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成下开法师

通过百度音乐客户端无限制下载
百度音乐客户端听歌,随时随地
感谢您使用手机百度音乐
下载会在几秒内自动开始,如浏览器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
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下载百度音乐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精选音乐每日推送!查看: 2371|回复: 6
提倡正信 开佛知见——二〇一三年长春般若寺方丈上成下刚法师开示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上成下刚法师,吉林长春人。十五岁开始吃素,劝人放生。1980年在长春般若寺依天台宗大德澍培法师出家,现为长春般若寺方丈、吉林省佛教协会及长春市佛教协会会长。法师于1992年创办般若讲堂,常年讲经,常随听法大众三百余人,在东北地区德高望重。
二〇一三年九月初八,海城大悲寺两位僧人、三位居士至长春般若寺,听上成下刚法师讲法,参访道风,并于九月十一上午,恭请上成下刚法师开示,以下为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
◎出家人以修道为业
亲融师父:有几个问题想请老和尚开示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的道场出家人都不让拿手机,不让用现代的通信工具和外界联系,关于这方面的事情,请您老给开示一下。
成刚法师:我们这儿不兴使手机,你们那儿呢?
亲融师父:我们那儿有几个执事让拿手机,其他人不让。
成刚法师:不光是执事。因为出家人以修道为业,修学佛法是我们的重心,根本分内之事,必须履行完成的。过去吧,在一个工厂、一个商店,或者一个学校,就有一部电话,或者两部电话,都不使手机。家庭呢,根本没有电话。但是人们照样把事办得挺好,是不是?可是以后有了手机呢,每个人都使手机,另外家庭有电话,一个单位有多少电话,自己还使手机。你若有手机,半个小时就得来几次电话,提出很多问题。因为世间事情都是纷争的,对立纷争的,所以我们没有事,也会弄起烦恼,是不是?因为别人给你打电话了,他有什么这事、那事,你给他办吧,咱们还要修学佛法,没有时间;不办吧,你说他还对你有想法,是不是?所以出家人呢,就好好修道,修出三明六通了,那就能“妙闻十方”了,是不是?咱们现在也拿个手机,现代的通讯工具,让人看和世间人一样,没有学处。再说你这个师父有个手机呢,这些师父啊——外院的师父和信徒总打电话,是不是?那么打十个电话呢,顶多有一个两个事是正事,其他的都是唠闲嗑、拉感情,就该起诸妄想了,所以不利于修行,对不对?
另外你有手机,大家都知道你这个号码了,信徒闲着没事,一会儿他来电话,一会儿她来电话,这样影响扰乱我们的修行,是不是?身心不能安宁。所以不使呢,就都不使。从这不使来看呢,就是说包括执事僧人,使也没有利益。要是说从利益和不利方面来看,还是不利方面大。你不使,实际上出家人没什么事办。
所以佛陀是乘愿来到世间设教,说三藏教典,能启迪众生内心的觉悟,认识宇宙人生,认识我们这世间的苦、空、无常,然后不去贪着、攀缘、妄想执着,就得解脱了。所以开解佛法、修学佛法是我们僧人的本分事。另外我们把佛法开示给众生,令众生开解,也修学佛法。法由师承,就是说修学佛法是我们僧人的根本分内之事,是根本。其他的事情呢,穿衣、住房、吃饭都是捎带解决的,对不对?都是为了修行服务的。如果你自己没开解佛法,没修学佛法,没把佛法开示给众生,令众生修学佛法,那么你其他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本末倒置。
过去那出家僧人也没有庙啊,都在山林树下,在石窟里,对不对?跟谁联系呀?那么释迦牟尼佛出家了以后,给我们做师范、做表率、做学处。释迦牟尼佛走出王宫,没联系一个人、没做一件事、没储一物,对不对?到菩提树下也是这样,发誓发愿,“若不成道,誓不起座”,所以佛是成道以后,才进入法界,到鹿野苑去弘扬佛法。在没成道之前,佛就是独处闲居,思灭苦本。另外佛在经里也说了,我们没得正定聚、没得阿鞞跋致——按照小乘来说呢,没得阿罗汉道,没得辟支佛道;按大乘来说没得初住,不能示现八相成道之前,没断除贪嗔痴之前,说度众生,佛不许可。
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进入法界,一进入世缘,人缘、事缘、物缘,就会起贪嗔。作恶业苦因,将来受苦报,佛说。举个事例,比喻:就像四十里冰川似的,你要想把它化解,你不能拿四十里地那么多的热汤去化呀,达不到。你只能拿一盆热汤浇在这四十里地冰川上,可是呢,当时看着浇的地方好像是化了,可是到了明天早晨呢,这冰又增长了。你不但度脱不了他人,而且你还因为这个染污,作业。
所以咱们没证圣之前,没得阿鞞跋致、正定聚之前,不能示现八相成道之前,那么就本分老实地安住在自己的山林树下,静时独处闲居,思灭苦本。不能使手机和外界联系,出家出家嘛,身出家心得入道,辞亲出家,既然亲人都不能奉养了,也不能报效国家了,你这道再修不好,那不一举两失吗?所以不能使手机,什么手机、电视机、录音机,或者照相机……
那僧人拿个手机,叫人讥嫌,一看,你僧人还有事可办。僧人是修道的,不是办事的,对不对?因为我出去,有时候中国佛教协会开会,和XX在一起,这不到半个小时,到晚上,就得来几次电话,一说说半天,是不是?你说那心能静下来吗?白天也是那样。你坐在车里面一会儿来电话,一会儿来电话,是不是?没有啥事办。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就修道,你还有什么求啊?没什么事办。有事办,庙上有一个电话就够了,客堂,一个屋就行了。所以说,不知道的就不办,知道的呢——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也说了:“除非要事,莫要常做。”不要做,实不可解的,可以做做。其实你不使手机,就庙上一个电话,应付政府各方面,有电话,什么事联系联系,其他的,联系不如不联系,世间有句话说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佛门说呢:少一事不如无一事。
另外呢,唐朝那个赵州从谂禅师,他说:“好事不如无。”世间没有好事,我们认为那好事,都是把那坏事啊,因为迷执作好想。他说“好事不如无”。我们世间认为再好的事,从谂禅师说“也不如没有”,不办。这样你心才能在佛法上。
你这一有事了,你心就离开佛法了,就熏习世间的贪嗔痴了,是不是?就是我根据佛说的法,认为还是不使为好,不管执事僧人,还是一般清众。你执事僧人是承担责任的,是为了庙上承担责任的,是清众的领导,你使手机,人家下边清众不有意见吗?所以执事僧人也不使,都平等嘛。咱们出家人没有高低,都平等。所以执事僧人只是为大家服务,能办多少就办多少,办不了就不办。我们一心修学佛法呀,一切圆满具足。你不修学佛法,你事办得再好,也本末倒置,无济于事,和了脱生死、成佛大事两不相干哪。对不对,这位居士?
