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猎人哪集是小孩,看看人家是怎么工作的

喂,说你呢!看看人家聪明人是怎样工作的
  文/刘兵  公司招了新人,有个新助理是经由屡次口试后,我亲身招回来的。她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情活跃。  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我手把手地教,她也学得快,良多工作一教就上手。我开始逐渐给她一些和谐性的工作,各部分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接洽和沟通也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没想到,没多久她就有迷惑了:&为什么老是让我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听了她的问题,我问:&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她想了半天,说:&我总感到,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件。&她跟我直言,本科4年,她作业优良,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天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一点儿成绩感。  我又问她:&ldquo,;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思、最挥霍你时间和精神的工作是什么?&  她立刻答复我:&帮你贴发票,而后报销,再到财务去走流程,最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时间了吧?通过这件事,你能总结出哪些信息?&  她呆了半天,回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有财务上不犯错,不就行了吗,能有什么信息?&  我笑了一下,给这个助理讲了我当年的做法。  19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部被调到总经理办公室,担负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跟这个新助理当初做的一样,就是帮总经理报销所有的票据。原来这个工作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能够了。  但后来我发现,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载,它记载了和总经理乃至全部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波及到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破了一个表格,将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所有票据依照时间、数额、花费场合、联系人、电话等等分类记录下来。  我起初树立这个表格的目标很简单,我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而且万一我的上司有问题来讯问我的时候,我会有精确的数据告诉他。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这份数据统计,我发现了一些商务运动中的规律,比方,哪一类的商务活动常常在什么样的场所,用度估算大略是多少;总经理对公共关联常规和非惯例的处理方法等等。这些信息都是这份数据告诉我的。  后来,我的上级发明,他安排的工作,我会处置得很妥当。有一些信息他基本不告诉过我,我也能及时正确地处理。有一次,他问我起因,我就把我的工作方式跟信息起源告知给他。他听了很满足,连连拍板。而基于这种良性积聚,他越来越多地交代更加主要的工作给我。再后来,一种信赖和默契就此发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地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专心。在看似简单不动头脑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认为自己没有提高。&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最开端很难猜测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也无从知晓从事的工作是否跟学过的货色有关。刚加入工作的多少年里,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在工作中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习惯指的是:当真、踏实的工作风格;学会用最快的时间接收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规律,在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控制这些法则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因素,就能成长为中被人信任的人。  每个上司都乐意把义务给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本,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表示出踏实、聪明和过细的长处时,上司就会把越来越多的工作机遇提供应你。