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梦宣传标语口号,战天斗地,多少疯狂学子梦

雷人的标语,疯狂的高考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雷人的标语,疯狂的高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学生时代&&&&&&(李军&&&著)
<img NAME="image_operate_1945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56abe255nd0b7180529bb&690"
ALT="学生时代&&&&&&(李军&&&著)"
TITLE="学生时代&&&&&&(李军&&&著)" />
(《学生时代》写在20&20方格稿纸上,由于时间较长第一页已经损坏,只留下左边的部分字迹。)
&&&&&一年!离开&#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人生最享福&#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随着时间的推&#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会,投身到了&#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会主义建设、描绘&#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担负在肩的时&#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似东海巨澜&#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我畅想&#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的成长道路,&#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是伟大的&#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知的幼儿培&#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青团员,这&#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少同志呕心&#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工作,他们&#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心血呀!&#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离开&#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9633;
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情,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儿童、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在进行各种有意义的劳动时,也总要触景生情,联想起自己过去的学生时代,那时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整天和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劳动战斗,一起畅谈理想,那时是多么快乐幸福唷!这些往事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它使我们感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少年儿童享受着最大的幸福。
现在,我们离开了可爱而又充满幸福的学生时代,曾和我一起战斗学习过的许多同学,现在有的踏进了机器隆隆的工厂;有的来到了五谷飘香的广阔天地;有的走上了保卫祖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岗位,我是多么想念、羡慕他们啊!他们的张张笑脸好像时刻洋溢在我的周围。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都在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倦地工作着。
&&&&&然而我却闲在家里,怎么弥补这个损失,以至不把可贵的青春时光白白流逝过去呢?于是我便给自己订出了自学工作任务,第一件重要任务便是把自己学生时代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如实反映记录下来,但遗憾的是我并不善于写作,特别是这样一篇较长的回忆录,过去我压根儿就未写过,篇幅之长是我作文史中史无前例的,但我仍有决心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完成它,也是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学生时代》。
我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青年,自己经过的十年学习生活和成长道路充满着风风雨雨,许多切身的经验教训今后都可以作为借鉴。因此写出这部作品我认为是很必要的。
但要完成并写好这部作品,困难一定还很多的,我决心在学习写作的同时,认真学习政治,武装好头脑,努力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观察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使作品写得有分析有议论,有事实、有道理。
“人类要使自己不断提高和取得进步的捷径,是学习”。但学习没有虚心的态度就是一句空话,写作也不例外,如果不虚心地听取或接受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不可能有好的作品。
我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学习写作,而是为了把可爱的学生时代生活反映出来,好作个留念吧!
此外,我写这部作品的地点主要是红卫兵小学和二中两所学校,六六年至七六年这十年我就是在这两所学校渡过的。因而对母校及母校里的许多教师我都是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敬意,如果我写成这部东西,也可以说,是对母校教师表示的一点心意吧!
在情节安排上,我准备以各个不同的时间和侧面,反映当时的生活和感受,这样写也许容易掌握一些,我也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这样是适当,让我在实践中取得真知吧!“不下水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这也是个规律,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恒心,我想这篇《学生时代》是一定能写成的。
胜利永远属于勇敢向前,持续奋斗、力争上游的人!
一、在阳光下成长
在景色秀丽并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无锡城,有一所古老的小学,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的“东林书院”。(后改名为“东林小学”、“红卫兵小学”)它位于城东的环城河边,和市第二中学接壤相依,是无锡声誉较大的一所小学,据说六十年代初,我们伟大导师和领袖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老人也到此校视察过。
六七年春天,我——作为一年级新生,随父母搬家转学来到红卫兵小学。
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战火正燃遍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整个无锡也沸腾起来了。破四旧,立四新,红卫兵运动蓬勃展开,到处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红卫兵小将们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听毛主席的话,发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把矛头直指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就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我来到了正经受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的焕然一新的红卫兵小学。
那天,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晨风送我走进学校。我怀着喜悦和惦惦不安的心情,肩背崭新的小书包,身着清洁朴素的童装,来到学校老师办公室报到,一位鬓发斑白的女教师接待了我,并亲切地告诉我:“就把您编在我们一年级一班!”随后把我带到班级(教室)里,和同学们相识,从此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刚到学校那一阵,我正患着中耳炎,耳朵周围全红肿了,疼得我怪难受的,我妈妈可能是为了哄我,便在我小书包的夹层袋里放了许多炒米。
哈哈!那时真幼稚、天真,上学的第一天,对教室周围和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好像老是看不够,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许多东西总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的教室是一所独立的红砖二层楼房中的一部分,这所楼房共有四个班级和二个教师的小办公室。我们是在楼下的一个班,教室前面是一片小的砖场,我们经常在此做广播操,砖场周围绿树成荫,我曾感慨地想: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美啊!
上课的头几天,我对教室里的一切都不熟悉,周围的同学都不相识,虽然偶尔也和同学中的几个人(坐在我附近的)视面一笑,但行动上总觉得有点拘束,我们的班主任,也就是第一次在办公室同我谈话并领我到教室的那位莫静芬老师,她虽然年过半百,身体又不太好,但却总象慈祥的父母似的对每一个学生关怀备至。对我当然也不例外。我那时虽然是年幼的儿童,并且可能时常淘气,但在老师的这般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拘束之感不久便消失了,和同学们也慢慢地熟识并在一起进行各种游戏活动了。
新的学习环境我已经熟悉了!
在当时的一年级,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情景直到现在还清楚地浮现在我眼前:上课铃响了,我们把新书、新课本作业簿、文具盒整齐地放在清洁的课桌上,学习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学写字也是从这三句话开始的。那时,当我们作好了课前准备工作后,一旦上课铃响,就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记得手还需放在背后)等待着老师前来上课。后来便习惯成自然,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至进中学。
我们一年级学生,学习一般都较认真的,(因刚上学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较强,尽管后来出现了差异);课余活动同时也吸引着大部分同学,我们经常利用点滴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女同学跳橡皮筋、踢毽子,男同学捉迷藏等游戏,老师们掌握了我们爱动的特点,他们便利用体育课组织我们游戏活动,有一次甚至在柏树林组织我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摔跤比赛,这“柏树林”就是大操场的旁边,本来里面很秀丽,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石碑楼等,还有一些石凳、花草等东西,通过文化大革命,大部分搞掉了,只有那地面上长着一片嫩齐骄绿的草,一到春天,就像给柏树林披上了一张崭新的绒毯,我们在这“绒毯”上摔跤、游戏,是再好不过了。因此我们经常出没在这里,有时连放学后也不回家,在这绿色生命的海洋里尽情地玩着。
一段时间的相处,使我结识了许多同学,有本班内的,也有别的班里的。就拿隔壁二班的李一心同学来说,他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又和自己同年,论月份生日,我得叫他哥哥,但比个子,他却比我矮一截。又是一个姓,因而彼此十分要好,什么事总是形影不离,一直到高中我们还是很要好的朋友;除了他以外,我们班里同我最接近的有承宁、曹耀青、华希刚等同学。他们当时都是班干部和积极分子,我呢?当时同学们又选我当了班长,因而职务上的关系也客观上起着更经常地使我们在一起的作用。他们几个人中间要数曹耀青个子最小,排队总在第一名,幼雅的脸蛋配上一付有神的眼睛,显得很小巧玲珑;承宁虽说年龄最小,但个子比曹耀青大,人很老实忠肯,做起事来踏踏实实,有时还汰着两条有趣的鼻涕(据说他患鼻炎),工作却总是很认真,同大家也相处得很好,只是那时还有点不声不响;而华希刚呢?他的个子当时与我差不多。满脑袋的黄头发,皮肤也很白,活像个外国人,但人长得蛮聪明,同学们曾给他起了个“白种人”的外号。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都不错,在老师的鼓励下,有时还留在教室(放学后)做些有益的事。大家还经常在一起做功课玩耍,生活得很愉快,大清早学校里已有了我们的踪迹,放学后也经常很晚回家,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儿童,整天饱尝着集体生活的欢乐。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小学儿童,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犹如出土的春苗成长起来了。
一年的学习生活,使我与班里的同学全部认识了。尽管他(她)们脾气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是我的战友、同学和革命队伍中的同志,虽然那时我们年幼,但实际生活使我们全体同学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一种难以形容的感情。
我们升二年级了!
培养教育我们一年的班主任莫老师就要离开我们了。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使我们彼此有了深刻的了解,因而此刻更感有些难舍难分,在分别时,她分外激动地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听党的话,听老师的话……”我们大家望着她那慈祥的笑脸,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她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我们说“再见!”,后来才知道她与我们分别不久便退休了。多么好的教师!多么慈祥的老人!!您在我的心目中,将永远不会消失!!!
莫老师退休后,一位姓周的中年女教师代替她,这位周老师个子较矮,身材却很匀称,说话有点带上海口音,给我的印象是她并不凶,以至于一些调皮的学生都不怕她,在她任班主任的一年时间里,由于社会上文化大革命运动正达高潮,学校里也未上几天课,所以乱得很,班内也没发生大的变化,更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当然这并不能怪她。“形势所迫”是当时的主要原因,那时“四人帮”故意破坏和曲解文化大革命运动,提出什么“文攻武卫”的反动口号,指使他们的余党和亲信挑动武斗,搞打、砸、抢活动,欺骗一些受蒙蔽的群众,使得全国许多地区一片混乱,我市和这些地区也不相上下,武斗不断,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就连我们这些只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卷进了这场风暴,课停了许多日子,好像上学期上了约一个星期,下学期上了二十四天课,其它时间就放“假”,老师进行停课闹革命。
在这些“假”日里,我们在家当然闲不住,便又和一些同学一起,到学校里去玩,当时学校没人管,大部分教室的课桌椅都堆起来了,上面灰积了一层也没有人过问。我们这些天真的少年儿童,仍常在操场上玩啊,做游戏,到柏树林去捉蟋蟀,甚至把教室里课桌、长凳当着“打仗”工具,搭成一个个“防空洞”,钻进钻出地躲呀玩啊。满身的孩子气!
