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玩QQ,可是最近,我的朋友的QQ号被盗了怎么办?喜欢上一个人,比如叫小明。我没有加小明QQ,后来,我发了一条说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带图搞笑说说:高中数学里没有小明,我就知道那傻逼考不上高中_说说控
当前位置:&>&&>& > 本文内容
带图搞笑说说:高中数学里没有小明,我就知道那傻逼考不上高中
  1.小时候不爱吃饭,导致现在个矮;现在是爱吃饭了,导致又胖又矮。
  2.回家的我和返校的我,没有比这更形象的了。
  3.不要总是对别人笑,也许,你不经意的一个笑容就成为了别人的表情包。
  4.高中数学里没有小明,我就知道那傻逼考不上高中。
  5.这是谁送的?敢不敢站出来!还没到呢,我是这样的人吗?赶紧把花拿回去,俗不俗?这明明是可以放满的,为什么要放花!???
  6.放假让你明白什么叫光阴似箭,上学上班让你懂得什么叫度日如年。
  7.上帝为你关上了英语的窗,顺便带上了数学的门,塞上了物理的排水口,还堵死了化学的下水管道,就连语文的狗洞都给你拿水泥砌上了,却留了一部手机,让你学习不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 带图搞笑说说:高中数学里没有小明,我就知道那傻逼考不上高中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37岁男子“宅”六七年:玩很多游戏 不想找工作
  小明和他的家 新文化记者 邢阳 摄  今年60岁的长春市民郭女士有一个心病,她37岁的儿子小明(化名)已经“封闭”自己六七年,这些年来基本不与外人交流,要么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要么去网吧玩游戏,不出去找工作,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已经60岁了,万一哪天我走了,孩子怎么办?”郭女士说。  成长由姥姥姥爷带大 后来“有点怪”  提起儿子,郭女士有些愧疚,在小明小的时候,她对孩子照顾得并不多。“那时候工作挺忙的,孩子是由他姥姥、姥爷带大的。”郭女士说,“在孩子9岁的时候,我跟他父亲离婚了,后来重组了家庭,但孩子还是在姥姥那生活。”  郭女士说,小明17岁时回到了她身边,继父对他也很好。“孩子小时候虽然挺内向的,但心地特别善良,人也挺聪明的。”后来小明在一所技校读书,毕业后在一家生产汽车零配件的工厂工作。  在小明技校毕业后,郭女士已意识到孩子“有点怪”。“孩子以前很有礼貌,性格还内向,但那段时间,他竟然会因为一点小事,和亲属发生争吵。”郭女士说。  “那时候孩子虽然内向,不爱说话,谁能想到他现在变成这样啊。”郭女士哽咽着说。  结婚婚后两年多提出离婚 原因不明  后来,小明在24岁时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一名护士,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后结婚。“我以为孩子结婚,我可以抱孙子,享享清福了。”郭女士那段时间感觉很幸福。  结婚两年多后,小明突然提出了离婚。“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为何要离婚。他不说,我前儿媳也说不清。”郭女士曾经劝阻过二人,“其实他媳妇当时是不想离婚的,并且还提出自己可以先出去避一避,等他冷静下来再说。”  但郭女士和小明前妻的挽留并没能让小明回心转意,在小明27岁时,婚离了。  小明结婚前,郭女士特意为他们在自己家楼上买下了一套房子,以为这样自己和儿子、儿媳能相互照应。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每天都要给小明送饭,竟然成了她最近六七年来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创业多次失败 越来越封闭自己  郭女士说,离婚后,小明也不是马上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离婚后,他想自己做点事。我们曾帮他开过饭店,赔钱,兑出去了;在光复路弄过摊位,赔钱,兑出去了;在他家里开过男子公寓,最后也不干了。”郭女士说。  在男子公寓关闭之后,郭女士明显感觉到小明的情况不太正常。“他每天要么呆在家里上网,要么就去网吧玩游戏。”