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莫辛纳甘甘制造过成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7.62mm,直动式原理,结构简单,故障少,战斗性能好,经过3次改进,特别是1930年改进的,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
莫辛·纳甘步枪 -
研制过程  
莫辛·纳甘步枪
M1891步枪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争议,有两个设计能够进入官方评审的最后阶段,一个是俄国陆军上尉(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样枪,另一个是的和两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设计的样枪。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它一出世就参加了1905年的,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称为帝)它成为了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1917年十月革命中带长长刺刀的纳甘步枪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它又为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干涉军队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0年纳甘步枪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改进被命名为式步枪,38年为骑兵部队改进了1938式步骑枪。41和43年又进一步改进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生产了上千万支被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为“莫甘同志”。随着1955年AK-47突击步枪的服役 ,莫辛-纳甘步枪才从苏联军队中退役。我国在1953年仿制了41/43式步骑枪命名为1953式步枪,一直到80年代有些民兵部队还在使用。值得一提的是7.62mm步枪弹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如果不出意外的后M1908式步枪弹还将服役20年。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出生于日,12岁时进入一家并在那里参了军,在1867年他进入莫斯科军事中学(Alexandrovskoye Military High School),在1870年离开军事中学时,他为了能够调去炮兵部门而转入开依洛夫斯科伊炮兵学院()。他在1875年毕业后被调到图拉兵工厂。莫辛当上武器设计师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对伯丹II步枪的改进,莫辛-纳甘步枪算是他的第二个设计,虽然定型的莫辛-纳甘步枪并没有完全采用他的设计。莫辛是在1883年开始设计连发步枪的设计工作,他在1884年和1885年分别提供了几种内置弹仓供弹的步枪设计给负责招标的,最初的设计是10.6mm口径。但莫辛的努力成果没有受到俄罗斯军队的重视。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在1886年法国采用8mm口径M1886勒贝尔步枪后(这是第一种采用无烟火药的小口径枪弹的军用武器),此举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一场使用无烟发射药小口径枪弹(相对之前的弹药)的轻武器军备变革,在1887年至1889年间,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采用了类似的武器,俄国政府也决定采用一种类似的新型连发步枪,代替现役的(类似于英国的黑火药枪弹单发后装枪)。为此俄罗斯政府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从现有的毛瑟、、、、和克等设计中进行选择。莫辛也接受委托设计了一种5发单排弹仓的7.62mm口径步枪参与招标。根据古老的俄罗斯度量衡称为3线口径【注:liniya,英文为line,旧俄罗斯度量衡,1线等于0.1英寸或2.54mm,因此,3线等于7.62mm或.30英寸】。而比利时武器设计师则向俄罗斯军队提交了一种3.5线口径(8.89mm)步枪和500发枪弹进行测试。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所有参与投标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间由俄罗斯军队进行测试,俄罗斯军队偏爱的设计。原本对纳甘的设计有利,但出于俄罗斯国家尊严的考虑,政府对莫辛的步枪很感兴趣。