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次全家计算机四级哪个最有用一级属于什么级别

华为超越苹果跻身全球手机销量第二华为超越苹果跻身全球手机销量第二广州日报百家号华为在2018年第二季度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越苹果首次跻身全球第二。这也是七年以来,三星和苹果独占全球智能手机排行前两位的格局首次被打破。当天苹果公司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营收533亿美元以及美股2.34美元的盈利均好于预期,但iPhone销量增长持续发力。今年二季度,苹果iPhone出货量为4130万部,同比略增1%。苹果三星垄断格局被打破据 Research、IHS Markit和Canalys等多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华为今年第二季度以超过5400万部的季度出货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大手机厂商,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40%。苹果公司当地时间周二盘后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营收533亿美元以及美股2.34美元的盈利均好于预期,但iPhone销量增长持续发力。今年二季度,苹果iPhone出货量为4130万部,同比略增1%。反而是服务业务增长强劲,创下95.5亿美元的新高,同比大幅增长31%。根据Canayls的统计数据,三星二季度出货量继续问鼎,但受到了华为等竞争对手的影响,季度总出货下降至7300万台,同比跌逾8%。苹果排名则下滑至第三位,出货4130万部iPhone,同比增长1%。Canalys估计,苹果在第二季度出货了800万部iPhone X,远低于第一季度的1400万部。Canalys高级分析师Ben Stant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第二季度一直是苹果公司的周期性销售淡季。虽然iPhone X在前两个季度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因其居高不下的价格,本季度难以持续其强势的表现。同时iPhone 8和iPhone 6等产品在第一季度的大量铺货后未能得到充分消化,这无疑对苹果来说是雪上加霜。”华为低价策略继续奏效本季度华为超越苹果的意义重大。Stant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七年来三星和苹果独占全球智能手机排行前两位的格局首次被打破。华为被迫放弃美国市场同时也迫使其加倍对亚洲和欧洲的投入以应对改变。”相比之下,华为在该季度的亮眼表现亮眼。其最新旗舰产品P20系列已分别超过P9和P10系列的的首季度出货记录,其出色的表现保证了华为总体出货的强劲。同时旗下子品牌荣耀也是其该季度成功的关键原因,荣耀品牌贡献了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增长的三分之二。“华为在过去的6个月内快速转变其市场战略。”Canalys驻上海的分析师贾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今年一月与美国运营商的合作宣告破裂,但华为迅速调整战略,从以利润为导向转为了在更低端的市场寻求销量上的增长。华为的子品牌荣耀在华为实施的低端策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荣耀品牌自创建以来很长时间已经在中国本土市场表现出色,但其却一直在海外市场表现平平。”Canalys数据显示,荣耀品牌占华为总体份额已经从2017年第二季度的24%跃升至本季度的36%。同时,荣耀在本季度海外出货逾400万台,在较小的基数上同比增长150%。贾沫指出:“荣耀正在快速地把华为旗舰机的技术带到更低价的产品上,同时迅速建立和部署独立的本地化销售人员,与华为平级,从而更加高效地将产品推向新的市场。其专注拓展公开市场的战略在俄罗斯,印度和西欧市场尤其奏效。”他认为,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在未来数个季度内,华为的子品牌荣耀和中端Nova系列很有可能可以维持高速增长。但同时华为强劲的势头已然引起了三星的关注,并且也为苹果敲响了警钟。“因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对于苹果公司实现其服务业务的宏图至关重要。如果苹果和三星想要维持其市场霸主地位,他们必须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应对挑战。”贾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鉴于可能上涨的iPhone零部件以及iPhone整机的价格,苹果CEO库克在财报公布之后表示:“这些价格的上涨可能被非常不情愿地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来源:第一财经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唐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广州日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好看最好玩的新闻在这里与你分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
手机都用哪几种屏幕?哪种手机屏幕好?
手机都用哪几种屏幕?时下主流的屏幕都可归结为LCD与OLED两类。LCD的采用已经比较久远了,指普通的液晶显示屏幕。有时LCD也可与TFT的名称通用,这里谈到的TFT属于LCD的一个子分类。
通常认为,OLED在技术上比LCD是要更为先进的,不过OLED发展仍不成熟,LCD的采用还相对普遍。IPS、TFT、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下面在谈到AMOLED屏幕时,还会谈LCD与OLED的区别。
手机都用哪几种屏幕?哪种手机屏幕好?当今手机屏幕主要就分为LCD与OLED两种。其他无论哪种屏幕(如iPhone的IPS屏、三星的AMOLED屏、SLCD屏)都属于这两类的延伸。我们从用户终端可实际了解的角度来谈谈,主流手机屏幕的一些特性和关键。