就这样,我们学校由于领导不敢管(怕打成走资派),教师不愿意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许多国家财富被践踏、被破坏。更重要的,由于停课,荒废了我们的学业,使我们少学了许多的文化知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物质上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但精神上、思想上和知识学习上的损失是难以补回的”。这笔帐现在只有也只能算在林彪及“四人帮”身上,他们企图将文化大革命运动引向歧途,破坏革命,危害党的罪责是难逃的。
晴天一声春雷响,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声音冲破了重重障碍,终于和群众见面了。
“要复课闹革命”的指示如浩荡东风吹遍祖国大地,传进了我们教育战线每个师生的心中,它似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航程。红卫兵小学的全体师生听完毛主席指示的传达,心情无比激动,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排课桌,擦长凳,拔草,打扫厕所,搞环境卫生,把坏的门窗、课桌能自己修的便尽量修,不行的搬到木匠间去修……从而使全校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革命的新高潮就要到来了!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小学三年级的学习生活,教室仍在原处,班主任却又换成了孙月芬老师,她年纪约三十开外,平时和学生很严肃,但这种严肃里透露着对每个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人可能算教师中最瘦小的一个。从背影上看,简直像个小孩,和我们在一起,别人并分不出高低。
然而可以看得出,她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却比周老师强,(可能是属于偏见),关怀同学们的成长也很热心,我、曹耀青、承宁等许多同学就是在她的教育帮助和关心下,首批加入了红小兵组织。当时据说还有个规定:即小学生要从三年级开始才有红小兵(后来大概取消了)。因而第一批红小兵尺度较宽,中等以上的同学都加入了红小兵组织,我班大概有十八、九名,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二左右。
批准仪式是在大礼堂举行的。
大礼堂的正中主席台上悬挂着一幅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像和两面鲜艳的红旗。周围墙上写了许多毛主席的语录和宣传标语,平时放在当中的几张乒乓球桌被抬到边上去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肃立在面对主席台的礼堂里,安静地听着许多人发言,其中有老师代表、红小兵代表和校领导等。待发言完毕会议结束后,我们回到教室里发了红小兵胸章,当时我的心老是扑扑地直跳,自己还真是头一次见过这样的场面,脸上也一阵阵地发烧,直到领回胸章,回到座位上才渐渐平静下来。那一天,我可能是在激动中渡过的。
加入红小兵组织后,孙老师便又及时地组织我们学习、讨论,端正思想认识,明确今后怎么办,使我们胸中更开朗了。
大伙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在党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引导帮助下,成长得更健康、更迅速了。
我,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小兵战士后,也和同学们一样,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师生的共同帮助下,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大家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进,健康地成长。就像枝枝幼苗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在园丁浇水、施肥、锄草等种种的辛勤劳动下,正郁郁葱葱,根肥苗壮,在茁长成长着。
二、教诲与教训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他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怎样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是正视它?还是回避它?是反映和锻炼人们意志的大好时机。
&&&&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历史的洪流中,跌倒了、沉没了,他是否能再爬起来,浮出水面,汲取教训继续前进,从而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这就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力量,以及遇到挫折时那种高度沉着冷静和那善于接受失败的教训的清醒头脑。
我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成长得历程中也遇到了令人不愉快的挫折,虽然当时还不算大,但给我的教训和启发是我终身难忘的,让我还是从头说去吧!
随着历史车轮的飞转,我们跨进了四年级&1&班的教室,这时大家也渐渐长大了,成了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也就是过去的高小生了。
来到新的教室,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可能因为在红砖楼房教室蹬了三年的关系吧?!如今换了新的环境:教室对面有一片约二个教室面积大的草地(后来种了一些农作物)周围也有一些树木。并且可以透过草地对面的窗子直接可以看到大礼堂。因而同学们很新鲜,心里都愉快得很,在布置新教室的时候也格外带劲,嬉笑吵闹个不停,唯一不满足的,就是光线好像不如以前教室里充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情绪。
新学期开始了。
我们按着习惯,坐在教室,安静地等着新来得班主任,不一会,教室门口走进了一位身材高大的男教师,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宽阔的前额使人觉得很有智慧,年纪很轻,约只有三十上下。呈瘦得脸颊和由于高而显得略弯的背都使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教育我们时间长达七个学期即三年半的丁谷兴老师。是整个学生时代中三分之一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并受我们爱戴和尊敬的老师之一,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使我们感到他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水平和才能非一般小学教师可比。在小学阶段,他对我班的基础知识学习抓得很紧,对功课差的同学也起了极好的监督作用,当时许多同学都有点恨他,恨他把学生抓得太严了。现在我想这些同学应该感谢他才是了,恨他的人也可能悔之莫及了吧?!
当然,他的性格很特别,使学生见了他犹然生畏。(当然毕业后对我们客气多了)在教室里几乎见不到他的笑容,即使笑也是冷笑的多。
每逢考试,别的教师一般坐在前面监考,他却在后面。弄得有的同学想偷看、抄书都胆颤心惊,现在回忆起来当然很可笑。但也说明了一点,便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对症下药。
总之,他的水平是令人信服的。
更难忘的,是在我犯了错误以后,他给我热情诚恳的批评,使我得到了巨大的启发和力量。
事情是这样的:
六九年秋的一天,我班在一位工宣队师傅和另一名女教师(我家的邻居,姓嵇,后来下放到溧阳农村老家去了)的带领下,去市油咀油泵厂学工,丁老师那天好像因事未去,但事先已叮嘱了一些劳动意义、纪律和注意事项,并分组分了工,让我和一些班干部负责,协助工人师傅和嵇老师搞好这次学工劳动。
去厂里的路上,大家排着队伍,唱着歌,都很兴奋,以前我们劳动不是校办小工厂就是小农场。而我们这次到工厂特别是规模这样大的工厂还是第一回。来到厂里,大家对堆在广场上的机器,停着的汽车等都觉得新鲜,有的趁老师去联系的时候,便动手摸摸这,弄弄那,受到了过路的工人师傅的批评,这就揭开了此次学工不详预兆的序幕。
通过老师与厂方联系,我们被安排在包装车间劳动。一进车间,许多同学就感到失望,因为里面一没有机器,二没有技术,只是摆弄那些装油咀的小盒子,看到这一切,我也不禁感到有点乏味无趣,觉得还不如在校里办的小工厂劳动好,当时天气虽说不算太热,但太阳照在身上也要冒汗,再加上车间小得可怜,人一多就显得又闷又热。什么样的思想往往总要体现在行动上,干活不久,吴梦辉、杨建国等一些同学可能感到没“交易”,就找了借口出去了。我呢?由于思想上有疙瘩,所以非但未阻止他们的行动,没过多久反而也向嵇老师请假出去上厕所,她大概看到我这个当干部的不协助她做工作,反而起了不好的作用,一股无名火油然而生。我当时怎能理解的了她的心情呢?只自管自走了。那时我倒并不想出去玩,说实在的只是为了在外面换换空气、环境。于是我就慢慢地向厕所走去,但不熟悉厕所在啥地方,就只能问了个讯,找到厕所小便后就回来了,并在路旁捡到了一叠工会《委员证》(后来知道是没有用的)准备上交,想在老师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出去并没有白跑一趟,没有想到这一来引起了更大的麻烦,嵇老师本来有火没地方发,有气没地方出,见我回来到向她报“功”了,于是越想越火,估计我也一定出去玩了,后来禁气得一巴掌将叠《委员证》打落在地。并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我当时莫名其妙,不知道她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后来几个同学告诉我:一些工人师傅来告诉老师几个同学(大概是吴梦辉他们第一次出去的)在厂里到处乱走,还钻防空洞,甚至爬到汽车上去玩等,工人走后,我正巧回来,挨上了这顿过火的批评,由于我对批评有点受不了。一直有点晦气,心情也很沉重,不料回校来的路上又出了问题:我拿着毛主席像在排头,领着队伍,心事重重低着头只管走。老师还在厂门口,我已将走到锡惠桥,同学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走得太快)就解散了。嵇老师追上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回头望着散去得队伍,摇头说不知道,就这样又被她剋了一顿。
回校后,她可能又把这天学工发生的一切添枝加叶地告诉了丁老师和校领导。
隔了一天,校领导人张勤发老师到教室里来找我和当时的劳动班委杨建国俩人去办公室把我们狠狠地训了一顿,当然,挨批评只是要我们认识改正错误的手段之一,可那次我的心情是极为痛苦的,感到既委屈、又难过,不禁哭了,可张勤发根本不理解我们的心情,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我们检查。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从这次训斥中,已暴露无疑了。
后来张还宣布撤销我和杨建国俩的职务。
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经过。
事先,丁老师了解了这件事,并把我找去个别地谈了话,详细地询问了事情经过,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帮助,启发我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他诚恳的告诫使我懂得了;一个学生不但要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要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引以为戒,经受任何困难挫折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经不起考验的人,是将被历史所淘汰的人”,这句话已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这次谈话,使我逐渐明确了一个道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即忘乎所以的人,也将是开始走上危险的错误道路的人”。
这样,我也就意识到了此次学工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了失职的范围。尽管自己主观愿望上并无恶意,但严重的失职和自由散漫客观上起了破坏学工的恶劣后果,给同学给老师和工人师傅留下了多么不好的影响。
尔后,丁老师又针对我的思想,多次教导我:“光认识错误还不够,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教训。找出差距,振作精神,迎头赶上去”。于是我又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从中找到了答案。体会到:这次学工事件虽然是坏事,但它敲响了自己头脑里的警钟,引起了思想上的警惕,使自己找到了一条可贵的教训,这也成了好事。
&&&&思想一开窍,干劲就来了。说心里话,过去我一直有点恨那个嵇老师。怪她不了解我们的心情、又到校领导那里去告状。通过老师同学的批评、帮助,我恨的矛头便转向了自己:身为班干部不以身作则,帮助老师做些工作,反而叫老师为难,破坏纪律,这能怪老师发脾气吗?因而越想越不是滋味……。后来,我便决心吸取教训振作革命精神来,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以实际行动改正过去的错误。
以后我便把这次教训和丁老师亲切的教诲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克服自己身上的骄气,搞好团结,和同学打成一片,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认真地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协助老师和班干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实际的行动洗刷着过去的污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和同情,大家又选我当了干部,分管体育工作,我感到这是同学老师对我最大的信任和鼓励,于是,我便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努力工作,用以报答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关怀。
辛勤的劳动和工作培养了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激发起了对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在经常不断地改造着自己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从那时起,我和同学们一样再也不是无忧无虑的儿童了,而是懂得一点粗浅革命道理的毛泽东思时代的红色青少年了!
