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之剑的关系称为什么 速度啊

金灿荣:中国为何遭遇“新殖民主义”质疑?
共 2678 浏览 4 回帖&&
发帖: 44 篇
在线时长: 40 小时
金灿荣:中国为何遭遇“新殖民主义”质疑?
日14:53新华网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闫帅南)近年来,西方一些舆论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我们应如何解读西方对中国的这一恶意和无理指责?新华网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问:近年来,西方舆论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西方人对中非关系的态度和过去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金灿荣:出现这样的恶意指责最直接原因还是中国在中非关系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这种论调在九十年代几乎没有。整个九十年代西方其实对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不太重视,西方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有限。但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中非贸易每年的增长率都是30%左右,截止到2008年每年的增长都是30%,非洲与域外国家的贸易,我们现在大约占到第二位了,欧洲是第一。这个势头之猛,让西方国家想象不到,感到意外。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成功导致了他们的紧张。
除了经贸方面的推进比较成功以外,对西方来讲,中国的模式也让他们感到很不舒服,而中国模式对非洲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对西方国家来说,非洲是一个中长期的挑战,非洲人心理上如果靠近了中国模式,对西方的打击会更大,这是一个背景性因素。
在西方国家中,欧美两方对中国的批评还有差别。美国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会扩大中国的整体战略影响,非洲会和中国靠得更近,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根基会更加强大。人们通常认为,拉美是美国的后院,欧洲则把非洲当成后院。所以欧洲对中国的指责方向和美国还不太一样,他们想的更多是经济利益和感情因素。
其实日本和印度也对中国持批评态度,但调子不高,只是在和我们进行暗暗的竞争。这几年印度在非洲的投资也很多,但是西方人却完全不提印度。
在苏丹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一群苏丹儿童打着中国国旗参加中国援助物资移交仪式。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问:在欧美国家中除了这些指责,是否有反对和不同的声音?
金灿荣:当然,在欧美国家中并不完全是这种批评声音,还是存在一些专家和学者持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比如说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连续出版了《中国资产负债表》这本书,其中就涉及到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作者的观点是,首先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使非洲获得的外部资源加大了,因为中国的竞争,迫使欧洲、美国、日本、印度都也加大了投资。第二、非洲的自主性加强了,因为非洲接受了欧洲的援助,受制于人。
作者基本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一件好事,扩大了非洲的资源,形成了对非洲有利的竞争关系,还形成了模式选择。作者还具体分析了石油市场,2002年石油20美元一桶,到了2007年8月份涨到了147美元,石油价格巨大变动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投资而导致石油价格低迷。
在欧、美、日、印的舆论里面,确实对中国的指责声音很大,我认为这恰恰是对中国经济成功的一种反映,对中国模式的一种恐惧。但是他们还是有一些客观的声音的,对中国的声音给予了积极评价,在欧美都有这种声音。
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圆桌会议。新华社发
问: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对这种恶意指责应该怎么做呢?
金灿荣:首先我们应当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哭泣去吧”。非洲在中国整个外交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后还会更加深入的发展。非洲是中国第三世界外交的重中之重。
总归就是说,非洲在我们整体外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来会继续提升中非关系,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国际议题上中非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不会因为西方或者非洲内部的某些批评就后退。
当然也需要去面对这些负面的指责,首先欧美学界和政界应当增强沟通,减少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和紧张。在非洲本地,也要让非洲人得到实惠,要给当地人带来发展利益,实现双赢。在国际层面,也要通过三边对话这种方式做舆论宣传,化解负面的影响和偏见。
日,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新华社记者张宁摄
西方恶意挑拨中非关系给中国扣上四顶帽子
