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袁修刚太极拳曲子十三式的背景音乐是什么曲子

武当镇山之宝
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张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武当山太极十三式雕像之一(资料图)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太极十三式的动作要领主要有四点: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太极十三式群雕(资料图)典型的民族文化载体太极十三式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载体,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朵民族文化奇葩。因此,太极十三式与太极拳多门派的共同发展成为一种和谐理念。太极拳的核心价值观是“阴阳和谐”,身心和谐是太极拳的完美追求;太极拳讲究自我与他者的和谐相处,主体与自然的和谐是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基础。太极十三式不仅作为健身养生之道有其功不可没的价值,还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美的金钥匙。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视频提供者:
总视频数:12
专辑播放:武当功夫 袁修刚 武当三天门悟性气功-武当道家传统武馆_在线播放_最新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_ 爱酷网()友情提示&&&全部频道网站地图武当功夫 袁修刚 武当三天门悟性气功-武当道家传统武馆3.49千播放源:发布时间:分类:自拍作者: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声明1、所有视频来源优酷网,我们只是进行分享,不存储任何视频。若对该视频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例如违规、侵权等),请与优酷网联系【反馈地址】,提供该视频ID号:XNTg3ODM5MDA0,或提供链接该视频在优酷网的播放链接地址:/v_show/id_XNTg3ODM5MDA0.html,若优酷网做出了删除操作,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自动删除;2、如果您的视频允许在优酷网播放,而不允许我站播放,请发送邮件到&&,并注明“不允许站外播放”,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相关处理。&&&&您的当前位置:
太极十三式
作者:admin
武当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其具备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初学太极十三字决
(一)静:就是安恬静静、心平气和的意思。
(二)意:太极拳是&以意行气&,练意不练力的内功拳。
(三)柔:是轻柔、柔嫩。
(四)慢:学拳不克不及性急;在锻炼时应自始至终顺从其美,渐渐运转。
(五)真:就是仔细。
(六)正:就是正直,立品中正的意思。
(七)连:延续的意思。
(八)匀:就是平均、均匀。
(九)圆:圆就是圆圈、圆体。
(十)松:就是放松、松净。
(十一)随:就是追随、相随的意思。
(十二)谦:就是谦逊、谦虚。
(十三)恒:就是对峙,从一直顿。
十三字诀的总诀就是一个&练&字,舍&练&而空口说则总无益也。
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极十三式仅有一十三招,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
一、气&&气随势换
