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6413 yrh 108这个人是谁坑了我100块钱 谁能帮我dao了他的号啊。或者帮我把钱要回来 我的是130

连雷军都要亲自上手 创业的你如何跳过这个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硬件领域迎来了创业的高潮。但是对创业者们而言,这个领域同时也充满了挑战。本期我们分享的是关于智能硬件制造领域的一些坑,希望对于后来者有所帮助。
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那么我们恭喜你,说明你已经渡过了智能硬件创业的最开始的艰难挑战——组建起了团队,设计出了Demo,已经进入了产品制造环节。
不过也别高兴太多,如果你以为在接下来是产品顺利出炉,然后市场大卖,然后自己大把赚钱,公司被苹果看上,苹果创始人拿着十亿美金求入股……停!你一定(注意,我没有用可能这个词)是想多了。起码到此为止,你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首先找准自己产品在定义到商业成功整个阶段的位置。我们能做出产品仅仅是很初级的开始,这一阶段我们只是实现了产品的功能,验证能技术能够实现我们的想法;中期阶段能把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上,这一阶段我们能通过生产组织,能够标准化生产;真正的成熟阶段是产品稳定生产,成本控制到位,品质管控严格,实现商业目标。
5月18日,媒体报道称由于为解决小米手机的产能问题,雷军亲自坐镇其供应链业务。实际上,大量的创业者甚至是连续创业者,如果没有硬件创业的经验,常常低估智能硬件在制造环节面临的挑战,而高估自己对供应链的掌控力。
在第二届中国硬件创新大赛——全国巡回实战对接会上,联想控股旗下联想之星被投企业星云智能硬件加速器创始人杨海涛就创业者容易在硬件制造环节犯得几大错误,听听他给业者提了哪些醒。
陷阱1.挑战工厂工艺极限
很多创业者是完美主义者,在硬件方面往往希望对标苹果、三星,希望用最好的工艺和材料来做出一个能闪瞎受众眼球的产品。但杨海涛认为这往往是不明智的想法,创业者需要知道新工艺、新材料的规模化过程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硬件在生产过程中是有个爬坡的过程,良品率从40%提升到95%,需要好几个批次,而每个批次至少都是几千个产品。极限的工艺是建立在大量的非良品损耗的基础上的,这意味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在创业初期,为了快速出货,使用成熟的工艺才是理性的决策。
每一种材料、工艺都有一个漫长的普及过程。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意味着只有少量厂家能做,产能有限,只能保证大客户,战略客户的供给。一般客户得不到支持。 “当年的爆款iPhone4,用的金属边框是怎么做出来的?没有一个厂家能大规模做这么耗时配件,苹果公司自己购买设备交与富士康才实现了按时交付。”
陷阱2.用软件思维去迭代硬件
对于从事软件行业的创业者来说,这是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杨海涛说,创业者需要明白:与软件编码的流程不同,硬件设计和验证需要大量的时间。软件可以在上线之后快速迭代和更新,而硬件不行。虽然近年来计算机模拟也可以解决部分的问题,但依然无法代替实际的生产。
所以他提醒,硬件、结构设计要非常谨慎,认真、仔细、反复、多次前期的验证、模拟和测试,一旦“开模”,再更改就意味着前期的投入都完全打水漂了。即使要迭代也要在量产之前用手板进行迭代。
陷阱3.只盯住最好的供应商
这又是一个创业者很容易就忽视的问题。创始团队里不缺少激情和努力,当面对供应链管理的时候个个都愿意勇挑重担,于是团队中的研发人员,甚至CEO投入供应链的管理者。杨海涛说,因为觉得事情简单,很多创业者愿意高薪聘请研发人员,却不愿意花钱请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常识!
