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哪些角色行为强化属于强化

家庭功能的强化对体育有什么影响?_百度知道
家庭功能的强化对体育有什么影响?
社会学作业,大概800字左右。...
社会学作业,大概800字左右。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家庭功能的强化对体育的影响
家庭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体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家庭和谐为中心、追求公平和公正、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等理念极好地顺应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家庭体育与和谐社会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它倡导&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家庭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追求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公平观的建立.其教育利于社会安定有序局面的控制,其文化倡导社会的诚信友爱。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功能开始淡化。1.社会化功能开始淡化。在当今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有效的或者有效能的社会化主体,父母很少经过明确的训练来对孩子进行社会化。今天的社会化越来越成为学校,专业性服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责任。一个刚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孩子,会被送到幼儿园里,在那里接受教育。他们一整天都在学校生活,与老师同学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到晚上才能见到父母并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并且网络社会也在人的社会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人们在网络上与他人谈话时,他们慢慢学会自己的角色,并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着角色所赋予他们的责任,从而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中国传统的养生习惯是&静&,这一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家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变化的,社会潮流、传统文化及家庭成员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都影响着家庭体育的实施。加上对群众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制约了人们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顺应社会和时代潮流,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担负重任,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必须发生根本改变,更新观念,体育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应走出去把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扩大到学生的家庭,改革活动课教学模式,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使其了解学校体育活动课的情况,以便家长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拓宽体育教育环境,营造一个身体锻炼的良好氛围.
学生在学校内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学校体育必须向家庭延伸&特别是我国在实施五天工作制以后,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增多,因而形成了以学校体育为主!以家庭!社区体育为辅的一体化模式&为了实施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学校可通过建立家长联系薄!联系卡!学生定期交一份自我小结报告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又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学校的体育观念是一部流动的发展史,应与家庭体育紧密相连。一个人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养成的,是长期教育的结果。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使终身体育观念变成人类的共识,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养成健身意识和习惯。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带动整个家庭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去,从而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同时,由于家庭体育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强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容易地坚持体育活动。可以说,家庭体育又为学生实践终身体育观念提供了便利。因此,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生成能够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同时,家庭体育又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问题详情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
悬赏:0&答案豆
发布时间: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构建理论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4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一位家长总结出的自闭症家庭训练“十法宝”  不服不行!
我的图书馆
一位家长总结出的自闭症家庭训练“十法宝”  不服不行!