  练习太极十三势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两种方法,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目向前平视,两臂由前向上徐徐平举,掌心向上,至与肩部持平时为吸气,用意念使空气渐渐送入腹部,使小腹随吸气缓缓外突;两肺部将空气吸满后,两掌心向下翻转,使掌心向下,两臂双肘下垂,两掌慢慢下按至腹部前方;下按掌时使肺部空气缓缓呼出,小腹随呼气自然内收,至此就完成了一呼一吸,如此循环连续呼吸,要逐步练习成深、慢、柔、匀。逆腹式呼吸与顺腹式呼吸的练习要求相反,其它要求都是一致的。套路熟练以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以及&起吸开呼&、&合吸落呼&的原则,使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起来。从以上的讲解,就不难理解&气随势换&的含意了。
二、劲&&内劲暗发
  太极十三势练习时的发劲动作,有其独特的方法,每当有发劲动作,使用的都是内劲。发劲之前首先要&蓄&劲,蓄劲如拉弓,要将劲力蓄足,蓄满。蓄劲时首先腰肌和脊背部放松,两肩也同时放松下沉。两臂的劲力要从足下生成,双足用力蹬地,挺膝,转髋,拧腰,抖肩,坐腕,舒指,要把这七个动作在发劲瞬间运行至源或手掌之上,用寸劲(如放箭的力量)发出,要柔中寓刚,刚中含脆。当拳或手掌接触到对方身体的瞬间用暗&按&劲,也就是用蓄足之力突然发出,使对方感到有千钧之力,如内功练习的劲力充沛,莫不掌到人倒,令对方难以防范,这就是&起之于足&、&行之于腿&、&发之于腰&、&劲贯四梢&之妙用。
三、虚&&虚灵顶劲
  太极十三势演练中强调&虚领顶劲&的要求。头顶百会穴,由颈部向上,轻轻上提,好像头顶之上顶着一满碗水那样,头部不能摇摆,百会穴轻轻上提可以保持头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顶劲时要虚虚领起,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虚领顶劲对脊柱起到平衡作用,对颈椎则起着调节的作用。练拳时眼神向何处转动,劲项也要随之向何处转动。练拳时要保持躯干正直,始终遵循&虚领顶劲&的要领。练习套路时不能没有伸缩,身法有时也有歪斜,有些动作弯腰幅度很大,便仍然要保持&虚领顶劲&也就是&头顶悬&的原则,身法的中正安舒,轻灵圆活,与沉着稳重三者相结合,练拳时全身的动作就会轻松自如,宽大舒展,挺拔潇洒,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
四、盘&&上下三盘
  练习太极拳姿势的高与低要根据练习者的体质条件和对套路的熟练程度以及年龄的大小和基本功的高低来决定。练习套路也称盘架子,盘架子有高中低三盘,上盘架子适合初学者或年老体弱者采用,对基本功要求不高;中盘架子适合中青年人练习,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下盘也称底盘,练习底盘对基本功要求比较高,有很多动作要求仆腿,虚步的架子比较低,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础是很难做到的。
  练整套拳时,在起势时就确定了拳架的高中低,要始终如一,不要中途改变,或忽高忽低,以免影响整套拳术的节奏。盘拳架高而快,运动量小,低而慢运动量较大,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来选择拳架的高低。
五、眼&&眼随手转
  太极十三势的练习特别强调要注意眼神的配合,所谓&眼神&,就是用二目来体现全身的精,气,神。练拳五法&手、眼、身、法、步&,眼占第二位,足以说明眼在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个人练拳时虽不和别人交手,可是一招一式都寓含拳交手的招势,重要的是眼神的贯注会使意识集中,心神不乱,更能提高运动的效果,每个动作在演练中,眼神要始终跟随手的动作转动,也就是本文所述的&眼随手转&。眼神的转动,必须用头部左右前后转动来配合完成,故对颈椎关节的灵活锻炼也有良好的效果。太极拳十三势中的&左顾、右盼&,指的就是眼神。灵敏的视觉,锐利的目光,灵活的眼神,对拳术的演练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步&&步随身换
