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于保护战地女记者记者的政策

最近,世界各地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战大游行,英国战地记者马吉?奥凯恩也是积极的反战分子之一。他为什么反对再度向伊拉克动武?因为他的亲身经历让他看到了战争的“附带破坏”―――无辜百姓家破人亡的惨状。以下是奥凯恩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亲历―――
■餐桌布当防毒面具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是奥凯恩作为战地记者的首次经历。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他手里拿着去伊拉克的签证,敲开了爱尔兰报纸《Times'sD'OlierStreet》的办公室,找到了编辑,就得到了一张前往巴格达的机票。
巴格达的出租车司机塔里兹看他还是一个新手,尚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战地记者,于是自告奋勇要照顾他。有一天晚上,塔里兹的七个孩子团团围在餐桌边,把白色的棉桌布剪成10个小方块。塔里兹解释说:“为战争作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就可以把白布蒙在脸上防毒气。”
战争的第一天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大部分的媒体在轰炸开始前都撤离了,只有那些最雄心勃勃和尽职尽责的人才留了下来。
■痛苦绝望的一幕
伊拉克新闻检查官会检查记者们写的报道,只有获得他的批准才能发稿。他个头很大,喜欢威士忌。有时候他会看看,有时候也不看,这要看时间。
有一天晚上,塔里兹将奥凯恩带向了战争。巴格达南边的一个公共汽车站挤满了士兵的妻子、母亲和儿女。这些人都是在巴士拉打仗的士兵的家属。一看到从巴士拉前线开来的中巴、出租车或是卡车,她们就蜂拥而上,冲向那些幸存者,扯住那些伤兵,从中寻找她们的儿子、父亲和爱人。“你看见过他吗?”“他在哪里?”“他没和你在一起吗?”
然后,亲人去世的消息传来。一个女人无助地跪倒在地,悲悼亲人,而她的亲人只是3.7万个不能回家的人之一。痛苦和绝望的悲嚎整夜不断。这是奥凯恩看到的最值得同情的一幕。
■美军司令得意洋洋
两天后,奥凯恩飞回英国。脑海里出现的依然是那些妇女们的脸庞。飞机上,奥凯恩挑了一本《新闻周刊》打发时间。在封面上,是喜气洋洋的美军司令官罗曼?施瓦兹科普夫将军。文章内容是他描述的在巴士拉所取得的胜利,详细介绍了F-16战斗机和激光制导导弹以及他们是如何从空中打击伊拉克军队的。他像赢得了杯赛一样,重温那尖峰一刻。
奥凯恩在飞机上哭了起来,部分原因是被在巴格达车站妇女们的痛苦所震撼,部分原因是羞愧。有些照片人们永远也不会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看到―――准备用推土机掩埋的一大堆尸体是那些在前线战死或因逃跑而被打死的人留下的。
奥凯恩曾回到伊拉克许多次,主要是为了写一些制裁下伊拉克人的生活状况。其间,奥凯恩曾采访过别的战争。10年中,他报道过在伊拉克、波斯尼亚、车臣、科索沃和东帝汶的战争。不幸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没有感受到战争的痛苦和恐怖;现在也一样,有些人还坚持认为:战争是处理人类事务的合法手段。
■防空洞里的悲剧
奥凯恩第一次遇到日阿德是在1998年,当时日阿德已是英国伊拉克石油公司的总会计师。那时,他让孩子们住在防空洞附近的一所大房子里,他回忆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他正在巴格达。那次战争双方都死了将近100万青年人。他听见妇女们在晚上因失去儿子、丈夫悲伤哭泣的声音。他感谢上帝,幸好他结婚很晚,孩子都因太小而免了去战场打仗的命运。
三年后,他们陷入了另一场战争。日的凌晨两点,两颗炸弹击中了他家附近的阿尔?阿米里亚防空洞。第一颗炸弹穿透了天花板,炸开了中央热水槽。女人和孩子们在防空洞里正在玩游戏、看卡通、吃东西,滚烫的开水喷射在她们身上。
15分钟后,第二颗炸弹爆炸,威力巨大,人们被炸得血肉横飞。日阿德再也没有机会辨认妻子和四个孩子:勒拉14岁,福阿德12岁,莱拉7岁,萨塔达6岁。日阿德说:“我看见勒拉被抬了出来,人们把被炸死的人一个个地堆放在一起,我再也不能辨认他们。”
第二天早上,日阿德再度来到防空洞门口,直到今天,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看到许多妇女和儿童的脚踝,都被炸得黑乎乎的,看上去是那么恐怖。防空洞门因为安全的原因锁上了。408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都被炸死在防空洞里。
选稿:实习生卫剑锋&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凌子&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材料解析(9分)材料一: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中国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习近平日在德国柏林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摘录)材料二: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说》(节选)材料三:中国日报网5月6日电 乌克兰政府调停警察特种部队前往西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以阻止反对派武装势力的向西蔓延。同一天,乌克兰亲俄反对派在东部城镇斯拉维扬斯克的激烈交火中击落一架政府军直升飞机。有分析认为,此次派兵显然表明基辅在镇压东部反对派势力的同时,还要竭力阻止内战范围的扩大。材料四: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十八大报告(节选)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战后,为协调英、日、美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什么条约?(1分)该条约的实质是什么?(1分)(2)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纪念日,为什么说它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分)(3)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4)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气氛骤然加剧,“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1分)怎样评价这种表现?(1分)(5)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1分)(6)乌克兰危机挑动着大国的神经,你认为当今世界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是什么?(1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何影响?
