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esee英模签约模特月薪团队的战士我这样说

分享给站外好友
flash地址:
' id="link3"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标签: 我想对你说陆军
《我想对你说》
来源:中国军视网
作者:张卓婕 王伟时长:03:56
简介:一段从未说出口的话,硬骨男儿的真情流露,来自阅兵训练场的温暖家书,远方的亲人,我想对你说……为了传递受阅官兵和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中国军视网《我想对你说》走进阅兵营地,今天我们来听听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战士姚雪枫要对家里人说的话。
扫一扫,下载军视网APP
扫一扫,关注军视网
  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 版权所有 |  10英模部队领队将军公开 多位为战斗功臣
来源:环球网
  将军担任领队是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共安排了50多名将军受阅,包括中将指挥员、少将指挥员,他们平均年龄53岁,最大的58岁。其中,最受瞩目的10个以英模部队名称命名的受阅方队中,就有两位川籍将军领队。“我是四川峨眉人。”成都军区“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第14集团军副军长邓志平,曾先后两次参加边境作战。当40天强化训练结束,邓志平体重下降了7公斤,腰围减了12厘米。
  成都人高伟,是第14集团军副政委、“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两名将军领队之一;虽然已50多岁了还要顶着烈日同战士们一起站军姿,接受军衔比自己低很多的教官的严厉训练,但在高伟少将的眼中,“这都不是事儿”。
  随着9月3日抗战胜利日阅兵活动临近,各受阅部队动向备受关注,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10个以英模部队名称命名的受阅方队。
  据新华社报道,届时,每个英模部队方队由2名将军担任领队,在他们身后由7名官兵擎举7面代表党领导抗日武装和取得功勋部队的旗帜,居中的旗帜是这个英模部队的名称。
  10个英模部队方队中,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各有两个英模部队方队参加,沈阳军区、成都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广州军区、武警部队等各有一个英模部队方队。
  最受瞩目
  10个英模部队方队 部分受阅将军领队曝光
  其中,来自北京军区的英模部队为“狼牙山五壮士”和“东北抗联”。
  来自南京军区的为“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和“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两个英模部队。
  代表沈阳军区受阅的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
  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25团8连,组建于1938年1月,目前所在部队为成都军区。
  “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来自济南军区。“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来自兰州军区。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来自广州军区海南省军区某海防团机枪连。
  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来自成立于1982年6月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前身是建于1949年8月的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领导。
  同时,部分受阅方队的领队将军也已曝光。
  “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之一为张海青;“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为吴亚男和黄铭;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为邓志平和高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为洪江强和林向阳;“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为王秀斌和周夕根;“刘老庄连”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之一为刘卫星;“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将军领队为陈相文和祝运璇;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领队为苟春燕和徐平。
  川籍将军
  50多岁顶着烈日站军姿 川籍少将高伟:“这都不是事儿”
  高伟是四川成都人,虽然已50多岁了还要顶着烈日同战士们一起站军姿,接受军衔比自己低很多的教官的严厉训练,但在高伟少将的眼中,“这都不是事儿”。
  高伟是第14集团军副政委、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两名将军领队之一。
  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高伟说:“与阅兵的荣誉相比,训练这个苦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部队辉煌的历史,是老一辈官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让我们这一代官兵来承担这么大的荣誉,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高伟说。
  “我经常教育官兵,阅兵训练不是苦,而是幸运,应当庆幸你们来到这支英模部队。”高伟说。
  高伟坦言,刚开始阅兵训练时,自己不论是站军姿还是踢正步,都达不到标准。教官只是副营级,但要求和其他战士一样严格,没有半点通融。
  “很单调,但让我找到了刚刚当兵的感觉。”高伟说。
  先后两次参加边境作战 川籍少将邓志平:至少瘦14斤
  将军领队受阅的命令抵达第14集团军的4月10日当晚,副军长邓志平少将在给自己做了两项小测试之后决定:上。
  “刚开始有顾虑,不知身体能否受得了,也担心夫人不同意。”接下来,邓志平用两句话说服了妻子――第一,将军也是战士,战士能去的地方我们就能去;第二,既然是战士,训练与作战需要付出汗水甚至生命,不愿、不敢付出的话,就不配当将军。
  5月22日凌晨,邓志平和他的方队一起进入阅兵训练基地。