七〇年底,就在我们将要结束四年级学习的时候,我班从解散的前卫小学转来了八名新同学,他(她)们其中有:陈伟、顾益忠、周学众、凌德庆等同学,他们之中性格脾气当然有不同,学习成绩和思想觉悟同样各有差异。
当时,陈伟同学也被结合进我们的干部队伍,成了一名较先进的同学,分管劳动工作;顾益忠、周学众同学属于班内的中游,凌德庆学习成绩稍差一点,一起转来的还有几位女同学,总得来说还算可以,由于接触较少所以就了解不多,在这里就不详细交待了。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人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这些同学也是如此,有的到中学里退步了甚至走向了斜路,这些暂且不提,以后再予交待吧。
再说那次教训,对我震动确实不小,虽然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但丁老师对我的启发和教诲,及那次教训我将终身不忘。不管今后在任何岗位上,都坚持认真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和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反骄破满,克服头脑中的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注意取长补短,努力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不使过去的错误在今后重犯。
吃一堑、长一智,从思想上筑起一道万里长城,反修防修,使头脑中永远警钟长鸣!
三、进中学前后
清晨,初升的红日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绚丽的霞光普照着锡城内外。我班同学在通往火车站的柏油马路上徒步前进着──
一路上,大家满心喜悦,排着队伍,迎着拂面吹起的春风,唱着革命歌曲。
望着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我禁不住豪情满怀,耳边好象织成了一曲工农业生产不断跃进的交响乐……
这是一九七二年春天──进中学的前一个学期,我们到苏州去进行的一次春游活动,也是一次又意义的游园活动,活动依然是班主任丁老师带领的。他姐姐好象在苏州,所以对苏州比较熟悉。当然兴致也很高。
我们这些在城市里生,在城市里长得青少年,一踏上东南方向的列车,大家的心啊,几乎要从嘴里跳了出来,那股高兴劲呵,就甭提啦!我们去的地方苏州将是什么样儿呢?许多同学没有去过,又得甚至乘火车也是第一次。大家都好奇地猜测着,朝窗外远处凝望着;一根根电线杆、一块块种着庄稼的良田疾速向后退去。远处厂房、烟囱、田野,交织成一幅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的壮丽景象。看到这一切,使我们的心里舒畅极了。可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他们大概乘过几次火车,所以并不感到那么新奇,有的说笑玩耍,还有的打起扑克来了,一节专用车厢里简直热闹极了。
总之各种活动都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欢乐、新奇和富有感染力的情绪。
半个小时以后,列车开进了苏州站。
我们来到了历史悠久、风景区秀丽、古代建筑物盛多的苏州市。
一走出火车站,我们由丁老师引路,来到了陈列着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各种各样神态罗汉雕刻达数佰个和许多古怪杰作的西园,一走进正门,五个冲天而立的巨汉印入眼眶,呲牙咧嘴的巨幅罗汉犹如卫士守立在大厅四周和中央;再顺着大路一直走,便又走到了布满神话般世界图案的古式屋子里,引人注目的墙上刻着数不清无奇不有的《西游记》里所描写的神人英雄;侧面的一排屋子便是陈列着扬名天下的数佰个罗汉。西园的一切给我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们又步行来到了留园,这里又以古代书法展出画廊为主,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有许许多多,可惜当时我们是抱着去玩的目的,所以并未多加注意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只转了一圈就匆匆地走了,以后我们在街上店里吃了午饭,下午又游览了拙政园、狮子林等公园、以及人民商场(市中心)、观前街、玄妙观等地方。
在这一天的旅行游园中,我们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看到了苏州繁荣的市场景象和经过文化大革命,从广大群众所体现出来的崭新风貌!
一天的旅行还使我们感到:苏州的游览区是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以古为主,据说宋、元、明、清建筑的都有。特别是观前街上的玄妙观建筑得更为美观,充分地反映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后来知道留园的书法古迹也很有名,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傍晚,我们的游览结束了,我们从人民路乘1路汽车返回了火车站,再乘火车于当天晚上八点多,回到了我们所熟悉的家乡,无锡。
大家虽然很疲劳,但精神仍很兴奋,始终保持着青少年所特有的生气。
我们渡过了小学阶段(包括初一)中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疲劳而又充满幸福的一天。
七二年炎热的夏天到了。
同学们认真地复习着一学期来学习的各门课程,准备迎接期终考试。
那时,我校大概教育方法有一套,市里的许多学校曾组织人员参观学习过,我们班那时也开过课,即让许多来校参观的同志,也坐在我们一起听课。市教育局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一次还在全市中小学组织了一次统考,借以检查教育战线的普遍教育情况,我们也参加了这次考试,由于平时基础好一点,再加上准备得较充分,因而试卷发下来并不怎么惊慌,大部分同学也成绩不错。却不知这场统考引起了满城风雨。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不断出现,许许多多评论、责问接踵而来。“这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啊!”“这是搞智学第一,复辟倒退呀!”等等说法铺天盖地。
我们虽说已是些青少年了。但对这样的社会潮流还说不上识别和抵制,那时不要说我们,就连成年人对这场来势凶猛异常的潮流也难以识别,只知上级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领导吹什么号子,我们就拉什么调子。别的单位开展大批判,我们也跟着别人批,在那种环境下,只有盲目服从为最保险,最安稳。
直到去年十月,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纯清,我们才知道那场来势凶猛的错误潮流是“四人帮”及其一伙爪牙亲自策动的,他们背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大搞阴谋诡计,破坏教育革命,歪曲毛主席的教育方针,犯下了阻碍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破坏发展国民经济的滔天罪行。
七二年,我们学校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开设了初中部。我便是初中部的学生之一,自己和二个班的同学一起一直读完初一才进入二中学习。在初中部时,我们仍有丁老师任教,虽然我们教室一换再换,环境一变再变,但火热的学生生活始终充满着朝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我们就快读完初一了。在那离开小学的前夕,我是多么留恋伴随我们学习生活了六年半的母校啊!在那些日日夜夜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许这是青年人的特点和弱点吧,感情容易冲动!但我离校前夕的感情确实较激动的,尤其对培育我们三年半的丁老师,更有一种感激心情。
那么,究竟在进中学前作些什么,才能表达我们心情呢?当然,最好的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老师和培育我们成长的党和人民,但我们并不感到满足,经大伙研究,便提议全班合影留念,这个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
在一个晴日当空的上午,我们班在小操场附近以教舍为背景,合影作了留念。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来到了风华正茂、春意正浓的无锡市第二中学。
二中就在小学的隔壁,规模稍比小学大一些,走进新大门一眼就能看见道路两旁的教舍大楼和正前方的一片内操场、司令台等,操场左侧是跑道和路。右侧是围墙,当时靠司令台的附近还有许多双杠、高低杠等,后来双杠高低杠等都拆除了,建设了几片水泥地篮球场。
整齐的楼房;清洁的大道,四周青翠健壮的绿树,显得学校充满生气,象征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革命青年,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长成长的兴旺景象。
我们来到二中,正是冬去春来之际。
七三年二月的一天,我班排着队伍,从后门(当时前面还未全部完成建筑)来到二中的一区广场,只见已经有许多目不相识的新伙伴比我们早就赶来了,全部同学到齐后,学校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会上校领导也讲了话。
会后,我们被分到了各个教室,因为本来学校已经有了八个班,再加上转去两个班,我班就成了初二&九&班,不过现在的教室和学校环境对我来说并不算生疏了,要问为什么?还得回到前几天开始说起:
开学的前几天,我接到通知,说新的班主任老师要同我们于一天下午二点开个干部座谈会,当时寒冬已过,百鸟欢唱,百花争艳的春天就将到来。我们按时来到学校,熟悉着自己新的学习环境,还按指点,来到自己的教室,照着小学里开学的习惯,打扫了一下环境卫生,正要结束时,教室里走进一位中年妇女──我们未到任的班主任。经过一阵寒暄和相互介绍之后,我们便知道她姓杨,也正是我们的新班主任老师。她兴致勃勃、热情坦率地与和我们交谈着。从她的言谈举动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比较诚实忠肯、朴素,她没有一般女教师所共有的爱打扮讲究穿戴的作风,平时朴素大方,给人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异乎寻常的是,她还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性格脾气和为人。这是一般教师难以做到的,正因为如此,使教室会议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冲淡了每到一新环境所必有的那种拘束感觉,使我们和老师的感情更加融洽了。
