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更好看?美剧为什么好看?

《红楼梦》哪个版本最好?为什么?
不喜欢120回的普及本 。最好能够加上链接 及解释
谢! 要能买得到!
按投票排序
。。。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楼上有同学说差别不大,完全不敢苟同啊。不同的本子差别大得去了。先啰嗦下,举几个例子。1. 林黛玉的眉眼,“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样的说法恕我完全无法接受,周汝昌先生校对出的最可信版本“似泣非泣含露目”,高下立分。要是各位说没觉得有高下的话。。。好吧那当我没回答这个问题 = =2. 清虚观打醮那一章,好的校本里会有一大段描述丫鬟们在路上打闹的情节,另一些被后人(比如高鹗)修改编撰过的本子则只改成了“鸦雀无声”之类冠冕堂皇却没有营养的话。3. 最有名的就是更香和竹夫人之诗的争持。不好的本子里让端庄持重的薛宝钗写“恩爱夫妻不到冬”这样赤裸裸的话,这个实在是。。。。要命的还有那么多红学家为这个诗慷慨激昂分析半天,梨花体害死人啊啊啊
- -!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那样的老本子,个人不是非常清楚。就现阶段修订出版的各个版本来看,老实说倒是看不少。前面有说到周汝昌。个人一点感觉是他精神可嘉,但那个06年人民出版社由他校对出版的本子实在带有太浓烈的周先生个人感情色彩,然而未必是曹雪芹原意。所以如果不是对红楼梦本身很了解的话,建议还是谨慎选择。对于这一点,网路上也很多吐槽的,有兴趣可以深入搜索相关评论。比较好的有作家出版社出过的一套《脂本汇校石头记》,郑庆山校。包括我自己在内,周围一些热爱红楼梦的,都很喜欢这套:)
是目前我见过比较合理的本子。此外还有作家出版社的另一个。 在此
据说也颇佳,但没有读过。推荐这两个。一家之言,欢迎更多探讨:)
知乎首答。这个问题是了解到红楼梦有版本差别以后,很多朋友都会自然而然问出的一个问题,但是答案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一般来说,我们看小说,看的总是最终稿。作者对作品的修改过程是其创作的过程,对于读者来说是隐蔽的,透明的。因此,普通读者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同时也不太可能知道一部小说经过了怎样的修改过程。但是问题到了红楼梦这里就复杂起来,这部小说没有一个作者最终完成的定稿,而是遗留下了一系列大同小异的残本(程高本虽然完整但实在不太可能是原作)。而红楼梦的这些版本差异对小说整体的影响与其他的小说相比又是有其特殊性的。这就要从红楼梦写作手法说起。不同于很多小说,红楼梦的大情节并不算跌宕。我们看水浒传,它就是粗线条的,看武松杀了潘金莲,就想知道他接下来怎么办,是逃跑还是自首?途中有人暗害他,是谁?杨志怎样被逼到走投无路,他究竟何去何从?我们很容易就被这样的情节线索牵动。而且它的线索之间的交叠也是比较粗粒度的,比如写鲁智深的故事,完了写林冲的故事,再写武松的故事,再写杨志的故事,然后他们慢慢的汇合,先是小股的汇合,最后一起聚义,干出一番事业。不是说它没有细节的描写,它的细节描写也非常的精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些场景的描写都是如见如闻,但是它的整体风格还是粗犷豪放的。如果把小说比作织物的话,水浒传就是一块质朴的麻织品,清爽、简洁、大气。红楼梦就不同,除了几处,比如说秦可卿之死、元春省亲,尤二姐和尤三姐之死,稍微有那么一点大的起伏和戏剧性,其余的,大部分就是吃吃饭,喝喝酒,看看戏,吵吵架,写写诗,过过生日,它并没有太曲折迷离的情节,红楼梦基本上也不是靠情节的曲折来吸引读者的。它完全是靠小细节来编织交汇的,比如写到贾芸给宝玉写信,同时就有探春也给宝玉下帖子,两相一对比,形成一种趣味,这边王熙凤过生日烈火烹油,那边宝玉祭金钏落寞无比,很容易就引起读者心里的一种落差和思索。一个缠丝白玛瑙的碟子,可以先给探春送荔枝,然后再提到湘云也喜欢于是又用这个东西给湘云送红菱和鸡头,最后留给湘云玩。前面探春给宝玉的帖子里说谢谢你送给我一幅颜鲁公的字,后面到描写探春的秋爽斋的时候,就真的有一幅“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的对联是颜真卿的墨迹挂在墙上。