由于政府和军队的意见分岐,互不相让,最后委员会用了折衷的方法:把这两种设计合并在一种步枪上,结果是把纳甘兄弟设计的供弹系统装在莫辛设计的步枪上,因此这种步枪系统被称为莫辛-纳甘步枪。而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获得补偿:纳甘兄弟得到酬金(后来纳甘兄弟设计的M1895手枪也被俄罗斯军队采用),而莫辛则晋升成上校并被任命为的主管,继续改进和生产这种步枪,莫辛上校于去世,安葬在图拉。在1960年,苏联设立了一个S.I.莫辛特别奖,奖励各个防务企业系统内的专家。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被采用时俄国的轻武器企业还没有做好生产准备,所以第一批莫辛-纳甘步枪是法国的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的承包商再一次被用来生产这种步枪,当时俄国非常缺乏步枪,所以与两家美国公司签订生产合同,但这批步枪由于1917年的而没有交给后来的,在美国用于训练和民间销售。
M1891步枪最初有三种型号:步兵步枪、龙骑兵步枪和哥萨克步枪,步兵步枪就是标准型长步枪,后两种是配发给使用的骑枪(卡宾枪)。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苏联时期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进,1924年,以龙骑兵步枪为基础开始着手改进M1891步枪。1930年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改进被命名为M1891/30式步枪,由和生产,M1891/30步枪与M1891龙骑兵步枪的长度相同,因此比M1891步枪短。在M1891/30步枪上进行的改进并不多,主要的改进项目是安装了新的瞄准具,最初的M1891/30步枪仍然采用M1891步枪的剖面呈六角形的机匣,这是因为原有的M1891步枪的备件(、、等)非常多,直到1938年后生产的步枪全部采用剖面呈圆形的机匣。在其他方面M1891/30步枪与M1891步枪基本相同。六角形机匣的一般称为第1型,圆形机匣一般称为第2型。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Mosin-Nagant Model 1891/30)于1930年正式装备,1938年为骑兵部队改进了38式步骑枪。M1938卡宾枪是M1891/30步枪的一种缩短型。年又进一步改进为41/43式步骑枪。到了1943年,苏联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使用机械瞄准具时的有效战斗距离为400米,使用瞄准镜时可达800米。
莫辛·纳甘步枪 -
莫辛·纳甘步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步兵武器的不断发展,莫辛-纳甘步枪开始显得过时,苏联最终决定用使用中间威力型枪弹的代替莫辛-纳甘步枪。大概在1948年左右,莫辛-纳甘步枪在前苏联停产,后来机器设备被卖到。
多种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作为俄国军队和苏联红军的制式武器,服役期长达60年,并被中国、芬兰、匈牙利、波兰、朝鲜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该枪在二十世纪几乎每一场战争中都能看得到:、、、、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莫辛-纳甘”步枪生产数量超过1700万支。
苏联政府曾先后向中国援助过莫辛-纳甘步枪。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中国就订购了5万支步枪,装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爆发后,紧急向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步枪。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军正撤装莫辛-纳甘步枪,于是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在中国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
虽然在其他国家,这种过时的步枪也逐步被所代替,但直到今天,莫辛-纳甘步枪仍然可在民间收藏领域或狩猎用途方面见到踪影。因为这种枪相对便宜,而所配用的枪弹也很便宜很容易搞到,相比之下,其他同时代武器所配用的弹药早已经不是制式弹药(如.30-06或7.92mm毛瑟弹等),因此产量低价格也昂贵。
莫辛·纳甘步枪 -