  力从脚跟起是太极十三势始终关注的一个重点。足为步型法的根基,根基不稳,稍有偏差,步型法必乱。迈步时先须稳于一腿,屈膝松胯然后另一腿缓缓地弧行向前迈出。凡欲往左迈步,右腿须先稳定重心,右侧腰部先向下松沉,右胯同时内收放松,这样左腿向前迈步就轻灵稳健。腰肌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使劲力贯到肢体各部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步法的变换要由腰肌和双胯来支配,欲向左迈步,必先往右,欲向右迈步,必先往左,腰肌和双胯随步法来变换重心。向前迈步时要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再慢慢踏实,重心前移再迈出下一步。迈步似猫行,在太极十三势套路演练中要作为重点步法来使用,移动步法必先转动腰和胯,故有&步随身换&的要求。
七、形&&形象模仿
  太极十三势是一套以狮、猴、鹤、熊、凤、猫、蛇、蟾、马、鸡、龙、鹊、虎等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和生理特点配合太极拳的棚、履、挤、按、采、列、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十三方法演练的拳术,外练其形,内练其意,形意结合,连绵不断。太极十三势的基本功是由十三形(十三个拳势)组成的太极十三丹法,这十三个拳势就是模仿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演练的。练习武术都离不开攻防的方法,太极拳也不例外,每一举手投足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有目的,例如本套拳中的&斜飞势&是模仿凤凰在飞翔中舒展羽毛的动作,实质上是一个贴身靠掌的进攻方法;单鞭势是模仿猿猴舒手偷桃的动作,实质上是扑面掌拿腕掐喉的进攻方法。总之,十三形每一形都有实战的攻防方法,只要掌握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特点,再熟练拳势攻防方法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八、变&&大中含小
  太极十三势是祖师爷张三丰自创的太极拳招式,它的拳势宽大舒展,圆活挺拔,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形意结合,轻灵潇洒,演练的拳式千变万化,大中含小。开展性动作,简称为大势,犹如雄鹰展翅,底盘下式如猛虎下山,转身旋转如云龙盘绕,变化成小势却精微巧妙,整套拳术在舒展圆润的大架子中寓含着很多精微巧妙的小动作,小动作是用采、列、肘、靠等手法,运用肩、肘、腕、手掌和手指来变化成刁、拿、锁、扣等手法,实用技击性很强。在太极十三势套路中包含着很丰富的技击和擒拿等手法,在变化拳势时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每一处关节都在运动,太极拳谚语中说:&一动无有不动,四两拨千斤&,大中含小就很好地体现出这二句名言的含意了。
  以上介绍的练功八法中寓含着&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呼吸的配合、攻防的运用、发力的寸劲、擒拿的手法等等多种练功方法,练习者可在练功中去体会运用。
&&&&&&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这说明了&太极&二字的真正意义。因为太极拳没有固定的法则,实际就是以十三势,即八方(八卦)四正四隅,五步(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这十三字合而谓之&十三势&。
  八卦是指四正四隅,棚、捋、挤、按为四正,采 、挒 、 肘、*为四隅,谓之八方。这八方的位置都在人体本身,将来讲推手时,实践体会就有意思了。
  按易经说的十二地支有六冲六合,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位置在人体本身,里面包捂八卦,即八方,而八方的位置如下:棚 :棚, 劲属水,在北方,北方壬癸水,人身有命门穴,在两肾(两个腰子)中间,右肾的左上角,此处发棚 劲。过去书上也有&捋 南棚 北、挤东按西&的说法,从前一般是秘而不传的,我今天把这些给大家介绍,你们想着来回那么做就行。用棚 劲时,手上不用使多大力气,只要你注意想自己的命门穴,眼神看对方眉毛(眉攒、眉梢),他人就起来了。而棚劲属水,见缝就钻。