会议热烈地进行着,大家互相地了解着情况,讨论着新学期的工作,一直到很晚,很晚……。
现在重新回到开学的当天,却说我们被领到新的教室后,我们的班辅导接待了我们,他是一位较瘦的中年男教师,姓陈,他的一条腿可能受过伤,所以走起路来有点跛,有的同学调皮也常常因为这个原因取笑他,当然这是不应该的,这些暂且不提了。
学校开学上课了,从四面八方集拢而来的学生如潮般地涌向自己的学校教室,汇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把狭小的苏家弄都挤满了,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二中才决定把新校门开在靠东面的环城马路边,以减轻对苏家弄的压力。
我们虽然已熟悉了自己新的学习环境,但上课对于我们来说,许多地方和以前不同了,最主要的课堂纪律是以自觉遵守为前提的。废除了小学里那种带强制性的“把手放在后面听课”的规定。总之,学校、老师已不把我们当不懂事的孩子来看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长大了进步了。学习当然也应该是自觉的了。
在小学读完五年级时,我们曾经想进二中读书,认为二中人数多,气魄大,又直接属市教育局领导,再加上呆在小学五年多、时间长了有些想换换环境,所以十分想到二中读书,由于组织决定办初中班,我们也无可奈何,只有服从,现在进了二中,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才使我逐步感到,那时我们想得太幼稚天真了,真有“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味道。二中在许多地方并不比小学优越,我们在初中部是二个班级,拉起来就能走,搞活动方便得多,可中学却不同了,一个年级十个班,庞大得很,搞活动非常困难,集合一下也需不少时间,大礼堂开会(我家附近),开会时要挤在一起,连身子都转不过来,那如“初中部”短小精悍,行动自如,甚至可以象前面写到的到苏州去游园。试想一下,如果中学里举行同样的一次活动,那将要花多大的代价呢?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的,班级少有好处,但也有坏处,比如小学教学器材就远远不如中学多,质量也没有中学好,许多东西缺乏,甚至包括老师。
虽然有这些想法,但我觉得既然到二中来了,就应安心地学习和工作,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及抚养自己的父母。
那时,一起进中学转到我班的还有许多新同学,有七中转来的蒋大庆同学,有一中转来的黄星同学,还有东新路小学初中部并过来朱耀、朱学明、陆广勇等同学,还有范金一、毛煜璞等,特别是上海转学来的计虹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中学后我和憨厚老实的朱耀坐在一起有好几年!喔,那个好胜性强,爱逞“英雄”的胡志平同学也是从东新路小学并过来的,在近毕业的一次学工中还和我闹过别扭呢!毕业后,通过承宁同学总算和解了;总之这些新来的同学,使我们班的形势起了很大的变化,也使自己增添了许多新的战友,新的同学,同时,使班级加强了力量,变四十多人为六十个人了。当然,干部队伍并无多大变更,只是充实了一下力量:蒋大庆和黄星分别担任了班委和副班长的职务。那时,我们的教室是楼下第二只,对面是一墥平房教舍是高二我姐姐她们所在的教室,我自己由于个子高,所以总是排座位时坐在后面,甚至最后一排座位,这样对全班就一目了然,计虹当时坐在我前面,承宁呢又坐在计虹的前面,我们彼此就相隔不远,承宁是班长,计虹又是我们的组长,因而互相非常接近,再加上承宁与我并非一日之交,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许多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一个有力的战斗集体取决于干部队伍的坚强,而干部队伍的坚强,要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取决于干部们的相互谅解和友谊,精诚合作和团结,这是关键。
我们那时正努力地做到这几点,尽管那时班里仍有极少数干扰班级工作、破坏课堂纪律,但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使正气大振。
在陈老师当我们班辅导的日子里,同学们,都对他那股咋咋呼呼的神气彼为不满,可不知道啥原因,他好象对我蛮有好感,有时自己也感觉到了,但并不使我欢心,因为同学们在对他有看法(普遍性的),我如果再倾向于他,不就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去了吗?于是我便努力向同学们靠拢,尽管这样,有时一些同学还在背后说我是陈如林老师的“红人”。虽然这些说法都是十分可笑的,却也反映了同学们对自己有看法,说明自己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并需要加以改正和克服,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以后,我便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注意联系群众,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地学好社会主义文化科学知识,遇到困难就与同学老师商量克服,不轻意自作主张,平时以身作则,常常检查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并注意克服,这样同群众就感情融合了,我们一起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
太阳烤得土生烟,
&&&&&&&&&&&&&&&&&&&
稻稍一夜黄一片,
&&&&&&&&&&&&&&&&&&&
秋收农时不等人啊!
&&&&&&&&&&&&&&&&&&&
支农大军奔向前。
夏秋的一天上午,有一路整齐的学生队伍,沿着锡沪公路向东亭公社浩浩荡荡地前进着。
这就是由我们年级组成的支农队伍。
那时虽然是上午,日头还不算辣,秋风阵阵地飘进队伍,可大伙还不住地擦汗,可见行军速度之快,和同学们心情之迫切,一路上,大家看着路旁田间土豆摇铃,青菜吐翠,和一片压弯了腰的稻谷,都禁不住露出欣慰喜悦的笑容,恨不得一下子就赶到目的地,帮助贫下中农挥汗大干,战天斗地,眼看又是一个丰收年,贫下中农在秋收季节里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吧?!于是我们又加快了步伐,只有九点多钟我们就起到了目的地,并很快地分到了各个生产队。
这是我们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目的地是东亭公社向阳大队,我们组被分在荣德里生产队,于是我们便拿着用船运来的被头铺盖,来到了生产队驻地,这里和小桥口生产队、大队部都只有一河相隔,离一所小商店也不远,我们就住在一面靠河、村庄,另一面是一望无垠农田的社员新屋里,住在一起的还有七八名同学。
当时,我们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说不大算大,说小又不算小,大家都还有一股孩子气,爱顽皮,我也不例外,在到农村的当天,就和同学陆平不知道怎么闹了一阵,把嘴跌破了,直到回城时才痊愈,可是这并未妨碍我的情绪,只简单地搽了一些紫药水,就随同学于当天下午投入了紧张的劳动战斗。
艰苦的劳动使我们这些从小缺乏锻炼的学生累得腰酸膀子庝,白天还好些,晚上难受的感觉就遍及全身,有时连觉也睡不着,但大家都觉得这种现象是正常和必然的,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刻苦的磨练,这种现象终将被克服以至消失,这就象以前听知青代表作报告中所的闯过三“关”中的劳动关时所遇到的问题是相类似的。在那些支农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东方露出鱼肚白就起身,忍着周身的酸疼出工,坚持锻炼,从实践中体验着农村生活,加深与贫下中农之间的感情,尽管手上起了血泡,有时累得直喘气,但我们默默地坚持着,坚持着,结果硬是敖过来了,到结束学农支农的时候,许多人手上果真结起了层层老茧,这也是我们体会农村生活的成果标志,当然这离不开贫下中农的指点,关心和照顾,就拿有一次扬稻来说就是一个例子;那是一天下午,太阳当头照,天气蛮热,由于我没做过扬稻这种活,因而没有经验,不一会弄得满身稻草,有时连稻谷也扬在外面,看我出了这般洋相,在旁边轧稻的一位老农便走过来教我扬稻的要领,并亲自给我做了示范,我就按着他说的:“人站在上风头,用力要有节奏、并均匀称扬稻”的方法,慢慢地学着、练着,终于逐步掌握了这门农活,这对一名从小生长在城市的我来说,确实也是一次锻炼。
在向阳大队锻炼的十天里,我们白天进行着艰苦的劳动,一到收工后,同学们立刻被愉快有趣的业余生活包围了:有的打牌;有的下棋;有的看小说;有的谈笑风生地讲故事;有的干脆到外面,金色的田野中去散步,好一片丰富多彩的热闹景象,几乎把一天来的疲劳都丢在了脑后,每到此刻,我们的心情才能最愉快的。
当然,由于有些同学的觉悟未到那一步,只图好玩,因而也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如,夜里不睡觉去捉田鸡、照黄鳝;不经许可下河游泳;最可笑又可恨的是,不知道谁把人家楼屋上得几只燕子窝给捣了,弄得这家农民对我们整个学生都有意见,事情发生后,老师还召集了我们开会追查了这桩事,可结果却不清楚。
在农村期间,校领导和老师们还经常组织我们学习、讨论,听老贫农讲村史、家史和翻身幸福史,激发起对旧社会的恨和新社会的爱,提高了我们思想上的认识,大鼓了革命的斗志。端正了对待学农的态度,从而确保了支农劳动的顺利进行,初二阶段,同学们的思想还都很单纯,通过一系列的正面教育,同学的认识能逐步端正,那些原想到“乡下来混混,一道白相相有点劲的”的同学也不太放肆了。从而使这次学农支农活动取得可喜的收获和成绩。许多同学对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结束这次学农的时候,贫下中农怀着感激的心情向我们告别,我们也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可爱的农村,踏上归程,回到了学校继续投身于教育革命的实践洪流中去。
这是进中学后,我们第一次住在农村的劳动,当然以后的劳动更多,地点也越远,规模也越大。这些后面还要提到。
