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出师师傅奖励找个什么都懂的师傅

问道现在师徒系统有什么变化?? 现在徒弟升级有得啥吗?? 我那师傅是推荐师徒找的 连个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问道现在师徒系统有什么变化?? 现在徒弟升级有得啥吗?? 我那师傅是推荐师徒找的 连个
现在徒弟升级有得啥吗问道现在师徒系统有什么变化???还是直走师傅能???
我那师傅是推荐师徒找的
连个白帮忙都不给带
我现在60了
徒弟能去抽奖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只有师父能抽奖,你只能领点经验和代金券。师父可以抽道具的
坑爹。。。。
嗯,对徒弟来说,简直就是不公平啊,要是师父好点还能给点福利什么的,像你师父 这样,我直接就把他踢了,找个好师父。
踢了要钱啊。。。。踢了几天可以再找个??
额,当天就可以找到的,怕花钱就算了,或者你找个给你出钱踢现在师父的师父
哦哦。。。我还以为踢了要过几天才能重新结师徒呢
不的,直接就可以找新的
嗯嗯。。。。谢谢你啦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寻找自己的云游,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内容导读云游的目的是什么?重阳祖师说,不是为了看景色,不是为了看宫观建筑,也不是想着我的衣食如何。每走一步,为的就是“生死”两个字,为的就是“性命”两个字,不离这个,念念不离。1云游在古代是强迫的我们来看第二个“云游”,这个云游和前面这个住庵紧紧相连,身心安寂之后,就要去明理,熟悉经典,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师父。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之后,就要去参访、云游。我的先生曾经说,云游是一个修行人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古代是强迫的。现在的宫观出于经济的考虑,他可能不愿意让徒弟出去,因为少一个人干活,你出去了,云游去了,谁来干活?还有就是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你走了。但是从纯修行这个角度来说,他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必须得出去。如果不出去的话,一个好师父是应该把徒弟赶出去的。你天天守在这儿,守什么呢?守庙还是守我呢?你得参自己的生死,必须强迫他出去,打开眼界,实践自己的信仰,把自己所学的规矩、所学的经典在现实中进行实践,进行验证,这是最重要的。2现在的一些居士认为好像只有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很多人也云游,很多都是修行非常深的一些居士,不管是佛家、道家的,那么现在交通也很方便,各个名山大川还不够,还要去参加体道班,佛家有打禅七的班,很多庙院可以住人,也可以短期出家。我们刚才提到过很多的一些修行人,尤其是一些修行很高的人是隐匿的。当你修行的次第没有到那一步的时候,就好象磁铁的吸引与它磁场相同的物体一样,你自身的能量没有到那个时候,第一是无从识别,第二个是他也不会来找你。所以有很多的人,有很多的居士现在目前的状态非常的……我个人感觉不太好,就是总认为没有修行人,佛教也好,道家也好,没有真修行人,好像只有自己是修行人,好像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而且各个地方也去过,各个宫观也看过,可是你看的是什么呢?你看的是它的建筑,还是经过某个人的介绍或者凭着自己的资本去见了一下住持,喝了一杯茶,发现没什么东西?那个东西是言语能表达的吗?看不出来的。更何况有很多的人,压根是无名无姓的,他在世间是没有任何名气的。他既不是会长也不是住持,你如何去访?你的德行不够的时候如何能看见他?就算他从你旁边擦身而过,你如何能识别于他?在你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朴素的老人,没有学问的人,你识别不了的。3高境界的和低境界的人是混在一起的一个最高的一个人,修行最深的一个人,往往和那个最底层的人是非常非常接近的,我们可以把这个世间分成三类,一类是最低等的,我们可以暂且这样去称呼,一种是饱学知识的,有很好社会的地位和名气的。还有一部分是更高阶层的,那就是与天道相符了,真正证悟天心了。