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六字诀 水升泉底动作动作期间要换气吗

当前位置: >
  预备势与起势&
  两脚开立要平行,周身中正身放松,&
  舌抵上腭膝微屈,竖脊垂臂微含胸。&
  掌指相对托至胸,翻掌下按与脐平,&
  内旋前拨臂成圆,收至肚脐心清静。&
  嘘字诀&
  松手转身脚不动,单臂抻展眼圆睁,&
  配合口吐嘘字音,嘴角后引圆口型。&
  动作缓慢不出声,调理气机经络通,&
  呼吸均匀深长细,疏肝明目身轻松。&
  呵字诀&
  提掌斜插手并拢,屈肘缓慢捧至胸,&
  转掌下插吐呵音,拨掌屈膝息莫停。&
  屈伸旋转常运动,上肢关节增柔性,&
  舌体上拱泄浊气,调理心肾强功能。&
  呼字诀&
  转掌向内与脐平,掌对肚脐慢收拢,&
  两手外展吐呼字,口唇轻撮成圆形。&
  掌心对脐距相等,开合自然促涌动,&
  气从喉出健脾胃,消食导滞病不生。&
  两掌上托至膻中,顺势立掌展肩胸,&
  藏头缩项依次做,推掌伸项肩放松。&
  口吐字掌推平,门牙对齐留狭缝,&
  亮掌旋腕收双臂,清肺壮筋全身轻。&
  吹字诀&
  松腕摆臂一字平,掌贴腰眼下滑行,&
  口吐吹字手前摆,掌心向内与脐平。&
  吹字与肾相对应,动作自然莫僵硬,&
  两手对腰摩腹部,预防衰老增功能。&
  嘻字诀&
  掌背相对提至胸,外开上举成弧形,&
  屈肘下按吐嘻字,气出槽牙边隙中。&
  提肘带手要轻松,配合吐音做降升,&
  嘻对三焦作调整,调和全身气血通。&
  转掌内收身放松,虎口交叉按脐中,&
  轻浮肚脐做静养,深长呼吸作调整。&
  形松意充心清静,练完定要收好功,&
  引气归元揉按腹,顺逆旋转六圈停。
相关养生资讯正确掌握发音口型是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关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正确掌握发音口型是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关健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健身 气功 六字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转载资料来源: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   作者:山 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如何练好健身气功 六字诀的十二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六字诀简便练法
六字诀功效神奇,但功法并不神秘。六字诀的练法有很多种,而最简单的练法是不拘形式,无论行立坐卧,只要长长地吸气,然后按照口型缓缓地呼气吐字,注意鼻吸口呼,即可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用于健身,每个字按相生顺序(嘘、呵、呼、呬、吹、嘻)吐纳六遍左右;用于治病,对应字加练十几遍,或单练相应字即可。当然,这样练仅为方便之用,效果不为最好。
效果更好而又极其简单的练法是站功,先两脚与肩同宽微屈膝站立、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再稍屈膝下蹲,屈肘,两手在腹前如抱球状,两掌心对着肚脐。然后深吸气,吸气后闭气一会儿(暂停呼吸,以不感憋气为宜),而后按照口型缓缓地呼气吐字。吐气尽再深吸气,闭气,呼气吐字。练完一个字后站起身,以两腿微屈站立为宜,两手收至腹部,两手相叠轻按肚脐,缓缓地吸气、呼气。吸气时提肛缩阴,意想气入丹田,呼气时不吐字,全身放松即可;也可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如此稍事休息后再练下一字,注意吐嘘字时要双目圆睁,吐完字后再两眼微闭,练其他字时要始终微闭双眼。练功过程中口中会生津液,这可是养生保健的良药,将其吮至舌根,咽入丹田。全部练完后再如上稍事休息,而后左右两方向轻揉肚脐各六圈,再以脚尖为中心左右转动两脚各六圈,睁开双眼收功即可。
效果最好的练功方法是站势动练法(动功),动功动静结合,不仅可以达到以上功法的功效,还可以有效地导引经气运行,进行肢体锻炼,因而效果更好、更全面。
六字诀站式动练法及注意事项
1、预备势: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
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
二、嘘字功 调治肝胆
1、发音:嘘,音虚(Xū),为牙音。口型为两唇微合,嘴角后引,舌后部稍抬起,上下槽牙间有微缝,槽牙与舌头两边也留有微缝,呼气吐字时,气主要从上下槽牙的两边与舌头的缝隙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槽牙处。