再说,我们回到学校后,除了大部分时间上课外,便经常利用时间到社会上去开门办学,进行教育革命,通过接触社会、深入工农和接受再教育,使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工人阶级贫下中农身上那些闪光的品质,特别是有的课程(如化学、物理等)能结合实际,有的干脆把课堂搬到工厂等地方去上,使我们既看得懂,学得深,又用得上,记得牢,因而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是符合毛主席教育方针的。例如,化学课学焦炭一节,我们便来到焦化厂,参观焦炭生产工艺过程,并请工人师傅逐步地解释给我们听;再如数学课学测量,我们便在吼山新村绘测一张地形图;再如一次物理测验我们也是利用实验来安装日光灯等等,这一切使我们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增加了理性知识,是过去历代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所难以办到的。它改变了“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这也是我们学生所欢迎的。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教育上要提畅启发式,废制注入式,但要实行这个启发式也并非轻而易举的,各种思想也不断地斗争着,旧的习惯势力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和教育领域,现在,我们通过斗争取得了一些成绩,改变了一些面貌,但是,右的倾向克服了,极左的倾向却在滋长着,在那时,我感到学校的个别领导和某些老师口头上能把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和“五&七”指示背得滚瓜烂熟,但实际上却未真正理解毛主席的教导,这也可能与“四人帮”及其在全国的帮派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有关。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名义上把一批批同学放在社会上“开门办学”、“半工半读”“学工学农”,但实际上把同学们放到某一个地方后,便无人过问,一点也不予关心,甚至有的整天、整月地把学生当劳动力使用,在这段时间内,几乎谈不上学习文化,只知上班、下班,甚至把学生在劳动期间所得的一点微薄补贴,还克扣掉作为校的经费,(毕业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样一来,有的老师和一些同学思想上也产生了开门办学,半工半读就是不学文化、让同学到外面去散散心、换换环境的错误观念,使得好几次学工、学农、半工半读活动几乎走上歧途。
由此看来,要执行贯彻一条正确的教育路线和方针,必须与各种错误观念和旧的习惯势力作不疲倦的斗争,同时抵制那些极左、极右倾向的发生,才能取得成功。它也象大海里的一条航船,前进时没有心明眼亮,高瞻远瞩的舵手,就有可能走偏航向或触礁沉没。这也是我几年学习锻炼观察分析所得的切身体会。
毛主席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他老人家还说:“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两条亲切的教导,给我们青年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读高二年级的上半年,一次政治课上,一位姓吴的教师组织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拉粪清洁工人拉着粪车在自己面前走过时,所遇到的“臭”字”,老师的意图大概是:要我们正确认识革命的分工。革命事业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作用,都对革命事业有贡献,因而缺一不可。如清洁工人拉大粪,似乎被人们认为是一项没有出息的工作,但一旦少了它,整个城市环境面貌将不堪设想。还有“没有大粪臭,那来五谷香”,这句话就深刻阐明了“臭”与“香”的关系,是辩证的,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大粪虽然“臭”,但经过清洁工人和贫下中农的手,把它撒向大田却能种出那飘香的五谷来。因而清洁工人虽然身带臭味,但他们为农业学大寨服务,品质是高尚的,思想是干净的。而我们见到臭,就捂住鼻子,不正反映了思想上得肮脏吗?!于是我们为了改造思想,班委就集体提议,要求去清管所参加一次有教育意义的拉粪车活动,为了此事,几个老师和我们学生还闹起一场风波。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晚上,在四班班主任周祥昌老师与南长清管所联系好的情况下,我们二班同学便在班辅导周建平老师的带领下,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了南长清管所,可接待我们的人说:估计我们下雨天不会来,清洁工人已分到各岗位上去劳动了。我们不甘心白跑一趟,便再三要求,结果他们便把队伍一分二,交给俩个走晚了点得工人,于是大伙一分二跟着他俩出发了。一路是去清明桥,一路是去附近一个清管所;我就带着一部分同学在后一路,谁知那个工人到了清管所推起一辆粪车就走,毫不在意地去掏粪了,清管所空无一人,我们急了,便追上去问那个工人,那人说我们来得太晚了,现在无活可干,让我们回去。当时我们束手无策了,老师又不在场(到清明桥清管所去了),只呆呆地望着工人远去的背影,最后,同学们一致商定:到清明桥去找另外一部分同学。这时雨已止了,我们迈着大步向清明桥前进,我征得大家的同意,便和许惠新同学一起跑步前进,先去联系,经过问询、寻找,最后终于与另一部分同学联系上了,但他们也与我们差不多;没找到工作,最后周建平老师只得带我们回来,可要找我们那一部分同学却是个问题,他们可能也在找我们,但周老师说,他们总会自己回来的,所以我们便各自回家了。周老师带的一路同学连我们两位“联络员”就算结束活动了。可是还有一半同学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在寻找着我们。在找不到的情况下,他们大概感到今日晚上的路走得很冤枉,觉得如果有计划有准备,再加上联系确实的话,就不会走这么许多“冤枉”路。结果便决定深夜赴校去问问周祥昌老师究竟是怎么联系的,后来可能到宿舍吵醒了老师们的美梦,惹恼了他们,就和同学们吵了起来。由于我当时都不在场,所以事情的全过程知道得就这么多,并不全面、具体,有些还是从同学们那里打听得来的,据说他们出于关心,还特地于深夜敲门来询问我是否回家,我从心里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关心,事情的全过程就是这样。这件事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等历次政治运动锻炼的同学们是有觉悟的;二,良好的愿望代替不了严峻的客观事实;三,工作作风踏实与非,可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革命的顺利开展。
通过这件事也使我们每个同学受到了一次锻炼,懂得了社会上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人的思想也并不千篇一律的,这也正同开门办学中所遇到的方向路线问题有某些相似之处。
此外,我认为开门办学也是提倡启发式教育的一种良好方法,我们作为学生来说:应当学习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不但应学习书本上那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要学习社会上那丰富无比的实际知识,通过感性认识来增强理性认识,就是在课堂上,运用深动的比喻和某些实物作教材,比那种死板的教育方法要好得多,容易接受得多,毛主席所提倡的启发式教育也正是为了关心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取消教育领域里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那种读死书、死啃书本的坏习惯。使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兴旺起来。
在进入中学的几年中,学校基本上还是遵照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和“五&七”指示办事的,领导上根据教育局指示精神,大致规定了每班每学期学工学农时间为一个月。我班自东亭第一次学农后,以后还到过向阳大队的顾夹里生产队,时间为半个月,带队老师是武锡华老师,那时每当我碰到困难,他总是给我鼓起战胜的勇气。在那以前,自己已向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上进心情较为迫切,因而听到老师的鼓励、鞭策,就格外信心百倍。例如一次经过一天的劳动战斗,大家已经是非常疲劳了,但还有一大块田的稻还未能割去,如再拖到次日,便要影响农时,怎么办,于是武老师就到宿舍给疲劳的人们鼓起。还找我个别谈话,要我在晚上的加班突击战斗中起好带头作用,接受团组织的考验,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在出夜工的突击抢收劳动中,自己也好像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超额地完成了任务。
此外,我们还到景色秀丽的五里湖边,蠡园公社蠡园大队参加过学农劳动,并与我们队的都叙昌队长交了朋友,后来还几次去拜访过他和队里的贫下中农;毕业前夕还到二中的农村分校吼山新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动锻炼,在这些间,我们加深了对贫下中农的感情,抛弃了轻视农村的错误观念,逐步确立了学农——爱农——决心务农的雄心壮志。
在历次学农劳动中,最使自己感动地,是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她家里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还有那么一大堆家务。可学农一次也未请过假,如果近一点,她便乘汽车早出晚归,照料一下家务,如果远的话就干脆克服困难,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同甘苦,共磨练。她这种不辞劳苦的崇高精神和品质,给学生们作出了最好的榜样。大伙都亲热地称她为学生的贴心人、好老师。但在那些上课的日子里,有时在课堂上却未对她报以足够的尊重;进出教室有时连招呼也未打,虽然这是出于无意,甚至自己毫不察觉,但毕竟是不尊重老师的一种表现吧,因而本人实感内歉,但悔之莫及啦!只有以今后的努力工作来回答有口无心、爱生如子的杨老师,并感谢她对自己的多年培育和教育了!
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了,但数次学工的景象也是难忘的,那一次次的再教育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脑海中印象将永不消失,在中心时代的三年半时间里,我们两次到过橡胶三厂参加了学工劳动;还到第三电机厂接受过一个月的再教育;初二时还在木器厂劳动过一段时间。在这数次学工劳动中,我学过当锯木工、车工和裁布工,技术上学了一点,思想上更是受到了很大的锻炼,亲眼看到了工人阶级那种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也懂得了某些微薄的社会知识,总之,感受匪浅。
征程——充满着斗争;斗争——锤炼着新人,无产阶级的新一代呀,不经过风吹雨打,怎么可能长成撑天栋梁。又怎可能做好未来新世界的主人。
艰苦的劳动,多次的磨练,使我们体验了农村生活,也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了解,即炼红了思想,又锻炼了意志,磨硬了双茧,还改造了世界观,而这一切同教育革命是分不开的,真是:
&&&&&&&&&&&&&&&&&&
广阔天地炼思想,
&&&&&&&&&&&&&&&&&&
社会是个大课堂,
&&&&&&&&&&&&&&&&&&
学生胸中有朝阳,
&&&&&&&&&&&&&&&&&&
教育革命百花放!