宝岛沧桑的历史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昊王孙权派l 万名官兵到达“夷洲”,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也曾派兵戍守。元、明两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球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西南部的部分地区。接着,西班牙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和淡水等地。1642年,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从此,台湾人民开始了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1661年4月,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荷兰军队,于1662年迫使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开发和建设台湾。清朝统一大陆后,郑氏政权与清政府形成军事对峙的局面。1683年,清政府派兵进攻澎湖、台湾,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琰率众归顺清政府。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3年,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12月1日发表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明确宣布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统治长达50 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年底,蒋介石率国民党的残兵败将退守台湾。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伊斯兰国”:英国人质化身“战地记者”现场报道科巴尼战况
48小时排行
大家都在看丘吉尔靠当战地记者成名_丘吉尔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1899年,作为《晨邮报》记者的丘吉尔。      杨文成    在古巴小试牛刀    1895年10月,年轻的英国骑兵中尉温斯顿?丘吉尔和同事雷金纳德?巴恩斯利用假期,到正在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古巴去体验生活。临行时,丘吉尔同伦敦每日纪事报社联系,希望作为该报的随军记者...丘吉尔靠当战地记者成名">
丘吉尔靠当战地记者成名
  1899年,作为《晨邮报》记者的丘吉尔。
    杨文成
    在古巴小试牛刀
    1895年10月,年轻的英国骑兵中尉温斯顿?丘吉尔和同事雷金纳德?巴恩斯利用假期,到正在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古巴去体验生活。临行时,丘吉尔同伦敦每日纪事报社联系,希望作为该报的随军记者为该报撰写战地通讯。报社同意了,并答应每写一篇文章给他5英镑稿酬。
    11月下旬,丘吉尔到达古巴。在这里,他目睹了西班牙军队对游击队阵地的袭击,第一次看见活生生的人被枪杀的惨状,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古巴期间,丘吉尔为《每日纪事报》撰写了5篇战地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英国读者对大洋彼岸发生的那场战争的浓厚兴趣,并得到上流社会中许多人的赏识。此后,丘吉尔成了一些宴会和舞会争相邀请的嘉宾,并借此结识了不少名人。另外,古巴炎热的气候使丘吉尔养成了午睡的习惯,并开始抽上了雪茄。
    《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和《萨伏罗拉》
    1896年9月,丘吉尔随所属的英军第四骠骑兵团调驻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这段“单调、乏味而使人感到百般无聊”的日子里,丘吉尔大量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等方面的书籍,思想变得深邃。第二年春,印度西北边境山区发生了民族1,丘吉尔意识到,自己渴望已久的机会到了。他很快回到印度,在宾登?布拉德将军的帮助下领到了《加尔各答先驱报》的记者证。与此同时,丘吉尔的母亲也与伦敦《每日电讯报》达成协议,由她的儿子从印度为该报写战地报道。
    在报道中,丘吉尔用流畅的笔调十分生动地描述了他亲眼目睹并投身于其中的战斗场面,同时有意回避了一些事实。他在报道中没有报道英军受挫溃退的情况,更没有提及落入英军手中的起义者被“毫不迟疑地予以杀害”的情况。
    由于担心丘吉尔在报道中可能对英军在印度的行动说三道四引起上司的不满,伦敦《每日电讯报》在发表丘吉尔的报道时并没有署丘吉尔的真名。这种做法与丘吉尔在“选民面前扬扬名”的愿望背道而驰。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丘吉尔产生了一种想法,打算在《每日电讯报》和《加尔各答先驱报》上发表的战地通讯的基础上出书。他利用战时收集到的材料,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