原因很简略&&用就能交代明白并且能被你顺利实现的工作,谁乐意说3句话甚至花半小时时间交代给一个怎么都弄不清楚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本钱,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讧越少,这是作为治理者最清晰的一件事。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也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机会。人都爱好聪明勤恳的学生,作为管理者,更是如斯。  有小聪慧的人,总不以为本人的才能有问题。时光长了,他会抱怨自己福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平淡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背运,甚至转而埋怨那些人模样比自己好,或者他们更会讨引导欢心等等。缓缓的,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就是这种情形。实在,真正聪明的人是那些在工作中踏实且居心的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150537.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一天就上2小时班?看看聪明人是如何工作的 - 简书
一天就上2小时班?看看聪明人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至今对知识型工作者的做事效率,仍采用工业时代的评价模式,认为每天工作8个多小时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多产。对体力劳动和一些重复性任务而言,这也许是事实。但它不适用于知识型工作者和创造性工作。若你在办公室花了更长时间,但工作效率经常只有个人实际能力的20%,这样做有何意义?勾妹教你90分钟完成一天的工作,你会爱上它的~▌本文作者:Steve Pavlina译 / SPC▌拉勾网转载自译言精选?一个典型的办公室工作者,每个工作日只能完成90分钟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当天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在各种分心事务上,比如阅读新闻、网上冲浪、同事社交、吃零食、喝咖啡、翻看报纸、处理无关邮件、不必要的拖延行为、玩游戏、做白日梦等。普遍问题是,我们至今对知识型工作者的做事效率,仍采用工业时代的评价模式。若工作者每小时的效率产出基本一致,那关注他们的工作时长便行之有理。对于重复性劳动,这种评价模式可能确实管用,但对知识型工作者就不太适用。对知识型工作者而言,一小时高效工作和一小时低效工作间,最终的结果差异有多大?考虑工作完成量和产出成果,其一小时高效工作能很容易达到低效工作的10多倍。若你在办公室花了更长时间,但工作效率经常只有个人实际能力的20%,这样做有何意义?干嘛不直接做完90分钟实质工作,然后就结束当天工作安心回家?若你只用90分钟就能完成全天工作,将会怎样?那段90分钟的高效时间会是什么样子?专注时间块别让自己休息这里有一些建议,能用于获得非常高效的90分钟(我们可称其为一个专注时间块):1. 挑选一个专注主题与做一大堆随机选择的行动相反,为此时间块挑出一个清晰主题。这能使你的大脑沉浸于单个专注环境并坚守其中,从而让你变得更有效率。工作主题可以是你正在着手的项目,集中回复邮件等单一类型事务,或任何能让大脑全力集中的某件事情。2. 定好终点线把专注时间块,看作向着终点线的一段快速冲刺。但终点线在哪里?它该是什么样子?有个90分钟后便可实现的清晰目标,能帮你更好地专注。若你无法每次都按时越过终点线,也不必担心;它的存在目的就是帮你更为专注,所以瞄准它前进就好,我们可以接受有时无法实现的情形。举例说明:写出并发布一篇博客。处理邮箱中的所有邮件,直到清空完毕。对下周所有专注时间块进行计划和安排。3. 列出行动步骤列出你在相应时间块内要实施的具体行动。对某些时间块而言,这种做法极有帮助。如果做事步骤已然明了,这种方式可能就毫无必要。我无需为写篇新文章列出行动步骤,因为自己早已对此过程极其熟悉。但我会为不熟悉的新项目列出头脑风暴和行动步骤,以便更容易地开始工作。举例说明:先删除收件箱中所有显而易见的垃圾邮件。再快速处理所有能在两分钟内回复完毕的信件。接着对需要回复的更长信件分类整理,并安排好回复优先顺序。然后回复较长信件中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些,直至抵达90分钟的时间点。对于剩下的邮件,承认回复它们并非利用个人时间的好地方,直接将其存档并清空收件箱。4. 确保毫无干扰用一切方法确保在专注时间块中,任何情况下自己都不会受到干扰。如果需要,提前告诉人们你在随后90分钟里不想被打扰;让他们知道可在这段时间后找你。要是可以,就锁上房间的门。若你无法保证在现有工作环境中不会被打扰,就到其他地方完成专注时间块。如果能确保自己不受干扰,你就会更有效率并拥有更深专注度。5. 快速工作快速思考、行动、工作。若你发现自己动作缓慢,就尽快提速!请想象自己处于竞赛之中,不得不在整个90分钟里保持强劲步伐。竞赛过后你就能好好休息。经过训练,这种工作状态可以更易实现。6. 不许自己分心在专注时间块内,你必须做自己预先定义好的工作,再无其他事项。关闭你的手机。停用任何可能干扰自己的通知功能。假如在此期间不需要,就断开网络连接。不在这段时间内查看邮件。不喝咖啡或吃零食。只在必须时才上洗手间。我想你已明白这些做法的用意了。避免模糊地带享受真正休息许多人会在专注力模糊地带的马拉松里度过一个个工作日。这就是他们为何要花7-8个小时才能完成90分钟的实质工作。他们的工作缓慢而低效。工作时间里也充满各种分心事务和干扰因素。他们很晚开始工作,又经常早早结束。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处于半工作状态。与其每天在模糊地带跑着马拉松,何不在真正的工作与休息状态间清醒转换。即使你只工作一半甚至更少时间,这种做法也更有效率。