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论坛网龙在洋

“94建国门时间”(站长转自中华网论坛,龙潜中华作)
单手换弹匣,是一个非常规的战术动作。我军中早已有之,但是扬名于天下居然是由于一名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转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北京发生一起震惊中外的建国门GUN战(或称使馆区血案或李明建GUN案),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田明建,暗盗GUN枝,出其不意,杀死数名军人(出操时),后又杀死数名社会无辜群众,随即,大批军警赶到,就在使馆区街道上交火,其间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开车送孩子上学路过,尤素福当场被田明建击中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田明建,一人,一枝八一步GUN,六匣子弹,对抗数十全副武装的军警,居然有攻有守,后狙击手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将其击毙。转自&&&&事件发生后和进行中,我国严密封锁了消息,但仍有加拿大记者(GUN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抢在我国禁令下达之前通过卫星转播了数个片段的录相,至今,北京居民应该仍对此事记忆犹新。转自&&&&篇幅所限,此事的起因暂且不提,给中国形象的损害也不说了,单说田明建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转自&&&&最震惊的还是老外们(国内的民众恐怕听说此事的人都不太多),以前他们只知道中国军人厉害,到底厉害到何种程度,只怕亲眼见过的不多,在那几个录相片段中,田明建的战术动作,如低姿快速前进,对‘敌’的冷静(冷酷?),擅于利用地形地物(其实就是街道上的隔离墩),单发与短点射交替使用压制……等等,最让他们惊奇还是他居然能在射击中‘单手换弹匣’?!!!转自此为军迷模拟操作。转自单手换弹匣过程:右手持GUN,左手掏弹匣,然后左手用新弹匣猛顶GUN械上的弹匣卡榫,顶开后,空弹匣松动,这时新弹匣向前一挤,空弹匣向前方掉下,新弹匣按正常顺序装上。左手伸到向右边一拉GUN机,子弹上膛(这个动作不可少,因为AK系列没有空仓待击功能,必须手动上膛),换弹夹完毕,如果有意识地等到最后三四发子弹时再换,就不必有上膛的过程。转自&&&&有人可能会奇怪,老外应该是见多识广了,难道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转自问题在于,因为AK系列的弹匣卡榫和弹匣结构与西方GUN械不同,所以这个动作只有AK系列的GUN械才可能实现(如图),八一是我国自AK47发展而来,自然也没问题。这个动作据说是由我军的某战士在对越自卫反击时发明(发现?)的,随即流传开来,但也只是老兵们私下里练练(还有其它的版本,如左手握住护木持GUN,右手单手上弹匣),军队的教材里是没有这方面的教程的,而且也禁止(至少是不鼓励)士兵们练习此动作,理由是容易损坏弹匣卡榫和下护木,但是这个战术动作却确实有很实在的意义,在战场上,单手换弹夹只用2~3秒就行,比用正规的方法要快上很多,如果是那种打过N多子弹,对GUN械很熟悉的老兵(比如田明建),会等到前一个弹匣只有三四颗子弹时再实施单手换弹匣动作,这样连用左手拉一下GUN栓上膛的动作都免了,这样的火力持续性岂不是令人瞠目结舌?转自94年北京建国门GUN战事件回顾转自&&&&94年北京建国门GUN战,伤亡75人(此文并不表示证实或赞同此文的观点)转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加拿大各大电视台突然播出紧急新闻:中国首都北京建国门外使馆区附近发生GUN战,伊朗外交官和他九岁的儿子当场死亡。人们在电视萤幕上看到,一辆黄色的面的挡风玻璃已经粉碎;一辆两节相连的公共汽车浑身弹洞;受了伤的伊朗外交官的孩子在车里大哭大叫;武警和警察在持著GUN奔跑;人们抬著伤者急冲冲地撤离。与此同时,叭叭砰砰的GUN声不断地爆响著。转自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关闭了电视卫星传播,禁止各国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加拿大记者是因为GUN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而且是因为他肎UN兰频搅酥泄府可能采取措施,在中国政府尚未醒过来的瞬间,抢在禁令之前转播了现场实况。这才使人们看到了几个珍贵的镜头?转自国内的新闻媒介全部奉命对此保持沈默。只是当天的北京晚报被授权刊登了新华社的一条一百余字的新闻。以致于该报价格暴涨,据说最高的被炒到了原价的五十倍。