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战金牌高悬是什么意思

解决中国石油紧张的根本方法  前言:2007年中国石油进口近两亿吨,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 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攀升,2亿吨远远不是尽头。中国的石油进口步伐,正以&超速度&向第一大国冲刺。 海关总署1月11日公布,中国2007年全年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2007年全年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较上年下降7.1%。这样,2007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这个十分接近2亿吨的数字,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业内专家普遍预测,如此快速度的石油进口,可能还远不是尽头。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还将继续。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  
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6%左右的增幅,而自产原油产量只有不到2%的增幅。   此前,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5亿吨,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但是,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   
专家预言,由于中国国内自产的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进口的石油不仅会超过3亿吨、4亿吨,甚至会更多  在有关能源安全的思考中,需求的抑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此前,我国石油主要消费在工业部门,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和生活消费等部门。其中,工业石油消费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交通运输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占25%左右;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10%以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   最近几年,各领域消耗的石油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除了工业消费石油外,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建筑建材等行业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猛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林跃勤认为,从海外进入中国的石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二是工业石化产品,包括航空汽油、发电厂、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品等等,这方面每年都有新产品出来,产品结构有变化,消耗掉的石油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也有变化。这其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部门就是交通运输。&光交通运输业的汽车耗油就迅速提高,占到整个市场的40%。未来5年还会上升到50%。&林跃勤表示。在2000年以后,中国公路货运运输量近年来,机动车迅速普及。环球能源网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8亿辆,与2006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0.02%。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车辆类型看,汽车、摩托车保有量共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90.61%。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也保持高增长态势,截至2007年年底,机动车驾驶人达1.64亿人,比2006年增长9.17%。&我国的石油消耗,在汽车用油上增幅很大。目前中国的机动车、轿车大幅增长,导致汽油用量大幅增长,随着机动车驾驶人的高增长趋势,以后汽车用油还会继续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牛犁表示。   全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索沪生近日介绍,不包括私人汽车出行的能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消耗能源将是现在的两倍以上。   
以上信息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它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石油的进口状况及消费状况。现在,在加油站有大量排队等候加油的车辆,并且是限时,限量加油,而且很多时候是无油可加的,这已经造成了公路运输的紧张状况的形成和运输成本的加大。现在,在国有的中石化,中石油的柴油价格是5.17元,但要排队加油,并且限时段加油,限制加油量,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等待次数过多,运输车辆已经无法正常运营,只能到个体私营加油站购买7.30元甚至7.60元的柴油。就这个价格,还得是熟识的车辆,不熟识的车辆还不给你加,都得提前订下,给你留着,否则你加不到油。实际上,全社会能够正常运营的货物运输车辆,只有加这个价格的油,才能正常运营,随后,运输价格上涨起来,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增加,同时带动整个社会物价的上涨。在2000年以后,中国的公路运输的总量就已经超过了中国铁路运输总量。并且远远地超过了铁路运输总量。铁路运输非常紧张,许多本应由铁路运送的大宗物资,不得不选择运价比较高的公路运输,从而使公路运输的车辆大量增加,交通运输业的汽车耗油就迅速提高,消耗的石油占到整个市场的40%。未来5年还会上升到50%。现在,由于成品油短缺,许多加油站已经关停。货物运输车辆加油更加困难,加剧了运输紧张的局面。我国海关1月22日公布数据称,2007年全年原油进口1631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800万吨,同比增长12.3%。进口原油花费797.7亿美元,因国际油价上涨,进口费用比上年增加约20%。2007年进口成品油花费164.3亿美元,费用比上年增加约6%。由于去年国际油价大涨,我国进口石油花费增幅高于数量增幅。 2007年中国共花费962亿美元进口石油。进口费用增加近170亿美元。综上所述,笔者经过研究探讨,发表一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抛砖引玉,找出解决中国石油紧张的方法,以促进中国经济快速,良好的发展。一,将中国的柴油,汽油均涨价至最低10元/升,并增加成品油供应量。现在,有一种说法,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较高,致使国内炼油企业严重亏损,生产量减少,致使成品油供应量减少,这就是说,是由于亏损,使得生产量减少,进而成品油供应量减少,加油出现了困难。而并不是没有石油,因为我们的石油进口量一直在增加。针对造成加油站惜售,甚至出现高价黑市,也有专家建议,克服价格倒挂扭曲治本之策,在于逐步理顺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更多地让成品油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机制引导下运行。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攀升,特别是今年2月中旬以来涨速加快。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企业加工和进口亏损严重,大部分地方炼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供求矛盾突出。