所以红楼梦就像是一匹丝绸,你一眼看过去,它好像没有什么奇特的,好像是挺光滑的一个平面,写的都是日常的生活小事,但是一细看就不得了,全是密密地编织,所以脂砚斋批红楼梦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叫做“一丝不错”,其实就是在给我们点出这种编织的精巧和困难。再加上红楼梦中大量使用的春秋笔法,暗写,侧面描写,也就是脂批中常说的所谓“不写之写”,更加使得某些韵味和含义在没有异文的情况下都需要非常细心的阅读和切身的感悟才能有所领会。正是因为这种细腻的写法,导致了红楼梦的不同版本之间的一些看似很小的差异,都有可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某个人物一句话的不同就可能对我们理解这个人物造成极大的偏差。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我从只知道通行本,到看过脂本,再到现在慢慢的知道一些更多的不同版本差异时,我就感觉到,要不存偏见的来看红楼梦,实在是无法完全抛开版本问题的。下面就谈谈我对红楼梦的一些版本问题的理解和看法。1、从程本谈起红楼梦版本虽多,但最终广泛流传的通行本,即程高本,在很多红迷朋友和读过红楼的朋友心里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这个版本,先说高续的后四十回吧,这四十回非原作,这几乎是无可疑的了。大量研究从人物的衣着,语言,诗词,官职名称,方言俗语等多个角度证明后四十与前八十存在本质的不同。至于说续的质量,这本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说这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堪称是对这续书最毒舌的评价了。王蒙先生说得挺好,小说根本就没法续,即便让他自己给自己早年写的青春万岁续上一段,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又说高颚竟然续成了,这何其伟大。我实在无法理解他这是对续书的包容还是在骑墙,又或者是"高级黑"。当然从另一方面,高续确实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生命力。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等情节令相当多的读者记忆深刻,三毛也对宝玉出家时向贾政倒身下拜的场景感到震撼和感动。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其实只要不是写得太差的结局,都能让人记住,都会很震撼(当然红楼圆梦,红楼续梦那种续书实在太笨,一厢情愿的想要大团圆结局,也只好贻笑大方)。此外戏曲周边等也为高续的某些场景生色不少,比如越剧的哭林,焚稿,都曾经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正如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王熙凤破席裹尸、湘云在花船上遥喊爱哥哥的场景一样,也在无数观众的心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诚然,这些结局性场景的描绘在某种意义上都还算是成功,但是据我看来,这样的成功似乎有一些廉价,前80回已经把整个悲剧气氛推向高潮,"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语),在这种情形下——恕我直言——一个让人记住的结局并不算是很高的要求。实际上,这些令人记忆深刻的结局往往来自几个第一主角,如果单纯地把红楼梦当作一部讲述宝黛钗恋爱故事的书来看的话,那么续书里怨妇一般的黛玉,戏剧性极强的掉包计等情节描绘,的确可说是差强人意了。但红楼梦不是青春偶像剧,不读多遍很难体会除宝黛爱情之外的种种丰富意蕴。读过红楼梦者虽多,但又有多少人会反复去咀嚼和品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接受的人数多少并不能成为衡量其价值和合理性的标准。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能欣赏昆曲,看得懂梵高的人并不会太多,绝不意味着这些东西没有价值。所以,即便是给予最大的包容,我只能说高续后四十维持了悲剧结局,小部分细节描绘动人,大部分内容枯燥呆板(这样的地方很多,本文也不是高续批斗会,故此不再举例),几乎乏善可陈。