  捋 :捋 劲属火,在南方,南方丙丁火。人体为玄关窍,在两眉当中,你看人坐着,&火&字也就表现出来了:由鼻子尖到右眉毛是一撇,到左眉毛又是一捺,这是个&人&字,再加上两只眼睛这两点,就成&火&字了。这火,又叫午&火&,火能化万物,在太极拳中叫捋手,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给它划拉平。在力学上叫作分力(那个发劲叫合力),即力的合成与分解。分力怎么分?如来手集中,给它分开、分散,比如要卸一车砖拿起砖来就嘁呖咔嚓都给它卸了,不要去码好(没有那么多工夫)。实际上对方来手了,你就随便把来手这儿一扔,那儿一扔,这儿一捋 ,那儿一捋 ,把对方来的分力开,化整为零,给它分散了。合力是化零为整,把很多的力集中在一点上,那是棚 劲,就是位置不同。
  捋 的方法:用眼神带着自己的手去划时代自己的眉毛, 比如用右手划,先是手心向里从左眉梢划到左眉攒,再手心向外从右眉攒向右眉梢划去,这是阴阳变化,由阴掌变为阳掌,即由柔变为刚,先柔后刚,这时对方就起来了。不管对方的力多大、多冲,也不用着急,轻轻一划就行。划时后手不能弱,前手带着后手走,做等距等速运动。熟练后眼看眉毛就行,往左看,人往左转,往右看,人往右转。这叫捋 。挤:挤劲属木,在东方,东方甲乙木,为直劲。在人体脊背,发的时候意想脊背,要发出整劲,就是两手的两个接触点,像两条电线的两个头,前脚放在两个接触点的中间,再用脊背去找前脚。眼神要穿过对方,越往这处看,这人出去的就越远,像木头杠子杵一下那个劲。前脚尖的位置就放在对方的脚跟,往前迈,一个冲力,就跟木头杠子似地杵出去了,有时你意念想得足,如屋子有多大,木头就多粗,很大的一墩拥出去。挤劲也叫打挤,打穿透。
  按:按劲属金,在西方,西方庚辛金,按破挤。酉金在前胸,即肺脏,用按须涵胸。具体做法是前胸与右手合(酉与巳合),手与前胸一平就按。按不是用力按,比如用力去按汽椅子,越用力按人绷起得越高。又如推手,两人较劲,像摔跤似的,越按越起。所谓按劲,实际上轻轻一扶就行了。向左化对方,体重放在右腿,眼神往左下方斜看,使对方来冲力以后往斜下倒。你左手跟前胸对正以后,体重放在左右腿,眼往右下方斜看,一涵胸就是,这是向右化对方。
  现在四正有了,即捋 南、棚 北、挤东、按西。发棚 劲进攻,用捋 劲化解;对方用捋 ,你用挤来进攻,就想脊背,往这儿一想,前脚必须放在两点当中,不能偏,偏了就打旋,力量不足。自己的脚、两手与对方接触的中心线,必须掌握好,再用脊背去找前脚就行。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人体的位置如下:
腰为子,右胯为丑,右脚为寅,脊背为卯,右肩为辰,右手为巳(体重在右腿)。玄关为午,左肩为未,左手为申,前胸为酉,左胯为戌,左脚为亥。若体重在左腿时,除子、午、卯、酉四正(东西南北)不变,其余四角(四隅)则有变换,即左胯为丑,左脚为寅,左肩为辰,左手为巳,右肩为未,右手为申,右胯为戌,右脚为亥。而四正又是子午相对,卯酉相对,东为脊背,西为前胸,南为玄关,北为命门。四隅为东南、西北、西南、东北,随体重的转而来回变化。而肩、胯的交*变化叫丑未辰戌,手足的交*变化叫寅申巳亥。四正为棚、捋 、挤、按,四隅即采、挒 、肘、*。采:是午与未合,&采&是选择的意思,挑选对方诉弱点(背力不得劲的地方)采他一下,使对方的重心越出体外。采是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是自己用玄关穴找采劲一侧的肩井穴。采劲要出向外放射的劲,不管对方发多大的力气也要把他采住。采是怎么个采法?如对方揪住自己,你就拿午与未合,拿眼神为右肩,对方就起来了。拿眼神看左肩也行,都为采,看左右肩要根据体重的位置而定。
挒 :是手与脚分,挒是使脚蹬地,用手托天,整个与采相反的,挒是分开。
肘:是意念上劳宫穴与肩井穴相合,即手、肩、肘向前打,好像宝剑尖。你若往前打,对方一扶着肘,你就拿手找肩,这人就起来,手找肩就顶回去了。如果向后打肘,即肩找手(辰与巳合)。若用肘采也一样,你拿肩找手,这人往后栽,手找肩,这人往前打,只要对方扶住胳膊,一找,对方就出去了,这是前后平肘,平肘是拿手找肩,一平,就像宝剑尖似的。肘法的练习有16种。
靠:是肩与胯合(腰找胯也行,胯找足也行),对方不管扶住哪儿,拿胯与足一合,实际胯与肩也合了,肩*、背*、肩打、胯打都行,好比肩与对方要接触了,接触点与眼神是相反的方向。
肩与胯合也是交*相合的,左肩与右胯,右肩与左胯。丑戌属胯,辰未属肩,用相冲力,要配合眼神,眼回头看的方向与接触的肩或背同手找成相反的直线。