西方国家现在说中国搞“新殖民主义”。他们自己搞惯了“殖民主义”,知道不得人心,现在想倒打一耙,把这顶帽子扣在中国头上。那么,我们看看中国和非洲的关系到底是不是“新殖民主义”?通过几次中非合作论坛,我们和非洲已经确定了中非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在政治上,中非之间平等互信。中国与53个非洲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强弱,政治上都是一律平等、互相信任的。在经济上,中国与非洲是互利共赢的。中国在非洲展开经贸合作也好,投资也好,援助也好,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非洲国家的利益,考虑非洲的发展,如何让他们摆脱贫困。在军事上,中非通过互助维护非洲的稳定、和平,也帮助非洲培养一些军事人才。但是,中国在非洲没有军事基地,未派一兵一卒。在文化上,中非是互鉴互学。
加蓬大使:不应给中国对非援助贴新殖民主义标签
加蓬驻华大使艾玛努艾尔&姆巴&阿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某些西方媒体故意给中国对非援助贴上“新殖民主义”标签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有悖于中非关系现状。
姆巴&阿洛大使说:“中国和非洲国家是全天候的好朋友和真诚合作的好伙伴。中国真诚关心非洲,帮助非洲,真心希望非洲发展壮大。中国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非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崭新时期
西方一些国家千方百计阻挠、破坏中非关系的发展。这些国家把中国在非洲的存在视为对其传统对非政策的挑战和对其在非利益的损毁,感到极为不安。它们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破坏环境、摧毁当地工业,诋毁坚持友好合作、互利双赢政策的中国的国际形象;它们诬称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是“鼓励暴政”,中国数额很小的低息贷款“将使非洲国家重新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破坏了国际社会减免非洲债务的努力;在所有这一切难以奏效之后,它们最近又提出同中国、非洲搞“三方合作”,企图将已经非常有成效的中非合作机制纳入它们设想的轨道。对此,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
中非关系(总策划:周锡生执行策划:刘加文李保东终审:常烨编辑:闫帅南)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45 篇
在线时长: 40 小时
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只是强盗逻辑而已
日09:26南方报网
德国《商报》9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新殖民主义”---中国抽出政治支票簿。中国正继续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愈发坚定地在欧洲争取建设项目。随着大型订单的签订,中国也越来越多地取得政治影响。(《环球时报》)
在中国长期屈辱的历史记忆中,一直是被外国列强特别是欧洲列强“殖民主义”的,今天,中国要报复了吗?中国怎样对他国实行“新殖民主义”了?原来“北京刚与摩尔多瓦和塞尔维亚签订了所谓的战略合作协定。在这个框架中,中国准备提供1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作为回报,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将获得大量的建设项目订单。”、“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扩张已被人称为“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如今,中国开始了在欧洲的扩张。自从塞尔维亚总统博利斯?塔迪克与中国领导人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双方已在商讨用中国的优惠贷款修建多瑙河大桥、建造价格为2亿欧元的公路、扩建港口、建设经济特区以及购买武器装备等项目。”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中国在波兰、在乌克兰都在“新殖民主义”!
如今是市场经济,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外开放,当中国政府主动对外开放的时候,中国企业跟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实在就是矮人与巨人的关系,那时外国企业纷纷大举进入中国,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大量利用中国的资源,大块占领中国的市场,大把赚取中国的利润。就以德国为例吧,大名鼎鼎的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蒂森-克虏伯等等等等,哪一家没有在中国拥有一席之地?分了中国市场一杯羹?赚了中国一大堆钱?仅巴斯夫与扬子石化的投资就达23亿欧元建设石油裂化设备。中国人没有说那是德国在中国搞“新殖民主义”,因为是互利双赢;上海克虏伯钢材公司是德国的钢铁巨头与中国的钢铁巨头宝钢之间的大手笔合作项目,而德方在其中是占了60%的股份,这一般是不符合中国法律的,但它还是做到了,我们也没有说那是德国在中国的“新殖民主义”;放眼中国,如今德国企业入驻中国的共有5000多家,直接投资接近200亿美元,在中国大地上,要找一家德国企业,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还是认为,这是互利双赢的事,不是德国在中国搞“新殖民主义”。但中国在一些国家进行了一些投资,就是把《商报》气势汹汹所指出的所有数额加起来,也绝对不是什么吓人的数字,可是就是那么一点肯定也是两相情愿、互利双赢的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商报》的眼睛里,就成了罪该万死的“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这叫什么逻辑?答案只有一个:典型的强盗逻辑!
按照强盗的逻辑,德国对中国所谓“人权问题”的过度关注、以热比娅的过度热心、对达赖的过度信赖等等,当然也无关“德国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而只要中国要做点什么,则肯定都可以给绑架上“中国的新殖民主义”的帽子,所以,面对如此的强盗,我们最好的态度,恐怕就是套用恰是来自欧洲的旦丁的那句话——
走自己的路,让强盗去说他的吧!
