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河水库钓鱼库网箱什么时候取缔

005版 看点新闻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从去年底至今,上林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县河道、水库养鱼网箱进行全面拆除、清理——
“退渔还水”护生态
广西日报&& &&&& &&&&
&&&&本报记者&苏必庆&&本报通讯员&苏展略&蓝&洲&&&&“网箱排排河上漂,鱼儿跳跃众人欢。”这曾是上林县打造“桂中鱼米之乡”的生动写照。5月10日,记者到上林县采访,看到清水河面,原先一字排开的网箱已经不见踪影。原来,从2013年12月开始,该县开展了一场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对全县河道、水库养鱼网箱进行全面拆除、清理。&&&&网箱养鱼曾经是上林县政府鼓励发展的养殖项目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县已发展投饵类养殖网箱2100箱,非投饵类网箱数百箱,年产鱼500多万公斤,一度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现在为何又全面清理网箱养鱼?&&&&“壮士断腕”为生态让路&&&&日,白圩镇马安庄清水河畔。&&&&“接到要清理网箱养鱼的通知,我几夜睡不着觉。”&&&&“我家数万公斤鱼,怎么可能说卖就卖?”&&&&12月份的上林已寒意逼人,但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覃克仁却急得头上直冒汗:县里要求一个月之内完成清理工作,但是养殖户们说的是实情,实际困难摆在那里。&&&&同样的一幕在大龙湖库区、东敢水库、东红湿地水域一带的西燕、澄泰、大丰等乡镇发生。养殖户纷纷表示,从接到通知到截止日期,时间不过20天。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全县数十万公斤的鱼同时上市出售,一是市场难以消化,二是商贩会压价,最终将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时间,众多养殖户失眠。而覃克仁等干部更睡不好觉:由于养鱼户的无序扩大,过度投放鱼饲料以及鱼类粪便聚集,水质趋于富营养化,水污染导致养殖户与周边村民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群众要求政府部门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投资商明确表示,如果水体污染持续下去,他们不得不中止投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政策推行操之过急。”倾听民意之后,上林县委、县政府对前期工作进行反思,决定做好群众及养殖户思想工作的同时,将网箱清理截止日期推迟至次年3月底;此外,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投入500多万元开展网箱养殖整治工作,如资金补助等,争取将养殖户损失降到最低。&&&&“投放滤泥作鱼饵已成为库区、河水水体受污染主要原因……”调整思路后的工作小组逐户上门动员,夜访,按照“一户一策”方式,做养殖户思想工作,并建档存档。&&&&政府有关部门多方搜集售鱼信息、鱼苗市场现状,及时告知养鱼户。对成品鱼,帮助联系超市、农贸市场、个体商贩销售;对半成品鱼及鱼苗,积极联系外地鱼塘或养鱼大户,进行移库出售或养殖,帮助有困难的养鱼户进行拆除,把成鱼和鱼苗搬运到适当的地点进行饲养,解决养鱼户的后顾之忧。&&&&水产畜牧兽医局“穿针引线”,请来南宁一家水产加工公司,收购网箱鱼进行深加工。该局领导还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上长年从事鱼类收购销售的个体老板,以较公道的价格收购网箱鱼50多万公斤,销往云南、四川等地。&&&&“过度发展网箱养鱼对水体污染的后果我们懂了。”面对政府部门的努力,大多数养殖户深受感动,表示主动拆除网箱,不拖后腿。&&&&“实在是舍不得啊,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总得作出牺牲。”白圩镇养殖大户覃光廷虽然感到惋惜,但还是带头拆除网箱。覃光廷已经养鱼8年,共有20个网箱,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由于得到大部分养殖户的配合,上林县专项治理行动进展顺利,截至今年4月底,300多户养殖户主动拆除网箱2000多箱;全县清理河流及水库1150多条(个)、整治池塘1000多个,清理水面漂浮生活垃圾400多吨。&&&&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法”&&&&水面上的网箱基本清除了,退渔还水的工作反而显得更加艰巨。&&&&“多年来,网箱养鱼是我家主要收入来源,现在不让养鱼,又没有别的活可干,我该怎么办?”澄泰乡养殖户卢建成一脸茫然。&&&&夜幕降临,大山深处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夜访干部敲响了卢建成的家门,将他反映的情况一一记录。&&&&面对夜访干部,养殖户蓝爱美谈了今后打算,也说出大多数养殖户的心声:“我家还有几亩地,上岸后想种果树,另谋出路,但是担心没有技术。”&&&&面对群众诉求,今年3月开始,上林县在白圩镇、澄泰乡、西燕镇等乡镇分别举办了产业转移培训班,帮助渔业养殖户尽快调整产业结构。&&&&“除了及时兑现440多万元补助资金外,面向养殖户的一些定向扶持项目正在论证中。”覃克仁告诉记者,县里还加大已有和在建特色农业项目的宣传、推进力度。&&&&西燕镇、澄泰乡种植油菜花、油葵有多年历史,每年吸引游客近5万人。