枪机分解:1)拉壳钩;2)机头;3)击针簧;4)击针;5)套管;6)机尾;7)机体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操作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步枪。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桥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莫辛-纳甘步枪的容弹量为5发,但实际上其弹仓只能压入4发弹,而不是5发,最上面的一发必须推入弹膛;弹仓有铰链式,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在早期的枪型中,这个装置也兼具抛壳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开始,以后的枪型都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枪膛内有4条右。当枪机闭锁时,回转式枪机前面的两个闭锁凸笋呈水平状态。莫辛步枪是击针式击发,击针在打开枪机的过程中进入待发状态。水平伸出的拉机柄力臂较短,因此操作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而且比起下弯式拉机柄在携行方面时较不方便,而下弯式拉机柄只有狙击型才有。从步枪上分解出枪机时不需要专门工具,只要拉开枪机,然后扣下板机就能取出枪机。在没有工具的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其他几个主要部件。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为矩形,后改为一字起子形,并在分解步枪时充当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后期为不可卸的折叠式,而且座兼作准星座。枪托通常用桦木,只有美国生产的M1891/10步枪是采用枪托,因此相对重一些。
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步枪作为早期的无烟发射药小口径军用步枪之一,与、李-恩菲尔德系列等其他同时代手动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例如击针的突出量可调,避免击针头部磨损而没有得到及时更换时打不响,这是和早期用的特征。另外它的手动保险装置是在枪机尾部凸出的一个“小帽”(也被称为“机尾”),当向后拉时会锁住击针,而向前推时会解脱保险状态,操作时不太方便而且费力。而且事实上,严格来说这个“保险”并不算保险,就是一个用来待击或解脱待击状态的装置,同时兼具待击指示功能。这种设计也是沿用早期针刺式步枪的设计,因为在金属药筒发明之前和之初,的较低,而且单发步枪平时也不装弹,因此也不需要保险。后来,可调击针机构的设计者伯丹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法——发明了伯丹式底火。但由于弹仓实际容量只有4发,每次用5发桥夹装填时必定要把最上面的一发推入弹膛,如果不是在战斗中,还必须解除击针的待击状态,在战斗前又要费力地重新待击,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缺点。
但莫辛-纳甘步枪的优点是易于生产——这相对于基础低、士兵低的苏/俄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恶劣的战争时期包需提高武器产量以满足前线需要,因此莫辛式枪机的基本设计取自当时俄国正在生产的单发步枪,这正是从减少国营工厂改造投资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结果。此外莫辛-纳甘步枪的使用简单可靠,不需要太多的维护,而苏/俄在一战和二战时都经历过重大的人员损失,必须紧急大量补充战斗人员,而许多临时征召的人往往训练不足,太复杂的武器他们也操作不来(比如半自动装填的SVT)。所以莫辛-纳甘步枪至少是很适合那个时候的俄国人使用。在战斗性能方面,莫辛-纳甘步枪与同时代同类步枪也相差无几,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400米,在瞄准镜的辅助下能达到800米,其射击精度比起毛瑟98式系列要高。以射速而言,由于莫辛枪机的操作不如毛瑟式枪机那么顺畅,因此实际射速只有约一分钟10至12发,比毛瑟式步枪要低(一分钟15发左右),但莫辛-纳甘步枪的射击精度比毛瑟98式系列都要高。总而言之,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很典型的俄制轻武器——便宜、简单、可靠,能够符合在当时的实际需要。
莫辛·纳甘步枪 -
附件比较简单,包括弹夹袋、油壶、维护工具与M1891步枪一起还有一种新的小口径枪弹被采用(确实是那个年代里的小口径枪弹),直到今天,7.62×54mm R枪弹在俄国军队服役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该枪弹采用弹壳,突底缘弹壳的设计在19世纪未也已经开始显得开始过时了,但却适合基础较低的轻武器工业,因为突底缘弹壳对弹膛尺寸的要求相对宽松一点,这样在机器加工时允许有较大的生产公差,既节省了工时又节约了钱。M1891式枪弹的弹头是重210格令、铜镍合金被甲、铅芯的钝圆头形弹头,在德国采用了尖头弹后,俄罗斯也开始研制尖头弹,经过广泛测试后,在1908年采用了一种重148格令、被甲的尖头弹(时期采用覆铜钢被甲)。在结束后,的制式步枪先后采用了中间威力型枪弹和5.45mm小口径步枪弹,但直到现在M1908式枪弹系列仍然被用作机枪和狙击步枪的弹药。