居 士:阿弥陀佛!
成刚法师:居士吧,因为有家庭,还得有工作,应付各方面,带个手机没人说啥。僧人带个手机呀,没有学处。男女居士都来电话,尽说些个感情话,居士多了,一会儿他没事给你来个电话,就闲聊,一会儿她没事给你来个电话,尽闲聊。你说你这一个师父,有那么多时间吗?道还没修,佛还没念。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心无贪恋&&而作佛事
你看,我们到哪儿做佛事吧,都不要钱。因为都是给佛门做佛事,奠基呀、开光啊,或者干啥,我们都不收那个儭钱。
这回我上XX,XX那开光你知不知道?前几天,我去了嘛,咱那个XX大厦现在搬到那边去了,有个孙居士,女居士,孙庆茹,她也去了。就在大殿上开光啊,就这么厚一打子,得有好几千块钱,给到我了,我说:“我不要,你拿回去吧。”于是他们就拿回去了。孙居士在旁边给他们录像,后来她跟我说:“师父,那些开光的就你没要,他们都要了。”其实她倒没说别的,但这就显示啥呢,居士当时心中有想法。就是我没要,我没要呢,就是说咱们不应该要。
你作法了,你是应该作的,给释迦牟尼佛作的,给自己修行作的,你再要钱,那你就没有功德了,成了交易式的。我说这意思是什么意思呢,看起来是个小事,实际是个大事,在居士心目当中能不能够产生敬信,恭敬信心。言外之意呢,这个居士说这句话呢,“你看他们都拿了”,没说其他,说我没拿,意思就是她就有分别呗,她的意思就是赞扬我的意思,意思是好像咱不贪——虽然没说,是不是?都能发挥作用嘛,你做一件事大家看着呢,有没有佛法气氛,对人家能不能欢喜生善——他欢喜生善了,生多福德。如果他对你有看法了,他心里不满意了,生多非福。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到众生的心情,是不是?
我们这儿挂的牌子你看着了吧,在客堂,那有一个牌子:不兴使手机。还有一个是:不兴化缘。因为众生现在都没有钱,老百姓也没有钱,仅能维持吃饭、穿衣、住房,不像当官的钱有的是,所以都紧衣缩食供养三宝。所以我们这庙上任何人不许在这儿化缘,包括庙上,我们没有得一分钱的思想,有衣穿、有饭吃,就修戒定慧、就修道、念阿弥陀佛,你要钱干啥呀?
◎闹市中的静地
亲融师父:下一个问题,您老的寺院经常的,有一段时间叫“闭关”哪,关寺门……
成刚法师:每年三个月“闭关”,从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到春节开门。因为冬天我们这也开不了门了,天气冷也没人来,另外僧人忙一年了,也得修行。我们一个礼拜放三天假,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为什么呢?世间一个礼拜休息两天,再加上五月节、八月节、十月一,我们又加一天,每个礼拜开四天,初一、十五开,每个礼拜休三天。你们那儿开不开?(注:成刚法师所说的放三天假,指般若寺现在是每星期关闭三天(星期一至星期三),关闭期间山门紧闭,不允许香客、游客、市民等任何人进入。)
亲舟师父:我们那门是天天开着,但是没有(旅游),我们在山里头。
成刚法师:在山里呀,离市里多远?
亲舟师父:四十里地吧。
成刚法师:离乡村镇呢?
亲舟师父:离镇有二十里。
成刚法师:二十里。人去困难,一般去不了。
亲舟师父:对,一天就通几次车,一般不上我们那儿去。
成刚法师:按照我说呢,所有的寺庙都不能现代化,什么电视机呀、什么手机呀、什么录音机呀、照相机呀、录像机,你看有的僧人前后都背着,又录……人家居士还行,世间人行,他就是这种生活方式,没离居家五欲。出家人就是修道,吃完了饭就是念佛,就是修行。弘法是家业,修行是本分。你这大事没做呢,你做其他,经营其他没有用的——能下山就下山,不能下山就念阿弥陀佛。再说现在交通都非常方便哪。
亲舟师父:就是咱们那个僧人修行的地方,和他们外边人来啊,不发生关系,因为我们那寺院大,就是前后有二里地。
亲融师父:咱有一部分完全封闭,僧人在内修行,不让外来人进。
成刚法师:谁也不让进?你们有跨院?
亲融师父:类似于跨院。
成刚法师:和大殿分开?
