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国关系系

大国关系紧张 2017年十大会议将影响世界
【欧洲时报】美国总统大选后,全球告别动荡2016年,进入不确定2017年。纽约外交关系协会(CFR)列举联大、东南亚国协及金砖国家等10大峰会,将攸关今年全球新格局走向。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即将宣誓就职、正式入主白宫,美国新外交及战略思维,其与同盟伙伴新关系发展,备受各方关切。
外交关系协会指出,过去一年,大国关系紧张,特朗普又将颠覆美外交政策,包括从贸易到气候、同盟到核武不扩散、恐怖主义到人权。
饱受英国脱欧及难民危机之苦的欧盟,今年3月底将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峰会;紧接着5月下旬,七大工业国集团(G7)也选择意大利的道米纳(Taormina)举行高峰会,难民危机及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关系将是焦点。
另外,重要性日渐下滑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领袖,将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集会,探讨美新政府下的美欧新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和阻止俄罗斯等议题。
联合国6月上旬将在纽约总部召开全球海洋会议(Conference on the Ocean),讨论保护海洋环境免于污染、过度捕捞及海水酸化等问题。
接下来是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G20),特朗普时代的新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届时可望有较清晰的轮廓。
此外,金砖国家高峰会9月将在中国厦门登场,除了招商引资外,更可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凝聚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4国的内部团结,提高其地缘政治和经济重要性,与西方国家抗衡。
再下来是9月12日到25日的联合国大会,是秘书长更替后首次大会,更是特朗普当选美总统后首次联大演讲,阐释美国的新全球布局思维。
紧接着是1年两次(4月及11月)集会的东盟峰会,11月那次将与东亚峰会共同举行,东道主皆是菲律宾。南海争议、美中较量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是各方关注焦点。
最后是《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第23次缔约方大会(COP-23),11月在波恩举行,地点虽选在德国,但将由饱受温室效应海水上涨之苦的小岛国家斐济主办。
(编辑:张晓白)
Copyright (C) 2008 Nouvelles d'Europ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1]怎样理解当前的大国关系
关于大国关系的认识,你可以从一个小的方面去反映大的反面,因为你很难罗列各种大国关系,譬如:中美、中日、中非之间的大国关系认识。最好写中国的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关系,这样也比较好写些。新型当前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中美关系:(1)发展求同存异、......
关于大国关系的认识,你可以从一个小的方面去反映大的反面,因为你很难罗列各种大国关系,譬如:中美、中日、中非之间的大国关系认识。最好写中国的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关系,这样也比较好写些。新型当前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中美关系:(1)发展求同存异、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2)深化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经济关系;(3)开展共同应对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4)推进人民广泛参与的中美友好事业;(5)建立深入沟通、坦诚对话的高层交往模式。 中俄关系:(1)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2)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3)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4)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在互利互尊基础上双方共同构建国与国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沿着两国元首指明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日关系:(1)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2)加强战略互信。(3)深化互利合作。(4)增进两国人民感情。(5)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6)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的联系。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利益就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只有两国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关切,才能走向合作,正如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谁都离不开谁。其次,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要有一定得原则,以诚相待,在竞争中谋合作,在合作中谋和谐,从而走向双赢。大国之间更要做出表率作用,要有一种包容心,构建的是和谐健康的关系。
一是经验条件。中美关系过去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文化文明截然不同的大国完全有可能实现战略稳定。两国在相互依存中水涨船高、彼此受益...
两国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双方着眼世情国情以及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达成的重要共识,体现了中美两国不走历史上大国冲突老路、开...
世界格局是大国关系的整体结构。虽然当今的国际政治已不能再简单地归结为大国政治,但大国关系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回顾一年来的形势发展,可以看到世界格局呈现了明显可见...
当今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基本还不错,中国人去还是有安全和受尊重的,俄罗斯最差,有歹徒袭击中国人,不是为钱,就是看中国人不顺眼,找碴,路人见打中国人都不管.日本人,...
答: 比如:英语四级,读写熟练 。
答: 以房养老!!!