关于视觉分辨力和视网膜屏幕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发现,“想要将两条明暗相间的细线区分开来,它们之间需要有0.59角分(arcminute)的差距。0.59角分在10英寸的距离上大致相当于0.0017英寸,取其倒数583,再考虑到两条细线各自需要至少一明一暗两个点,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当印刷品的墨点密度达到每英寸1200点(1200 Drops Per Inch,DPI)以上,就可以满足相当挑剔的阅读要求。所以目前比较优秀的家用打印机,都标称能够达到1200乃至2400 DPI的分辨率。”(摘自Type is Beautiful站,视觉分辨力与Retina Display&一文)
iPhone4发布的时候,其标称的像素密度为326ppi(在此,我们将ppi与dpi混用),实际上300dpi的墨点密度在很早以前的数码印刷制品上就已经能够实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所谓300dpi,意思就是每一英寸长度上有300个像素点。参照:Kindle Fire为167 PPI,iPhone 3G为164 PPI,iPad一代和二代则有132 PPI。
所谓像素,通常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凑近屏幕的时候看到的屏幕上的一个个小颗粒小方格,这些方格联合在一起组成了整张屏幕。300ppi本身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数值,不过对于显示图像来说,已经基本可满足需求,图像并不如文字那样具备那么高的密度要求。
可见,论视觉分辨力这个单独的数值,单看这一项,数码类产品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这么说也不是非常合理,因为屏幕和纸质制品是有差别的。过去的屏幕(包括现在许多电脑和手机屏幕)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像素密度不高,于是我们只要稍稍凑近屏幕,就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屏幕上一格一格的小颗粒或像素点。
于是,矢量字体(比如微软雅黑)会采用一些次像素渲染技术,也就是说,为了令这类字体显示起来更清晰更圆润,除了字本身所占据的像素外,这些字的周围还分布排列着用来渲染的灰阶像素,令整个字的锐度降低,更加柔和舒服,跟白色背景的过渡更为自然,这种字体的渲染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屏幕上显示字体有了渲染效果以后,人眼对文本显示的要求自然就比纸质制品低了许多。
还有许多人对乔帮主在发布会上的话多有误解,乔帮主的原话是这样的,“300dpi左右的分辨率是一个魔术点(Magic Point),如果你把一个东西拿到离眼睛10-12英寸(大约25cm~30cm)的地方,你的视网膜所能分辨的极限大约就是这个分辨率。”
很多人断章取义地谈到,乔布斯说了,超过300dpi,人眼视网膜就分辨不出颗粒了。然而实际上,这还加上了视距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看手机屏幕不可能是把屏幕完全凑在眼睛前面看的,总有一个距离存在。按一般人观察屏幕的距离来说,超过300dpi是不足以令肉眼看出颗粒的。
在这一点上,许多人对New iPad的像素密度提出过类似的质疑,他们说New iPad像素密度不过287ppi,怎么算得上视网膜屏幕——关于这一点,视距与显示效果的公式,网上的文章比较多。由于人们对平板的使用,视距通常比手机是更远的。新iPad基本达到了视网膜屏幕的技术要求,不过New iPad还没有达到和超过了纸质制品的显示。
面板技术与图像显示技术
这一点我们可以先谈谈ASV。早期ASV被共知是魅族手机推出的时候,当然ASV本身是夏普的技术,魅族在M8发布时所标的屏幕类型就是ASV。
但实际上ASV真的可以算是一种面板或屏幕类型吗?我们都知道,手机屏幕的种类比较多,比如现在HTC采用比较多的SLCD屏幕,三星采用比较多的AMOLED屏幕。他们在出产的时候,标上的正是这些屏幕类型。
而ASV,则纯粹是一种显示加强技术,并非一种面板技术类型。这就好比,大部分人都知道iPhone所采用的是IPS屏幕,但很少有人会有人说iPhone采用的是Retina屏幕,因为Retina只是基于IPS面板的一种显示加强技术而已。
夏普原版所采用的ASV显示技术是基于CPA面板的,不过这种显示技术也可不基于CPA面板,有一些国产的手机虽然采用ASV技术,却并不采用CPA面板,令其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手机都用哪几种屏幕?比较主流的显示技术
CBD技术(Clear Black Display),这是诺基亚的一种于户外增强屏幕显示效果的技术,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能令黑色的显示更为纯粹,并且还降低了屏幕的反光率。NOKIA Lumia 800等手机采用了这种显示技术
ASV,上面已经提到了这种ASV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图象质量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缩小液晶面板上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液晶颗粒上光圈,并整体调整液晶颗粒的排布来降低液晶电视的反射,增加亮度、可视角和对比度
NOVA,LG的一些手机在采用的在IPS基础上主要增强屏幕亮度的技术
Retina Display,Retina也是一种基于IPS面板的显示增强技术,主要职责是把960x640这样一个分辨率浓缩在3.5'的屏幕上,令像素密度达到326ppi
主流屏幕类型
首先IPS屏幕是属于LCD的一个延伸的,使用IPS最有名的手机是iPhone 4/4s以及iPad 1~3代。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LCD屏幕虽然在技术上和理论的表现效果上不如OLED,但LCD并未江河日下。
相对而言,IPS更纯粹地算是一种面板。他和传统VA软面板的区别是,由于IPS硬屏独特的水平分子结构,使其在触摸时无水纹、暗影和闪光现象,非常稳定,所以IPS是实实在在的硬结构,尤其在动态游戏的表现上比较出色。IPS的技术原理决定了它能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并且在屏幕受压时的漏光现象小于VA液晶,因此更适合用来制造触摸屏。