如果说程高本的后四十回还只是狗尾继貂,或者客气一点说"值得商榷",那么其前80回对原稿的篡改简直就是削足适履。我们先看下面几例程本和脂本文字的区别,然后按类别分析之:例一、七十八回脂本——说话间,贾环叔侄亦到,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 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 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 然亏他天性聪敏, 且素喜好些杂书, 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 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 因在子侄辈中, 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 竟颇能解此, 细评起来, 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 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馀, 怎得亦同宝玉才好, 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程本——无此一段例二、七十八回脂本——(这一段为老太太对王夫人说)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说着,大家笑了。程本——无此一段例三、五十回脂本——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程甲——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例四、六十四回脂本——肠断乌骓夜(尚)啸风程甲——肠断乌啼夜啸风例五、二十二回庚辰——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 “好妹妹 ……” 湘云摔手道。程甲——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说道: “好妹妹 …… ” 湘云摔手道。例六、二十二回庚辰——袭人笑道: “他们既随和 ,你也随和 ,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 宝玉道: “什么大家彼此 ,他们有大家彼此 ,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程甲——袭人笑道: “他们既随和 ,你也随和 ,岂不欢喜。 ” 宝玉道: “什么大家彼此 ,他们有大家彼此 ,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例七、五十八回庚辰——菂官程甲——药官例八、二十一回庚辰——平儿道: “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 ” 说着也不打帘子让凤姐 ,自己先摔帘子来往那边去了。凤姐自掀帘子进来 ……。程甲——平儿道: “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 ” 说着也不打帘子一径往那边去了。凤姐自掀帘子进来 ……程本对原文的蓄意或无意的修改,通过上述八处异文可见一斑。例一和例二属于最为严重的情况——为迎合高鹗本人的观点和高续后四十回的情节而进行的蓄意妄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贾政和老太太对宝玉的真实态度我都觉得是个谜。贾政看似迂腐而又教条,非常不喜欢宝玉,但却并没有给我太差的映像,当然这纯是说感觉。直到我读到例一中脂本所写的一段,才顿有豁然之感,此处将贾政对宝玉的态度转变过程作了一个交代(这问题非关主旨,在这里就不完全展开,将另撰文分析)。而正是这关键的一段成为高续后四十回的绊脚石,因为连贾政都不再逼宝玉读书了,宝玉还有任何必要去刻苦学习八股文吗?老太太的态度就更是如此,因为久经风浪,和年长的智慧,老太太的心理其实最难揣摩,只是从很多地方也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一个完全循规蹈矩的人,我模糊地觉得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很可能也是宝玉黛玉这样的孩子,而不会是宝钗这种。