目前,该县每年举办“葵花节”,并加强宣传,形成“春赏油菜冬看葵花”的旅游格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渔业养殖户最集中的白圩镇,引进了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欧式葡萄酒庄,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利用酒厂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带动群众种植葡萄,目前已种植野生酿酒葡萄上千亩;引进了一家公司开发黑山羊养殖基地,目标是5年内在龙楼村建成年存栏20万头的广西最大的标准化黑山羊养殖基地。&&&&“退渔还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大考。”县委书记韦志鹏告诉记者,上林穷,穷在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弱,穷在没有支柱产业带农增收,但良好的生态是上林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做透生态文章,做强特色,拉长“短板”。&&&&于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上林有了更大手笔。作为全区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单位,目前,该县引进近100亿元的旅游项目,挖掘壮瑶文化内涵,构建以大龙湖景区为重点的民族文化旅游线路;以霞客古渡、东红湿地爱情谷、唐城遗址、不孤状元村等为重点的徐霞客足迹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在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上,该县将通过土地入股、门票分红等制度,让当地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各版主要新闻棠香办事处发z<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78号
大足县棠香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濑溪河流域棠香段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各办、所、中心,所属各单位:
经办事处同意,现将《濑溪河流域棠香段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足县棠香街道办事处
&&&&&&&&&&&&&&&&&&&&&&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环保 &&污染& &方案 &&&通知
抄送:县濑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街道党工委委员。
濑溪河流域棠香段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确保玉滩水库蓄水水质,保护水源安全,美化净化河流环境,办事处决定实施濑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特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重要意义
玉滩水库是重庆市一号水利工程,是保障大足发展的重要水资源;濑溪河作为大足的“母亲河”,是全流域重要的生活、生产、工业用水来源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流域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服务区域、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实施濑溪河流域(棠香段)环境综合整治,对于保障玉滩水库正常蓄水后的水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美化城市景观、推动棠香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濑溪河流域工业企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到2011年5月玉滩水库蓄水前,实现濑溪河干流、支流沿岸无超标污废水排入河流,河道两岸无暴露垃圾和废弃物,河面无漂浮杂物,河流两岸建成沿河生态防护带,河水清洁度明显改善,建设城区段沿河景观的目标。到2012年,濑溪河流域在棠香境内的所有段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域功能区标准。
三、任务分解
实行“一岗双责”,即村、社区对本辖区濑溪河流域整治工作负总责,街道办事处部门全力配合、支持村、社区做好整治工作,并按照部门职责对有关工作负责。
(一)相关单位
各村、社区的两委主要领导为本辖区内的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街道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完成濑溪河流域内居民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及流域内学校、医院废水废物整治;负责实施部分农户的沼气“一池三改”,并对濑溪河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等污染进行综合整治;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取缔禁养区非法养殖行为,对限养区的养殖户行政执法,对适养区进行合理规划;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濑溪河河道、流域饮用水源地、水库内投饵养鱼和群养鹅鸭进行取缔;负责组织流域内河道沿岸50―100米范围进行生态修复;负责对所有涉水工业、煤炭开采、屠宰等企业的污染治理,确保实现达标排放;负责会同经信委、环保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污染重、生产力低的落后企业实施搬迁、关闭等行政执法工作;负责辖区内河道浮萍、白色垃圾以及岸边生活垃圾的清理、河面及沿岸抛弃的动物死尸收集工作;负责本辖区内集中居民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建设(具体任务安排见附表)。