而最高境界的那个人外在和最低等的人是混在一块,无从分辨,不管是衣着还是面貌还是谈吐,你会问一些修行很高的人,往往他谈不出来什么东西,你让他讲道,他也讲不出来什么东西,因为对他而言,那就是生活,那就是呼吸,还需要去讲吗?如果还需要去讲,那还在外面呢。所以他反而讲不出来什么,你会觉得这个人还修道呢,连道是什么都跟我谈不了,还不如我呢,我至少还知道道是什么。所以我们往往出现这样的一个迷误,一个误区。往往我们能听到的很有名的宫观,名气很大的大德,都属于中层的阶段,他为了宣法,为了弘扬,为了普渡,然后立在那儿。但是一定要明确,那个不是最高等的,有大量的高等的人如尘沙一般混在沉俗中,就在乡间百姓中,你打听也打听不出来什么。有时候遇到一个高人,遇到一个能点拨你的人,你都会赞叹,怎么去遇到的呢?一切真的无从去判定这个缘分。可能一个阴差阳错,或者说本来是为了这件事,结果碰到了那个事,就是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微的东西,都可能会错失这个缘分,可是就遇到了。这就是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感知的东西在牵引两个力量。遇到了就遇到了,而且高人说话通常都是打隐语,话中有话,假中有真,就算对着几个人同时在说话,聊着天,也许有心的人听懂了,无心的人以为他在说笑,以为他在说另一个事,道就是这么在传。传的人知道,得的人知道,旁边的人哈哈一笑,不知道。4云游访的不是别人,是自己那对于我们滚滚红尘,我们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一个城市机器,它又如何能得知呢?这样的一个微妙的东西如何在书里面去找呢?如何在大学里面去找?在图书馆去找呢?找不到的,所以才要去云游,在访人。访的不是别人,访的是自己;参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为了明了自己。丛林里面有很多的高人,他在山中修行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发一个弘愿。就是法脉不能断,要去找这个继承人。所以他会在丛林里面去找,为什么呢?丛林是一个南来北往人最多的地方。但是他通常不会挂长单,不会做这个长住管理,都会说我挂一个短单,我到这儿来办事,到这儿来探亲,到这儿来看师父等等,以一个很外在的官话,一个借口,想留下来,之后每天该磕头磕头,该烧香烧香,其实就是在观察人的气息。你用心没用心,修没修,修什么东西,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无缘之人理都不理,有缘之人他可能会稍作点拨,通常也不会名着去点拨,通常好像是偶然之间见面了,打个招呼,好像聊天一般,问候几句。但是往往是话中有话,就看你用心不用心,试探之后发现你是用心之人或者说你能够“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他可能会多说几句,把你的路子往正了拨一拨,能够免去你几十年的劳顿,免去你几十年的弯路,这就成了。这几年的庙就没白住。无缘之人,傲慢之人,总是心在外面漂浮之人,总想着我几年之后有什么宏图伟业,不留心当下,不留心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凡夫俗子,可能会把真师错过,真正点拨你的人就是这些无名无姓的人,甚至于反复去问他都不会去留名姓的人,他往往是给真东西的人。能够让你在一个大众不知晓的场景底下,能够整个道业精进一大倍的人。5瞧不起住庙,收不了徒弟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当然这是很多的居士犯的一些毛病,就是傲慢,瞧不起住庙。因为住庙看不出来有什么动静,好像日复一日,说锤炼心性吧,似乎在哪儿都能锤炼。殊不知南来北往,丛林里面隐匿的高人,你无从看见,偶尔自己发一个大志愿去访问,到了这个丛林里面,往往也不知访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磕个头,拜一拜,问一问。你那一天功夫、两天功夫,身心劳顿,气息不能定,能访出什么来?能访东西的人都是安住在这里面,几十年不动摇的,日复一日的,甘愿守一切贫困的,甘愿耐一些寂寞的,他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就在这不动生息的平常之中才有真东西。我们现在道教面临一个很严峻的局面,就是收不了徒弟,不要说真弟子了,就是日常守庙的徒弟目前都是很大很大的难题,不管是丛林还是子孙,普遍的问题,很严峻的问题。6道教最大的问题是缺人目前道教最大的问题不是说没有大开方便之门,而是无人进来,这是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很多的人都是带着极强的功利心,住了一年时间,我怎么还没学东西?