但是一直也都无法肯定,毕竟像“掰谎记”(五十四回)这些故事情节中老太太说的话实在太难以捉摸。也是直到例二中脂本所写的这一段,使我最终肯定了贾母的阵营。因为能够理解宝玉对丫头们的好,甚至说出“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这样的话(尽管是玩笑的口吻),就足以说明贾母可为宝玉之知己,既然是宝玉的知己,又如何可能不懂得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而程本删去这一段,其动机昭然若揭。即便退一步而言,对这两个人物的具体理解和观点还可以商榷,但是程本这两段阙文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性质的差别还有七十七回宝玉看望病中晴雯时,对晴雯嫂子调戏宝玉一段的描写;以及对尤三姐的描写(脂本是淫奔女浪子回头,而程本则成了贞洁烈女殉情)。这样的差别即使是对最宽容的读者,我想都是影响巨大的,因为这些内容都是能够决定人物的立体感和根本性格的。例三和例四代表了程本的另一大类妄改,即对诗词的妄改。例三的诗句是五十回芦雪广即景联句中黛玉和宝玉所作,大约是不知道“煮芋”的典故,改成了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取典自《论语.宪问》(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不仅与前后诗句的意境和格调不一,而且道学气息浓厚。例四就更是,竟把乌骓写作乌啼,且不说乌鸦啼如何能“啸风”,诗句写项羽,自然是乌骓马的典更加贴切。我们知道诗是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看水浒完全可以跳掉所有的诗歌,西游记的诗歌跳过不看,问题也不甚大。而红楼梦中,“按头制帽”(矛盾语)的诗词对于塑造人物性格、诗谶式的表现手法对于预言人物的命运,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对诗词的妄改或者误改,也会对我们的理解造成影响。例五到例八,则是一些细节语句上的错误,这一部分错误,凭心而论,影响是不算大的,且不一定是蓄意妄改,很可能由于笔误而造成。所举的例子都是程本较劣,例五中如果没有宝玉“拉他”二字,湘云如何“摔手”道……?例六中,袭人如果完全没有说过“大家彼此”,宝玉又如何重复她的话说“什么大家彼此”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也有部分词句程本的确优于其他版本的,就暂不一一举例了。由此观之,即使排除掉续书,在前八十回的范畴内,程本和脂本有区别,这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存在如例一和例二这样产生关键性差别的异文,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我觉得,即便不作专门的版本学研究,红迷朋友或者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也应该对程本和脂本的差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对于那些细小的异文,可以择善而从,可以忽略之,也可以脑补之,这都无伤大雅。2、谈谈脂本脂本,其实并不是一个版本,而是一系列版本的统称,具体包括甲戌、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列藏、舒序、甲辰、杨藏、郑藏这些版本。这是红学界的研究重点了,其派别之多,观点之奇异,考证之繁冗,都令人咋舌。随便找一篇红楼梦版本学的论文或者书籍(比如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就能发现这种繁杂,如果不是专业做此类研究,可能读起来会非常的枯燥。包括本题下其他答案内所提到到,比如林黛玉的眉眼描写,比如宝钗的灯谜“恩爱夫妻不到冬”的问题(22回灯谜部分,一般认为原稿残缺,后面各版本自行补配,均非原作),很多文章甚至纠结于一两个词的差别(比如探春的丫头是作待书还是侍书,是冷月葬花魂还是冷月葬诗魂),所以我并不想在这里絮絮叨叨的说那十来个本子的异同等等,因为每个问题展开了都需要很大的篇幅。这些内容,有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差别,有的只是在学术范畴内有其价值,或者说探究这众多版本的差异本身就像在解一个繁琐的谜题,谜底总是诱惑人的,尽管这迷也许永远也解不开。