为逐步理顺价格关系,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促进石油资源节约,提高成品油价格。  5月末,中石化再次获得123亿元补贴,这是3年中补贴数最大的一次。而据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的测算,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离国际水平约有40%的差距,国家对于油价的隐性补贴在2007年已经超过2200亿元,占GDP的0.9%。而根据摩根大通的估计,今年政府补贴有可能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虽然不会超过GDP的1%,但相对于2007年中国政府占GDP0.7%的财政盈余来说,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今年中国还遭受了雪灾、地震,还面临水灾的威胁,加上在奥运建设上的投入,财政负担相当重”。   更重要的是,在两大石油巨头的盘算中,巨额补贴并不能完全减轻其压力。中石油预计今年将因成品油价格倒挂产生1400亿元的经济损失;炼化比重更大的中石化,在其4月末发布的首季业绩报告中则宣布,尽管获得国家74亿元补贴入账,但首季净利润仍仅得60.62亿元,大跌69%,去年同期还有43.87亿元利润的炼油项目,今年首季则大幅亏损254.67亿元。   如上述数据真实可信,“那么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石油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那么,我们把成品油涨到10元/升以上,国内炼油企业肯定利润大增,生产量也会急剧增加,进而增加了成品油的供应量,应该能够有效的解决加油紧张的局面。国内石化企业可以用其中一部分超额利润,一方面增加进口扩大石油储备,扩大了石油储备就能够稳定国际油价,使国际石油价格不再上涨。另一方面,国内石化企业应加大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及开采,增加产量。增加产量的同时,相应减少石油进口,以拉低国际石油价格。同时投入巨资研究开发新能源及替代能源-----这个项目一般投资巨大,国内也只有国有中石油,中石化有这个实力去完成这个项目。他们也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个项目。现在,中国的石油紧张一直在加剧,政府必须尽快解决这个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如果,中国也发生象韩国一样的事情,(6月16日,韩国首尔的集会者手持标语,抗议油价不断攀升。当天,2.3万多名建筑行业和运输业司机开始罢工,参加抗议集会。(新华社发))中国运输业司机由于加不到油,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而进行罢工,集会抗议,引起动乱。那么,中国哪一个领导人也付不起这个责任。成品油价格上涨了,能够加到油了,就可以正常的进行运输了,同时运输价格也会相应的提高(因为国内石油一直在上涨,每一次石油涨价,运输价格同时也会增长。2001年以前,用于空车配货不发达,货运基本上是直发车,运价高。现在的货运基本上都用回程车捎货,运价是直发车的一半,现在的运输价格还是用回程车,运输价格已经提高了1.5倍),现在的中国物价什么都在涨,运输价格再涨一点,也没什么影响。只有这样,整个中国运输业才能持续正常发展。运输业工人才能正常的生产生活了。你看看现在,各个加油站要么车辆排着长队,都到了公路上,造成公路堵车,由于争抢加油,打仗的比比皆是。要么是免战高悬---无油。这怎么看,也不是和谐。如果把油价提到10元/升以上,会使社会上的一些私家车车主和一些其他行业,因为经济原因,会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骑自行车,拼车,坐公交车,等等。这样会减少石油使用量,促进整个社会向节约能源方向发展。为减少调价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控制调价连锁反应,对成品油调价增加的支出,采取一些综合配套措施:(一)对种粮农民、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实行财政补贴。其中,对种粮农民在今年已增加的农资综合直补的基础上,财政每亩再增加补贴;(二)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实行财政补贴,运输价格不提高;(三)从调价月份起,城市低保人口每人每月增加补助,农村低保人口也要加大补助;(四)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很大,可通过增加财政进一步补贴、进一步清理不合理负担解决;(五)液化气、天然气、铁路客运价格不作调整。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缓解是有上涨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实际上,象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经历过高油价的石油危机后,才使得整个社会对节能,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才提到了日程,尽量使能源多元化,以减少对石油的过分依赖。中国也只有经历过高油价的石油危机后,才有可能下大力气进行节能减排。现在,很多中国人随处可见冒着黑色烟尘的载重卡车,大量消耗石油,污染环境。高油价,会催生很多新的节能方法以及新的节能行业,使中国真正向着创新型,节约型,可持续型国家和社会发展。  二,大力加快发展铁路运输业,解决中国铁路运输瓶颈。特别是,中国铁路的春运瓶颈问题,铁道部专家分析认为,铁路有国民民经济“先行官”之称。现在,本应该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都由公路来运输了,既增加了成本,又使用了大量的车辆和石油。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的公路质量不好,没到使用年限就得重修,那你没有见到主要公路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超载超限车辆,也使得公路超负荷运营,这路肯定使用长不了。在2000年以后,中国的公路运输的总量就已经超过了中国铁路运输总量。并且远远地超过了铁路运输总量。铁路运输非常紧张,许多本应由铁路运送的大宗物资,不得不选择运价比较高的公路运输,从而使公路运输的车辆大量增加,交通运输业的汽车耗油就迅速提高,消耗的石油占到整个市场的40%。未来5年还会上升到50%。大量的使用铁路运输,既能减轻公路运输负担,减少运输成本,又能够节约石油使用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增强人体健康。 只有当中国铁路增加到一定的运营里程,只有让中国的所有机车都发挥出应有的速度,只有让所有的路网都合理高效的运转,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铁路运输难题。建议如下:
1,集中财力解决铁路运输瓶颈,政府提倡关注民生问题,铁路运输存在问题致使民众不能及时回家就是民生问题,在这上,花再多的钱人民都会同意和支持。每年投资一万亿人民币,修建不少于2万公里的铁路(要求不高,美国100多年前就已经能1年修2万多公里铁路。资金可用国债,也可由全国老百姓集资入股)。前期以路网完善为主,打通断头路,修通直达路,所有运力紧张路段不但修复线,而且要建4线、6线。路网建设要求达到正常运行时不让任何一部机车趴窝让道,象地铁那样实现公交化流水发车(一般情况下4-6线即可达到),忙时多发车,闲时少发车(闲时可开行国外那样前面载客后面带小轿车的旅行列车),整体提升运速和运力。这一点能做到,5年内基本可以解决春运难和铁路运输难的问题,同时可提供国内数百万人就业。 2、铁路用中国技术,让中国的大学生、技术人员就业。时速150也行,200也行,250也行,只要中国的机车都能跑出这样的速度,中国的铁路运输难就能解决(美国不是也没有新干线之类的超高速吗?)。铁路是国家的动脉,用外国的技术不可靠,用中国的技术最可靠。个别的快一点慢一点不是主要问题。
3、火车票实行实名制,提前两个月预售,开通网上售票、订票。同时为没有身份证的人专设一个窗口,每人限购一张,且必须自报姓名、年龄上网核实。这一政策实行后不但黄牛没了市场,而且可以预先知道各条线的出票情况,铁路和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提前安排出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临时乱象。 4、制定铁路管理法。禁止超额售票,买不到票的人可以趁早想别的办法,不至于临时乱挤。建立事故问责制,凡责任事故,死一个人,站长撤职,死10人以上,部长辞职。 5铁道部应转变机构管理职能,下设铁路管理局,只负责行政执法。所有国营铁路建设公司、铁路运营公司以及机车制造公司等,划归国资委管理,组建大型铁路运营公司。铁路运营公司可向民资开放,优先吸取铁路职工、征地拆迁民众和普通老百姓集资入股,赢利由老百姓共享。