气流振动源是指呼气发音(吐字)时气流遇到阻击而产生振动的部位。气流在此产生的振动会向外及向内传导,向内传导时某些口型的发音会使某一脏器产生共振。如按照上述口型发音时气流在上下槽牙两边产生的振动会引起肝脏产生共振,并激发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促进肝脏及肝经气血运行,排出病气、吸纳真气,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出声(声带不振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为单纯振动,我们可将这种振动称为清音;但在吐字出声时,由于声带首先产生振动,然后才是如上所说的气流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实际产生的是混合振动,因而古人将出声时的发音称为浊音。对于浊音的效果古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浊音的作用重在泻,清音的作用重在补。吐字发声时会需要更强的气流来带动声带,更强的气流会加大排泻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浊音的效果不如清音,因而主张练习六字诀宜用清音,即吐字不发声。
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发声时更容易体会得到,因为这时没有声带振动的干扰。练习发音时细心体会气流振动源有助于矫正口型和发音准确。《六字气诀(六字真言)》(见附录五)将气流振动源称为发音着力点,要求在练习六字气诀时也要细心体会发音着力点。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微屈膝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手指自然伸直。然后两脚大趾抓地,吐气发嘘字,两眼圆睁,两手上提至胸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趾甲后内侧进入肝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肝脏。继续呼气吐字,两臂向上及左右展开,两手伸直,肝及肝经中的病气随两手展开之势向外排出;呼气尽,闭眼,缓缓吸气,两臂内收,两手向下捋胸部至小腹部,再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膝下蹲,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自然下垂后,两手收回脐部,抱太极按于肚脐,稍事休息。呼吸自然,也可意守丹田,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可做六次呼吸后,再练下一字。
4、动作特点:肝属木,喜升发、条达,故嘘字功动作向上、舒展。
5、作用:嘘字功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目疾、胸胁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并可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
三、呵字功 养心降火
1、发音:呵,音喝(Hē),为舌音。口型为两唇张开,舌尖抵两齿,舌体抬起,呼气吐字时气从上腭和舌面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舌根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呼气,屈膝下蹲,两掌外分、再靠拢(两掌小指、无名指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如捧物状),两掌高约与肚脐相平。再吸气,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曲肘,两掌捧至胸前。接着两掌转成掌心向内,指尖向上,两中指尖约与下颏同高,再两肘外展至约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指背相靠。然后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吐气发呵字。两掌下插至约与肚脐平时微屈膝下蹲,吸气,旋掌使掌心向上,同时两掌外分,再收回腰间。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按、外分后收至脐前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心属火,因心火宜降不宜升,且手少阴心经出于心中而下行,故呵字功的特点是两手捧掌上提至胸后即翻掌下按,使心肾相交,心火下降温补肾水。
5、作用:呵字功降心火,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等心经疾患。
四、呼字功 调整脾胃
1、发音:呼,音乎(Hū),为喉音。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体放在中央稍微下沉,呼气吐字时气流从喉部经撮圆的唇部呼出。
