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幌欧洲小镇在哪里是在哪里

---01月21日 19:32在芬兰看极光,到底有多容易——3月17日芬兰极光大爆发!
  @某月某日男紫 91楼
10:42:00  哈哈, 你好有意思哦。  -----------------------------  哈哈,真的吗?我对在这灌水的亲们都很很有意思的。。。  帮我顶~顶~顶~
  @不敢拉的牛秆 97楼
14:01:00  楼主真是好文笔啊,帮顶了  -----------------------------  谢谢夸奖哈!可是对于追妹纸来说,好文笔还不如好纹身。。。
  @57nepalcom 96楼
13:13:00  你想去尼泊尔和不丹吗?我想去。那我们一起吧。  欢迎大家加群 讨论尼泊尔不丹旅游,相约同行  特价机票 签证、酒店帮你搞定  -----------------------------  好吧,虽然是个帖广告的。。不过看在尼泊尔的面子上,我顶你一下吧。。。您这广告发的文笔也不错嘛~  尼泊尔菜,好吃,雅蠛蝶~
  @我一老虎饲 95楼
11:50:00  这个一定要顶,支持。  -----------------------------  顶顶更健康。转眼间这个帖子都写到5月末,6月份还继续在这写吗?大家都想看得啥呢?下周我又可以出去采风了。  为了顶我的人,为了今天不顶明天顶,还有为了勾引那些从来不顶我的人也来顶,我会继续更新这里,为大家带来飘扬在波罗的海上,六月的晚风
  @环球旅游体验师  列位,跟大家报告一下~  自打五月初去了楠塔利小镇,  我一个月来似乎都精神恍惚,  总是感觉城市不是灵魂归宿,  难道我天生是个土肥圆的村仔?  五月末我决定重回芬兰小镇,  离开都市,离开霓虹,  离开羁绊我心的浮躁。  下一站,波尔沃小镇。  预知后事如何,  请亲继续顶贴。  不顶也没关系,  假如你也爱小镇,  让我们用心对话
  芬兰楠塔利小镇水疗宾馆+“扬帆吧·1885维京木帆船”  上周发了楠塔利小镇攻略后,有人在论坛上私信我问楠塔利的SPA宾馆到底是怎样的。虽说亲们也都明白,在介绍各地的背包行过程中,报告住宿方面的好经验,自然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上次特写了一家酒店之后,总是有人怀疑我是在博客里“帖小广告”的,真心没有啊(我粉受伤啊)!所以这次为了再次表明心志,决定先上图介绍我们住的Naantali Spa Hotel,之后直接跟爷们谈下一话题:维京帆船OLGA号。  其实把维京帆船和SPA Hotel放在一起介绍,还真不算是我的牵强附会。因为这两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大游船。Naantali Spa Hotel在楠塔利小镇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一家水疗宾馆,住宿分为三种房间:公寓楼里的家庭套房、陆地上的标准酒店客房、以及相当豪华的游轮客房。我们花了不到170欧一晚住的,自然只是标准客房——总体感觉是物超所值。  这家SPA Hotel门廊上挂着闪亮的“五颗星”,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名头,比如图尔库世贸商会宾馆、“皇家水疗”会员酒店神马一类的。我对水疗其实兴趣不大,最想尝试的还是这些免费的芬兰桑拿、海滩泳池神马的,有木有啊!  从大门进入,两侧都是酒吧。正对面是Reception。在芬兰住酒店,为了价格和方便起见,我建议大家还是尽力提前在网上做预订。比如在芬兰比较常用的预订网站是ebookers.fi。这个网站有英文版,最重要的是把每个客房报价里包含的服务说的很清楚,哪些是包含在内的,哪些是需要另附的...一目了然。所以到了酒店后,我们就直接拿着护照去办Check-in。  大门一侧的酒吧。这个酒店的吧服务很上档次,现场钢琴演奏会直接持续到午夜。而且每天晚上的表演活动会不一样。在Check-in的时候,接待员就会递过来一张节目表,让我们参考。  酒吧门口的酒瓶装饰,如此排列起来还蛮能点缀气氛的。不过我本人倾向于吃货,入住后,正是晚餐饭口,直接就到了泰国自助餐馆报道,花费38欧元。据说这家泰餐的厨师先是在几年前的芬兰厨艺大赛上得过奖,之后就决定从曼谷移居到楠塔利,经营这家泰餐馆。  吃过饭后,我们沿着酒店外的海滩遛弯。后边的那栋楼,就是酒店的家庭公寓房间。从网上照片上看,感觉真的跟居家的陈设一样。不过要租的话,就要租整间房,显然不适合我们的背包行。  来芬兰就是要享受这种晚风中的宁静。一连片海湾外,只在远处坐着一对情侣(或者什么复杂关系的…),这种你我独享的感觉,很爽。  继续沿着沙滩走就看到了海上停的这艘船,很远就能看到船舷SUNBORN PRINCESS的名字。后来在网上查资料时才发现,那艘船根本没装引擎,就是图尔库船厂特意为这家酒店做游轮宾馆建造的。  虽然时间还是5月初,但是我感觉芬兰的白天已经非常长了。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其实已经将近9点钟了,太阳貌似还挂着很高。  芦荡海滩,日暮夕阳,是个与妹纸相约的好情景。  虽然这艘船根本就不能动,酒店还是“高仿”地为它修了个码头。听说芬兰人喜欢亲戚里道的几家人一起去洗SPA。当大人们在酒店里享用各种SPA香薰的时候,小孩们就可以在外边玩成一片。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门口的这块牌子挺霸气,上边一行写的是“世贸中心”,还好下边有了“注释”:图尔库。其实我想说的是,芬兰给人的感觉真的跟纽约LA之流的很不一样。那种去除商业化后的宁静的纯粹感,很能抚慰疲惫的人性。  下边就继续霸气下去吧!这艘木帆船在1885年就处女航了,掐指一算,今年128岁。。。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老人与海,妹子与船…都是作品啊~  这张很有借位的feel,发出来跟大家分享啦~  图尔库的外海上有很多的小岛,一些有钱有追求的芬兰人就把整个岛子买了下来,在上边建了自己的岛屿别墅,过上了群岛生活。另外一些比较大的岛子上,还开了供游客体验的岛屿民宿。我们这次就去参观了一家。  不过你要是想知道我们是如何从楠塔利,搭乘维京老帆船,一路扬帆到群岛人家里的,还麻烦你明天看我的更新哈!今天就写到这,欧了。
  @不须说 46楼
21:50:00  精灵  ----------------------------  最近你都没有过来顶帖子呢~精灵在何方?
  扬帆吧,老帆船!在芬兰体验1885年号维京木帆船  我从楠塔利小镇回到家中,已经有三周时间了。当旅程的零星记忆随疲惫一起消散,却有两个片段,舍不得忘记,又努力回味:其一就是想在楠塔利小镇定居的愿望,世人谁不想让自己的宅院就坐落在童话和风景画之间呢——虽然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可能连梦都嫌老了。另一个珍宝级体验,就是搭乘维京帆船出海游群岛。  我在登上Olga号的一年前,就在旅游新闻上看过关于这艘木帆船的报道——Olga大概是芬兰现役帆船中,年代最悠久的一艘。那条新闻说,乘坐Olga游览芬兰外海群岛与在冰屋酒店(Igloo Hotel)看极光,以及拉普兰Levi冰雪世界一同被评为欧洲游客在芬兰的“最小资”观光体验。所以我还清楚记得,当我打开Email看到行程单上赫然列着“Olga Archipelago Cruise”时,心里分明地爽了半天。  这个“最小资”体验,上船之后到底怎么爽?不多废话,直接上图,跟大家讲。  Olga号出海跟坐一般的游船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他们只接受团体预订,线路和餐食都是依据每个团体的要求,特别规划的。我们的拔锚地在楠塔利小镇北边的一个小港口,游船公司的面包车把我们一路从酒店送到港口。我们还没有上船,就看到船上这二位端着两盘子的香槟酒“恭候着”。后来知道,左边的那位就是船长。右边的女士,是船长的“亲密友人”以前还做过电影导演,在这趟行程中友情客串我们的“乘务长”,负责介绍风景和提供膳食。  靠近登船垭口的桅杆上,挂着这块看上去“饱经风雨”的木牌子,上书“Olga号,建于1885年,全长18.6米,甲板最宽处6.2米,总重60吨”。后来女导演说,在同一年代建造的木帆船中,Olga不是体量最大的,但是却是最长寿的,因为全芬兰只有这一艘现在还在服役,掐指一算,今年127岁了。  我走进船舱,开始用镜头聚焦这里的细节,心想她确实有够“复古”了。一块黑漆的牌子,保留着那个时代牌照的风格。据说,这些120多年前就开始支撑船舱的木梁,一直工作良好,船身几次维修,它们都没有被换过。  船舱里的木椅虽然也是古香古色(我感觉着有点像个茶楼),不过是在将它改建成游船时候,另加上去的。导演说,在1920-30年代,这艘船被当做运输石灰石、琥珀和甜菜的商船。  时过境迁,在2000年的改建中,船东决定将Olga转身为观光游船,不但给船加装了全新的导航系统,还增设了厨房。这个厨房的主体是个古香古色的木质操作台,像是个欧陆小镇里的家庭小酒馆。不过我往操作台木门里边一看,原来洗碗机、果汁搅拌机、冰箱,一应俱全。看来在改建的时候,船东真是下了功夫啊!  船舱的暖炉,以前是这个船舱里的暖气。后来细心的船东还在甲板上给船舱安装了好几扇大玻璃窗,海面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所以我感觉船舱里,不论是温度还是光照,都蛮和谐的——只可惜这里没有装“和谐号”动车里那种几十万元一台的厕所马桶。  既然我们是包船游览,所以船舱的里里外外都是对我们开放的,驾驶台也不例外。只是不要打扰到我们的“船老大”就好。我们的舵手就是这个芬兰小伙,看他驾船的时候,坐姿还挺酷的。我还曾怀疑过他是不是真的在掌舵,因为这个舵盘看起来也好文物般的感觉!  后来这个小伙告诉我,现在驾驶Olga已经不需要边走边描海图了。驾驶舱里装了电子陀螺和GPS导航,所以他掌舵起来,也方便不少。最重要的是,这样航程更加安全了,而且可以根据游客的要求,体验更多的航线,反正有电子导航呢。  驾驶台前的瞭望窗,玻璃窗前的海面上散落着座座小岛,我们的群岛航海,就是乘坐Olga穿行在各个图尔库外海的小岛之间。  出海大概1个多小时后,引擎的声音停止了。我们的舵手站上船尾的瞭望塔,好像在海面上寻找什么。  原来是在等待这个接驳登岛的快艇。由于Olga的吃水线,我们不能直接坐大船登岛,要换上这种快艇。两手船的船长正在把快艇和Olga的甲板紧紧连接在一起。  我们一行人,也从船舱里走出来,穿过桅杆,越过甲板上的天窗,开始陆续换上小船。  快艇大概在海面上飞驰了7-8分钟,我们就来到一家“海岛人家”。这里是一个度假别墅小岛。欧洲的观光客,一般是坐船登岛后,会在岛上出租的别墅房间里住下,在之后的几天假期里,尝试钓鱼、快艇、岛礁徒步一类的休闲活动。  不过我们这次包船的行程只有一天,所以只是在岛礁上徒步了一个小时,踩了踩岛礁,随便拍了拍照。  在岛上玩了大概2个小时后,我们又重新做上快艇,返回Olga游船。这是我在快艇上拍到的Olga木帆船。这时候它正在停泊,所以风帆都收了起来。不过两根高耸的桅杆,似乎连接着海面和云边,在快艇上看,那是相当有气势。后来船长告诉我们,Olga最长的一根桅杆有将近22米高。  在海岛上,我们还巧遇了岛主养的一只很萌的狗狗。我们一群人上去找它合影,不过它就偏爱自己抱着足球玩。看到小家伙从海岸上,跑来跳去,让人欣慰而感叹。因为海是博大的,岛的生活也是自由的。  另外,不好意思地自恋下,“三大小资旅行体验”中的“冰屋极光之旅”,偶去年12月份在北拉普兰也见识过了,有博文为证,.cn/s/blog_a7b40e630101bbyj.html。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这辈子一定要看一次“现场直播”版的《闪闪的极光》,我在博文里写了一点小建议,给亲们参考看看咯!