师父怎么还没给我教东西?每天就是干活了。自己都不能把自己的身安下来,怎么打造一个成道的器皿?如何去接纳宇宙苍生呢?安住不了,来的时候发的愿都很大,死都行,什么都行,任何苦都能受,但是真正住呢,几个月就跑了,几天就跑的。所以很多老道长现在就是普遍的不愿意收徒,庙宇现在是没有办法带收徒,因为它得运营,真正实修的老道长大部分现在都不愿意去收徒。他宁可去访,离开这个地方,他修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觉得该去度人了,宁可去破破烂烂的乞化或者去到一个丛林庙里面挂单,宁可去找,他都不愿意从零开始去培养。是因为没人,缺人,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具体情况。7一心问道的时候忘乎所以、忘乎外在那云游呢,我们核心要了却的是什么?一个是你云游的目的是什么?重阳祖师说了,不是为了看景色,不是为了看这个宫观建筑,也不是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想着我的衣食如何,或者我去拜一个朋友,我带着什么目的。每走一步,为的就是“生死”两个字,为的就是“性命”两个字,不离这个,念念不离,那么他能够在这样意志的引导下才会突破一切的苦难,不管是精神上的寂寞还是外在环境上的恶劣,而且永无厌倦,不会问这个地方有多么远,是不是要耽误我的时间?我还需不需要请假?哪样事情不比自己的生死更大呢?一心问道的时候忘乎所以,忘乎外在,一心只为这一件事,天下只有这一件事是实,其它的就如浮云一般。这样的人,他念念不离,念念就是正念,处处都是真师父,在他眼里,由于念念相惜,一个吆喝声,一个叫卖声,一个别人无意之中的谈话声都能让他开悟。我有一次坐蹦蹦车,城市没有这个,乡村因为比较颠簸,它会有蹦蹦车,两边弄两个木板,为了多拉几个人,就会挤得比较多一点,蹦蹦车开起来之后,噪音很大。有一次一群老太太挤在车里,在那个蹦蹦车上有两个人聊天,其中一个人突然之间说了一句话,当然那个由于噪音很大,她为了让另一个人听见,是喊着在说的,说“我终于把天给捅破了”。这句话我参了一年半,这什么意思?“把天给捅破了”?我只知道话中有话,但是我参不破。就是蹦蹦车上听到这一句话,我一年半之后才参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参明白之后你知道有多快乐。她70多岁了,头发白了,满脸都是皱纹,她说曾经为儿子操心,为女儿操心,为老伴操心,操心来操心去,活到70多岁了,把人生看透了,那都是假,所以说把“老天给捅了一个窟窿”。她这个时候把一切都放下了,活得如此开心,如此天真,如此浪漫,像一个小孩一般,她“把天给捅破了”。8处处留意,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师父一个人真的了脱之后,他把这些俗世的负担放下之后,那种笑,那种开心,那种无忧无虑,那种坦然,谁能比得上?有多少人躺在病床上了,奄奄一息了,还放不了。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个窟窿给捅破,那才是真云游,那才是把人生给活透了,此生没有白来,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把。虽然曾经虚度了,好歹在70岁以后,知道人该怎么活了。所以说很多时候的一些话语,都是在日常之中,你没有用心的时候,可能坐在那个蹦蹦车上拥挤,噪音还大,还颠簸,是个枯燥的事。但是如果你时时操心,处处留意,你发现到处都是师父,花鸟鱼虫都是师父,一切的万物动静都是师父,天上的星辰、日月、雾霾,人生的悲欢离合,哪一样不是师父呢?每一个给你烦恼的人,每一个给你障碍的人,每一个刁难你的老板、批评你的人、故意给你找茬的人,哪一个不是你的恩师呢?你这样一个心态云游,就是“真云游”了。处处都在云游,时时都在云游,那真师父也是刻刻都有,时时都有,像台阶一般,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老板帮你度过眼下的心性关。过了之后,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你自然洒洒脱脱往那个生死根上去走,那个时候就是祖师所说的“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那到真正的紧要关头,一句话而已,打破生死门,就跳出了轮回。这才是“云游”之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者最新文章若能一心问道,则处处都是师父!
