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宝齐监制的王羲之圣教序宋拓本拓本

集王圣教序及其宋拓本比较--《碑林集刊》2000年00期
集王圣教序及其宋拓本比较
【摘要】:正《集王圣教序碑》,又名《集字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为世人所熟知。因碑上部线刻有七尊佛像,也被称为《七佛圣教序碑》。这块碑集"书圣"王羲之的书体而成,凝聚了王羲之的书法神韵。碑文的第二行刻有"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的内容。此碑建于唐咸亨三年(672年)。碑文记述了玄奘去印度取经,回来译经的事迹;刻有唐太宗为玄奘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为玄奘的谢表作的手敕(亲笔诏书),还有玄奘翻译的《船若波罗蜜多心经》。《雁塔圣教序碑》的内
【分类号】:K877.4;J292.1【正文快照】:
《集王圣教序碑》,又名《集字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为世人所熟知。因碑上部线刻有七尊佛像,也被称为《七佛圣教序碑》。这块碑集“书圣”王羲之的书体而成,凝聚了王羲之的书法神韵。碑文的第二行刻有“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的内容。此碑建于唐咸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荒金治;;[J];青少年书法;2006年18期
欧阳寒;王建设;邓志良;李修文;周吉;;[J];中国钢笔书法;2008年07期
郝松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陈胜;;[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3期
巩海涛;;[J];东方艺术;2013年16期
张锡庚;;[J];书法之友;1997年03期
陈中月;;[J];书画艺术;1999年06期
王承颜;[J];青少年书法;2005年09期
悠斋;;[J];青少年书法;2007年20期
邱志文;;[J];中国钢笔书法;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肖海花;[N];中国商报;2007年
李松;[N];中国艺术报;2004年
张志和;[N];中国文物报;2001年
;[N];江西日报;2003年
毕馨月 实习生
赵明月;[N];长春日报;2010年
岳丕栋;[N];中国商报;2002年
小单;[N];中国商报;2002年
;[N];中国艺术报;2002年
李松;[N];中国艺术报;2004年
董维东;[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小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张枝铭;[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宋拓本《怀仁集王圣教序》(附释文)
我的图书馆
宋拓本《怀仁集王圣教序》(附释文)
宋拓本《怀仁集王圣教序》(附释文)
( 12:33:37)
&&&&&&&&&&&&&&&&&&&&&
《圣教序》释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或。形谮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则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抆其旨趣。能无疑或者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虚。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耶正于焉。分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谐时而隆替。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是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抒理广彼前闻。截伪存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证。积雪晨飞。途闻失地。鹜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云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弘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合。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爰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今坠之端。惟人所托。壁未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田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涂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森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盖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减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其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法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
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
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内典诸文。殊未观览。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内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沙门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帝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 菩提僧莎诃&
般若多心经&
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
中书令南阳县开国男来济&
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
守黄门侍郎兼左庶子薛元超&
守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府等奉&
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
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
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关于集帖】就是集合很多人的笔迹刻石,然后作成拓本供人鉴赏或习字之用,而集字圣教序就是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的。咸享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太宗李世民亲身撰文,太子李治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释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此碑虽属集字,但字画神韵、转折起落肖似王书。加以怀仁特有的书法造诣和章法安排,使其更具王书神韵和风采。清王澍曾言此碑有唐拓,但未流传。宋亦有肥瘦二本之别。碑石宋以后中断,随着捶拓日久,笔划渐细,后曾洗剜。历代摩刻颇多。现存宋拓本较多。宋拓本中最突出者,当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其字多半肥大精美,笔锋使转处即细丝可见。《怀仁集王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
&&&&&《圣教序》结字的正侧、开合、匀豁、侵让、断连、参差:
&&&&○正侧:作为行书的《圣教序》不象唐楷那样正襟危坐,而像一幅偷拍的集体照,每个人的姿态都不尽相同,有正有侧,要能正不呆板,侧不倾斜最好,正者落落大方,侧者“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开合:行书结字的开合,最能造成风格的多样,往往开者欹侧洒脱,合者含蓄蕴籍,一幅字不可能都开或都合,总是开合结合的,《圣教序》过于放纵的字似乎不多,开少合多造成《圣教》的含蓄。
&&&&○匀豁:字固然有疏有密为好,但一味讲究疏、讲究密,便会造作起来,它须有停匀一面,《圣教》的总特征就是停匀美,只看到它的停匀,而看不到它的疏密,就往往会说王字不生动。停匀是王的主菜,疏密是山珍海味,偶一啖之才觉过瘾,只有在平淡中显出奇崛才是王的精髓。匀豁便是停匀与疏密在黑白关系上的巧妙应用。
&&&&○侵让:“侵”实质是一种不公平,侵占人家的地盘,“让”就显得谦虚,在《圣教》中都有表现,空处可以让其他笔画得以伸展,但处处空白都被巧妙运用,便窒息了艺术生命,所以侵让要与疏密同盟,这是中国书法黑白的妙处。
&&&&○断连:“法”字笔笔断开,“有”字一笔写成,都极美,全断或全连不如时断时连来得多元,辩证法在书法中倒是常常运用得很好,在临帖时自然要有所注意。
&&&&○参差:认为王字呆板无味的,是没有发现它的参差,“征”、“诚”的结体是那么错落有致,可见淡茶可见淡茶细品是有味的,但处处参差,那就成郑板桥了,还是“大味必淡”的话绝妙。
&&&&康有为说过:“盖书,形学也”,说的是结字;启功说:“轨道准确,如走熟路”,把结构放在第一位,可见结字的重要。无论怎样正侧、开合、匀豁、侵让、断连、参差,都要能精神相挽,这是万变不离的中心,所谓“顾盼生情”当为结字所用。
&&&&&&&&&&&&&&&&&&&&&&&&&&&&
&&&&&&&&&&&&&&&&&&&&&&&&&&&
——编者附识&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倩女幽魂方士拓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