他认为创业团队的事务十分繁重,要找准各自岗位的首要任务,工作重心。把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事情,避免CEO陷入供应链管理,造成人才的浪费。
“请个专业人士吧,一个熟悉供应链的管理者会为你节省百万,上千万,节省几个月的时间。”
陷阱5.用项目管理的思维管理生产
同是管理活动,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杨海涛认为,项目管理通常注重的是时间节点的控制。但生产管理则不同,生产的流程,不只是人的流程,也是机器的流程。机器一旦开动其流程是非常稳定的,因此管理的重点是我们的产品如何匹配到工厂的固定的程序化管理中,多关注物料的准备,人员的对接。
杨海涛提醒道,项目管理中往往出现压缩项目时间的情况,但这一点在生产管理中行不通。工厂管理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生产的时间是十分严格的,改变这个时间需要严格的控制和验证,不能随意调整。让工厂为你的产品单独加班通常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订单只是他们的一小部分,工厂的生产是允许被打破的。而如果你想换工厂,那么“恭喜”你,因为你选择了成本最高的做法,之前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全部浪费,产品需要重新爬坡。
总结下来就是,生产管理关注的是整个过程的一点一滴,它需要各种资源去配合。
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没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在后台留言认领,我们会根据要求后续声明或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商务合作联系:袁婧
微信:jincuodao021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GreenDao增删改查使用中的一些坑 - 简书
GreenDao增删改查使用中的一些坑
入坑前的铺垫
昨天在上一篇[GreenDao项目接入] 中说明了在项目中使用GreenDao的一个流程,因为时间问题没有详细的讲解有关增删改查的一些问题,今天给大家补充一下。
public class User extends BaseBean
private int memberS//性别
private String memberLastX;//X币
private String memberN//昵称
private String memberI//头像地址链接
private String memberM//手机号
private int memberId;//用户ID
private String memberDetailA//用户的详细地址
private String memberLastE//用户经验值
private String memberLevelN//用户等级昵称
private long memberB//用户生日
private String memberP//用户所在地
上面为我实际开发中用来获取接口用户信息的实体类,然后我按照步骤对实体类进行了注释,如下:
public class User extends BaseBean
private int memberS//性别
private String memberLastX;//X币
private String memberN//昵称
private String memberI//头像地址链接
private String memberM//手机号
private int memberId;//用户ID
private String memberDetailA//用户的详细地址
private String memberLastE//用户经验值
private String memberLevelN//用户等级昵称
private long memberB//用户生日
private String memberP//用户所在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我在实体类里面又定义了一个Long类型的字段作为ID(是按照官方Demo中开发的),正是这个ID,让我掉了一次坑,给大家详细的描述下当时我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我按照上面的实体类去Make project生成对应的UserDao和DaoMaster、DaoSession。然后我在代码里面缓存用户信息的时候是这么做的,首先从服务器获取用户数据,然后转换成一个User对象使用GreenDao进行本地缓存,代码如下:
* 缓存用户信息
* @param user
public void cacheUserInfo(User user)
UserDao userDao = GreenDaoManager.getInstance().getmDaoSession().getUserDao();
userDao.save(user);
GreenDao里面提供存储数据的方法有三个:
"Saves" an entity to the database: depending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key property, it will be inserted (key is null) or updated (key is not null).通过key属性判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更新数据,如果key为null就插入。这里的key是什么东东?这就是我今天被坑的地方,这个key就是我新增的Long id这个字段,也就是表中的主键
Insert an entity into the table associated with a concrete DAO.
插入实体类,这个是直接插入。
Insert an entity into the table associated with a concrete DAO.将实体插入到与具体DAO关联的表中,这是官方api的给的解释,不过他的实际效果和svae很类似,就是如果存在就修改,不存在插入。
这里先说一下查询的方法吧,官方提供查询的方法有:
(long rowId)
Loads the entity for the given PK.
根据主键获取对象,也就是通过id获取
但是我只有实体类的memberId,也就是在服务器上生成的Id,所以肯定没法用这两个方法获取到数据,然后又查文档,发现[QueryBuilder&T&] ,在QueryBuilder中提供了几个方法:
Shorthand for .