你不必从一个专注时间块立即进入下一个。完成一个专注时间块后,请好好庆祝你的成就。再评估一下当前工作进度。融入那时的能量状态并看看自己感受如何。如果你仍感到警醒且充满能量,可能就只需要一小段休息。花上5-10分钟放松一下,去趟洗手间,吃些新鲜水果。之后再自由投入下一个专注时间块。若你感到疲劳,吃点东西和/或小睡一下就是不错选择。若你想要些身体上的运动,就出去散步或做些锻炼。若你想获得情绪上的恢复,可以冥想一会儿,参与社交,或读些激励人心的文字。你该休息多长时间?让它长到直至你准备好完成另一轮的专注工作。有时你可能只需几分钟。另一些时候休息两三个小时也许更明智,尤其是在前一个专注时间块特别耗神的情况下。在两个时间块之间,请寻找会让个人能量得到更新和恢复的方法,直至你准备好处理下一个专注时间块。请尽力别在休息期间处理模糊地带的任务,比如处理邮件,因为这更有可能使你感到筋疲力尽。我推荐把各种小任务打包放进其专属的专注时间块内(包括处理邮件这种事务)。但如果只是偶尔快速查看一两分钟邮件,也许影响就不大。但永远别在专注时间块内长时间查看邮件,除非它对完成这块时间内的工作至关重要。请意识到即使你全天只完成一个专注时间块,你已完成的工作,仍然和一个典型美国办公室工作者在8小时全天工作日中,完成的实质工作一样。若你只完成了两个时间块,也两倍于大多数人的工作效率。在极其高效的日子里,你有可能完成5或6个时间块,这已经如同在一天内完成了常人一周的工作量。一天内完成一周工作我人生中最高效的时期之一,是干着游戏编程合同工作的时候。在那期间,我常会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中午,休息一小时吃午餐,再从下午1点一直工作到5点或6点。但我喜欢把工作细分成更短的专注时间块,以求注意力上更深度的集中。每天开始时,我会定义好接下来想抵达的工作里程碑,比如一小列想添加的游戏新功能。然后在工作日记(就是日用笔记本)上制定一系列行动步骤。有时若行动步骤显而易见,就不必麻烦自己写下来。之后我会按照列表来编程对应条目。最后再编译软件,测试程序,修补漏洞,调试安装流程,直到自己满意。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里程碑会用去我大概45-90分钟。由于是编写游戏,测试程序的过程就意味着我得玩玩游戏,以检验新添功能,还有游戏的整体流畅性。测试阶段其实为我的大脑在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之外,提供了很好的休息方式。当我完成这样一轮工作后,便有一种略感美好的成就感。我可能短暂休息一下。然后制定一份新列表,再重复此步骤。只是一个早上,我就能完成几轮这样的工作,或许会有三轮。下午我会再做几轮。我的游戏项目在此期间进展十分迅速。每天我都会添加众多新功能。通过这种工作方式,我只用几天就能创作一个新游戏的完整原型。使用今天更加便利的开发工具,这种工作甚至能进展得更快。每天午餐期间,我会彻底休息以恢复个人的思维精力。我很少跟同事一起吃午餐。通常我都是自己带饭,但会离开办公室用餐。我喜欢开车到附近的一个公园,靠着树坐在草地上,独自一人静静吃饭。我会忘掉工作,只是尽情放松。吃完饭后,我便躺在草地上小睡20分钟,或是两眼盯着天空,全然出神发呆。我还很享受吹过的微风和周围的鸟鸣。我会给用在编程工作上的大脑回路一段非常放松的休息。之后我再回到车上,返回公司,在下班前再来几轮专注工作。测试、训练、实验期待你也将真正喜欢上它假如对于中间有休息时段,并交替进行的专注时间块,你不太习惯这种工作节奏,可能就需要练习这种方法一段时间后才能习惯。一旦尝试过这种酣畅工作的状态,我期待你也将真正喜欢上它。在大约90分钟内完成全天工作,不仅高效,也使人感到充满动力和能量。一旦你跟上了工作速度,以90分钟为一轮的工作时长通常都很适用。不过你也许发现像45或60分钟为一轮的较短时长更适合自己。你也可能发现面对不同类型的工作,适宜选择不同时长为一轮。有时只要感觉良好,我会一连工作2.5小时(或更长时间),尤其在写作新文章时。有些人喜欢有着固定休息时长的固定专注时间块,这样一切事情都有设定好的时长。他们会坚持在设定好的时间点,开始和停止工作。有证据表明,若你的专注时间块每天都一样,能够帮助大脑优化其表现水平。例如,你可以在早上5:30-7:00, 8:00-9:30, 10:30-12:00, 下午1:00-2:30, 3:30-5:00分别设定好专注时间块,这能提供五个90分钟为一轮的专注时间块,每两块中间还有长为一小时的休息时段。这将是极其高效的一天,看得出你一天就能完成一个典型美国办公室工作者一周的实际工作量,但你总计只工作了7.5小时。另一些人则倾向于更有组织的工作方式,根据个人能量水平,来决定每个专注时间块和休息时段的长度。这就是我大部分时间采用的工作方式。一种适度但依然高产的工作安排,可能是每天完成三个专注时间块。用这种方式,你可以很容易完成大量工作。许多顶尖创意工作者每天只工作3-5个小时,但在那期间,其工作状态会深度专注并毫无干扰。你不必屈服于传统文化的偏见,认为每天工作8个多小时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多产。对体力劳动和一些重复性任务而言,这也许是事实。但它不适用于知识型工作者和创造性工作。很多人都可通过短时间内高能量,冲刺性地专注工作,享受到惊人的流畅创作状态,并取得伟大成果。请让自己也试试这种做法,之后你可能永远都不想再回到,那类漫长又毫无效率工作日的模糊地带。您的头条速递已经到达UC从兴趣,发现乐趣广州优视网络 (C) 2017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0号增值电信服务经营许可证:粤B2-粤ICP备号家长们总是感慨时间不够 看看人家如何规划|碎片化|选题|规划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家长们总是感慨时间不够 看看人家如何规划
  (原标题:谁不是一边感慨时间不够,一边挥霍着时间呢)
  本文来自《》新浪博客,查看请点击。
  昨天,我辅导娃的数学,厚厚的一本数学辅导书,352页,总算写完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真是有几分满足感,今年的计划又顺利完成了一个!