亲舟师父:对。
成刚法师:我们这儿是在市里。我们这里是“闹市中的静地”。因为什么呢?我们一关上门吧,特别清凉。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寺院为众生信仰之需 莫搞商业经营
亲融师父:但是有个别人,有个别的地方也对寺院要求搞一些世俗化呀,或者搞旅游什么的,不知道您老对这个……
成刚法师:我们这儿也不卖票。因为咱这是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所以没有办法就得开几天。开了以后呢,因为众生来到寺院见佛闻法,能种善根,也有好处,信佛的人多了。
亲融师父:有个别的人提出,要对寺院搞旅游,或者什么的,您老对这个怎么看?
成刚法师:那不能搞旅游,不能搞商业经营。但是众生来到寺庙见佛欢喜生善,来拜佛呀、上香呀、念佛呀,面见三宝,种善根、种福田,这个有利益,不是搞商业经营,卖这个,卖那个。
亲融师父:出家人和佛教信众都不希望搞,就是有些外来的人啊……
成刚法师:这些你不要管他,因为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我们是宗教活动场所,是满足大家信仰需要的,信仰自由嘛。我们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我们内部的事情,佛法的事情,你不能指手画脚。你得说话,你说我们经营干啥呀,寺庙不搞经营。
另外现在发文件了,中央十个部门发的文件,这包括政府方面,不许在寺庙搞经营。另外包括老板、僧人都不许搞经营,必须得好好讲法、诵戒、修戒,好好修禅定,好好修行,要加强自身建设,搞好寺庙管理,提高僧人素质。因为过去吧,都是提世间方面多,这个僧人他这方面差,现在各地也都有这个事那个事,影响社会。现在从中央就要求加强道风建设,知不知道?
对于外面想向寺院要钱的,你这么说:我们这还得信徒供养,紧衣缩食,吃饭都困难呢,也没有盈利呀,你当官员的你有报酬,那么多的报酬,是不是?你都没给我们拿一分钱,你还朝我们要钱?我们没有钱给你,直接跟他说,他下回就不要了。如果你越干嘛,有的阿谀奉承的,他越干嘛,对方要求越严重,所以不用理他,不用管他。就是说不即不离、不卑不亢,也不跟他纷争,但是也不阿谀奉承。你来办事,咱们按宗教政策和佛法去讲,讲规矩,讲道理,你接受更好,不接受呢,我们按我们的办。
◎四依止法
成刚法师:过去那祖师大德呀,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说嘛:“今日勿为明日计。”这啥意思呢?我们今天活着,活一刹那,我们就心里在道上,在佛法上,对不对?那么活着也殊胜,离开世间也殊胜,临命终时也殊胜。不要计划明天、筹措明天的事,我们能不能活到明天还不一定呢,人生无常嘛,对不对?就看住当下自己这一念,是不是在忆念佛法。一念即是十法界,不是落到六道上,就是落到四圣(注:十法界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前六项称为六凡,亦即六道,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百千大劫,本由一念,你得把这一念看好。你都是正念分明、正念现前了,那么今天活着正念,进入明天也是正念,你就不用为明天再想了。说我去世以后再如何如何。
过去祖师大德,不安排后事,(圆寂的时候)也不换衣服。就是说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都是因心生体,唯心所现,没有离开一心单独存在的事物。就是世间说的金顶玉帐,或者是如何如何,那与成佛两不相干哪,对不对?我们虽身穿褴褛,缺衣少吃,但我们心里有佛法,有阿弥陀佛,我们也能解决生死大事、成佛大事,对不对?关键在心。神识走了,这四大假合,就随其自然,你就别主宰了。至于后事怎么安排,那就随他去了。过去祖师大德呢,都让扔到海里,喂鱼鳖虾蟹,或者扔到山沟里喂野兽、喂鸟,对不对?
所以呢,出家人去世以后,包括世间人,神识走了,这就是存的地水火风了,由内四大回归外四大了。密宗的密勒日巴,他说的那个法呀,他说:“病就病,不病就不病;死就死,不死就不死。”有这口气,就心在道就行了。至于以后的事情呢,那就不用去筹措安排。你看人家密勒日巴是成道的了,密勒日巴知不知道?
亲舟师父:知道,知道。
亲融师父:以前看过(相关书籍)。
成刚法师:所以不能筹措未来事,明天如何如何,那没有用。也可能还有明天,活到明天;也可能明天进入来世了。那有啥用啊?
你听我给你念念啊。你看密宗吧,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说过,他说四依止法,“心极依法”,心极依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怀着这样的思维修法,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心殊胜到极处——殊胜到极处就是使我们心能毕竟得作佛,开拓一心真如,毕竟得作佛。殊胜到极处,就是毕竟得作佛。得怎么办呢?得依法,得依赖、依靠、依据佛说的法,去开解、修行,我们心就能殊胜起来,达到极处,和十方诸佛一样。这明白吧?