云游的目的是什么?重阳祖师说,不是为了看景色,不是为了看宫观建筑,也不是想着我的衣食如何。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每走一步,为的就是“生死”两个字,为的就是“性命”两个字,不离这个,念念不离。
云游在古代是强迫的
我们来看第二个“云游”,这个云游和前面这个住庵紧紧相连,身心安寂之后,就要去明理,熟悉经典,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师父。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之后,就要去参访、云游。我的先生曾经说,云游是一个修行人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古代是强迫的。现在的宫观出于经济的考虑,他可能不愿意让徒弟出去,因为少一个人干活,你出去了,云游去了,谁来干活?还有就是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你走了。
但是从纯修行这个角度来说,他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必须得出去。如果不出去的话,一个好师父是应该把徒弟赶出去的。你天天守在这儿,守什么呢?守庙还是守我呢?你得参自己的生死,必须强迫他出去,打开眼界,实践自己的信仰,把自己所学的规矩、所学的经典在现实中进行实践,进行验证,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一些居士认为好像只有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也云游,很多都是修行非常深的一些居士,不管是佛家、道家的,那么现在交通也很方便,各个名山大川还不够,还要去参加体道班,佛家有打禅七的班,很多庙院可以住人,也可以短期出家。 我们刚才提到过很多的一些修行人,尤其是一些修行很高的人是隐匿的。
当你修行的次第没有到那一步的时候,就好象磁铁的吸引与它磁场相同的物体一样,你自身的能量没有到那个时候,第一是无从识别,第二个是他也不会来找你。所以有很多的人,有很多的居士现在目前的状态非常的……我个人感觉不太好,就是总认为没有修行人,佛教也好,道家也好,没有真修行人,好像只有自己是修行人,好像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
而且各个地方也去过,各个宫观也看过,可是你看的是什么呢?你看的是它的建筑,还是经过某个人的介绍或者凭着自己的资本去见了一下住持,喝了一杯茶,发现没什么东西?那个东西是言语能表达的吗?看不出来的。
更何况有很多的人,压根是无名无姓的,他在世间是没有任何名气的。他既不是会长也不是住持,你如何去访?你的德行不够的时候如何能看见他?就算他从你旁边擦身而过,你如何能识别于他?在你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朴素的老人,没有学问的人,你识别不了的。
高境界的和低境界的人是混在一起的
一个最高的一个人,修行最深的一个人,往往和那个最底层的人是非常非常接近的,我们可以把这个世间分成三类,一类是最低等的,我们可以暂且这样去称呼,一种是饱学知识的,有很好社会的地位和名气的。还有一部分是更高阶层的,那就是与天道相符了,真正证悟天心了。
而最高境界的那个人外在和最低等的人是混在一块,无从分辨,不管是衣着还是面貌还是谈吐,你会问一些修行很高的人,往往他谈不出来什么东西,你让他讲道,他也讲不出来什么东西,因为对他而言,那就是生活,那就是呼吸,还需要去讲吗?如果还需要去讲,那还在外面呢。所以他反而讲不出来什么,你会觉得这个人还修道呢,连道是什么都跟我谈不了,还不如我呢,我至少还知道道是什么。所以我们往往出现这样的一个迷误,一个误区。
往往我们能听到的很有名的宫观,名气很大的大德,都属于中层的阶段,他为了宣法,为了弘扬,为了普渡,然后立在那儿。但是一定要明确,那个不是最高等的,有大量的高等的人如尘沙一般混在沉俗中,就在乡间百姓中,你打听也打听不出来什么。有时候遇到一个高人,遇到一个能点拨你的人,你都会赞叹,怎么去遇到的呢?一切真的无从去判定这个缘分。
可能一个阴差阳错,或者说本来是为了这件事,结果碰到了那个事,就是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微的东西,都可能会错失这个缘分,可是就遇到了。这就是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感知的东西在牵引两个力量。遇到了就遇到了,而且高人说话通常都是打隐语,话中有话,假中有真,就算对着几个人同时在说话,聊着天,也许有心的人听懂了,无心的人以为他在说笑,以为他在说另一个事,道就是这么在传。传的人知道,得的人知道,旁边的人哈哈一笑,不知道。
云游访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那对于我们滚滚红尘,我们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一个城市机器,它又如何能得知呢?这样的一个微妙的东西如何在书里面去找呢?如何在大学里面去找?在图书馆去找呢?找不到的,所以才要去云游,在访人。访的不是别人,访的是自己;参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为了明了自己。
