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国制造业全球排名大国准备好了吗

工信部解读中国制造2025:已成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工信部解读中国制造2025:已成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二: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十二五”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制造业始终坚持稳步发展,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导力量,我国制造业肩负着由大变强的新历史使命。
  一、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2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
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
  近十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国内看,建国6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增加了1倍多,促进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国际对比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自19世纪中叶迄今,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我国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关键领域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社会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8318亿元,比2008年增长2.7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08年的0.61%增加到2013年的0.80%。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拥有科技机构5.2万个,比2008年增加了1.87倍;规模以上企业共申请专利53万件,是2008年的3.4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图2 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及占比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创新要素在总量上逐步接近世界前列,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产业总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2014年,我国全社会R&D 经费投入13312亿元,占GDP比重达2.09%,是亿元的2.88倍;按照汇率计算,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围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大技术改造和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效。一方面,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海外市场的份额达到40%,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电力、煤炭、炼铁、炼钢等21个行业均完成了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国共淘汰电力落后产能544万千瓦、煤炭14578万吨、炼铁618万吨、炼钢884万吨。
  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制造业内部结构也逐渐优化,先进产能比重持续上升,低端落后产能不断淘汰。按照目前标准,我国低端落后产能已经基本淘汰完毕。下一阶段,要不断提高标准,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逐步降低,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工业紧紧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目标,狠抓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6%,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十二五”前四年,我国工业能耗累计下降21%,工业水耗累计下降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预计目标。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废水循环回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工业节能减排责无旁贷。近年来,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六大重点耗能行业技术改造工程,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等,促进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一步,要不断破解传统的粗放式工业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工作和结构调整双轮驱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工业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五、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升级的总要求,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一是企业兼并重组效果逐步显现,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6月,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90%,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2013年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37.8%,较2010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平板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3.5%;电解铝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8%。二是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2014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4%和10.6%,分别高于东部地区0.8和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质,即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必须向上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迁和攀升;否则,庞大的产业大军将拥挤在低洼地中,面临“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风险。面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肩负起支撑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工厂”的画面:顾客打开手机App定制汽车,电脑自动下单,机器下达指令自动运行,产品会和机器人沟通并自动纠错,合格率达99.99%,生产效率是今天的N倍……
  “工业4.0”,这样一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正频频出现。什么是“工业4.0”?其实,“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要理解“工业4.0”的背景,我们可以追溯全球工业的发展历程。工业1.0实现了蒸汽机的发明,工业2.0实现了生产线的批量生产,工业3.0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而工业4.0将实现定制化生产,定制周期简短,生产方便快捷。从2008年以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出现,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已经拉开帷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业拥抱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
  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上,各公司领袖兴致勃勃地畅想工业拥抱互联网的未来。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告诉记者:“工业4.0,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对于我们传统企业来说是一场革命。传统方式是我的企业生产我的冰箱,生产得越多越好,卖出去,就希望客户不要回头来找我,有什么问题找我的经销商去,我也不会关心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样。但是互联网和工业4.0的出现,要求我们不仅要造更好、更新的冰箱,同时还要关心消费者的感受。当客户从手机给了一个购买冰箱的要求的时候,我们内部智能化制造平台要对这种要求作快速反应和快速决策,这样才能抓住市场创新最核心的竞争能力。”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向记者介绍:“在未来,感应器将分布在车辆各部位并互相联网,会呈现出一幅多方位全景交通情况图。以融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的可持续交通移动方案,对超级人口密集区将至关重要。”他举例,德国现在已有司机驾驶助理创新系统,能帮助司机在高速路上保持在行车道行驶。
  “智慧工厂”亦是当下工业领域很热的理念。“智慧工厂的重点是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实施的实现,在智能生产方面主要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3D打印等等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未来整个行业的研发时间从设计到投产缩短整整1/3。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力成本在产品生产中的总价值方面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少。”封兴良说。
  各国使出什么“绝活”?