Shorthand for .; see
for details. To execute a query more than once, you should build the query and keep the object for efficiency reasons.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通过build对象构建一个Query&T&的对象,可以重复反复的利用这个去进行获取数据
我是怎么入坑的? 当时我看了文档之后发现save挺智能的嘛,就寻思着用save吧,自身就是在插入前做个判断,省时省力,然后就有了上面的那段代码,然后我在就在个人中心去获取缓存的数据,方法如下:
* 从本地缓存中获取user对象
* @param memberId 用户ID
* @return 返回用户信息
public User getUserInfoFromCache(String memberId)
UserDao userDao = GreenDaoManager.getInstance().getmDaoSession().getUserDao();
Query&User& query = userDao.queryBuilder().where(UserDao.Properties.MemberId.eq(memberId))
.orderDesc(UserDao.Properties.MemberId).build();
return query.unique();
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我就去跑程序测试,第一次发现吆喝,果然好使,执行完后数据库果然有了一行数据,屁颠的退出再来一遍,竟然崩了,一看日志提示:Expected unique result, but count was 2,意思就是说unique只能查询数据库中有一条符合条件的数据,上面的方法中我的查询条件是.where(UserDao.Properties.MemberId.eq(memberId)),也就是memberId等于当前用户的,打印输出果然数据库有两条数据,然后找原因,肯定是在缓存的方法中去找,发现save也没什么问题啊,想不通的时候必杀绝招就是看源码
save的源码如下:
public void save(T entity) {
if (hasKey(entity)) {
update(entity);
insert(entity);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他就是update和insert的一个判断使用,有个hasKey的方法,然后查看hasKey的源码:
abstract protected boolean hasKey(T entity);
发现是一个抽象方法,那我只能去他的继承类UserDao里面去找了
public boolean hasKey(User entity)
return entity.getId() !=
终于找到了真凶,没错 ,就是我们定义的Long id这个字段,原来他在插入之前是判断了这个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执行插入,如果存在就更新,然后就明白了,我在插入数据的时候是从服务器获取到的数据,只有memberId,而没有本地数据库的id,所以第二次缓存的时候仍然是执行了insert的操作,然后在查询的时候肯定出现了问题,真相大白就可以想办法解决了。下面是我的解决代码:
* 缓存用户信息
* @param user
public void cacheUserInfo(User user)
User oldUser = getUserInfoFromCache(user.getMemberId() + "");
if (oldUser != null)
user.setId(oldUser.getId());
UserDao userDao = GreenDaoManager.getInstance().getmDaoSession().getUserDao();
userDao.save(user);
在插入之前坐了个判断,判断是否有memberId相同的存在,如果存在取出GreenDao对应的id,放入user,这样在hasKey判断的时候肯定是执行update了。ok,问题解决。不过,还有一种可能,说可不可能不添加Long id这个字段,直接给我们的memberId添加@Id呢,实际上试试不行的。大家看下面修改之后的代码就知道了:
public class User extends BaseBean
private int memberS//性别
private String memberLastX;//X币
private String memberN//昵称
private String memberI//头像地址链接
private String memberM//手机号
private int memberId;//用户ID
private String memberDetailA//用户的详细地址
private String memberLastE//用户经验值
private String memberLevelN//用户等级昵称
private long memberB//用户生日
private String memberP//用户所在地
然后Make project,执行了下出现问题了,然后去查看hasKey的代码:
public boolean hasKey(User entity)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Unsupported for entities with a non-null key");
变成了直接抛出异常了,所以,这个想法大家就别想了,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欢迎大家下方留言告知。谢谢。
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小知识给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帮到你了,谢谢大家。
单纯的想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
最近接触greenDao3.x,总结一些业务中用到的东西和坑。greenDao 到3.x之后用法比2.x和1.x时候更加简单,通过对bean类增加注解实现持续化。许多文章介绍了大致情况,如 http://www.jianshu.com/p/fa 如何上手...
1. 什么是greenDao 弄明白greenDao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ORM(Object Relation Mapping 即 对象关系映射),说白了就是将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里的对象与数据库关联起来的一种技术,而greenDao就是实现这种技术之一,所以说greenD...
GreenDao 介绍:greenDAO是一个对象关系映射(ORM)的框架,能够提供一个接口通过操作对象的方式去操作关系型数据库,它能够让你操作数据库时更简单、更方便。如下图所示: -----------------------------------3.0--------...
1. Java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的顺序:基本语法,类相关的语法,内部类的语法,继承相关的语法,异常的语法,线程的语法,集合的语法,io的语法,虚拟机方面的语法。 1、一个&.java&源文件中是否可以包括多个类(不是内部类)?有什么限制? 可以有多个类,但只能有一个publ...
GreenDao 介绍:greenDAO是一个对象关系映射(ORM)的框架,能够提供一个接口通过操作对象的方式去操作关系型数据库,它能够让你操作数据库时更简单、更方便。如下图所示: 官网地址:http://greenrobot.org/greendao/Github地址:h...