莫辛·纳甘步枪 -
M1891步兵步枪:生产年份,全枪长1306mm,带刺刀全长1738mm,空枪重4.22kg,枪管长800mm,枪口初速615m/s M1891:生产年份,全枪长1234mm,带刺刀全长1666mm,空枪重3.9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615m/s M1891:生产年份,全枪长1234mm,空枪重3.9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615m/s M1907:生产年份,全枪长1015mm,空枪重3.3kg,枪管长508mm,枪口初速560m/s M1891/30:生产年份,全枪长1234mm,带刺刀全长1666mm,空枪重3.8kg,枪管长730mm,枪口初速860m/s M1891/30步枪II型:生产年份,全枪长1234mm,带全长1666mm,空枪重3.8kg,枪管长730mm,枪口860m/s M1938卡宾枪:生产年份,全枪长1020mm,空枪重3.45kg,枪管长510mm,枪口初速820m/s M1944卡宾枪:生产年份,全枪长1020mm,带刺刀全长1327mm,空枪重3.9kg,枪管长517mm,枪口初速820m/s
《兵临城下》中的扎伊采夫比真人要瘦M91/59卡宾枪:生产年份1959,全枪长1010mm,空枪重3.8kg,枪管长517mm,枪口初速820m/s “莫辛-纳甘”:以1930年投产的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由直形改成向下弯曲的形状,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将机匣外形改成了圆形,使安装瞄具座更加结实。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物镜直径30毫米。配用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重4.6千克,而配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PU型瞄准镜时,全枪重4.27千克。电影《》中主角瓦西里使用的就是“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 -
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图1
系统结构图2
系统结构图3
系统结构图4
系统结构图5
系统结构图6
系统结构图7
系统结构图8
系统结构图9
系统结构图10
莫辛·纳甘步枪 -
纳甘步枪在华小传
这种步枪中国的时间很早,中国人一般称呼其为,最早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时期,当时俄国派出20万大军占领了中国东北,中国国内外志士纷纷抗俄,在日本的留学生也组织了抗俄义勇军,东北的响马土匪有的投靠日本人,来抵抗俄国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当时只有日本人能依靠),比如说张作霖雨帅就是那时候投靠的日军,充当侦察俄军的间谍。然后1904年在中国东北爆发的,是中国人大范围接触这种步枪的开始。这场战争的规模很大,俄军出动了近百万人,不管是,还是规模最大的,都有大量的枪支遗失在战场上,中国人捡到的水连珠不能少了。
然后到了1917年到1924年,俄国发生革命,大量的白俄跑到中国,数量极大,组建了1万多人的白俄骑兵军,这些人带来了两件重要武器,一个是(之前中国很少用这种手枪)也就是盒子炮,一个就是水连珠马步枪。这些白俄少数在中国留下来,大多数都转往欧美,而且美国居多。从俄国跑出来人(不一定是先跑到中国来的,包括大量跑到其他国家的)很多都是贵族跟精英知识分子,其中不乏以后的奖得主和世界直升机之父等,这是俄国人才的一次很重要的流失。
1924年广东的跟苏俄代表越飞签订了《》,苏俄支持广东政府,随即海运来大量枪支弹药,包括黄埔军校的全部武器都是苏联运来的,水连珠步枪当然也是大宗。同时,在中国北方,退出北京的到苏联考察,决定也大力援助冯的国民军,随后苏联军火(可以装备10万人)从蒙古运到五原,经过苏械装备的冯国民军重新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这些苏械中,水连珠也是不少。
以后的水连珠大批进入是抗战前期,1939年根据中苏军火订货,中国订购了5万支步枪,国民党军连同其他定购的苏联装备,装备了20个苏械师,其中就有第74军。所以说抗战前中,中国各种原因存留的水连珠,数量不少,范围也很广,从东北到西南中南,华北,西北,几乎哪个地方都有,的盛世才更是全部苏联装备,青宁的跟激战多次,缴获的水连珠也不能少了。1943年暴动的新疆三区武装更是苏联支持的,也是全部苏联武器装备。
苏联红军战士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
以前看小说《》,里面就有使用水连珠的,那还是抗战时期的冀中。的兵工厂一直都生产俄式子弹,以便供应数量庞大的俄式马步枪和机枪的需要。不过这个时候,中国国内的水连珠恐怕都是1930年以前的型号,也就是六棱机匣的。即便是俄国的水连珠在1917年以前,由于俄国的产能太低,还委托法国美国等国家生产,这些国家的产品质量远远高于俄国本土生产的,一战期间美国也大量仿制1891型莫甘纳辛步枪。