但对于从文学角度去欣赏,可能差别就不是那么的大。而且关于版本学的内容,往往说起结论也许不过是两句话,可是要追踪溯源,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就像《红楼梦魇》中的内容,三详红楼梦的内容或许还是有趣味的,可是如果对各版本没有基础的了解,如果没看二详中那些繁琐的论证,三详根本就看不明白了。所以有时候喜欢一个东西也许不会考虑太多的意义和价值,只想了解关于她的一切,她的前世今生,她的扑朔迷离,她所有的谜都变成了魅力——如同喜欢一个人一样。最后正面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吧:从根本上说,【最好的】红楼梦版本是不存在的,这本来就是一部残书,最好的红楼梦只能存在于每个红迷的心里(因为对每个版本的差别可能每个人的主观喜好都不会一样),只有自己对每个版本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偏好。如果退一步,从市售角度去说,那无非就是程本(为底本)和脂本(为底本),都各买一套看看,基本就能了解大概了。而至于说市售的质量,就跟普通书籍一样,看看字体大小,纸张如何啦,等等,这些其实就跟版本什么的没什么太大关系了(很难说哪个版本为底本最好,甲戌本倒是好,可人家只有16回的残稿,你能怎么办),因为市售的大部分都是各种版本综合校订的。其余就是给做研究者使用的原版的影印本,这种本子一般是用来研究的,具体就包括我上面提到的那些本子,这些本子都比较贵,而且有十几个版本之多,所以也不推荐初读者购买。
楼上推荐的版本正好是我没看过的,感谢……最好的版本,见识有限,不敢说,但是起码可以排除一个,那就是程乙本为底本的……补充一点程乙本和其他几个版本的差别吧,建议希望看到接近原貌红楼梦的读者远离这个版本。小时候看的程乙本为底本的袖珍本(四大名著一整个系列的,白描的插图我很喜欢),但当时没有看序言的习惯,没有看到增删说明。长大之后看到庚辰本为底本的版本,瞬间感觉世界观被颠覆。说几个版本都差不多的亲,别这么说啊,差别海了去了。手边没有实体书,就先说两个我印象最深的吧。一是回目,程乙本的回目: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庚辰本的回目: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其余回目不赘述了,我看书的时候会有记回目的习惯,因为西游的回目有禅意、红楼的回目有诗意。结果记了那么多年的回目,不是原版,心情可想而知……二是删改的部分我记得最坑的就是第 六十三 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宝玉为芳官改名为耶律雄奴,这段程乙本完全删除。还有恩爱夫妻不到冬……这在程乙本出现了。所以,选版本需谨慎,认为差别不大的同学,希望您看的不是程乙本为底本的版本(据我所知,作家出版社有依据这版出过一套:),否则还是建议您去看更接近原本的庚辰本为底本,辅以其他版补充缺漏的版本。最近在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庚辰+程甲本,这个版本流传最广,带注释,作为入门尚可。如果不想看高鹗的续,可以只看到80回为止。岳麓书社曾经出过以梦稿本为底本的书,但只粗略翻过,未细看,梦稿本与其它几本的区别,可度娘。如果想要深入研究,对照各个版本的不同是必然要做的一件事,较符合原貌的,通常有部分散佚,后人删改较多的(如程乙本),可能看上去四角俱全,实际上是劣本,多看几个版本并且对版本来源有所了解,应该是最不会被坑的态度。刘心武、周汝昌的主张都是红学一个派别,周汝昌先生是史湘云线的忠实拥趸,他们权威、受尊重是事实,但若说他们的版本最接近曹公原意,恕我存疑。
没有系统一点的答案,我来试试。百二十回本,一般说来是程本,也叫刻本,分程甲本和程乙本,程乙本文字上更通顺,林语堂很喜欢。但是修改也更多,这个本子有启功先生校注的版本,人民文学的,比较不错。下来就是脂本,也叫抄本,有脂砚斋的批语,揭示了一些后续情节和人物结局,存世八十回(或者七十九回)。各抄本文字良莠不齐,但比程本更接近雪芹原笔。红迷的高级境界,必须把几个知名抄本的影印本集齐才算圆满。再就是汇校本,根据不同版本的脂本逐字逐句进行比较,取文字最好的,聚成一本。汇校本目前是读者最应该阅读的,但是很遗憾,目前没有完美的本子。汇校本比较有特色的是:红楼梦研究所的《红楼梦》,人民文学的,应该是目前销量最大的《红楼梦》了,二十年三次修订,红研所专家集体智慧,文字考究,注释精炼,许多红学论文都以此版本为准。