  “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各大制造业国都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不少人认为这可以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德国:与中国“联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后第八次访华,她成为西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在任上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中德这次联合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开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合作的新局面。
  “工业4.0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合成,与IT信息软件的无缝合作成为我们进行技术整合的一大重点。当工业4.0的潮流来到中国,德国希望能与中国共赢产业生态。”德国菲尼克斯(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告诉光明网记者。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的竞争力让德国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另外一个是美国的压力,美国网络技术的增加,进一步统治整个制造业。德国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一个是追赶者的压力,一个是领先者的压力,它想要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封兴良认为。
  “现在的中国制造业既有‘1.0’的阶段,也有‘2.0’的阶段,做到‘3.0’的还很少,德国人今天的工厂要实现‘4.0’也需要20年时间。‘工业4.0’是一个愿景,但对所有制造企业来讲,这将是一个转折点。”顾建党表示,“工业4.0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今后有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做这件事。中德之间的合作,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从教育与人才培养入手,这将会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顾建党介绍,他们与同济中德工程学院已经建立国内“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在实验室里,有机器人、数控车床、机器人滑行导轨、智能照相机、控制软件和服务软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实现了人、加工件与机器的智能通讯与协同工作。”
1        迎战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制造大国准备好了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迎战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制造大国准备好了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合成,开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合作的新局面。“工业4.0是网络技术。各大制造业国都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不少人认为这可以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德国:与中国“联姻”今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后第八次访华,她成为西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在任上访华次数最多的领导人.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与IT信息软件的无缝合作成为我们进行技术整合的一大重点,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中德这次联合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当工业4.0的潮流来到中国。“工业4:共塑创新》“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
采纳率:7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全球制造业版图巨变,第三国度的崛起
全球制造业版图巨变,第三国度的崛起
金融经济社
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成千上万的特朗普头像在中国生产后被运到美国。为了跟中国的工厂沟通,新加坡工业设计师冼紫轩最近刚下载了微信。在此之前,他一直用WhatsApp,一个最早的移动端社交工具,并被认为是微信最早的学习对象。“还有一个月就是中国春节了,今年过年比较早,很多事情都要在春节前定下来。”冼紫轩出生于澳大利亚,几年前从悉尼搬到香港,又搬到了新加坡。离开澳大利亚后,他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原因是“那里什么也不生产(nothing is made there)”。无论在香港还是如今在新加坡,冼紫轩设计的产品都要拿到中国生产—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公司内部开始出现“把工厂生产带回新加坡”的声音。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刷爆朋友圈,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被推到公众的视野。曹德旺在视频采访中称,“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很多人不禁发问: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真的不如美国了吗?今年4月,德勤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报告《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指出,2016年中国再次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下滑至第二名,美国有望在2020年之前取代中国占据头名。接受采访的全球企业高管一致认为,随着制造业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先进的技术是释放未来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而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4年的研究报告《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中也指出,中国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优势目前不足5%,面临着巨大挑战。