发帖: 45 篇
在线时长: 40 小时
西方称中国在非搞新殖民主义中国工程队遭围攻
中国网.cn时间:发表评论& &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中国援非项目,经常被西方诬蔑为“新殖民主义”。图为今年8月21日,中国路桥公司的肯尼亚员工在首都内罗毕参加内罗毕环城路开工仪式。徐速绘/摄
中国人提供了非洲国家最需要的丰衣足食,但西方公司却以此污蔑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
“中国在非洲不是恣意妄为的自由体,而始终是同非洲互动前进的伙伴。”10月9日,中国驻法大使孔泉针对西方有关“中非关系只是中国迷恋非洲市场和原料”谬论的一番驳斥,让孙文斌心里十分解气。
孙文斌来自中国建筑总公司,在非洲援建的5年里,他和他的同事们为非洲人民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
“发展靠援助,吃饭靠上树,出行靠走路。人们描述非洲总是充斥着贫困、政变、战乱、杀戮、饥荒和疾病等词汇。如今,非洲国家正在中国的帮助下努力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他说。
中国工程队被围攻数天
事实上,对孙文斌而言,把中国援非的经济行动描述为中国在非洲大搞“种族主义”、“新殖民主义”早已是西方的惯用伎俩。
“中国正逐步变成新的‘殖民主义者’,中国的经济机器轰然运行,疯狂地掠夺这块富饶的黑色大陆的资源,他的胃口足以消化掉整个世界。”孙文斌一直收藏着英国《金融时报》去年8月8日的这篇报道,而这一天,正是北京举行奥运会开幕式的日子。
在西方媒体的镜头下,中国俨然是非洲发展的“破坏者”:中国廉价的商品摧毁了非洲的传统经济、中国“空投”的工人正在掠夺非洲人的饭碗、“中国煽动非洲的种族仇杀”……
“西方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孙文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去年11月底,在修筑内罗毕到阿西里弗的公路时,采石爆破中一块巨石飞滚出了安全线,压坏了几间民房,还砸死了一头猪。这原本只是一件意外的事故,却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描述为“中国人坚持无神论,这是在有意冒犯穆斯林”,这些煽动性的言论导致中国工程队被围攻数天之久。虽然,最后经过赔款和道歉,表面上的冲突消除了,但当地居民的不信任感却很难彻底消除。
西方公司勾结当地叛乱组织
西方公司屡屡借助媒体的力量,向中国公司泼“种族主义”、“新殖民主义”的脏水。如果涉及西方公司的核心利益,它们还会勾结当地形形色色的武装反叛组织阻挠中资企业发展。近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尼日利亚的商业活动正遭遇到了这种阴谋。
“我们对中国人的看法是,他们就像蝗虫,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把任何农田糟蹋掉。如果它们(中国的石油公司)进入尼日利亚的石油业,对拥有石油资源的地区将是一场灾难。”9月30日,尼日利亚武装组织“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通过英国《金融时报》对中海油在尼的投资活动发出了警告。
该报还透露,中海油正与尼日利亚政府谈判,希望收购该国23个油田区块49%的股份,交易额高达300亿美元或更多。目前,欧洲的英荷壳牌、道达尔、埃尼以及美国的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公司拥有这些区块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在西方石油公司看来,中海油此举无异于虎口夺食,而这也恰恰触犯了各种武装反叛组织的利益。据当地媒体披露,“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等组织控制了尼日利亚五分之一的石油开采产业,每年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这些被盗采的石油主要流向西方石油公司。
“这些形形色色的武装组织和西方石油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它们的触角甚至延伸到了当地政府,有着庞大的犯罪网络。”中海油一位工作人员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道,这些武装分子炸断输油管道、绑架或袭击石油工人,尼日利亚三分之一的油田和炼油厂因此而关闭。
越来越多非洲人认可中国
中国商务部近来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在非洲企业有800多家,主要分布在建筑、石油开采等基础产业,将近100万华人在非洲务工。
“中国不仅在非洲有大量的公路、铁路、堤坝和炼油厂,许多民营企业也在非洲扎了根。在乍得有广东人开的足疗店,喀麦隆也有不少中国饭店。”孙文斌认为,表面上来自中国的劳动力抢走了非洲人的饭碗,实际上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认识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孙文斌说,“但好在,中资企业在非洲摆脱贫困过程中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接受。”
“美国之音”今年9月20日的报道也意识到“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在非洲大量投资的正面评价不断涌现”。据它观察,长期在世界银行担任非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的欣丁博士高度赞扬了中国在非洲开展的以基础设施换能源和矿产的贸易项目,中国的做法让非洲把潜在资源优势变成现实资本,对改变非洲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每年大约需要350亿美元修建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50%以上来自于非洲地区以外,每年大约170亿美元的投资要靠中国来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丁&戴维斯也在通过南非《邮政卫报》提醒非洲人,不要滥用“殖民地”概念。“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中国企业超过2000家,没有新加坡人说中国是殖民主义或商业侵略。恰好相反,他们鼓励投资;约有800家大型中资企业遍布在非洲这个全球第二大的大陆上,竟然有人指责这是‘新殖民主义’。这是非洲的问题,不是中国的。”(《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
文章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责任编辑:张梦旭
发帖: 45 篇
在线时长: 40 小时
温家宝总理驳中国“新殖民主义”说
针对有的国家说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新殖民主义”,温家宝回答道,“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
在8日下午埃及举行的记者会上,就记者的提问,温家宝回答道,说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这种论调由来已久,其实不值得一驳。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最后,温家宝用一句诗结束答问,“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
“有人批评中国,说中国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您怎么看?”