  前几天,有妈妈问我,又是工作,又是做公号,又是带娃,时间怎么安排得过来的,我想说,其实不难,只要做好规划就好!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但是,只要你的规划做得好,你的时间利用率就会比别人高,相应地你做的事情也会比别人多很多!
  来个简单的公式,假设你每天能把发呆、打游戏、刷朋友圈的时间节省下来,每天只要能节省1小时,一年就是365个小时,按照一天工作、学习8小时来计算,那你就会比别人多出了45.625天的工作和学习时间!也就是比别人足足多了一个半月,这种差距是惊人的!
  一、提前准备,做好规划
  我曾经的时候也不是那么有计划性,特别上大学,事情少,整天就上上课、看看书、打打游戏,比较的浑浑噩噩。但是等过了一年半载后发现,身边那些同学,有的啃完了GRE的红宝书,有的考研资料都复习了一遍,有的已经有了很光鲜的实习经历,而我什么都没有!没有计划性的后果就是,你每天会比别人少奋斗一点,少收获一点,当时不觉得,但等到忽然有一天,你才会发现原来你和别人的差距已经很大很大 …
  因此一个成功的人士,你可能看到TA的智慧、TA的魄力、TA的运气,但你可能不会留意到,TA的计划性一定也很好很好!
  做好计划,首先你得有一个定期的规划。我刚来美国工作的时候,我的大boss就对我讲,
  “你现在的这份工作就像一所学校,终有一天你会从学校毕业,所以你要时常考虑,这所学校能带给你什么?你在学校里又学到了什么?需要给自己一个规划,哪些知识是你需要学习的?准备花多长时间学到这些知识?又准备怎样去学习?只有这么规划好了,你的人生才会越活越精彩!”
  老板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高中时候他的目标是本科伯克利,上了伯克利后他的目标是硕士斯坦福,上了斯坦福后他的目标是去创业公司,公司被成功收购后他的目标是当部门一把手 … 当他有了目标后,就会为这个目标做很多准备,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这样他的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顺!
  后来,在老板的鼓励下,我也养成了制定目标,定期做规划的习惯。比如说做公号,其实写一篇文章真正动笔的时间估计1个多小时,但最难的地方在于选题、素材,在没有选题和素材的时候,真有种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的感觉,可能死憋个3、4个小时都憋不出来,就算硬憋出来的东西也都是干巴巴的嚼之无味。所以绝对不能到了要推送的前一天再开始倒腾选题,那就迟了,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找选题,搜素材,效率一定会很低很低,时间也会很浪费。
  而我会提前做好规划,比如我建了一个素材库,把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事例都记录下来,憨憨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搜到了什么好的资料,都会保存在我的素材库里。平时我也会读很多教育书籍,还专门有个本子记录读书笔记,之后再建立一个索引的关键词。这样我写文章就会比较轻松,需要用的时候,直接通过索引搜一下我的素材库就好了,找到素材后动笔写写就容易许多。
  此外,我一般周末都会在手账上写好下周的选题,因此我每天安排得都比较井井有条,晚上10点钟等娃睡觉后开始我写公号文章,因为有之前的积累,所以一般能做到1个多小时出草稿,再花1小时检查修饰编辑一下,这样就比较笃定,不会出现推送前的手忙脚乱!
