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按教他的方法玩,是不是没有如何提升教师的创造力力的表现

会玩、爱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希望(转自陶氏远航教育)
江阴市石庄中心幼儿园&&小班&&04班&&&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她满怀着对孩子们的挚爱,寄语少儿父母和教师要正确看待“淘气”和“调皮”。俄国当代教育家阿莫纳什维里也认为,顽皮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淘气,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如果整个童年他都呆头呆脑地度过,长大成人之后,任何力量都不能唤醒他这种沉睡着的智慧和创造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作为教师应看到顽皮儿童的另一面。同时他还建议当面对顽皮儿童时,“教师不是要经常用心拔除野草——根除恶习,而是要十分小心地保护好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如果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受到排挤而在儿童自己不觉察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消失。”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顽皮儿童是富有创造性和有希望的儿童。 “玩商”这个词也不算很时髦了,现在已经被专家们正式定名为“LQ”。越来越多的大人都知道了玩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的重要性。智商方面,会玩的孩子有创造力、思维开阔、思想活跃;情商方面,会玩的孩子性格热情大方、富有魅力和情趣、善于交际;心理方面,会玩的孩子开心常在、满足感强、善于自娱自乐、享受生活…… 1.不断创造玩的环境  平常日子里,没有上班,有时间每天带着孩子四处走,每天都设定一个路线,如市场——公园——超市,一圈兜下来,有时在路边歇歇脚,让孩子在旁边自由玩玩,在市场,孩子能四处看、听,到公园就玩孩子那些设施,到超市就这里坐坐,那里摸摸,一路下来,孩子一刻都不消停,每个物件都能引起他的玩性。第二天,就换一个路线,如换一个超市或者公园,以保证孩子能在新鲜的环境里不腻味。  遇上周末或者假期,不管多么累,那时总是一家人买上车票,坐火车、坐船在周围游玩,无论远近,无论简繁,都要找上一个地方带孩子去,每次尽量确定一个主题,给孩子不同的经历和阅历。除了这种自然的外在环境,尽力带孩子去串门,或者邀请朋友跟他们孩子来家里玩,创造一个人为的社交环境,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感受交朋友的快乐、经历小朋友间的摩擦碰撞,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模仿,也让孩子受益良多。  环境变化多,孩子因此能摆脱狭小的家庭空间,懂得外面世界的多样性,促发他喜欢外间世界,至少不会老在家沉迷于电视电脑什么的。儿子现在就是个外出动物,他不迷恋电视、适应陌生环境很快,乐于跟人交往,是不是多少得益于这种风雨无阻的“外出”习惯? 2.放手孩子自由玩耍  男孩子皮,通常大概就是指男孩喜欢玩一些“出格”的花样,大人通常会认为不太安全、或者太脏什么的。这点是应该值得认可的,家长们始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毕竟安全大过天。有些家长带着宝宝去公园玩,却常常不让孩子玩一些他爱玩的事情,总会说“这么脏啊,不要玩。”“会感冒的。”,其实这只是个人不同的观念。  让孩子自由去玩,脏了大不了多洗几件衣服,湿了大不了换掉,偶然摔摔跤是为了将来不摔大跤,学会自我保护的本事……在一定限度内放手,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空间,这些付出值得。 3.鼓励玩得天马行空   D是个很好的爸爸,经常带着他的孩子跟儿子一起玩。后来我发现,儿子不太喜欢跟D的儿子玩,原因就是D的儿子总是要我儿子一定要这样那样玩,换一种玩法他就不高兴。比如,D教孩子踢球,他对儿子说足球就是用脚踢的,不能用手去碰,碰了就不对了。D孩子记得很清楚,所以一定要儿子也这样。我的宝宝年纪小一岁,他喜欢乱玩,一会用手抛,一会扔到阳台上去,把D的孩子气得不行,一个劲逼着孩子听他的,他说这是爸爸教的。  当孩子还在一定的年龄时,即使玩某种有名有姓有方法有模式的玩具,也可以让孩子随他性子玩。如果宝宝玩任何东西,来问你怎么玩,你可以按照常规方法教他,但如果他不按照规矩出牌,换了其他玩法,家长们照样认可和鼓励,不说“你一定要这么玩,这么玩才是对的。”孩子的思维,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很宝贵的一种潜意识思维开放,也让孩子可以快乐地成长。 4.合适机会点拨提升  儿子跟爸爸就趁机玩点新鲜玩意,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当道具,由此生出一个主题。譬如一条床单,盖在爸爸头上,跟弟弟钻进来钻出去,立刻联想到这个很像《米奇妙妙屋》里的沙丘城堡,于是马上命名这个游戏为“沙丘城堡”,简简单单的,却乐得哈哈笑,弟弟在一旁也跟着咯咯笑,很逗的一幅场景。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由着孩子创新,大人偶然带动一下,对孩子也有促进激发的作用,而且,大人跟孩子一起玩,互动中孩子得到更多的启示。  玩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真是做好了还不容易,真做到了,受益一定匪浅。以前去澳洲二十几年的老华侨说,澳洲的幼儿园甚至小学都是在玩,教的东西不多,学习压力很小,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所以很多中国人的孩子都一个劲送去补习,弥补学校的轻松。对比的,老外的孩子却都是痛快的玩,反而对中国人的这种学习方式感到不解。  我们家长要做的,大概是好好克服各种无谓的担忧,让孩子在该玩的时候,淋漓尽致的挥发他们的热情和劲道。相信孩子,相信科学,给他们一个宽松快乐的童年,我们会收获一个聪慧健康的孩子。