1930年苏联的革新了水连珠,最大的特点就是枪管短了(从803毫米缩短到729毫米),采用了简化工艺的圆形机匣等。如果抗战中购买的5万支步枪是新货,那么很可能是1930型,另外还研制了1930型,采用美国猎枪式,在苏芬战争和中大量使用,芬兰军和德军也大量采用这种著名的。苏联1938年又改革了水连珠的卡宾型,也就是1938型卡宾枪,这种枪枪管跟M1910型一样长(508毫米,不能安装刺刀),样子胖胖的,十分可爱,这个枪在国内不常见。苏联在爆发前装备步枪失误,不管是把还是半自动步枪列装,都是重大失误,所以战时生产最多的还是1930型步枪,1938型,和最终产品-1944型骑枪(枪管长518毫米,可安装刺刀),这些战时生产的步骑枪,高达1000多万支,连同战前生产的旧枪1000多万支,构成了苏联步兵的主要武器(虽然苏联大量采用冲锋枪,但是装备生产步枪的数量是冲锋枪的4-5倍,步兵还是以步枪骑枪为主)。
苏联红军战士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
苏联1945年8月对日本宣战,150多万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虽然苏军完胜,但是战场遗失轻武器也不能少了,中国民众捡获大量的苏联武器,除了步枪骑枪,还有。东北共军剿匪的时候,缴获了不少苏联的转盘冲锋枪,而不是电视剧上小分队使用的美国,总不能说土匪为苏联支持吧。实际上南满的国民党军根本没有给北满的收编土匪运送过武器弹药,只有空头的,所以电视剧上的我军和土匪的美国武器服装甚至都是中国大陆瘪三导演想当然的产物(详见:谈谈电视剧-的剧情和剧中的武器道具)。
大约1947年,由于美械日械和国械的大量使用,国民党兵工厂终于将俄式30子弹停产了。
接下来,迎来了水连珠在中国最广泛的使用-。1949年中共建政后,解放军仅仅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是当时由于兵工政策失误,本来合并了国共双方主要兵工力量的新中国兵工事业应当是近百年来最强大完善的。但是兵工厂却大量缩减合并,10万人的兵工队伍,居然有9万人将近一年半到两年,处于停产发生活费(小米)状态,从1949年到1951年中,中国的兵工事业衰退到自1860年以来的最低点,当时掌管军委和军工的和应该负很大的责任,明明是以计划经济标榜,却偏偏毫无计划性,这一点官方公开的资料文章回忆录等,都讳莫如深。
苏联红军战士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
&爆发后,发现参战的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光步枪就将近10种,机枪种类也差不多,于是在部队入朝的前后,紧急跟苏联签订了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8000万),这笔合同是急用,所以是全价支付。这些轻武器主要是四种,为步骑枪,冲锋枪,机枪(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总数20多万支,连同随后的进口,到1953年韩战结束,共进口苏联枪械50多万支。这些苏联的枪械总体性能并不如美国轻武器和国产的捷克式等,但是弹药有保障,所以制式化实际上是标准化,先进性并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这批进口的苏联枪械中步枪为1930型,这一点在后来中苏翻脸后,中国还多次提及,苏联用战场回收的落后旧枪械来卖给中国。不过我的分析,很难说是苏联政府所为,更大的可能是苏联远东驻军给掉了包,因为不管是步枪,还有324挺1910年的呢,还有中国定购的,结果成了,购买的新的IS-2重型坦克,给更换成旧货,T-34/85成了T-34/76,等等,我把这些归为俄国人贪小便宜的民族性问题。
从1951年初,轻武器到货,到年中,共成建制换装了35个师(主要是第二,第三番参战部队,另外两个军部分换装),由于进口的数量少,除了、、属于完全编制外,轻机枪只是编制了三分之二,还是大量使用7.92毫米捷克式轻机枪,一直到停战都是这样。
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这时候,国内兵工厂才缓过神来,除了生产,,7.92步枪外,1950年开始仿制苏联枪械,首先仿制的是工艺简单的和,这些冲锋枪和手枪大量仿制用于装备志愿军。由于苏联进口的步枪价格较高,国内也从苏联买来模具和技术资料仿制,苏联这个时候将使用60多年的莫辛纳甘步枪骑枪从陆军步兵部队中撤装,逐步更换为战后使用7.62x39弹的,所以就将以前的的模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了中国,实际上1953型(也就是苏联1944型莫辛纳甘马枪仿制型)是1954年才开始装备我军,不过价格只有进口苏联的一半。