“法极依穷”,我们要想使我们修学佛法殊胜到极处,乃至成佛。依穷,就是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住,我们也去一心修学佛法。不用去张罗,这叫“依穷”。穷就是贫穷困乏,到潦倒之处,心里也是一心念佛,有佛法,这“法极依穷”明不明白?不要说我今天没有饭吃了,我快饿得不行了,我把佛法撂下去张罗衣食住,不行。
“穷极依死”,纵然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住,死呢就是死亡,说我失掉生命了,但是我心里在道,心里有佛法,我就一举超出了。那么我们的心也不能让它离开佛法,“穷极依死”,就穷到极处了,甚至做一个乞丐了,我们心里也不离开佛法。不能为了得到钱财、饮食,心里放下佛法。
“死极依荒沟”,这是什么意思呢?死了以后,我心里就是一心忆念佛法,转法轮,摧碾心上的贪嗔痴等惑业。就像我们念阿弥陀佛,我就是念阿弥陀佛,至于死后后事,那我不能去安排,那是妄想,那是贪着世间的殊胜,就是对世间的殊胜、享受还没放下。世间人才安排后事,我们出家人神识走了,“死极依荒沟”,就是扔到荒沟里,喂野狗、喂鸟兽(不再为死后的事情考虑)。这四依法,始终是让你的心随顺圣教,心里是佛法,正念分明现前,你才能超越。始终不回头看世间,因为世间是苦海、火宅、牢狱嘛,所以你一直是正念,没有妄想。这不“死极依荒沟”嘛。
你看,如果接着想,从现在起,到死为止,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的,如果身无分文,在我病的时候,有谁来照顾我呢?在我老的时候,有谁来帮助我呢?在我死后,有谁来料理后事呢?这些念头,都是对现世胜事的贪恋。当知你无法确定能长命百岁,活到老,因此我修法不需要什么人照顾,得这样正念。那么死后像野山沟里的死狗一样,尸身上爬满蚂蚁也可以,对什么都不贪恋,在僻静的茅蓬里修习正法。这是说的四依止。
另外你看这个,密勒日巴说的。瑜伽自在密勒日巴说:“子若至心修正法,若从心底生净信,若能不顾现世乐,若更真实随我行,当知亲属乃魔使,”亲属都是魔的使者,不要跟亲人、亲友联系。你出家了,是释迦牟尼佛的法眷属了,什么亲戚朋友过去那些,都是障道因缘,不要去联系,你好好修道。他们来了,你给他讲正法、讲规矩、讲法则,让他接受佛法,他不听拉倒。你该办你的正事办你的正事。
“当知亲属乃魔使,魔的使者,勿执谛实断牵缠,”别以为亲人是真实的,要断除牵缠,不要和他纠缠,好好修道。“财食正是魔守卒,”钱财也是魔的看守的狱卒。“亲密极坏莫爱著,”别爱钱财,也别贪饮食。“五欲魔境是魔绳,”魔的绳子。“决定系缚舍悭贪,”它能系缚我们,我们得舍悭贪。“童朋诚为魔王女,”儿童、朋友都是魔王女。“决定诳惑应善防,”应当善加防止。“故乡亦是魔王狱,极难解脱应速逃。总当弃舍一切死,现时放下最有益。”你现在把这一切放下,就是佛法,最有益。你顾什么都没有利益,都是系缚法、障碍法、生死法。你心里头不离开佛法,你才是安乐法、解脱法、自在法。现时放下最有益,这是密勒日巴说的。
“幻身假人终倾颓,”这个色身终归要倾倒、衰败、衰朽。“现凑缘起最有益,”不用张罗,随缘度日。“心鹫终要飞离尸,”就是我们阿赖耶识,终要离开这个行尸。“现飞万里最有益,人闻我说即修行,彼诚具有法善根。”
他下面又说:“我乐亲不知,”我修学佛法的快乐、安乐,我的亲友不知道。“我苦仇不知,”我修学的辛苦,仇敌也不知。“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我老友不知,我病姊不知,”我老了,朋友不知;我病了,我的姊妹也不知。“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我死人不知,我尸鹫难见,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苍蝇吸血肉,蚂蚁啃筋脉,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门前无人迹,门内无血迹,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守尸林,后事无人理,”安排啥后事啊?在茅蓬死了,愿意咋的咋的,谁愿意经理谁经理(指处理后事),不愿意经理就拉倒,这样没有妄想。
“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无人问行踪,无人知我处,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无人山洞中,乞丐临终愿,愿能利众生,意乐得圆满。”临终就是一念,愿我未来能利益众生,这不是佛法嘛。现在注啊,我给解释的,“若于茅蓬死,瑜伽意乐圆”,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谓假若我在茅蓬里是因修法而死,我能与佛法僧三宝相应,能与佛说的规矩、规范、法则、道理相应。佛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佛叫我做的事情,我已经做了。我遵照佛陀的教敕,履行了自己应所做事,感到身心泰然,很是欣慰,自己与佛法相应的意乐得到圆满。
“无人山洞中,乞丐临终愿,愿能度众生,意乐得圆满”,这句话就是说呢,于无人的山洞中,乞丐临终就一个心愿,只愿将来能够利益一切众生,除此之外别无所愿,则我的意乐将是清净圆满的。清净以圆满称者,以是为利益众生故也。都不为自己求安乐,还顾什么死后的,怎么火化呀,就是这一念,将来利益众生,无我了,就是清净愿。你要为自己想,怎么安排后事,怎么火化,那就是染污心了。密勒日巴说了:我去世以后,临命终时我就一个心愿,就愿能普度众生,出苦得乐,得成佛。为众生的心愿就是清净愿、菩提愿。密勒日巴这是正顺佛法,贪着世间胜事,都是没放下自己的身心。放下身心就是说,我去世以后,那么随其自然,扔到山沟里,或者让苍蝇吃啊,那就不管了。你管它还是贪着世间胜事,还是妄想。妄想是贼,那么你能超出三界去吗?
都是眼前相上的事。上面就是密勒日巴以道歌的形式,说明舍弃现世,精进修法的道理。反正因为人呢,众生的业力不一样,这样你得连续心在道,不能有一念漏落在世间。你再去经营去世以后的事情,那不还是贪着世间殊胜因缘吗?那你就离开佛法了。你应该把这一念转成说我将来怎么普度这些苦难众生,怎么去利益众生。我虽然去世了,但是我还要继续修学佛法,成佛,怎么度众生,这才是清净圆满。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遵佛教法 守本真心 莫顾世间俗法
亲融师父:再请您老开示个问题可以吗?