五、红校战歌
七四年的初夏,花红柳绿,百鸟欢唱,凉爽的南风吹拂着大地和那些生命的绿叶,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清秀美丽的太湖风景妆点着锡城的大好河山,使它显得分外妖娆,我们,就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努力地学习着,幸福地成长着、并准备迎接着紧张的考试阶段。
&&&&黎明,东方刚刚放亮,我们就起身投入复习战斗;夜晚,长空繁星点点,大家可能仍在灯下背诵、朗读课文……。同学们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复习准备,努力为正式测验打下良好结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充分地复习准备终于赢得了考试中比较理想的成绩。
&&&&正当我们结束测验考试,进行学期总结,并怀着愉快得心情搞着结束阶段工作,迎接暑假来临的时候,一天下午,红卫兵团政委,年青的沈老师来到教室,把我叫了出去,通知我作好准备,在暑假利用十天时间到市五中去参加市红代会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首届红卫兵战校。这个消息太突然了,竟使我愣住了,不知是兴奋还是激动,使我不知所措,最后我想,“既然组织上对我信任和培养,自己就一定要经得起考验!”于是我爽快的答应了沈老师,并向他打听了有关注意事项及学校同去学习的还有哪些同学,他告诉我:“有隔壁三班的谈庆同学和一位初二(比我们低一级)的陈耀青同学,以及另外三名女同学。”还说了一些注意事项便告辞走了,我注视着他那壮实的身影,沉思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件事不久便被同学们知道了,他们都为我感到高兴,几个与自己要好的同学纷纷前来向我询问、祝贺,把我弄有点不好意思;回家后,我就把去五中学习的事向父母讲了,他(她)们欣然同意,表示支持,但也有点为我夏天外出独立生活感到耽心,我作了一番安慰后便去作了简单的准备工作,把夏天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整理一下,单等时间一到,就可以出发。
炎热的盛夏来临了,同学们亦已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就在放学后的第一天下午,我背着自己的日常用品和背包,来到二路汽车站,准备按规定时间乘车前往红卫兵战校驻地——五中。
一路上,我遇到了许多象自己一样去学习的伙伴,他们的装束与我差不多;拿着背包、旅行袋等,同车来到五中——首届红卫兵战校报到处报到。我校其他同学也随后相继来到五中。
报到后,我们照排辅导员的指点,来到宿舍,安置好铺位后,便等待着四面八方前来学习的红校战士。根据安排,我们二中和十九中的学员一起编成红校六排十六班,可是很遗憾,我校初二的陈耀清同学不知何故未来参加学习。因此和我最熟悉的只能是隔壁三班的谈庆同学了,在这短暂的十天时间里,我俩住在一起,吃在一桌,开会学习坐一道,简直有点形影不离了。
当天安顿好住宿问题之后,红校全体学员前往操场集合,让本班本排的学员彼此认识熟悉一下,这时天已经傍晚了,大伙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一阵,便大概认识了,我班除了谈庆同学以外,又结识了十九中学的陈逸明、华鸣、沈得法等同学,不久还认识了本排的赵杰、许骏英、朱辛农、陈之辉等同学,他们都是各校的先进分子,身上有许多可学的长处。毕业前夕,赵杰、倬小燕等红校战友都曾作为市内学生先进典型被请到我校作过报告;朱辛农同学样子倒有点象我幼年的伙伴李一心,长得十分清秀瘦矮,但一手钢笔字却写得很秀丽、工整,美术特长也相当明显;陈之辉同学个头与我差不多,待人很热情,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因而也较为接近。十九中的陈逸明、沈得法同学更是待我们亲如十分要好的同学,有什么事也常在一起讨论,况且还在同一个班,工作学习整天在一起,还有那个华鸣小同学,大概只有初一,和我们站在一起,更显得矮小了,但嘴很能说会道待大家也很随便,因此,学员们都称他“小滑头”,还有许多同学习的学员,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讲了。总之,他们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到红校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就是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渡过的。晚饭后,我们被带到一所僻静的教室——我们六排的学习室中,进行红校开学预备会议,学员们纷纷在会上表示了决心,我和谈庆也不例外,表决心之后,我俩坐在教室的后面几排,静静地听着排内的三位辅导员分别讲话,他(她)们是比我大一岁的七五届毕业生,同样是各校选来的最优秀分子,可能在学校已经受过锻炼,担任过领导工作,因而讲话都很老练,有条不紊,显示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了不起的是其中还有一位女辅导员。他(她)们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也更加明确了前来参加学习的目的意义,劲头鼓得更足了。
次日上午,首届红卫兵战校正式开学!
市教育局、团市委、红代会各级领导同志到场并在五中大礼堂召开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我们红校的负责人陈老师主持了大会(此人本是红代会的,后来上了大学),许多首长作了指示,可见市里对这期红卫兵战校的开办是相当重视的。
我们对会议精神都作了记录。
在以后的可贵而又短暂的十天时间里,红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丰富而又紧张生动的活动,使我们每个学员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发展。同时对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个极大地考验,有好几次活动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天气晴朗的上午,我们经过长途行军,来到杨弯附近、部队营房仓库的后面,一座小山坡上,瞻仰了烈士杨根新同志的墓地,并且集体宣了誓,表示了红卫兵小将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决心,祭扫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在附近部队大礼堂听了杨根新烈士生平事迹报告,大家都为他所感动,都表示“要学习他高贵品质,完成他所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永远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冲锋陷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意义的活动结束了,大家在兴奋之余,感到浑身充满了疲劳,而且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人们多么想休息一下啊!可是为了锻炼革命的意志,红校领导便决定立刻赶回去,回校部吃午饭,于是红校老师和辅导员们就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做开了鼓动工作,号召我们全体学员学英雄见行动,学习杨根新同志的革命精神鼓起斗志千百倍,赶走倦意、振作精神,强行军二十华里,终于在午后一点多钟赶回了五中驻地,这天我们行军全程约达三、五十华里,既进行了军训,培养了大家饱满的斗争作风、又祭扫烈士杨根新烈士之墓,受到了教育,真是一举二得;
又有一天,红校又组织我们去马山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我们集体在梅园附近上船赴马山,途中,船内一片欢乐地气氛,同学们说笑无常,红校的负责人之一,矮而结实的中年男子林老师不时地逗着别人唱歌,和同学们开着玩笑,大家看着湖面,都很愉快。到马山后我们来到马山中学听一位该校的老师讲了马山人民革命斗争史和日寇在马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使我们又受到了一次传统教育。结束后,我们又集体攀登冠掌峰,这座山峰是无锡地区七十二峰海拔高度掘首一指的,由于马山本身地形比较高,所以显得并不高。登上山顶,极目瞭望,哈!整个马山和周围浩瀚的太湖都呈现在眼前,红校校长陈老师在山上给我们将马迹山名字的来由,并指着马山的地形和周围的大小山脉给我们介绍着,只见茫茫的太湖犹如银白色的地毡围绕在马迹山的四周,湖水被阳光一照,发出了耀眼的光焰,我们这些大自然风景的欣赏者,饱尝了祖国大好河山美丽和富饶。
接着,我们又跋山涉水,来到一个种满竹林的小山坡上,怀着沉痛的心情瞻仰日寇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血泪潭”,在我倾听传统教育报告中,马山中学的那位老师多次提到这个“血泪潭”,和被枪杀九百九十九个半人的“仇恨场”现在身临其境,好像使我们也回到了抗日战争年代,有一天,日本鬼子突然出动很多兵力,把个小小的马山围了起来,并对马山实行反动的“三光”政策,进行了疯狂地大屠杀,使得村村一片火海,庄庄人喊畜嚎,好一付惨景。
却说当时还有一部分群众未被枪打死,又被另外一些鬼子用枪托赶到一片场地上,用刺刀刺,用机枪扫,杀死了在场的全部群众,共计千名,只有一名幸未伤在致命处,但人残废了。所以称那块场地为被杀九百九十九个半的“仇恨场”。
“血泪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还有一部分群众见到处烧、杀、抢、掳,就躲进了山坡上的一个洞子里,这个洞并不深,且只有一个洞口,大家躲在里面挤得很,不知怎的一个婴儿不懂事地哭了,暴露了目标,招引来了日本鬼子,把洞里的群众全部杀害了,后来为了进行传统教育,就把这个洞提名为“血泪潭”。
这桩桩血泪,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它在我们的心头燃起了仇恨、愤怒的烈火,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阶级苦,什么是民族恨。使我再一次地感到:生在幸福的新中国,不能忘记五州还存在有恶魔,苏修不是还亡我之心不死吗?