凶犯系驻守在通县的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中尉副连长,刚满三十岁,来自河南农村的田明建。该人聪明机智,勤恳好学,曾被保送西安陆军学校深造,军事技术颇有造诣,特别是GUN法,是学员中的尖子。在团司令部任参谋时,深受上司赏识,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十分圆滑,许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关头,常常托他代为疏通,既然一言兴邦,自然也就少不了一字千金。一次,某战士重礼贡进,但求事无成,一气之下将他受贿的隐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连队任职。副连长这个职务,按部队惯例是负责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请假探亲,田未批准。该战士平素与田关系不好,知道他借职权之便作梗刁难,与之争吵不休,田盛怒之下,对他拳脚相加。不打人不骂人是部队的纪律,殴打战士更是绝对禁止的。这就成为了轰动军营的事件。田明建停职反省,但一直思想不通,拒不承认错误,并与营团两级主管言语对抗,上级遂决定予以处分,而且,公开警告说:再不悔过,将令其还乡务农。此时又发生的另一件事促成了田的铤而走险。田在农村的妻子曾与其生下一女,像大多数农村子弟一样,他一直盼望妻子能为其生个儿子,他受处分之前他妻子即已怀孕,由于农村严格的计生政策,他一直对部队隐瞒自己老婆怀第二胎的事,受处分后团里检查田的家信,得知其妻怀孕后即通知地方计生办,派人带其妻去乡里作强制人流,结果由于怀孕已近七个月,出了医疗事故,不但孩子(后证实为男婴)没了,连大人也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田明建见似锦前程化作泡影,老婆儿子也没了,顿感心灰意冷人生绝望,他不甘于默默地沈沦,决心采取极端方式呼唤社会的注意。部队的惯例是:被停职反省而非隔离反省者,在正式处分下达前,只是不工作,不出*课,而无须办理交接。这给田明建向社会寻求报复提供了可能。九月十九日晚,他请GUN库保管员吃饭,并从他手中借了钥匙。他从连队的武器库中取出一支部队刚刚装备不久的八一式步GUN和满满六匣子弹。出*之前他把GUN藏在检阅台旁边的椅子下面.转自他又和平时相熟的老乡战友打了招呼说第二天出*他叫卧倒就趴下(事后这几人因发现徵兆却未举报受了处分),九月二十日晨,连队出*之际,他像所有因身体不适,度假,调离等而无需参加训练的军人一样,站在旁边观望,谁也没觉得什么意外。谁知,当团政委来到*场上作例行视察时,田明建突然喊卧倒然后出GUN射击,团政委等四人当场死亡,十多人受伤。军营一时大乱,田明建趁机窜上公路,劫持了一辆过路的吉普车,直奔天安门广场而去。车过建国门立交桥附近突遇红灯,司机趁机将车撞到路旁的树上后弃车便逃,岂料遇上田明建这样的GUN手,只一GUN就把他撂在那儿再也起不来了。田转身朝迎面驶来的黄色面的冲去,出租汽车司机见凶犯朝自己来了,急忙开车门想逃,但,未容他离车,无情的弹雨就盖了过来。紧接著,田明建的GUN口转向了路上的行人,车辆和建筑物,一时间血肉飞溅。大批武警持GUN赶到,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将凶犯消灭。田以街心交通护栏为掩体,时而卧倒时而半蹲,准确射击,数十名武警竟一时无法靠前。恰在此时,一辆44路公共汽车驶来,如果司机冷静机智,以最大油门全速直冲,本可有惊无险。但哪个司机受过这种训练呢?被横飞的GUN弹吓懵了的司机,竟然把车停在了路中间,子弹成串地飞到车里,乘客纷纷倒在血泊之中。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从自行车上扫下来的,正在这里硝烟弥漫,GUN声震耳之际,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架车送孩子上学由此路过,一串子弹飞来,尤素福当场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转自田明建毕竟只是针对社会发泄不满闹事寻死,没有更慎密的思考和谋略,所以,GUN战了一阵之后,便且战且退被军警围困在雅宝路的一块空地上,所带的近两百发子弹将近打光,他便用短点射压制警方火力,后来部队狙击手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向他射击他才中GUN毙命。转自事件的发生时间正在国庆四十五周年的前十天,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得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当年的国庆讲话中,不得不加上了我国一些地方社会治安还有许多问题这样的话。转自&&&&田建明事件反映出解放军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落后的管理体制。政工干部私拆他人信件,农村计生干部视人命如草芥,长此以往,必有大乱。