《让经济学回归常识》,又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经济增长,需要降低税率,放松监管,鼓励自由贸易,稳定货币价值。同时,也再一次提到“比较优势”,如今AI大行其道,我们确实应该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将其发扬光大[机智]
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用时间这块橡皮擦慢慢把你从我心里擦掉,擦干净! 以为自己能画出什么好图安,结果却是个四不像。 左修右改,越改越不成样子。 还不死心,试着上色,希望能掩盖之前的错,又是弄巧成拙。 画中的你都已生气了,你说:“叫你别画我,你偏画,你看你现在把我画成什么样?”...
车马很慢的从前。 我有想象过极寒的大漠边疆几乎不存在的生物在等似乎永远等不到的日光。一一细数天暗又明,听风嘶吼,听空气被抽动,听内心暗动的借口。 不过苍老不过色衰,吻过大地的嘴唇再也找不到温存,漆黑的不是藏在手心找不到出口的决定,是眨眼都惋惜的不舍。
9.1 周五 果然,大三课真心少了许多。与前两年相比,几乎少了一半。刚开学,状况百出,外教们都未到岗,课被调停,所以周五只有上午的两节高日。 多出这么多空闲时间,班里不少小伙伴都找了兼职,于是和舍友们想着做个家教,提前社会实践一下,也能赚点零用钱。 看中了一家私人教育机构,...
DSP在美国的成功所带来的启示 为什么RTB行业在国内外的发展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在RTB发展方面遥遥领先,这种优势的建立始于2009左右。那一年,第一个RTB被嵌置出来,也开启了RTB在美国的发展。但在初期,RTB以及DSP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从...他的最新文章
他的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什么是ICO?深度聊聊ICO这件事
什么是ICO?深度聊聊ICO这件事
  这是我11月18日在 &一块听听&公众号中进行分享的内容,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有800多位听众来听我的分享,想象一下,如果是700多人在一个会场,应该是多大的的场面,幸亏是通过网络,才不需要这么劳师动众。感谢互联网,给了我们如此简单的互动交流的机会。
   的含义
  ICO按照英文字面意思来解释 (Initial Coin Offerings),是一种用加密货币投资早期项目的方式
  从字面意思来看,分别是:初始 、虚拟币、产品
  是指的用虚拟币去投资的早期产品或者项目的行为。
  使用的虚拟币,有可能是,也有可能是 ETH 以太坊,另外还有一些项目接受更多的品种的虚拟币。
  投资完成后,项目方一般会按比例给投资者发放代币,多数情况下代币是可以在这个项目中使用的或者分红权益,少数的情况是直接给的项目股份,通常情况下,代币会随着项目的发展其价值会有相关性的变化,有的项目会发展的很好,投资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有的项目,却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那ICO 参与者有可能就什么都得不到,即使是得到代币,也有可能因为代币归零而损失巨大。
  参与 ICO 获得的代币,有的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获得升值回报,有的可以通过得到分红获得回报。
  并不是所有的 ICO 项目 ICO 结束后都会得到平台的交易支持,有些项目已经 ICO 完成几年了,都没有得到平台的交易支持,以至于尽管参与者账面有资产,却只能通过场外交易变现,甚至根本无法变现。
  ICO 与 现实世界中对标的 是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后面我会专门讲 ICO 和 IPO 的区别。
  ICO的历史
  首个明文记载的ICO项目时间是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在Bitcointalk论坛上发起了众筹。万事达币是建立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一种传输协议,能够提供比特币协议层不能提供的功能,当时共募集了5000多个比特,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个 ICO 的项目至今没有代币上线交易,项目应该是失败了。
  接着,Bitcointalk论坛上出现了第二个加密货币ICO项目&未来币(NXT),募集了21个比特币(当时约为6000美金)。NXT基于全新编写的加密货币代码(不是比特币初始代码的分支),并且是首个完全使用PoS的系统。当时该项目对ICO投资者来说是很成功的,全盛时期NXT的市值更是超过了1亿美元(现在只有1000万美元不到了),NXT也因此成为了投资者眼中最成功的ICO。