  貂皮什么的都弱爆了吧?在芬兰看神兽服装表演  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我看过一条国内新闻,题目赫然《深圳女子溜神兽上街引围观》,网友们普遍好评,留言说“以后遛猫遛狗的都不好意思出小区的大门啊,有木有啊?上街以后都要带着草泥马才拉风啊,有木有啊!”  其实吧,草泥马这家伙吧,也火了很久一阵儿了,但是在咱们苦逼青年心中吧,一直都对这种马挺意淫的,这么说,你懂的,多说无益。  草泥马火了,动物学家撞墙了:“汗,一群2B青年,人家学名叫做羊驼,有木有啊!”  其实为了这次采访前做好功课,我还真的特意翻了下学校图书馆里的《剑桥世界动物图鉴》,书曰:“羊驼,曾用名驼羊,荤名草泥马(通用在中国大陆地区),人家还有个英文名叫做Alpaca”。这种“马”吧,多生活在南半球温湿草原上,主要以饲养方式存续。俗话说,想致富,多养驼羊,少上网。人家北欧人就特明事理地把驼羊引进到自家农场里,因为驼羊的毛被认为是比羊毛经济价值更高的毛纺织原料。而且据有些报道说,在澳洲,不少以前养羊的牧场已经改行养“草泥马”了。因为它们的皮,作为制衣原料,细腻柔软,质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啊,看来以后穿个貂皮啥的,你都不好意思去公司上班啊,穿上草泥马皮大风衣,那才是真拉风啊!  不好意思,看到神兽,偶不淡定了,下边不废话,先上图,来看看芬兰的草泥马,以及用它们的毛制成的衣服。  我是草泥马,我用电眼萌死你。看看我们的服装秀吧!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就在服装秀的现场,时尚服装的“原料”也来到T台助兴了。  羊驼在哪里都是腕儿啊,看看人家跟摄影师互动的多热络。  说说服装秀的环境。上周的某天,天气不错,还挺风和日丽的。我跟随一帮芬兰记者,都是跑时尚文化线的,来到一个名为Salo的小镇,观看这场秀。秀场的旁边就是“青青河边草”的河岸。而模特的T台就是露天的一大块模板。  郊外的T台设计,自然别有风味。更何况芬兰的夏天正在款款降临,就连餐桌上也不能例外地开着这种在芬兰很普遍的野花。旁边一盘瓢虫——不是真的,也不是甜点,是我们的胸章纪念品。  走秀开始前,我们先跟设计师吃了露天野餐。是不是真的很野餐的感觉?话说这天的记者团,真是有点让我尴尬。看来在芬兰,记者这个行当也是“阴盛阳衰”,更何况又是跑文化线的, 一整团的人,只有两位男记,算我在内。不过在芬兰,可不要说“阴盛阳衰”这个词哦!在包括芬兰在内的北欧社会,性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性别歧视被视为“严重的政治错误”,特别是在新闻界。所以总编们别以为只有女记者才能做好时尚报道,我们男记照样没问题。  简单的午餐。其实我看到了草泥马,吃什么都无所谓了。心里满足的很。  芬兰特色的T台。其实T台就在这家牧场的一个院子里。所以草泥马们才能在T台旁边,自由走来走去。模特们的衣服就源自这家羊驼牧场里的原料。  离T台大概200米之外,还有牧场里的一个小木屋。那里是设计师和牧场主人联合办的设计工作室,外屋就是他们的直销店,一会再带你看。  既然是走秀,肯定要先带亲们看看T台。大家看个大概就好。因为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你懂的。  直销店里卖的“羊驼毛衫”,绝对不是羊毛哦!  真心讲,店面不大,可能是因为这间木屋的主要功能还是作为设计工作室和成品展柜。这个牌子的衣服在赫尔辛基Stockmann百货肯定有的卖。不过在这里买东西,你就是感觉“货真价实”,因为羊驼就在外边晃悠呢。。。  依依不舍啊。。。你干吗要这么萌哦!喜欢亲们也喜欢,下篇博文再见!
  初尝波尔沃的味道:甘甜有点咸  欧洲行,不论身处哪国,最不该错过的经典路线就是小镇游,因为每个欧陆小镇的独到风味是不可复制的。当把自己的私心杂念全部掩埋,用鼻腔的最深处,吸上一口这里的气息,沁入心房的是甘甜的味道。今天,我在波尔沃(Porvoo),赫尔辛基东北50公里的芬兰小镇。  初尝波尔沃的味道,不仅口有回甘,手有余香,甚至还有点海洋水的淡淡咸味。3小时的航程,我乘这艘Runeberg号,从赫尔辛基海港出发,在波尔沃的河港停泊。这艘Runeberg号已经连续在这条线路上经营往返了一个世纪。船和这条航线都全心致力于纪念一个人。  他站在波尔沃“新城”广场的中心,他是约翰?鲁内贝里。芬兰的国家诗人,也是芬兰国歌的词作者,相当于中国的田汉。不过与田汉命运略有不同的是,他一生顺遂,中年时代就饱享英名,身后的六个孩子,竟也都各个出类拔萃。当我参观他的故居时,真心感叹,“人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好富二代的呢?”  6月初,镇上的郁金香已经开放。这天小镇上“艺术工厂”外正在召开法国美食节。小镇居民纷纷前往。  小镇“老城”的河滨。这一排红房子,原本是瑞典商人的私家仓库,现在成为波尔沃招揽游人的王牌  老城的河对岸,自然就是新建的新城。一百年间,波尔沃的迷人景色使得在小镇上定居的居民猛增了四五倍。不过“新城”沿河的建筑,也要“修新如旧”,外墙依旧使用古镇上的独到红色。  站在昔日仓库旁,看宁静的河水。这时身旁随风吹来一串“雪铃花”——白色的铃铛形花瓣,那是波尔沃的市花。  古镇上竟也饱含着童趣,现在的一家红色仓库,被改建成了这间“玩偶与玩具博物馆”。可惜当时不知怎么回事,闭门谢客。  不过一家博物馆关门,完全不会扫了我们的好兴致。小镇主路两侧,有趣的招牌比比皆是。还没步入这间小店,目光就已经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下一间小店的橱窗里。  这块石头,立在我住的小镇民宿楼外。铭文上写着“纪念年驻扎在此的芬兰皇家轻骑兵团”。那时候,波尔沃小镇还是当时瑞典王国的领土,当年的“皇家轻骑兵团”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中南海保镖,总统卫队之类。  其实镇上关于“帝国时代”的遗迹还很多。比如这家卖玩具的小店,竟也在门外装上皇帝和皇后的“宝座”。古镇上的人们,生活片段里,都似乎流露出强烈的“穿越感”。  最能表明这座古镇历史的铭牌,其实还是在新城的中心。河岸上这尊这个世纪初才树立起来的铁艺雕塑,记录着这个小镇的三个不同时代:瑞典王国、俄罗斯帝国、芬兰共和国。  虽然小镇的当权者,随着时代和政权的更迭,一再走马灯式的轮换。不过这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小镇居民的情趣。比如这家专门出售家居用品的小店外,几只老旧的“洋铁皮水桶”重新刷漆后,排列在一起,竟装点出好看的门庭花卉。  这天下午,小镇气温27度,一路边走边拍,很容易就感到口渴,也许是因为吸入了太多甜美的气息。遂来到这家Helmi咖啡馆。  咖啡和茶就摆在中厅。似乎也映衬着小镇上甜美和谐的图画,如果只想喝杯咖啡的话,把钱留在旁边的铁板里,就可以拿起杯子,自己去倒了——靠谱吧?  不过显然,我还是要吃点东西补充体力的。在船上中午喝的一碗三文鱼汤,真心不占肚子啊!中厅的右手侧,被称为“亚历山大房”。为什么这么叫,我明天再写给你听。那里是这家咖啡馆的吧台。橱柜里的各式蛋糕,延续着小镇上的“甘甜味道”。这时,我在波尔沃,一个甜中有点咸味的芬兰小镇。(未完待续……)