八日下午,在被称作“和平之城”的埃及沙姆沙伊赫,中国总理温家宝召开的中外记者会上。就外国记者的提问,温家宝回答道,说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这种论调由来已久,其实不值得一驳。“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
温家宝说,那时,我们帮非洲建了坦赞铁路、派了大批医疗队员,我们没从非洲要过一滴油、一吨矿石。再从现状看,中国援助非洲,给非洲带来什么变化?
温家宝随后列举,2006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对非援助的八项举措。中非贸易已从五百亿美元增至一千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范围内投资普遍下滑,但今年中国对非投资仍在增加。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那么多学校、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受益者多达上亿人……
“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为我们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终要靠这个国家的人民。”
两天前在飞往埃及途中,温家宝曾谈到中非能源合作。他说,中非合作是全方位的,能源合作是其中一个领域。但中国绝不是仅仅为了能源来到非洲的。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时,没想要来非洲开采石油。
事实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不是最多的,中国在非洲的油气投资不是最多的,即使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经营额也远远不是最多的。
温家宝反问道:为什么只对中国加以指责?这究竟是非洲人的意见,还是西方人的意见?
他并用一句诗来结束答问,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
综合媒体报道
发帖: 45 篇
在线时长: 40 小时
加蓬驻华大使:不应给中国对非援助贴上&新殖民主义&标签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付杉杉)加蓬驻华大使艾玛努艾尔&姆巴&阿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某些西方媒体故意给中国对非援助贴上“新殖民主义”标签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有悖于中非关系现状。
姆巴&阿洛大使说:“中国和非洲国家是全天候的好朋友和真诚合作的好伙伴。中国真诚关心非洲,帮助非洲,真心希望非洲发展壮大。中国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说:“以加蓬为例,由于普通市民购买能力有限,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较之西方进口商品更有竞争力,正是由于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才使得加蓬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此外,许多中加大型合作项目的启动,给加蓬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加中两国双边贸易额自2005年至今已经增长了四倍,2008年一年贸易额就达19.3亿美元,随着贝林加铁矿开采,布巴哈水电站和2012年非洲杯体育场等三大援助合作项目的开工,加中贸易必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09年正值加中建交35周年,真诚友谊、信任和尊重是加中两国关系的核心,也是蒸蒸日上的加中合作的基础”,他说。
“已故总统哈吉&奥马尔&邦戈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先后11次访问中国,会见四代中国领导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我坚信,即将上任的新总统阿里&邦戈一定会率领新政府延续和加深两国间真诚互信、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
当谈到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建立60周年庆典时,姆巴&阿洛大使说:“和近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相比,整个世界的发展未免显得相形见绌。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拥有13亿人口的情况下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8-11%的经济年增长率。”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真正取得最快经济发展的国家。”
“我一直在关注中国60年国庆阅兵式以及焰火晚会的准备情况。我个人十分欣赏本次国庆焰火晚会总导演张艺谋,他在去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所展现的浓郁中国特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这次焰火晚会又将是一次大师级的艺术杰作。”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跟非洲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