  据新华社报道,在阅兵联合指挥部的要求下,原计划每周5天、每天5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增加至每周52个小时。
  一年前的云南鲁甸地震,邓志平作为鲁甸责任区指挥长率部连夜赶赴震中,在飞石与暴雨中徒步急行军20多公里,脚痛得钻心。拍片子一看,脚后跟藏了一根鹰嘴一样的骨刺。
  为了坚持训练邓志平强忍伤痛:他找到了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拿尖锐物品狠狠地刺痛脚后跟,直到麻木。这样一来,至少能挺两个小时。
  报道说,40天强化训练结束,邓志平体重下降7公斤,腰围减了12厘米。阅兵联合指挥部的总结中这样写道:“他强忍右脚跟长骨刺的病痛投入紧张的领队训练,经常腿疼得上不了楼梯仍不下火线,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艰苦努力,阅兵动作进步很大。”
  “战争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人血性的较量。”作为另一场距今天更近的战争的亲历者,邓志平认为,将军与士兵在阅兵场上共同磨炼意志,本身就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
  这次受阅的多名将军有作战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邓志平先后两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二等战功、三等战功各一次。
  “我们相信,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不仅能在阅兵场上当先锋、打胜仗,也能在战场上带领官兵冲在前、打胜仗。”邓志平说。
  巾帼英雄
  中国第三代战机首批单飞女飞行员之一再次受阅
  国庆60周年阅兵式曾驾女子飞行员梯队长机,父亲寄语“阅兵那天,我们在家乡为女儿加油”。
  日,余旭、盛懿绯、陶佳莉、何晓莉4名女飞行员驾驶教8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那时的她们刚刚从飞行院校毕业,还有一丝稚气和青涩。
  时隔6年,这四位女飞行员再次站到了此次阅兵的队列中,与6年前不同的是,此次她们的坐骑变成了歼10战鹰,同时,她们的脸上已经多了成熟和沉稳。
  盛懿绯 空军上尉 1986年出生,二级飞行员,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
  参加阅兵训练情况:为阅兵空中梯队右-3位置7号位,截至7月22日,阅兵训练阶段共飞行42架次,39小时3分
  何晓莉 空军上尉 1986年出生,二级飞行员,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
  参加阅兵训练情况:为阅兵空中梯队左-3位置3号位,截至7月22日,阅兵训练阶段共飞行43架次
  余旭 空军上尉 1986年出生,二级飞行员,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
  参加阅兵训练情况:阅兵任务地面备份人员,为左-3位置3号机备份,截至7月22日,阅兵训练阶段共飞行37架次,34小时2分
  陶佳莉 空军上尉 1986年出生,二级飞行员,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
  参加阅兵训练情况:阅兵任务地面备份人员,为右-3位置7号机备份,截至7月22日,阅兵训练阶段共飞行40架次,37小时29分。
(责任编辑:沙洋波)
原标题:10个英模部队方队 部分受阅将军领队曝光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致敬英模:战士眼中的“好兄长” 群众心中的“保护神”
致敬英模:战士眼中的“好兄长” 群众心中的“保护神”
全省特优人民警察:于彦军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于彦军在领导眼中永远是那个业务精干,敢于冲锋的好兵。入伍22年以来,于彦军赴汤蹈火,抢险救援,参加灭火战斗4600余次,抢险救援、社会救助700余次,保护人民财产上亿元,抢救被困人员420余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公安部“十佳技术能手”、“全国消防部门执勤岗位练兵标兵”、“全国优秀士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40多项荣誉,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一名消防战士的人生价值。面对危险 他总是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作为一名老兵,于彦军参加了无数次的抢险救援和火灾扑救,无论何时都是冲在最前面,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日,一辆装载40吨甲苯的槽车在长平高速公路与一辆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甲苯泄漏,大量甲苯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弥漫开来,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于彦军和战友们第一时间冲进重危区实施堵漏。由于泄漏部位形状不规则,几次堵漏都没有成功,爆炸时刻威胁着在场官兵和附近群众的生命,“总指挥,让我上,保证完成任务!”在紧急关头,于彦军凭借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沉着应战,仅用8分钟成功堵漏,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群众财产也得到了保护。日,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哈福村一民房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于彦军带领2辆消防车、8名消防战士急速奔赴火场。失火的民房里存放着15吨化肥和大量的玉米种子,是老百姓的命根子,现场过火后的化肥散发出一股恶臭,呛得战友们喘不过气来,于彦军赶到后二话没说抢过水枪顶着呛人的毒烟强攻,10多分钟后,大火终于被控制住,但是于彦军却被呛得头晕眼花,跌坐在地上。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大喊:“又着火了!”原来,相隔不远的一座民房因电线短路导致屋顶起火,于彦军顾不得头晕目眩,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再次拿起水枪冲上屋顶。此刻,他脚下屋顶的夹层内已经是一片火海,他抱住水枪强行通过拦截火势。“救命,救命!”突然听到屋里有人呼救。“不好,屋内有人!”他把水枪交给身边的战士,从3米多高的屋顶纵身跳了下去,一脚把门踹开,冲进满是浓烟的屋内,将被困村民营救出去。当他再次返回屋内营救被浓烟呛晕了的村民时,被屋顶突然塌落的木梁重重地砸在了头、肩膀和胳膊上,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急救室。