四名团级干部死有余辜。转自&&&&巷战,起码有三件不可或忘的要领,即:一,正面对敌,背有依托;二,敌总我寡,凭险据守;三,弹勿虚发,留有后备。田选择半自动步GUN而非冲锋GUN是对的。转自&&&&建国门GUN战的全部资料所显示出来的田明建的战术动作,在低姿快速前进,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沈著冷静对敌方面相当有素养,可是,他在几十名武警和警察在街树,楼房,车辆掩蔽下向其*近之际,竟然依旧背对对方狂奔,在最后,已经身陷包围圈中时,依然向空旷处寻求生路,而不是就近利用建筑物隐蔽自己,作困兽之斗。转自&&&&田在与武警接火之后,仍然胡乱扫射无关之物体,除了表明他意在闹事寻死之外,也表现出他缺乏一个职业军人在巷战中所应有的本能。虽然他是在几乎打完所有子弹之后才被击毙的,这至少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他所在的北京卫戍部队的在巷战中的军事素养,作为城市的卫戍部队,水平如此,很难说是完全合格的。转自&&&&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好莱乌警匪片中,以及各国特种部队纷纷仿效的单手换弹匣的漂亮动作就是在这一天由田建明介绍给世界的.转自&&&&题外话,这事充分表明我军装备的八一式步GUN,的优异性能。当时整个北京的警方,被田建明八一式步GUN,压在马路上,不敢抬头。一名警察由于抬头过高,当场被一GUN击中,造成颅内重伤。此事也表明我国当时警察部队由于没有手语,造成现场混乱,各单位互相喊话,暴露目标。事实也证明,当时北京没有一支专门的特警部队,最后不得不靠部队的阻击手。转自 &&田建明的如此猖狂,岂不是证明我国当时警察与武警极度能力匮乏吗?当时还只是一个田建明,以他的能力如果是一个我军陆军班的实力,整个北京的警察估计要死天早晨(或者当天)。那时本人就住在光华路,GUN战停止不久,本人刚好开车由光华路向西上二环(由于在早晨上班前的突发事件,当时并没有立即进行交通管制,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欠缺),大批警察在现场,警灯闪成一片,阵势挺壮观,当时凶犯尸首尚未被抬走(凶犯毙命地点是建国门国际邮局和亚太大厦之间的一片稍有凸起的灌木丛中,据说是被在他身后尚未竣工的楼上的阻击手一GUN毙命的)。上文中的分析稍有些偏差,据说当时似乎是部队想自己追击解决(先头追击人员的弹药是临时从哨兵手里收集的)而未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致使事态失控,凶犯被追击到雅宝路后才有短GUN警察到来,而当时使馆区的值勤武警配备的手GUN也只有一发子弹,根本无法与八一式步GUN(此GUN可挂发GUN榴弹)做正面抗衡,防暴狙击手是稍后才到的。记得当时的晚报在不显眼处登了豆腐块大的报道,大致说持GUN暴徒滋事被击毙云云。转自&&&&&的确有过,当时传言是田同志老婆难产,需要老公及时照顾,结果部队领导不批,田同志遂怀恨在心,遂于当日阅兵时打死所在部队主官,之后劫持一出租车行至雅宝路地段与围追堵截部队展开GUN战,并被击毙。但田同志狗急跳墙,向过往行人及车辆扫射,人员伤亡不详,但据目击者说,当时看见前面的人不知为什么就倒在地上了。当时(94年吧)我们刚军训完,大家笑谈很多老百姓不知“卧倒”的动作要领就转瞬间趴在地上。有个同学的邻居一听GUN响,扔下自行车跑回家中。呵呵,往事了。当时追捕过程中,有市刑侦的、防暴大队的,还有其它单位的,大家趴在草丛中,相互间喊话,乱做一团。由此导致我军手语的‘规范化’。转自&&&&田的部队属于警卫×师,后该师被整体解散,退役的退役,其他的转往西部偏远地区服役。
--------------------------------------------------------------------
此文为转载,站长未查实,权作一篇言之凿凿的故事,给大家消消食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1568年:西医进入中国的开端,请记住卡内罗这个名字。 & & 1568年澳门区主教卡内罗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所西医教会医院,从此西医来华就未曾间断,但那时他们的主要活动只是在澳门、广州一带,而且大多是传教士医生,主要工作是传教,行医是接近民众获得良好印象的传教辅助方式。 & & 1827年:郭雷枢来到中国 & & 1827年(道光七年)郭雷枢(Colledge)来到中国,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澳门及广州十三行公司的传教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诊所,为贫民“免费”治病。他的一个建议加速了西医进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这就是他的一篇论文。 & & 1835年他在《中国丛报》发表论文《对用医生来中国传教的提议》,提出以医生为先锋打开中国之门。郭雷枢认为,中国人不能理解抽象真理,对世俗和身体利益特别关心,而不太关心提升道德和智慧的努力。几年后,郭雷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发现,行医过程不仅对传教事业有益,而且对贸易有很高价值,还有助于“改造”中国人的错误思想体系。 & & 1838年,郭雷枢发起“医学传道会”,游说西医来华服务,最先响应这一提议的是美国公理会。此后,来华的传教士不断增多。 & & 1835年:伯驾的广州教会医院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给传教和医疗以明文规定,传教医师合法地深入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大中城市。最好地执行这个策略的是最著名的彼得伯驾(Parker)。伯驾的身份也只是牧师兼医生,1835年创办了广州教会医院,很快成为当时最成功的西医院,钦差大臣林则徐及两广很多大小官员都曾请伯驾看病,说明其名声很大。 & & 1835年伯驾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1877年时,大约只有38个中国人在教会医院受训,到1895年时,仅广州教会医院就有150名中国人通过训练毕业,随后逐年增多。 & & 协和理念与协和医院 & & 20世纪初,各大教会为了协调宣教事业,提出了“协和”理念,联合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教派,具体表现为教育和医疗上的“协和”行动,教会、商业、医药三位一体地大规模进入中国。他们集资合办医院和医科学校,提出“凡是有传教士的足迹,就有西式诊所和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就是这个理念的产物,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排在摩根之后的美国第二大财团)基金会出资创办。在所有教会医学院校中,北京协和医学院最为著名,到1936年,从协和毕业了166名医师和186名护士,其中很多人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中坚。同时也不可否认从肉体到精神征服他者文化是教会的原初目的,这一目的使西医与中医相遇发生撞击时,往往和政治局势、文化思潮、社会形态、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观念纠葛成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相互的论辩歧义错综,久经周折。 & & 西医刚开始面对的中医 & & 西医进入中国时,并没有引发中西医之争,1805年,牛痘术传入中国,牛痘接种术的发明人贞纳得到的信息是“中国人似乎比近在家乡的英国人更加信赖种痘术”。1880年奎宁进入中国,也没遭抵制,只是太过昂贵,不能被普遍使用。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拒绝外来知识和技术。但教会深入内地后,反洋教运动却不曾间断,最终聚集成声势浩大、激烈尖锐的义和团,西医也是被当作洋教的一个方面加以抵制。 & & 那时的西医,伯驾等医生手里的器械主要是体温表,主要诊科是外科、眼科、妇科。如白内障手术、肿瘤切除术、外伤缝合、兔唇修复等是西医当时的先进手术。 & & 当时,西医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全面的技术优势。西医所相对的中医则已经有一个自我完满的体系,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中医体系的确立之始。自隋朝开始,王朝都设太医院,而且由于典籍在儒生手中成为学问和修养的一部分,所以能成大体统一的局面。 & & 甲午以前的“汇通派” & & 晚清进士唐容川认为中医比西医高明,但西医也有所长,“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所以应该“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中归于一是”,这是他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讲义》的基本主张。另一位主张汇通的代表是朱沛文,他比唐容川更了解西医,人在广州,与西医多有交往,他的汇通之见更倾向于西医,但也没有否定中医。 & & 自1601年,利玛窦定居北京,此后10年间宣传西方历法,得到成效,有过中西历法“汇通归一”的提倡,徐光启在那时候做了一些关于汇通的论证。甲午以前汇通派成为医界潮流,风行一时。1871年,清朝的同文馆设立了医科,但没有奏效,数年后就解散了。1881年,李鸿章创办北洋医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部分,师资当然都是西人,而最早留学归国的西医黄宽从1862年受聘于李鸿章幕府。