成刚法师:行。
亲融师父:现在有一部分人,要在佛教之内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弘扬“弟子规”一类的,说的不学这个,净土就……
成刚法师:弟子规吧,儒教说的法,《中庸》、《大学》、《论语》、《尚书》,儒教孔子说的道理,是治世做人的道理,是维持世道的,使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怎么做一个合乎人的品德及格的人。仁慈、仁爱、仁义,就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要正,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夫要和,妻要顺,兄弟之间要兄宽弟忍,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仁、义、礼、智、信,五德呢,温、良、恭、俭、让,它这只是维持现世的,至于未来世它没说,所以还不能离居家五欲,声色货利。
那么小孩学弟子规、学威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好好学知识,这是应该的。可是咱们佛门弟子光凭这个范畴内,那不能了生死,对不对?但是咱们还没做到,一个人一个样,因为善根深浅不一样,妄想习气轻重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主张、见解、观点、意见都不一样,就包括你们几个之内也不一样。所以他说这样做对,他说那样做对,我们把佛法打开看一看,佛怎么说的,我们按佛说的去想、去说、去做,这样我们就能保持在正确的学佛位置上,立于不败之地,直至成佛而后已,明不明白,法师?
你不要管他,我们有了佛法,我们就能自作主张,我们就能自己拿主意。我们这个主张是好的主张,按照佛法去决定,去实行的。我们这个主意是好的主意,对不对?他说的,那么他要那样实行、那样说,那你也代替不了他,也别跟他纷争。你该修学佛法修学佛法,你该宣传佛法,就宣传佛法吧,你对他也别产生看法观点,就完了。因为都是梦幻泡影,醒来时候看这些都是梦中事,都是所说的作戏,没有真实。你别把它当成真实,都是生灭、无常可坏之法,不是永恒的。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呢,因为我们有生死大病,八万四千种,佛才对病说药,说了八万四千种法药,三藏教典。佛说法的内容,一个是说病,心上的贪、嗔、痴,口上的两舌、恶口、妄语,身的杀、盗、淫,说病,八万四千种病。佛是法王、医王,就像医生给人看病似的,另外对病说药,这就是佛说法的全部内容。除了说法、说病、说药,佛没有另外说法。那么佛是药到病除,非病非药,佛那里没有病了,法也不用了。所以《金刚经》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也不可得。如果我们成佛了,就像过河了,就不用筏了,没过河就得找船。没有一法可得。佛是本具的,我们一心真如是我们的主人,成佛真体,本来之佛,心外无法。所以明白了一心真如是我们本来之佛,心外无法。这一切法都是我们的一心真如,我们就不向外贪着、攀缘、妄想执着了,还计较什么去世以后的事啊,又是什么其他的,那没有用。
我们僧人呢,就是修学佛法,是不是?你看你们一天一食,能艰苦修行,这不是放舍身心吗?活着,身心健康的时候都能放下,那还顾以后去世以后的事情,那也没有用啊。今日勿为明日计。你看我讲的《入菩萨行论》都在这里呢,寂天菩萨说得非常系统明了,这都是我自己作的稿,寂天菩萨是个什么意思,是个什么心愿,我就按照他讲的,不掺杂自己的知见,把它解释出来,核心之要。都是引经据典作的,我讲了二年。师父,我告诉你吧,你心里只要有佛法,你不用管他,我们也管不了他,心各不相代。如果他不明白,我们有责任再给他开示佛法,他听了更好,不听了,我们也不嗔恨烦恼,也不留印象,也不留记忆,我们该做我们正事做我们正事,我们常在解脱就拉倒,对不对?
得开佛知见,一切不可得。佛是本具的,不是经过修行才成的。我们修学佛法是洗涤尘垢、去掉染污、降伏其心,要减损断除我们的贪嗔痴的八万四千生死习气、恶习烦恼,这个没了,我们本具的佛的之日显现,这时就云散日明了。佛是本自圆成的,十方世界唯是一心,更无他法,我们就守本真心就行了,义无反顾,再不顾其他。还有什么?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我是佛的弟子&&不是世间人的弟子
亲融师父:有个别的法师啊,他非得将弟子规带入佛教,修净土法门……他在外界非常有影响,您老对这方面有没有开示?
成刚法师:因为佛法吧,不是纷争的。他说呢,我们只能够所说的:纯谈佛法,提倡正信,开佛知见。我的想法就是:纯谈佛法。因为你是佛门弟子,不是外道、外仙、鬼神、气功大师的弟子,不能谈其他,对不对?也不是世间人的弟子,百工艺人的弟子,你是佛陀的弟子,
你学的是佛法,你归命依靠的是十方诸佛、佛的三藏教典、十方僧众。所以十方诸佛、三藏教典、十方僧众是我们的示范学处,向十方诸佛学、向三藏教典学、向十方僧众学,就能学成佛,这个不能改变。
所以,我给大家说了三句话:纯谈佛法,提倡正信,开佛知见。这三句话,对不对?不掺杂其他,掺杂就麻烦了,你这样才能纯净化。如果你能跟他说上话,好言相劝;如果不能说上话,他不听,我们该修学我们的正法,就不要跟他纷争了。你也不要问他对不对,不要因为他的不足,构成你的心病。所以这个大德说嘛:真正修行人不见众生过。就像儒教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要管他,你管的是你自己怎么样心在道、心在佛法,怎么样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成佛大事,众生的生死大事、成佛大事,对不对,法师?是不是?你得提起正念,我们发心得广大,面向法界众生发心。十方诸佛都是这样,别低头光看这一点,你的责任是要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你要令法界众生都成佛,你的责任是这个。你管他这一件小事,耽误你的大事,对不对?