我们以后还参观了几个地方,傍晚便满载着收获,乘船而归,尽管很疲劳,但大家感到这一天过得很有意义。
在红校的日日夜夜里,我们过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战斗生活,每天早晨五点钟起身,嘹亮的军号,使我们的生活好像军事化,五点十五分,听集合号去大操场进行早训练,队列操练先由解放军同志领操,然后,再分班排操练,大家对待每一项操练动作都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不马虎,凡迟到都要报告经允可后方能入队,操练时更是严禁嬉笑等现象。在练习过程中,大家既当官又当兵,掀起了一个官教兵兵教官的群众练兵运动,每个人都能学会指挥队伍,使军训活动搞得朝气蓬勃。而这为今后回校开展工作,提高组织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短暂的十天时间里,我们共上了红卫兵兵课四次,团市委的一位负责同志也给我们作过一次报告,使我们明确了今后回校的战斗任务和努力方向。此外,我们还请了荣军休养院的吴成同志和当年抗大的老红卫兵讲历史,忆传统,使我们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领导艺术、工作能力以及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锻炼和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红校我也负责出了本排的黑板报数期,并从中学到了朱辛农等同学的许多编辑出版经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红校的课余活动和娱乐生活同样是极为丰富的,在难忘的十天时间里,我们共进行过两次游泳活动,一次在市游泳池;一次在山凹里的天然游泳池。搞过野营拉练和实弹射击训练;还在部队驻地观看了电影等,此外,很特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开会前总是要拉拉调,搞得颇为热闹,就连餐前也不放松,一定要做到饭前一支歌,否则不罢休。吃饭是八人一桌,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饭菜都很丰富,据说上级有补贴,从而保证了我们能更集中精力去投入学习,当然学习不是为了吃喝,但却反映了红校后勤工作的成绩。晚上,有时也安排几次乘凉晚会,搞些娱乐活动,从而更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活动。
时间象个永不疲倦的巨人,我们还一点没觉着,它却已经迈进了第十天的光阴。
我们火热的战斗生活就将告一段落了。
大家多么嫌时间过得快啊,十天有意义的生活,使学员们相互结成了深厚的感情和令人难忘的友谊,而现在就要分别了,大伙是多么依依不舍啊,临别时分,大家都好像有千言万语要说,但不知为啥一句也说不出,只是彼此把手握得紧紧的,最后有个同学提议,同学们可以签名作为留念,于是这个同学的提议得到了大伙的赞同和响应,许多同学照着做了。
学习的最后一天,我校为我们召开了毕业典礼大会,会上,陈校长深情地为我们朗诵了一首题为《马山人民的心声》的长诗;团市委的领导和红校负责人分别给大家作了总结性的报告,勉励我们回校后,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辜负红校的培养和期望,以搞好教育革命的实际行动来回答党和人民的关怀。
红卫兵战校生活结束了,但是,红校那嘹亮的战歌时常在我耳边回响;红校的光辉名字将永远在惠泉脚下,锡城上空回荡;红校的共产主义精神将哺育出一代又一代新人!
谁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谁没有自己的美好渴望;
纯洁的青年学生啊,心里充满着对团组织的向往!我对团组织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和提高的,那还是几年以前的事了:
初二阶段,当我班发展了第一名团员的时候起,我从心底便隐隐约约地发出了一个呼声:“自己也要向这方面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入团!”不过我也清楚地知道,班里比我好的同学还有许多,如果不经常检点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是很难赶上先进的同学们的,更不要说入团了,因而对团组织的向往当时还只是我内心的秘密和要求,心情并不怎么迫切,有时甚至时隐时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了,学校的形势在日新月异,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由于老师同学的帮助,特别是经过红卫兵战校的学习,和看到承宁、蒋大庆两位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别入团的消息,使自己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触动,也给我那种松松垮垮的松劲思想敲响了警钟,我感慨地想: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外界条件,别的同学入团了,我却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呢?不正说明自己的内因即主观上不努力吗?!于是,打这以后,我便开始经常学一点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并注意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用以克服缺点和困难,鼓舞自己不断前进。
&&&&看到许多同学比自己先进,我从心底里感到羡慕,多么想赶上他们,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啊!可自己老是不争气,身上的缺点有不少,特别是个“骄”字显得更为突出,好像老是跟在屁股后头,甩也甩不掉。自己也时常觉察,可就是克服不了,后来我就决心化最大的气力搬掉这些自己前进路上的拦路石,发扬成绩和优点迎头赶上去,向团员同学们看齐。
决心下定了,劲头也就来了,于是我第一次向团组织打了申请报告,表示了我的决心,自己在行动上便对自己格外严格了。
打了申请报告,敬爱的团组织便主动来关心我的成长和进步,并让我参加团课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对团的认识。
第一次团课学习是在楼上十班举行的,上课时,自己不知道是由于激动还是惭愧,心老是扑扑地跳,看着平时和自己一起生活学习的同学现在竟能熟练地开展工作和召集会议,我感到不胜惊讶,心里产生了由衷的佩服,听了他(她)们流畅、欢快的发言,使我又明白了不少新的知识和道理,我全神贯注的听着、记着,连时间也忘记了,这情景真像幼嫩的春苗成长时尽情地吸收着大自然中的养分一般。
这次团课使我初步地懂得了一些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和奋斗目标。
团组织的关心培养,使自己对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努力方向更明确了,使我懂得了入团并不是为了名誉、地位、光彩和有出息,而是为了能在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更健康在成长,更迅速的进步,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配合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所以,我们每个新中国的青年,正直和迫切要求进步的新一代,就应该努力争取加入自己的组织,并紧紧地团结在它的周围,带领和帮助广大青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自从上了几次团课,自己对团组织的向往更迫切了,尽管有一段时间到东亭去学农,但对组织,我的向往之情一刻也未减退,反而更加深了。在平时,我也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以英雄人物和先进同学为榜样,努力克服自己的“骄”气和讲话不考虑效果的缺点,加强政治学习,专研学习好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知识,搞好同学间的团结,投身于教育革命的实践,积极参加火热的三大革命运动,时时处处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接受团组织对自己的种种考验,积极创造条件,以思想上首先入团,因而那一段时间,自己的各方面都是比较努力的。
过了一段时间,团组织吸收了又一批优秀的青年积极分子入了团,我班没有名额,这在我思想上引起了很大的波动,觉得一直努力、努力、努力到何时是个头呢?内心有点感到入团是高不可攀了,因此在行动上也出现了灰心丧气的苗头,老师和团组织似乎都察觉了我思想上的反复,于是杨老师找我个别谈心;团组织也针对这一普遍现象,专门举行了一次团课学习,从而使我们重新端正了入团动机,明确了团组织的性质,并在一次座谈会上分别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及活思想,我也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心里活动,同学们(积极分子)都对广泛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开展了互帮互学,从而终于搞通了思想。
过去有些问题,道理上是明白的,但一遇到实际,就有些想不通,甚至有些泄气了。通过团课学习和教师的帮助,我就觉得这些想法从根本上反映了自己的入团动机还不纯。不管书面上写得如何动听,不切合实际的言论再多,只能算口头革命派。
活思想公开了!下面最要紧的就是要端正入团动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断清除掉头脑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重新振作精神,再鼓革命干劲。我相信团组织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从这以后,我就经常向团组织敞开思想,坚持每周向团支部写思想汇报,把一周来的思想动态及文化政治学习等情况向组织汇报,使自己更紧地和团组联系在一起。
七四年寒冬来临,教室外已冻得结了许多冰霜,有的地上已裂开了尺,教室里,同学们虽然身着冬装,心里却热得象团火,教育革命气氛很浓,醒目黑板报的大批判专栏占着四壁很大一部分面积,上课时,同学们发言踊跃、一丝不苟;下课后同学们谈笑热烈,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研究着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班内撕打吵闹等幼稚无知等举动已逐渐消失,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脾气在被抛弃。同学们都能利用业余时间学点科学杂志及无线电技术等,(当然一些同学也有例外,但他们基本上不影响别人)积极要求上进的倾向在日益增长。
我也随着要求进步的人流中力争着上游,朝着团组织的大门奋勇地前进,艰难而又充满信心地努力着、努力着……。
七五年一月二十二日,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天。这天,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
上午放学时分,我和黄星同学被通知留了下来,同学们走后,团干部,也是我班的女同学后来的团支书张秋萍同志找我俩谈了话,并转达了团组织的决定:准备吸收我俩和班内的另一位程燕薇同志一起入团,就在这一煞那,我想了很多很多,激动的感情简直无法形容。
我兴奋地想:“心里盼望已久的一天,现在终于来到了,就是说,我将投入到共青团组织的怀抱里去了。回头望望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哪一步离得开党的教导、老师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哪一步离得开自己的艰苦努力呢?从一个幼稚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有一定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的共青团员,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
我们每个青年人都会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和高兴,但必须警惕:不能让胜利冲昏了头脑。必须告诫自己:成绩应该归功于党的教导,归功于人民的哺育。自己只是听了党的话尽了一点应尽的义务而已,不应有丝毫的居功自傲的理由,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停止不前……。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可我联想到了许多难忘的事情……。
谈话结束时,我激动地从张秋萍同志的手中接过了一份鲜红的入团志愿书,久久地凝望着、凝望着。回家后,我就忙着写起入团志愿书的底稿来。对照毛主席著作回顾成长的历程,想起团组织的信任、鼓舞和鞭策,禁不住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挥笔的手也由于激动颤抖起来了,但我仍尽最大努力认真地写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好像外界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似的,只知苦苦地思索,认真地写着。
底稿完成后,我便以工整的笔迹开始了誊写,好像工整的字迹能表达自己对团组织的尊敬、热爱和忠诚。
这天晚上,我简直未睡好觉,誊完填好入团志愿书时,夜已经深了,我却没有丝毫睡意,也许是由于过度兴奋了吧!我娘几次催我睡觉自己都未动,直到后来她硬把灯关了,我才无奈上床睡觉,但人躺在床上,眼却睁得大大的,根本不想睡,我回想白天的激动场面,觉得今天在我一生中很有纪念意义,应当把它记录下来,于是过了会,我估计母亲已经睡熟了,便又悄悄地爬起,拧亮了电灯,开始写下了我第一篇火红的日记,写到激动的时候,不知怎的弄出响声又惊醒了我母亲,母亲注视着我那兴奋的笑脸,便问我什么事这样高兴,我愉快地把自己将要入团的消息轻声告诉了她,她也会心地笑了。
台钟上的时针已到近一点了,我忽然想起明天还要物理考试,于是我只能迅速地写完了日记,极力抑制住兴奋的心情,勉强地进入了梦乡。次日清晨,我很早就起床了,由于睡眠不足,两眼显得有点浮肿,但想起要考试,我便鼓起勇气,复习起物理功课,准备迎接新的战斗——物理考试。
一月二十五日,我参加了高一年级团支部组织召开的新团员通表大会,地点还是楼上十班教室,会议由王小侠、毛剑康等同志主持,我是作为一名被通表人员参加会议的,会上,我宣读了填好的入团志愿书,然后许多团员同志热情、诚恳地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批评意见,指出了我当时还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全体团员举手表决通过吸收我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从此,我成为真正的一名团员了!接着团支部宣读了决议书,对我的表现和过去的情况作了简单而又系统的总结,特别向我指出:“要长期坚持学习攻读马列毛主席著作,团结同学,戒骄戒躁、奋勇前进”,我感到这是团组织对我的殷切希望,也是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因而特地一字一句地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前进就更不会迷失方向。
我被批准入团了!