北洋医学堂在洋务派失败后也就萧条了。 & & 丁福保的《医学报》 & & 甲午战败在中国上下引起的震动不亚于鸦片战争,要点就在于,区区日本小国在短短的40年,竟与西洋列强一样傲视中国,所以甲午战败后,着力引进新知己已经是当时的人心所向,也可以说“急病乱投医”。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康广仁,倡导变法维新,反对缠足,他办的《知新报》上开有专栏介绍西医。 & & 这时期,由中医丁福保和海归西医颜福庆创办的两个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先后在上海成立。1904年丁福保创办了《医学报》,他虽然是中医,而他在报纸上却也大力提倡引进西医,介绍解剖学、生理学之类的西医知识,对中医界大加检讨,这份报纸也成为随后成立的“中国医学会”的会刊。在几年内,丁福保还翻译了一大批西医学著作。甲午之前中文的西医著作有50种,中医书有120多种被译为西文。到1919年之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西文的中医书增加了数十种,而中文的西医书达数千种。 & & 那时期,报刊中谈论医事并不用中医西医的冠名,内容多是中西兼论,医学团体也不以中西医区分,只称医学会。当时所谓的西医界,所指是外国医师的团体,而在外国教会医校毕业的西医也可加入中医发起的医学会。医学会内部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因为医学会的宗旨是博采各种医理,改良医学。丁福保主持的中国医学会其章程中明确地说:“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知识,振兴医学。”引进西医的目的体现了改良主义的主张。 & & 张之洞的“中学为主,西学为用” & & 中国医学会在1909年发生了一次内部纠纷,分为两派,一派是副会长丁福保支持其弟子发表了以日本的医事政策我先进榜样、攻击中医的文章。而会长蔡小香和另一个副会长王问樵向社会征文反驳,把辩论上升至政治、伦理高度, & & 之前有医学之外的言论和行政新制度对中医们有很多刺激,一些新知识的主张者对中医大加鞑伐、肆意抨击,在卫生行政上有诸多中西医差别。1903年,清政府制定的大学堂章程中,医科大学分医学和药学两门,医学门设29科课,中医作为首位;药学17科,中国药材也是第一位,但两者都只占一科课,这让中医们感觉到,中医虽在形式上居首位,实际上已是虚置。种种刺激使中医们变得敏感起来。即使辩论的言辞十分激烈,其中并没有攻击西医的文字,其实王问樵的用意基本采取的是张之洞的倡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 & 辛亥革命后,再次重新制定政策。1912年,北洋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这针对的只是西医,因为只有西医有专科学校,而中医的师徒传习的。因为条例中完全没有涉及中医,各地中医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 & 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公开批评北洋政府的医学教育政策,并指责清末民初两次制定学制都以日本体制为蓝本,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就已推行废除中医的政策,不列中医的意图无非是效法日本。这就是近代医学史上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 & 1913年,京师医学会代表要求将中医列入医学教育系统,教育总长汪大燮在接见代表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说法。他“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谓立案一节,难以照准”。远在江西的当局就真的颁布了取缔中医的章程。随后,教育部公布了“大学教程”,仍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理由是中医不合教育原则。此后,中医争取办学权利的请愿一直延续到1949年。此帖于 21:19:15被管理员加分(200分)加财富(20财富)此帖于 11:04:18被管理员加分(50分)加财富(5财富) 分享到微信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0.0分, 共0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对本帖发表观点: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亍洋中华好养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