  三,政府迅速使人民币升值,把人民币和美元的比率调成5比1。人民币的强势代表着我国国力的成长,也代表着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加大。人民币升值作为一种趋势,只有速度快慢的差别,短期内很难逆转。就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时候,国内的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在节节升高,推动CPI走高,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石油、铁矿石、农产品等需要进口的大宗商品不断涨价,那么,人民币升值有没有可能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缓解国内的物价压力?升值带来的这些变化,究竟如何权衡?来听听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的看法:  “现在由于人民币升值了,贸易条件改善了,实际它本身就说明,由于你本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有积极的抑制作用。”“这个作用应该是长期的,长短期都有的,无论短期,长期,只要你人民币升值,外来的商品就变得相对便宜,这样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挣的工资就比原来实际购买力就更强了。” 对我国通货膨胀颇有研究的王松奇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积极的抑制作用就会继续体现。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特别有利。对于象石油,铁矿石这样大量进口的大宗物资更加有利。2007年进口石油近2亿吨,中国2007年进口铁矿石3.84亿吨。现在的中国,需要进口的东西太多了,这样人民币就会购买更多外国产品,以抵消一部分外国产品涨价给中国带来的损失。  由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势货币,然而,国内一部分行业也因为人民币汇率走高,而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像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的纺织服装行业,就感觉到人民币升值对他们是雪山加霜。由于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微弱,尽管人民币在升值,但是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在上涨,所以对贸易顺差的改善也就很小;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在出口时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的企业竞争力就会降低,利润就会下降。这对我国的外向型企业成长和劳动力就业都会造成不小的压力。   但是人民币升值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压力,也有收益和机遇。人民币的强势对像航空、金融、钢铁、房地产、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和零售业产生的影响都是中性甚至偏好,但是对于纺织业等过分依赖出口的行业却是负面影响居多。对于那些受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行业和企业来说,如果能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加强研发、更新产品,告别价值链下游的竞争,那么压力就会变成成长的动力。  事实上,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还有不少,比如航空业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明显的行业之一,由于国内航空公司主要以美元融资租赁或银团贷款的方式购买飞机,因此人民币升值可以节省相关的财务成本与费用,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进口航油、航材等成本的下降,这也使航空公司普遍受益。 此外,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钢铁、交通、电力设备、造纸等行业,其原材料的进口依存度较高,人民币升值也将大幅度降低其进口的成本,这些行业均会不同程度受益,同时,银行、房地产也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至于出口,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肯定会提高,但绝对不会到了同外国产品一样的价格。一定比外国产品价格还要低。让人民币迅速升值到5比1.让人民币尽快升值,以避免国际游资--国际资本--炒作人民币渔利.现在的中国出口企业大部分是外资,合资企业,他们的产品,在出口到国外后获得高额利润,人民币升值,只是减少了利润.中资出口企业,现在据说出口到国外的同样产品,只卖到外国产品的30%价格,这也太不值钱了,直接是在浪费中国资源.怎么也得卖到国外产品的70%以上,人民币升值也可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也可促使企业大量使用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两个例子,说明一下“中国制造”是什么概念。一是,我的一个新加坡的朋友说的,她说她在新加坡所看到的中国产品,原文如下:“那就是许多中国制造的不锈钢家用产品不是[价廉物美]而是[价贱物丑],比如说一把中国制不锈钢剪刀价钱只卖一元新币(日本制价钱的十分之一),但没用几下就断成两截不能再用了。这不是对中国资源、能源、人力的糟蹋吗?而且这样盲目的发展工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水资源的污染等等),真的是《债留子孙》的罪恶啊!再说盲目出口积累的过多外汇(主要是美金)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因(因为中央银行要多印人民币给商家兑换美金啊!)。”如果人民币升值了,不正好淘汰那些靠廉价原材料、生产[价贱物丑]的企业吗?二是,我的一个生产汽车用工具的一个客户说的,在中国,一个修理汽车的工具,往往是他的爸爸使用完后,会留给他的我儿子,他的儿子用完会留给下一代使用。在中国,修车工具也不是很便宜,所以被大量地重复使用,所以,在中国修车工具消费市场并不是很大。而在美国,由于进口的中国汽车工具非常便宜,美国人基本上人人拥有汽车,所以,汽车工具往往被当做礼物互相赠送,美国人在修理完车后,由于工具上沾有大量油污,他们往往是把工具弃之不用,下次使用时再买,反正是太便宜了,不值得用比较贵的去污产品清洗,或者用比较贵的抹布去擦拭。这种修车工具成了一次性用品。所以,在美国,汽车工具消费量特别大,他们也向中国大量订购这种产品,并且出价极低。由于需求量大,中国厂家看看还有点利润,因此大量生产获利。  从这两个实例当中,我们知道了:1,中国产品为了出口,往往是价格极低,由于价格极低,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是偷工减料,致使产品质量极低,更卖不上好的价格了。2,为了能够赢利,产品价格再便宜也干,虽然,利润极低。成了一次性用品。但这需要付出我们多少宝贵的资源。所以,中国的商品在外国质量不好,卖的价格不高,都是因为便宜惹得祸。人民币升值了,中国产品也能贵一点了,我们的生产企业也会考虑一下如何创造品牌,利用品牌挣钱,而不是依靠价格便宜取胜了。  上述几点,结合使用,相信能使中国的石油危机得到缓解。促进中国经济向着健康,稳定,和谐,快速方向快速发展。  作者声明:本文写于6月18日,修改于6月20日并公开发表于网上。虽然,今天成品油价格上涨了,但,好多加油站依旧没有柴油,柴油供应依旧紧张。本文纯属于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和组织。本人是爱国人士。希望和广大网友交流。欢迎广大网友转帖,转载。探讨请发至邮箱wfwdjm@126.。本文已以建议形式发往政府相关部门,希望对他们的决策有所裨益。  -------------------------------------------------------------------------------------------------------------------------------------------------------------------------------------------------------------------------------------------  附上三篇文章,用于探讨:  面对畸升的石油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   持续的高油价,使成品油价格倒挂的中国面临涨跌两方面的困境;在积极参与国际原油市场规则改革的情况下,中国须对油价与CPI的关系进行更细致的精准测算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皇甫平丽   牛气冲天的石油价格又一次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刷新了历史纪录。   