  尝一口波尔沃的味道:水上行——为了纪念  昨天写了波尔沃的味道:甘甜中有点海风清淡的咸味。你信了吗?正如某位作古的老人放言: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要亲口尝一尝。所以想知道波尔沃的味道,也要亲鼻闻一闻。BTW,我在那家Helmi Café倒是尝了一小条苹果派,似乎确实比麦叔叔卖的甜一些。所以这篇开始,废话不多说,给亲们看看我在甜味波尔沃的“水上行”、“垄上行”和“轮上行”。  今天外边下小雨,“因此”先写我的“水上行”(OS好会找借口。。。)  从头说起,在Runeberg Cruise的网站上,花了27欧(小贵,真是沾了名人的光,什么都跟着涨价),订了从赫尔辛基到波尔沃的船票。早上10点准时拔锚。电子票上赫然写道:“登船地点在老市场码头——总统府对面”,牛叉。。。  但是那天早上,总统府在装修,整个建筑都被白色塑料膜盖住了,所以没什么好看。倒是起航后,群岛上空成行的海燕,让我觉得心情舒畅。感叹下课本里那段“大雁一会儿飞成一字,一会飞成人字”。在芬兰,这个可以有!  一路上的海景不多说——因为与小镇河港里的美景,不是一个层次的。直接看舱内:在酒吧的墙上,发现有趣小挂件一对。差点忘了讲,这对夫妇在Runeberg的船舱里挂了几十年了。  比他们还上年纪的是这幅海报。这种粗糙有力的风格,好像苏联集体农庄的宣传画。读了下边的字后,才发现人家是广告来着:下边赫然写着“劳动才攒钱,把钱存到Sparbank”好霸气侧漏的广告语哦…  跟船票一起发的小册子里介绍说,这搜铁皮船1912年就出海了,今年是它直挂云帆的第101年。船现在是私人爱好者所有,船名是为了纪念芬兰国家诗人Runeberg。  为了让去波尔沃有人能够体验搭“古董船”的感受,这家私人公司仍然在每年夏天为游客经营这条它已经往返了一整个世纪的航线。所以船舱里有点像博物馆的展览,比如这只1930年代出产的挂钟。  据手册上说,酒吧吧台也保留着老样式。一百年间,不断在变的是售货员。  去波尔沃的航程,需要三个半小时。我10点钟出发,要到下午时候才能到。所以午餐就在吧台买了一份9欧的三文鱼汤。汤里除了鱼肉还有土豆块和胡萝卜,味道很鲜,有点像广式煲汤的感觉,要鱼肉的味道化入到汤汁里,还配送了两份小面包。不过,说实话,菜码有点小咧。  喝过鱼汤,就到二层甲板上转一转。这艘船真心看上去不大,不过有三层甲板。最上边一层是驾驶台和船长室,中间一层是客舱,最下边一层才是我刚才坐的酒吧。  我们的船走了大概3个小时之后,开始驶入河道。船长明显放慢了速度,我们的船首开始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芦苇荡。这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岸靠河岸建筑的各色小木屋。波尔沃特有的红色,自然是主色调。也有些其他明亮颜色的新建木屋,比如蓝色的这间咖啡屋。  在河道里缓缓走了10几分钟后,Runeberg就算靠岸了。船停泊在波尔沃的“新城”一侧。我也随着乘客们从甲板上鱼贯而出。走到码头上,一抬头就看到这杆指引牌。从上边的距离度数就知道,波尔沃还确实是个“小”镇,似乎所有景点都在徒步可及的范围。。。是真的吗?  我沿着这个唯一一个向左手指的路标,步行向Runeberg的故居。大诗人在身后,把自己的老宅院捐赠给了“镇政府”,所以现在改建成鲁内伯格博物馆。这条路上的建筑都始建于沙皇统治芬兰的时代,所以与古镇里1700年代修建的维京风格很有不同。  鲁内伯格在19世纪就住在这栋黄色围墙的典型俄式木屋里。他家的后院很大,从1852年搬到这里后,他的太太就照料着庭院里的花草。虽然她当年种下的花草,不少已经寿终正寝,不过后来博物馆的花匠又根据老照片,在老位置种上了同样的品种,让庭院的时光不曾流过。  它的别墅虽然只有一层楼,但有将近500平米大,再配合上宽阔的后院,在当时也算得上顶级豪宅。我们参观前要穿上鞋套。这间屋子被改建成游客接待处,陈列柜上放着一排排关于这个家族显赫家世的出版物。  约翰·鲁内伯格的发妻Fredrika的雕像。也许是受丈夫是大文豪的熏陶,她也是一名作家,而且是芬兰历史上第一名女记者。不过当时女性记者的文章不被报馆接受,所以她使用的是男性化名Fredrik发表作品。  这间对着院子的大房,在当时是鲁内伯格的图书馆,大概有藏书1000册。对于游客来讲,最显眼的还是墙面上挂着的一排猎枪和狐狸皮。看来当年的Renuberg也是文武双全,手册上说,这些猎枪都是他和儿子们使用过的。狐狸也是他们亲手猎获的。不过屋顶上挂着的驯鹿角,则是友人赠送给他的。  穿过与图书馆连通的书房,我们来到他的客厅。他家的客厅非常大。除了窗户一侧,三面墙壁上都挂满了画作。他的收藏多是来自法国和俄国画家的作品。当年所用的家具也都有一一陈列,据说这间房里所用的家具都是从圣彼得堡的贵族家具厂定制的。  1877年,大诗人在中风后离世。波尔沃当地的画家,根据它晚年的照片,创作出来这幅他的肖像油画,就安放在他的卧室里——好像诗人从未离去。两年后,他的发妻在赫尔辛基离世,魂归波尔沃。传奇夫妻离世的一个多世纪后,以他们命名的Runeberg游轮,依然往返于赫尔辛基和波尔沃间,一切为了怀念。
  尝一口波尔沃的味道:垄上行  人在路途,用脚量过,才是真实。正如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所用的田野调查,其实每段旅程都是一段心灵的田野,旅行者的足迹就悄悄留在这心灵的田野上。这时,我在波尔沃——一个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50公里的欧陆小镇。  在波尔沃,许多人都会觉得,没有什么比河岸边的一排排红木屋还感动。我却觉得小镇的建筑经典,似乎也学会了“大隐隐于市”。他们就站在石子路上,静静凝视游人留在砂石上的脚印。  我喜欢看树影,也喜欢树荫,因为光与影,无需动手,已然是自然的杰作。小镇主路两侧,多是Vasa时期盖起来的一层木屋,直到19世纪后,这种黄色围墙的多层砖房才开始营建。据说,因为当时住在镇上的俄国人喜欢自家的屋顶,比别人家的高。  两座精致的狮马雕像守卫着这栋红房子的居民。它是当年小镇上的“高级会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御驾亲临波尔沃小镇时,他的行宫就在这里。波尔沃虽然是座芬兰城市,但却与沙皇们有不解的情愫。俄国最后一代沙皇在“十月革命”后,躲进芬兰,就落脚在波尔沃小镇,之后才移居巴黎。  相传这里是小镇历史上最窄的一条古巷。不规则的圆形石子标志着它原本的宽度——仅仅1米(感觉怎么有点像广州市城中村的道路规划…)  徒步旅行最能触碰到精巧的细节,我沿着石子路,走过一排排的老屋,发现小镇居民的自家窗台,竟也是色彩各异。  谁家小院的木门上挂着“TERVETULOA”(欢迎)的木牌,旁边的白色小花,似乎也跟随小院主人的热情,盛开着满满的人情味。  另一家木屋主人,则走的是混搭风。传统的木编花篮,配上了“愤怒的小鸟”。  漫步在波尔沃小镇,不论大街还是古巷,都不缺少的是花卉。  花瓣朵朵,谁都不会错过5月争相斗艳的时节。镇上的花匠还请了外援,荷兰的黄色郁金香也沿着河边小路绽放。  与件件盆栽混搭在一起的,就是小镇上各家店铺的幌子,英文俗称LOGO。这个下边是面团,上边是皇冠的幌子,标志着这是家卖面包的百年老店。据说,在19世纪,面包房门外挂上这样的标志,就意味着这是家有给政府交税的正规店铺,有点像是今天的“营业执照”。  除了老店挂在墙上的盆栽,新开张的小店也不例外。鲜花四处开是欧陆小镇心照不宣的浪漫约定。  再来说点物质化的。据穷游的驴友们说,来波尔沃如果没到过这家巧克力店,就算白来了。这家Brunberg的招牌,从1871就挂在小镇上,是小镇上连续经营最久的一家“家庭小店”。Brunberg和Fazer都是芬兰最有名的巧克力品牌,不过在机场的免税店里,游客却很难找到Brunberg。  因为这家主人的理念是——在波尔沃制造,在波尔沃销售。这家店里的巧克力,可以先尝后买,店员给我推荐的是这种Rice Bar,在巧克力身上又裹了一层米。米吃起来的味道有点像旺旺雪米饼的感觉。难怪店员说,这种Rice Bar亚洲人买的最多。欧洲人则比较喜欢吃各种咖啡口味的,比如摩卡一系列的。  亲们都深谙一个道理:“三月不减肥,九月肉更肥”。大夏天让我们吃这么多甜点,你是我仇家派来搞我的吧?  所以温馨提示大家,你在进入这家Helmi咖啡屋之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毅力哦!要不然就赶紧向柜台里的各种甜点投降吧。  在柜台里看了一圈,发现卡路里略低一点的要数这块蛋糕。人家还有个学名,叫做Runeberg Cake。这种蛋糕就是上篇里写过的芬兰大文豪鲁内贝里的夫人发明的。看来这位夫人,真是天资聪慧,不但可以做记者写作,还能搞厨艺发明。蛋糕的底子是用黑麦面包的面包皮制作的。这样子,当年口感较硬的面包皮就不会被浪费掉啦。  店里非常有趣的一个物件,是这位老叟,像个大上海夜总会门口站着的门童。它在这家店里客串收小费的服务生。如果食客进门后,只想喝杯咖啡或者茶,可以直接把茶水钱和小费丢到他手中的牌子里。这样看来,老叟有趣的造型,是否也代表着小镇上满载的人情味呢?
