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而不破 和而不同破

习近平今日上台一周年 政治手腕布局斗而不破
出身“红二代”的习近平,挟“根红苗正”中共正统之威,甫一登台,便雄心勃勃地连续推出多项令人惊讶的政策。一年来,从抓反腐到从严治党,从改进作风到厉行节约,从树改革旗帜到展示“中国梦”,从握牢军权到意识形态斗争以及“大国外交”、“周边纵横”……国内国际四面出击,不拘泥于常规,不按常理出牌,但有序有度,有张有弛,从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大员、一般常委一下子变成让人必须刮目相看的党及国家的总领,更见识了他谋势布局,斗而不破的政治艺术。习近平上位以来种种政治动作,彰显出他的红色江山接班人的政治抱负,他不仅要力挽中共政权于不倒,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命运,而且要重整朝纲,以期恢复中共建政之初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及足以团结人民公信力,扮演红色江山的中兴者。不过,习执政一年来,更多的是进行“顶层设计”,即便反腐、整风的动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树中共形象,提升公信力,但普通民众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更多的实惠。这些都警示习近平需要“顶层设计”,但更需要落到实处。全面出击 斗而不破2013年3月,刚刚集三权于一身的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于《老子》六十章的这句话,是名相伊尹在见商汤的时候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治理国家就如烹煮小鱼,《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中国历史上列代帝王也有类似注解。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顺治皇帝等亦如此作注。中共领袖习近平又会给出怎样的注解呢?而今一年过去,习近平一系列的政治动作已明确给出了答案:斗而不破。这一常用于两国对垒的名词,指并不因争斗过激或用力过强而发生“热战”或引发过于激烈的反弹。“斗而不破”关键是在斗争中把握度,这需要高超的政治艺术。纵观习近平这一年来在从抓反腐到从严治党,从改进作风到厉行节约,从树改革旗帜到展示“中国梦”,从忧患警示到防苏式演变“两个不能否定”……不拘泥于常规,不按常理出牌,但有序有度,有张有弛,斗而不破之“度”把握得恰到好处。以反腐败为例,习近平上台以来就强势反腐,但至目前11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尤其指向明确的四川官场和中石油贪腐窝案,并未令中共官场出现负面动荡,从中可以看到习近平的政治手腕。关于习近平的政治手腕,下面这段他在浙江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对话可观之一二:记者:您给大家留下了印象是为人很谦和,而且很平易近人,那么通常这种谦和、平易近人,这说明您的性格是温和的,那您有没有震怒的时候?习近平:也有,这种震怒呢,我想它是两种情况了,一种真正是有感而发,不可自抑,怒发冲冠,自然地发了。另一种,有一种情况那可能还是理智的选择,这个时候,拍桌子是必要的,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不拍不足以震慑,不拍不足以引起重视。从这一对话,可以看到习近平对于中共官场的理智认知。即便如今站在权力顶峰,习近平显然也深知可以“拍桌子”而不可以“掀桌子”,这就是斗而不破。顶层设计更需落到实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多次讲到改革开放就是革命。十次地方考察,遍布中国东南西北八省;出访5次,足迹遍布亚非拉和北美洲;近百次讲话,接连抛出打铁论、鞋子论、钉子论、苍蝇老虎论、笼子论。习近平一年来从方方面面释放出来的改革决心不可谓不坚决。客观而言,过去一年来,人们清晰地看到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改变。尤其是自年初习近平提出八项新规、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到打老虎拍苍蝇反腐祭出重拳,及推出“群众路线”运动为名的官场整风以来,所取得的成效获得了社会肯定:——反腐方面。中国老百姓一向对官员腐败深恶痛觉。习近平充分认识到反腐的严峻形势,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到“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毫不避讳。十八大近一年来,中纪委证实查处了11位省部级官员。这个速度,是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两倍。——整风方面。在中共推出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之后,中国民众欣喜地看到一些高档酒店的迎来送往少了,很多设立于繁华、或不繁华地带的奢侈的会所和餐馆呈现出“门庭冷落车马稀”的颓败场景,有的甚至关门歇业。而一直为民众所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衙门作风,也在中共杀一儆百的动作以及明确出台规范后得到改观。——简政放权方面。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等,这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上亦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性政府”。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习近平接过“权杖”,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披挂上阵。记得当时,在镁光灯下,习近平承诺:“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对于新上台的总书记来说,他主政的风格、思路、倾向、缺点乃至误区,在经过了第一个以年为周期的过程之后,在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上首度完整地向党内外展示。然而,三中全会的公报出来之后,外间“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不绝于耳,一些舆论认为习近平没有给出外界期待的改革者形象。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的一段话)虽然他是针对当时所谓农会举动“过分”的言论而讲的,其本意在于告诫:革命不能温文尔雅,必然坚决彻底。被习近平定义为“深刻革命”、“新的伟大革命”的改革显然亦是如此。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是个大国,其柔弱之处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就曾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太大了,处理一个问题,就会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利益,所以很不容易。分析人士指出,习执政一年来,更多的是进行“顶层设计”,即便如反腐、整风等动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树中共形象,提升渐失的公信力,但普通民众并没有因此得到看得见的实惠,例如房价、物价依然高企,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没有得到改观,食品安全依然症结难除,底层大量民众生活依然困窘,这些都警示习近平他将向历史、向人民交出的答卷需要“顶层设计”,但更需要落到实处,“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思想认识上把惠民,尤其是惠及广大农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这项工作推向深入,要知道,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是中共作为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的责任和义务。“红色江山”中兴者自信、强势、专断、无趣、现代,毛泽东嫡传、第二个邓小平、国家民族主义者……上位一年来习近平被赋予了各式各样的标签。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上台一年,其身上毛泽东、邓小平的影子交叠,形成强硬的“红色政权”捍卫者形象。由于家庭和童年成长经历的影响,习更倾向于是一个具有改革意识或者说基因的“红色江山”捍卫者。