家庭训练是每一个自闭症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少父母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一位自闭症家长在孩子逐渐独立之后总结出的家庭训练教育原则,希望能让众多的家长和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一、言出必行,行出必果的原则  1、不要随意提要求,注意动机和必要性;  2、提的要求孩子一定能做或者可以帮助他一起做;  3、提出的要求一定要让孩子做到(不要提无谓的要求);  4、不要一直重复;  5、不要靠语气让孩子 听话。  和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1、学会目标的分解,有步骤有计划的前进;  2、接受孩子逐渐改变。不要“一刀切”认为不是好的就一定是坏的;  3、塑造法的运用,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三、强化原则  1、多发现孩子好的方面,及时给予关注和奖励;  2、动用好孩子喜欢的和孩子想做某件事的时候;  3、让孩子做出选择,提升孩子的选择能力;  4、制造强化效果;  5、注意强化时机。  强化是核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如果没有强化就没法教孩子。家长要注意很多时候不小心就给予了错误强化。强化有正负强化,惩罚有正负惩罚。给予喜欢的是正强化,给予不喜欢的是负强化。拿走一个不喜欢的叫负惩罚。强化是让让孩子的某一个行为持续出现了。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就是有强化物了,当孩子有喜欢的东西时就是有强化物了。强化效果是指需要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而不是你认为这东西好玩就是强化物。强化过程中提高孩子的选择能力很重要,当孩子选择出喜欢的东西时,即提高了选择能力对给予了强化物。四、投其所好的原则  1、利用孩子的兴趣和喜好;  2、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入手;  3、做孩子正在做的,不要粗暴打断,而是想办法先和他玩,培养共同专注。  动机是学习的源泉,没有动机的活动是持续不下去的,除非强迫。与孩子关系的建立,建立到什么程度是你的能力。比如在公交车上,孩子在看窗外,你粗暴打断他问他问题然后要求他答,可以吗?可以。但不好。你可以以第三者旁白的身份给他讲述,尽量跟踪他的目光描述他看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问你的问题那是你的权力,他答不答你的问题那也是他的权利和自由,而你如何运用他的兴趣与他共同专注则是你的能力。五、不“重视”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转移注意力的原则  1、当孩子出现不希望的行为时,不要太紧张、太着急或表现得无可奈何;  2、学会转移孩子注意力;  3、学会让孩子行为没有发生的时候给予关注;  4、学会当行为发生时,让孩子用正确方式表达出来。  不关注不等于不管,避其锋芒,绕道而行。从而让其行为消失在无形中,并在下次时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判断。六、丰富的课余生活的原则  1、多和孩子玩,我们的孩子,不会交不等于不愿意交流,不愿意交流并不等于不期望交流;  2、安排好一天的内容,减少空闲时间;  3、多带孩子出去玩,不要整天在家里;  4、享受一个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  孩子应有的快乐不能因为有自闭症而消失,相反快乐的生活才能快乐的学习。丰富的课余生活能减少行为的发生。七、尽量多的视觉提示原则  1、视觉辅助;  2、设置日程表流程表;  3、图片交换系统/沟通簿;  4、转接板;  5、象征性强化物(做对什么奖一朵花,几朵花换一个强化物);  6、社交故事(用第三人称写,不是第三人称的“他她”而是这个小朋友喜欢的人物,如超人、喜羊羊等)(内容更简单是一种提醒如安静,深呼吸三次,走到家静的地方等。)  视觉是自闭症认识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断,发挥优势避免短处。八、目标明确的原则  1、设定明确目标;  2、明确强化标准;  3、根据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或变换  目标明确才有了方向,有计划才能逐渐的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灵活是必要的,个别化是肯定的,强化是必须的。 九、规则与技能并重,知识次要的原则  1、文盲也可以正常生活;  2、成人和成材;  3、规则比技能重要,技能比知识重要。十、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帮助原则  1、及时的帮助孩子,让孩子理解你要他做的是什么。(指令发2次,给予等待的时间,还没理解就要帮助他);  2、及时帮助孩子,减少孩子的挫败感;  3、给予的帮助不多也不少,是有效的;  4、分清哪些是辅助,要尽快消失。  辅助是学习的重要工具,要用好。但不能完全代替也不是永远辅助,要尽快消失。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负强化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负强化定义
负强化强化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和负强化。
负强化负强化
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
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斯金纳提出的分为两种类型:和负强化。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积极行为预期增加或者已经增加,为了巩固那些已经增加积极行为,撤销原来的那些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带来的痛苦。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
负强化理解
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 ThyerLaura和L.Myers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
负强化心理学界的混淆
俞文钊在其《管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与手段不同而已。”该段文字的标题为“负强化——惩罚的应用”,全文所描述的是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显然,这里从对概念的理解到具体操作程序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章志光在分析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时说:“他们也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负强化概念的人,这一句话非常容易误解,会错误地以为负强化就是惩罚。
在解释强化概念时认为,“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对有机体有伤害性的噪音、强光、电击等”。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让人费解。如果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很明显,以后就会减少相应的反应,那应该叫“惩罚”;而如果排除噪音、电击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则能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这确实叫“强化”。