  芬兰吃货总动员(第七回):波尔沃小镇の蜗牛味と古早味  O(∩_∩)O哈哈~ 芬兰吃货行,一路吃向北。最北能吃到哪儿?现在还不知道咧…估计到冬天时候,会吃到北极去吧(北极熊们要小心了…)。话说,今天重头翻看我的芬兰旅行笔记,一路“边吃边拍”,竟也把“舌尖上的芬兰”写到了第七回。这还是当“坐家”以来,第一次成功滴搞了把连载。嗯,继续加油,争取弄个霸气外漏的20集连载!不过到时候估计自己的钱包会真的会“吃不消”啊…  今天给亲们看下我在波尔沃的《吃喝日记》。读过前两篇博文的你肯定晓得波尔沃历史有多久,加之欧陆小镇本就是个满载人情味的社区,又恰逢坐落在北欧芬兰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福利社会,所以慢条斯理的生活情趣很容易就渗透到小镇居民对美食快感的追求上——这就跟为什么中国古代江南一带的王府里经常出名厨儿,是一个道理咯。  波尔沃小镇上的餐馆,普遍都会追求食物装盘的艺术。不夸张的说,不论走进哪家店,随意在餐谱上点两下,端上来食物的卖相,都会让人不好意思直接下叉子。  不过卖相好也不是绝对的。我们骑完自行车后,去的一家午餐店就比较追求“古早味”的朴素菜肴(一会给你看哈)  在之前说过的“红房子”沿河仓库里,现在有两间被改建成了餐馆,做的都是精致的欧洲菜,所以去的人也比较多,不少欧洲旅行攻略里也会推荐。我们晚餐去的就是其中一家,名为Fryysarinranta(不知道为啥名字这么长…)  知道这个像章鱼小丸子的东东究竟是什么食材吗?  就是蜗牛啦,传说中法国菜的主角——不过这家店的蜗牛来自意大利,我特意问了服务生。这盘“蒜香蜗牛”就是我点的头菜。肉质确实很嫩,有种传奇的弹性,只可惜不是大颗的那种蜗牛肉。  导游点的头菜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是用这个罐子端上桌的。我尝了一小口上边的黑麦面包,甜的。芬兰人一直都比较推崇自己早餐经常吃的黑麦面包。  我的主菜:烤鸡胸肉,烫过的竹笋,外加一小块豌豆烩饭,似乎也有点意大利菜的风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鸡肉下边的那片沾汁,味道算得上一绝。有人跟我说过,西餐厨师的厨艺七成以上看调汁的技艺。  导游的主菜:肉应该是猪肉,看上去煎的是外焦里嫩,可惜我忘了要求尝一口。  餐后甜点:巧克力奶冻。我一直觉得北欧这边的甜点做得有点太甜了…大夏天吃这么多糖,害人不浅啊…  看过了菜,再给亲们看看这家店的环境,确实是红仓库改建成的餐馆,而且还紧靠着河边。  桌上的水瓶。瓶身上是一圈又一圈的H2O符号,难道是怕我们来个“新瓶装旧酒”?  第二天的午餐,就吃在小镇主路上的一家餐馆,吃的很随便。这家店据说刚开张几周时间。菜谱就是这面黑板,据服务生讲,他们不印菜单的原因,一是因为环保,这家店是认证的Eco企业,二是因为他们午餐的餐单,每天都在换,所以就没必要印出来了。  这里的食材就很有一种古早味。冰柜里陈列的各种沙拉菜,似乎是刚从哪家作坊里端出来的。比如那种一大片一大片的茄子,表面刷了点酱汁烤过后,就装盘待售了。  还有这种可以生吃的Salami香肠和腌羊肉,就这么坦白地躺在案板上。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方式与小镇上街路上的各种装饰点缀,不太相称。服务生倒是很有小镇人的热情,他反复讲他们店里追求的是食材的绝对绿色和有机。而且他们绝对不采购大厂商的食材(双汇真是躺着都中枪。。。)  他们家甚至连可口可乐和百事都不卖。这里卖的可乐都是芬兰本地产的牌子。我在芬兰还是第一次喝到。味道上来讲嘛,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你懂滴~。我觉得可以作为一种地方特产,尝试一次。  这天我一个人点的是煎鸡排配什锦沙拉。接待我的服务生很好心,还特意额外加了些土产的蘑菇,给我尝。他肯定是很希望我能够通过这家店,开始喜欢小作坊做的土产有机食材,而且给的分量这么足!如果论食材的新鲜感,这里确实要更胜一筹。  以上就是我代表芬兰吃货在波尔沃发来的报道咯,欢迎更资深的吃货们拍砖。我的“餐后小叙”是:河岸餐厅真心可以体验一次,不过一定要在晴朗又明亮的夏天,坐在外边吃。镇上餐厅众多,在靠近公家站的地方,还有一家中餐厅。老城里格调餐厅很多,有一家是专门做蜗牛餐的。应该说,吃在波尔沃,一半是在吃“古镇气氛”,另一半的一半在于吃环境。
  在波尔沃恰逢法国美食:波尔沃之行拾遗  写了几天玩转波尔沃方法,不知三种玩法中,亲最想尝试哪种?(留言告诉我哦~)私以为最喜欢的是骑行——骑行到多远,视野就有多宽。  今天既然是旅途中的拾遗,就先给背包族说点实用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小镇上的“住”——跟团的游客一般都不会安排在小镇上住,真是万分遗憾——其实初夏的午夜,坐在小镇民宿的后院里,与同行的背包客,端起亲手煮好的咖啡,一起享受晚风,分享下相机里的满意作品,这种闲情逸致是匆匆忙忙返回赫尔辛基后,绝对享用不到。  我住的小镇民宿就是这家Ida-Maria Bed & Breakfast。这栋房子前的石碑上写着,“谨纪念年驻扎在此的芬兰皇家轻骑兵队”。当年所谓的皇家轻骑兵队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总统卫队或者中南海保镖。这所小木屋的年代,可见历史悠久。  这家Ida-Maria民宿所在的地段,更值得一提:就建在波尔沃老城广场之上。从我们用早餐的房间直视出去,房间对面即是波尔沃老市政厅  在芬兰,几乎所有的住宿都是包含早餐的,即便是青旅和民宿也不例外。而且这家Ida-Maria的早餐,与Sokos连锁酒店的早餐相比,也可称是伯仲之间,而且居家的感觉,真心很赞——好似时光倒流,自己的小家就安在小镇广场上。  早餐的各种沙拉食材。芬兰人吃早餐其实有点像小孩搭积木,一切随心所欲,一片生菜、一条青红椒,加上几片火腿或者salami香肠,加上土产的起司片,夹到面包中,就成了家产三明治了。有没有发现柜橱里每样原料都很少,那是因为这家民俗只有4个房间,最多也只能有住8个大人的床位——因此住在一起人很容易就热络起来。在早上出发前,我们一起到一楼的房间吃早餐,彼此间完全没有距离感,都会用带着各种口音的英语说Good Morning, Dude!  餐厅朝向小镇广场的木门已经打开,我饱餐一顿早餐后,又把水杯装满,之后就从这扇门出发,离开民宿,直奔租自行车的小店。  差点忘了上房间的图片。早上起床后拍的,所以各种比较凌乱哈~。房间其实很大,目测大概超过15平方,房梁上的木椽还是古时候的样子。床是双人床,角落上还放了一个baby床。时尚达人瞥一眼图片右边的凳子上——玛丽美歌的小袋子。这种图案在赫尔辛基的专卖店正在做特价。  下边再说,去哪里问和拿免费的旅游信息。波尔沃镇上有一个大的游客问询中心,是在Art Factory(艺术工厂)的一楼——就是图片这里。另外我发现在曼纳海尔姆街桥下的租车店里也可以拿免费的波尔沃导游手车和单车地图一类的。  在艺术工厂问询处旁边,还立着这样一面墙,上边有许多洒脱的签名。这么龙飞凤舞的笔迹,猜想不是访问过小镇的明星留下的,就是医生留下的…  各种语言版本的小镇导游手册。英文版(Porvoo)的介绍很全面,小镇每家精品店和餐厅的信息都有简介;但是中文版的是个简装的,是一张两面印的A4纸。不过上边有重要景点的地图,比较适合暴走族类型的看。  下边说说比较轻松的话题。我在小镇的第二天,恰逢当地的法国美食节开幕。法国美食的摊位就摆在艺术工厂外的广场上。  偶系食肉动物,so,所有摊位中,最让我流口水的是这些南法产的Salami香肠,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有点像国内的各种口味腊肠。  这家卖的Salami香肠有差不多十多种口味了,而且当天买三条一公斤装的香肠,有打折。所以果断买下黑胡椒(black pepper)、辣味(spicy)和孜然(cumin)的三种口味,图片见上图。  不用多讲大家也明白,在欧洲或者说全球,法国美食的盛名还是远超过北欧菜系的。所以小镇上开法国小吃街,小镇上人来的真不少,在摊位旁还聚集了街头艺人,搞得现场气氛相当热闹。甜品,哎,不想看,夏天不吃。  地中海橄榄,南法出产的最富盛名的有机食品。这个柜台是把采摘下来的橄榄放到各种调味料中浸泡,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口味。口味选择之多,真是一个盆挨着一个盆,看不到头的感觉。  一眼看不到头的柜台还有一个,就是这家卖巧克力——五颜六色,那个楚楚动人啊,简直是对我味蕾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刺激。。。哎。。夏天,下定决心,停住。。Hold不住的亲,您就赶紧拿起夹子,往袋子里装吧。  最后,写点啥呢——来点尾声吧。民宿的老板是个看上去大概30多岁的金发芬兰女人,人很热情,会询问每个房客想吃早餐的时间,感觉好像住在家里,有人关心体贴。厨房的窗台上开着两盆雪白花瓣的花,我叫不上名字,女主人说是她上周从小镇花市上买回来的——她与所有波尔沃小镇居民一样,是个要让生活角落都开满鲜花的人。  除了自然的艳丽,小镇的迷人还是古老。这块锈斑斑的路牌,还勉强钉在民宿木屋外的墙面上,只是为了怀念?抑或一块木牌也会爱上这里的生活。
  这就是传说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吗:实拍芬兰农村的富庶  虽然在记者的行当里,跑时政财经和跑文化旅游,是一硬一软的两条线,纯属“革命工作,分工不同”,但我今天是想从一个纯游客的角度赞一下芬兰的“新农村建设”。我在北欧各地打游击的过程中,总是不知不觉的感慨这样的田园生活,稍不留神,就会让我有“归园田居”和想辞职的冲动。  漫步在芬兰,城乡差异是几乎看不到的。芬兰人自己也承认,芬兰人从南至北不论居住在哪里,生活品质都是差不多的,不会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住房,在芬兰乡下,现在也有不少“村民”会选择建这种现代感十足的“农舍”。  但是总体来看,“两层木屋加前后院”还是芬兰乡下建筑的主体风格。照片中湖畔旁的红色小木屋,并不是村民居住所用,而是紧靠湖畔的桑拿房。有人洗过桑拿后,就直接推开木门,跳到眼前的这池湖水里游泳。  这是我去采访过的一个村落的小学校舍,当时已经废弃不用了。在离城镇较近的乡下,许多村小学都已关闭,由校巴每天往返城镇,接送学生。现在这里的村民打算把这座校舍改建成一个办农家乐旅游用的“乡村俱乐部”或者小酒吧。  我走进这家人的院子,我在当地的向导就住在这里。她家有四口人,都住在这栋红色木屋里,与其他村民不太一样的是,他们家是个“外来户”,因为她的父母非常喜欢郊野的自在生活,在十几年前,决定从城市搬到这里,是个芬兰版的“归园田居”。不过据向导介绍,在这个村里,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可见“逆城市化”趋势在芬兰已经相当明显了。  虽然我没有被邀请进入他们的田园小屋,不过从庭院里也可以看出主人家亲和自然的生活情调。主人除了在偌大的前院里养了宠物猫,还养了些城市里十分鲜见的宠物哦。  这些猫猫狗狗,甚至还有驴,都是主人家的宠物,平时就都跟她们一家生活在这个院落里。  毛绒绒的她今年已经5岁了。