早期LCD的缺陷比较明确,比如可视角度很差,你侧一点儿看,整个颜色都出了问题。这些原本的问题,在许多技术厂商的努力对原本LCD的结构或分子结构进行改进,令显示效果得以改善,在普通图像以及某些主流显示效果上赶上甚至超过目前技术仍不够成熟的OLED,IPS就是其中一个。
IPS硬屏面板的视角可达到178度。正面观看与不同角度观看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程度称为色彩扭曲率,IPS硬屏所得出的数值几乎用肉眼分辨不出来,即意味着从正面还是侧面观看画面的效果是相同的。
最早研发出IPS面板的是日立,而LG Display的IPS已历经数代的发展,苹果所采用的IPS面板,和LG与日立的传统IPS都有所不同,其中部分技术涉及Hydis的FFS广视角技术,特色有:低耗电、高透光率、高亮度、反应快速、无色偏、高色彩还原性等特性。根据国外拆解维修网站iFixit的动手结果,新iPad采用了三星提供的显示屏。
在宣传点上没那么有名的部分设备也都有采用IPS,例如亚马逊的Kindle Fire,惠普的TouchPad。不过他们在显示与表现上都仍有一些差别,与不同厂商和不同代产品都有关系。
TFT与SuperLCD
这两者都属于LCD屏。TFT基本已经被逐出了历史舞台,2011年,仅有moto还在比较热衷地生产TFT屏幕的手机。所以那时候,摩托罗拉的手机普遍屏幕表现都很逊色,无论是色彩表现,还是对比度等等。而且可视角度表现也与现在的主流屏幕相去甚远。仍在市面上活跃的moto defy+就是采用此种屏幕。
“TFT几乎是当前所有LCD屏幕技术改进的雏形,所以最早一代的IPS也被称作Super TFT。”
Super LCD是LCD的某个高级延伸。因为HTC很热衷这个屏幕,所以Super LCD也算是漫天开花了,从HTC Desire开始,SLCD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发展。SLCD屏幕在色彩表现和可视角度方面更为接近于OLED屏的显示效果,而且色彩还原比较真实,没有过头的迹象。
“SLCD原本是索尼和三星共同合作开发的一种屏幕,后来索尼全线退出,由三星一家在做,这个SLCD的缩写弱势用三星的全拼方式,可为Super Clear LCD。”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HTC最新的一款HTC One X手机锁采用的屏幕称作Super LCD二代,这个被HTC称作Super LCD 2的显示屏显示效果非常出色,加上HTC One X表面那块玻璃,堪称晶莹剔透。
不过这块屏幕实际是AH-IPS.LG已经把AH-IPS这个名字据为己有,不准其他厂商使用。其具体细节未知,有待进一步考证,AH-IPS是是LG去年上半年推出新一代IPS面板。有高手在显微镜下观察了HTC One X屏幕的像素排列方式,与LG的Optimus 4X HD相同,他们认为,只是名字上的差异,与AH-IPS实为同款屏幕。
LCD与OLED最大的区别就是:LCD的像素是不会发光的(所谓的像素,上面已经谈到,通俗可理解为凑近屏幕时看到的屏幕上一个个小颗粒小方格)。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LCD屏幕的显示内容,是靠外部光源的照亮(如LED背光和外部的自然光)。
这就类似于,我们家里有张红色的桌子,平常白天或晚上开灯你都可以看到它,并且知道它是红色。但如果是夜晚,把灯都关了,你还能看得到吗?自然是看不到了,因为这张桌子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而OLED的像素则可以自己发光,不需要外部光源照亮,就好像能自己发光的桌子一样。通常认为,OLED在技术上比LCD更为先进,不过由于OLED仍不成熟,与成本问题,LCD仍在现代的屏幕中发光发热。
OLED能像素自己发光,好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亮度会比靠外部光源照亮的LCD更好些。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OLED屏幕的像素自发光,而且每个像素都可自由控制发光与否,于是OLED屏幕在表现黑色这个颜色的时候,黑色部分的像素就可以完全不发光了,这样所表现的黑色才是真正的黑色,黑得更为深沉更纯粹,也一并提升了屏幕整体对比度的表现。
LCD由于本身像素不发光,即便在表现黑色时,外部光源仍然会把整个屏幕照亮,黑色部分亦不例外,这样,黑色就会显得泛白。于此特性,OLED在表现黑色屏幕时也就更加省电了(尤其是对Windows Phone 7这类以黑色为主要颜色的系统来说更是如此)。
AMOLED屏幕就属于OLED了,与上面谈到的其他屏幕都不一样,所以它在技术上可以说是更为先进的。且AMOLED技术全部掌握在三星手中,这块屏幕也是三星手里的一个王牌。甚至可认为三星手机区别于其他手机的一个标志(虽然相继有不同品牌的手机采用了这个屏幕),AMOLED具备上面谈到的OLED的优势。
空说是感觉不出来的,很多不常见许多屏幕的人觉得:屏幕不都是那个样子,再优秀能优秀到哪里去呢,在对比后才发现,屏幕与屏幕的级别档次间有着几个数量级的差别。
光说在夏天的强烈阳光下这一项,虽说现在的手机屏幕都在主打说阳光下一样清晰可见,不管是哪种屏幕还是显示技术。只不过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SLCD比较优秀的机型虽然在色彩表现上非常出色,不会比AMOLED差,但一旦到了阳光下,一切都成了浮云。
不管是采用LG的NOVA显示技术,还是索尼的White Magic(最新Xperia系列采用的显示技术),只需仍为LCD屏幕(iPhone除外),阳光下,他们就变得极为悲剧,普通阳光下,仔细看注意角度勉强还是可以看清楚。大太阳的话,要是你还打算拍照,那可能就会非常吃力了。
强光下,仍能看得比较没那么吃力的,就只剩AMOLED屏和采用了IPS的iPhone 4/4s了,相对而言,AMOLED更为出色一些。不过此时,也只是能看得见而已了。
Pentile次像素排列
有许多人误解AMOLED的一点是,由三星Galaxy S可见,AMOLED屏具有比通常屏幕更为恶劣的颗粒感,屏幕上的小颗粒颗颗分明,Nexus S亦是如此。当时我们第一面见的时候,三星的拥趸无视这个缺陷,然后放心大胆地宣告:谁看屏幕会把眼睛挨着屏幕啊,你们这些三星黑省省吧。
不过事实证明,不许凑近屏幕,文本表现的颗粒感就已经相当明确。不过这种颗粒感问题并非AMOLED屏幕本身的问题。与LCD时代的屏幕不一样,由于AMOLED屏的像素自己会发光,于是对屏幕增加像素,也就是提升分辨率,直接增加了屏幕的成本。
而LCD屏增加分辨率在这方面分担的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除了一些技术手段上的)。三星考虑到此成本问题,对AMOLED屏进行了技术上的一些改造。