丛林里面有很多的高人,他在山中修行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发一个弘愿。就是法脉不能断,要去找这个继承人。所以他会在丛林里面去找,为什么呢?丛林是一个南来北往人最多的地方。但是他通常不会挂长单,不会做这个长住管理,都会说我挂一个短单,我到这儿来办事,到这儿来探亲,到这儿来看师父等等,以一个很外在的官话,一个借口,想留下来,之后每天该磕头磕头,该烧香烧香,其实就是在观察人的气息。
你用心没用心,修没修,修什么东西,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无缘之人理都不理,有缘之人他可能会稍作点拨,通常也不会名着去点拨,通常好像是偶然之间见面了,打个招呼,好像聊天一般,问候几句。但是往往是话中有话,就看你用心不用心,试探之后发现你是用心之人或者说你能够“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他可能会多说几句,把你的路子往正了拨一拨,能够免去你几十年的劳顿,免去你几十年的弯路,这就成了。
这几年的庙就没白住。无缘之人,傲慢之人,总是心在外面漂浮之人,总想着我几年之后有什么宏图伟业,不留心当下,不留心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凡夫俗子,可能会把真师错过,真正点拨你的人就是这些无名无姓的人,甚至于反复去问他都不会去留名姓的人,他往往是给真东西的人。能够让你在一个大众不知晓的场景底下,能够整个道业精进一大倍的人。
瞧不起住庙,收不了徒弟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当然这是很多的居士犯的一些毛病,就是傲慢,瞧不起住庙。因为住庙看不出来有什么动静,好像日复一日,说锤炼心性吧,似乎在哪儿都能锤炼。殊不知南来北往,丛林里面隐匿的高人,你无从看见,偶尔自己发一个大志愿去访问,到了这个丛林里面,往往也不知访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磕个头,拜一拜,问一问。
你那一天功夫、两天功夫,身心劳顿,气息不能定,能访出什么来?能访东西的人都是安住在这里面,几十年不动摇的,日复一日的,甘愿守一切贫困的,甘愿耐一些寂寞的,他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就在这不动生息的平常之中才有真东西。
我们现在道教面临一个很严峻的局面,就是收不了徒弟,不要说真弟子了,就是日常守庙的徒弟目前都是很大很大的难题,不管是丛林还是子孙,普遍的问题,很严峻的问题。
道教最大的问题是缺人
目前道教最大的问题不是说没有大开方便之门,而是无人进来,这是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很多的人都是带着极强的功利心,住了一年时间,我怎么还没学东西?师父怎么还没给我教东西?每天就是干活了。自己都不能把自己的身安下来,怎么打造一个成道的器皿?如何去接纳宇宙苍生呢?安住不了,来的时候发的愿都很大,死都行,什么都行,任何苦都能受,但是真正住呢,几个月就跑了,几天就跑的。
所以很多老道长现在就是普遍的不愿意收徒,庙宇现在是没有办法带收徒,因为它得运营,真正实修的老道长大部分现在都不愿意去收徒。他宁可去访,离开这个地方,他修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觉得该去度人了,宁可去破破烂烂的乞化或者去到一个丛林庙里面挂单,宁可去找,他都不愿意从零开始去培养。是因为没人,缺人,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具体情况。
一心问道的时候忘乎所以、忘乎外在
那云游呢,我们核心要了却的是什么?一个是你云游的目的是什么?重阳祖师说了,不是为了看景色,不是为了看这个宫观建筑,也不是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想着我的衣食如何,或者我去拜一个朋友,我带着什么目的。
每走一步,为的就是“生死”两个字,为的就是“性命”两个字,不离这个,念念不离,那么他能够在这样意志的引导下才会突破一切的苦难,不管是精神上的寂寞还是外在环境上的恶劣,而且永无厌倦,不会问这个地方有多么远,是不是要耽误我的时间?我还需不需要请假?哪样事情不比自己的生死更大呢?一心问道的时候忘乎所以,忘乎外在,一心只为这一件事,天下只有这一件事是实,其它的就如浮云一般。
这样的人,他念念不离,念念就是正念,处处都是真师父,在他眼里,由于念念相惜,一个吆喝声,一个叫卖声,一个别人无意之中的谈话声都能让他开悟。
我有一次坐蹦蹦车,城市没有这个,乡村因为比较颠簸,它会有蹦蹦车,两边弄两个木板,为了多拉几个人,就会挤得比较多一点,蹦蹦车开起来之后,噪音很大。有一次一群老太太挤在车里,在那个蹦蹦车上有两个人聊天,其中一个人突然之间说了一句话,当然那个由于噪音很大,她为了让另一个人听见,是喊着在说的,说“我终于把天给捅破了”。