她平常的领地就在主人院落一排灌木丛附近。后边的柱子是,是她的好邻居驴子(家里的小孩给所有的宠物都起了名字,当时这个女生再给我如数家珍的介绍,不过我看来是年事已高,记不太清了…)。女孩跟我讲,她经常是带着狗和驴子一起出去“遛弯”,这两个小家伙,虽然体型完全不同,不过散起步来,步伐还是很配合的。  女主人养的猫。猫的小孩也就成了主人家女孩的宠物。  驴子在芬兰农村并不是很常见。这只宠物是爸爸从德国买回来的。  毛绒绒的狗狗,真的很可爱!  原本我们以为这些就是女孩家的全部宠物,结果我失算了。她领我走到邻居家外的一片圈起来的牧场。原来她们家还在这里养了五匹马。在芬兰,女孩对于骑马是特别的钟爱,许多住在乡下的女孩都会养马作为自己的宠物。许多芬兰父母也会送马(不是木头的哦,要送活的)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芬兰的“阡陌交通”,两片农地间的小路。在这个村子里,绝大部分居民都不再从事种植业,而是把农地开辟成牧场,饲养动物。不过养马并不是为了农业生产,而是跟养猫养狗养宠物一样,完全作为自家人的生活爱好。  牧草场的边缘,还会留下些当地非常普遍的野花野草。风轻扬,在远方看,黄色花瓣的小花好像是蜜蜂飞舞在草丛间。  在村民的公共用地上,野花会生长的更茂盛。悄悄露出层层蒲公英花瓣的尖顶木屋,是这个村子里最早建起来的桑拿房。  城市的移动图书馆会每两周在这个时间来到这家门口。移动图书馆是一辆非常长的大巴车,原来放座椅的地方,变成一排一排的书架。读者可以进到大巴车里找自己想读的书。之前提到的那个女孩子也喜欢看日本动漫,所以她都是现在网上预订好,让大巴车把漫画送过来。  村子的湖畔是上天为村民建造的露天泳池  湖畔朵朵蒲公英的掩映下,一块木牌,写着“去游泳吧”,这就是悠哉芬兰人的乡村生活。
  遗忘都市:Kangasala的田园生趣(1)——马趣  如果都市只能带来欲望,那么我们选择遗忘。  前些年有种说法,“逃离北上广”,今年报刊上又出了个新词“二线就业”。这里的“二线”并不是指大学生刚一工作就“退居二线,当作顾问”,而是说随着北上广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许多在北上广高校毕业的学生,宁愿退居到二线城市就业生活。我倒觉得这种趋势或许会带领中国城市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你看,身居北欧一角的芬兰,全国仅有4%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但是选择住在乡镇的人口,何止百分之三四十?移居到仅有一两万人甚至几千人的小城镇,是这个国家白领圈子的风尚。不少芬兰白领、都市“名媛”都做好了退休后,移居乡村的准备。  同事开车,带我从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一路向东跑了约30公里,我们来到一个叫做康克斯阿拉(Kangasala)的地方。这里人口只有区区三万,却奢侈地拥有大小100多个湖泊。一位当地向导用近似找抽的语气说,在这里很难买到远离湖滨的房子。  不过这里最让我着迷感动的,并不是遍地湖水的景致,而是这里小孩子们拥抱自然的乐趣。或许这里用“小孩子”,指代范围太大了,准确点应该说是“女孩子们”。  车开进田野间的小路,只是一条窄窄的车道。两旁都是牧场,那里的主角是马。  在Kangasala农业种植已经不再是村民的主业,大多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有其他职业,又同时拥有着一片庄园田土。所以把自己的农地改成牧场,饲养马匹是这里村民的业余爱好。没错,既然无需耕种,马儿自然也不用充当代劳力,而是主人家长得比较大只的“宠物”而已。  缓慢驾驶在乡间小路,心情与车速一样舒缓。透过车窗看到好多只马,还有穿骑手装的好多女孩。这时我们发现这里是一处教授小孩子马术的“露天教室”。芬兰女生对于骑马情有独钟,特别是在暑假,许多女孩都会特别来到乡下的马术课堂学习骑马。  这两个小孩家都住在不远处,粉色上衣的小孩是这周才开始在这里学习骑马。旁边穿一整套黑色骑手服的女生,就显得相当专业——特别是那双马靴的感觉。她很熟练地帮自己的坐骑梳理着鬃毛。  事实上,我很纳闷为什么芬兰的女孩这么喜欢骑马,而且家长会这么放心送自己的女儿去学这种看上去有点危险的运动。因为我内心总是感觉骑马应该是男生才比较热衷的项目啊。看来我内心的想法,在芬兰这样一个性别超级平等的社会,还是太“男子主义”了。还是同事说的一句话比较有理:芬兰的男孩都宅家里DOTA呗。  躲在教练身后的这个小女孩很害羞——其实也很正常,她今天是第一次上课。教练正在教她如何给自己的马儿带上马辔。教练示范之后,让“新同学”做一次。她在做的时候,手还有点抖抖的。不过这匹马真的是受过很好的训练,超级配合地张开嘴巴,让小女孩给它带上辔子。  教练说他们在教室的马厩里一共养了7匹马,都受过专门的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特别为教授小孩子骑术而设计的。所以即便是最潮的新手,这种学习也并不危险,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女孩们还是都会感到很紧张,不过大概两节课过后,她们会跟自己的马儿依依不舍了。  小孩子们的练习场就在马厩的旁边,是用白色的木杆围起来的一圈空地。女孩们各自给马匹带好马辔,梳理好鬃毛,就会各自把马匹领到练习场里。  这个小女孩肯定是跟她的马特别有感情。当时,她已经把马领到了场内,好像意识到马儿哪里有点不对劲,这就又把马领出来,在它脸上安抚了好一阵,然后才再带到场内。这种互动,真的好像是我们在家陪狗狗玩一样。  现在马背上的小孩,就是刚才说的“新同学”。第一次跨上马背的她,肯定有点不知所措。教练不得不亲自上手,告诉她如何蹬上马镫。  一组人马全部进入练习场后,教练就让新同学尝试让自己的马,跟着“学姐”的马,一起转圈。栅栏外站着的小女孩是教练家的亲戚,她今年还太小,身高还不足够去学习马术。不过看她那种目不转睛的神情,就知道她真心很想今年就试一次骑马的感觉。  这时候,新同学坐在马鞍上,已经知道如何让自己的马匹跟着前边学姐的马一起走圈了。看来这些马还真心是专业训练过的,否则怎么会这么配合呢?这个新同学还要在这里学习三周时间。教练说,她们的目标是要学会骑着马,走周围的山路。  下午我们开车从乡下返回坦佩雷的时候,又在公路边,看到了另外一间马术学校。这间学校明显要比村里的那间大很多,而且这里的骑手和马匹也都高大很多。我们又停下车去拍照。  回家后在网上查了下,发现这里是家专业的马术学校。女骑手可以在这里学习跨杆和竞速。我真的很好奇,芬兰的男骑手究竟在哪呢?这时,我想起那个女教练跟我说的,她们班上很少有男学生,有的班上会有一两个,其他几乎清一色都是女生学马术——看来网络游戏害人不浅啊,男孩们,咱们宅着挺好的。
  遗忘都市:Kangasala的田园生趣(2)——农家庄园闲趣  如果都市只能带来欲望,那么我们选择遗忘。芬兰庄园的无垠绿色,一边连着广阔的宁静天地,一边系着返璞归真的童心。  我和同事此时还漫步在一个名为康克斯阿拉的田园小镇。我们脱掉蹩脚的鞋子,决定赤脚走在芬兰中部的小乡村。这时,耳边响起湖边水鸟扑打水面时的鸣叫,好像它们在吟唱“童年”。  小村落里的一隅。在这里,它只是一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户庄园。没有都市别墅区里的篱笆墙,沿着外侧田埂自然地生长出朵朵蒲公英,淡淡地划开农地与小路的边界。  在路旁,发现这片地里的蒲公英开得格外茂盛。向导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一片奶牛牧场,现在蒲公英和芬兰遍地可见的野雏菊取代了“猛牛们”的牧草,把牧场主人改建出来的这间桑拿木屋团团围住。牧场主人决定把自己的庄园,改建成一间用于“农家乐”小旅社。  在我们的另一侧是农场主“仅限观赏”的风车磨坊。这架木制风车本应用作磨坊使用,但是自从在这片农地安家落户后,竟没有被使用过。原因是这座风车磨坊是这家牧场女主人的“陪嫁”。按照芬兰以前的传统,女生出嫁的时候,都会从娘家带走一件值钱的“宝物”——当年牧场的新媳妇竟选择了从娘家带来这座风车!  我们走进这家牧场旅社的红色小屋,走的越近,越发觉我好似走入了《格林童话》里的插画。牧场主把用过的马蹄铁钉在白漆窗框旁——这也是芬兰农户的传统,他们认为远足过的马蹄铁会给家人带来好运。  说到马,向导就领我们去看马。这家马厩的木栏上横着一块木牌:“注意!不要靠我太近,否则我要发飙的!”向导告诉我,这块木牌原来是马妈妈的忠告。因为她现在有点神经质地要保护好上周刚刚降生这里的小马驹。  还好有我们向导的这张“熟脸”,在我拍照时,这一大一小两匹马还算很配合。一直围着马栏四周跑来跑去。主人给母马带上了面罩,也是为了防止陌生人过于接近,她会错以为我们是来“拐小孩”的——真是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写到这,哎,我想妈妈了。  先按下“农家桑拿”不表,这里接着马给大家插叙一点我们一路上见过的各种大小只“农场宠物”。  这是向导家宅院里养的宠物狗和“宠物驴”。当城市里的蚁族还追逐着“想买点啥就能买点啥”的生活信条时,芬兰农家已经实现了“想养点啥就养点啥”的田园情趣。  这条萌萌眼的狗狗是我们路过“乡间马术教室”时发现的。她/他貌似是马术老师家的宠物狗。  有人说“女人像猫,男人像狗”,这只牧场主人家的小猫确实有着几分小女人的妩媚(可能还有点挑逗哦)。我和同事拿起相机,兴奋地给她拍照,她在镜头前,一会这边扭扭,一会那边扭扭,就是不肯给个兴奋的笑脸。最后干脆决定不跟我们玩了,自己走到木楼梯背影里享受荫凉了。  看过阿猫阿狗,我重新把镜头透过层层野花,聚焦到这家农家旅社。这家农家乐最出名的就是在湖畔拥有一处被当地报纸评为“最佳湖滨桑拿”的桑拿浴室。一会儿向导会带我们去看。  穿越一下,我乍一看这个,还以为是农家乐里自己山寨的“愤怒的小鸟”——因为怎么看这个挑水的支架,怎么像是个发射大红鸟的弹弓。向导告诉我们,每到周末,牧场的主人会请村民和家里农家乐的客人,走到这片绿地上喝咖啡聊天。这个挑水的装置,每周都会使用,女主人在这里烧咖啡,还做一种用当地谷物混合成的一种有机杂粮粥——据向导说比在芬兰超市买的杂粮粥还好吃。不过我来的这天不是周末,所以啥也没喝到…遗憾啊~  再来说我们一会要洗的湖滨桑拿。你以为这是更衣室吗?其实你对了,不过也错了。浴客确实可以选择在这里换上洗桑拿时穿的泳衣。但是这里最主要的功用还是烤香肠和冰啤酒。房间是个椭圆形的屋子,中间是用木材加温的烤炉。上边已经准备好了烧烤的铁盘和铁网。我们一会去楼下洗的时候,向导就会帮我烤好香肠。再用自带的小冰箱,冰镇好可乐。  绕过圆形的木屋,沿着屋檐下的土台阶走下去,我们就要来到木屋的下层。  走到下边,踩过这条短短的石子路,打开稍微有点沉的木门,一阵烟熏桑拿房里特有的桦树皮香味,就一股脑冲进我们的鼻腔。多吸几口后,还真会喜欢上这种味道,却是跟用电加热的桑拿有很大的不同。至于我们具体是怎么洗的,就不给亲们一一上图说了。目前偶的身材还不足以感动到大家。  洗过桑拿,我披上浴巾,再沿着花丛间的小路,走回到楼上的木屋里。那时烤香肠油油的香味已经扩散在房间里。我伸手到便携小冰箱里打开一瓶可乐——很痛快的喝了一大口,压掉舌尖上的热气。重新走到屋外,望向窄窄木板桥的另一边——我们的农舍。就让我在这里当个农民吧!