“传统屏幕的每个像素(也就是每个小颗粒)都由三个次像素(sub pixel)组成,分别是R(Red)、G(Green)、B(Blue)。这三个次像素的调和令单个像素可组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可简单如此理解)。如下图显示白色的字母A所示。”
“对于AMOLED屏幕而言,增加像素所带来的屏幕成本增加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于是这种次像素排列方式被得以重新调整。第一代AMOLED屏幕的次像素由原来的每个像素3个次像素,变为每像素缩减为2个次像素,这样,成本就自然降下来了。
那么如果仅有两个次像素,还怎么表现多种颜色呢?于是,解决方法是如果这格像素仅有R(红色)与G(绿色)两个次像素,为显示白色,需要B(蓝色)次像素,就借邻居的蓝色次像素来显示,这种次像素排列被亲切地成为Pentile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
对Pentile次像素排列方式而言,技术上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他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有的时候他借不到邻近像素的次像素(因为可能邻近像素需要显示的是黑色,并不发光)。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上图看到,Pentile排列的左侧有比较大块的R与B次像素,这就容易造成屏幕显示上的文字彩边现象。
这些技术问题即便全部解决后,最可怕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文本显示效果极为糟糕。对同样分辨率同样大小的屏幕而言,采用Pentile次像素排列的屏幕要比采用传统RGB次像素排列的屏幕,在文字显示上,颗粒感强得多。这是Galaxy S一类手机文字颗粒感强烈的症结所在。
不过似乎很多人对这种颗粒感是完全不在意的,而许多敏感的人则彻底不能接受这种次像素排列方式。
第一代、第二代AMOLED屏幕,也就是AMOLED、Super AMOLED都采用了Pentile次像素排列方式。他们的代表机型有:NOKIA Lumia800、三星Galaxy S、Nexus S、Ominia 7。
另外,AMOLED高分屏的衍生物HD Super AMOLED也采用了Pentile排列,代表机型有Galaxy S III,以及Galaxy Nexus、Galaxy Note等等。分辨率和像素密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这种次像素排列带来的文本显示颗粒感强的问题。
AMOLED还有别的衍生类别,例如moto的Razr所采用的Super AMOLED Advanced,也采用了Pentile排列方式。
Super AMOLED Plus
人们常简称为SAP屏幕,这可认为是AMOLED屏幕发展的第三代了。相对而言,Plus对第二代的改进主要就是不再采用Pentile次像素排列方式,而改为传统RGB,以令文本显示看起来更为细腻。
三星在这一代AMOLED屏的宣传上,宣传点之一就是文本显示更细腻,不过实际上,这不过是弥补先前的问题罢了。目前采用SAP屏的手机似乎仍不多见,可能是成本控制仍不理想造成的。代表机型有Galaxy S II。
AMOLED屏幕的一些固有缺陷
在显示效果、对比度,阳光下的表现、黑色的表现、可视角度等诸多方面,AMOLED屏幕都是时下最优秀的屏幕。抛开Pentile次像素排列的问题不说,AMOLED仍有一些硬伤是不得不谈的。
OLED屏幕的特性是,每个像素自发光,黑色部分的像素是不用发光的。在不同颜色的表现上,像素的调和与发光都有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如Android系统,状态栏是长期不动的,他显示了电池电量、手机信号、时间等信息,时间久了以后,可以让手机全屏显示一张纯色的图片,就会在先前状态栏的位置隐约看到那些信息残留的痕迹。
造成此问题的根本就是OLED像素自发光,由于各像素在屏幕上显示的差异,每个位置的老化速度就有了差异,尤其到越往后,像素老化差异越位明显,带来这种残影现象是彻底的物理伤害,不可复原。(LCD屏是不存在这种问题的,因为其屏幕发光完全靠外部光源。)
不要小觑此问题,许多Galaxy S、S II的用户在三个月内就能出现此问题,类似我这样有强迫症的人真的会非常非常不爽。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屏幕显示一张全白的图片,亮度开到最亮,显示长达数小时时间,令整个屏幕各像素的老化程度达到基本的同步...是不是很悲剧呢。
有许多Galaxy用户表示说,Galaxy系列的手机屏幕表现色彩偏冷,而且大部分图片显示过于鲜艳,与实物根本就不符。长时间观看易产生疲劳。加上上一则烧屏问题,偏色问题恐怕就更加悲催了。
虽说在表现黑色时,AMOLED像素不发光的特性可令屏幕更为省电,但在表现白色时,那可比LCD要费电多了。以Android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AMOLED逃不了更费电的命运了。
“AMOLED色域虽然号称达到NTSC的114%,但一份来自DisplayMate技术公司总载Raymond Soneira博士的报告表明AMOLED显示屏在色彩方面数据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仅可显示6.5万颜色,更多的颜色则靠软件插值来产生,关于颜色数量插值的详情可GOOGLE搜索。”
屏幕分辨率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New iPad分辨率达到了,虽然采用四核显示芯片,在开启屏幕后的跑分情况上仍与iPad 2基本持平。比对Galaxy Note和Galaxy S II在性能上的差异时,除见他们在处理芯片上的差异,这两个机子的屏幕分辨率也是大为不同的。(屏幕材质皆为AMOLED,不过Note采用的是HD Super AMOLED,而S II采用的是Super AMOLED Plus)
试想一下,如果处理器发出一条指令给显示芯片,告诉他:我现在需要你画一个圈给我,那么显示芯片在职责范围内画了一个圈,我们只是打个简单的比方。
画的这个圈究竟有多么严格的要求,是处理器告诉他的,但仍受制于屏幕,尤其在显示的时候,Note为800x1280的分辨率与S II的480x800的分辨率相比,这个圈的质量是明显不同的,尤其是当需要达到相同的人眼观察大小时,Note的处理器和显示芯片往往压力要数倍于S II,因为他的屏幕分辨率非常高。”
于是在效能上,SII仅系统界面绘制上就会比Note要好一些,因为Note并没有采用比SII好很多的处理器。
