应用的金黄散中,就有大黄。&  ⑩性病:古人称之为“淋浊”,民间有一单方,用大黄末纳鸡蛋中,蒸熟食之,名将军蛋。此方用于老人便秘也佳。&  (6)外伤瘀血&  治疗跌伤压伤,《三因方》有鸡鸣散一方,用大黄1两酒蒸,杏仁37粒,研细,酒1碗,煎至6分,去滓,鸡鸣时服用,次日取下瘀血即愈。治疗从高处坠下,及木石所压,瘀血凝结,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呼问不得及折伤。有报道大黄方对挤压综合征有效,既可以迅速降低血钾,又可降低尿素氮,作保留灌肠效果也较好。&  (7)烫伤烧伤&  江苏近代著名外科名医马培之《医略存真》雷真君逐火丹:大黄15g,黄芩10g,黄芪90g,当归120g,茯苓90g,甘草15g,黑荆芥10g,防风3g。曾治疗1例妇人烧伤,“遍身几无完肤,两臂发黑”,内服此方,外用麻油扫患处,以陈小粉扑之而愈。马氏经验此方“分量不可丝毫增减”。&  口咽部黏膜灼伤,用生大黄、黄连各100g,研碎,取植物油500ml,先将油用文火煎开,去上沫,待滚沸后下大黄、黄连,熬至药物焦黑为度。去渣,冷却后装瓶备用。冷服或口含药油,数小时1次,以使药油覆盖创面。3~4天内黏膜修复。&  3 参考&  (1)使用大黄要注意患者的整体状态:适用大黄者,大多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暗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本人称之为“大黄体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  (2)应用大黄要重视望舌。使用大黄的典型舌象是口燥舌黄,即口腔干燥,舌质红而坚老,其或舌面起刺,舌苔黄,或见焦黄。这种舌象,本人称之为“大黄舌”。&  (3)大黄用量有大、中、小三个剂量段:大量(18g以上)攻下,中量活血通经(10~12g),小量(3~6g)除痞退黄。&  (4)大黄配伍问题:大黄配厚朴、枳实,主治胸腹满痛而便秘者;配桃仁、桂枝,通经活血,治疗月经不调、闭经;配黄连、黄芩,治疗心下痞;配山栀、黄柏,治疗阳黄;配附子、干姜,治疗腹大痛而精神萎靡,恶寒自汗者。&  &原载于《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第22期&大黄新解& 12:28&问曰:“人云:‘人参杀人而无过,大黄治人而无功。’何解?”&师曰:“此言差矣!世人只知大黄为虎狼之药,而不晓其‘以泻为补’之法也!”&问曰:“何言‘以泻为补’?”&曰:“今人所云:‘耐药性’是也,以大黄初用则泻剧,久之则差,然其泻下虽差,他效尤存,此其不失为‘泻中之补药’也。”&大黄和大黄苏打片大黄性味苦寒,是众所周知的泻下通便良药、清热解毒妙品,《神农本草经》中将它列为“下品之药”,说它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而今在此说它是味补药或延年益寿神丹,大概会使读者愕然。殊不知八尺之躯,全赖阴阳气血之平衡。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时膏粱厚味,脂醇充溢,形丰体胖,肠肥脑满,一旦壅塞,则祸不旋踵。对于这类中老年人,要想长寿,自有妙法。汉代华佗曾在《中藏经》中说得极好:“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大黄为清热通下之品,具有通腑降浊,增进食欲,调理气血,畅达气机的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则进一步证实大黄具有清热、抗菌、抗病毒、抗癌、健胃、利胆、保肝、强心、抗高血压、止血、活血、降低血脂、减肥、增加免疫功能等十多种药理作用,同时又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雌激素样的食用大黄甙等成分。大黄所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铜,对延缓衰老有一定裨益。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大黄有补益之功,如它能提高血清中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调整血中氨基酸的异常,增加细胞免疫功能等,故而古代又有“火参”之雅名;又认为大黄以通为补,攻补结合,它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和分泌增加,调动肠胃功能,加快体内废物毒素的排泄。还有人认为小量大黄以补为主,大量大黄则以攻为主。大黄延缓衰老作用,古代文献资料并无记载,近代报道长期服用大黄有抗衰延年的功效。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献一方,众医所献多为参、茸、芪、术之品,惟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老板十分惊奇,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老板大喜,定名“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无独有曼偶,江西有一名医,也以出售单味大黄制成的“通补丸”而大获其利。