朝鲜战争期间除了第一次购买的36个师的轻武器外,还陆续进口了一些苏联轻武器,比如1944型马枪(这个进口数量比1930型步枪要大的多,因为中国也将这种枪作为第一种制式步枪了)。前线阵地战,使用步枪不很多,这个从前线弹药消耗变化上就能看得出,前线主要使用和为多,而且前线步兵班的配备冲锋枪数量有时候比步枪还多一点,平均接近一半对一半。苏联提供了1930型狙击步枪,中国和朝鲜用于阵地战狙击作战,这种枪不愧是狙击步枪中的经典之作,历经40多年战争洗礼,韩战后用于越战,即使是苏军1963装备了新的半自动,也没有将莫辛纳甘1930型撤装,而是跟1944型马枪一起作为制式装备用到了70年代,东欧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进口苏联枪械89万多支,自己仿制了几百万支,所以战后的1954年,按照国防军步兵师编制的新陆军彻底淘汰了各种旧杂枪械,全部苏械化,实际上是1944年标准的苏械化。仅仅一年后中国跟苏联签订进口第二代轻武器技术的合同,也就是中国的1956式系列枪械,第一个1956式武器改装师1957年换装,60年代初期广州军委装备编制会议后,从1962年开始中国陆军师全面更换1956式装备,一直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部队仍然还是56式装备,80年代中期才更换81式轻武器和67式重机枪、77式高射机枪等。
60年代陆军更换下来的苏械(大部分都是国产仿制的)开始装备民兵,到1971年民兵装备的旧制式枪械达到将近370万支,成为当时民兵主要的武器来源,从1971年后,民兵开始装备56式枪械,到1981年56式枪械成为民兵的主要武器,以水盘机枪冲锋枪为主的旧制式枪械开始大规模回收销毁和出口欧美,从此水连珠除了在博物馆能看到外,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看到了。
1.莫辛-纳甘步枪简述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33:2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莫辛-纳甘步枪的生产厂 ――〖枪炮世界〗
莫辛-纳甘步枪的生产厂
口径: 3线(7.62×54mm R)
俄罗斯的政府兵工厂前身都是一些遍布武器生产小作坊的地区,为了便于采购和质量控制,政府把这些作坊集中起来管理,然后慢慢地演变成一个多功能城市。在每个兵工厂上头有一位主管,通常是一个高级军衔的炮兵军官,并在一个负责行政工作的副主管的协助下领导任务和解决技术问题。每个兵工厂本身就是一座小城市,它包括了学校、军医院、疗养院、购买组织和高级训练设备,下一代的工人将在这里接受4年的培训课程。一共有三家苏/俄的国营兵工厂生产莫辛-纳甘步枪步枪,分别为:伊热夫斯克兵工厂、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和图拉兵工厂。
但当M1891步枪定型时俄罗斯的轻武器工业还没有准备好马上投入生产,所以其实第一批M1891步枪并不是在俄罗斯生产,而是在1892年由法国的夏特罗国营轻武器厂(Manufacture Nationale d'Armes de Chatellemult)按承包合同生产的,M1891步枪在俄罗斯全面投产是在1894年至1895年间。由于服役步枪需要保证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互换,在1895年进行了一次射击试验:4家工厂各自提供2支步枪,完全分解后打乱零件再重新组装成8支步枪,然后进行速射试验。结果武器操作完全正常,每支步枪平均一分钟能射击22.8发,没有任何损坏或故障。
伊热夫斯克(IshevskIschewsk)
伊热夫斯克是在位于Ischa河上的萨拉普尔的西北方77公里处、Ural山的丘陵中的一座小城市,最初是在1760年建立的以生产轻武器和大炮配件为主的铁器厂,在1763年工厂由俄罗斯政府接管并开始生产武器。后来由于拿破仑准备入侵俄国,而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俄国政府需要找一个新的地方来生产武器,这个地方不能像图拉和谢斯特罗列茨克的位置那样危险,而且要靠近自然资源供应地,最后在1804年决定利用基础良好的伊热夫斯克五金工厂。在1807年7月10日,伊热夫斯克正式成为真真正正设施完善的兵工厂,到1825年时,伊热夫斯克已经成为俄国最现代化和最有效率的武器生产地,它利用河流资源提供足够的动力和蒸气。从年间就已经独立生产了大约4百万支步枪,而在伊热夫斯克工作的工人在25岁时却还有被征召入义务兵役的可能性,所以说它的生产效率是相当高的。
为了增加莫辛-纳甘步枪的产量,从1900年开始伊热夫斯克兵工厂进行了大力的扩充,从法国、英国和瑞士进口了大量现代化的生产机器,工人人数也急剧增加。1882年该城市只有2,048个居民,在1902年时光是工人就有3,637人,在1903年大约有7,000人,在1905年时确算有6,366个工人在生产3线步枪。在1896年,伊热夫斯克每天可生产1,000支3线步枪。这个数字在1899年降低到每天600支。在1919年的内战时期,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曾有几个月被“白军”占领。在二战期间,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全力生产M91/30步枪,光是战争的前半段时期就已经生产了2,000万支以上的M91/30步枪。伊热夫斯克生产的步枪可以通过弹膛顶部一个花圈内的锤子和镰刀的工厂标记辨认出来,另外在弹膛左侧有由至少7位西里尔数字组成的枪号。伊热夫斯克生产枪管护箍和托底板右下方还有一个内有一支羽箭的三角形标记。