6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0.75美元,收于每桶138.54美元,在盘后电子交易中,油价更一度达到139.12美元,创下了基准原油期货最高收盘价和最高单日涨幅两项历史纪录。   与2003年初每桶原油28美元相比,国际油价短短5年间上涨了近4倍,而在很多人看来,已“相当不可思议”的油价似乎真的朝着曾被认为“痴人说梦”的每桶200美元进发。   国际油价飙升,在已成为诸多新兴市场国家通胀主因的情况下,继续为难着这些国家的决策者:若跟涨,国内通胀无疑会雪上加霜;若不涨,谁来为“高进低出”造成的巨大差价埋单?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同样面临这样的两难: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7.7%,尽管涨幅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但前行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仍在上扬,同比涨幅为8.2%。   被投机主导了的国际油价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长期以来,供需紧张、投机炒作、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近年来国际油价飙升的主要动因。而对于近期油价的高企,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几位专家认为,投机炒作是最重要的推手。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刘军红认为,石油市场金融化是石油价格狂飚的主因。事实上,石油目前是产略大于供,需求增长幅度也比市场预期小,供需之间是微弱平衡的。   而这一观点,也可以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6月7日出席五国能源部长会议时的表态中得到证实。张国宝分析说,进入21世纪后,国际石油市场出现全球化趋势,而且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日益紧密,大量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石油价格已经成为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金融学概念:“当石油变成一种投机和投资商品时,任何相关因素,包括消费增加、汇率变化、地缘政治局势、自然灾害,等等,均可能成为投机和炒作的理由。”   首先是美元贬值作用不可低估。分析原因时,一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以下面一组数字来说明美元贬值与油价上涨的关系:“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而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而与之相应的是,2002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30%”。   还有就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导致了油价的疯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国际基金业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商品期货品种之上。美国马斯特斯基金公司经理迈克尔马斯特斯日前在美国国会作证时称,过去五年间,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指数基金规模从130亿美元激增至2600亿美元,与商品牛市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仅今年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市场投机炒作大大增加了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只“投机之手”所囤积的原油期货合约总量超过10亿桶。大批投机者配合各种市场消息,低买高卖,甚至高买然后在更高位卖出。有关经济分析家指出,由于目前全球经济中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在全球股市回稳前,投机资金不会轻易撤离包括原油期货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因此将对油价形成支撑。因而也有机构预言,国际油价未来可能会再创新高,但也不排除出现“油价泡沫”破裂而导致市场急剧动荡的可能。   发达国家缘何“不作为”   6月8日,在油价冲出新高的背景下,八国集团成员国和中国、韩国、印度三国的代表在日本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国际石油价格飙升问题。与会各国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表示“严重关切”。   但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的眼里,此次会议并无新意。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显示,在油价创下每桶139.12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后,国际能源机构(IEA)却发表言论,认为今年以来供应增长一直乏力,要抑制需求令市场达到平衡,油价需要上涨。   “看来IEA并不真正担心油价的上涨”,查道炯作了进一步分析,“IEA和经合组织的多数成员石油消费量是持平的,而且需求增长变化部分主要是个人消费而不是工业消费,油价上涨对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会造成很大的打击,主要影响的是其国民的生活方式。此外,通过对石油产业上游的投资,它们对石油有很大的定价权。”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倪建军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也指出,此次会议与之前于4月22日在罗马闭幕的第十一届国际能源论坛一样,并未有实质性进展。   他强调,面对油价飚升,发达国家表现的是不作为:“发达国家未提出切实有效的做法,也不愿从自身角度找原因,更多的是在指责,指责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增产,指责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却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而且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导性的国际组织也都未推出有力举措。”   而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周大地看来,发达国家不作为的原因在于他们“欢迎高油价”——油价飙升,获利最多的还是世界几大石油生产商,而他们对本国国家政策的制定往往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也有专家认为,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石油消费总量增长缓慢,油价上升不会影响其核心竞争力,因而缺乏动力迫使产油国多产石油;相反,高油价正成为他们打压中国的重要手段。   中国面临高油价“两难”   “今年以来油价走势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自年初‘破百’以来持续居高不下,企稳在百美元以上;二是涨速之快前所未有,往往是一天几美元那么涨”,倪建军指出,这对不少国家产生强大冲击力,各国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受到很大考验,特别是那些对石油实行高额补贴的发展中国家。而随着油价的持续走高,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明显难以承受持续的高油价补贴重负。   5月底,印尼、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台湾相继宣布提价;而印度于6月4日也宣布将汽油和柴油价格提高约10%;同一天,马来西亚政府也宣布,自6月5日起对成品油进行不同程度的提价。