缺点是太拘泥庚辰本(回数最多,但是文字质量较差),个别文字也有小争议。如果不看脂批,这个性价比最高。蔡义江(目前红学家里相对严谨、水平较高的)的《新评红楼梦》,理念很好,各版本择善而从,不拘泥,有注释、有(部分)脂批、有蔡的评语,缺点是个别文字有点小瑕疵,图书装祯不便阅读。如果只打算买一套《红楼梦》,这套是上佳选择。初读者最佳入门版本。其他如郑庆山校本、齐鲁书社本也可以,不过目前都没有再版,不太容易买到。周汝昌很自恋,自命雪芹知音,在世时每年都给曹公过生日(天知道他哪天生日!)。想深入研究红楼梦背景的可以看看他的《红楼梦新证》,其他的东西,穿凿附会的太多(比如一厢情愿地把史湘云的地位拔高到超过宝钗、与黛玉并列的高度,还认为她就是脂批作者等),不想浪费时间的同学就略过吧。
甲戌本成熟最早,最符合曹雪芹原著,但是留下的章回不多;庚辰本较甲戌本稍晚,但留下了七十多回。这两个版本都出了印刷本,还带脂砚斋的批语,批语比原文有意思多了,建议看着两个版本。高鹗续后40回的版本都不推荐看,狗尾续貂之作,满纸儒家正统的禄蠹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20回本应该是根据程高本修改完成的。
孩纸果然多。我来终结一下:首先,题主你问的是哪种本子好是吧?好嘞,我光答这个“好”的问题,其他不管了。答曰:国家图书馆出版、三希堂公司策划的影印《石头记古抄本丛刊》中的戚序本、蒙府本、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为目前最善本。内中以戚序本文字最佳,庚辰本最近原貌;蒙古王府本则缮写最精,玉版朱栏,宣纸原大影印,系据脂本八十回抄配后四十回而成。有此三套,可谓观止。什么,价格?嗯,三套的话壹万捌仟多吧,五种买齐也不会超过三万银子的。你,值得拥有。贵么?我觉得,你摸着实物的时候不会觉得贵。
脂本体系中庚辰本在完整性和年代古早保持曹雪芹原意这二者的平衡上应该是最好的.缺点是缺失几回,部分文字明显是曹未经润色修改的早期稿子,比如黛玉眉眼的描写.鉴于脂本体系的特点,建议以庚辰本为底子,兼看蒙古王府本和列藏本,一来补足庚辰本缺失章回,二来订正庚辰本中一些文字粗糙的地方.如有兴趣,同时选一本靠谱易读的红学著作当解说书看更好.庚辰本请在各大网上书店搜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即可,作家出版社的既然有人提到续书,我也说下.在熟读脂本的基础上,高鄂的续书不妨一读.相信哪些续得好哪些面目可憎是一目了然的.刘心武的续书........亲,你真看得下去???????我勉强看了几回就受不了了,不管文字还是情节都差到家了.个人推荐一套现代续书,西岭雪的西续红楼梦系列,一共四本,已出两本,即<>,<>.作者虽是写畅销小说出身,但别瞧不起.她对80回后的探佚没有某些红学家那种刻意求新,强做解人,十分合情合理.更难得的是文笔模仿曹公极像,经常给人乱真的感觉,不是刘的续书可比.
戚本精妙,最是清爽。——周汝昌这个是我最喜欢的一版。说是以“戚序”为底本,以“石头记”抄本为参校本。收全脂评。八十回。不见狗尾,百读不厌。
推荐一部网络开源的版本吧!先说,上初中时喜欢的红楼梦,阅读的是红研所校注的版本,读到第八十一回时,根本读不下去,顿觉张爱玲所言"天昏地暗"是何所指了。从此不读后四十回,只恨"红楼未完"。接着开始攒钱收集各个脂评影印本,又对比各家校注本,发现三家出版发行的版本----1,红研所,人民文学出版;2,郑庆山,脂本汇校石头记,作家出版社;3,蔡义江,增评校注红楼梦,作家出版社。至于周汝昌点校的八十回石头记,以我的浅薄学识,觉得还不如俞平伯、启功点校注释的正点。冯其庸的瓜饭楼没有仔细看,嫌贵了没买,因为在书店翻看了第一回觉得没有特别的不同之处。至于紫军霍国玲这两口子解梦太可笑,但根据戚本点校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倒还是很流畅。其实,我要推荐的并不是出版发行的,而是抚琴居论坛Kolistan整理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v3.13。这个版本是网络上一群石头记爱好者的智慧结晶和争吵结果,个人十分喜爱这个"开源的"版本。有简体繁体两版,免费下载。其实,每个爱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接近原貌"版本,那就不妨断断续续自己点校一个本子吧!我边抄写边对比,已经抄到第十三回了。
南加州大学网站上的,各个注解都有的,看起来非常的方便。居然没人点赞!