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数量最多,今天在市场上能找到的M1891/30步枪大多数都是伊热夫斯克生产的。该工厂由于出产优质和价廉的枪钢而出名,因此除了生产步枪外,还为谢斯特罗列茨克和图拉生产步枪零件,此外还为陆军和海军生产冷兵器及炮弹。在苏联时期,伊热夫斯克是ASSR(usmurtish共和国)的首府,前苏联解体后,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改组为今天的伊孜玛什公司,仍在生产军用、运动和狩猎武器。
1880年时伊热夫斯克的学校
沙皇时期的伊热夫斯克标记(左)及苏联时期的标记(右)
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的铭文
1928年前,打在莫辛步枪机匣顶部的伊热夫斯克的厂标及铭文
1928年后,打在莫辛步枪机匣顶部的伊热夫斯克的厂标及铭文
其他部件上的厂标
图拉(Tuljskaja Gubernija)
图拉原属于莫斯科以南200公里的一个行政区,在1777年起成为俄罗斯在欧洲的一个省,在1882年时约有31000平方公里和134万居民。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尤其是蕴藏量极大的铁矿,非常适合小作坊工业。
在图拉的第一所兵工厂是荷兰人弗朗兹?玛尔塞鲁斯(Franz Marcellus)在1632年建立的,在1712年2月15日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皇家兵工厂并赠给热尔格王子(Prince Gregor Iwanowitsch Wolkonskij),新工厂的第一位主管是Batistechev。在1817年受卡塔琳娜二世控制,然后由亚历山大二世主管。在1874年进行改组,在1875年改名为“皇家军工生产厂”(mperial Armament Makers)。在1882年有3,000到5,000个工人生产,一年能生产75,000至160,000支伯丹步枪。
该城市最初是依靠乌帕河运输,在1882年专门连接上铁路以满足扩大轻武器工业的需要。此时居民合计有63,510人。城市为军官学校的学生和兵工厂办了一个学院。在1896年,有1,400台机器工具用于生产军品,每天可生产913件武器。
在19世纪后期工厂为了生产莫辛-纳甘步枪而进一步扩充,从法国接受了近1,400部新机器,而工人数目也在3线步枪投产的最初三年内大量增加。例如在1892年时只有4,105名工人,到1894年时已经有10,045名工人。虽然后来又开始有所减少,但仍然有7千至8千工人。
除了几种军用步枪外,图拉还生产纳甘手枪、猎枪、弹药和其他轻武器包括冷兵器。图拉生产的步枪的标记是一个内有一支羽箭的五角星,与伊热夫斯克一样,图拉的枪号也是打在弹膛左侧。
1919年后的图拉兵工厂标记
早期的图拉标记
谢斯特罗列茨克(Sestroretsk,Sestroriatsk或Systerb&ck)
这间工厂非常穷,也非常的不出名。谢斯特罗列茨克大概位于圣彼得堡西北方27公里的喀琅施塔得市(Kronstadt),靠近芬兰海盆地的奥拉宁巴姆地区(Oranienbaum),在大多数的地图上都没有标出来。根据俄罗斯的文献,谢斯特罗列茨克工厂是在1721年或1724年时(彼得大帝时期)建立的第三个俄国政府兵工厂,建在这里是为了利用了Sestra河的水力。他们的第一位主管是瑞典人克里斯汀?彼德罗(Christian Petrol)。据俄国的官方文献指该工厂专门生产轻武器,同时也为俄罗斯海军生产大炮。但在俄国以外的文献指这间工厂的建立只是为帝俄政府生产步枪。不管怎样,在彼得大帝时期这家工厂由683名工人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在1780年,工厂差点被大火夷为平地,但在1799年重新开始生产。在1867年,谢斯特罗列茨克被解除国有化,但17年后再次被国家控制,从1880年至1894年间工人数量曾有2,500至2,600人之多,但后来又大幅减少了。莫辛上校在1894年接管了工厂后,为了生产M1891步枪,工厂新增了206台机器,工人数量也重新增加,在1898年只有1,000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在1903年时工厂已经有1,200个工人和940台机器工具,每年可生产约30,000支3线步枪。
在十月革命时,谢斯特罗列茨克的工人由于靠近圣彼得堡的列宁总部而担当了重要作用。在内战时期由于白军有占据工厂的可能性,因此被迫撤走机器疏散工厂,把生产工厂改为维修中心。当德国军队在1941年开始包围列宁格勒时,芬德盟军靠近工厂,迫使工厂再一次疏散。谢斯特罗列茨克的工人在列宁格勒的工厂内继续生产,战后伊热夫斯克和图拉建起更加现代化的生产线,而谢斯特罗列茨克则不再受到重视,所以工厂没有重建,从此不复存在。
谢斯特罗列茨克生产的莫辛步枪的枪管铭文
其他零件的标记
┃┃┃┃┃┃┃┃┃┃┃生产厂┃
资料来源:
     
     
2007-05-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辛纳甘军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