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的中国,尽管一直处于油价倒挂阶段,却至今油价岿然不动——6月8日,针对外界种种猜测,在日本青森出席五国能源部长会议的张国宝明确表示,“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计划与国际接轨,但是,必须暂缓执行。”   “这不表明我们没有压力,而是处于‘两难’之中”,采访中,相当多专家持此意见。   “两难”之一,当然是由“价格倒挂”所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企业发展压力和供需紧张压力。   5月末,中石化再次获得123亿元补贴,这是3年中补贴数最大的一次。而据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的测算,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离国际水平约有40%的差距,国家对于油价的隐性补贴在2007年已经超过2200亿元,占GDP的0.9%。而根据摩根大通的估计,今年政府补贴有可能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虽然不会超过GDP的1%,但相对于2007年中国政府占GDP0.7%的财政盈余来说,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今年中国还遭受了雪灾、地震,还面临水灾的威胁,加上在奥运建设上的投入,财政负担相当重”,采访中倪建军这样告诉本刊。   更重要的是,在两大石油巨头的盘算中,巨额补贴并不能完全减轻其压力。中石油预计今年将因成品油价格倒挂产生1400亿元的经济损失;炼化比重更大的中石化,在其4月末发布的首季业绩报告中则宣布,尽管获得国家74亿元补贴入账,但首季净利润仍仅得60.62亿元,大跌69%,去年同期还有43.87亿元利润的炼油项目,今年首季则大幅亏损254.67亿元。   如上述数据真实可信,“那么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石油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周大地研究员向《瞭望》新闻周刊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各地出现的新一轮“油荒”,是在库存较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与去年的全国性油荒有根本性不同。有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国内汽柴油供应大幅增长15%~18%,而同期国内成品油实际需求增长却基本保持在往年6%~7%水平。   在投放资源大于实际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却依然出现“加油难”,不排除石油生产企业惜售待市并向政府施压的可能。   “价格倒挂,意味着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因之有分析人士指出,周大地作出这样的分析后也指出,“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为私自高价倒卖而恶意囤油,从而加剧了市场供应的紧张状态的可能。”   “两难”之二,则是担心一旦提价,将抬高中下游产业成本,使本已处于高位的通胀压力雪上加霜。   “由于石油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因此其价格的调整将可能会对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有可能受到冲击。而减小通胀压力,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国家在对油价作出调整之前不得不多作考虑。”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涨幅虽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工业品出厂价格却仍在上扬,5月份数据是8.2%;更何况,今年中国还面临抗震救灾、奥运等新添的用油需求。   5月12日,政府已针对“三夏”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千方百计保证“三夏”用油;而中石油、中石化也已在6月2日作出反应,承诺从即日起停止出口,加大进口,力保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   针对众所瞩目的国内近期油价会否上涨,张国宝表示“当前正值国际石油价格出现飙升的时期,如果快速推进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必将对农业等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暂缓成品油价格改革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   这其中,不难看出政府在两难处境下的良苦用心。   油价与CPI关系须细算   “廉价能源时代似乎已告终结,各国经济不应把宝押在油价重新走低上”,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安德里斯皮耶巴尔格斯这样评论油价的迭创新高。   针对这一情况,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几位专家认为,中国有必要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高价石油带来的冲击,增强对油价高涨的抵抗力。   对外,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建设,以压缩石油市场的炒作空间,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规避风险。   刘军红对本刊记者指出,纽交所当初制定的石油市场交易规则并未考虑到新兴市场国家和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石油供需形势的变化,因此纽交所的交易规则有必要进行改革。按照他的观点,纽约、伦敦和迪拜三大石油期货市场形成统一价格,以及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整合和同一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   刘军红还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还要学会运用国际最先进的金融技术来分散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风险:“近年来,日本积极进入中东和俄罗斯等市场,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也在大量增加,近期还开始考虑吸引伊斯兰金融资本,这是抓住了高油价带来的新的商机,也对冲了石油成本。”   在刘军红看来,高油价导致产油国经济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兴旺,这使日本等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拿到大量订单,由此换得的利益相当于减少了石油成本的上升,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对内,应择机适当提高油价,调整补贴政策,并推出有效的遏制石油消耗的措施。   “补贴只是一种短期的应急措施,尽管目前中国面临通胀压力,但还是要对成品油价格倒挂与国内经济进行具体分析”,采访中,众多业内人士持此观点。   首先是巨额补贴究竟补给了谁?   本刊记者日前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普通民众,对于“去年11月油价上调约10%,您的感受是什么”的问题,回答大致有两类:不开车也很少乘坐出租车的中低收入阶层大多表示“没啥感觉”;而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则表示“加油越来越贵,打车支出也增加了”。   “这样的结果说明来自于全民税收的补贴,受益的主要是国内的中高收入阶层,还包括在国内的外资企业,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倪建军这样告诉记者。   而查道炯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维持低油价,实际上是在补贴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因此,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羌建新认为,应调整油价,取消成品油市场价格管制,同时对普通消费者最基本和必要的能源需求进行补贴,改变目前补贴更多地流向高收入阶层和外国人的不合理状况。   