(二)相关部门
城建办:综合协调濑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缔非法工业排污口;查处偷、漏、超标排污及擅自停转污染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对未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事业单位提出停产治理建议;配合村、社区开展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工业废水、养殖废水等治理有关工作;做好关停决定的行政处罚材料的取证、收集,及时报办事处。
村建所:做好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成市政管网的清污分流工作及新增二级管网建设,并接入污水处理厂主管网,做好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测绘审批工作;做好垃圾中转站、城区河段景观建设。会同村、社区做好濑溪河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规划定点工作及城区河段的景观规划。
城管办:会同村、社区完成濑溪河流域内河道沿岸50―100米范围生态修复;做好濑溪河流域内的所有水库、河道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负责取缔濑溪河流域内所有网箱养鱼、投饵养鱼等违法行为,取缔饮用水源(含人饮工程)水库投饵养鱼和群养鹅鸭作业等非法行为,做好对非饮用水源水库清库时直接向河道排污的执法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排污口,完成濑溪河流域内(工业排污口除外)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取缔工作;完善城区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置工作;配合村(社区)开展居民居住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指导村、社区开展陈旧生活垃圾堆放点的整治。
农业服务中心:会同村、社区完成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和“一池三改”,全力争取濑溪河流域内整治项目资金。并协助相关单位完成濑溪河流域两岸50―100米范围生态修复工作。
经发办:会同村、社区做好流域内涉水重污染企业的整治工作;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落后、产能落后的企业。并负责整治专项资金审计。
教管中心:会同村、社区完成辖区内濑溪河流域的所有学校排放的生活污水(实现生活污水预处理、达标排放的除外)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社会事务办:负责协调督促濑溪河流域内所有的医疗机构治理医疗废水、废弃物,实现达标排放。
畜牧站:会同村、社区完成濑溪河流域内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户的关闭、取缔工作和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户的搬迁、养殖规模限制、适养区的合理规划,确保养殖废水综合利用达到零排放;做好动物死尸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北门、宝兴派出所:做好在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行政执法秩序维护工作,防止暴力抗法等违法事件发生。
纪工委:负责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全程跟踪监察,严肃处理消极怠工的部门、村、社区及有关单位,对治理工作中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目标办:把濑溪河流域内综合整治的各项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督促村、社区及有关职能部门按进度推进工作。
财政所:负责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资金的筹措;建立项目专项账户,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
土房所:做好濑溪河流域内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的征地、用地、调规等工作。
综治办:开展濑溪河流域内的企业的矿井水限期治理工作,实现达标排放。
工商所:依法取缔流域内无工商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体户。
四、组织保障
为确保濑溪河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按期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特成立棠香濑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唐生彬&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姚华国&& 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