民间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传,一次酒后吐出了真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即焦神曲、焦麦芽、焦谷芽)和小剂量的大黄。山东阳谷县驻寿张人民医院老中医赵金凤有个经验:每日坚持服用大黄制剂——清宁丸,到了75岁还耳不聋,眼不花,齿未脱,健壮如常。江西肖俊逸老中医80岁时介绍长寿经验,每天服大黄丸,连续达40年之久。有位医生用生大黄治疗一位年近六旬老人,每日饮用大黄茶两次,半月后停止发胖,原来偏高的血压也稳定如常,两个月后自觉全身轻松,精神良好。老中医王焕之的岳母倪姚氏,长年服用上海黄海制药厂生产的大黄苏打片,每日2次,每次3片,持续不断地服用了五十多年,活到90高寿。大黄苏打片,每片含生大黄粉和碳酸氢钠粉各0.15克,适量长期服食,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样可以收到“三友补丸”或“清宁丸”、“大补糕”之类保健益寿的效果。据甘肃礼县大黄加工14名每天接触大黄粉末3~30年的工人的调查,自身对照表明经常吸人大黄粉末后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还有人调研发现,西北牧驼人常给骆驼饮用大黄水,结果吃草多,生病少,寿命也长,比不饮大黄水者可多活5年以上。对60名常饮大黄水的牧驼老人和60名不服大黄水的同龄者进行对比,二者在寿命方面有明显差异,而且常服者少患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由此可见,大黄的确具有却病抗衰,乃至益寿延年之功。东汉哲学家兼养生学家王充(27~约97)说过:“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东晋养生家葛洪(284~394)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金元名医朱丹溪曾提出“倒仓法”,即用通畅大便来清除肠内毒素,以祛病延年。现代医学也认为肠胃中食物消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引起中毒,是诱发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受用中药大黄来畅通大便,清洁肠胃,可使体内废物和有害细菌、病莹毒及时排出肠道,减少机体中毒机会。不仅如此,借用大黄便之力,还可使血中胆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质迅速消失,血液变得洁净。正因如此,大黄确实是一味消除病患、延年益寿的良药。至于如何服用大黄,今推介一法:取优质地道中药生大黄,切成1寸 (3.3厘米)见方的小块,黄酒拌匀,放蒸笼内或置罐内密封,坐人水锅内,蒸透后取出晒干,如此反复蒸制2~3次后切成药片,则泻下之力更缓。服用时可用沸水冲泡,或研成粉吞服。先行小剂量试服,而后逐渐确定最佳剂量。大黄作为养生之用,最适合身体壮实、形肥体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脂肪肝、动脉硬化、高血粘综合征、胆囊炎、胆石症等“富贵病”以及体康无病,或大便干燥或青少年痤疮者。凡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慢性腹泻者勿食;怀孕妇女及女子月经期间勿食;感冒发烧者勿食。服食大黄作为延缓衰老剂量,以每日不超过1~3克,以不致腹泻为宜。大黄苏打片的十大养生保健、去病益寿的优越性:一、具有西医说的健胃作用。二、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故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三、具有清热泄火的作用,对身体壮实,内热偏旺者更为有益。四、具有通常大便的作用,对大便干燥者最为适宜。五、大黄苏打片能通便排毒,故有益寿延年作用。六、据现代研究,大黄具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大黄苏打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者,包括高血脂症、高血压、脂肪肝等,经常服用大有好处。七、大黄有利胆作用,常服大黄苏打片对胆囊炎患者,十分有益。八、大黄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所以常年服用大黄苏打片,可以预防肿瘤。九、常年服用大黄苏打片,有利于减肥,凡身体壮实者,常服裨益颇多。十、大黄苏打片价廉物美,时间证明常年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黄是什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