其次是油价上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CPI?   曾有人测算,油价每上调10%,推高CPI涨幅约0.5个百分点;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只要CPI涨幅在8%以下,就可以承受油价上调的压力。   但这些测算的权威性有待证实,因而在周大地看来,必须对油价上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CPI作定量分析,而不能永远停留在模糊的定性阶段。   有专家表示,短期来看,油价上调难免会加重通胀压力。但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承受的油价上涨压力显然要大于CPI,在传导过程中,这一压力会被逐渐消化,因此只要控制好油价上调的幅度与步骤,完全可以将其对CPI的影响降到最低。   针对造成加油站惜售,甚至出现高价黑市,也有专家建议,克服价格倒挂扭曲治本之策,在于逐步理顺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更多地让成品油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机制引导下运行。   “中国应该自问,付出的成本带来了什么收益?高油价不能成为石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挡箭牌。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最好时机,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主动创造条件。”倪建军最后说道。     第二篇  人民币汇率破七 升值进入快车道   
人民币“破七”:升值进入快车道     
从3月下旬开始,就一路蹿升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终于在今天突破了7:1的整数关口,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相对而言,美元就在不断贬值,那么,美国方面又是怎么看待双方汇率的这种变化?我们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我台驻美国记者,一起来看看她发回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驻华盛顿记者站记者牛海峰:“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正对美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也引起美国民众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由于美元贬值,原本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价格也在上扬,因而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住房市场降温,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经济将在今年陷入轻度衰退,近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走低趋势加重,对欧元汇率更是频频创下历史新低,从目前看来,美元贬值的趋势在短期内仍旧难以逆转。”     
华盛顿市民:“影响了我出国旅游的念头,我现在不想出国旅游,因为太贵了,作为美国人,现在国外的价格对我们来说太高了。”     
华盛顿市民:“最近我打算去夏威夷旅游,和去欧洲相比,在国内我可以使用美元。”     
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对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如果从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算起,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13.8%,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节节走高?来看一下记者康敬峰发回的报道。     
记者:“今天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中间价首次突破7元关口,自从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接近16%。”     
记者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网站上看到,1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为6.992元,这是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创出的新高,通过对近期外汇交易市场的查询,记者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格早就突破了7元关口,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破7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性在增强。自从日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就在不断升值,但是在7.5之前,人民币的升值更多的来自于被动性升值,也就是来自于美元的贬值,但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为6.4%,但是今年第一季度,仅仅三个月,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就达到了4.2%,平均一个月上涨1.4个百分点,刘煜辉认为,从去年底开始,随着中国通胀压力的日趋明显,央行更多的考虑,采用汇率手段来调控经济,这也加快了人民币主动升值的趋势。     
刘煜辉告诉记者,未来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未来的一个演变状况,以及美国的经济走势;另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我国改善经济贸易结构的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就是巨大的贸易顺差能否回落。     
刘煜辉:“国际收支的失衡状况得到改善的话,这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大为的减轻。”     
刘煜辉认为,由于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微弱,尽管人民币在升值,但是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在上涨,所以对贸易顺差的改善也就很小。但是,由于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大多是以美元进行结算,人民币升值之后,会造成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这将直接影响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出口行业。     
刘煜辉:“这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很可能赶不上,已经没办法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剩下唯一的渠道,一个是产业的转型,或者产业的外迁,再一个就是选择倒闭。”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一方面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势货币,然而,国内一部分行业也因为人民币汇率走高,而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像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的纺织服装行业,就感觉到人民币汇率破七对他们是雪山加霜,来看看纺织企业的反应。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民币升值太快了,让他们感到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然而刘杰告诉记者,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的利润就下降了0.6%,现在企业利润是越来越薄了。     