看到很多人乱喷,实在是不忍心。红学界公认的最可靠的版本是”庚辰本“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曹雪芹的真迹即只有前八十回内容,并且六十四回和六十七会散佚,后来冯其庸先生根据自身博大的红学基础拼凑起来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并且结合“甲戌本”完整的出版人民文学版本的《红楼梦》,是为最可靠的。有些人说胡适珍藏的甲戌本最好,殊不知甲戌本只有十六回(胡适也有自己的改动真贼也),不过前十六回十分的可靠可以鉴读。不得不喷一下程甲本也即程高本,哎 程伟元就是和现代书商一样为了博取销量不得不去改动小说适合大众,着实是糟蹋了《红楼梦》,辱没了曹公。比如说”关于大观园里司棋和其表弟潘又安赠“妖精打架”的绣香囊,将主动的一方即司棋改成被动接受的一方,实在可恨;再者,在原著中”五儿“已经清清楚楚的说明死了,但是程高一伙硬是把“五儿”改成活的,实在可恨之。最后还是推荐读者去阅读真迹吧,自己反复比较辨真伪。
推荐周汝昌先生的汇总本 潜心研究了大半生 比较11个古本最终推出的版本
我觉得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公认是周汝昌校版比较好。如果你繁体字功底比较好,可以直接看手抄本,非常有感觉。
岳麓书社出的脂批全评本是我目前发现不错的版本。脂批全,脂批出处全,异文有提示,只有80回。如果一定要带注释的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20回本和这个我推荐的本子互相参看吧。
周汝昌先生整理的80回版,现在市面上也能比较容易的买到
中华书局 脂砚斋 另回答时看到周汝昌 不想中毒最好别看 类同南怀瑾
甲戌本:存16回,现在在美国。庚辰本:存78回,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己卯本:存41回又两个半回。北京图书馆。戚序本:存80回。蒙古王府本:存80回,北京图书馆。程甲本:程高第一次活字印本。程乙本:程高次年第二次印本,较之甲本有相当改动与弥补破绽。商务印书馆排印《石头记》本:近程甲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旧版本《红楼梦》:程乙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本《红楼梦》:以庚辰本为底。(周汝昌比较赞同这个版本的流通,极恶程乙本)另有列宁格勒藏本
朋友说推荐的,值得收藏了慢慢读。底本是用庚辰本的。---------------------------------------------------------------------------------------------------------------刚忙完,第一次回答这么有文化的问题抽根烟稍微详细的说一下。红楼梦真的版本很多啊!!!哪个版本好,我说不上,众口难调,我只是说自己的一些理解。如果是泛读,只是想了解下,其实哪个版本都可以。豆瓣上搜一下排行最高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就可以。一百个人读它,有一百部红楼梦。有自己的体会就好。如果是精读加收藏下,我说的那个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朋友推荐的。下面都是说的精读加收藏的。首先要选择脂评本,脂砚斋的评是很重要的,这个说起来就远了,不表了。这个版本的特点的话,是手抄本一开始作品是亲友间传看的缘故,有批语,是残本没有写完的。然后要选择庚辰本,原因,红学家们比较考证下来认为有两个版本是最靠近作者原作,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只作为学术研究。还有一个就是庚辰本,七十八回。还有己卯,蒙古王府本、列藏本啥的就不说了。以上两个原因一加,就出了推荐的这本的结果。市面上的常见的就是书商程伟元推动下高鹗续貂的一百二十回本。程甲,程乙。为什么不推荐,不仅是续四十回,前八十回也是改过的,如果是讲究人,那就区别大了去了,尽量原汁原味。买一本好一点的,年轻的时候随便看看,等退休了慢慢读。红楼梦就是个无底洞,个人认为不要钻进去。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勿喷。
偏好脂本,亦可程乙。
人民文学的的两个版本:一个是红研所的校注,一个启功。这两个版本最适合普通人阅读。这里有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侧脸不好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