2、气流振动源:在喉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下落置于两腿前,手心向内。然后两脚大趾抓地,起身呼气发呼音,两手上提至腹上部(脾),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端进入脾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脾脏。然后左手缓缓上举至头顶,用力上举,右手下按附应(注意力始终在左手),脾中病气随两手上举下按而排出;而后舌抵上腭吸气,左手下落、右手上提至腹部,同时翻掌心向上。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腿前,手心向内。然后吐字起身,两手上提,再右手上举、左手下按附应,要领与前相同,只是两手上举下按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六次。做完后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因脾气宜升不宜降,胃气宜降不宜升,而脾气升为主导,脾气升则胃气降,故呼字功的特点是一手用力上举,一手下按附应。
5、作用: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五、呬字功 润肺化痰
1、发音:呬,普通话读音为戏,俗音读丝,粤语读嘿,吴语读戏,唐韵也读戏,六字诀标准读音(正宗读音)为戏,本六字诀读为戏(X&),为齿音。口型为两唇和牙齿稍微张开,舌抵下腭,呼气吐字时气从门牙缝隙间吐出。呬为六字诀中唯一一个降调发音的字,因练六字诀呼气发音要拉长,故练习时呬发戏音时实际发出的音介于戏和谢之间,所以有的六字诀认为呬发谢音。谢音、丝音也为齿音,故发谢音、丝音对肺也有保健治疗作用。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门牙。
注意呼气吐字时两唇和牙齿不能张开太大,否则发出的音不是戏或谢,而是夏,就成喉音而对应五行的土即五脏的脾了,这就不符合六字诀呬为齿音对应肺金的基本原则了。
马礼堂六字诀关于呬的发音,有的资料介绍发夏音,有的资料介绍发谢音,但都要求口要张大或开口张腭,如此实际发出的音都为夏音,视频资料所发的音也为夏音。读者应以此为鉴,防止发音出错。&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腿伸直,两臂上提外展至两臂侧平举,再用力扩胸展臂,两手自然伸直,深吸气;而后呼气发呬音,两臂前摆内收至前平举,两手自然弯曲。肺及肺经中病气随呼气吐字、摆臂而排出。再吸气,两臂外展至侧平举。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内收至前平举后收回腹前,两手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肺吸入清气而主全身之气,肺气纳入及肺内浊气排出由呼吸完成。故呬字功的特点是两臂外展扩胸、深吸气以吸入尽可能多的清气,再呼气使肺内浊气从口排出、吐字摆臂使病气沿手太阴肺经从大指末端排出。
5、作用:呬字功可以清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六、吹字功 补肾益脑
1、发音:吹,音炊(Chuī
),为唇音。呼气吐字时两唇先稍撮口,舌尖轻抵上齿内侧,再变至轻抵下齿内侧,两唇稍后缩,舌微上翘并微后收。
2、气流振动源:在两唇。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伸直移至股后,手心向外,同时屈膝。然后起身,足五趾抓地,呼气发吹音,两手经身后上提内收,沿脊柱上提至肾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小趾下进入肾经,穿过脚底从腿内侧进入股后沿脊柱上行入肾。两手再沿肋部前移上提至胸前,掌心向下,接着两手下按至下腹部;而后吸气,两手沿腰部后移,手背向内按于两肾,再屈膝,两臂在股后自然伸直,手背向内。重复上式,做六次。收势自呼气发吹音后,两手收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肾属水,宜补不宜泄。故吹字功的特点是导引动作由身后而至身前,由下而至胸部,使肾水上升而滋补心阴,涵养心阳;导引动作再由胸部下按,使心火下降而温补肾水,滋阴扶阳。
5、作用:吹字功可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萎、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七、嘻字功 理气通络
1、发音:嘻,音西(Xī),为半舌音。口型为两唇及两齿先张开,舌体抬起使舌居中,发音时两唇及两齿闭合呈微张,两唇后缩,气流经舌尖到门牙后排出。
2、气流振动源:在舌尖和门牙之间。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同时微屈膝下蹲,两手自然下落于体前,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接着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臂呈弧形,掌心斜向上。然后呼气吐嘻字,曲肘,两手经面前收至胸前,两手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接着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掌心向外,指尖向下。呼嘻字的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手无名指端进入三焦经,随两手内收、下按之势经过臂、肩部进入胸部,再向下到达下腹部。如此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落、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后,两手收至胸部,相叠按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三焦实为脏腑的总和,有的观点还认为三焦还包括头部及四肢。故嘻字功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双手上举、下按,全身舒展。