亲舟师父:被他缠住了。
亲融师父:那您老就休息吧。
成刚法师:没事,你们说吧,这么远来一趟,还有什么说的,说完再说。
亲融师父:我就希望您老在开示净土法门的时候,在恰当的时候能不能对大众宣讲一下,因为有个别,他不是一个个别人,是一个很大的大法师。
成刚法师:因为我的法吧,在网上——因为我们庙上没有网,在“佛教导航”上他们给上了,也有的给上了,咱没让,他也给上了,就我讲那法都在上面呢。三皈五戒十善有碟,有录像,另外《八大人觉经》有录音,其他的文字都上网了,包括我讲这个。
亲融师父:因为他提的是你不念“弟子规”就不能往生。
成刚法师:那不是,那是他个人主观臆断说、想象说、随意说。因为我们是佛陀弟子,你不要听——说法儿多了,你听佛怎么说的,四依菩萨嘛,依经不依人,看他说的符不符合佛法,符合佛法我们作为依据,不符合佛法我们以佛说为准。
亲舟师父:因为这句话,在居士中影响面太广太大。
成刚法师:影响面再广呢,但是我们正面教育,我们开解佛法了,我们给他讲道理,讲正面教育,给他开示佛法。他明白佛法了,那么他就修学佛法了。
亲融师父:有个别的寺院也受这个影响,用它做早晚课什么的。
成刚法师:那是他不明白佛法,你就不用管他那个了,你要是在这上分神呢,那么你心修学佛法就有障碍了,你只管一心修学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走出皇宫,没联系一个人、没办一件事、没储一物,一麻一麦,筋骨连立,那佛才能修成道啊。所以达摩祖师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个无形的墙壁,把人缘、事缘、物缘都遮止在我们的心外,你才有道啊。道以通达无碍为义,你的心上通达无碍就叫道啊;你心上还有一部分障碍,你老执着这个不放下,那不还是有一物吗?说“有一物即不中”,不中就是不行。你把这一念放下,如果你能跟那法师说上话,你就跟他说说,听了更好不是吗?说不上呢,你该修行你的,修行你的,你别留印象。我说的对不对,法师?这位居士说对不对?
居士:阿弥陀佛!
成刚法师:你也管不了那么多,一会儿他那么说,一会儿他又那么说,你说你是管这个的,你还是修道的?耽误你自己修道。不用管他。他也不能说千年万年长永恒说呀,对不对?但是说呢,他也不是所有人都去信哪,只是个别的。你只管弘扬正法,你天天弘扬正法,大家都来听你的,都随顺佛法走了,是不是?就完了,是不是?这位居士?我说对不对呀?
居士:对。
成刚法师:不用管他,你管得太多了,你自己心就乱了。
◎修行须管好自己
居士:老和尚,我有个问题想请您开示一下。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呀,佛教面临着商业化、世俗化的这种现状,比如说像刚才提到的旅游啊……
成刚法师:现在世俗化、社会化、自由化、商业化,这个是大气候,改革开放国民教育跟不上去,一味地追求物欲,发展经济,人们生活好起来了,这是对的。但也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不然你算计他,想把他的钱财物品拿过来;他又算计你,想把你的钱财物品拿到手,都是这样巧取。不是想作出付出,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去获得报酬,都是这样。吃喝嫖赌什么事都干,那你能管得了吗,对不对?
所以呢,他不实行正法,我们实行佛法,我们就是正法,咱们也管不了那么些,也没有那能力管,人家也不是听咱们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发奋坐到屋里好好修行,将来成佛了,那么我们就得自由分了,到十方世界去弘扬佛法,都没有障碍。现在是凡夫,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们就做我们自己的事情。
居士:修行自己。
成刚法师:现在人们都随顺世间走了,僧人也都是手机呀、电视机呀,什么汽车都买了,这在于个人认识,个人实行。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自作业还自受,立杆就有影,循业就受报。因果自负,你不要管别人,我们也没有能力去管,管好自己就行。我们能把自己管好就行了,释迦牟尼佛走出王宫也是管自己,他老人家也没去管别人啊。修成道了然后去弘扬佛法,并没管别人。如果你心里老装这些,你心里就离开佛法了。都是妄想啊,心里就发愁,就有障难了,你心里就不能通达无碍,就没有道了。你得回光返照,看一看自己心通没通达无碍,有没有道?佛在三藏教典里说嘛:“清净安乐,道不失矣。”你这时候清净安乐,心里没事,你心才在道中。如果你坐卧不安,心里有物,苦得不得了,那就和世间凡夫一样。佛是无事人,总得把这人、事、物,从心里排遣它,发明自性功德。自家珍宝,富贵永劫,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你老向外看,观景,那么你能开拓自家珍宝吗?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寺院供奉神像、大仙儿是因不明理
居士:像有些寺院哪,我们去一些寺院拜佛呀,有些寺院它供一些神像、大仙儿这一类的,是不是不应该去?
成刚法师:一般的尼僧寺院,一般的小庙,都供仙儿,以为是护法,其实护不了法。但是咱们也不嗔恨,也不得罪它。有的居士在我们前面,那是一开始,二十多年以前,十多年以前,也在我们那个库房走廊后面(供了仙儿),我领着大家作了两次法,给它清走了。他们又供酒又供肉,那能行吗?但是有些比丘尼师父、有些比丘僧师父认为是护法,有的还在庙前、后边还给修上殿了,修了个小殿——神殿,护法殿。其实我们的护法,“妄心不生即护法”。我们的妄想心不生了,我们自己保护自己。妄想心是贼,你起了妄心了、妄想了,贼惑乱我们身心,那不是作恶业苦因吗?这不是苦吗?你自己都不保护你自己,谁能保护你呀?所以大德说呢,“妄心不生即护法”,什么叫护法呀?护法在心上。你妄心生了就是魔,你自己心作魔了,谁敢护持你呀?