  遗忘都市:Kangasala的田园生趣(3)——“老爷车”趣话  如果都市只能带来欲望,那么我们选择遗忘。芬兰庄园的无垠绿色,一边连着广阔的宁静天地,一边系着返璞归真的童心。  老爷车收藏,凭空想也知,是件烧钱的兴趣。因此,我很难想象在中国某地乡下的一个家族愿意用几十年时间,搜藏几十台辆的各国各型老爷车,并自己办起来了老爷车博物馆——而且还不收门票。  从坦佩雷东侧出城,40分钟后我和同事来到康克斯阿拉的乡下,就在沿湖步道的山顶处,我们竟发现了这家乡间老爷车博物馆。博物馆现在的主人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收藏家族第二代。他们租下小镇上废弃的库房,办起了这家“农家格调”的精品老爷车展,免费入场——一切为了自己的爱好。  我想世代生活在这种质朴、纯洁的田园环境里的人,三观发育真的不同于我们这些城市白领,也许他们认定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当做人生来经营——简朴但却不简单的成功学。  这里就是这家仓库老爷车博物馆的入口。博物馆是间红色木板房,外间是这位老爷车爱好者和家人一起开的咖啡馆,穿过咖啡馆向里走,就是展览的所在。  看看这位咖啡馆妹子正不正?这家咖啡馆“最正”的东西还不是妹子,而是独家配方的白巧克力蛋糕。这种蛋糕确实给这家咖啡馆带来非凡的客流,我跟同事在吧台排队的时候,亲耳听到吧台里接电话的人说:“好的,下午2点钟到,订20份白巧克力蛋糕”。  到底有多好吃,恕我嘴拙,实在说不清,总之是绝对能够感动到舌尖的东东就对了。下边书归正传,看老爷车展。  我心算一下,这家博物馆里大概有各种老爷车30辆。展览里还有老爷摩托车和自行车——这些车都用钢缆挂着房梁上展出。同时,还展览了许多上个世纪初的交通证照。  我并不是很懂车的人,对老爷车的古老厂牌来讲,就更是一知半解了。不过,我看来看去,感觉老爷车特别有趣的一点,就是各种形状,设计各异的厂牌标志,或者徽章。  比如这辆1923年出厂的FIAT,当时最高时速可以开70公里。除了车头上立着一大块厂标之外,车头进气口上还挂着许多这辆老爷车在各种车展里所获的荣誉徽章。  说起荣誉徽章,最牛叉的一辆在整个展览中,非这台莫属。这台苏联产的GAZ汽车是1950年代,时任芬兰总统的坐车——原本就停在赫尔辛基芬兰总统府外。后来转为私人收藏后,收藏者绝对把自己的这件藏品存放在这家乡间的老爷车博物馆,向公众展览。进气口上的狮子徽章,就是芬兰的国徽。  如果你是徽章控,或者厂标控,这一面墙上的老汽车标志,足够我们研究一阵儿的了。  继续说车,我回来后跟一个玩车的朋友端详这张照片很久,也没搞清楚这台老爷车到底是个什么牌,哪产的。朋友猜想这应该是台德系的车。车顶标很拉风,长得像只海豚或者海狮一类的。。。  这台的厂牌相信大家一看便知了。原来奔驰的标志从3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都没有变化。  我还在展览中看到这台芬兰警察60年代用的波兰产警车,现在看上去它的造型还真是有点小萌,感觉像是某种动画片里开出来的卡通玩具车。  除了警车,在展览的入口,还停放着这台40年代赫尔辛基用的消防车。  展览中历史最久老爷车的年代是1920年代。它跟那个时代的加油站蜡像一起展示。据说那时候的汽车,不但耗油而且水箱的容量也很有限,所以当时的加油站,除了要控油,还要补水哦~  一张编号为397的芬兰驾照,颁发时间是1930年。看相片上的人,好似电影明星——原来那个年代,司机都是高帅富。  除了那种比较古老的驾照,橱窗里还展示着这些芬兰各个时期颁发的驾照样本,一直到加入欧盟后的芬兰EU驾照。  以上就是我在康克斯阿拉体验的老爷车趣闻。亲是否也有些惊叹呢?芬兰的乡下,居然还有这样别有韵味的博物馆。是的,这个小乡镇,只住着3万人——一种逃离城市的快感。
  有熊出没艾赫泰里(1):走进  即便不想逃离城市,也要一方宁静天地。熊的生活,有种独到的境界:一年之间沉睡半年。当寒风吹落尘世,他两眼一闭——我倒;待春风唤起生机,他却无意追赶夏日的火辣,张开朦胧的睡眼,只为属于自己的一罐蜂蜜。这样看来,熊是很懂生活的,强大身躯也需宁静内心的友情支持。  欧洲人来艾赫泰里(Ahtari,注意这两个A上边都要有两个小点的那种…)几乎就是为了体验熊的领地,以及它的一方宁静天地。  6月中旬的光景,芬兰的夏日以它无穷暖和无穷长的魅力,扰动着所有上班族的内心。就在上周五,我从赫尔辛基溜出去,转一趟火车,途径四个小时后,到达这个艾赫泰里野生动物园(Ahtari Wildlife Park)外的酒店。这个动物园在芬兰的地位相当特殊,芬兰铁路为园区还专门设了一个火车站,站名则就叫“动物园”。  这家名为Mesikammen的酒店,也是专门为来看熊的游客开设的。它在动物园开业后的第三年开始营业,在一片荒郊野外上,提供出100间客房。BTW,今年2013又恰逢动物园的40周年庆,我也随着人/流,想看看40周年庆有么样的特别。  你以为我现在已经走入熊洞了吗?大错!这里不过是通向我房间的走廊。一进入这家酒店,我就感到它装潢的与众不同,走廊和大厅的结构是用混凝土和本地的天然岩石一同构造的。  这种缝隙中略点一点暗红色的花岗岩让我想起了同样也是在岩石内挖出来的赫尔辛基岩石大教堂。一打听,才得知这家酒店和岩石教堂本出自同门手笔,设计师都是Timo Suomalainen. 赫尔辛基的岩石大教堂是在1969年竣工,而这家酒店使用类似的建筑风格,在1976年开业大吉。  酒店一共有四层,但是房间分布与别处很有不同。与酒店正门直接连同的竟是酒店的四楼,房间都分布在酒店的一二层,三层是Spa桑拿,最高的四层才是check-in和餐厅。我就拉着行李箱,沿着两面岩石墙壁间用混凝土搭起来的走廊和楼梯,一直向下走,走向我在一层的房间。  到房间后,我才发现通过阳台竟能直接走上湖岸。这个建筑设计正是利用了湖岸平缓向下的地形:所有的房间都朝向湖岸,而一楼的房间,直接通过这条小路,将房间阳台和湖滨系在一起。  走到小路的尽头,一池碧波湖水,荡漾眼前。先按下酒店这边不多说,给亲们说下我这天下午的活动。  办好入住后,如果想直接进动物园参观,时间就比较紧了。所以这天下午,我们就绕着这片湖水,跟团在这里享用了一次芬兰的传统烟熏桑拿。  在芬兰宁静幽美的湖畔,总会有一两家人开设这样的湖滨桑拿。游客一般称之为“桑拿世界”。而这家主人则用自家的姓氏给自家的生意冠名:Hyvolan-Talo——因为这家Hyvolan家族从1570年起就住在这个湖畔,家族庄园没有变更姓氏地一直承传至今。  我们一团人在到烟熏桑拿前,先是跟随这位男主人参观了他们家族在湖边的老宅院。  这栋几百平米的两层木屋在19世纪建成后,Hyvolan家族就在此居住直至1990年。那一年,主人一家决定从老房子中搬出来,把很有历史韵味的老宅子改成一间特色民宿。  主人认为这里是民宿,我倒是觉得这里像是一间老家当博物馆。所有改建好的客房,都在老宅子的第二层。而一层的公共空间,从厨房,到大客厅,再到用餐的饭厅,各式家当,应有尽有,但都与现实有几十年的时差。  比起老家当,我更喜欢的是透过高大的俄式玻璃窗,望着庄园上整片整片的绿色——这是国内城市里很难得一见的绿色。男主人告诉我们,这些绿地原本都是种植牧草用的——他们家族在这里经营牧草庄园也有好几代人的年轮了。  桑拿房外挂着飞镖靶盘,下边的干桦树就是一会儿我们“烟熏桑拿”的燃料。  芬兰传统桑拿的魅力,则特别凝聚在这炉石头上。我目测这炉子足有1平方米大,这样一大片热石,当我一会儿一盆清水泼过去后,产生那种蒸汽翻腾的感觉,相信你懂的。  刚开始,我没着急换泳衣进去洗,同行的芬兰人见到这种传统桑拿,好像有种认祖归宗的冲动,纷纷换上泳衣,准备一试究竟。我就很恰到好处地狗仔队般站到树后,全为了上图给亲们看看LIVE版芬兰人的桑拿乐趣啊!  大家都知道“三温暖”的涵义就是要有三种不同温度的水池,来回来去的泡。芬兰人不会特意准备冷水池,因为他们觉得洗完桑拿后,直接跳入到20度的湖水里是最美的冷水体验!  传统桑拿的热水池自然也要与众不同咯。芬兰人喜欢走出桑拿房后,就走进自然里。所以洗过湖水的冷浴后,会再一股脑地跳到这个树丛间的暖水池里。据说芬兰语中还专门给这种大圆木桶热水池起了个名字,可惜我没记住怎么说。  就写到这吧,看看他们热水里泡着这么舒服,我也要放下相机,脱了衣服,去蒸了。明天再给大家看猛料吧~。
  有熊出没艾赫泰里(2):入梦  即便不想逃离城市,也要一方宁静天地。熊的生活,有种独到的境界:一年之间沉睡半年。当寒风吹落尘世,他两眼一闭——我倒;待春风唤起生机,他却无意追赶夏日的火辣,张开朦胧的睡眼,只为属于自己的一罐蜂蜜。这样看来,熊是很懂生活的,强大身躯也需宁静内心的友情支持。  书接前文,继续说我在艾赫泰里动物园的四周,体验熊的生活。  按照芬兰人的习惯,从桑拿房蒸完后,就跳湖的跳湖,喝啤酒的喝啤酒。在一系列冷热冲击满足后,就走到BBQ的小屋子里,吃现场烤好的香肠补充体力。实话实说,洗过芬兰桑拿后,真的是胃口大开,似乎来头熊我们一团人都能给瓜分了…不知道这是否也是新陈代谢加快的结果。  吃过芬兰香肠,还明显不是上床入梦的时刻。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国的洗浴业进行了行业经验交流,当地导游带我们离开湖滨桑拿后,又开车回到艾赫泰里镇中心的这间“非常特色”的马萨基。最打眼的就是满墙海报广告上的“黑泥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泥炭按摩?  Bingo,猜对了。我们来的这家店是芬兰最知名的泥炭(也就是黑泥)保养品厂销店。原来Lehtopeat品牌的全球原料产地和加工厂就坐落在这个有熊出没的小镇上!  营业员见到亚洲面孔的我,直接用日语跟我问好——有点尴尬哈…后来她发现弄错了,还是继续颇富激情地跟我解说Lehtopeat的产品。