刻苦钻研业务 为国家节省千万元维修费在抢险救援上,于彦军是一名“悍将”,在装备器材维修方面则是一名“巧将”。在部队,于彦军是出了名的“活字典”和“万能手”,对各种装备器材都非常熟悉,他参与了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消防车专用底盘、8个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城市主战消防车的设计中,他提出的改善出水线路的建议得到采纳。他发明的封闭式面罩水气吸附条,有效解决了面罩由于温差产生水雾影响灭火救援行动这一实战问题。于彦军说:“只有最大限度地运用装备器材,才能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于彦军广泛汲取着各类装备器材知识,有的器材是进口的,说明书是英文的,他就查字典、查资料;有的装备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他就询问厂家、请教老师;见到不熟悉的新装备,他总会找机会拆开这个装备,把拆卸下来的零件一一记录下来,仔细研究构造和运行原理。于彦军经常对战友说:“认识我们手中的装备,不能光用眼睛看,要用我们的头脑去分析它、记住它,要在关键时刻熟练运用它。”他自己做表率,不但能熟练运用这些装备,装备出现故障时,还能及时维修。一次,支队一台高喷车中心回转机构发生了故障,无法正常旋转和升举,返回厂家维修需要8万元。于彦军对支队领导说:“一个故障维修就要花这么多钱,这钱花得心疼。”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动手进行维修,花了2天时间专门查阅各种资料,终于找到了维修的关键,最后,他只花了500元更换了一个新的零部件就把车修好了,硬是把修车的8万元省了下来。战友们帮他算过一笔账,22年来,他维修器材装备、延长器材使用寿命所节省下来的钱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对待百姓 他用侠骨柔情演绎人间大爱除夕夜是火警高发时段,“只要队里的饺子一出锅,火警一准挑这个时候来,年年除夕都如此。”于彦军说,参军后,他已经很多年没和家人一起过年了。在家人和“人家”之间,于彦军选择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需要他的“人家”。一年冬天,由于某工地电工操作失误,导致附近村民住宅纷纷起火。接到报警后,于彦军带队飞快赶到现场,很快将大火扑灭了。群众的房子都保住了,可是很多电器却烧坏了。为了帮村民索赔,于彦军翻阅大量法律条文,找法律人士咨询,还积极出具证明,争取民政救助,受灾的村民都夸于彦军是个热心肠。工作时,每当他看到辖区内生活有困难的群众,总喜欢帮一把,多年来,于彦军共资助了3名失学儿童和1名大学生,累计捐出2万元钱物。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离家22年,于彦军回乡探亲的机会不多,甚至都没陪父母过一个团圆的春节。多年来,妻子焦彦苓一直与“于彦军的工作”分享同一个丈夫,因为工作,他们的婚礼可以一拖再拖;因为工作,家里的大事小情他可以全部撒手不管;因为工作,妻子怀孕生产,他都不能陪在身旁。有一次,焦彦苓打电话找于彦军,可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让焦彦苓心里非常担心,立刻打电话给于彦军的战友,原来,于彦军在救人时被砸受伤了,已经住进医院。“在听到‘被砸’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焦彦苓回忆说,那天下着小雨,她一路跑到医院,冲进急诊病房,看到刚从昏迷中苏醒的于彦军,她的心才算放下来。不能尽心照顾家庭,于彦军时常心中有愧,然而,当他眺望城市的夜空,看到如繁星般闪烁的万家灯火时,他心中的愧疚总能得到抚慰:“我的付出能让千家万户平安团圆,知足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给你讲你没听过的故事
作者最新文章自豪!参阅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有咱51名河南籍官兵
本报讯(记者李凤虎通讯员张捷)9月2日,记者从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了解到,此次受阅的10个英模部队方队中,隶属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的“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将第6个出场,方队共有400多人,其中有51名官兵来自河南。
据了解,“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的前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亲手缔造的陕北红军部队,抗战时期,隶属八路军第120师。雁门关伏击战中,该师第716团一举歼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30余辆,战后该团特务连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光荣称号。
2009年,这支部队作为陆军首支两栖突击车方队亮相国庆阅兵式。今年,再次接到参加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任务。
近日,本报记者几经周折,通过多方渠道采访了该部队3名河南籍官兵。
第1集团军演出队的文艺战士张振洋、贾玉名分别来自荥阳和郑州。“竹板一打震天响,今天说说咱训练场,训练场、练兵忙,我这个小段它就这么长。”训练场休息间隙,张振洋、贾玉名给大家说快板、演节目,把大家训练的疲惫一扫而光。
随着阅兵式的临近,“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二中队教导员张记难掩激动,他决定坦白一段埋藏在心底6年的“阅兵谎言”。
2009年国庆阅兵,来自河南的张记作为两栖突击车方队车长参加训练,并被确定为正式队员。然而,距阅兵还有2个月时,张记感染风寒,高烧不退,最后无缘天安门大阅兵。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的病情,张记依然定期给家中打去电话:“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家人逢人便讲自己儿子参加了阅兵,这让张记心中更加难受,同时也选择将这段事儿一直隐瞒,成为心中一个结。
今年,接到阅兵通知时,张记兴奋地跳了起来,不曾想,在自己的军旅生涯还有机会弥补这个谎言。“一次受阅,终生光荣,我一定珍惜这个荣誉。”张记说。
“这51名河南籍官兵平时表现非常好,为人踏实质朴,训练认真刻苦,个人能力和素质高,均是部队的业务精英。”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一位部队领导高度评价。③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see英模签约模特月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