蒋& 智 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曾令珍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李云楠&&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徐晓志&&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罗& 锐&&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宋凤容&& 党工委委员
黄万忠&& 党工委委员
成& 员:曾& 击  纪工委委员、目标办主任
郑光霞 &&党政办主任
刘 义 &&信访办主任
赵& 勇  经发办主任
谷& 玲&& 教管中心主任
姜道彬  北门派出所所长
唐德斌  宝兴派出所所长
李益强  财政所所长
张家其& &土房所所长
赵中奎&& 村建所所长
王& 渺& &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宋玉萍  事务办主任
杨思泉& &安全办主任
龚德奎  畜牧站站长
刘朝阳& &工商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城建办,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有关工作,准确掌握各小组的工作进展状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主& 任:黄万忠
副主任:孙大兵、曾击
成& 员:梁娅丽、刘启彬、石成斌
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办事处领导片区联系负责制,设十二个工作组:
(一)报恩工作组
组& 长:黄再昌
成 &员:覃邦明、向天勇、刘文军
(二)东关工作组
组& 长:于光伟
成& 员:李全华、陈国海、肖成虎
(三)海棠工作组
组& 长:韦& 英
成& 员:罗祥林、何& 雄、唐帮碧
(四)五星工作组
组& 长:贺方见
成& 员:覃邦清、肖成吉、曹千友
(五)红星工作组
组& 长:马选良
成& 员:莫成健、代 &均、廖尚彬
(六)和平工作组
组& 长:蒋福银
成& 员:张家华、李美才、向朝兰
(七)惜字阁工作组
组& 长:姜森洪
成& 员:梁宾全、余水情、梁华全
(八)水峰工作组
组& 长:王伍伦
成& 员:陈& 虎、杨 &明、刘享忠
(九)金星工作组
组& 长:郑胜菊
成& 员:严文田、隆中勇、张远忠
(十)三合工作组
组& 长:杨永高
成& 员:罗朝坤、李永明、邓俊生
(十一)冉家店工作组
组& 长:罗家斌
成& 员:冉龙基、郑才文、吴文科
(十二)双丰工作组
组& 长:杨天明
成& 员:覃纪体、张兆祥、龙训彬
各工作组负责相应辖区濑溪河主干及支流综合整治的全部工作,并按照附表所列任务,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确保圆满完成整治。
(一)由领导小组制定濑溪河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党工委、办事处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将本《工作方案》中分配的整治任务进行细化、优化,分出具体项目、具体地域以及整治标准、整治期限、验收责任等,于7月10日前,将每个污染点的治理方案上报街道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把综合整治纳入对村、社区和有关部门单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同时建立评估考核制及责任追究制,确保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四)有关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辖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要集中精干力量,组织实施,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对本方案中所列的项目优先安排,确保综合整治顺利推进。
(五)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方案的落实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解决综合整治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的进度和工程质量的跟踪监督,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濑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表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维护: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最佳分辨率:|||||||||||||||||
&>>&&&&&正文
丹江口因南水北调将拆养鱼网箱 数万渔民转型难
  最近这些天,熊志邦不得不一次次重启被打爆到死机的手机。电话来自全国各地,有上级领导的,有媒体记者的,更多的是人们打电话来询问鱼价。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水产局这位瘦削的副局长,做起了“推销员”工作。“这种鱼肉质瓷实、肉丝较长,口感独特。”他一遍遍跟人介绍令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翘嘴鱼。
  2015年的最后一天,丹江口水库库区养殖翘嘴的网箱将不复存在。一起消失的,还有12万口网箱背后的渔民群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保护水质,“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水面上的投饵网箱将被逐步、分批取缔。
  “取缔网箱,老百姓先要骂我”
  3月15日是水库核心区(大坝可视范围以内)网箱被拆除的最后期限。趁着这个春节,当地渔民和干部,正为核心区5000余网箱里的300万斤鱼的销售而最后冲刺。