  自从见证了NXT的成功之后,2013年底到2014年初涌现了大量的ICO。当时正是比特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时候。很不幸,大部分ICO 都因过度炒作或者诈骗而宣告失败。不过,至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 以太坊,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当时募集资金超过1800万美元,市值也达到了10亿美元,最近有所回落,目前市值还有8.27亿美元。
  再后来一个与 ICO 有关的项目是以太坊上的 The DAO 项目, THE DAO 的运作模式和传统风投公司十分类似。从严格意义上讲,DAO并不是ICO,因为募集的资金只是存在了智能合约上,理论上这些资金是可以返还给投资者的。但不幸的是,今年6月,攻击者利用DAO智能合约漏洞盗取了一部分的项目资金,这件事直接导致了以太坊的分叉、ETC 的出现,以及 DAO 这个项目失败,令人不胜唏嘘。
  ICO 与 IPO 的区别
  标的不同,ICO 主要是获得发放应用代币,少量是的是股权;但 IPO 是强调股权的首次公募;
  参与者目的不同,ICO 参与者本身并不在意股权,而在以 ICO 项目的本身带来参与 ICO 之后的资产增值;而 IPO 是强调股权的获得的;
  监管不同,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听说过一起针对 ICO 的判例,因为区块链资产本身作为货币监管的法律都没有完善,对于用区块链资产进行的 ICO 的管理就更加无从提起;而各个国家对于 IPO 都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条款的,因为 IPO 过程违规而触犯法律而被处罚的情况,在各个国家都会发生;
  决策权不同, ICO 发出的代币,对项目没有决策权,最多有进行反馈信息的权利;IPO 释放出的股份,是跟随着企业股份比例的决策权力的;
  主体不同,ICO 可以一个项目,一个基金会,一个社区,甚至一个个人都可以募集;IPO 基本上是一个注册存续期的企业才有资格进行募集;
  投资者专业度不同,ICO 对投资者本身没有太高要求,基本上能掏钱就行,但 IPO 的投资者是有较高要求的,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开的 IPO 规范要求: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发行人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导致的风险。&这对投资者的要求更加高了,而不是低了;这使得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更加大了,而不是小了;这对投资者来说责任更加重了,而不是轻了。发行人、证券服务中介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等只负责发行人发行前所有财务等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否投资购买股票、购买多少、持有时间长短完全由投资者自己判断和决策,并且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负全部责任。
  ICO 与 京东众筹的区别
  ICO 是以获得代币的方式参与项目,本质是投资行为,京东众筹是获得购买到的东西,本质上是购物行为;
  ICO是在市场上从 0 开始获得项目启动资金;京东众筹实际上是卖东西的一种手段,【爆料、爆料】所有上 JD 众筹的东西,如果目标是募集1000万资金,募集方在众筹开始前就要预交1000万保证金,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众筹,不过是卖货的另一种方式,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JD 的逻辑是,第一桶金必须你自己带着过来,绝对不允许资金不够就进行众筹的情况发生;
  所以,ICO 是有可能失败的,而 JD 众筹,是永远不会失败的。
  ICO 的本质
  ICO 本质上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是共同致富的一种模型。
  是让没有专业技能的小规模投资者能获得一些项目早期投资收益的机会;
  也是让达不到融资门槛的创业者通过分享利润获得项目资金的一种办法。
  ICO 的风险
  用 ICO 拿钱动辄几百万美元,诱惑实在太大,以至于有不少项目直接就是以圈钱为目标。而圈钱跑路的或者圈钱之后不作为的项目,对参与者和认真工作的项目发布者都是一种伤害,所以,这种行为是参与者和其他项目发布者都非常憎恨的行为,但目前法律上并没有监管的规范,所以,在 ICO 这个事情上,学会分辨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很重要。
  法律没有规范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虚拟币并没有赋予货币、资产或投资标的的规范,目前在中国只是被认定为特殊商品,ICO 用中国的法律来理解,只是一种以物易物的行为,而且是虚拟物品换虚拟物品的方式,就像在网络游戏中,我拿宝剑换了你的盔甲一样,对这个行为,目前是没有任何法律规范的。
  如何判断一个 ICO 目标是不是靠谱?