她这时在用手机相册给我看传说中的黑泥桑拿,很激动地跟我强调“非常值得尝试一次”,不过这家店里的服务都需要提前预订。  亲们自己看,她的笑容是不是特别热情?我一直觉得芬兰的不少售货员,不论男女,都有种与生俱来的激情,总是让人感觉很亲近。我对她说,她展示产品的时候,动作像个模特。她听了之后更加兴奋地对我们说:“你们看我手上的这个美女,她是我女儿!”天!原来这是位模特的妈!  这位理疗师在给我展示一会我要体验的全背泥炭按摩。是的,听了这么激情的介绍,还妄想要荷包不出点血吗?下边的圆筒,好像一个加热器,我一会要用的泥炭包就泡在热水里保温。师傅说Lehtopeat所用泥炭的原料都来自他们家在不远处发现的黑泥沼泽。那片沼泽埋藏在地下3.5米,所以其中的成分还保持着5000年前的原样!  不过我在按摩前,还要等40分钟,因为我前边还有一个预订好的客人。我跟他们介绍我是个“旅游记者”后,理疗师同意我稍微拍几张照,所以这里还要特别鸣谢下这位勇敢出镜的芬兰美女。  理疗师先在美女背上涂满泥炭后,给美女背上盖上塑料膜,等待20分钟。让泥炭里的有益元素被背上的皮肤吸收。再之后,就用这个像是中医“火罐”的真空罐子,在背上滑动,吸去背上的泥炭。  再之后就是10分钟的呼吸按摩。理疗师在向下推的时候,让美女深吸一口气;手从下向上推的时候,就好像是从背部把深吸的一口气推出去。  泥炭香皂。按摩结束后,理疗师会用这种冷一点的水沾上这种泥炭香皂,再擦一遍背。这样毛孔遇到冷水收缩,刚刚皮肤吸入的有益元素就好像被“锁在”里边啦~ 貌似这个原理还是很科学哦。  一边等按摩,一边又在商店里转了转。在产品介绍的夹子里,发现了那个“模特妈”会把我误认为日本人的原因。原来这家Lehtopeat的产品在日本非常畅销,而且日本市场销售的产品是跟欧莱雅联合商标的。所有的产品介绍文字都翻译成了日文,上边貌似是说:这种原料泥炭都源自家族私人拥有的黑泥沼泽里,离这家店的位置只有10公里。  模特妈跟我介绍讲,这家店里卖的只有两种产品不是自家沼泽地里出产的——其中之一就是这种松油膏。不过这种松油膏被芬兰的许多养老院使用,可以治疗卧床产生的湿疹。  难道是传说中的一见如故?模特妈好像对我,或者说对亚洲客人特别有好感。我在享用了理疗师的按摩后,正在舒舒服服之间,模特妈拿着这瓶洗发水向我走来。她说这种洗发水是用天然的泥炭沼泽水制成的——唯一的加工程序就是过滤。她很大气地对我说:这瓶就送给你啦!哇,赚到了!小镇居民的这种豪爽气,真是让人心满意足啊!  从小镇中心的按摩店回到酒店,坐车大概需要20分钟。这时候已经快9点了。  在宾馆餐厅外的露台上,还只是依稀看到一丢丢夕阳的印记。看下报纸,这天艾赫泰里的日落时间是22点23分——芬兰的夏日有多长,见识到了吧!  不过又是桑拿,又是按摩,中间吃的那两根香肠,完全不占肚子。我就选择坐在露台的餐桌旁,火速跟服务员点了一份鸡肉堡煎薯条——服务员说这道是上菜最快的。亲们也知道,欧洲餐厅的上菜速度跟北京也是有时差的。  吃过晚饭后,夕阳似乎总算要降到林子的绿野下边去了。我慢慢悠悠,还是沿着两面岩石中间夹着的石头走廊,回到湖畔的房间。这时候,什么也不想做,拉上窗帘,一夜无梦,一个字:舒服。
  有熊出没艾赫泰里(3):熊迹  即便不想逃离城市,也要一方宁静天地。熊的生活,有种独到的境界:一年之间沉睡半年。当寒风吹落尘世,他两眼一闭——我倒;待春风唤起生机,他却无意追赶夏日的火辣,张开朦胧的睡眼,只为属于自己的一罐蜂蜜。这样看来,熊是很懂生活的,强大身躯也需宁静内心的友情支持。  在动笔前,其实刚刚看过一则熊伤人的新闻。河南的一家动物园里,棕熊饲养员在喂食的时候,由于没能正确操作,而被熊扑倒。动物园管理者说,熊园的承包者非常喜欢熊,所以承包了这只“全国少有,河南最大”的“棕人马熊”。承包者则通过棕熊表演来收取一些门票。我对于这位承包者还是很有敬意的,因为养头熊用脚后跟想也知道是件烧钱的生意,即便不像养小孩,需要给学校交赞助费,不过估计给动物园的管理费应该也不会少。  我的这种感受,不知大家是否同意:从不知何时起,动物园与我们生活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小孩天天忙着考试,忙着补课,似乎就算大人想带孩子去动物园感受自然,孩子也抽不出半个身子来享受自然。再者说来,动物园的门票似乎也跟猪肉价格一样,学会了三级跳——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园的门票那么贵,如果我们来对比一下芬兰动物园的票价。  举例来说,赫尔辛基市立动物园占据着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整个岛,成人票也只有12欧元,最赞的还是这种“家庭团票”,二个大人加三个小孩,5张票一起也只有36欧元,而且6岁以下的小孩直接免票入场。  我这次特意去的艾赫泰里野生动物园,则是芬兰规模最大的一家动物园。我选择上个周末去,正是因为动物园在庆祝自己的40周年庆。当天动物园外聚集了芬兰不少的媒体记者。而这家动物园的成人票一张也只要15欧元。  在艾赫泰里40周年的这天里,动物园在入口处为当地出生的一名芬兰歌手的雕塑揭幕。据说他在生前就曾在动物园的木栏旁构思他的民谣专辑,活泼的动物给了他和他的乐队众多灵感。他也曾是乐队的主唱。  要说对动物园贡献最大的人,莫过于这位艾赫泰里的前市长。40年过去了,他的面容铜像代替他矗立在动物园的游客大厅,安祥地目视着兴奋的孩子们。要想到他在40年前是一个多么有魄力的市长。在当时的小镇上建设一间供全国游客游览的高规格动物园,完全是他决策的智慧。现在这家动物园和高尔夫球场是这座芬兰小城吸引欧洲人度假的最主要动力。  园区的设施建设非常国际化,所有动物的“自我介绍”都使用了4种文字,英文路标也是随处可见,沿着路牌走在导览步道上,完全不担心迷路。而且标示也非常实用,从一个景点离开后,不远的地方就有标示告诉你下面要看的动物是什么,保持人的兴奋感。不过我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参观这家动物园,其实也是一次小型徒步之旅——沿着最简单的游览步道走下来一圈,也要走超过3公里,至少需要花3个多小时——这还不算上中途烤香肠、野餐、吃披萨的时间。  按照市长的“指示”,动物园最开始收集的动物,都是最能代表芬兰的种类——而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熊,因为它是芬兰的国家动物象征——就好像双头鹰之于俄国。注意,此处是棕熊,不是白色的北极熊,因为芬兰对于北极熊来讲,还是一个“过于炎热”的国家。  下边就来看熊。这里的熊园本来生活着6只棕熊,是一个家庭。熊爸爸那天要睡懒觉,所以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我的镜头没有拍到。熊妈妈一直在“健身房”爬上爬下,比较勤快。他们之前生的两个小孩在4月份时,被送到了瑞典的斯堪森自然博物馆,他们将在那里认识“新朋友”,或者说是终身伴侣。  两只最小的熊宝宝当时则一直嬉闹在一旁的浴缸里。熊妈妈爬上爬下的时候,会特意留心两个小家伙。看来所有的哺乳类动物,真的都很通人性,所以他们是不会轻易伤人的。  所以偶也希望咱们的动物园不要总是想“教会”动物表演什么。我们就在一旁看他们天真的“家庭生活”,不也是很好的自然舞台剧吗?难道我们就一定觉得神马“猴走钢丝”的一类更有趣?  在北国芬兰,土生土长的绝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有厚实的皮毛,使得他们频频登上皮革商人的“特别关注”名单,比如这种“貂熊”。顾名思义他有着犹如貂皮一样的珍贵皮毛,因此野生的数量也是逐年减少。  这家动物园饲养着一对貂熊夫妻。北欧人一般都认为这种动物非常贪吃,而美国的密西根人则认为他是这个州的吉祥物。而现在整个美国中部落基山区野生存活的貂熊也只不过50只。芬兰林业部估算,他们在芬兰的野生数量也不过200只。  不过为什么北欧人认为貂熊非常贪吃呢?那是因为他们的食物正好也是北欧人非常喜欢的动物——鹿。在鹿群中,照片上的这种fallow deer 因为体型较矮好捕获,更成为了貂熊的最爱。而这种鹿也是北欧人牧场里的常客。  你可能会觉得这只驯鹿生病了,要不然怎么会如此其貌不扬?而且体毛也是参差不齐。其实它真没有。我们去的这个时候,他们正在自然褪毛。他们要褪去身上冬天的长毛,换上新长出来的黑色的短毛。  驯鹿的自然褪毛速度,个体差异很大。比如这只年长一些的驯鹿,崭新的黑色皮毛已经基本换全了,而就在它旁边的一只,换毛貌似还没有开始。  这些驯鹿的种类与拉普兰牧民饲养的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在芬兰被称为森林驯鹿,是完全野生的品种。所以他们的食物是新鲜绿色,而不能是牧草料。  提到拉普兰,就不能不特别说下这种北欧拉普兰特有的“雪鹰”。他们通体的白色羽毛是他们活跃在拉普兰森林中的最好保护色。即便在食物难觅的雪季,通体的白色羽毛使得他们可以在雪地上寻找食物,而又不成为其他肉食动物的野味。  在这家动物园里,就专门设有一个区域,专门展示北欧拉普兰森林里的猫头鹰。自然的选择,使得他们务必拥有特殊的羽毛才能在气候极端的拉普兰生活。  个人认为拥有最完美伪装的,还是这种猫头鹰。它通体的羽毛与拉普兰的针叶林树皮是一个颜色,而就连头上的花纹也是树皮的形状。当他需要打瞌睡的时候,头就整个埋下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貌似树杈的形状。这样其他觅食的鹰类就很难在林中辨识出它其实是个活物……