靠是击打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在视线,这点要特别注意。好比肩要与对方接触了,让接触点与眼神成相反的方向就行,要记住,如肩向右前方发,回头一看,视线与接触点成一条反方向的直线。若眼往前看,力量去不了,一回头力量就去。采、挒 、肘、*为四隅,也是循环互用的。对方用肘我拿采破他,采破肘;对方用采呢,我以*来破:用挒 破*,也是那么循环的。
  四隅补助四正之不足,四正用不上了,不灵活了,用四隅。就是出圈以后,拿四隅补助四正之不足。
  纠正姿势用十二地支,每个姿势组成都通过六冲六合,&六合&是一个姿势完成了,而在一个姿势的过渡期间为&冲&。比如抱七星,这怎么编六合呢?就拿实腿为一条直线,在一条凳子上也行,在一块砖上也行,就是体重在右腿,拿子(腰)与丑(胯)合,即腰与右胯合。寅与卯合呢?右脚为寅,拿脊背、腰胯跟随它合,命门脊背,腰胯跟它合了后,卯(木)与寅,即脊背与右脚合,也在一条直线,这叫子丑寅卯。辰(右肩)和巳(右手)也往右脚集中,午(玄关)未相合,看着他以后给他领起来。未也往实腿集中,申是左手,大指对正前胸。戌亥是左胯左脚,往前伸直后,意念头全在这集中就整了,纠正姿势时你不用去找他姿势就正确了,这腿也沉了,虚实也分不清了,这叫六合。六冲就职在这分散,这儿变化时又变了,变打挤,这是子与丑合,这在这儿过渡,这是分散,分散即是六冲。子午相冲,卯酉相冲,&&为六冲,寅、申、巳、亥相冲。凡是那一个字后边一个字到七个字都是丑未相冲,寅、申、巳、亥都是相冲的。完了以后,又是子与丑合,左脚为寅,跟脊梁背井离乡往这儿合,寅与卯合,辰巳一合,午戌也往这儿集中&&申是这手,打的脉门,这 右手与前胸合。戌亥右胯与右脚,伸直以后也往这儿集中,这个蹬劲就出来了。你像刚才发劲,如扑面掌把人打出去多么远,这实际放平舒展以后都往一处集中,都往一处集中,这发劲就出来了。
  上面讲的是十二地支,包括八卦八方、四正四隅。还有十天干,十天干革命是:甲、乙、丙、丁、戊、已、庚、壬、癸。五行是属于十天干,那是两个字组成一个字:东方甲乙木,卯木,在脊背。
  南方丙丁火,午火,在玄关。
  中央戊己土,在中丹田脐下三寸,仰卧由肚脐往里3/10处,或从命门往前7/10处,叫中丹田。人要恢复疲劳,三田合一,一天不管多么劳累,只要一刻钟的工夫就行了,只要把上、中、下丹田三点掌握成一条直线,就能很快恢复疲劳,这太极拳又结合气功。
  西方庚辛金,西金,在前胸,膻中穴,肺脏。
  北方壬癸水,子水,在命门穴,右肾内侧的左上角。
  五行在太极拳里怎么用呢?十天干是指步法,以步法为主,像前进时想北方壬癸水,欲追击想命门,把眼神往高一点看,看多少呢?就是看自己的眉毛斜上一点、约有一寸高的位置,腿就被腰催着走,腿就往前动,追击对方时不要想追对方,你越想追对方就越慢。前进想命门,眼看斜上方,忘掉两条腿。
  退时想玄关,眼睛斜向下看,眼睛下落点与两脚分开同肩宽成正三角,腿自然后退,把玄关往下一落,腿自然后退。这叫用十天干做前进后退。
  左顾是左顾木。在字义上;讲,向左转、右转都不是,就是一想脊背与实腿的脚相合,眼神顺脚的前方往前看,即寅与卯合(脊背与实脚合),叫左顾。回头体重到右腿上也是,拿脊跟随右脚一合就是。这叫左顾木,即打挤的劲,左顾就是用一个侧面。
  右盼金,金想前胸与手合,申与酉合,眼神斜向下看,这叫右盼金。你想左顾木就是想脊背,右盼金就是想前胸,你一想脊背左顾木,一想前胸右盼金,实际一个人侧面躺着,东西南北中,四正方都出来了。
  中央戊己土,双土为圭,练气讲究刀圭,即牛角尖,不让你休息,如头悬梁、锥刺股,刀尖、牛角尖也要扎。聚精会神领着气往上升,这叫中央戊己土,双土为圭。戊己土在这变化中叫中定,好比被对方挤得没办法了,这时你先想命门后想肚脐,身子自然下落。太极拳所练的十三势就是指的是这个,是十三个部位,八卦指的是前面手的变化,五行是腿法的变化。老拳谱上都有太极十三势,就是八卦五行,也就是八方五步,今天把过去&拳&不说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
  练太极者,头顶太极(脑子想一动一静,不能离开太极一阴一阳),怀抱八卦(八方线:四正方、四隅角),脚踩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的手之运动有八方,足之运动有五步。(八卦即:乾三连、坤六断、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武馆银行帐号:
电话:400-060-876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修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