答: 根据我过70年代经济脆弱,对外封闭的状况,...作用;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过分强调集中而忽视民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到制定“三步走”的发展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大国关系论文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5页
大国关系调整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最近一年来,大国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对世界力量重组和 , 战略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中俄与西方大国关系进入以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 中俄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得到大幅度和一定程度上实质性的改善和发展,相互关 系进入了以相对稳定和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当前大国关系处于冷战结束以来较好的 时期。
俄美元首举行了多次会晤和互访,共同揭开了俄美关系新的一页。双方签署了《俄美 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同意10年内将各自拥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2/3,即到2 012年底以前将各自战略核弹头数额削减到枚。(注:《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 战略力量条约》,见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网站。) 该条约达成时间之短和裁减 战略核武器数量幅度之大,在双方裁军史上都是空前的。双方还签署了《俄美新型战略 关系联合宣言》,宣布两国“相互视对方为敌人或者战略威胁的时代已告结束”,双方 以此为起点“走上了21世纪新关系的道路”。(注:《俄美新型战略关系联合宣言》, 见日俄罗斯联邦总统网站。) 宣言确立了俄美新型战略关系的基本框架,两 国商定将采取措施扩大反弹道导弹领域的透明
第1页/共15页
寻找更多 ""  新型大国关系是本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这一提法在中美两国均受到了高度重视。《领导者》杂志赴美访问了几位美国前政" />
新型大国关系的探讨
  新型大国关系是本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这一提法在中美两国均受到了高度重视。《领导者》杂志赴美访问了几位美国前政府官员及学者,请他们发表了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具体落实这一政策的方式,以及对近期中美关系的评价。   《领导者》:您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有何看法?中美双方如何做才能建立这种新型关系?   贝德(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胡锦涛主席、习近平主席以及其他中国领导人都曾提及这个词,当然也被美国领导人所提及。历史上,一个新兴的崛起大国和既存的超级大国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中国是新兴大国,美国是超级大国。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新型的、避免冲突的大国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之下,双方可以互相协调各自的利益,也就是说冲突不是注定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希望,也是有现实原因来支持的。我们两个国家互相依赖,都很强大,如果发生冲突对双方都会是惨重的。中国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成功,美国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的成功。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国际问题时,我们应该寻求更亲密的合作。   但是,我认为我们双方对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的具体内容还不清楚。我们只是明白什么样的大国关系我们不应该有。现在需要学者以及双方的领导人充实这一概念。克林顿总统曾经说过,我们两个国家在一条船上。萨默斯则说过,他可以想象中美两国在21世纪都很富强,也可以都不富强;但他不能想象其中一个国家富强,而另外一个不富强。我认为这两个人的说法描绘了新型大国关系所应采取的措施,即我们需要意识到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成斌(传统基金会研究员):   目前的现实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中美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关新型关系的讨论,问题在于双方都不清楚旧的关系是什么样子,更不用说如何塑造这种新型关系了。去年二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的时候,提及了四个领域:   ? 增加对双方的了解和战略互信   ? 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主要关切点”   ? 加深互惠合作   ? 在国际事务和全球事务中加强合作和协调   每一条都是值得称赞的,至少在表面上不存在争议。但是,双方如何界定各自的“核心利益”?如果一方的定义违反了另外一方的核心利益或造成担忧,那会怎么样呢?中国反对向叙利亚施加更严厉的制裁是增强合作的反映吗?网络安全问题如何影响双方的了解和战略互信?仅仅重复某些论点并不能创造一个新型的关系。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严肃的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缺乏透明性;第二个是中国对周边邻国所显示出的越来越强硬的姿态,而这些国家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国。因为中国的不透明性,使得美国及其盟友越来越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再加上很多中国国有的媒体也不是很透明,它们对帮助外界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帮助。像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而又这么不透明,这令很多人不安。   希尔(美国驻韩国前大使、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亚太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中美两国的利益。美国在这一地区有很多盟友和朋友,但这些国家不应该在中美之间选其一。每个国家都应为缓解这个地区的紧张气氛而努力。   中美两国有单独的双边关系,这一关系存在着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我希望两国关系能够朝着正面的方向继续发展。   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对话、更紧密的联系。美国的外交官经常可以和欧洲以及其他国家的外交官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有时候在电话里还进行讨论,但是和中国的外交官就没有这么频繁的交流。两国应该有更多的交流,需要加强交流的领域之一就是军事。   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分歧,但最重要的一个分歧是在朝鲜问题及其核武化上。我们认为朝鲜的核武化是一个很严肃的威胁,我们需要和中国一道为解除这一威胁而努力。   兰普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前会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项目主任):   我认为中美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利益。对两个国家来说,威胁都是来自国内。美国也需要改革。如果你把美国社会存在的五大问题列举出来,你会发现和中国的五大问题是相同的。美国的人均GDP比中国高一些,我们富有一些,但问题一样。我们都需要解决这些国内问题。如果我们把对方视为敌人的话,我们就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我们在国际上还存在着一些共同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国内问题和那些有着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对所谓的亚洲战略重心的解释是不恰当的。我们的解释更侧重于军事方面,但我认为应该更侧重于经济以及外交上的联系。   我们在亚太的战略不应该把中国排斥在外。在过去六十年,美国与亚洲的盟友关系维持了地区稳定。现在有些美国人想利用这些盟友来围堵中国(但我觉得只有中国才能“围堵”中国)。我认为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包括中美在内的、有助于两国合作的亚洲安全体系。   我还需要补充的是,并不只是美国建立的组织将中国排斥在外,中国所主导的某些国际组织也把美国排斥在外。中美两国都存在着希望把对方排斥在外的一些人。我们需要建立一些包括中美两国友善而不是制造分离的组织。   李侃如(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我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是一个好的概念。双方都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处理两国关系的框架。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以及目前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都提到了这个概念。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一样,相信这是一个好的目标。这个概念提及了我们两国不应该像上个世纪的新兴大国和既存超级大国之间那样发生军事冲突,相反,我们在能够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在不能进行合作的领域要力争控制紧张局势。双方对这样一个目标是不持异议的。问题是这一目标是否可行,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步骤来达到这一目标。   我们需要有一个新型的对话机制及其相关活动来增加双方的互信,以此来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容。目前,我们有超过60个正式的政府间对话机制。然而,没有一个机制讨论中美之间时间超过一年的议题,都是一些短期性的对话。我们需要讨论两国未来十年内的战略立场,例如朝鲜半岛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都没有讨论。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问题不是目前面对的困难,而是两国缺乏战略互信。
【相关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