    《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让人们知道了丘吉尔的大名,但也使英1方对这位胆敢对英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的年轻军官存有戒心,丘吉尔因而没有获准参加新的军事行动。在蛰居的岁月里,丘吉尔假托地中海上一个名叫“劳拉尼亚”的国家发生的政治事件,写出了一部名叫《萨伏罗拉》的影射小说。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实际上是丘吉尔自己的政治观点。所以,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部名为《萨伏罗拉》的小说,其实是年轻的丘吉尔的政治宣言。
    《河上的战争》
    1881年,苏丹爆发了1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在1885年喀土穆战役中,起义军击毙了曾经加入“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来任苏丹总督的英军中将戈登。为了给戈登0,英国于1896年发动了对苏丹的战争。
    1896年8月初,丘吉尔乘船沿尼罗河上溯,去新的骑兵团报到。临行前,他同新结交的朋友、保守党《晨邮报》老板的儿子奥利弗?博思威克商定,以每栏报道15英镑的稿酬,为该报撰写战地通讯。
    丘吉尔给《晨邮报》写稿,一个月得到了300多英镑的稿酬,远远高于他的12.5英镑的中尉薪饷。战争结束后,他决定再次将在苏丹撰写的战地报道结集出版。对于丘吉尔来说,钱是次要的,他看中的是这些著作将成为他在政治领域和选民中赢得的资本。
    对政治的热望和对军人生涯的厌倦,使丘吉尔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军队里永远也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1899年3月,他辞去军职离开印度。
    1899年10月,丘吉尔的第三部战地报道集《河上的战争》出版。由于丘吉尔此时已不再是军人,他可以毫不留情地发泄对指挥这场战争的基奇纳将军的不满。
    年少气盛的丘吉尔在著作中的论述引来了英国官方的愤怒。多年后,丘吉尔自己也感到这些批评有些过分。出于将来在政治上发展的考虑,他在此书再版时对上述批评作了大量删减。
    从布尔人监狱中成功逃脱使丘吉尔成了大英雄
    由于南非战事吃紧,《河上的战争》出版时未能引起国内读者的注意。1899年9月,预感到英国政府同南非荷兰后裔布尔人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丘吉尔同《晨邮报》商定,以该报记者的身份采访南非战事。该报前4个月付给他1000英镑,以后每月给他200英镑,作为他在南非的活动经费,并同意他对自己的文章保留版权。报社还允许他拥有选择采访地点和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在纳塔尔前线,丘吉尔与艾尔默?霍尔丹上尉因装甲列车出轨被布尔人俘虏。
    丘吉尔与同伴相约越狱,但只有丘吉尔一人成功。布尔人贴出了布告通缉丘吉尔,这位未来首相的身价是25英镑。
    丘吉尔逃脱后被一位当地居民藏在矿井中许多天,后来又装扮成搬运工人,在装运羊毛的车厢里颠簸了16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个英国领事馆。不久,丘吉尔乘海轮前往印度。
    丘吉尔从印度和苏丹发回的报道对英国的殖民政策批评有加,英国陆军部因而颁布了一道禁止作战部队的军官参与新闻报道的禁令。丘吉尔后来只能被编入英军在“开普殖民地”招募的“南非轻骑兵团”中担任不领军饷的助理副官,但享有一定自由,仍然可以履行他作为《晨邮报》记者所承担的采访职责。
    从南非回到英国后,丘吉尔开始埋头整理已经发表的战地通讯,并以此为基础补充了一些新材料,写出了有关南非战争的两本专著《从伦敦到莱迪史密斯》和《伊恩?汉密尔顿的进军》。其中,《从伦敦到莱迪史密斯》一书主要写丘吉尔自己在装甲列车遭受伏击到被俘后越狱逃跑的经历,出版后受到高度评价,在短短4个月中就发售了1.5万册。
    丘吉尔这两本书的版税加上以前写书和战地通讯的收入,总共约有4000英镑。从1900年11月起,丘吉尔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巡回演讲,在他回到伦敦之后,他的财产已达1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将这笔钱交给了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进行投资。有了这些靠撰写文章、出版书籍和巡回演讲积累起来的这些资产,丘吉尔终于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向往已久的政治舞台上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战地记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