徐誉航家长
博文0篇&|&0人关注了TA阅读数:914
最新、最热的教育心得,&&
最后更新于:
教你的孩子怎么玩出好成绩、玩出创造力& & 每到小长假,是不是您的孩子玩儿High啦!,是不是作为家长的您又开始担心了:心可别散了,千万不能再玩儿啦!  于是,您的生活又恢复了与天性爱玩儿的孩子进行&战斗&的状态:&你怎么还在玩儿!&&快点别玩儿了!&&这孩子怎么怎么贪玩儿!&  其实,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耍帮助孩子更具创造力,更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更高&&家长可不能一味地压抑孩子玩儿的欲望。不仅如此,您还得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有没有&玩商&。来吧,看看如何让孩子适当地玩儿、科学地玩儿,帮孩子玩转&玩儿商&。  玩耍不是孩子成才的对立面  玩耍才是对学习的真正激励  &我的孩子最近退步了,变得不爱学习了,整天只想着玩儿,教他儿歌不理不睬。&一位家长最近很烦恼。其实这位家长的潜台词是:衡量孩子进步的标准是孩子是否愿意学习,而&玩儿&这个行为则是带有某种负面效用的。  其实,孩子在书桌前度过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决定其成绩高低。因为学习是件需要智力和情绪双轨并行来发展的事,成绩和孩子的情绪、情感完全呈正相关。如果孩子玩耍不足,其情绪和智力都会处于糟糕的状态,他的成绩也将会处于正常水平线下,出现磨洋工、不专注、理解力差等问题,比如有些孩子经常被评价为&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习&。  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托尼&瓦格纳教授指出玩耍才是对学习的真正激励。&对学习的真正激励,主要是来自内心的激动。这需要理解三个因素:玩耍、激情、信念。玩耍是一种基于探索的学习,它可以导致年轻人产生激情并孜孜以求,并将激情转化为更为深层的信念。即通过玩耍将好奇心、兴趣变成激情,并成为一种信念和目标。因此,有意义的玩耍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玩耍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双翼伸展,机头高昂,看上去很神气。更主要的是,它的身后背着一个&降落伞&。。举起飞机使劲朝上空一掷,只见飞机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身上的&降落伞&打开了,飞机缓缓降落,直到平稳地落在前方地面上。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设计精巧的纸飞机竟然出自一个5岁孩子之手。  其实,在自由玩耍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受到锻炼,因四肢运动与大脑思维之间的生理联系,而促使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得到开发。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等。  玩耍给了孩子一个安全的情感表达方式  活动玩耍是一种安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表达过于复杂难以表达的情感。在玩耍嬉戏的时候,儿童可以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成为任何人并且无所不能。他可以安全平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因为有些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为人接受,比如一些厮打、冲撞等侵略性的活动。一个孩子可能体验场景包含的有关失望,恐惧,愤怒或嫉妒等情绪。& & 这样,孩子逐渐学会承受和面对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感受。游戏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他可能会装成一个医生去缝合伤口、一个猎人去捕获一头狮子、一个运动员去赢得一场比赛,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不仅如此,在玩耍中,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建筑小城堡,喝茶,举办一场节目)而努力。他们可以交换玩具,轮流着玩,相互交谈,一起玩玩具或者轮流着玩。他们学着去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冲突。这在无形中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铺垫。  会玩儿的孩子越来越少  不少老师,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不会玩儿了&。放假了,不是宅在家里、就是抱着电脑、手机,&都没见孩子下过楼&。  女儿晓琳的体重让周女士特别担心,才上二年级,已经是班上的&重量级&学生。  &不会玩儿&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很难找到健康的娱乐和减压方式,害怕独处、不爱运动、沉迷网络等情况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专家认为,这些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培养起&会玩儿&的好习惯造成的,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丢掉了简单的快乐,&玩儿&这件事也要从娃娃抓起。  教你的孩子玩转&玩商&  秘诀一玩游戏也要呼朋唤友  一位妈妈说:&孩子2岁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了交友的欲望。