作为北京的名牌产品企业,铜牛集团下属的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出口针织服装的企业,产品出口率达到80%以上,年出口销量达三千多万美金。然而,在人民币一路小跑升值的过程中,企业出口产品的销售利润,却在一路下滑,刘杰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在人民币升值之前,企业的毛利率能保持在10%到15%,当人民币升值5%的时候,实际利润,只减少了2%到3%,但是现在企业的利润,仅剩下2%到4%了,这个2—4之间,是纺织行业应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数,这个数应该是维系纺织的发展的数字。     
作为当家掌门,让刘杰感到更难以应对的是,在人民币一路小跑升值的过程中,与他们长期合作的一些国外客户可能会放弃继续与他们合作,从而去选择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的企业,这个压力,比销售利润降低的压力还要大。     
刘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只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一方面积极地跟客户调整一些产品结构,通过生产利润相对较大的高端产品,来弥补汇率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     
在汇率的此消彼涨中,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纺织业,很多靠低价打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加工企业,此时也已经无法再挣到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再来看看记者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调查。     
记者在广东的一家鞋厂看到,上午十点,正是上班的时间,不过这家工厂的大铁门却紧紧地锁着,零乱的场景告诉记者,这里似乎已经人去楼空。记者走访了多家工厂,见到的几乎是同样的情境,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关闭或搬走的工厂越来越多,而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告诉记者,如今在加工制造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像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2月,珠三角地区参与出口鞋的企业只有151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855家,与此同时,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等出口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不少企业开始外迁,有的已经倒闭,近几年,“劳工荒”、“电荒”、“油荒”,使得珠三角的这些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同时,人民币的升值更使这些企业的出口利润大幅缩水,令许多企业无所适从。     
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遭遇困境,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打火机是温州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目前全球有百分之八九十的金属外壳打火机都产自温州,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令人引以为豪的出口产业,却正在经历一场重创。企业数量从一年多以前的六百家左右锐减到现在的三五十家,温州的打火机行业遭遇到重挫,雪上加霜的是在美元持续走低的同时,美国乃至欧洲的消费力也日益疲软,更使温州的出口企业走上了下坡路。     
记者了解到,正在经历危机的不仅仅是打火机行业,纺织、电子加工、玩具加工等等一系列的出口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这其中除了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人民币升值也是造成工厂、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大规模减产、倒闭的重要因素。     
人民币升值抵消了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国内一些出口加工企业遭遇到了难题,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那些需要大量进口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工原料和制造企业,去年该公司进出口额高达18.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每一次的波动,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进出口业务,而对于该公司的掌门人任建新来说,人民币的升值是有喜有忧。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了对进口是有利的,但是对出口就面临挑战了。  
记者注意到,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化工集团的进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的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多出了46.7%,而在去年同期,进口总额则比出口总额少26%。     
由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所以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化工集团的管理层及时对公司的进出口结构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加大技术引进,加大装置引进,以及加大国外化工类资产收购的力度。     
事实上,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还有不少,比如航空业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明显的行业之一,由于国内航空公司主要以美元融资租赁或银团贷款的方式购买飞机,因此人民币升值可以节省相关的财务成本与费用,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进口航油、航材等成本的下降,这也使航空公司普遍受益。     
此外,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钢铁、交通、电力设备、造纸等行业,其原材料的进口依存度较高,人民币升值也将大幅度降低其进口的成本,这些行业均会不同程度受益,同时,银行、房地产也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就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时候,国内的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在节节升高,推动CPI走高,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石油、铁矿石、农产品等需要进口的大宗商品不断涨价,那么,人民币升值有没有可能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缓解国内的物价压力?升值带来的这些变化,究竟如何权衡?来听听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的看法。     
在全球商品高度国际化的今天,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同一单位的人民币,购买的商品比过去增多,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会产生抑制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现在由于人民币升值了,贸易条件改善了,实际它本身就说明,由于你本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有积极的抑制作用。”     
记者:“它是一种短期的行为,还是一种长期的作用呢?”     