  丹江口市政府特别成立“爱心鱼”销售办公室;熊志邦带队去外地推销;当地出台倡议书号召机关干部职工购鱼;来自北京、河南、浙江等地的企业、市民、电商,纷纷加入购鱼的行列。
  但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由于集中上市,鱼价偏低,当地不止一位渔民向记者抱怨。他们更担心的,是将来的生活:“土地流转了,橘子不种了,耕地被淹完了,鱼也不能养了,哪来的活路?”
  熊志邦理解渔民的难处。看着挖掘机切割、撕裂养鱼的网箱,这位将丹江口淡水鱼产业扶持大的管理者心里也难受。“20年才能让投饵网箱推而广之,其中的艰辛和风雨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熊志邦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网箱的销毁,也标志着网箱养鱼这个产业(在丹江口市)的消亡。”
  因为卖鱼、搞水产检查,以及接待领导,年过半百的熊志邦经常顾不上吃饭。有时下午3点才吃上午饭,一早起来忙到9点才能顺路吃碗面条。几口吞进肚子,又赶往下一处工作点。
  但这些天,熊志邦成了渔民发泄情绪的对象:“当初是你让我们搞的,现在又要毁掉。” 他理解这种怨言,“取缔网箱,我完全是服从安排,而老百姓首先要骂我。”最近,他办公室的烟灰缸里总是堆满烟头。
  早在2012年8月,丹江口市政府便下发《限制丹江口水库网箱养殖的通告》,严禁在丹江口水库新增投饵网箱。去年颁发的《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管理条例》,将丹江口水库作为饮用水保护区,要求丹江口库区由当地省人民政府组织逐步拆除现有网箱养殖、围网养殖设施。
  据丹江口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张华向记者介绍,网箱养殖中的饲料会造成氨氮超标,可能形成水质富营养化。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取缔网箱养殖被提上日程。
  “搞得人心惶惶。”渔民李明付当着当地干部的面,说话一点也不客气。他养鱼养了近10年,网箱位于水库核心区,属于第一批拆除对象。他不怕网箱取缔,就怕“鱼价不行”。
  根据2014年当地的实物登记统计,丹江口水库网箱中的鱼超过1.5亿斤,仅春节前就有约300万斤成鱼亟待上市销售。这些鱼中,80%是丹江口水库最著名的翘嘴。有“长江上等名贵鱼”之称的翘嘴集中上市,却难以卖出“名贵”的好价钱。
  李明付已不是第一位向记者回忆年间卖鱼盛况的渔民。最贵的时候,三四斤以上的翘嘴每斤能卖到二十七八块。
  “1~2斤的,每斤12块;3~4斤的,每斤14块;5斤以上的,每斤18~20块。”每天在办公室里,丹江口市取缔网箱养殖工作指挥部负责人张华一遍遍耐心地向来电询问的客户报价。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二三百个电话,“但是真正买鱼的并不多”。
  张华介绍,丹江口水温较低,鱼类生长速度较慢,翘嘴养殖周期至少需要3年,每斤鱼的成本都要十一二块钱。
  之前,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丹江口翘嘴,向来不愁销路。逢年过节,当地及周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会直接找渔民订购翘嘴作为职工福利发放。“那时候,3斤以上的鱼按25块一斤都得求着渔民卖。”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25块没卖,现在15块卖。”
  如今,“不愁嫁”的翘嘴却困在即将拆除的网箱里。“不敢卖啊,卖了欠银行的钱连本都还不了。”李明付和其他渔民一坐下来,就谈生意谈市场,越谈眉头皱得越紧。
  每年7月4日,是李明付的银行贷款还款日,“那天砸锅卖铁,就是借也得还”。他开玩笑说,网箱里的鱼看着是我的,实际是银行的,“好多年的心血都在里面”。
  从2007年开始,丹江口市政府出台政策,为渔民提供贴息贷款,鼓励网箱养殖的发展。当时,一斤翘嘴的成本价只有四五块钱,却可以卖十几二十块。利润的驱使加之政府的鼓励,使丹江口水库上的网箱数量翻了5倍。
  搞爱心鱼,实际上是我们献爱心
  一年365天,李明付笑称自己有366天在水上,每天穿着沾满泥浆、鱼鳞、铁锈的雨鞋和雨裤。他说住在陆地上反而不习惯,睡不着觉,“一上岸就觉得晃,像喝醉酒一样”。
  “何苦何苦,河里面的最苦。”当地渔民打趣道。养鱼本就是一项辛苦的劳动。数以万计的鱼要一条条地分拣,上百个网箱中的渔网隔段时间就要清洗,卖鱼起网时又得一条条打捞,每一项都很花费力气。
  李明付的右手手筋断了,手指关节扳都扳不动,没法干重活,妻子和儿子长年累月在水面上帮他。而他70多岁的母亲,不得不一个人租房子住在岸上面,“自己照顾自己”。当地一位干部介绍,大多数渔民的农村家里,多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
  李明付的日常生活,只是丹江口两万渔民的一个缩影。养殖大户、丹江口水库网箱养殖带头人之一的李华,最近一直在帮政府做渔民的工作,却很担心渔民的处境:“我们亏个一两百万元还有机会,老百姓怎么办,转型转个毛啊!”
  李明付也很能体会李华的难处:“李华挣大钱,知名度高。知根知底的,知道他欠了几百万元,过得也不容易。”不少人也知道,由于贩鱼、养鱼太拼,李华得了鼻咽癌,现在还在做保守治疗。
  可是,传到李华耳边的更多是渔民们的不满。“赚钱的时候,天天接我到馆子喝酒,一年到头感谢我,买香油土鸡蛋送我”,饭桌上,李华有些沮丧,举起筷子吃了两口翘嘴,“现在(渔民)说‘他坑死我了’,态度也冷了很多。”
  李华一位养鱼的朋友介绍,渔民养鱼就像滚雪球,“刚赚点钱就投进去一点”。他的小舅子黄雪林,之前给李华打工,后来看养鱼赚钱,自己贷款、找亲戚朋友借钱搞起了网箱养殖。如今响应政府的号召,手里的70个网箱已经处理了四五十个。
  前前后后,黄雪林搭进去的本钱有70多万元,床头的本子上一笔笔记着借来的欠款。而现在剩下6万斤翘嘴,“能卖50万元就谢天谢地了”。但他还是不敢卖,“鱼要出了就有人来要账了”。