5、作用:嘻字功通手少阳三焦经,而手少阳三焦经又交于足少阳胆经,因此嘻字功不仅可以调理三焦,而且还可以调治胆经及胆囊疾病。此外,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而嘻字功还可调理全身之气。嘻字功可治口苦胸闷、恶心呕吐、腹满膨胀、气短声微、腹痛肠鸣、腹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遗尿等少阳经疾病。
八、观照丹田 固本扶元
接上势,两腿微屈,两眼微闭,舌抵上腭,两手抱太极按于肚脐,意守丹田。吸气,稍用意提肛收阴(如憋大小便状),意想气入丹田,吸气后稍停再呼气,呼气不用意念,全身放松即可,也可自然呼吸。有时会感到呼吸停止,很久都不感到憋气(注意不要特意憋气延长呼吸,要顺其自然),或呼吸极其微弱,甚至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存在了,或自己的身体扩张到了整个宇宙。遇有这种情况不必紧张,这是练功达到一定境界的象征。若能经常并长时间达到这种状态,则是达到了与宇宙共呼吸的天人合一境界,可吸收宇宙能量,开发潜能,使身心得到修炼,创造生命奇迹。静炼最好5分钟以上,但不宜超过30分钟;也可意守丹田,数息(默数呼吸次数,也可只数息不加意念),数息36至180次。采用何种方式,以自己感觉适合为宜。如若口有津液,将津液吮至舌根,咽入丹田。
观照丹田可养气培元,调治全身疾病,益寿延年。
默念收功后,轻柔肚脐,顺时针转六圈;两手里外位置交换,再逆时针转六圈。然后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同时慢慢睁开双眼。再两脚尖分别点地,脚以脚尖为中心顺时针转六圈、逆时针转六圈,收功。
收势可进一步调理气机,从功态恢复到自然状态。
十、注意事项
全套功法可整套练习,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单练某节或几节。不练观照丹田收势可直接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慢慢睁开双眼。
动作要始终保持缓慢、舒展圆滑,呼吸均匀细长而不憋气。炼六字诀意念不要太强,稍加用意即可。
在正式练功前可以先进行发音练习,细心体会每一个字的发音振动源(着力点)。体会发音振动源有助于准确发音。正确的发音和准确的口型是练习六字诀的关键,通过正确的发音及口型而产生的气流及其振动可以激发相应脏器产生共振,并疏导、激发相应经络,扶正祛邪,排除病气,意念只起辅助作用。动作也只是辅助作用,因而练功时不必过于追求动作规范,但要做到发音及口型正确。口腔内不同的部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部位就是着力点(振动源)。体会着力点不是要练功者用力发音,而是要在练习中逐渐体会到这个部位,自觉感受这个部位,以保证发音的准确和内脏的和协共振。
六字诀也可以坐炼或卧炼而不加动作。坐练时盘腿而坐(如图单盘即可),也可自然坐于凳子上,两手扶膝或放于腿上,两眼微闭。坐炼及卧炼不加
动作时吸气应深吸气,并意想气入丹田。因只练呼气会在排病的同时排出脏气,久练会伤气,深吸气意想气入丹田可补充体内真气,并可扶正固本,即练功应注意吐纳并用。站炼时辅以动作除可辅助气的运行外,尚有锻炼肢体的作用,强身健体的效果更好,故站炼时应加以动作,但不必过于追求动作的规范及套路。
如稍有空闲或有不便,可根据需要只练一二个字,也可只呼气发声或默念,姿势不限,吸气意想气入丹田而不再加其它任何意念和动作。
吐字出声会增加外泄强度,治疗实病应出声,虚病不出声,保健练功不出声。初练需发音出声,以使口型及发音正确。熟练后可以根据需要只缓缓呼气而不出声,即声带不震动,只能自己听到气流呼出之音。
健身练功重复次数六次左右即可,不必刻意正好六次,以免过于注意次数而影响练功效果。春、夏、长夏(从小暑到立秋的时段,即暑期)、秋、冬宜分别加练嘘、呵、呼、呬、吹字功十八次,也可不同季节单练相应功法。脏器有病或有相应症状,应加练或单练相应功法,此为练功一遍,保健练功或较轻的病症一天练一遍即可;较重病症每天可练两遍,最好早晚各一遍,严重病患可中间再加一遍,以使疾病得到较快回复。
功法熟练后,不必再着意于动作及呼吸,顺其自然,动作与呼息浑然一体,气随意行,人在气中,病气自排,元气自盈,妙在其中。
用乐如用药
最简单的养生保健方法是呼气吐字都不必刻意去做,只在方便时听一听五音音乐,此虽不为练功,但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之法,正所谓“用乐如用药”。