这句话我参了一年半,这什么意思?“把天给捅破了”?我只知道话中有话,但是我参不破。就是蹦蹦车上听到这一句话,我一年半之后才参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参明白之后你知道有多快乐。她70多岁了,头发白了,满脸都是皱纹,她说曾经为儿子操心,为女儿操心,为老伴操心,操心来操心去,活到70多岁了,把人生看透了,那都是假,所以说把“老天给捅了一个窟窿”。她这个时候把一切都放下了,活得如此开心,如此天真,如此浪漫,像一个小孩一般,她“把天给捅破了”。
处处留意,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师父
一个人真的了脱之后,他把这些俗世的负担放下之后,那种笑,那种开心,那种无忧无虑,那种坦然,谁能比得上?有多少人躺在病床上了,奄奄一息了,还放不了。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个窟窿给捅破,那才是真云游,那才是把人生给活透了,此生没有白来,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把。虽然曾经虚度了,好歹在70岁以后,知道人该怎么活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的一些话语,都是在日常之中,你没有用心的时候,可能坐在那个蹦蹦车上拥挤,噪音还大,还颠簸,是个枯燥的事。但是如果你时时操心,处处留意,你发现到处都是师父,花鸟鱼虫都是师父,一切的万物动静都是师父,天上的星辰、日月、雾霾,人生的悲欢离合,哪一样不是师父呢?每一个给你烦恼的人,每一个给你障碍的人,每一个刁难你的老板、批评你的人、故意给你找茬的人,哪一个不是你的恩师呢?你这样一个心态云游,就是“真云游”了。
处处都在云游,时时都在云游,那真师父也是刻刻都有,时时都有,像台阶一般,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老板帮你度过眼下的心性关。过了之后,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你自然洒洒脱脱往那个生死根上去走,那个时候就是祖师所说的“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那到真正的紧要关头,一句话而已,打破生死门,就跳出了轮回。这才是“云游”之法。
中华传统国学
国学道家文化
国学中医文化
国学易经文化
国学风水文化
国学命理文化
关注平台后 回复数字 查看相应内容
回复0收看:中华五千年国学常识集锦
回复1收看:中国老家规,这就是教养
回复2 收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回复3 收看:古代女子洞房前后的区别
回复4 收看:色难 .........你敢看吗?
回复5 收看:为啥人生气时说话用喊?
回复6 收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回复7 收看: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回复8 收看:中华“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回复9 收看: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回复10 收看:传统饮食相生相克原理
回复11 收看:人类的残忍让自己胆寒
回复12 收看:国学精粹不怨天不尤人
回复13 收看:睡姿这事,你做对了吗
回复14 收看:龙的九个儿子,在哪?
回复15 收看:中华老规矩,教给孩子
回复16 收看:吃 醋 ,生活才有滋味
回复17 收看:“老公”原恶毒骂人的
回复18 收看:阎王和穷鬼的对话,
回复19 收看: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回复20 收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回复21收看:如何判断你元气不足?
回复22收看:四杯绿茶让癌症远离
回复23收看:心存善良,无可恨之人
回复24收看: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回复25收看:写给总是乱想的你!
回复26收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回复27收看:知道吗?刷牙别沾水!
回复28收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回复29收看:是药三分毒,药补食补
回复30收看:车内摆件十大禁忌,
回复31收看:春吃芽、夏吃瓜
回复32收看:遇出葬和婚礼的禁忌,
回复33收看:流传600年,益寿延年
回复34收看:这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回复35收看:不骗你,吃太饱很可怕!
回复36收看:大忌!绝不能进卧室
回复37收看:传给孩子,还是失传?
回复38收看:常按六个穴位!
回复39收看:古代投降为何举白旗?
回复40收看:影响运气的小动作
回复41收看:手镯最好别戴左手上!
回复42收看:忌讳,不要乱改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个师傅 要求女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