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难道不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查看: 24600|回复: 15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_;“掠走”中的“掠”读_;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② 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 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 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⑤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⑥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⑦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  )的圆明园。
  2、预设词语:
    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3、过渡: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
    (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二、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2、“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3、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
    课件: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
  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
  4、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5、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感悟语言,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文化的热爱。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引导:
    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愤慨、痛恨、痛惜……)
  3、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
    重点感悟:
   ⑴ 课件出示: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⑵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4、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过渡:
    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3、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
    (痛惜、痛恨、悲哀。)
  4、指名读,齐读。
五、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六、激荡情感,课堂练写
  1、同学们,老师这有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个片段,请你面对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写出自己的话。
    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中一些词语:
    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奇珍异宝、瑰宝、精华、灰烬。
  2、播放《火烧圆明园》大火熊熊燃烧的情景,学生练写。
  利用积累的词语,扣人心扉的画面,激荡灵魂,练习写话,让学生直抒胸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交流写话内容。
  2、教师总结:
    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不仅……还有……
        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名人字画 奇珍异宝
【练习设计】
  1、这些带点字的读音不及时复习,就容易忘记。请用“√”勾出正确的读音:
    玲珑(lóng nóng)   灰烬(jìn jìng)
    损失(sǔn shǔn)   估量(liáng liàng)
  2、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 &xiāo huǐ                 qīn lüè              
    为了___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者在园内放火。
          guī bǎo              &&huī jìn
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的___、 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
  3、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理解新词的一种好方法。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  ) 举世闻名(    )
    玲珑(  ) 金碧辉煌(    )
  4、关联词语好比是纽带,可以使两个句子联系得更紧密,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它找个“纽带”填上去,选择一个你有感觉的造个句子,一定很有意思。
   ⑴ 园中,(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⑵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⑶ 圆明园的毁灭(  )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写你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它向你我诉说着:_______________。
【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2、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要有个主题,可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也可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3、第三自然段的“中外风景名胜”“幻想的境界”概括说明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园内的景观分为哪几类,可用填空、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概括,从而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
  4、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读文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资料解决重点、难点的能力。有条件亦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并表达出来。
  5、教学“毁灭”这一自然段,要把课后思考题结合起来。可采用换词、删词法,如,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6、如果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明园会被侵略者烧毁,可适机渗透近现代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能,进一步布置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了解当今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思想】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
    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师生共议,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达成共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
  2、抓住“众星拱月”形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
  3、老师范读,学生充分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4、根据想像动手画一画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5、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梦幻般的美。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园林中的瑰宝和精华,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具体并表达出来。
  3、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4、感情朗读课文,语气从容、自然,语气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引读、品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本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采用换词法、删词法,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3、学生看录像。
  4、看完录像后,组织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5、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中体现痛惜、仇恨之情,突出“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四、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1、组织讨论: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谈感想,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者在教学中始终在引领学生,用语言、神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而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学得舒心、学得轻松也学有所乐。比如:“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生词,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
    (两部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⑴ 小组讨论:
     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⑵ 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出示:
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交流讨论结果:
   ⑴ 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 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 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③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④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 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 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 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⑵ 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 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② 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③ 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⑤ 教师:
      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⑶ 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 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学生联系板书说。)
   ⑷ 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 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② 过渡:
      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我们“走出圆明园”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三、总结全文
  1、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辉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毁
     爱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煌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灭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4、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3、理解重点语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准备】
  结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经过剪辑的火烧圆明园园的视频录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
  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
  2、指名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个生字的读音、笔顺、部首、组词等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
  4、同学们,大家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想想文中主要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5、学生讨论后得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第五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残遭毁灭的经过。
三、学习课文,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不可估量”。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