这也容易解释New iPad状况。或者我们甚至可认为,New iPad对待屏幕的升级是唯一的变化,因为四核显示芯片几乎非常不留余地全部贡献给了这块视网膜屏幕。有些人说,那不可惜吗,当然不可惜,因为屏幕文本显示效果比iPad 2好多了。(这一解说不宜用于Note和SII身上,因为Note采用Pentile次像素排列的屏幕)
最后要说的话也没什么两样。一个个屏幕都用下来了,无疑最优秀的是三星的AMOLED与iPhone采用的IPS屏。相关iPhone 4/4s在色彩和诸多表面表现的优秀性有专门的评测文章予以了列出,这不是主观个人意愿决定的喜好问题。
总之,AMOLED如此强烈的色彩也并非人人都会喜欢的,以实物为主仍应是屏幕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各位选择属于自己,个人喜好的屏幕,才是真正应该去做的。
我来说几句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
大家都爱看
专题资讯导航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当前位置: —
程序员未来前景如何?
未来的中国,选择一个好的行业非常重要,程序员算最吃香的行业之一,那么,程序员未来前景如何?IT市场饱和了吗?程序员年纪大了怎么办?未来程序员工资会不会下降?10年后又会怎样?本文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
1、IT市场真的饱和了吗?
近年来IT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从事IT行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伴随着IT行业的热潮,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其实已经饱和了。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程序员每年甚至每天都在产生,然而我也没听说哪个程序员因为所谓的“IT市场饱和”而饿死的,反而每个程序员会随着经验和资历的增长,走得路也越来越顺畅。
那么所谓的IT市场饱和是真的吗?
就跟销售市场的旺季和淡季一样,哪里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只不过是大家的脑袋里面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个东西,只要你有,就绝对会有人有用;就跟一句恋爱物语似的“就算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失败得像一坨屎,仍然会有一只很傻的屎壳郎克服一切把你滚回家。”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好。
所以说,IT市场饱和这些话的确不是很科学的。只有落后的思想,永远没有落后的市场。如果有,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到足够的开发。就像一开始我们都以为电脑是用来打字的,但是中国的程序员鼻祖就用它发家致富了一样;在淘宝出来之前,谁也不会想到买卖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说不定以后有谁有创新意识,买卖还会出现新的形式和局面。
程序员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这个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也是无法具体形容的。我们只能通过程序员的职位和晋升空间,以及程序员的薪资水平来判断他们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当然这些也都是按照程序员的个人能力来看的。
据有关资料来看,程序员的发展主要是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
由初级工程师发展为中级工程师,在这个阶段程序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薪资待遇也会由原来的年薪5-10w上升为12-20w。
第二阶段:
由中级工程师发展为高级工程师,这个阶段程序员积攒了大量的资本和大量的人脉,很多程序员可能会选择创业,但是大部分会选择在后面的阶段。薪资待遇也由原来的15-20w上升到20-35w。
第三阶段:
由高级工程师转为技术专家或者架构师,往CTO(首席技术官)的方向发展,薪资水平由原来的20-35w上升到50-200w。
光看程序员的发展和薪资水平就已经满脸口水了,好吗?
再看一下程序员具体的职位类型,在初级阶段,程序员可能会选择做一些售后的岗位;在中级工程师阶段,有些程序员可能的职位是售前岗位、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等;在高级工程师阶段,相应的职位就成了培训讲师,在此期间,还可以自己接私活、写书等。再高级的CTO,不用说了,自己直接创业是天时地利人和,有资本,有技术,有人脉,想不成功都难。
2、程序员都是吃青春饭的,那么未来年纪大点了怎么办?
软件开发人员往往工作强度较大,遇到紧急开发项目的话,则需要熬夜加班做项目,所以在体力上较其他的工作要求更高一些。与此同时,软件开发人员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如果人员年龄偏大以后其反应及思维能力会有所下降,所以干起活儿来会更加吃力一些。
其实,有以上观点的人,均是出于对软件开发工程师这份工作不太了解。
软件开发工程师这项工作虽然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但这并不等于这份工作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要熟练掌握其规律,其实这份工作并不是很难。像常人说的“加班熬夜”主要是针对于初入“编写代码”人员的一种描述,其实这也只是个短暂的过渡。
针对年龄偏大者相对于年轻人逻辑思维能力稍差些,这些大家都不会予以否认,毕竟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但这也并不能表示说:因为这样就会将所谓的“老程序员”淘汰。
年轻程序员虽然在体力以及脑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工作经验欠缺。“老程序员”(相对而言)因为工作经验及阅历等原因,只要在工作上不会出现重大失误等情况,往往在面对均等的升职机会时,往往最容易获得,例如项目经理、总监等。
综上,程序员是个靠实力且发展前途无限的行业。
3、程序员市场饱和了吗?工资会下降么?