  “艾赫泰里”的自然家园:小觑北欧的动物福利  上高中的时候听说过复旦的“微波小狗”,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不巧又在网上碰到了“高跟鞋虐猫女”的视频,把我的小心虐的Gang-gang的。读了研究生,本以为自己是属于内心强大的那伙儿的,没想到又被“活熊取胆”给彻底颠覆。就在写到这篇博文的前几天,还是随便点了下某门户网,大标题赫然写了个“三亚游客强抱搁浅海豚照相致死亡”。你说人家都搁浅了,有啥可强抱的呢?一个字:无语。  因此这篇博文,也算是触景伤怀,希望能用在下拙劣的镜头加文笔,给亲们看看北欧动物福利的“他山之石”,希望对国人的动物保护能有所启发——不过我可绝没有“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意思,“乌有”系的勿喷。  这时我还是在芬兰最著名的“艾赫泰里野生动物园”里。看着上图里的一片葱郁,我似乎相信自己也是野生的。在步道的指定位置,动物园好心地为人类设置了野餐的地方,还提供免费BBQ 的炉子。走过烧烤点,其他地方就完全是各种动物的领地了。  设计者为了让动物的领地最好地保持原生态,动物园只建设必要的围栏和房舍,其他的人文建筑和需要圈养的动物则被分配到园区的不同方向上。这个路标就说明了这点。如果你想看野生水獭在岸边爬上爬下,就要往左走。如果你想带小孩看家养的比较温驯的小动物,就要从这个岔路向右走。这样野生动物的自然天地,就与外界的人类参与更好地隔离。  我沿着箭头向左走,大概500米后看到了这方很大的水池。礁石、滩涂和水边绿叶,那就是这只水獭的自然天地。观看的游客则是要自己走进一个相对封闭的走廊里,通过礁石外的玻璃窗观看。  通过玻璃窗,我渐渐把焦点瞄准这个小家伙。它的自我介绍上说,它今年4岁,出生在芬兰。不知道到它在水边爬上爬下的时候,会不会注意到我的镜头——我猜应该是够呛…  天下应该没有哪个白痴农场主会用这么大的一块牧场,只饲养一只麋鹿——难道这是传说中的黄金麋鹿?  且慢,好像是两只——多少有个伴儿啊~  个人感觉麋鹿应该是非常温驯的动物,而且他们真的只是吃草。不过他们的平均身高竟超过2米,也就是说,比一般的灰熊还要高大。如果它们基因突变,成了肉食性的,真的不敢想象这么大的身躯需要多大一片的山林野味来供养。  艾赫泰里动物园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全球濒危物种提供可持续的栖息地。目前艾赫泰里动物园繁衍着5种世界濒危物种,其中故乡本应在中国和尼泊尔的喜马拉雅雪豹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雪豹的全球存活数量已经不超过5000只。还好苍天眷顾,它们的耐寒天性可以承受芬兰的冬季环境,因此可以在芬兰成功饲养并繁育。在这里,两只雪豹构成了一个小家。而他们都是“新移民”,两只出生在欧洲不同动物园的雪豹,有缘千里在这里相会——当然这全亏了人类的功劳。  比雪豹更惨一点的是这种欧洲牦牛。其实他们原本也是很好的牛,都是食草的,也蛮与世无争的。不过也许是适应工业化后自然变迁的能力太差,所以今天在欧洲大陆上已经几乎看不到他们野生的踪迹了。  动物园成为他们最后的栖息地。在艾赫泰里,他们的寿命可以延长到25-30年,不知道他们有生之年还会不会幻想有一天回到祖辈生活过的莱茵河畔。  在稀有的欧洲牦牛旁居住的是欧洲土猪,也就是欧洲的野猪。他们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明显要强很多,现在的家族也算是人丁兴旺吧。  绕过丛林,我们走到动物园平整出来的一片空地,这里挖了一方水池,是各种欧洲水禽的观赏区。  据说这些岸上水里的东东,按大类说,都是鸭子,可是每只的羽毛颜色都不尽相同。想到这,我摸了摸头发,突然想到人类的毛发其实也有几种颜色,看来自然界原本就是喜欢创造多元,我们人类真的不该破坏自然的本意。  最后给亲说个轻松点的趣闻。请上眼看这块路牌。来到动物园,我才知道原来“狼”的芬兰语是SUSI,而赫尔辛基满大街开的餐馆则是SUSHI Bar(也就是寿司店)——因此日本人的寿司和狼在芬兰只有一个H的距离。  在艾赫泰里,他们一共饲养了“七匹狼”,有两个种类。上边走在一起的两只是一对夫妻。据说,这两家“狼”大多时候会玩在一起,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不明原因打架。因此动物园的兽医也要帮他们处理伤口。保持动物园里动物种群的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给亲们看下这对“全世界最不登对的鸟”。左边有鲜艳羽毛、光滑长尾的是雄鸟,而右边的那只颜色暗淡的是他的“糟糠之妻”。这样看来,自然界的造化,有时真是搞笑。两种外貌相差如此之大的两只鸟,竟然恰好是同一物种的雌雄两性。
  有熊出没艾赫泰里(5):拾趣  即便不想逃离城市,也要一方宁静天地。熊的生活,有种独到的境界:一年之间沉睡半年。当寒风吹落尘世,他两眼一闭——我倒;待春风唤起生机,他却无意追赶夏日的火辣,张开朦胧的睡眼,只为属于自己的一罐蜂蜜。这样看来,熊是很懂生活的,强大身躯也需宁静内心的友情支持。  芬兰人总是喜欢说自己住在“宁静天地”里。以我一个老外游客的视角,芬兰的宁静,一半之于森林,另一半则是桑拿。  为什么热气翻腾的桑拿在我心中会是宁静的呢?因为每个人都享受着可以随时延展的空间,而我又不会觉得离朋友太远。比如我在艾赫泰里,与同行的人一起去洗的湖滨桑拿。我完全没有为自己和一群陌生人挤在桑拿房里而感到尴尬或者担心;相反,我要感叹——我们几个人能拥有如此之大的一片湖水作为我们的天然浴场。  除了每个人都享受到的巨大空间感,我还以要感叹镇上浓浓的人情味。就在我们洗浴期间,好心的女主人正在为热水池里我们发冰镇饮料。得知我不能喝酒,还特意淋着雨回到民宿的冰箱里,为我带来一罐冰镇可乐.  在艾赫泰里,似乎所有小动物都特别可爱,而且听话——也许是都罩在动物园的巨大能量环之吧。。。主人家的小狗,在我们几个“大人”聊天的时候,还会悄悄地蹭到我们身边,好像自己的小孩在沙发旁的地毯上,爬来爬去。  在赫尔辛基,我总觉得芬兰人“太”现代。买机票、车票、停车票,一律都需与电脑互动完成。在艾赫泰里,我又觉得芬兰人其实很传统。也许芬兰香肠并不是我们团里每个人的所爱,但是BBQ小木屋的柴火还会照常升起。当我们还在“三温暖”的时候,女主人则把铁条做成的烤盘暖得火热。  能够最好结合宁静与空间的运动,大概莫过于高尔夫。动物园的1000米外,就开了一家18洞的艾赫泰里高尔夫俱乐部。  这里我再次感受到小镇居民对传统的固执性追求。球场遍地都是风景如画的绿地,不过俱乐部的“会馆”还是要选址在一栋农场的老木屋里。红房子的外墙上,还要特意挂上牌子介绍这个“昔日农场,今日球场”的前世今生。从1550年代,一直写到1970年俱乐部成立。  原本是农场主人家的住宅和后院,现在变成俱乐部的会馆和咖啡屋。  与原始乡村风格的会馆相匹配的,自然是不加人工造景的自然球道。球道实则是沿湖岸铺展开来的绿色。在我们去的这天上午,打球的人并不多,似乎我们每个人都能独享一整条球道,慢慢调试身手。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其实还是芬兰小镇上特有的“空间感”。  以我的观察,球道主题可分两种,一是湖光绿荫,二是郁郁丛林,两边大概各有8个洞。不知道是否还是芬兰的“空间感”作祟,感觉这里PAR4的场子硬是被绿色拉出一种PAR5的距离感。  试试身手吧!芬兰俱乐部要求所有球手在上正规球道前,要先在“家庭高尔夫”的训练场获得“绿卡”,相当于一种合格球手的印证。所以芬兰的中学生,总有一个暑假的课外补习是获得高尔夫绿卡。就在这家“老农场俱乐部”外,就还开了家高尔夫训练场,有3天、一周等等的课程,教新手取得绿卡。  实话实说,这天上午天气有点小冷,可能是昨日夜雨的结果。加上从湖面又吹来阵阵小风,我试了几杆后,就决定跟导游回到会馆聊天去了。导游怕我一个人无聊,给我介绍墙上挂着的这些一杆入洞者。  另外,稍微啰嗦一句,在这里打球其实比国内还便宜!18洞的Green Fee,每个人才6欧元,再加上租整套杆的费用,10欧元。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里不租衣服。  在会馆旁边的小房间里,还开了一间专门卖香皂和香薰蜡烛的小店。现在看着照片,我似还能隐约闻到那种混合花香的鲜美味道。老板娘介绍说,这里出售从意大利进口的28种各式花香的香皂,每块8欧元。  空间、安宁、人情味、传统的芬兰人,这就是我在艾赫泰里领悟到的北欧宁静天地。这里的空间感最能触动我。你要是想问我空间到底有多大,我感觉好像我一个人就能享用这整片湖水,整条沙滩,以及无数的清新花香。  你要是想问我这个“宁静天地”到底有多宁静,我想说,我似乎可以透过石子,听到深林里熊的脚印声。
  好贴必火!求路线攻略!
  @环球旅游体验师 132楼
21:16:00  楼主的路线攻略贴到哪里了啊?
  @左三圈右两圈
21:23:00  @环球旅游体验师 132楼
21:16:00   楼主的路线攻略贴到哪里了啊?  —————————————————  我还没有弄好啊!我这几天还在旅行,都没时间给你写啊。不跟你在版上说了。回头邮件发给你
  @环球旅游体验师 134楼
21:33:00  @左三圈右两圈
21:23:00  @环球旅游体验师
21:16:00  楼主的路线攻略贴到哪里了啊?  —————————————————  我还没有弄好啊!我这几天还在旅行,都没时间给你写啊。不跟你在版上说了。回头邮件发给你  -----------------------------  版聊说说噻!
  好美的极光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小镇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