郭女士说,“我现在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几次创业失败,让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从那之后,小明的状况就越来越不好,越来越封闭自己。“每天我给他送饭,他也不怎么和我说话,一般就是说‘妈你来了’,‘你下楼时慢点,别摔着。’”郭女士说。  就医诊断为“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  6年多前,郭女士带着小明在精神的专科医院进行过检查。“那时候他已经不愿意跟我们去医院做检查了,还是我给他‘骗’到医院的。”郭女士说,“当时孩子想要卖房子,我就骗他说有个医生要买房子,把他带到医院了。”  郭女士回忆说,当时大夫问了一些问题,然后让他到后面等着。“再后来就给他进行了封闭治疗,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据郭女士介绍,当时医生在小明的诊断上写着“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虽然拗口,但她始终记得。  但一个月后,郭女士将小明接了回来,原因是小明的一幅画。“他找医生要笔,画了一幅画,是一个自画像,虽然不太像,但画的是他在流泪。”郭女士说,“画下面还有一行字,大概意思是,再这么圈着我,我不疯也得疯了……”郭女士不忍心,无奈将小明接了回来。  后来,郭女士也曾带小明求医,但既无效果,又遭到小明的抵制。“我们现在怎么哄他,他都不会去医院了。”  对话小明  玩很多游戏 不想找工作  新文化记者和郭女士来到了小明家,一打开门,一股异味扑面而来。进入屋内,5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很杂乱,两只毛已经擀毡的兔子从次卧里跑了出来,进入主卧。主卧里摆放着四张上下铺,这是当年小明开男子公寓时剩下的,一只兔子趴在床板上,也不怕人。卧室里还摆放着一摞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的书。  见到小明时,他穿着一件肥大的白背心,虽然衣服有些旧,但被郭女士洗得很干净。小明的头发有些油腻,胡子茬也比较重,应该是长时间上网造成的。  此时小明正坐在次卧的光板床上清理床上的兔子粪便。“我弄吧,你别伸手。”见到郭女士想要帮忙,小明赶忙说。记者首先从小明喜欢的上网玩游戏展开话题,但在13分钟的交流中,虽然小明也在和记者说话,但经常答非所问,下面是对话节选。  记者:你喜欢上网啊?  小明:你是二楼的啊?我去上网,兔子在家看家,但就是哪都拉。  记者:你都玩什么游戏啊?  小明:星际、暗黑、暴雪(一家著名的游戏公司)的游戏,现在玩篮球游戏,有时候还玩网页游戏,玩能挣钱的游戏。  记者:我请你去上网啊?  小明:不用不用,上网花钱的,留个电话号码吧。  记者:我给你介绍份工作吧,你觉得你能做啥工作啊?  小明:那不得面试吗?还有考核。那拉倒吧,随缘。  在交流中,小明除了有时自说自话外,还不时关注“老爹”的身体,他知道继父前几天住院了。他还递给记者一些瓜子。  离开小明家后,郭女士说,这次是她这些年来看到儿子和陌生人交流最久的一次。郭女士说,自己每隔几天就会给小明100块钱。小明在家里养了三只兔子,散养。“他就喜欢小动物,我们也没阻拦。”郭女士说,“只要他能自己出去找份工作,哪怕每天挣几十块钱,能让他维持生活,我将来有那天的时候,也就瞑目了。”  心理医生  这种情况属于人格障碍  针对小明的状况,新文化记者咨询了北华大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健。沈健表示,小明从小生活的环境是隔代教育,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所以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他这种情况属于人格障碍,但还不属于完全封闭自我。”沈健说,“他目前这种情况可能无法进入正常的心理治疗程序,但可以像你一样,找一个他喜好的话题做切入点,让他的封闭产生松动,才有可能帮到他。”  沈健说,可以尝试找一个人接近他,哪怕是一起玩游戏,让这个人能走进他的生活,有共同语言多交流,让他逐渐融入正常的生活,这样可能为将来的心理治疗做好基础。  另外沈健认为,“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这个概念过于笼统,精神诊断要比生理诊断更复杂,这个概念并不是确切的诊断,因为很多精神类疾病都和文化有关。  “我分析,他目前的这种情况,和他母亲有一定关系。”沈健说,“他母亲可能有补偿心理,因为自己的离异,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所以要给孩子更多的照顾。”但母亲不可能提供小明所有的心理需求,母亲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病态人格。他的生活方式不正常,母亲就照顾他越多,但照顾的越多,他的依赖性就越强,越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恶性循环。  “没有原则、没有边界的爱,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但母亲远远提供不了社会上才能有的精神关怀,要知道,很多人生是无法补偿的。”沈健说。  家人愿望  希望孩子能恢复正常养活自己  郭女士家在长春市黑水路附近一个老旧小区内,屋内陈设都很陈旧,30多平方米的房屋十分局促。因为爱人身体也不好,加上儿子的情况,让郭女士心力交瘁。小明的继父对于他也非常担忧,希望有医生能帮助小明恢复正常。  郭女士说,家庭生活全靠自己和老伴儿的退休金生活,每个月虽然只有3000多元,但只要能让小明恢复正常,哪怕是砸锅卖铁,她也要给孩子治病。  如果您能帮助到郭女士和小明,可拨打新文化报24小时新闻热线。 新文化记者 邢阳“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后来“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日本的“宅”宅出了名,不信你看看这些。  看看这个数据  日本宅男宅女逾54万人  日本内阁府9月7日公布一项调查结果称,据推算,既不工作也不上学、6个月以上闭门不出且不与家人以外的人交流的15至39岁“隐蔽族”全国共有54.1万人。这是该国内阁府继2010年后再次开展此项调查。报道称,虽然与上次调查时相比人数减少了约15万人,但仍超过50万人。  调查显示,起始年龄中35岁至39岁占10.2%,较上次调查多出一倍。20至24岁也达到34.7%,上升了约13个百分点。起因除了“不上学”之外最多的便是“无法适应职场”,表明“隐蔽族”大多被就业或职场人际关系所困扰。闭门不出的时长方面,“7年以上”以34.7%居首,3年至7年的占到40.8%,长期化趋势凸显。  再看看这个人  日本“第一宅男”27年不出门  2015年,日本电视节目报道了一名逆天级别的“宅神”,他整整27年没有出门。这位化名为“真树”的宅男先生,已经40多岁了。在1988年的时候,16岁的他毅然决定开始蛰居生活。因为那时电脑还没相当普及,所以他的家中没有网络、电脑、游戏机,他也没有手机。  27年来,真树每天就是看电视、报纸、杂志、摆弄相机,聊天的对象仅限于已经69岁的母亲。  真树说,自己时常会有孤独感,但也仅此而已。  在节目最后,真树采纳了网友的建议,邮购了一台电脑。不过问题来了,这会不会让他变得更宅呢?  日本第一宅男的出现让网友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有网友表示,日本第一宅男宅出了水平,宅出了境界,但是他生活的意义在哪。还有网友称,这应该是自闭症吧。看完日本第一宅男的介绍后,绝大多数网友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快出来看看吧。  再看看这部电影  《不求上进的玉子》  出生在甲府一座平凡小镇的坂井玉子,完成了东京的大学学业后返回故乡,成为终日懒散度日、百无聊赖的家里蹲。玉子的父亲善次经营一家体育用品专卖店,他早年和妻子离婚,虽然对玉子穷发牢骚与五体不勤的人生作派颇有微词,却似乎又甘愿为了女儿做牛做马。经营、洗衣、做饭,善次马不停蹄,而另一边的玉子看漫画、睡懒觉、吃剩饭、发呆,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父女俩习惯了如此寡然无味的相处,期待生活有所转机的同时,也静静注视着周遭一切的自然消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corazhe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QQ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