如今大家都认为做程序员的工资普遍比别的行业工资高,赚钱会容易些?那么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对现实的确是这样的。一份数据报告分析程序员比一般工作的确会高点。这样导致大批的人员加入程序员的行业中。那么就有一部分人就开始担忧了,之所以贵,是因为“供不应求”,如今大批人涌入这个行业会不会导致程序员工资下降。这个看似是符合逻辑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当今已经局势已经越来越清晰慢慢形成“三足鼎立”,分别:实体、互联网、人工智能它们有代表着过去(实体),现在(互联网),未来(人工智能)。程序员的工资目前已经进入“瓶颈期”。但是仍然有上升趋势。那么在当今实体越来越难做,人工智能还未正式来到之时。互联网目前仍然扮演者“主角”。
从社会需求量来讲,软件开发人员的数量还是跟不上软件行情的发展,随着后期人工智能出现,互联网会进一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所以后期对程序员的需求量还是会进一步扩大。比如现阶段炒的比较火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都必将需要更多的研发人员投入。现阶段很多人被表象迷惑,感觉像一些从培训机构出来的安卓或者java的开发人员并不好找工作。一部分人就误以为市场饱和了。不是市场饱和了,而是市场门槛高了而已。记得以前自学一个月的编程,出来就可以找到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现在你没有点真材实料想找个工作试试?从侧面验证了,现阶段对技术门槛要求高了,如果你的技术扎实找一个像样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程序员的工资不会下降?
想成为程序员的人多,但是最后真正从事程序员的人少之又少。当讲到程序通过代码可以将一个东西从0到1的做出来的确很有成就感。但是程序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的。第一:相对于销售等别的领域,程序员门槛高,并不是学1——2个月就可以上岗的。现在培训机构动则就是培训半年,中间也会产生高昂的费用动则就是几万元。更主要的是你学完了不一定可以从事这个职位,一个培训班几十个学员,最终又有多少人从事程序员的工作了。因为很多学员在学习几个月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感觉很枯燥,也有的因为培训期间没有用心学导致出来还是啥都不会。这就导致培训的程序员到多,但是最后走上程序员这条路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互联网的红利并没有“消耗殆尽”,后期仍然持续看好。
程序员市场饱和了吗?未来5年前景如何?工资会下降嘛?
作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就应该尊重编程,热爱你所写下的程序,他是你的伙伴,而不是工具。
4、10年后程序员的未来薪资前景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看看,程序员的收入在未来十年后,可能会怎么样。
(1)行业趋势
一到两年内,你工作有没有晋升、薪水能不能增加,个人努力起很大作用。而五年、八年、十年或者更久,趋势的作用会远远大于个人努力,甚至会将个人的努力淹没。
当你进入正确的河道,哪怕你毫不用力,湍急的水流也会推着你飞速前进。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那么,现在的趋势是什么?哪些行业才是正确的河道?
先看一张图:
上图,是美国 200 年来行业增速变迁图,描述了从1820年的蒸汽轮船到1995年的互联网在内的,几大行业的变化趋势。国内的行业发展趋势与美国类似,但稍稍滞后几年。每一个行业的增速,均经历了增长、见顶、缓慢下降的阶段。
中国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大概从1997年开始,最早是 PC 互联网,后来移动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再接下来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人工智能,一路蓬勃发展,虽有小波折,大趋势从未变过,未来一面泛化、一面深化,十年八年,趋势向好!
只要这个向好的趋势不变,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收入就不会下降。
(2)十年后程序员的工资将更高
现在是信息智能时代,生产方式和流程都在转变提速,物品制造周期在变短,各种众筹网站上的点子层出不穷,个性化定制市场在扩张,供应链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变化。更多生产出来的物品也不再是能摸得到的实物,这些物品只需要生产一次,而复制扩张成本为0,比如:一个好的APP或游戏。
甚至我们钱都快全部变为支付软件里面的数字。
这时候,相关信息智能时代的公司生产方式也在极大转变:都需要拥抱变化,都需要创新。
当一个行业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创新之时,涌入的人越多,只会导致变化更快,行业更繁荣,冲到新的高度,冲出地球征服宇宙(不要忘记SpaceX公司的使命:把人类移民火星)。供需关系由于信息极度发展而变得天然平衡,大量的创意只会把人们极速分配到更合理的方向,攀登到新的不可想象的高峰。
所以信息智能时代,程序员处于这个行业和时代的执行层中心,工资只会越来越高,如果压到宝,将高得不可想象。
前段时间刷屏的,马老板给王者荣耀团队发了100个月工资,虽然已经辟谣了,但我们也不能低估王者荣耀团队的分红力度。
(3)国家战略规划
那么,在未来的十年以上,这个趋势到底会不会变呢?我们来看看国家的十三五规划(2016 —— 2020)就知道了。
看上图,十三五规划对应 2016 —— 2020 年,大方向是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分量最重的就是 信息技术产业 和 网络经济。见下图:
这说明什么?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国家层面将会提供各种政策、资金、资源的支持,保障它快速、广泛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是重中之重。
敲黑板划重点啦:开发者靠近 大数据 和 人工智能 会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断定,未来十年,软件、互联网、数据、智能化等相关领域,依然是时代发展大趋势,而支撑这些领域发展的程序员,平均收入依然会远高于其他行业。