指出:“负强化的目的也是增加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它是通过预先告知员工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绩效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来促使其按照要求行事,以便减少或者消防某种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改变后的行为再现和增加。负强化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在员工没有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时采取负强化,是一种控制行为的抑制性措施。”这段话前面谈论负强化促进行为,后面谈论负强化抑制行为,因而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
负强化企业管理学界的混淆
张德认为:“奖励是一种正强化、正激励……而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负激励,是对非期望行为的一种惩罚,即剥夺其一部分物质的和精神的利益。”这里对负强化、惩罚、激励、奖励与正强化概念的混淆是很明显的。如果奖励就是正强化、惩罚就是负强化,那么有必要制造那么多同义反复的概念吗?况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奖励与惩罚要比强化概念好理解得多。
谭融指出:“当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佳,甚至在工作中违反组织规章时,组织系统便对之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抑制和消除此种行为。这种惩罚措施便发挥着一种负强化的功能……所谓负激励则是对违背组织目标的行为所给予的惩罚。”显然,他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企业管理学界对负强化的混淆有很大的危害,它导致一些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在惩罚工人的某些行为时错误地以为自己是在实施负激励;而基于负强化的一些科学方法却被忽略了。负激励是许多国内企业管理的书里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不知道它与惩罚、强化和激励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混淆启示我们,使用概念必须严谨。
负强化含义
可以从概念中正与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认识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
负强化“正、负”的含义
首先要明白概念中“正(positive)、负(negative)”的含义。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正惩罚: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负惩罚。BruceA?ThyerLaura和LMyers认为:“口语上,正强化可以贴上奖励的标签,当一个结果呈现,而自此以后该受到奖励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就发生了正强化。负强化可以被解释为解脱,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由移走不愉快的事物构成,该行为以后就被增强了,那么这就牵涉到负强化。当一个行为的结果由呈现令人厌恶的东西构成,那么就发生了正惩罚,它以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结果。……负惩罚包含移走令人愉快的事物,它以未来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结果。口语上将负惩罚看做类似于罚款的操作”。负强化是好的,人们向往的,而惩罚是不好的,人们力求回避的。因此不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负强化从行为与结果关系考察
BarrySchwartz将效果律(lawofeffect)作为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效果律研究的焦点是行为和它的结果、反应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确认四类行为—结果关系类型。一是行为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种关系叫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二是行为产生消极的结果……这种关系叫惩罚(punishment)。……三是行为导致已经呈现的刺激结束或移去,这种关系叫负强化或逃避(negativereinforcementorescape)。……最后行为可能防止消极事件发生。”[7]从行为与结果关系看,正强化、负强化、回避等都将导致行为反应的增加,而惩罚导致行为反应频率降低。
负强化从对强化物的操作进行区分
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解释特定事件能够增强条件刺激引发条件反应的趋势这一事实,这些事件就叫强化物。强化物可以分为两类,HowardH.Kendler指出:“区分两类强化物是有帮助的。正强化物,如食物,由于它的呈现增强一个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负强化物,如一阵风或电击,由于它的结束而增强联结。”[8]负强化物是厌恶的刺激,正强化物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它们是发挥强化作用还是惩罚作用取决于怎么操作,强化物和厌恶刺激与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表格来区分: 给予取消[CM4-3]强化物正强化负惩罚厌恶刺激正惩罚负强化为什么强化物能够起作用?心理学家提出四种假设:(1)初级强化物能满足饥渴及其他基本生理需要;(2)普利迈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每个人在任何时候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行为偏好等级,等级越高的行为作为强化物的力量越大;(3)不平衡假设(disequilibriumhypothesis),如果对一项活动的进入或接近受到限制,那么该活动就能够成为强化物,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将具有强化能力;(4)已知的强化物是通过在大脑内部发生效应而起作用的。已有研究表明,不平衡假设能对强化物为什么起作用提供较好的、全面的解释[9]。这里讨论的是呈现的强化物而不是撤除的厌恶刺激为什么能起作用,但是,如果撤除厌恶刺激能实现以上四个假设,那么这种操作就一定能够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负强化国内学者对负强化的理解