听角调式音乐(木音)可养肝护肝,具有吐嘘字般的功效,此类音乐有《胡笳十八拍》、《春风得意》、《月光下的凤尾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江南好》、《草木青青》等。肝顺需要木气练达,如《胡笳十八拍》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亢盛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听徵调式音乐(火音)可养心调神,具有吐呵字般的功效,此类音乐有《紫竹调》、《步步高》、《卡门序曲》、《高山流水》、《喜相逢》、《百鸟朝凤》等。心气需要平和,如《紫竹调》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相配合,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兼有调心补肾的效果,有利于心脏功能的运转;听宫调式音乐(土音)可调整脾胃,具有吐呼字般的功效,此类音乐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汉宫秋月》、《月光奏鸣曲》、《鸟投林》等。脾气需要温和,如《十面埋伏》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听商调式音乐(金音)可补肺润肺,具有吐呬字般的功效,此类音乐有《阳春白雪》、《嘎达梅林》、《第三交响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阳关三叠》、《黄河大合唱》等。肺气需要滋润,如《阳春白雪》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听羽调式音乐(水音)可温肾补肾,具有吐吹字般的功效,此类音乐有《梅花三弄》、《梁祝》、《汉宫秋月》、《二泉映月》、《喜洋洋》、《小河淌水》等。肾气需要蕴藏,如《梅花三弄》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变徵、变宫是由徵音、宫音变化而来,不够稳定。他们更多地是作为色彩变化音,用来丰富和装饰五音,使乐曲变得柔媚、婉转,故以变徵、变宫为调式的曲子几乎没有。因而用来调理三焦的变宫调式音乐难以查到,在此不能列出,不过听一听轻松舒畅的音乐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呬的发音辨析
呬的读音在六字诀众功法中最为混乱,虽然呬的普通话发音为戏(X&),但健身气功六字诀及孙思邈六字诀等功法读斯(Sī),马礼堂六字诀读夏(Xi&)或谢(Xi&),六字气诀读戏(X&),还有人主张读嘿(Hēi)。
造成呬字读音混乱的原因是六字诀起源与发展初期还没有汉语拼音,汉字的读音是用其他两个常见字来标注的。由于时代的变迁,汉字的发音也在变化,而且不同地区口音差别也很大。例如,唐朝时期的汉语发音主要有“汉音”和“吴音”两大体系,前者比较接近现在的广东话和闽南话,后者比较接近现在的江苏话和上海话。宋朝时的官话(官方语言)是广东话、客家话包括闽南话。明代的官话是吴音,清代的官话(北京话)是东北旗人话和北京老话合起来的,现在的标准话接近清代的官话。而呬属于偏僻字,读音靠其他字来标注,结果是以讹传讹,使呬字的发音极为混乱。
尽管呬的读音混乱,但这些读音大都发齿音,发音时胸腔(肺部)有振动感,符合中医五行说的齿音与肺相对应的理论,因而这些功法虽然发音不同,但对肺都有保健、治疗作用。
不过,虽然它们都有保健治疗作用,但在效果上还是有差别的。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共同进行的六字诀发音呼吸法的音图研究,其试验证明,呬按吴音发音,即发戏(X&)音的能量集中区和共振频率远高于发其他音。这一点我们自己试验也能体会得到,两手扶着胸腔,用同样的气力发音,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发戏音时的胸腔振动远大于其他发音。
此外,六字诀起源和初期发展于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因而,唐韵(唐朝时的发音)应为六字诀的正宗发音。按照康熙字典的注解,呬的唐韵为虚器切,音屓(X&),即发音应为戏(X&)。另外,吴音为唐时发音的延续,呬的吴音发音为戏也表明唐时呬发戏音。
呬发戏音为正宗的结论,还可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胡愔撰写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得到证明,此文明确指出“肺之有疾,当用呬。”并说明了理由:“呬者,肺之气也,……能抽肺之疾,所以人之有怨气填塞胸臆者,则长呬而泻之,盖自然之理也。”胡愔所说的每当人们“有怨气填塞胸臆”时,会自然而长长地叹气而发出“呬”音,以发泄胸中的闷气,此处的“呬”音,应是深沉而长长的叹气声“戏”(声带不震动),而不可能是“斯”声或“嘿”声,更不可能是“夏”声。因为夏音不仅不符合胡愔的解释,而且夏为喉音,在五行属土,不符合六字诀呬为齿音属金的基本要求。我们自己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就能证明呬发夏音是错误的,两手扶着胸腔发夏音即会清楚地感到,发夏音的振动部位不在肺部,而是在脾胃处。
基于上述原因,呬字发戏音当属最佳选择,效果应最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字诀 水升泉底动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