除此以外,全球制造业的成本在过去几年发生着更大的变化。BCG的报告中不无惊讶地指出:“十年前谁会想到巴西现在成为制造业成本最高的经济体之一,而墨西哥的制造业成本会低于中国?伦敦仍然是全球生活和旅游价格水平最高的地方,但英国已经成为西欧制造业成本最低的经济体。俄罗斯和东欧的制造业成本则上升到与美国几乎等同的水平。”“强力五国”崛起这并非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声音。BCG在2011年发布的《回归美国制造》中就指出,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国压倒性的制造成本优势使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快速萎缩。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美国自动化生产力的提高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在未来的十年里,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将会变得很小。德勤在报告中指出,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元素有两个。人才仍然排在首位,制造商和企业高管们同时将人才列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其次为成本竞争力、生产力以及供应商网络等,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时代,除了建立强大的供应商网络和生态系统以外,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以增长利润,对制造商来说仍然非常重要。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核心竞争力集中在生产成本和供应链方面。报告中一项有关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竞争力的横向对比中,中国在人才竞争方面以55.5分数略高于51.5的印度。中国作为靠成本竞争力兴起的制造业大国,正在经历产业中心转向高价值制造业的急剧变化过程中,朝着技术更先进的制造模式迈进,以与全球创新型市场接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转变,为其他国家创造了强化它们作为低成本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机会。在希望利用中国转型而发展低成本制造业基地的国家中,强力五国(MITI-V)的崛起引人注目。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五个亚太国家预计在未来五年将跻入制造业竞争力15强。这些国家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灵活的制造能力、有利的人口分布和市场、经济增长。据德勤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强力五国的竞争力排名会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中国继续在制造业领域将重心转向更高价值和先进技术的制造模式。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市场的转移,围绕着实力最强的制造业国家,全球制造业版图形成了三个主导性区域集群:亚太、北美和欧洲。亚太区域集群由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轴心国家发展。北美区域集群则由美国作为轴心带动加拿大和墨西哥。而老牌制造业中心欧洲则仅有德国和英国作为两个分散的中心,其他欧盟国家都未形成可对亚太集群和北美集群构成竞争威胁的制造业产业链。可以说,欧洲各国的制造业在21世纪开端的十几年已经呈落后趋势。然而,除了成本竞争在亚洲国家间日趋白热化,随着制造业的产业升级,20 世纪的传统制造业强国,如德国、美国、日本、英国等,也于 2016 年再次回到最有竞争力国家前10强的行列,这也给全球制造业的版图添加了变数。在2020年之前,这些投资于先进制造业技术的国家预计将保持在前10强之列。创新、人才和生态系统是上述国家重建实力的关键要素。全自动生产线十几年后回本然而,在看似不利的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中,依然有很多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建厂投资。一名飞利浦的高级机械工程师对时代君分析:“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还是比美国有优势。首先是在价格上。其次,就算是美国拥有跟中国一样的劳动力人口,在现在的这种社会氛围下也不会形成中国的产业规模,问题就是出现在心态上,我之前的公司曾经试过把组装工厂建在硅谷,但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并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力过大的、技术水平含量低的工作,而且不愿意加班,工会太强大,出一点小问题后面的工期都会受影响。后来也只好作罢。”除了劳动力资源,中国发达的供应链网络是另一压倒性的优势。“适合搬到东南亚的,是如家具、服装等轻工业产品,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很有可能只需要一到两个供应链企业。适合搬回美国或者欧洲的,也是他们的强项,如汽车和高精尖仪器设备等。美国是汽车国家,市场体量够大,把汽车搬回美国造还是有道理的,而且汽车目前可以做到半自动化生产,所需劳动力也不是很多。但是拐个弯想,如果把汽车周边产品的生产也都搬回美国,就现状而言很不切实际。”冼紫轩分析。作为设计师,最忙的时候,他曾连续几天泡在深圳宝安区的工厂里,对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有着深刻的亲身体会。冼紫轩的公司成立之初,亦曾考虑把工厂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但在实操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现在的技术无法克服的问题,首先就是供应链体系。“事实上,五六年前中国的劳工成本已经超过东南亚国家了,而我们无法将生产基地搬离中国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新兴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无法形成可替代中国的供应链网络。一件电子产品需要30多个工厂的配合与沟通,在东南亚或者其他国家,这30多个不同种类的工厂可能分布在整个东南亚大区的各个角落,而在中国,特别是深圳,方圆20公里,就可以找到整个供应链。至于很多人说到的‘机器换人’。的确,全自动或半自动机械化生产听起来更高级,更先进。但在实操中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以目前的机械生产水平,机器人的出错率太高,现有机器人并没有自我纠错功能,产品合格率太低。因为机器人技术还在发展阶段,整条生产线初期投入非常大,全自动的生产线更新换代可能就在五年后或者十年后,但整条生产线的投入几乎是要12-15年才能回本。” 冼紫轩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金融经济社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财经是指财政、金融、经济。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