  普通用户如何评估
  用逻辑的方式去判断项目是否有可行性;
  ( ICO 一个解决堵车问题的项目,可疑,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项目就可以实现的;但是,ICO 一个独立游戏,这个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思考项目的可成长空间是否合理;
  ( 再 ICO 一个比特币,那就算了吧,模仿比特币的各种币已经有好几箩筐了,真不缺你这一个;ICO 一个专业的软件工具,而这个软件工具确实会有需求,但市场上并没有好的可用产品,而这个软件工具甚至有可能有一定的市场独占性,那可能是相对合理的。)
  在可能的情况下,去考察项目和团队的背景,如果这个项目或者团队之前有过黑历史,或者背景完全不清楚,甚至连核心项目成员都是凭空出世没有任何背景资料的,风险就会比较大;
  去评估项目的规模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太大或者太小规模的项目,都要慎重;
  选择靠谱的 ICO 的平台知道我在哪个平台工作的朋友觉得我应该要打广告了,然而,我就不,今天任性一回,就不说,我们不能让分享的含金量受到广告的影响,大家都是花了钱来听的对吧。
  平台的专业方法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更为专业的一些方法:
  尽职调查(项目背景,早期投资人,开发者背景,项目技术背景);
  商业模型分析;
  代码评估,这部分比较专业,就不再这里展开了。
  简单判断 ICO 大坑的办法
  纯粹就是一个币,且以全球支付为卖点,并说不清有什么显著特性的 ICO,基本上99%是坑,目前已经不具备做个币就能爆发的机会了;
  把项目说的巨大,然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盈利模型的项目,绕道而行
  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推广上,代码寥寥甚至不开源的,不要参与;
  号称要做一个平台,却看不到任何坚实、创新的技术架构的平台代币,基本上也是破发的命;
  核心领导人在业界口碑不好的,或者曾经有过黑历史、黑标签的。
  普通用户参与 ICO 的正确姿势
  选择自己看得懂的项目参加;
  选择靠谱的平台参加;
  少投、心平,不要轻易 all-
  见好就收,不要每次参与 ICO 账上都曾经有利润,最后却是亏损
  小规模的好品种要咬住,如果投入不多,要有就当丢了的心态;
  如果用自己看好的品种参加ICO,参加之前或之后一定记得对冲,即使买回使用掉的区块链资产,别 ICO 的品种还没上涨,参加的品种却暴涨了,这将会让 ICO 得不偿失;
  尽管并没有法规限制参与者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但懂得更多,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少踩坑肯定也是参与 ICO 的正确姿势。
  ICO 平台应该怎么做
  必须要清楚的知道以 ICO 的方式圈钱的项目非常多,不能无原则的带着用户踩坑;
  普通参与用户是弱势方,平台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维护参与用户的权利
  对于 ICO 项目的选择要慎之又慎,尽调和项目验证要沉下心去做;
  即使考察验证为一个好项目,也要对参与者给予足够的风险提示,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
  再好的项目,平台也只是帮助用户做代理 ICO,决不能去过分的渲染某个 ICO 项目的价值导致用户产生错误判断造成投资损失。
  发起 ICO 项目之前要问自己的问题
  这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吗(注意哦,这里没有限定必须是区块链项目哦)?
  如果是一个有创新意义的区块链项目就更好了;
  这个项目的 ICO 设计,是不是真正能实现与参与者共享成长(团队与参与者之间的利益是不是取得很好的平衡)?
  对项目的系统性风险有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
  会不会在这个项目之后,发起人就变成了一个&黑标签&了,以后就没法在某个行业出现了?
  ICO 资金的规模是否合理,会不会因为不合理高估导致被市场放弃,并且被贴上黑标签?
  会不会估算太低,以至于钱用完了,项目还没有成功,然后就失败了。
  甚至,有没有主动的项目年度目标管理,下一年的投入由持币人投票从平台或者智能合约获取的心态?
  是不是不存在无法规避的法律风险,如果已经做上市准备的企业,ICO 要慎重,尤其不能轻易用股权来做 ICO。
  说在最后
  ICO 是虚拟币的重要应用之一,用避开法律监管的方式解决了市场资本参与项目或企业早期投资的机会
  ICO 充满机遇,如果选择了靠谱的 ICO 项目,有可能是一次资产额暴增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并不多,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还是要多的多;
  ICO 也充满挑战,大多数的 ICO 项目无法实现预期的成功可能是常态,在市场上 ICO 后破发的不在少数,不小心参与了一个带坑的项目也是令人心疼的损失。
  不管是发起 ICO 还是参与 ICO,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可能也是最坏的时代。
币圈大佬都在关注!
文章来源:https://yunbi.com/documents/archives/bi_24
编译者/作者:老猫
玩币族申明:我们将尊重作者/译者/网站的版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如有错误或不完整之处请与我们联系。
LOADING...
相关阅读:
LOADING...
LOAD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人真能干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