另外我们有了内护了,妄心不生,都是正念,所以才有外护,诸佛护念,善神守护,我们才安全无恙。你心里都不自护了,你有妄想隔离障碍,诸佛菩萨想慈悲也护持不了你呀。护法在心上,所以你就供养诸佛菩萨就行了。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十方学处,用不着再供那些个外仙、外道,有的都是畜生之类的。那你自己想往哪个道走啊,你想引领众生往哪个道走啊?那是不对的。另外我们皈依的时候说,发誓嘛:皈依佛,以佛为师,不许皈依其他天魔外道;皈依法,以法为师,不许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以僧为师,不许皈依外道徒众。这不都说得很明白吗?佛制规定的。你再修那护法殿,又是什么神殿了,那没有用啊。但是我们也不嗔恨,也不得罪它,它也是众生,我们也慈悲它,让它念佛。
亲舟师父:但是寺院里边有供的,还有去朝拜的。
成刚法师:他朝拜因为他不明白呀,那他朝拜也没有办法了,关键在于法师他得明白。他所以供啊,他是迎合相当一部分人的心里需要,有一部分人,他需要这个。对于其他地方供奉大仙儿的问题,庙都是独立的,比如说你们的庙——不但是你们庙,包括我们省的庙,我们只能管自己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你就是包括尼僧寺庙,她有些不合适的地方,你要说她,人家愿意听了人家就听,不愿意听了,甚至人家就反感了,那咱就不能去说。因为那个庙是人家的管辖之内,你说她,人家能听吗?刚才我跟你说,你就管你自己的寺庙吧,都是供养诸佛菩萨就行了。如果有人问,你说不应该设置护法殿就行了,你再去干预他,你跟他闹矛盾,产生烦恼,何苦来的呢?你心里头就离开佛法了。再说人家也不能听咱们的。事情都有两方面,衡量衡量利益大,还是危害大?管不了。
包括僧人,你就在寺庙里,你不也是吗?我跟大家说,咱们大家都是出家修道的,都以规共住,规章制度都有,是不是?咱们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佛说每日三摸头嘛,“守口护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可住世”。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来干吗的。出家人应该怎么想、怎么做?不应当想的、说的、做的,你别想、别说、别做。我说咱们大家,包括我在内,都要自己主观能动地去循规蹈矩,谁也别说谁,要不你说的也烦恼,被说的也烦恼,都修不了道了。所以我们这个僧人基本不用说,谁管谁呀,都是出家修道的。
所以你是师父呢,你是代替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了,代替释迦牟尼佛,把发心出家的、皈依的居士引入佛门。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之师、共同之师,包括我们师父,包括弟子,都是向释迦牟尼佛学,我们凡夫有啥可学的?向释迦牟尼佛学才能学成佛呀。没有个人的师父,也没有个人的徒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和这些信徒和这个出家人都一样,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之间都平等。
哪个弟子也不是我们个人的弟子,哪个师父也不是弟子个人的师父,应该这样广阔开来,才能行呢。把一切众生看成佛,起恭敬心,恭敬心是菩提心,你的心就作佛了嘛。把一切众生看成亲人,起慈悲心,慈悲心是菩提心,你的心恭敬一切众生是菩提心,此时此刻你心就作佛了嘛。菩提心就是作佛心。佛法佛法,成佛之法、作佛之法,你心里得有佛法,才能作佛呀。你修因圆满了才能成佛,才能作佛,你心里老有世间法,看这个看不惯,看那个看不惯,构成你心上的毛病。你心上没有佛法,你没修成佛之因,你咋成佛呀?我说对不对?所以呢,管自己,因为我们也管不了其他人。
对这些错误的行为,好言相劝,他听了好,不听就拉倒,实在他做得过分了,屡教不改,或者是危害常住了,按照规矩不能共住,但是也心平气和地,说师父你到别处参访吧,就拉倒,是不是?没什么计较的,你一计较纠缠不清,你就废止修学佛法了,这个是大事。你总得保持你有事没事、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你的心总在佛法上,你的心总是平静、平常、平等的,总是祥和的,总是不起贪嗔的。你得检验你修行的效果,贪心减少多少,嗔恨心减少多少,愚痴心减少多少,减没减少?贡高我慢、疑心减没减少,邪见减没减少?我们心是在忆念佛法,是正念还是妄想?我们心情是欢喜高兴,还是忧愁恐惧?你得想这个,你得保持身心常在欢喜悦乐之中。欢喜生善嘛,欢喜了,那么你才能生多福德;你若忧愁恐惧了,你该怨天尤人了,生多非福。
福德和非福在心上,就在你的心情好不好。你心情好,你心里得有佛法才能好起来;你心里老装着这些差别相,心里就阴暗了。我说对不对?这位居士?