每当听到小朋友从楼道里走过,他总禁不住要开门看看。每次从幼儿园回来,他总是流连忘返。但经常因为不够勇敢或别的原因,交友的欲望总是很难满足。妈妈曾经将一些小朋友请回家,结果几个孩子又哭又闹,效果不佳。&原来交友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机会,教孩子一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游戏。这样,相当于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接触他人、与人交友的机会,在和朋友们的玩耍中,孩子的情商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让游戏也变得更有意义。  秘诀二 让孩子走进自然,玩些&绿色游戏&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自然体验&。带着孩子亲近自然,除了调节心理状态、增进亲情外,还可以预防&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即儿童在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现代社会,城市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荒野和草地减少,电子产品成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部分,城市儿童患上&自然缺失症&的几率增大。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不妨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热情,秋天的收获,冬天的雪白吧!  秘诀三 玩出炫酷文化感  旖旎风光的江南,曲阜孔子的故居,璀璨夺目的江南,神秘浪漫的云南&&文化不仅是厚重的、是历史的,还可以是鲜活的。当孩子离开书本,真正来到这些昔日听过但没见过的地方,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带着孩子去&游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世纪明德介绍,游学是在上个世界产生的一种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它让学生通过短暂的假期在名胜古迹、在各大学府学习,对当地的风俗、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孩子们的人生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发现在旅行当中人会成长得非常快。你会学到很多新东西,感觉在旅行当中,我20年所学的东西都被刷新了,很多东西都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包括地理常识,后来回忆起上学时候的地理考试一直这么混过来的,真正的地理知识是在旅行当中学的。& & 我发现在旅行当中可以补充很多内容,在正常的教育当中所没有的东西。&纪实摄影师、Everykid创始人红杏带着孩子佳佳走遍了大江南北,&我就觉得我不能让这一课在孩子身上缺失。&在妈妈的带领下,佳佳七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去藏区,从此开始了自己小小驴友的生活。  秘诀四 玩些创造性游戏  游戏是帮助孩子培养创造性的绝佳办法之一。  《纳尼亚传奇》、《怪物史莱克》的导演、编剧安德鲁&亚当森至今都庆幸父母在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制止自己的玩耍:父母从没有觉得我整天唱唱跳跳涂涂画画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从没有对我说过&你能不能干点正事&的话。的确,学习写字和算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允许孩子去做一件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但是他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更加重要。同样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父母没钱给我买复杂、精致的玩具,正因为这样,我才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还将这一点用到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我花大量的时间陪他们,和一起变化花样地玩耍,一起制定游戏规则,我们自己编歌然后给自己表演,我们还会分配小角色演出一幕小童话。我尽量不去限制孩子,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我还会让他们看到我是如何进行创造的。我弹琴的时候,非常欢迎他们也来按上两下,虽然那声音很难听,但是我已就会表现出欣赏和快乐。我经常带他们到工作室玩耍,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涂鸦。我们从不用过高的要求去浇灭他们的热情。当孩子看到父母欣喜于自己的作品时,是孩子最大的快乐和自豪。&  所以,爸爸妈妈不妨让孩子的玩耍中多一些&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就是指由幼儿自己想出来的游戏,其意义在于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地反映周围的生活,从而发展幼儿的设计和创造才能,培养有关的技能技巧。(来源:方舟刘静波语文)
共获得金币 0
帮帮小组核心成员
共获得金币 0
告知:中间2个楼层(板凳、地板)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教育扼杀创造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