  幸运的是,他家里还有三四亩地,两亩茶园,不养鱼了还有条后路。但现在,他全指望网箱里的鱼养活患食道癌的母亲和患血管瘤的妻子。
  不像丹江口渔民们的一脸愁容,在1月14日举行的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高兴地表示,“今年参会的心情与往年不一样,以往每次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都感觉压力巨大,这次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2014年被称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战攻坚和收尾转型年”。这一年的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北京与丹江口以绵延1276公里的一渠南水相连。对北京来说,每年有超过10亿立方米的南水进入百姓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通水前增加了近一半。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官方话语里所形容的李明付、黄雪林们“顾大局、识大体”,为了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愿意放弃现在生产、生活方式,作出牺牲。
  面对卖不动、卖得亏的“爱心鱼”,黄雪林表示,“搞‘爱心鱼’,实际上是我们献爱心,不是人家献爱心。”他说自己心里不好受,老百姓不说赚钱,保本心里也好受点。
  “从有到无”的悲情城市
  熊志邦理解渔民的心声,不说“鱼贱伤农”,连养鱼的网箱都得渔民倒贴钱:制作一个6×6米的网箱就得花费2000多元,政府补贴1300元,外加20%的奖励,也才1560元。
  大多渔民觉得网箱拆了也没用,便交给政府卖废铁了。
  一渠南水北上,为其“顾大局、识大体”的不止这些渔民。据统计,从1952年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构想以来,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共有49.6万人投身到两次大规模移民潮中,仅二期移民(2009年起),丹江口所属的十堰市就有1.2万名干部专司移民工作,其中6人在一线殉职。
  当地有句俗话:十个十堰人,就有一个移民。移民干部中也流传着一句话:为了南水北调,我们流血又流汗,但是不能流泪。
  创作了南水北调“三部曲”的作家梅洁在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时说,一个真正高贵智慧的生命应该明白,世界除了我们自己之外,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了解的事情,除了我们自身的艰难和不幸之外,还有更加辽阔的艰难和不幸。
  丹江口渔民叶明成,即是这种“更加辽阔的艰难和不幸”中的一个“样本”。从1968年丹江口大坝建成起,他就和当地许多老乡一生几次移民搬迁,被汉江河里上涨的水赶了近半个世纪。
  如今,他和儿子生活在丹江口均县镇关门岩村的安置房里。早在1990年代,他就通过网箱养殖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大王”,“那时候收入比县委书记都高好多倍”。
  他出生时的家,连同丹江口市的前身均州古城一同淹没在库水之下。他的妹妹第一次外迁至湖北随县后跑了回来,第二次因为丹江口大坝加高蓄水,又外迁至湖北枣阳,没过几个月又跑了回来,在丹江口水库上面养鱼。他们和另外两万多渔民,为丹江口每年创造不少于10亿元的产值。
  熊志邦告诉记者,网箱的取缔,将使丹江口的水产品产量由6万吨下降到1.7万吨,水产品产值由10.5亿元下降到3.2亿元。
  而丹江口库区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员柳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库区的水质基本保持在一类和二类水质之间。很多指标都符合一类水质标准,并且保持一类的天数越来越多。
  生活在库区水上的渔民,平时舀水库的水直接饮用、做饭。“你们用丹江口的水来喝,我们用它来养鱼养虾,奢侈不奢侈?”当地一位干部打趣道,说完苦笑。
  “等网箱没了,只能再回枣阳了,那边还有几亩地可以种。”叶明成的妹妹告诉记者,“这边除了亲人和祖坟,什么也没有了。”
  丹江口市南水北调办原副主任丁力先,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均州古城的研究,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水都”丹江口市是“中国最悲情的城市”:有哪一个城市反复移民?有哪一个大坝建了半个世纪?有哪个大型水利工程建在城区?
  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命运。很多城市的变化是“从无到有”,丹江口市却是“从有到无”。“为了保护一江清水,我们很多传统的优势产业都牺牲掉了。”丁力先说。
  离叶明成所在的安置点数公里外,是均县镇老集镇。居民整体搬迁后,这里成为山间的一座空城。老镇大门前的“丹江口市均县镇老集镇遗址博物馆”的牌子也被人偷走,几只流浪狗四处晃荡。当地一位媒体人形容,现在的老集镇就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废墟。
  1999年,熊志邦来此挂职副镇长两年多。正是这两年,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均县镇的网箱养殖快速发展起来,后来形成“百里万箱下汉江”的壮观场面。
  也是这两年,年仅30多岁的熊志邦头发白了三分之一。如今,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责任编辑:徐诚智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家河水库管理所处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