◎出家为大孝
居士:阿弥陀佛。最后一个问题,请问老法师,有些人就是对亲人出家不理解,认为佛教劝人出家是破坏家庭,我不知道老法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成刚法师:十方诸佛都以示现出家而成佛道,没有哪一尊佛不出家而成佛道的。在家吧,家庭呢,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一家人,都是利益的结合。那么一个人呢,不能发起利益,得建立家庭,大家合作,才能建立利益,大家在这里分取,所以能想到一处、说到一处、做到一处,是利益的力量,使我们表现暂时地合作。一旦这个利益没了,父不父、子不子;利益发生冲突了,兄弟反目;严重了,夫妻之间是亲人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告到法庭,互相质问,你说难不难堪?成为仇敌。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有的妻子,法院公布让她丈夫来应诉;我还看到丈夫告他妻子,让他妻子来应诉。
所以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说了:“此时仇敌转为亲,彼时亲友化为仇。”没有固定的亲人,没有固定的仇人,都是随利益转的。利益没了就成为仇敌,时间长了,仇敌影像淡薄了,又有利益可得了,又把过去仇恨忘了,又成为亲人,都是这样。所以我讲一本,现在讲完了印出来了,《佛论家庭之道》,我给你念几句。我讲了有十几本,这是个小本书,都挺好的。我写的序:“言佛论家庭之道者,乃为执恋居家而受苦者,说出苦之道也。言家者,大德说为枷锁,谓一家亲人都要为此而扛枷带锁,不唯苦毒无量,且要为此而作出全部付出。又家者,大德说为烦恼都集之处,谓昏烦之事,恼乱心神,不得安宁。又家者,佛说为火宅,谓众苦所烧,是痛烈难忍。又家者,佛说为牢狱,是长在囚禁闭系,无自由分。外加种种刑罚,常被苦楚。以是,当知苦即离,乃为正道,谓正顺佛法解脱之道也。今者为了使居家者,能有所遵循,达到家庭和睦、安乐、幸福,不失佛论家庭之道一篇不可思议之利益,是以为序。”
所以呢,家庭没离居家五欲,家家都有难唱曲,难唱的歌曲。利益没了,父不父、子不子,兄弟之间反目,夫妻之间严重了告到法庭,是不是?谁是亲人呢?谁是仇人呢?没有固定的亲人,没有固定的仇人,都是随利益转的。所以出家是我们人生的转折,道路的选择,得有善根深厚、福德因缘所致。我们能出家修道,这是十方诸佛所走过的光明道路,这个选择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但是出家呢,如果我们没有什么牵挂,我们可以清身的离家;如果有妻子儿女呢,因为你属于这个家庭的人,那么跟她们讲出家的利益,和在家的危害,她也能尊重你这个愿望,他也能走出家庭。如果她不同意,也不是永恒的,一旦因缘变化了,她还能同意你出家,是不是?一般的妻子儿女就不阻拦。
出家是为了自己出离生死,得成佛道;为了众生出离生死,得成佛道,包括自己的亲人。主要是父母,如果父母老无所养,得做好安置,安置以后你出家,将来能救度你的亲人。什么是孝顺呢?“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你在家奉养衣食、养老送终,这也是孝顺,应该的。但是如果你能成道了,你能普度你的父母亲人出离苦海,这是大孝。
所以他无所谓拆散人家庭,他得真正认识到我们这三界六道是苦海、火宅、牢狱了,深生厌离了,就像有人出离牢狱,不出离不行了,再也不回头看了,他是自己的选择。愿意走这条路,那么他才能够身心安住,再不回头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强让他出家,他身心安住不了,反而成为障碍,那也没有用,一举两失,对他没有利,对佛法也没有利。所以出家是自己的心愿,是人生的转折,道路的选择,出家他非得是就像出离牢狱那么迫切,不出不行,就像出离牢狱那样欢喜悦乐。不是所有人都能出家的,他身心安住不了,你每天给他座金山、给多少多少钱,怎么样享受,他也安住不了。他宁可到街上要饭,他也不出家。
无所谓拆散人家庭,家庭也是暂时的,家庭也是苦,你看,我念这段: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利益的结合。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表现为暂时的合作,能想到一起,说到一起,做到一起,成为一家人。一旦利益没了,这种合作就散了,而成父不父,子不子了。利益发生冲突了,兄弟之间互相反目,结怨在心。严重了,则夫妻告到法庭,彼此难堪。
不唯如此,即于日常生活之中,出于各自的利益,各自对事物的认识、主张、见解都不一样,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互相抵触,语言上的互相分诤,行为上的互相斗乱,甚或颠倒蛮干,铤而走险,每天都是在热恼、忧恼、苦恼中度过。所谓家者枷锁,都要为此而扛枷带锁,常在系缚,不得解脱,苦毒无量。
以是无论是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作为亲人,都要各尽己分,有所遵循,即儒教所谓,要父慈子孝,兄宽弟忍,夫和妇顺者是也。”
这后边还有,我还说了很多。这家呀,是苦海,是火宅、牢狱,烦恼都集处。他没认识,若认识了,啥破坏他家庭啊?对不对?是让他出离火宅,他应该欢喜高兴。每天的家庭都因为利益纷争,吵架、打仗,几个儿女为了一点小事、一句话,打仗、纷争,就那子女呀,就那小孩你得费多大事啊,儿子姑娘。你在家成过家吗?(成刚法师问人是否成过家,有子女的经历苦不苦?)
成刚法师:难解难分。所以就是无所谓破坏家庭,那是牢狱,是火宅呀,对不对?啥破坏家庭啊?说明白点儿,都是舍离不了。所说的夫妻的深恩重爱,都是妄情。若看破了,都是生死垃圾,我们这屋把垃圾打扫出去了,才能干净,才能安乐。啥呀,都是生死垃圾,把生死垃圾清除出去了,那不是个好事嘛。那你出家了,不也是把这放下了吗?你说拖着这个沉重的,也是个罪累、业缘、业累嘛,你每天不得自由分,纷争,互相猜疑,互相算计,也不是以诚相待呀。你这样说,他非得那样说,对不对?甚至互相动手打仗。你们在家成过家你们都知道吧,苦不苦?
居士:苦。
成刚法师:世间说嘛,柴米的夫妻。这啥意思呢?酒肉的朋友。没有酒肉了,啥朋友啊?竟说些个大话,说完以后醒酒了,知道说错了。夫妻没有柴米了,那就是见异思迁了,就不想止栖到你这了,就想另找有饭吃的地方了。你看现在的年轻人,三天就成为夫妻,没过两个星期,又找别人了。啥亲人哪?所以佛说:没有固定的亲人,没有固定的仇人。如果是都是佛,都应当恭敬,都应当救济。若是都是亲人,谁有苦给谁拔苦,谁没乐给谁乐去,就拉倒。没有个人的亲人、仇人。仇人也是佛呀,也应当度脱,对不对?还有什么说的?
亲融师父:再没有了。
亲舟师父:没有了。
成刚法师:来一趟,也没招待好。你得把它说完了。
亲融师父:您老基本上都给答完了。向老和尚谢法,辛苦地给我们开示。
成刚法师:不用不用,这是应该的,阿弥陀佛!祝你们早成佛道。
亲舟师父:那师父保重身体。
成刚法师:出家僧人得心在佛法,有了佛法就作佛,没有佛法就妄想,就作众生,没别的。
在线时间511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根据录音整理)转自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净下空老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