吕静主编的《儿童行为矫正》一书对负强化及如何运用负强化进行儿童行为矫正有系统的论述,该书认为,“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和正强化在行为真正开始增加以前,需要有正强化物与良好行为的多次配对出现一样,负强化过程中,也需要多次使用厌恶刺激,待良好行为出现后,再予撤除”[10]74。因此对于负强化而言,厌恶刺激(或者惩罚)总是先于强化而存在的。当然不是任何负强化过程都得先人为主地给予厌恶刺激或惩罚,如自卑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状态,经过努力取得成绩后个人不再感到自卑,这个过程没有人为地呈现厌恶刺激,但它是负强化。
负强化应用
负强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如果小孩的行为不符合要求,可以取消他的某些权利,如不准他玩、不准他参与某项活动等——这是实施负惩罚;当他的行为符合要求时恢复他之前丧失的权利——这是实施正强化。如果小孩容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这时可以结合惩罚和负强化培养一种替代行为,例如,先教导他实施好的行为,这时小孩有两种选择,当他表现不好的行为时给予像打屁股之类的惩罚,而表现良好行为时,不仅可以避免惩罚——负强化,还可以获得奖励——正强化。吕静指出:“负强化法是通过逃避和回避两个过程来实现其效果的。”
负强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有些企业在绩效反馈过程中,让那些绩效差的人在员工大会上检查自己的不足——这实际是一种惩罚,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得到了负强化;有些企业让绩效好的人在员工大会上谈成功的体会,给予表彰——正强化,而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就受到了负惩罚。这里的负惩罚给员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因而与正惩罚相比,人们更乐于接受负惩罚。在运用正惩罚的时候必须指明正确的行为,这时才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负强化一定产生激励作用吗?如果负强化物是对上班迟到的批评,这时负强化只是强化了员工按时上班的行为;如果负强化物是丧失参与决策的权利,这时负强化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负强化能否发挥激励作用取决于负强化物的性质,如果负强化物具有激励作用,那么负强化就具有激励作用。
负强化案例
案例1: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做做停停,爸爸妈妈对于孩子这个缺点无可奈何。但是孩子又非常喜欢看电视,常常因为看电视又影响做作业的质量和速度。结合这两点,我告诉家长,以看电视作为惩罚的刺激物,只有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只有孩子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会给他看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恢复看电视的过程就是负强化。
案例2:班级里有几个同学总是养不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同学们都在认真朗读时,他们都会在一边摆弄小东西,或者独自做其他事情。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之后宣布,如果被老师发现你没有读书,就会在下课时取消课间休息时间,抄写课文的规定段落。而且不和学生讨价还价,一旦发现,课下及时进行惩罚,多次之后,这些学生为了逃避课下的段落抄写,课堂上读书的自觉性和意识逐渐提高。 当罚抄成了常态,习惯改好以后,就不用罚抄了,不用罚抄的过程就是负强化
使用负强化注意要点:
A、必须与惩罚配合起来使用。没有相应的简单明确的惩罚措施,孩子逃避惩罚的行为就不会出现,也就不可能形成负强化。
B、必须应用于良好行为的建立
很显然,负强化和惩罚同样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使个体表现良好行为,以避免厌恶的刺激;同时还使犯错者改过自新,表现出良好行为。因此,负强化主要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出现或维持。
C、负强化如果想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情况下。就是无论任何时候,我的惩罚都是一致的,而且对待任何同学都是一样的,对待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出现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D、负强化同时要求具有及时性,但孩子行为改善,不能在间隔一段时间后才给予撤销相应的惩罚。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能够及时执行既订处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不良行为”与“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心理学会是由中国心...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9部门印发意见:强化家庭责任 扶养留守老人
&&& 记者日前从民政部举行的2018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全国老龄办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强化家庭和子女在赡养、扶养留守老年人中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义务,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在维护留守老年人权益中的基本职责,建立健全家庭尽责、基层主导、社会协同、全民行动、政府支持保障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 意见提出,家庭是农村留守老年人赡养和关爱服务的责任主体。子女或其他赡养人要依法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扶养人要依法履行扶养义务。子女或其他赡养人、扶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留守老年人,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意见提出,村民委员会要在县乡两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下,加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内留守老年人基本信息摸查,以电话问候、上门访问等方式,定期探访留守老年人,及时了解留守老年人生活情况,将存在安全风险和生活困难的留守老年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村民委员会要及时通知并督促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予以照顾,同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记者 潘跃 来源:人民日报)
技术支持:招远市信息网络中心数字金都工程部
网站标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色行为强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