王松奇:“这个作用应该是长期的,长短期都有的,无论短期,长期,只要你人民币升值,外来的商品就变得相对便宜,这样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挣的工资就比原来实际购买力就更强了。”     
对我国通货膨胀颇有研究的王松奇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积极的抑制作用就会继续体现。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热钱涌入势头的加剧,中金公司日前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月—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创纪录地激增了1189亿美元,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仅471亿美元,有717亿美元无法解释,这717亿美元基本可以认定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涌进来的热钱,那么这些热钱涌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王松奇:“外资大量涌入中国,我个人认为,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它增加了中国的外元储蓄,外部流入的钱进来,使我们经济建设资金有一个新的增量,它是好事,但是这些钱,关键取决于它的具体流向,它进入那些投机领域,它吹大了资产价格泡沫,它会有负面作用,所以我们怎么来看这件事,关键还是人民币币值在不断调升,然后人民币升值这个预期在长期的起作用,让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和它本身应该具有的价值,大体能够匹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热钱不正常流入问题。”     
王松奇认为,只要管理层监控好这些资金的流向,避免它的负面效应,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热钱效应,就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松奇:“我们马上要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的贸易体,所以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的升值有示范效应,它会带动我们周边的经济体,东亚的市场,新兴市场经济体,整个的币值,整个世界的货币结构,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所以这个升值,顺应客观规律的升值,根据供求状况所调节,产生新的这个货币币值水平情况,它对整个世界货币体系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应该也是积极的。”     
那么,如果人民币升值不断的话,对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王松奇:“我个人认为,总得来说是好事,就你的钱越来越值钱了,你的货币越来越坚挺了,它背后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稳定情况决定的,实际上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然后政治、社会不断稳定,然后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有这个基本面决定的,人民币在不断升值,大家都看好你的货币。     
我们如果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就有很多很多的政策选择,可不可以找到一种办法,我们把它调升到一种幅度以后,然后不产生那种非常强烈的,不再升值的单边上涨预期。”     
半小时观察:“破七”只是开始     
就像节目中专家所说的那样,由于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微弱,尽管人民币在升值,但是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在上涨,所以对贸易顺差的改善也就很小;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在出口时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的企业竞争力就会降低,利润就会下降。这对我国的外向型企业成长和劳动力就业都会造成不小的压力。     
但是人民币升值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压力,也有收益和机遇。人民币的强势对像航空、金融、钢铁、房地产、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和零售业产生的影响都是中性甚至偏好,但是对于纺织业等过分依赖出口的行业却是负面影响居多。对于那些受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行业和企业来说,如果能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加强研发、更新产品,告别价值链下游的竞争,那么压力就会变成成长的动力。     
总之,人民币的强势代表着我国国力的成长,也代表着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加大。人民币升值作为一种趋势,只有速度快慢的差别,短期内很难逆转。“破七”只是打破了一个关口,在汇改的道路上,“破七”注定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第三篇  油料涨价后的三层积极意义  日 08:38
荆楚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新华网19日消息)。    石油涨价,美元走弱,“全球能源危机”现在成了热门词。温总理说,08年将是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困难的一年,而这个困难就是面临着国内国际经济的复杂形式,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保护耕地红线,以及节能减排的指标,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此次油料涨价,表面上看是与国际能源市场的接轨,更深层次上,笔者认为还有三层意义。    首先,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媒体报道,03年我们的GDP占全世界4%,但是我们能源消耗是占世界总能源消耗的11%。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能源价格在与世界慢慢接轨的过程中,而产出却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别说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低自然资源成本和低能源资源成本,再加上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国家成为了世界工厂,成为一些国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基地。在油料涨价的情况下,就得促使经济转型,慢慢地转向低能耗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也是促使中国经济从制造转向“创造”的契机。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油料价格的上涨,会减缓各地投资高耗能,高耗自然资源的产业发展冲动,能更好地节约自然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的空间,其意义重大。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环境压力受到空前的挑战,其背景一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公约对中国的制约,其二是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使得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环保压力必须得通过价格杠杆进行调节,而这不仅是生产企业的事情,更和居民息息相关。很早就有评论人士指出,中国每人一台汽车的“美国梦”不现实,不仅会使全球能源供应造成紧张,还有可能使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国际压力。因此,应对的良策就是大力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向节约、集约的程度转变,使得能耗消耗到最低。这无疑,在中国即将迈向汽车时代的时候,有着极其现实的作用。    同时,价格的杠杆更有利于国民形成更健康的消费观念,“限塑令”就是极其现实的类子,据媒体报道,武汉在“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塑料袋消费就下降了六成。而在平时,随手关灯,多用节能灯等节能意识,更需要价格来进行调节。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事情,更与居民息息相关。石油毕竟是一次性能源,在目前还没有找到它的替代能源之前,节约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同时也给这个能源转型提供更多的时间。    显而易见,国家在这次石油价格的调整过程中,对居民的天燃气、液化气的价格并没有进行上调,这无疑是给民众一次缓和的机会。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对节能和环保的意识。在当前经济形式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做好自己,可以说是与国家同分忧的一种具体表现。      ---------------------------------------------------------------------------------  第四篇  发改委:油价上涨仍未解决炼油亏损问题   08:13:02 来源: 新华网(北京)  •   20日,发展改革委适度调整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虽然“这次油价涨幅是最大的一次”,但依然没有解决炼油亏损的问题。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曾琴、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20日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说,由于国际油价继续攀升,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不断扩大。在本周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前,国内炼油环节生产一吨油就要亏3000元钱左右。   许昆林说,严重的亏损导致地方炼油厂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前不久,他在山东某地方炼油厂调研时了解到,这家炼油厂去年开工率仅达到50%左右,今年仅有40%左右。   他认为,如果再这样下去,地方炼油厂基本要全部停工,保证市场供应的压力就全落到中石油和中石化身上,这会加剧整个市场成品油供求的紧张。   他说,20日,发展改革委适度调整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虽然“这次油价涨幅是最大的一次”,但依然没有解决炼油亏损的问题。   在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达到国内价格一倍的情况下,国家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的生产和供应,每年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数百亿元之多。   在谈到调整电价的原因时,许昆林说,我国发电主要用煤,而煤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由于发电的成本中煤的比重比较大,煤价的上涨直接造成电厂严重亏损,有必要适当调整电价。   在回答网友油价不涨的弊端时,许昆林说,油价不涨固然不加重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但长此以往,成品油、电力供应都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来源:新华网 )        [face]23[/face][face]23[/face][face]23[/face][face]23[/face]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战高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