入团以后怎么办?是继续前进,还是到此为止可以松口气了,这对我们每个刚入团的新团员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确实,在过去入团的老团员中,对入团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两种各不相同的态度;一种把入团看作是继续革命的加油站和新起点,从而以团员的标准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另一种则认为入团就算是达到了目的,达到了目的就算万事大吉了,团组织轻易又不能把我怎么样。大道理归大道理讲,做起来就按自己的小道理。
这两种态度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
当然,入团只是手段,今后也要继续革命,做好当好党的助手,带领广大革命青年,为实现党的最终目的而努力。
这些都是最简单而明白的道理,但要做到并非容易之事,要把这些道理始终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之中就要靠平时认真的学习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一步步地实现自己所许的诺言。
我刚入团的一段时间,思想斗争也相当激烈,刚进团的大门就等于火车到站似的达到目的,可以下车了还是继续革命不停步,永往直前再加油。围绕着两个道路的岔道口,我也徘徊彷徨过一阵,通过团组织的帮助和自己的再次学习,终于选定了后一条路:“加油站”上迈新步,并努力落实于自己的行动。
前进的道路是充满风雨险阻的,但困难是能够锻炼人的,要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不经过风雨是不可能的。既然我下定决心就准备鼓起勇气干它一番,在风雨中摔打、在困难中磨练成百折不饶的坚强性格。
入团后,我除了对班内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以外,便更多地操心于红卫兵团的编辑出版工作,努力把黑板报和墙报等宣传阵地工作,这样一来,每星期开会学习的次数便更多,弄得几乎每天要到很晚才能回家,而且又不是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作业功课照样要做,时间那里来,只能靠平时挤再加上每天起早一点,睡晚一点。还有我校的黑板报基本上都是露天的(除教室内的以外),露天出版黑板报,春秋两季还好些,冬夏两季却是难熬的:夏天,骄阳似团火,出黑板报时同学们(包括我)好像在火炉旁,辣辣的太阳照在背上,都汗如雨淋;冬天:大地冻得结冰,呼呼的北风象条寒龙向大家袭来。我们照样要挥动冻麻、红肿的右手写着一篇篇报道。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学习雷锋同志那高尚的革命精神和对平凡工作做一行,爱一行的认真态度,使大家(出版组成员)确立了为革命搞好宣传工作的自觉性,和当好教育革命先头兵的光荣责任感,从而使校内的宣传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教育群众、鼓励群众前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我自己在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锻炼,并增加了对宣传工作的热爱,我通过学习,信心更足了,决心用全付精力努力把宣传工作做得更为出色,自己感到只有这样才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同学老师的期望。
在党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成绩,但组织上和老师同学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让我领导全校的宣传工作,并担任团的总支委员和支部委员,以及红卫兵团的领导工作,虽然地位变了,但我经常想到自己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要听党的话,时刻和群众站在一起,为同学服务,当好他们的勤务员,同时更坚决地抵制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思想苗头。虚心学习同学的长处,努力提高工作艺术,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克服指手画脚和不切合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同学们同甘苦、共患难,把学校的宣传工作搞得更上一层楼!
大概是七五年秋的一天,我们团组织召集了一次团日活动,全体团员集合去市烈士墓,瞻仰烈士陵园,并在高耸入云的《为国牺牲人民英雄纪念塔》前对着躺在高山青松下安息的烈士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那时我们的心情是无法平静的,我们想到了过去入团志愿书上写的豪言壮语,也好像看到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情景,他们为了使我们这一代,为了使全国劳苦大众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倒下了!我们应该接过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沿着毛主席开创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在烈士们面前,我们向他们宣誓,有力的右手表达了我们的决心,严峻的精神表达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宣誓结束后,我们参观了烈士事迹陈列馆,那一件件动人的事迹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为了革命勤勤恳恳一辈子,把满腔的热血都献给了党和伟大的人民。这样的同志在革命的队伍中又何止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他们为了咱下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生活!怎么样才能有意义地渡过自己的青春和一生!我们现在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了!如何踏着烈士前进的脚印走,接过他们未完成的革命事业,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并需要我们每个同志用行动来作出实际的回答。
“组织上入团一人一次,思想上入团将一生一世。”同志们通过这次教育意义甚大的团日活动,思想觉悟都有了一次普遍的提高,许多同志努力按照誓词中所说的去做,决心:“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青春献给党,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当好教育革命的促进派,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我们这些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革命青年胸有朝阳,满怀理想,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我们也深深地懂得:“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有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七、友谊与团结
“友谊,革命的友谊——我们共同生活、学习、谅解互助的结晶,它不需要动听的语句多加描绘,它是一种真诚、崇高的精神物质,它将似松柏万古长青!”
这是我给当了人民公安战士的同学计虹一封信中提到的一句话,也是我几年来对真诚的、同志式友谊的一点切身感受。
计虹同学和我仅仅相处仅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但我们之间却同承宁、蒋大庆、吕加东等同学一样,结下了令人难忘的友谊,并在我记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它使我更明确了在今后如何与新结识的同志搞好关系以及怎样对待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人与事。
我于计虹同学是初二进二中后开始认识的,那时,由于新转来的同学很多,把我们四五十个人的班级一下子扩充到了六十人!他就是那时进来的,很巧,他就坐在我的前面,看他个子没我高,可胖胖的四方脸上,鼻尖经常冒着汗珠,一双大眼却显得很有精神,并有一股青年人的朝气,一天到晚总穿着黄军衣(后来知道他父母都是军医),满口未改味的上海话等等。
开学约一个星期后的一天下午放学后,计虹同学来找我一同去散步,我俩便一起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慢慢地走着,当时正是冰雪消融、大地迎春的二月天气,室外已不那么冷了,我们迈步在跑道、大路旁,大家边走边介绍,了解着家庭、工作、性格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打开了友谊的大门,我们俩成了好朋友。当然,光靠一次谈话并不足以使我们成为朋友,更主要的是和我们相处的环境也有关系,他是我们的小组长;我又坐在他背后,相对的讲,接触机会就比较多,再加上学习成绩又差不多,脾气也蛮合得来,因此有了问题能经常一起研究。最重要的我俩都有要求上进的迫切心情,政治上都积极创造条件,靠拢团组织,所以能你追我赶,互勉互励、携手前进,使友谊建筑在坚固的政治基础上,与此同时,友谊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平时,我们也来往频繁,我经常到他家去借一些自己爱好的绘画美术及其它等书籍,在无锡,他是住在外婆家的,因此,有些方面没有在父母身边自由,他也常常对我讲一些对家庭(无锡外婆处)的意见和不满,向我谈起。没事也经常到我家来玩。大家拉拉家常,谈谈知心话儿,相互间关系倒也相处得很和睦。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已读高一了。
在团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下,我比他早一步跨进了团组织的大门,虽然身份变了,但每时每刻都未忘记自己的责任,未忘记关心还没有入团的战友我亲密无间的同学的成长和进步;未忘记互勉互励与计虹同学携手前进!
计虹同学听到我入团的消息时,同样感到无比的高兴,当我向他提出想得到一枚共青团团徽时,他便想方设法地弄到,赠送给了我,自己感到这是他给我最好的礼物,我至今一直把它珍藏着,把它视为我们之间互助和友谊的象征。
在多次的学工学农或集体生活中,我们彼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情也更加融洽,在那一次次的谈话中,我看到他的心灵是纯洁的,有一股革命青年迫切要求上进的勇气和热情。大家在麦浪翻滚的田埂;在太湖浪涛翻卷的五里湖边;在村庄宿舍中;在厂房机器旁;在杨柳大道、环城河边一起谈论生活,一起畅叙理想;一起赞美青春,一起展望美好的将来,那是多么有意思呵!革命青年的心底是那么纯洁天真,简直象水一样清澈、透明。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那次在蠡园大队学农劳动,白天,我们进行着愉快的劳动;晚上或收工后,便是同学们的自由天下,我们同承宁、计虹等好朋友总是喜欢到广阔的田野,金色的湖边和两侧布满野花、桑树的路旁散步;晚上,大家迎着阵阵刮来的湖风,望着天空繁星点点和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心情感到无比的舒服,使疲劳的身体得到了很大的调剂和精神补充,大伙感到这是最好的休息。同学们边走边谈,沿着五里湖边信步前进,我偏首凝视茫茫的太湖支流,心里是多么不平静啊:“现在朝夕相处的同学、战友,将来都各自奔赴新的岗位,那是一幅奇妙动人的情景啊,那时我们虽然不能在一起工作学习了,但是一定要保持象现在一样的友谊,保持着联系,永远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朝着同一目标前进的革命同志。并让现在的友谊在将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大家在外散步,总要到较晚才回宿舍。
由于关系的密切和相互的信任,他也就经常把知心语向我倾吐,多次谈到他想入团的欲望,我也经常和他一起学习团的知识,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入团动机,并祝愿他早日投入我们团组织的怀抱。
正当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时间,他因需要于七五年七月暑假期间又转学离锡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中国梦标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