今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晋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说”,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而早在去年12月的“新南巡”内部讲话曝光,其中谈及前苏联解体历史时,习近平发出“竟无一人是男儿”之语来表达对苏共政权垮台的惋惜。媒体披露,习近平强调:“在作第二个决议时邓小平坚决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指出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两个不能否定说”曾在当时引发讨论热潮,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的讲话透露出一种信号“习是毛泽东的红色接班人”。据路透社消息,一位昔日的红卫兵表示,习近平私下里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痛心,表示“不会掘党的坟”。“他不会成戈尔巴乔夫,”这位老红卫兵说,后者与习近平类似,也是出身高干家庭。而一位出身中国军方及领导层高干家庭的消息人士则称,“习近平不是左派”,“一些看似退步的行为是表演,演给保守派看的,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更有消息人士说,“习近平不是右派,也不是极左派,而是实用主义者。”“习近平是现实主义者,”一位与领导层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称。“只有风险可控情况下,他才会冒险。”这一点从他上台以后的言论就可以得到佐证,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层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但前提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这不是孤例。一年来中共在意识形态领域动作频频,先是主动挑起反宪政、普世价值的论战,继而推出意识形态领域“九号文件”要求“七不讲”,在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是直接强调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围绕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讲话,官媒党报连发评论大造声势,中共掀起的这场意识形态保卫战来势汹汹,被认为是全面向左的回潮。有观点认为,一旦确立了意识形态“极端”重要,意识形态系统就会走“极端”,就会把倡导公民社会建设、自由民主的观念看成颠覆政权的西方阴谋,就会把网络上正常批评党与政府的言论当成非法言论,就会以意识形态或维稳名义,对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封号禁言,因此也令一众自由派知识分子“咬牙切齿”。中国学者、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前研究员姚监复曾表示,在习近平的身上,政治左行,经济右行特征明显。一年间交织着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影子,而毛泽东和邓小平无论治国策略、政见有多么不同,共同之处就是“共产党专政的维护者”,因此习近平也延续了他们共同的特质,成为“红色政权”的捍卫者。不过,不能否认习近平是具有改革意识的,而这种改革有前提,那就是“红色江山不变色”。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核心就是要更好地治理社会主义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红二代”出身的习近平上位以来种种政治动作,彰显出他的政治抱负,他不仅要力挽中共政权于不倒,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命运,而且要重整朝纲,以期恢复中共建政之初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及足以团结人民公信力。从这里来看,习不仅要捍卫红色江山,更要扮演红色江山的中兴者。(David)中美两军“斗而不破”有玄机 互信成两军关系主基调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新华国际时评)让互信成为中美两军关系主基调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上月末,美国“拉森”号导弹驱逐舰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对中方的领土主权和岛礁安全构成威胁,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才过几天,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哈里斯来华访问,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海军基地,首访美国东海岸。
  美方军舰的挑衅行为严重损害双方互信,但中美两军依然保持务实交流合作,这种“斗而不破”的局面,一些人直呼看不懂,也让某些人和势力“很失望”。细究之下,颇有玄机。
  先说大势。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告诫说,中美除了合作别无选择,双方承受不起发生冲突的代价。作为世界排名一二的经济体,巨大的体量决定着,中美和则双赢,斗则双输。更何况,中美关系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丰富战略意涵,中美摩擦交恶影响全球。
  回望过去,中美建交以来关系历经曲折,却一直向前发展。每当中美关系遭遇波折时,两国领导层总能把握大局,排除干扰,化危为机,使双边关系发展到今天这种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和互利互惠的局面。这些年,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再到“白宫秋叙”,中美领导人高瞻远瞩,确保中美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具体到中美两军关系,近年来双方军事交流渐热,并进入机制化轨道。去年,中国军队应邀首次参加“环太平洋军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访美,中美两军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谅解备忘录”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携手推动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正因为有如此背景和氛围,当“拉森”号事件发生后,中美两军高层能直接通过视频通话进行沟通对话,哈里斯依然按照日程来华访问,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将与美国海军展开海上联演。哈里斯访华时也表示,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两国两军关系不断发展。
  中美“斗而不破”是世界大棋局中的明智选择。但也应该看到,“君子和而不同”,中美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在所难免。美国对台售武、舰机对华抵近侦察等是两军之间的老障碍,近年来南海、东海、钓鱼岛等“第三方因素”亦引发两军关系紧张。究其根源,两军关系中的这些问题,是美国试图维持其在亚太地区所谓“领导地位”,搞“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方面的“后遗症”。
  让合作成为中美两军关系的主基调,这应成为太平洋两岸的共识。中美关系和中美两军交流合作发展到现在的水平非常不易,需加倍珍惜。只有中美双方有效管控分歧,加强沟通与对话,才能避免分歧演变为危机。尤其希望美方能放眼长远,摒弃偏见,妥处分歧,深化合作,不做损害两国两军关系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情。只要中美双方守住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两国关系就不怕一事一物的干扰,亦不惧一时一刻的波折,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压舱石”、“定海针”。
[责任编辑: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0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抄千遍biang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