当然,如果程序员做着体力劳动,整天复制粘贴写胶水代码。期盼着自己的工资越来越好,不被时代淘汰,那也是白日梦。
IT行业是个好行业啊!年青人,就该融入这样的行业去改造世界——
5、程序员未来发展宏伟前景
在2014年之前金融行业一直都是排在IT互联网之前的,就收入而言,所有职业中,金融一直都是压了IT一头,但是自从2014年互联网成为了“国家战略”后,互联网发展比之前快了十倍,在同等水平的情况下,互联网工作者也就是我们总说的程序员,收入比例成为了普通工作者的好几倍,可能一个前端工程师,或者Java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就比上其他职业半年的工资,这让许多行业的人想转行,具体可以看下面2017年的排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程序员未来几大发展潜力股
发展前景一:Java工程师
如果了解IT的应该知道Java工程师一直都是市场需求最大的,Java从出世能有21年还要多,一直都是语言排行的第一,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程序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北京具有两年开发经验的Java工程师的工资平均在15000左右,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新手非常多,缺少人才,所以现在选择做Java工程师都是为了以后发展。
发展前景二:前端工程师
目前在所有职业中,最火的就是web前端开发者,腾讯公司最近搞了一个web前端技术交流峰会又让前端技术火了一次,因为HTML5新技术的引入,把前端推上了风口,现在大量转行的人都在学习前端,而前端现在的竞争也是非常大,当然他们只是新手的竞争,人才非常的稀缺,新手转行可以选择前端。
发展前景三:Python工程师
Python这门语言被称为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语言,他的范围非常广,web开发,运维,数据分析,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而Python的优势在于,他比Java来说非常的简单,Java的语言机构非常复杂,而Python却恰恰相反,现在很多都在学习Python,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发展前景四:IOS工程师
在之前的大潮中,有一部分人抓住了机会,选择了安卓开发和IOS开发,现在安卓开发的要求非常高,而现在IOS开发在中国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IOS工程师在中国非常稀缺,至少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苹果手机,至少现在不会改变,所以IOS工程师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其实无论选择上面,Java,前端,Python,ios,只要可以把它的核心技术学好,并且一条道走到黑,干上十年,只要不偷懒,都是非常有“钱途”的。
6、一名老程序员给未来的程序员的一点感悟
作为一个技术不是大牛事业也不是很成功的老程序员,我觉着还是要写一些什么,来给未来的程序员们讲述一个过来人的感悟吧。成功人士的文章有的是,而在这个世界上成功人士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可能你也一样一辈子也成不了什么大牛或者公司高管,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的人追求更有钱更有地位,而有的人就追求安稳过日子,赚钱够花小康即可。其实人不是必须很有钱才能快乐,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幸福的。
编程这个工作对智商有要求,但是对基础知识和学历背景要求不那么高。如果你智商够用,无所谓你之前的文化程度,完全可以经过半年的培训加入程序员的队伍,不像某些工作岗位对从业资质或基础知识有要求,想改行过去比较难,比如想改行当个医生吧,那需要回炉高中重新考个医学大学才行,没有别的办法。
既然任何智商够用的人都可以当程序员,那么您适合当程序员么?首先得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你觉着自己智商是否够用,第二是否能坐住板凳耐心学习,第三你喜欢编程这个工作么?第四你是否有其他更好更喜欢的职业。我些个问题是在问那些不是软件工程相关专业想转行做程序员的,如果是学软件工程的你就是本专业,我相信这部分人通过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应该已经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做程序员了。
前两条是个辩证的关系,智商不够用可以努力学习弥补,智商够用是一个程序员的基本条件,毕竟这工作是脑力劳动,有一些比较难的数据逻辑处理不比上学时解应用题容易多少;第二条能不能做住板凳耐心学习,有的人就坐不住板凳,而且也不爱学习,这类人是最不适合做程序员,即使做了程序员也会工作的很痛苦;第三喜欢编程么?如果不喜欢仅仅是为混饭吃,技术水平不会混的很高;第四条如果有别的更好的职业,还是做别的吧,很多工作远期看比程序员发展前景大。这个社会搞技术能飞黄腾达的也都是搞了几年技术转型了的人,一直长期搞技术的爬到高层太难了,举个例子BAT里面马化腾李彦宏都是技术出身,但他俩写代码也都没写几年,最有钱的马云还是个学外语出身,你业务牛、市场牛找一个技术大牛来跟你合作还是比较容易。在企业里搞技术的有些类似于做财务的吧,属于辅助工作,在某些公司给你安排工作的的不一定是领导可能是业务部门的同事。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的基本素质就是脑瓜好使,能坐住板凳,喜钻研,热爱学习,有这些基本素质可以成为一个技术大牛吧!从实际的工作中来看确实还是学习好的好学校的同学成为大牛的概率更高,因为脑瓜好使的人一般考大学也考的不错,有一些文化层次比较低的程序员敲代码也敲的不错工作效率也不低,但是深入的遇到复杂逻辑问题就容易遇到困难,不过每个单位都不是需要那么多大牛的,也需要搬砖的工人,社会上也可以有你的位置,人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追求,自己不努力抱怨赚的少没意义,等你努力了赚的还少你在抱怨吧,呵呵。一名老程序员的一点感悟给未来的程序员