二、利用碎片化时间
  我们理想的学习工作模式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做,当然对小孩子而言,是应该这样教育的,他们容易分心,所以得做完一件事情后再做另外一件事情。
  但是,对于大人的话,这种模式就太过于理想化了,根本不可能!就拿我工作来说,编程编的好好的,会有人请你帮忙解决问题,然后刚想回到座位上继续编程,接着又有测试部拿着bug过来要我调试。而且还会夹杂着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该给娃报名啦,该去网上买本书啦,该交个水电煤气费啦 … 很多很多的这种琐事,看起来事情不多,但是当工作忙起来的时候,这些琐事夹在一块真会让人有种抓狂的感觉!
  这时候光有计划性还不够,得学会安排任务优先级了,而且还要调整一下任务执行的时间。
  比如我教娃数学,这个是最高优先级,不能耽误,于是我先把自己的事情放一放,先给他讲今天的数学主题,然后布置题目给他做。小家伙做题一般需要个30多分钟的时间,做完后我再给他检查和讲解。
  看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任务流程,但其实孩子做题的30分钟的时间父母是可以利用起来的,我就把这段时间称之为碎片化时间。虽然这些时间都比较零散,不规律,而且有时候还容易被打断。经常娃做作业的时候会问你问题,因此你还得去支持一把。但是如果把每个任务的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的话,这个总时长还是很可观的!
  像我在陪憨憨做作业的时候,也会捧着一本书在学习,一方面娃看我认真学习会促使他好好写作业,另一方面30多分钟的碎片化时间足够我看完一个章节了。其实很多时候,我写公号的素材积累、还有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这种碎片化时间完成的。因此对我来说,辅导娃功课和自我学习是可以完全并行的,这样时间利用率才能最大化地提高!
三、给孩子制定规划
  对孩子的规划和我们父母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前面也说过,孩子因为容易分神,不适合多线程地并行工作,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完成比较好。所以,对孩子的规划,最好是按照学科来分,每个学科你指派一本书做为一个长线任务。
  比如说上学期末憨妈和我发现憨憨的英语阅读有些问题,虽然小家伙读的东西不少,但是很多都停留于泛读阶段,有点不求甚解,这带来的问题他阅读后的理解是不够好的,文中反应了什么主题,你有什么感悟,这些他通常答不到要点上。
  发现问题后,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找兴趣班做额外的辅导,要么就是选教材然后自己教。我们选择的是后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找一套好教材,然后跟着按部就班地学,一定能把孩子的阅读水平拉上去的,再说了,先教个几个月,如果学的效果不好再找老师也不迟。
  结果我们选了一套阅读理解的教材,从3年级做起,每天2页纸,1个月就做完了3年级的内容,然后又花了2个多月把4、5年级的内容也都做完了。上个礼拜老师和我们一对一的家长会,他告诉我们,说娃的阅读理解在班级里是最好的,刚刚进行的阅读能力测试,4年级憨憨的阅读水平已经达到了6年级的水平,这充分说明我们4个月的突击是很有效果的,当时心里听了不免有几分小得意。
  ps。 关于阅读理解提高,我以后会写心得的,您等我推送呗!
  因此,教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做好规划,按部就班地去做,坚持个4、5个月,你一定能体验到显著的效果!
  半年前看到一首小诗,很是感触,将这首小诗送给你们,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时区里,节奏刚好!
  纽约比加州早三个小时,
  并不意味着加州的节奏比纽约慢。
  有人22岁毕业,
  但等了五年才有了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成为CEO,50岁英年早逝。
  而有人50岁成为CEO,享受天年到90。
  有人仍然单身,而有人已经结婚。
  奥巴马55岁退休,而特朗普70岁开始。
  毫无疑问,每个人在这个世上的工作都基于自己所在的时区。
  你身边有人可能看起来跑在了你前面,有的似乎在你后边。
  但是每个人都是在他们自己的时间里,跟自己赛跑。
  不用嫉妒他们,也不用嘲弄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而你有你的时区
  生活,就是等待在恰当的那一刻行动,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晚
  你也没有早
  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你的节奏刚刚好。
责任编辑:潘程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7029人已测试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3789被浏览595091分享邀请回答8891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9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克猎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