一个程序员想有好的发展技术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程序员都干几年转型成功了,成为了项目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从而脱离了纯开发岗位,这种程序员不一定是代码写的最好的,但肯定是综合能力比较强。每个人都要有评估自己各项能力指标的能力,如果你就是上面我说的能坐住板凳喜欢钻研脑瓜好使的,你可以奔技术大牛使劲,如果你人际交往、文档能力、情商都很高,就要往别的方向发展或者往技术管理者方向发展了,写代码会耽误你人生,如果长期写代码,接触的是计算机语言,人类的语言能力会退化,交际能力、文档能力、应酬能力、应变能力统统都会退化,年龄也大了,也没有你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可塑性强了,那就只能一直干写代码的工作了。
程序员很适合社交能力不是特别强的人来做,毕竟是跟机器打交道,只要你技术到位,机器永远会很听你的话,人就不一样了,人心还会变呢,对吧。
程序员是技术工种里少数几个可以经过短期培训把其他专业的人改造成这个行业的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加上原本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还有社会上大量的培训班,本质上都是在培养程序员,造成的后果就是程序员越来越多,程序员的薪资尤其是初级的薪资压的越来越低,很多从培训学校出来的学员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没找着写程序的工作,钱白花了,有的人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就是凑巧找到工作了在公司也干不了什么活,安排的工作完成不了,最后自己就选择放弃当程序员了,钱依然白花了。钱是小事花了还能再赚,主要是耽误你选择正确职业的时间和精力,等到多年以后你在一个和程序毫无关系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很可能会感慨自己当年花大量时间和经历在写程序上真的是浪费生命。所以不能盲目选择这个行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认真斟酌,这是自己的人生,不是儿戏。
如果是想通过培训学校来加入程序员队伍的同学,我的个人建议是你最好在你的目标城市找培训学校学习,比如你想去上海工作,那最好在上海当地找个培训学校,比你在外地的培训学校就业会有优势。
关于进大公司小公司的问题,前几天有一篇文章分析完大公司小公司利弊之后的结果是没有区别,各有好处,笔者不敢苟同。首先一个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肯定是大公司更难进,小公司更容易一些,咱们从逻辑上来分析一下,如果进大公司小公司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公司门槛更高?首先就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起码薪酬福利待遇就要好,公司正规,该有的都有,而某些小公司可都能没保险、没年假、没公积金各种没有,大公司出差坐飞机住三星以上宾馆出门打车,小公司出差坐卧铺住小旅店出门大公交,大公司单位经常组织各种娱乐拓展活动和培训,小公司你就自己自娱自乐自学吧。对于学东西来说,虽然在大公司就是一螺丝钉,但大公司你能接触到更大的项目,单位的牛人更多,单位的培训多,你的眼界更高,也能学习到更多。而且大公司转职机会很多!很多人综合能力比较强,在大公司写了几年代码就有机会转职到别的部门了,发展更好,小公司转职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你自己不想当码农公司也没有别的工作岗位能给你干。大公司升职空间小而小公司升职空间大的这个事,个人觉着也没有可比性,大公司的头衔都比较低,一个开发小组长可能都比小公司的一个项目经理管的人多,在小公司升职了待遇可能也比不上大公司的小码农。而且小公司未必稳定,没准哪天就黄了,想找那种真的是成长型的小公司,努力干几年公司变成大公司你成了高管的这种梦可以做做,概率真不高。如果真的在小公司想长期发展,需要研究领导的能力和为人,只会想尽办法剥削劳动人民剩余价值的那种还是算了吧,刷点工作经验就应该马上走。总之还是能进大公司就进大公司,不能进大公司拿小公司当跳板继续琢磨进大公司。一名老程序员的一点感悟给未来的程序员
技术路线方面,要学比较热的主流技术好找工作的技术,在招聘网站上大概就能看出来社会上招聘量比较大的技术,在没工作阶段不要去赌冷门技术,赌输了还得是转型回来学习更热门的技术来找工作挺悲摧的。运气也很重要,前些年塞班挺火的,你如果当时学塞班学的很刻苦搞的很深入,搞了三年,别人花同样的精力搞安卓三年,你搞三年塞班可是塞班黄了,在转型搞安卓,虽然技术是有相通的地方你学的也挺快但是你肯定不如搞三年安卓的值钱啊!你跟别人花了同样的精力吃了一样的苦去学技术,只因为选择了没有前景的技术,人家干了5年值20K,你干了5年值10K,这个看个人眼光和运气了。这段是写给我们普通人的,如果是大神级别的码农从0开始学新语言也比你干了2年水平高,找准自我定位吧。
程序员也算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吧。你年轻的时候你有精力学习可以肆无忌惮的加班,脑瓜也好使,身体也好,等到你三十多四十多岁,长期久坐熬夜养了一身病,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不可能有和年轻时一样的多精力去投入工作和学习了,下班了回家想学习学习技术可孩子那边哇哇哭你不大可能袖手旁观吧,所有岁数大的人的梦想应该都是自己可以能靠经验吃饭了不用在辛苦学习了吧。程序这个东西也确实有更新换代的问题,举例子,二十年前的会计和现在的会计比,也就是由有个财务电算化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化,做账还是那些东西,二十年前设计大楼的技术和想现在设计大楼的技术也差不太多,只是工作方式变化大一些而不是技术变化大,大概就类似与你用editplus写程序升级用eclipse写程序,可二十年前的程序员的工作内容跟现在区别可就大了!二十年前java才刚出生!到现在已经死了一大堆编程语言了!底层的码农每次在换语言学新技术的时候还是比较痛苦的。
在此祝愿所有想成为码农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
我来说几句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
大家都爱看
专题资讯导航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四级哪个好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